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0篇

2018-04-28 20: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0篇

  《奇特一生》是一本由[俄]格拉宁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一):时间统计工具,而不是目的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在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是去年八月份时候,我还挺激动地做了个Excel表格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都花费到了什么地方

  可惜,只坚持了一天,我就放弃了。

  后来我把记录方法改成自己的模式:比如某年某月读完某本书,一句话概括一下对此书的评价;某年某月看完了某部电影,一句话评价一下剧情或者演员

  我也就一周看两本书两部电影,所以还是很容易坚持的,于是完成了2016年的又新建了2017年的,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了下来。

  每每想起自己那个用了一天就废弃的表格,我总对自己充满了哀己不幸怒己不争的情绪,直到今天读完这本《奇特的一生》。

  坊间关于这本书的神奇所在很多都集中于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包括译本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内容都是来自于老师们对于“时间统计法”的解释理解

  果果评论这本书:这本书挺神奇的。

  是的,我深以为然。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一、难得的精彩译本

  《奇特的一生》译者是侯焕闳老师与唐其慈老师,1978年两位老师摘译了一部分,反响很大,紧接着1979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就进行了全文出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的第一本苏联文学作品,当时的印刷量就超过的14万册。

  整部译作没有艰涩难懂语句不通,读来就是我们汉语本身的语言习惯,我还发现好几处有“曲里拐弯”这样平易近人翻译,太难得了。

  二、“时间统计法”不是万能的

  (一)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

  柳比歇夫是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统计总结汇总报告分析的?

  是因为他有一个明确而远大的目标。

  他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着这个远大的目标而展开和进行的。

  时间统计法,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每天单纯地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而没有一个目标,就像是“我并不准备理财,我只是想记录一下支出收入一样,最终这项工作一定会成为负担而被弃之荒野

  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使用了时间统计法我们就可以成为柳比歇夫,这是本末倒置了。

  时间统计法是术,是方法,是过程,但偏偏绝对不是结果

  并不是因为时间统计法我们成功了,而是因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通过使用时间统计法成功了(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并不是肯定的)。

  就像是那句话所说: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的努力程度还达不到拼天赋的程度。连一个明确的目标尚且没有确定前提下,使用柳比歇夫的方法就像是拿把屠龙刀杀蚂蚁,容易剁着自己的脚。

  先确定一个小目标,不用非得是一个亿,可以是:我这个月要瘦十斤。嗯哼,这就是我这个月的目标呀。然后对达成目标需要做的事情进行分解,比如早餐吃多少,午餐是多少,晚餐要不要吃(好纠结啊),还有什么时候跑步什么时候举铁,然后找个小本本或者在手机上下载时间管理类的软件,把自己付诸减肥行动的各项活动所花费的时间都进行记录。

  (二)需要长期的坚持

  决心好下,坚持太难。

  就像麦兜说的:啊,今天仰卧明天起坐吧,很多人一件事情最后都会演变成这样,而后不了了之

  你真的爱这个目标吗?真的想坚持下去吗?

  真的吗?

  你确定吗?

  要多问几遍,以免浪费时间。

  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问,直接开始。包括减肥包括记录时间消耗,now。

  柳比歇夫的记录我觉得有一定程度上是给自己的激励。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可能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实现,但是他又必须要坚持下去,所以是需要正向激励的。

  这个正向激励按照老先生一身傲骨的性格来看,别人给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需要自己给自己激励。那些装订成册的日记本、信笺都是他的成果

  “他们的生活内容并不是苦难,而是成果。”

  说白了,就是让坚持变得容易一些,让自己半途而废机会少一些。

  (三)定期总结很重要

  我用过一段时间手记

  不过一直停留在“我又没准备理财”的初级阶段,所以,单纯的记录没什么意义,还挺浪费时间的。

  定期的总结是有必要的。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哎?怎么一个月又结束了?我去!2017年已经过去快二分之一了!赶紧发个朋友圈:“六月!加油!”然后该干嘛干嘛去。

  毕竟过去二十多年都是这么过的,还挺习惯的。

  其实这都是不总结惹的祸。

  我写过一段时间单位的工作日志,是制式的。每天都有一页,需要记录这一天干了哪些工作,然后周末的时候有一页叫“本周工作小结”。相较于每天的详尽记录,小结是对本周工作内容的精髓进行汇总整理,回头看,看看自己干了哪些事。我觉得其实可以再加个“本周工作计划”在前面,每周结束后,总结和计划进行对照,看工作完成了多少。

  这种制式的日志我觉得挺好用的,值得普及。

  过去的事情肯定会留下痕迹,对现在对未来会有影响。总结的目的一个是梳理,对前期工作和生活的梳理,一个是查摆问题,比如这周是不是懒觉睡太多了?是不是晚饭吃太饱了?是不是淘宝上的次数太多了又买回来一堆没用的需要断舍离的东西

  到了年底,支付宝会出一年消费图表,让我们总是惊叹原来自己是个有钱人啊!连网易云音乐都会出报告,指出去年的某月某日你单曲循环好汉歌》一百零八次。

  我们会忘记很多东西,总结可以帮我们想起来,月省吾身。先从一个月的总结做起吧。

  三、高效很重要

  除了确定精准打击目标外,效率很重要。

  《奇特的一生》中反复强调的时间统计法要求统计的时间是纯时间,柳比歇夫最高工作记录是一天工作五个多小时,骤然一看:哎?这么短?

  可以试着统计一下自己的时间。

  我对自己看书的时间统计了一下。

  我在掌阅上看得书,半个小时之内我打了个瞌睡,走了会儿神,还翻了翻微信微博,最后花费在看书上的时间可能也就十分钟,也就是三分之一。

  再想一下我们日常的工作,朝九晚五一天八小时的话,有多少时间是花费在核心工作上的?

  按照我这样的工作效率,一万小时什么时候才能攒的齐哟?

  效率太低是我们总是感觉自己快忙死了事情多死了我快要疯了的根源。我昨天给自己重新列了一下时间表,然后遵照这个时间表执行了一天,感觉还不错

  这样按照核心工作对时间进行分配后,效率会高一些。

  如果可以做到关闭手机我相信会更高一些。

  书中提到,时间统计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我们自律,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对自己说一不二

  四、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特别浮躁的时代。

  周围太多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故事,让我们总恨不得一步登天。我们怕自己太慢,怕自己方法不对,过得着急焦虑

  于是,捷径成为宝藏

  我们总是忍不住想要打听和探究别人是怎么成功的,甚至要打听一下别人的目标是什么。

  二十一天就想学会画画学会写作就想减掉那身长了二十年的肥肉。

  这本书不是捷径,所以才是捷径。

  先定个小目标吧,正如书中所说:“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

  精彩书摘

  1.要活出你的伟大,而不是到处打听别人的伟大目标是什么。

  2.我们研究别人的时间管理方法,其实本质上是通过种种对比分析,找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3.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有两样非常重要,就是时间和高效。

  4.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

  5.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

  6.灵魂高尚,给人的印象强烈

  7.在他看来,某种思想是否有权威,并不取决于拥护这种思想的人有多少。

  8.在需要的情况下,人什么都能学会。

  9.当一个人意识历史是由他,也是为他创造的时候,他就能胸怀全世界。能意识到国家命运就是自己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公民责任感

  10.王尔德:当人们马上同意我的意见时,我就觉得我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11.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二):《奇特的一生》:奇特人的高质量一生

  《奇特的一生》是一本纪实散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柳比歇夫的科学家,生前成就非凡,曾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各种各样论文和专著500多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涉猎范围之广,总会人生出些许错觉,直以为他的时间好似比其他人多出了不少似的。然而上帝偶尔也会开个小玩笑,使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让柳比歇夫跃入普通大众视野的却并非他的专业成就,而是他的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间记录习惯——56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时间开销日记

  说起那日记,其实并无神秘之处,主人公只是依照“日期+事件+花费时间”的格式事无巨细地记录着生活中点点滴滴。不过凡事就怕坚持,任何看似简单的事件,只要加以一定的时间期限,便会变得不那么简单,尤其那柳比歇夫还一不小心就坚持了56年之久。

  长年的日记习惯给柳比歇夫带来了诸多好处。首先,通过习惯养成,柳比歇夫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感知时间的方法,即不需要钟表,他也能准确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其次,通过时数据积累,柳比歇夫能越发准确地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此外,长期的时间记录习惯,还使他比常人更能觉察时间的流逝,这不仅保证了柳比歇夫的高效工作,还保证了他旺盛生命力。最后,我认为也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时间开销日记,使柳比歇夫比旁人更懂得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

  罗胖曾在《计划的用处》这期节目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制定计划的过程,本质上是统一意志,明确方向,盘清资源的过程。私以为,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日记,与制定计划的用处有些异曲同工事实上,柳比歇夫早在28岁的时候,便已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但目标的坚持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是如此宏大壮志。不过通过这种经年累月的时间开销日记,却可以对柳比歇夫起到一个反复提醒作用,使他得以尽可能地,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集中于一个目标上。此外,除了每日按时记录时间开销,柳比歇夫还会做定期总结,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资源和进程上的盘点,使自己得以更为清晰认知到现实与目标的差距

  然而明确的目标以及科学的时间管理就一定能保证目标的达成吗?当然不,事实上,柳比歇夫穷尽一生的努力,也只是在某一分支上颇有建树,最终并未成为他28岁时所设想的模样。甚至一度,他曾在明知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放飞自我,转而去研究另外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但尽管如此,柳比歇夫却依然觉得生活圆满幸福。因为他没有选择被动的让时间就此流逝,而是通过记录的方式把过去凝固,他比常人更清楚自己都做了什么,也因此,尽管时间并不因此而有额外的增加,他的生活却比常人活得更有质量。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三):如何高效的度过一生?

  中国之声广播电视台宣传语如是说:“大数据时代,你的指尖每敲击一下键盘,就自动上传为互联网海量数据的一部分。”的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的里的百度、今日头条等都在分析你提供数据,然后提供你想看的内容,试图更多的抓住你的注意力。 这个时代我们时间更加容易浪费,工作效率反而更低,更缺少时间,时间永远不够用。没时间仰望星空;没有时间独出;没时间陪孩子家人。手机里永远都有没有学完的各类课程,有没有看完的电子书,有永远打完的游戏,还有永远刷不完的剧。但是时间就是金钱,想要高效率度过一生,必须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主人公柳比歇夫可以说是世界上从古至今最高效、最会管理时间的人之一。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等于12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数字。而且其老年精力也丝毫不减,在他79岁那一年,他就光回信件就回了283封。 柳比歇夫这样高效的秘诀就是运用了其发明的“时间统计法”。他从自己28岁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就开始使用此方法,直到他去世,他一共坚持了56年。柳比歇夫确实乃是神人,一件事坚持了56年。 【学会统计时间】 用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记录十分简单:地点、时间;做的事件加上做这件事花的时间;最后只计算自己基本工作的时间(他的基本工作就是昆虫研究)。一天时间的记录最多5,6行。 具体如下: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读报纸——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前三项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柳比歇夫记录的都是纯时间,工作中的任何时间都会排除,而且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我坚持使用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记录时间已经三个月,不过我最后合计的是我每天纯有效时间,就是被合理利用的时间。然后用有效时间除以13小时,因为每个人除去睡觉和吃饭的时间,约有12到13个小时毛时间可以用于上班工作、学习、社交和娱乐。我目前在读研究生,我的记录中最高有效利用时间为8.75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率为8.75÷13=67.3%,其中5小时50分我是在上课,2小时55分才是自学时间,我每天学习了8.75小时,但我的时间利用率还是不足70%,还有4.25小时时间去哪里了?我还是浪费了如此多的时间,这还是我最高效的一天。 这就是使用“时间统计法”的好处,你开始感知到时间的流逝,发现浪费时间如此容易。你会开始真正思考如何与时间相处。就像书中所说:“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的,不会无影无踪第消失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的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通过记录时间,柳比歇夫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不需要钟表,他也能准确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坚持使用一段时间这种记录方法,你对时间的感知准确度会大大提高,有一天你会不钟表,也大概会知道现在几点。 【做总结,然后做计划】 光统计时间还是不够的,还要进行总结。柳比歇夫每个月都会小结,每年做年度总结。每月小结分类总结事件所花的时间,柳比歇夫把他每天做过的事件分为三类,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类工作是不直接属于科研活动,如:做学术报告、讲课、看文艺作品。“每月小结虽然巨细备载,年度总结仍把所有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一年来的工作和休息——是什么事情都要结算累计。” 柳比歇夫会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其过去的一年,但具体是什么方法,怎么使用,书中作者并没有提到。书中作者花了大段文字来分析柳比歇夫使用“时间统计法”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有必要来统计时间。柳比歇夫根据年度总结会写一篇给朋友们的年度咨文,记录一年的痛苦和欢乐,向时间做自我剖析,汇报自已向目标前进了多少。时间统计法充满了对时间的崇高责任感,这样才能合理去管理自己的时间,高效生活和工作。 然后制定年度计划和月计划。关于做计划许多人都犯过下面两种错误。第一,做了计划就以为自己完成了任务,却从来没有想认真完成自己的计划。第二,还有的人制定了详尽的计划,但是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从来没有全部完成过自己的计划。制定计划不得不依靠过去的经验,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如何计算计划?从过去的时间统计你会知道,你做同类型工作需要多少时间,比如你一个小时能看多少页书,然后就能合理计划同类型的书你大概花多久能看完。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能合理安排工作计划。能完成的计划才是有意义的。 【树立人生目标】 本书的核心: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任何时间管理方法都是为你生活的目标服务的。柳比歇夫清楚自己活着的目的,28岁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创立自然生物分类法。这个目标太多宏大,直到他去世也没有能全部完成。所以他需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合理管理自己时间,他才能56年如一日统计自己的时间,哪怕经历战争、迫害、儿子夭折也从来没有中断过。 人有了目标、理想,生命才有了意义,你的时间才有了意义。你的眼神会发出闪亮的光。但是现代社会迷茫的人不知凡几。像柳比歇夫一样年轻时就树立了人生目标,然后为之努力一生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吧。在一个狭小的领域,不断打磨技艺,坚持研究。这才是一个人生活最好的样子,比如:柳比歇夫,史蒂芬霍金。也是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秘诀,苹果是无论如何也打不死劳力士。 如书中所说 “命运赋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他来不仅自己(绝不是只能给自己),而且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在这样一个速度为先的时代,我们更要合理管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时间,度过高效的一生,否则很容易淹没在时间的潮流中,荒废自己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四):读起来有点费劲的一本书

  这本书读起来真的有点费劲,内容肯定是枯燥的,因为通篇重点说的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可是书并没有写得非常清楚的感觉,就是通过一些例子,通过柳比歇夫的生活来阐述,可是我感觉不到解释。

  毋庸置疑,柳比歇夫好有毅力,应该说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书本里也写到,这种方法有用是基于你有一个伟大而明确的目标。所以如果没有目标,你如何能把自己一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计划用这种时间统计法写出来呢?

  我没想过要使用它,因为我觉得我用不了它,也驾驭不了它。时间记录、时间记录是有必要的,可是未必需要用它的方法。

  我意识到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是很少的,我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就足够了,至少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还要很重要的一点,时间的感知度,我觉得应该早点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时间越来越珍惜,因为我们离死亡越来越近,我们都知道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消耗了多少,就没有了多少,无法添补,那就把剩下的时光过好吧!珍惜接下来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年。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五):他是时间管理界的“独孤求败”,但他并不是个好榜样

  作者格拉宁,在柳比歇夫去世后希望从他发表的学术著作和时间记录中找到这个奇人在多个领域做出卓越贡献背后的秘密。

  这是一本给每个人巨大震撼的时间管理书,或是一本不成熟的人物传记。作者先展示了柳比歇夫没有一天缺席的时间记录本,将他塑造成不知疲倦的超人。并说柳比歇夫在儿子去世的那天中依然进行了时间记录,这样的细节让我觉得,柳比歇夫要放在现在,估计得像“剑圣”“诗鬼”一般,被封为“时间之魔”。

  再从书信等信息让柳比歇夫逐渐回复天性,冒出作为人的弱点,展现他鼓起勇气面对各种挫折仍持续前进,攀登陡峭高峰的事实。即使如此,柳比歇夫的做法还是把自己生活的全部都投入到了科学事业中,可谓是“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希望这本书的读者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要盲目模仿,这可不是一个好榜样。生活,总归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如果你想要在三天内完成A项目,完不成,那的确需要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果你并不想完成A项目,又何苦来哉?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六):《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文/韦海生,公众号:韦编三绝

  我曾礼节性地推荐《奇特的一生》给身边不少朋友。之所以说「礼节性」,因为我深知大多数人听过之后不会放在心上,更不用说认真读完它了,于是就索性点到为止,以免招致反感。本周六我刚读完了这本书,正好趁着周日空闲时间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柳比歇夫28岁时就设立了人生目标,可我们很多人过了而立之年仍不知道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想了许多条路,好不容易确定了其中一条,走着走着不停地怀疑自己是否走对了,是否有更好的路,这样很难设立目标。

  我们身边还有一部分人,尤其单身男女,总在等待处了对象或成家之后再考虑设立长远而具体的人生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一个人的目标不应与另外一个未知的人(对象)捆绑在一起,这样的目标会显得短视、不纯粹,或者说他根本没有设立目标。

  说了这么多,我无非想说设立目标有多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实践本书中的时间记录法是否有效,甚至一个人活在当下耗费的时间是否有意义的问题。即使设立了目标也要付出多倍于他人的代价才有可能完成,而遇到重重困难时如不是出于内心强烈的驱动力将难以坚持下去,更做不到85岁的李嘉诚这样:「我每天不管工作再晚再累,每天早晨一定5:59分起床。」

  可是树立伟大目标,懂得了如何利用时间,就一定有所成就吗?不一定。除非能够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或者说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是否像正念练习一样倾注了所有的注意力,而不只是象征性地「刷」时间存在感。

  当一个人专注于手上的工作,每一分一秒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产生了价值,那么他会发现一个惊喜无比的事实:「我竟然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就如书中的柳比歇夫,「他几乎从未抱怨过自己没有时间。我早就注意到,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不,最好还是用另一种说法: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

  在公众号一篇文章里我提到了「注意力」,实际上注意力管理不可能速成,需要有意识地长期练习。要学会专注,可尝试这两种方法:一是正念练习,即全身心专注于当下,任何多余念头都可能使正在做的事情不纯粹,沉浸在某一件事中获得本该有的愉悦,并把这种状态延伸到生命的每一秒;二是记录时间开销。

  一旦开始记录时间后,你会发现如上文所说的自己可做成很多事情,甚至有可能在某个或多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时间记录琐碎,还会产生不小时间成本,是否还值得去做?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做一件事成了习惯,就忽略了它所带来的负担。比如你不可能因为浪费时间就不刷牙,相反当它变成日常习惯之后不去做反而不自然了,时间记录也当如此,它给你带来的变化将远远大于刷牙等日常行为。

  至于如何记录时间,在本书中柳比歇夫以事件结果为导向的时间记录,格式大体如下:

  1.分类工作 ——六小时二十五分

  2.杂事 ——一小时0分

  3.校对《达达派研究》 ——三十分

  4.数学 ——十六小时四十分

  5.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 ——五十五分

  6.日常参考书:生物学 ——十二小时0分

  7.学术通信 ——十一小时五十五分

  8.学术札记 ——三小时二十五分

  9.图书索引 ——六小时五十五分

  这种记录在本子上的做法没有用手机APP记录方便,也不好统计每周、每月在各个板块(工作、学习、阅读、运动和娱乐等)消耗的时间。以我在用的「Time meter」为例,我分了八大标签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可随时记录时间或者随身携带一张卡片记录,晚上用十分钟左右记录到APP上。每周分析一次各版块投入的时间,如与预期的偏差过大就及时调整过来。这样做目的是刻意把每一份时间用在不同的事情上,保证该时间段被自己有效利用了。

  彼德∙德鲁克曾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做好。」可事实是,要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有效利用时间,而不是管理时间。——时间并不能被管理,或者说没有目标的人才会大谈时间管理。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到了那个时间点立马投入去做就行了。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那么就会计划在多少年内实现目标,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然后在较大的时间跨度上规划时间,利用项目管理中的WBS方法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天,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那么你只需关注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实现目标上了,这只能算是时间统计,不是管理。

  我们时常听到的时间管理,至多关注现在或期限较短的「将来进行时」,是一群无法摆脱混乱状态的人硬挤出来的名词,实际用处可能仅限于手头上看得见的事情,说是雕虫小技并不为过。它只会像成功学一样成为药引,治不了病,却丝毫不影响「善男信女」趋之若鹜。

  另外,别把十分钟、半小时不当时间。不少人总在等待有了大块时间才开始动手去做一件事情,对零碎时间视而不见,却不知少量时间积累起来也相当可观。比如午饭后空余半小时,你会用来阅读三十页书还是浏览娱乐新闻?选择前者,一周读完一本书便是你额外赚来的。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无论柳比歇夫或其他圣贤,都只是我们的榜样,真正的师者应该是原本存在于我们内心的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判断力,确切地说是深藏于内心深处尚待激活的「小宇宙」——本心。只有它才能给予我们更持久的动力,听从它吧。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七):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最近几年,愈发感觉时间的苍白,终日无所事事,一年更胜一年。

  无聊时翻到这本书,不禁惊叹主人公柳比歇夫高效的人生。56年如一日的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真正引起我注意的不是他坚持56年的流水账,而是针对这些流水账背后的统计分析能力。他能精确的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哪里,知道自己一年的容量有多大,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我们许多人都曾有自己的计划,但真正坚持的人却很少,更不要说事后的记录和分析。人的一生很长,可以利用的时间很多,可以毁掉的时间也很多:聊天、打牌、睡觉、喝酒、徒劳的等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往往感叹时光易逝,却仍不加珍惜。

  好的时间管理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有前期计划的时间框架,填入已确定的事务,还有一部分是在执行和调整中填满的;时间执行过程中把时间高度单元化,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精确记录每一个时间拐点;后期对所记录的事件标签分类,计算自己有效工作的纯时间,反思自己在每个事件上的投入产出比,优化计划。

  时间只能充分利用,不能额外增加。关键不在时间的数量上,而是在于时间的质量。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八):掌握这5点,你再也不会“没有时间”

  我经常疑惑:同样是每天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做的事情比我多N倍?他们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兼顾了家庭生活、还能有时间做感兴趣的其他事情。而我明明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还是做不完手头上的事情,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呢?

  学习时间管理,大概都不能绕开这本书《奇特的一生》。

  主人公柳比歇夫如书名所说,是个奇特的人。他在有限的生命里,干了很多事情,产生了很多思想:“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而且他涉及的领域还非常广:“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我看到他的成就时确实被吓到了。难道他的24小时比我们的长吗?

  不是的,他的时间跟我们的一样。只是他的时间质量比我们的高很多。他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的时间质量都很高。所以,他从来不会时间不够用。

  那么,如何提高时间的质量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

  1,了解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柳比歇夫有一个非常变态的习惯:每天精准记录时间的花销,即“事件-时间日志”,误差不超过5分钟,坚持了56年。

  这个习惯让他形成了特殊的时间感。“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这个习惯还让他对自己的时间非常了解——每一块时间做了哪些事情,每一件事情需要花多少时间,他都一清二楚。所以他做的计划与实际的执行,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出入。

  时间开销记录,我也尝试过。这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你不需要像柳比歇夫一样,天天记录。但是当你感到时间不知去哪儿时,请拿出一到两周的时间,每天记录一下你的时间开销,以此了解你的时间去向、你做每一件事情所需的时间,以及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哪个。

  只有清楚了解了自己的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才能做出最合理的计划。

  曾经有人跟我说,他从来不做计划,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我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了解自己的时间。他不知道哪个时间段干扰最小、不了解做某件事情需要花多长时间、不清楚为什么有些时间莫名其妙就不见了……于是,计划实施起来,很快与实际不符,并且在不久后破产。

  所以,在开始时间管理,或者在提高时间质量前,不妨先花点时间了解一下你的时间。

  2,勤练坐功很有必要。

  坐功的另一种说法是,专注力。良好的专注力,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和效果,也就相当于提高了时间的质量。

  柳比歇夫的坐功就是极好的。他自己也说过,“他属于这样一类学者,给他们照相,不该照脸,该照臀部。”

  假如某个周末,你打算在家看2个小时书,你可以观察一下这两个小时你都做了什么?你是否一会儿拿起手机刷一刷、一会儿起来喝杯水、一会儿又想起别的事情而放下书本……不必感到惊讶或不好意思,这都是正常的。

  我们周边的诱惑实在太多,要在椅子上坐上2个小时专注于一件事情,已经越来越难了。

  但是我们可以主动制造良好的环境,减少诱惑,提高注意力。比如:开始工作或学习前,把手机藏到不容易拿到的地方;准备好一杯开水,或一杯茶;把书桌或办公桌收拾干净,最好只剩电脑等必须品;摸清上司或同事的习惯,尽量避免突发干扰……另外,可以通过冥想等方法提高专注力。

  3,随时随地利用“时间下脚料”。

  柳比歇夫总是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举个例子,英语,他就是主要利用‘时间下脚料’学会的。”

  之前,也有人说,他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了140本英文原著,从而学会了英语。

  所以,不要再说“我没有时间……”。当我们把刷朋友圈、等车、等电梯……的碎片化时间都利用的起来,也可以像柳比歇夫等人一样有惊为天人的收获。

  4,永远不要牺牲睡觉的时间。

  确切的说,永远不要牺牲睡觉的时间,不要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不要牺牲社交的时间。

  以牺牲这些时间来延长时间,会让我们失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从而降低做事的效率和效果。

  每当我听说谁谁谁的24小时做的事情比我多几倍以后,我都会忍不住安慰自己说:那么他一定是睡眠不足,或者,他一定是缺少娱乐。

  然而,我错了。

  当我看到书上说,柳比歇夫每天保证有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时,我惊呆了。

  那么他一定没有娱乐的时间咯。不是的。他不仅要做家务、照顾家人、教育子女,他还经常出门旅行、饱听音乐、栽培花园、从事体育活动……他对生活的乐趣,享受得比我们多得多。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些时间,就是要拿来浪费的,比如:跟家人散步、吃一顿漫长的晚餐、发一次没有主题的呆……这些时间的“浪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重新投入工作。

  5,改变休息、娱乐的方式。

  没有人永远100%有效率。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会有状态好的时候,和状态不好的时候。所以,我们每天都应该有休息娱乐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们休息的时候,都喜欢拿起手机看看新闻、刷刷朋友圈,或者玩玩小游戏。然后,一晃就过去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最主要的是,当你放下手机时,你并没有觉得自己休息过了,你可能还是很疲惫。

  《自控力》一书说:当我们感到紧张、有压力、疲劳、焦虑时,往往喜欢通过吃东西、喝酒、购物、看电视、上网和玩游戏的方式来缓解。然而,这些方法反而让我们更有压力。同理,休息娱乐如果也只是做这些活动的话,并不能让我们得到更好的休息。

  所以,我们也许可以换一种休息的方式:运动、轻松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聊天……就像柳比歇夫一样,他的休息方式就是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兴趣爱好:给朋友写信、阅读报纸、阅读文学作品、听音乐会等。

  也许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我们只是缺少高质量的时间。

  ◆ ◆ ◆ ◆ ◆

  慕宇轩(微信订阅号:muyuxuanxuan)

  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九):时间统计典范

  《奇特的一生》三小时二十五分钟,这本书应该是实践快速阅读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信息点大概就是两个方面:一个讲述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另一个就是柳比歇夫的品行和生活。当然我读书的目的是了解关于时间统计法所以生活部分就忽略了,本身也不是很感兴趣。做时间统计、发现自己哪个时间节点有浪费总结经验改正习惯,计算天、月、年,几年中自己有效的工作时间,做这些的前提还是需要自己下定一个小目标,然后才能有统计时间的目的,当然我认为我可以不必照本宣科,单纯对于我来讲开始的时候我只需要为我的这个目标而进行阶段性的时间统计就可以了;比如健身,可以按照周来单位来记录,恒定一个每天的健身时间和健身次数,然后根据身体围度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周期和频率。

  开始最先阅读随书附送的小册子《如何阅读奇特的一生》,而后阅读的正书,发现附送的小册子总结的非常好完全可以用来当作时间统计的教科书,还衍生出来几个书评人自己的方法,把原书比较重要的文字信息都总结出来了。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十):新版本小册子内容

  小册子收录了6个人对时间管理、主要是对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见解和自己的实践

  多数内容在网上博客都有公开分享

  我把链接整理在下面:

  (很多日志分享时间是很久之前的 原博客页面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找的转载;

  网络版和实体书版部分内容略有出入;

  下面的标题用的书中的标题 方便大家检索)

  1、如何精确感知时间 - 李笑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a3f1170100o5a9.html

  2、奇特的一生系列随笔 - 秋叶

  3、时间统计法的进化之路 - 战隼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128256460.html

  4、统计分析时间日志的三种方式 - 邹鑫 (小强)

  5、奇特的一生可以复制吗 - 张兆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58499/answer/82786981

  6、从初学到进阶 如何用好时间统计法 - 吴刚

  没有给出链接的可以去作者微信上面找找,基本上做过时间管理主题阅读的人应该多多少少看过这几篇文章,没有多少新奇的东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