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8 21: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的读后感10篇

  《没有永远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是一本由[美]蒋甲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一):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实用好书~~

  平时总觉得自己是个很谨慎的人,事情总想要准备齐全才去做,但其实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害怕被拒绝、被否定,而变得有些畏手畏脚。

  能看到这本书真的很幸运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进行了跌宕起伏、充满创意尝试拒绝100天,又研究了相关心理、社会学等领域的著作,全面剖析了拒绝这一现象,帮助我更加准确地反思自己。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拒绝是个双方的事情,和我自身有关,当然也和对方有关;被拒绝的也不一定是我,而只是我当下提出的要求凡事应该放开,不要为了他人某一时刻的某种观点儿全盘否定自己。而且,除了反思拒绝,帮助我们缓解被拒绝之痛,作者还就如何接受拒绝,如何赢得别人的肯定回答问题做出陈述、给出解答。

  这本书虽然不一定能够改变我的人生,但是读了它,我相信自己在面对他人的拒绝之时,会更加从容,也能更勇敢、更放开自己,生活亦将变得更为轻松快乐

  最后,重温下作者的格言:“拒绝就像鸡肉,是美味还是难以下咽,要看你怎么烹饪。我们不能让对拒绝的恐惧拖自己后腿。”

  .s. 几乎没写过这么长的书评,真的是有感而发才絮叨了这么多。写得不好,真的发布出来也很需要勇气,那就从这一次开始放开自己吧~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二):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一位作者采访了几十个绝症病人,问他们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她得到最多的回答是

我希望自己有勇气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别人想让我过的人生。

  诚然,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可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有的人很快就妥协,蜷缩在自己的角落里过一生; 有的人几番尝试奋力抗争,最后失败郁郁寡欢地过完人生; 还有的人被打倒无数次,依然充满信心,永不妥协。

  想要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就要去努力争取,也要做好被命运击倒的准备。在顺境人人都能够做得好,这没什么,只有身处逆境,才是最考验人的能力的时刻。

  我们都希望一次成功,害怕被拒绝,害怕听到否定的答案。于是就一边很希望得到答案,一边又不敢行动结果大好时光就在纠结中渐渐耗尽。

  为什么我们都害怕被拒绝?

  因为被拒绝了心里面很难受,觉得很丢脸,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害怕面对不好的结局干脆在一开始就选择放弃。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努力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但是不努力肯定没有好结果。

  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我本可以”。

  与其在以后才后悔当初,不如现在就勇敢一点,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况且,被拒绝并不是失败,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怀着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可以学到很多。

1.以我目前的能力还没办法得到,还要加把劲才行啊 2.或许这个并不适合我,我应该去寻找真正适合我的

  这个世上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失败者没有被大家听见的机会

  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出版之前,她被拒绝了12次。而另一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比拒绝次数高达121次!(这是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不知道他们当时是怎么面对一次次被拒的,我想换作是我的话,我早就改行了。因为被拒绝的滋味儿太难受了。

  尼采写下过这样一句名言:没能要了我们命的事情让我们更强大

  这句话用在拒绝上再合适不过了。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被拒绝无数次,最终确很少有拒绝,能真正威胁人们生命和改变命运。

  既然“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何不用学习心态从中挖掘有用东西呢。之前在TED上看过蒋甲的演讲《被拒100天》,讲的是如何正确看待被拒绝这件事,看完之后很受启发

  他小时候被拒绝过,后来独自一人留学,从谷歌辞职创业,屡次被拒绝。在快要放弃时候,他决定改变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行动的心理

  于是,他发起了“被拒100天”的实验,把每一次的拒绝都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网上。

  结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人看了他的视频之后,发现原来“被拒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相反,被拒绝的经历可以教给我们东西。

  他的第一次尝试,向保安借100美元,保安拒绝了。他听到时对方说“不”之后,马上逃开了。而在看视频回放时发现,对方有询问他“为什么”。

  这句“为什么”突然点醒了他,自己每次都是被拒绝立即转身离开,为什么不试试找出一个理由,回答对方的“为什么”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挑战中,他变得越来越“厚脸皮”了。每次的谈话时间都比上一次更久,交流过程中的理由也愈来愈多,最后都能获得对方肯定的回答。

  演讲中他的幽默引得台下观众电脑前的我哈哈大笑,而他的幽默感也是在被拒绝中逐渐提升的。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三):赞,一本教我们如何拥抱拒绝的工具书!

  我是今年2月在TED上看到蒋甲《被拒100天》视频的,看完后很受触动,后来的几天又反复看了几遍这个视频。也许因为生活中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害怕拒绝的人,不敢跟上级提自己的需求,不敢大胆喜欢女生错过了很多的机会,所以蒋甲的经历引起了我的共鸣。后来的日子里,我又在youtube上找到了他的100天实践录像和他在google talk上的两个演讲,这些视频中大多是他实践的视频,也有些是他对实践的总结。而这本书可以说是蒋甲TED演讲的加厚版,里面好多的观点与方法他在视频中都有提过,只是书中的讲解更全面、更精细

  这张图是全书思维导图,这本《rejection proof》(我看的是英文原版,也建议大家看原版)与其说是蒋甲对自己100天拒绝之旅的总结,不如说是一本教我们如何看待拒绝、拥抱拒绝和给出拒绝的工具书。说真的,蒋甲的事迹激励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害怕被拒,对拒绝的恐惧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心里舒适区内我们会觉得很安全,一旦跃出这个心里舒适区我们就会感到焦虑。然而一直呆在这个心里舒适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会影响我们的成长。那些站在讲台上对着上千人演讲的领导人是一出生就这么大胆么?那些创业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坚持多年最后成功的人是一出生就那么有毅力吗?不是的,他们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知道跃出心里舒适区做事带来的好处,每一次冒险、每一次尝试都会让他们的心理舒适区增大一点,以至于最后他们的心理舒适区比我们大很多。他们一直比我们成长地快,最后取得了成功。

  上图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usan Jeffers在《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一书中用到的,这张图很好地诠释了我们为什么要不畏惧未知,尝试心里舒适区之外的事。每一次冒险,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

  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法是别人教给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怎么做、能否践行蒋甲书中的方法就是自己的事了。人都是非理性的,有时即使知道正确的方法是什么,但当自己做选择时仍然会受到非理性思维的驱使。这也是读书的副作用,书里的尴尬和窘态是人家故事,艰难的抉择主角作出的,方法也是他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一味读书只是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所以,读书本身就是一种逃避恐惧和风险行为,读书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舒适区。因此劝各位读完书后有时间也去实践,就算是刻意地,也要践行书里面的方法,不然对着书、视频看,永远都当不了主角,也无法体会书中主角的尴尬与不安。我自己进行了几个月的拒绝实践,实践中也有刻意用到过作者教的这些方法,感觉确实很不错,跟别人交谈时也变得自信了许多,被拒后也比以前更从容了。真的很有帮助,也很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实践,践行书中的这些方法,将它内化成自己的自动化思维。限于篇幅问题,我的读书笔记和自己实践的经历就没有上传了,感兴趣同学可以单独跟我交流。

  附:我实践目录的一部分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四):关于拒绝的新观点

  不久前的一个上班日早上,朋友在微信上推给我的TED演讲,我刚好还没有开始工作状态,于是点开看了看,15分钟左右的演讲,我深深的被触动了,一度热泪盈眶,马上就去YouTube上订阅了作者的视频,说到战胜自我,这个概念在非常年幼的时候听到过姐姐说,是非常难的事情,越长大越领会难度之大,常常让我只想逃避……有很多尝试,停留在想的阶段,就是不去执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怕失败,怕被拒绝。作者通过自己的历程,揭开了拒绝的起源真相。人都是想安安全全舒舒服服的去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个选择,但是冒险势必需要你去克服你未曾经历的事物,来自外界的拒绝其实并不会让你有损失,看清楚拒绝只是恰巧和拒绝者的个性有关,学会把他转为动力,学会迂回,学会在面对拒绝时保持微笑好奇,把一起当做一种体验,一种要去完成任务,不过多在意结果,只要确保这个过程是真正努力去付出了,人生也就没啥好怕的了。一切可怕的情绪,恐惧,不自信,这些都是阻止你去探究的障碍物,它们除了让你怯于面对、帮倒忙,不会干什么好事的,所有要去体验,又不会吃亏谢谢蒋甲。

  有点鸡汤的嫌疑,但还是干了~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五):珍惜被拒絕的機會

  作為一個受著中國最傳統教育的自己,出生在並不繁華的海邊小城鎮,被保守父母從小耳濡目染,被父母和師長教導成為含有中國人所具有的“內斂特質人格”的人。

  而我所具有的所謂“內斂特質人格”就是害怕主動請求,害怕被拒絕,害怕不別認同,對要求有著深深的恐懼。

  記得小時候的幼兒園,老師喜歡乖巧不作聲的孩子,那些多動的多話的都視為搗蛋調皮的孩子,老師十分不喜歡。不可以有自己的要求,最重要聽老師的要求去做,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該拉屎的時候就集體去拉屎,你不能對這些有疑惑,不能要求不吃這個飯菜,因為不吃飯的話,下課之後媽媽知道會責備。

  後來開始讀書,中國的老師似乎不太喜歡提問問題,特別問些老師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問題的時候就會覺得你有心攪和,挑戰權威,不能做到尊師重道。老師大多喜歡灌知識,他教什麽你就得聽什麽,不要問爲什麽?不能要求不做某些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功課,更不能要求語數英老師不要分割體育美術和音樂課。對學校對老師只有贊同,不能有要求。哪怕讀到了大學,大學的教授下課基本不見人,問功課變得奢侈,久而久之,沒有了提問的慾望。就算鼓起勇氣去提要求,大多都是被批判得遍體鱗傷。

  在家裡,父母長輩的教導是孩子要聽話不能說太多話,就連我問功課,媽媽總是會責備我說,你都不自己想想就問人。他們總是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處理,我和弟弟可以自己解決的事情都不會求幫忙,不能解決的事情也不會求幫忙,我們害怕被責怪,我們看到陌生人會臉紅,老師多問幾句會眼紅,我們提出的要求母親第一反應就是反對,像是條件反射一樣,在反對聲中長大的我們,不敢有要求,唯一可以要求的是要求自己不能有要求。是的,我們在外人的眼裡都是乖乖的孩子,成績優秀,文靜得體,可是,我們卻丟失了自己的需求。

  我想,在中國這樣的學校和家庭教育比比皆是,和我有同樣感受的人也不在話下。

  所幸,後來去了留學,在顛覆我一直以來教育模式的環境下學習了開口。教授鼓勵同學問問題,不在於學習問題,生活和私人問題都可以聊得甚歡;做功課喜歡是分組形式,同學之間討論分工然後通過投影展示給全班和教授;學校喜歡收集學生對教學、校園設施建設的意見并對好的建議予以獎勵。我是看過,在多個教授要求交功課,同學忙不過來的時候大家要求推遲交功課或者減少交功課,往往都能成功。甚至喜歡某些教授,希望未來某個科目由他們任教,而向教務處申請,居然得到老師及學院的同意。在這裡,我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在國內認為不合理的要求被提出,被言之有理,被成功;在這裡,我漸漸地意識到一個人敢於提出要求是多重要的事情;在這裡我開始開口表達我的想法,開口要我想要的。

  看這本書的時候,被題目所深深感染,一路看下來,蔣甲的勇氣和決心讓我驚歎不已,喜歡幽默的文字去面對一次又一次面紅,是的,世界本來就是一場遊戲,我們爲什麽不盡情去享受,而是團縮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口不言。我相信那句話“你想要的,通過要求基本可以得到”。也許我暫時沒有蔣甲的厚臉皮,但是我想我會變得更好,拒絕有什麽可怕的呢?可怕的是你連被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六):一时的拒绝不是永远的失败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被拒绝的经历,例如向喜欢的人表白被拒绝啊,找工作被拒绝啊……在某种意义上,被拒绝其实就是失败。

  然而,一次失败并不代表着永远的失败。就像书的名字一样,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老话常谈,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不放弃,学着从失败中、从被拒绝中总结经验,你总有一天会被接受的。

  在书中,蒋甲最初其实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企业之梦却未能实现,蒋甲曾因此而一度陷入绝望,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失败变得萎靡不振,从此因害怕被拒绝而不再努力奋斗。正相反,他决心通过“碰壁一百天”实验来主动寻找拒绝,并从中总结出24条应对拒绝的有效经验。

  拒绝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永远失败,然后心安理得地对自己人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消极度日。但是在作者看来,与其沉溺在拒绝带给你的暴击,倒不如学会从拒绝里找到自己失败的地方。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接受失败。蒋甲在“被拒一百天”实验中,每天都会去主动寻找拒绝。这些拒绝实验不仅新奇、大胆,充满乐趣和创意,而且还能同时引发人们重新去思考拒绝的本质。

  在他的实验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被拒第三天“甜甜圈实验”那一场。原本他以为前两次的被拒只是改变了他的看法,但是第三天的实验却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在遇到洁姬之前,他从没想过能得到肯定的答案。那次经历也让他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从原先的得到一个拒绝并应对被拒绝的痛苦,转移到获得勇气,去提出更冒险的请求上,他不再过度关注结果是拒绝还是肯定。正如书名前半句:没有永远的拒绝!

  拒绝,不代表别人对你的全部否认,一味的只想到被拒绝后的结果,为什么不能考虑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想想你自己为什么会被拒绝?亦或者想一想,除了这个办法,我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做到同一件事。

  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被别人拒绝,不代表你的路被封死,只不过你不肯多角度去思考而已!

  如果你还对被拒绝还是心存忧虑与不安,还是无法释怀别人对你的看法的好坏,我建议你不妨尝试读一读蒋甲的这本书,通过他的书以及他所做的“被拒一百天”实验结果,你可以从中切实学到应对拒绝的理念、技巧和方法,包括认清拒绝的本质,转变视角,适时转换策略,找准目标群体等等。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七):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你的梦想比你所受的拒绝更大吗?如果是,也许你就该继续,而不是放弃。

  TED超人气演讲原创作品!刷新7,000,000人的“被拒”观!

  24个应对拒绝的实战策略

  拒绝只是一个观点,它反映的不是你的问题。

  拒绝是有价码的,如果被拒绝者被拒绝的次数足够多了,“不”最终转化成“是”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的作者蒋甲,他是全球热门博客“碰壁100天”的博主,个人碰壁经历被Yahoo新闻、《福布斯》、《彭博商业周刊》、《赫芬顿邮报》、高客传媒等西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被拒绝后受启发,挑战“碰壁100天”实验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的作者蒋甲,开始在创业之初,遇到了一个被投资的机会,但最后被拒绝了。那次拒绝给了他很大的伤害。很多人可能在这次拒绝后就放弃了自己,让恐惧和犹豫一直占据内心。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想,比尔·盖茨会因为一次拒绝就放弃吗?想要成功的创业人会放弃吗?于是他上网寻求帮助,他搜索“怎么克服被拒绝的恐惧”?结果跳出“不要太在意,克服就好”的鸡汤文,但这并不能解决内心对拒绝的真正恐惧。

  后来,蒋甲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网站Rejection Therapy. com(被拒治疗法)。一个创业者发明了这样的一个游戏:你出门找拒绝,持续30天,每天都主动找人因某事拒绝你,最后,你对被拒绝就会感到麻木了。真正从内心战胜拒绝的恐惧。蒋甲在这个游戏的启发下,他制定了让自己被拒绝100天的疯狂实验。那么,他最终得到了什么呢?从“碰壁100天”实验中总结出24条应对拒绝的有效经验,由于根植于现实生活,因此令人信服。让我们可以从中切实学到应对拒绝的理念、技巧和方法,包括认清拒绝的本质,转变视角,适时转换策略,找准目标群体等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可以学到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在遭受拒绝时从容应对,不断完善自我,炼就强大的内心。

  第1天的被拒绝到第100天的机遇,被拒绝是机会的开始

  蒋甲制定了这个“拒绝实验”后开始行动,第1天他被拒绝了,他自己紧张的要命,恐惧到不行,第2天又被拒绝了,但实验不能停。第3天实验赢来了转机,他请求甜甜圈店定制“奥林匹克甜甜圈”,而且15分钟内这个特殊的要求竟然被同意了。这对蒋甲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当蒋甲将这段视频传到网上后,蒋甲出名了。本来这个“拒绝实验”的视频让他的个人网站的访问量稳步上升,但他的“奥林匹克甜甜圈”尤其受欢迎,在Reddit首页上整整停留了两天,还得到了1200多条评论,大部分都是夸洁姬的,那位接受蒋甲请求的领班。他在《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这本书的最后,还特意提到这件事和同意做这件事的人---洁姬.布劳恩。他说,她是个真正的英雄,没有她的善良和那么好的服务,就不会有奥林匹克甜甜圈,也不会有这本书的诞生。

  初次尝到拒绝变激励的美好期待后,蒋甲更有信心继续剩下的97天“拒绝实验”。用他的话说,他的拒绝尝试并没有以被拒绝收尾。而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最后一个“拒绝实验”是让她的妻子进谷歌工作。他的妻子并不是那么竞争力十足,但他的妻子成为了谷歌中的一员。这其实是凭借他总结的一整套正确应对碰壁、达成所愿的方法,正是这些有效的方法,虽然谷歌的招聘录取率不足0.5%,但他的妻子成功了。

  直面拒绝,只为让梦想实现

  蒋甲用自身的实践告诉大家关于拒绝的真理。比如重思拒绝,他认为拒绝是主观的。拒绝是一种人类互动,每一个决定中至少有两个人的参与。拒绝通常更多的反映出拒绝者的特性,而非被拒绝者,拒绝决不应该被当作普通的真理和对一个人的终极判断。

  拒绝是拒绝者的观点,它深受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心理因素的影响。没有什么拒绝或接受是普遍的。而且,拒绝是有价码的,如果被拒绝的次数足够多了,“不”最终会转化成“是”。

  作者蒋甲在他的100天拒绝实验中获得了很多机遇。他在《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一书的最后一章“开始人生新的使命”中说:这一次我不再害怕了,相反,我现在很好奇,很激动。我想知道,战胜自己的恐惧,帮助他人战胜他们的恐惧,会让多少梦想实现,会让多少好想法得以施行,会让多少爱情故事被书写,只因为我们不再害怕拒绝。

  如果你还对拒绝有恐惧,如果你因为害怕拒绝可能失去好的工作机会,如果你因为害怕拒绝会失去暗恋的她(他)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下蒋甲,了解一下那个立志要在25岁之前打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而且要买下微软,征服世界的蒋甲,他虽然没有买下微软,但他和他的这本《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书,开创了他的新世界,这或许也能帮到你。

  .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八):别让他人的一时否定埋没了你的才能

  蒋甲,作为中国移民到美国的80后,身上也有着中国孩子的烙印。在文中,他这样形容自己:“我作为移民来到美国,曾在很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在很好的公司供职,我为自己这些年努力挣得的社会地位而自豪!”,的确,他就是大多数人的影子,他按部就班的做着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家庭幸福,薪资待遇优厚,但是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的梦想是做一名企业家!他惴惴不安的辞去了工作,他开始创业,努力了四个月,迎来了风投的拒绝。他如泄气的皮球,开始否定自己,开始担忧未来,开始计划寻找新的工作。而她的妻子虽然即将临盆,但还是鼓励他:我给你的时间是六个月,不是四个月,你没有必要这么早就放弃!你应该继续,被一次拒绝,就吓的不敢继续前行了。

  他明白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企业家,要先学习被拒绝!这本书,如果你认为它只是告诉你,主人公被拒绝了多少次,那你可以不用再继续阅读下去了!他其实是告诉你,每次被拒绝后,他有怎样的体验,感悟,以及自身的变化!

  他的行为似乎印证着一句话:当你要去做那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洁姬是主人公的转折点,她没有拒绝他,相反,帮他实现了他的愿望。他发现沟通方式对结果有着很重大的影响:当你自信、友好、坦诚时,人们似乎更愿意接受我的请求,即使拒绝了我,也至少会跟我多交谈一会儿,问些问题。

  随后,他又不断地经历拒绝,每一次拒绝,他都用心的感悟!

  你跟拒绝之间的关系可积极也可消极,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在中国孩子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害怕被拒绝,我们总是在拒绝来临前,先自己把自己否定。的确,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想要学习设计,但是我前老板说我不是做设计的料,于是,我就这样否定了自己,没有再跨出一步去学习,就已经止步于当前。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错过的,并不你不适合这个命题,我错过的是你还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就不适合?现在我明白了这一点,如果我再不去尝试,我错过的就不是适不适合的问题,而是我有没有决心去遵循自己的理想,一再的耽误,只会不断消耗我的精力、时间、激情!

  从现在开始,你值得拥有你想拥有的!不要害怕被拒绝,你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成长!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读后感(九):接受拒绝 接受自己

  原以为这只是一本类似一百个冷笑话集锦那般,对于一百个拒绝故事进行有趣的情景再现的书,阅读之后发现其定位并不是博人一笑,以奇人怪事来吸引读者注意。作者在书中对于“拒绝”进行了较为严密且专业的研究与数据分析,为我们认识“拒绝”这个词提供了更为客观和直接的感受。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有一种同理心,因为每个人都有面对拒绝与被拒绝的时候。有时候你正是缺少一个人在你旁边对你说,我也曾经遭遇过与你一样尴尬、悲伤、痛苦……的情况,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我都挺过来了。

  但它除了扮演这样一个“鼓励者”的角色以外,更是引导读者去了解“拒绝”本身。被拒绝一百次不只是为了测试记录陌生人的各异反应,同时更是作者蒋甲通过这一次次实践,对拒绝本身进行分析与探讨。很多时候,许多梦想和计划面对的第一个拒绝者往往不是别人,却是你自己。跟随着作者接受“拒绝”的第一步,就是先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不害怕拒绝,更重要的是不轻易拒绝自己。

  由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蒋甲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并将经验付诸于下一次行动的人。这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行为方式,在行动前,发现自己有畏难情绪,直面它,并对自己施予鼓励。在行动中,要耐心、尊重、直接,采取诚恳的态度进行沟通,可采取迂回战术,第一要求遭到拒绝,可以提出备选方案。行动之后,明白拒绝并不意味这是对自己的否定,拒绝只是对特定环境下的这一个情况否定而已。调整心态,积极勇敢地进行下一次挑战。

  虽然这是一本阐述拒绝的书,但在翻开书本的一开始,就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作者自信、坚定的态度,不知道是否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感觉每每在阅读许多成功人士的书籍中(类似成功之道的分享)都会有所体会。就好像高手过招,外人看来总是一副云淡风轻之态。

  蒋甲在书中提到自己在付诸实践的一开始,总会体会到恐惧感,但我认为他的能力以及其过往的经历和家庭的支持,无不潜移默化地给予了他信心与动力。这无疑也为他的外在表现力加了分,所以虽然有时不能决定他人的拒绝与接受,但在此之前还是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与较强的沟通、实践能力。

  如果因为这个类似鸡汤文的书名而对这本书敬而远之,就有些可惜了。对于“拒绝”概念方面的阐释,还是挺容易理解,再结合实例,易读性是比较高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