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04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精选10篇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是一本由米罗•弗兰克 (Milo O.Frank)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一):如何在30秒内把话说清楚

  30秒比3分钟、3小时更加有效秘诀是什么?

  1.“微”的力量

  为什么是30秒?主要有两个原因

  ①对方时间有限,时间不等人

  ②人类保持专注的时间只有30秒

  前些天一直写不出文章,因为觉得读完一本书再去产出一篇笔记把这本书都讲清楚真的太累了,读书本身都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活,更别说整理出思路,并产出一篇质还可以的文章了。于是迟迟不肯动手,顺带着也觉得读书都有压力了,只是脑子里空想:我要读书,我要读书。却并没有实际行动

  后来突然觉醒了,觉得实在看不下去这种状态自己,于是决定从小短文开始写起,写自己感触最深、最关心东西,比如极简生活、理财等等,而且只给自己每天500字的目标。这就是我的“微坚持”,还真心不错,当我开始把目标从“每周至少出一篇书评”(脑子里的隐形目标是至少得两千字吧,最好还能上简书首页,这种高标准)转移到“每天写500字”(隐性的目标是只要坚持每天都出一篇新文章,重要的是坚持的写作状态),目标重心变了,压力也降下来,创作就有更多的发挥余地了,写得也就更加顺畅了,对于喜欢的东西就有更多的话可说了,字数也就远不止500字了。

  于跑步也一样,先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我只跑2公里,这个星期我只跑2公里,慢慢的形成一种“流”的状态,你就找到了跑步的感觉,你自己就想主动的加大跑量,到时候5公里、10公里甚至21公里对你来说都不是问题了,一口吃不了“大青蛙”,我们可以先从“小蝌蚪”吃起,不要一口就想吃成胖子,那样只会把自己吓得止步不前

  如果你想走的远、爬的高,建议你从最小的、你心里完全可以接受的目标开始做起,让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让自己打心底相信自己可以,慢慢的你就会有更大的冲劲迈向更大的目标,这时候的你不会心虚、不会不自信,而是两眼充满期待好奇根本无所谓成功或失败,因为你想试试,打心底里想去试试。

  说话也是一个道理,当让我们去做公众演讲时,我们肯定畏惧,这就像让一个从未跑过步的人直接去跑马拉松,那肯定会把他吓跑的。我们没有接受过演讲的相关知识培训,甚至平时的沟通都不能很流畅,直接上场,别逗了!

  所以我们要从小的地方着手,因为人注意力不超过30秒,所以我们专注突破这30秒,别小看这30秒,它是你达成目的的利器,而且它给你带来的成就将远远超出预期,当我们学会了这30秒的说话方法,就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写作、会议、演讲、与大人物会面等等。

  2.“目标”的力量

  目标就是你的需求,唯一、清晰明了

  任何事都有方法,如果有的事你觉得无可奈何,你觉得除了扼腕叹息别无选择,那是因为方法在别处,你还没有找到它。这就像没开信用卡时,我觉得多麻烦,肯定有许多程序或很高大上吧,但一去开才知道竟如此简单;就像没进入股市之前,我觉得开个户得很麻烦吧,到柜台得办这办那吧,买卖股票也很难操作吧,但网上开户是这么的方便,买卖操作也是如此的简单。

  就像免费看书还有人督促你写书评这么好的事肯定不可能有吧,但在我跟随土豆姐约评书,并一步步成长,简书推荐作者、头条号过新手期、拿到头条和微信公众号原创和打赏,甚至有人主动联系我出版书籍,这些在都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也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都做到了,而且最终发现它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是自己“脑海中想象中的困难”把自己吓倒了。不要把事情想的那么难,当你有了唯一、清晰、明确的目标时,你很容易就能做到。

  3.找到能成事的那人

  找到他、了解他,然后办成你的事

  有一天,我非常想得到书法好入门》这本书,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太厉害了,能把书法讲解的如此透彻我只佩服他一个人──沈阳师范大学的入青老师,但是他的这本书已经绝版了,四处找都找不到,微博博客上各种搜都没有结果,也联系了出版社也没有结果,我决定去找那个能成事的人──作者本人,怎么能找到呢,我想到了他们大学的官网,果然找这本书的不止我一个人,好多前辈已经在留言区留言跪求此书了,看了学校回复办公室电话,一打过去打不通,可能在上课,后来在留言区终于找到了一个几年前留下的入青老师本人的电话,于是赶紧发短信过去,后来还加了微信,老师还拉我入群,并赠了我五本字帖,非常感动,这事给我很大的触动,只要你目标明确,找对了人,你一定能够完成你的心愿。【备注:网易公开课有入青老师免费书法教学视频,十分受欢迎,爱书法的小伙伴可以去了解下】

  4.“因事制宜”的方法

  别急,先满足别人!

  你现在有了目标,也找了那个对的人,接着你需要用一套可行的方法来完成你的心愿,但当你找到那个能成事的人时,他却不一定能成“你的事”,那怎么办呢?这里有个神奇的“人性法则:当你满足对方需求的时候,对方会主动的满足你的需求。比如对方先为你考虑,为你做一件让你开心的事(比如帮你弄到了你期待已久的一本失传读本),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回报对方,这时你若具体的提出你的需求,对方就会毫不犹豫的满足。

  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最高境界:记下对方的喜好,并适时提及并尽可能满足。这样别人会感激你一辈子,毕竟如此用心关心自己的人多么稀缺呀,这也是做人之道呀。

  了解你的需求,了解谁能满足你的需求,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方法,这三大基本原则是任意一种口头沟通或者书面沟通的核心要素,也是最有效的形式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这本书以小见大,从日常交流的关键三十秒说起,一点点告诉我们如何做好这三十秒,而演讲就是扩展版的三十秒呀。一旦你在头脑中牢固树立起这些原则,就可以准备自己的30秒信息时将它们融会贯通了。

  │───────END────────│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二):高效沟通:如何一开口就让你的听众“上钩”?

  上一篇文章中,我讲到了要想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篇文章我将继续为大家讲解,如何一开口就让听众“上钩”?

  为什么要让听众“上钩”?道理很简单,要想在短时间内要达到高效沟通的效果,那么就要在一开始对你就产生兴趣,只有当听众对你产生了兴趣,对方才会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在了解如何才能让听众“上钩”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钩子”?

  就拿钓鱼来说,为了钓到鱼,就要用那种弯曲的钩子,直的不行,而且最好还要绑一块诱饵在上面,这样才能钓到鱼。这就是“钩子”的来历

  就人际沟通来说,要想让听众对你的谈话产生兴趣,那么你最好用一个有趣故事或者句子、抑或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物品来引起对方的好奇。比如说网络时代,信息淹没非常迅速,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提高文章的点击量,很多文章很多都会采用新奇、夸张的标题吸引读者点击阅读,从而提高文章的点击量和阅读,在这里,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钩子“。

  再比如,商家打的各种广告也是“钩子”,目的是为了吸引潜在消费者关注,从而促进销售

  总而言之,“钩子”就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设计出来的一种诱导工具,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如何找到有效的“钩子”?

  通常来说,当我们在表达的时候,疑问句比陈述句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关注,我们对问题描述得越具体,“钩子”的效果就越好,可以看下这两个句子:

  1、所有优秀经理都具备同一种关键能力

  2、所有优秀的经理都具备哪一种关键能力呢?

  这两个句子中,一个是陈述句,一个是疑问句,一个是模糊表述,另一个是更具体的表述。表达的意思其实大同小异,但表达效果却大不相同,第一个句子的表述,给人的感觉非常平淡,很难吸引听众的注意,但第二个句子却以疑问的方式开头,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让听众“上钩”,并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从而达到了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也就是说,在人际沟通中,多采用疑问、具体的表达方式才能增加听众“上钩”的可能性,这就是有效“钩子”的案例

  除此之外,为了达到“好钩子”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讲一些笑话或者奇闻逸事。这是因为人天生具有好奇心,但要注意的是,只有当这些笑话或者奇闻逸事与你的目标或者听众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而且能够引领你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而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很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英国人见面最普遍话题是谈论天气,这是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天气变化多端,而天气与人们生活和工作实在是息息相关,所以天气状况自然就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当双方初次见面,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谈论天气几乎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开场白。这时候,关于天气的话题其实就充当了“钩子“的作用

  相反,如果你一开始为拉近距离,和对方套近乎,向对方讲一个你们共同朋友丑事,你原本以为对方会像你一样哈哈大笑,但如果他是个非常严肃友善的人,这样的行为很有可能会使他认为你是一个喜欢搬弄是非,背后谈论他人的人,从而给对方留下很不好印象。这告诉我们,讲笑话最好避免揭露他人糗事,而要尽量在不冒犯他人的前提下,选择与自己的谈话目标相关的趣闻。

  所以说,要想一开口就让听众“上钩”,那么就要找到有效的“钩子”,这个“钩子”就是与对方密切相关,并且能很好地传达我们目标的那个开场白,它既可以是一个故事,笑话,一句名言,也可以是一个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实物。当你找到了这个“钩子”,并能恰当运用的时候,你的听众立刻就会对你产生兴趣。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三):超实用经典书籍

  工作几年以来,我越发觉得学会沟通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之前也看过许多相关的书籍,但都不如这本让我惊喜不已。

  它的内容不多,我是花了半天功夫口气读完的,写得太好了,一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但正如它的书名一样,各章节层层递进,让你的表达不仅简洁有力,而且生动形象

  我开始试着运用书中的技巧,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前跟领导说话总是畏畏缩缩的,罗里吧嗦一大堆抓不到重点心理压力可大了。现在,我说话直击要点,尽量在30秒内把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也得到了领导的小小肯定哟,自信多了。

  买了书送给要好的朋友,大家看了都说不错。这里也想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获得一些实用的技巧。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四):高效沟通:为什么一定要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

  听了半天,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会议上要发言,如何清晰又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

  要准备参加面试了,怎样才能让面试官对自己感兴趣?

  相信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快节奏的生活使得高效沟通变得尤为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好。那么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清晰地表达自己,让对方理解我们的意思呢?

  美国著名美国表达策略大师米罗.弗兰克在《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中指出,如果需要表达自己,就要争取在30秒内完成。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交谈对象的关注,维持住对方的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只需要30秒。如果掌握了这项人际交往技能,那么在任何场合都能实现目标,甚至改变职业人生方向

  1、那么为什么是30秒呢?

  弗兰克认为,无论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是3分钟还是3小时,中心思想都必须在30秒内说完,除此之外,其他信息都是铺垫,简单表达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之所以要在30秒内内说出关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时间限制,高效沟通要求说话简明扼要;二是人类保持专注的时间只有30秒。

  从时间限制来说,为了表达的清晰,我们需要简单有重点地说明自己的意图,而对方也不希望把太多时间浪费在听你讲话上。就好比,没有人会喜欢长篇大论而又空洞无味的演讲一样,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清楚说出关键点,让对方对你的谈话产生兴趣,那么就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所以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是高效沟通的前提。

  而从人际交往来说,短短几句话之后,第一印象就会基本形成,但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第一印象往往并不准确。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相信我们都清楚,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了接下来双方是否还会有继续信任及合作的可能,一旦第一印象不够好,那么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扭转。所以说,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说几句话,那么就应该确保这几句话说得恰如其分。因此,要想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就一定要在30秒内迅速简洁地说清楚关键点。

  此外,科学研究显示,人类的专注力只有30秒。意思是说,人们保持专心致志的时间通常不超过30秒,而且能接受的信息也有限。“30秒注意力长度”的理念在广告和电视广播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电视和广播中基本所有广告的长度都是30秒,因为普通观众的注意力只有30秒。

  这也就是说,为了确保我们传递出去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吸收,我们最好在30秒内将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在30秒内把话说清楚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电视新闻的长度,平均下来都是一分半钟,而在这一分半钟的新闻时长中,30秒的时间用于搭建故事框架,30秒种的时间用于验证实施,即开展访谈或者用摄像机记录事件经过,最后再用30秒的时间去总结并结束故事。

  由此可见,30秒的时间尽管看起来非常短暂,但却是极富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既然这是一个被广泛证明的案例,甚至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沟通法则,那么这就是一个可以被掌握的表达技巧,只要掌握了合适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在30秒内清晰地表达自己。

  2、在30秒内说出关键的前提是什么?

  要在30秒内说出关键,首先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也就是我们的需求。

  这是因为,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引我们达成所愿。这个不难理解,很多人就曾因为缺乏清晰的目标而导致行动滞后,并错过了许多机会。

  举个例子, 马克是公司的中层经理,他了解到公司近期调拨了部分资金用于提升部门的业绩水平,因此,他向负责预算分配的副主席提出希望能申请到这批预算。

  他是这样和小王沟通的。

  马克:我一直在想提升本部门绩效的方法。

  副主席 ;很不错,那你的建议是什么?

  马克:从提升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说,我建议购买一台全新的X100电脑。

  副主席:可是那样会超出预算,还有其他建议吗?

  马克:有,我们可以雇一名秘书。

  副主席:都不错,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好?

  马克:我也不确定,或许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应该雇佣一名助理——-比秘书高一个等级。

  副主席:那也可行,每种方案的花费是多少?

  马克:我也不清楚,等我把数值总结出来再找你。

  一周之后,当马克将数值整理完毕,再次找到副主席时,资金已经被调配给了其他部门。马克由于缺乏清晰明了的目标,不仅导致他无法获得资金,而且还让一位能够决定他未来职业发展的领导对他产生了不良印象。

  所以说,只有精准地确定目标,我们才能向着说“清楚关键点”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即使面临难得的机遇,也会因为准备不足而错失。

  当然,有时候或许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目标。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比赛?为什么要和他进行这次对话?我为什么会对他说那样的话?答案往往越问越清晰。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读后感(五):高效沟通:如何让表达更有力量?

  我们常说语言是有力量的,但我们也会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除了少有极有语言天赋的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谈话者依然需要付出一点一滴的努力。而这其中一定有某些技巧需要我们认真钻研。

  在《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中,作者米罗.弗兰克指出,有四种让表达更有力量的方法,分别是形象化、明确化、个人化以及情感化。

  形象化

  形象化是指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努力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性的词句能够帮助听众将所接受的信息图像化,让对方不仅能够听到你说的话,还要能够”看到“你说的话,从而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达形象化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弗兰克举了一个自己乘飞机的例子。我们都知道,飞机着陆之前,空乘人员通常会告知旅客:”请你系好安全带,直到飞机完全停下为止。“这样的表述沉闷而平淡,乘客对这些话往往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但有一次,空乘人员的话却让弗兰克精神为之一震,因为这一次空乘人员是这样说的,”为了避免您跌倒在过道的尴尬,请系好您的安全带,直到飞机完全停下为止。“结果,乘客们都笑了,而且马上系好了自己的安全带。

  为什么同样的意思,效果却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在第二种表达中,空乘人员为乘客们描述了一幅形象化的图像,将不照做将会导致的结果明确告诉他们,不仅幽默,而且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形象化表达所带来的效果。

  明确化

  明确化要求用语要简洁清晰。很多时候导致沟通不畅、无法理解对方意图的原因在于我们在表述过于啰嗦,阐述不清,从而将我们真正的意思掩盖了,对方自然就会感到困惑。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塑造自己很博学的形象,刻意在说话的时候使用很多华丽的词藻、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然而,这样不仅不会显示得你有多么高明,反而让对方无法理解你的意思,无意中更增加了沟通的成本。要知道,真正熟知谈话主题的人应该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白居易的诗,还记得曾经学过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吗?我记得这首诗大概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尽管很多人都说诗难懂,何况对于刚学汉字的小孩子来说,但实际上这首诗完全不难理解,几岁的小孩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白居易能将诗歌写得如此通俗易懂,在于他始终坚持诗歌创作的通俗平易,用词明确简洁。

  据说,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后,就去念给邻居的老婆婆听,老婆婆听懂了,他才会发表,如果老婆婆读不懂,他就会修改。在白居易看来,只有老婆婆都能明白诗中的意思,才是成功的创作,而不是故作深刻,让人不知所云。

  个人化

  如果能在谈话中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往往能增加谈话内容的可信度和趣味性,真实的经历也会让我们显得更加情真意挚,从而我们的观点也就越能被对方所接受。相反,借用大家常用的一些陈词滥调反而只会让人反感,甚至怀疑谈话的真实性。

  个人化在广告中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说,商家为了促进销售,往往会请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显为其产品代言,以实际的使用效果向电视机前的观众证明这款产品的功效。

  除此之外,如今我们对“体验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拿卖东西来说,光听商家的一番说辞,我们一般都是将信将疑,商家为了让潜在的消费者对商品感兴趣,往往会先让犹豫不决的潜在消费者先体验下产品或服务,当他们体验完之后,如果觉得真的很好,这时候不需要商家再多说什么,他们自己就会主动购买。相比较于他人的说辞,显然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可信。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表达更有力量,一定要学会让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话。

  情感化

  情感化的目的是为了触碰听众的内心。这是因为只有能触动听众内心,引起共鸣的信息才是最有效的,当我们激起了听众的情绪的时候,他们也就会更加乐于接受你的话语。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慈善,实际上,慈善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情感诉求而生的。人都会有感性的一面,容易被他人打动。为了鼓动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发起者往往会充分调动人们的情感,使自己的表达充满力量,从而引起共鸣,最后吸引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最后,当我们用这四种技巧完美地阐述了自己,并得到了听众的认同之后,还要抓住机会提出自己的请求。没有具体请求的信息等于浪费机遇,不提出具体的需求,意味着我们将一无所获。

  那么如何恰当地提出请求呢?

  弗兰克认为,为了达到效果,我们需要在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要求某人在一段具体的时间内从事某一项具体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你和小组成员负责一场活动策划案,策划案初稿完成之后,你想看大家是否有修改意见。

  于是你问大家,对于这次策划案,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这时候,有人可能说,不错啊!也有人会说,差不多了!快下班啦!最后,你能得到有价值的建议很有限。

  相反,如果你能换一种表达。“请大家这两天好好看下策划案,下周三我们开会讨论下还需要怎么修改,请每个人至少要提出3个三条修改建议,辛苦大家了!赶快下班回家吧!”相信不久之后,你将收获真正对策划案有实际价值的建议。

  所以说,要想让我们的表达充满力量,帮助我们实现表达的初衷, 一定要注意表述的技巧,并在适当的时候要求对方在规定时间内行动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