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7 21: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的读后感10篇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是一本由[美] 芭芭拉·安吉丽思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一):内在革命——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读这本书之前,我先想象了以下的场景

  当深爱的人突然无缘无故地离开了你,再也没有回来;

  躺在一个曾经爱过你的人身边,如今你想碰他一下,他却躲开了;

  与别人分享梦想,最后却只能无助地看着这个梦想变得粉碎,什么也没留下;

  遇到极度不公平环境事情,好像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独自一人承受巨大苦难

  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得不再次重新开始,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精力勇气信仰再来一次时的那种心力交瘁

  ……

  好心情坠入谷底的同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我们总想着事情可能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可以怎么样。当实际期盼相背离时,巨大的痛苦会加倍呈现在脑子里、心脏里、脚上、手上、每一寸皮肤上。自我治疗就像修炼内功一样需要有人提点,需要有武功秘籍辅助,否则就会走火入魔。我可以说,芭芭拉•安吉丽思就是这样的人,《内在革命》就是这样的武功秘籍。这本书将引导你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勇气、指引你直面内心恐惧、如何敞开自己去迎接更好的生活

  1、无论多么努力问题一直存在

  问题陪伴我们一生,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勇敢地直面。

  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二):透过纷乱的生活整理内心的艺术

  [img=3:C]

  生活可以更美的[/img]

  01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的作者,曾经写过百万畅销书《活在当下》,被誉为个人成长导师

  巧合的是,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差不多看了另外一本同样是美国作者的《扔掉坏人生》,其作者号称是改变美国数十万人生活的顶级整理专家

  之所以把这两本书相提并论,是因为它们虽然一个讲的是精神层面心灵减压),一个讲的是物质层面(整理术),却都是教人如何活得更轻松更从容

  一个是内在的整理,一个是外在的整理,形式不一而殊途同归

  成长来自自我革命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三):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可能就在那个厚厚的柱子后面

  《内在革命》这本书,一开始我读的并不怎么顺畅原因是,我在读作者前言的时候,我觉得她讲犀牛角冲在前面,断了会再长出来的故事,带有浓浓的鸡汤味道或者巫婆的感觉。对于鸡汤本能反感的我,在这个故事之后,就被卡住了,阅读状态怎么都进不去。

  那天在朋友建的一个微信交流群,碰到一个不认识女孩,加我微信,可能是她误以为我是什么“大咖”吧,所以好奇。但我是个天性怯于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所以本能想拒绝。后来,考虑同在一个群,拒绝了太没礼貌,几经犹豫,加了。然后,就聊了几句。可鬼使神差的是,我竟然问她:“你读过《内在革命》吗?”她答曰:“读过。”然后,发给我她的评论

  我一边读着她的评论,一边走着神。在她的文字中,我看到是的全是热情激情,以及对书中精华总结。无论是从她的文字中,还是对话中,透出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而我却还不识趣地说着各种不喜欢不好看,不真诚,不真实之类的负能量的话。待我打完字,微信上久久没有回应的时候,我才醒悟,她可能早就关了这个对话窗口了。

  我对自己有点自责。对于一个年龄几乎小自己一半,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我怎么可以说如此消极的话呢?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之所以读不下去,可能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我的心境的问题。其实真正需要进行一次“内在革命”的不是她,而是我。

  第二天,是周日,我带儿子出去玩,在商场儿童区,他自己很快就找到了小伙伴,几个人斗陀螺斗的不亦乐乎完全不需要我参与招呼,所以,我坐在嘈杂的商场里,翻看着《内在革命》。竟然看进去了。然后我就在儿子玩到得意处,不时跑回来,分享一下他的快乐的“骚扰”中,看完了这本书,然后,在自己的内心,进行了一番“内在革命”,有了一些感悟

  感悟一:放弃自己擅长的事情,也许才是真正自我突破的开始

  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看向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一个人到了40岁呢?一切似乎都已经定型,接下去的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比如,自己擅长什么,能做好什么,做不好什么;比如,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能做到哪个程度,自己的瓶颈将会出现在哪里;比如,自己的收入,将会晃荡在哪个区间,能过得上怎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自己不用去幻想奢望……这些,几乎不动用脚趾头,用手指头就可以清晰地算出来。

  而不幸的是,我正好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和年龄段

  但问题的症结也恰可能在这里?一个清晰知道自己现在及未来的一切的人,可能也就是一个生活在恐惧之中,只有现实担心,没有未来的奢望的人。一个对未来没有奢望的人,怎可能开心欢乐呢?但问题是,我们真的如此了解自己吗?我对未来没有奢望,是被“真相绊倒”了,还是“从内心深处关闭了自己”?

  我琢磨着这些问题,对应着自己的故事。想想,从20岁开始参加工作,到现在,快20年了,这20年来,我差不多一直在制造业做管理工作。从员工干到总经理,几乎所有的岗位我都做过,所有的滋味我都尝过。从世俗眼光看,我在事业上算得上是“成功”。可是,从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渴望来讲,我觉得我总是想改变点什么。是什么呢?就是那种被套在无形的套子里,连吃饭上厕所精确到分的日子。是的,我的20年过的太有规律了,规律到了我不用思考,用脚趾头都知道怎样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我记得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我尽管花了极其大的努力陪他,可是,我还是每天早上6点钟要离开,晚上10点钟回去。那时候,我其实很想过一段把工作放下,整天陪他的日子。我觉得人生苦短,能陪他的日子其实非常有限,等到他上幼儿园开始,可能就离我们渐渐远去,不久他就会有自己的小伙伴和生活,然后是小学中学大学,他的圈子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完全走入自己的世界。

  然而,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我觉得,在工厂工作,我实在是太擅长了,离开工厂,我去做什么呢?是的,我的内心对未来有恐惧。因为我太知道我擅长什么了,而我对离开自己擅长的领域,未来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完全没有把握。可后来,不是我想到了什么方法,而是我与公司高层经营理念上有分歧,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叠加下,我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原公司,在家带了一年儿子。那一年,我彻底将工作之类的问题抛诸脑后,每天以带儿子为乐,给他读绘本,陪他捉虫子,与他一起垒沙城堡。而我儿子,也从半夜将我当陌生人,拿脚往下踹我,变成了早上起来,一睁眼,便滚到我肚皮上,抱着我的脖子玩。那种幸福的感觉,真是太奇妙,太令人难忘了。

  一年后,当我觉得我可以回到职场上的时候,工作的机会竟然自己来了。我去了一家公司任副总裁。两年半后,因为有了之前的陪儿子的那种幸福召唤,所以我想过一种时间弹性更大的,既能有份自己的事业,又能有充足的时间陪家人的工作。想来想去,要想达成这样的条件,似乎只有自己创业。于是,我辞去了副总裁的工作,回到离家数百米之遥的地方,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虽然起步维艰,困难重重,但也还是撑了下来。虽然现在也还算不上是多好,但至少,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我能做到很好的平衡,也还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后来想想,拿到书看不下去的那几天,正好是公司遭遇了一些比较大的难题的时候,我可能正在为这些事情烦恼着,所以才看不进去书。而等到周日陪儿子去玩,读书那会儿,转机竟自动到来,当时烦着的事情,接到一个电话通知,难题竟然自动迎刃而解。《内在革命》中,作者讲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一段故事,对我启发很大。哈利·波特在九号站台和十号站台之间找不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但其实,它一直就在那里,一头撞过去,就是。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可能也类似,我们也常常不知道放弃了自己擅长的事情之后,下面的旅程将怎样继续。但其实,你可能不需要顾虑那么多,只要一头撞过去,奇妙的列车,奇妙的旅程,可能就在厚厚的柱子后面等着你。

  感悟二:敞开自我,勇于付出的人生,才是有智慧的人生

  在年少的时候,我常常憧憬未来,觉得人生漫长,我们要做的事情可能很多。可是,当等我过完人生半程,快要踏入不惑的四十岁门槛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很少。

  比如我,从农村走出来,在一众伙伴纷纷败北的时候,独自硬生生在南方挺了下来,然后在陌生的城市扎根,结婚,成家,立业,觉得做得还不错。可是,在一个脚抬起来,快要跨进40岁门槛的时候回望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四十年来来,我其实并没有付出多少,更多的,其实是接受了别人的付出。这些付出,有些来自公司,有些来自家人,还有些,来自朋友和伙伴。我得到了太多太多,但因为我的不成熟,人生四十年历程,我其实都是在学习,在索取,自己真正付出的很少很少。

  可是,我们不能永远不长大,在即将推开40岁的大门的时候,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其实应该是告诉自己,付出比得到更重要。以前,我太过于追逐得到了,而我,其实也确实得到了很多,现在,则应该是我付出的时候了。对亲人,对家人,对父母,对子女,对我认识的人,朋友,同事邻居,乃至路人

  我有位老上司,就是这个这样付出的人。他自小丧父,母亲姐姐含辛茹苦,将他送入大学。可是,造化弄人,他刚毕业的时候,赶上上山下乡,等到真正分配工作的时候,已经35岁。他以35岁“高龄”起步,从头开始,成为了行业专家。晚年,更是与人合作投资工厂,十年艰辛,公司上市,他成了亿万富翁。别人都很羡慕他。

  可是,对于真正了解他的我来说,我知道他真正的成就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他无私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大家都自闭,不愿教人的年代,他就对年轻后辈爱护有加,倾囊相授。他从生产一线挖掘出了很多的人,对他们悉心调教,委以重任,后来这些人,陆续流转到了国内各地的工厂,担当重任。他更是在学术领域,每年都推动并参与组织行业年会,致力于发掘年轻的、新的工程师们,因此,他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另外,他还呼吁大家为完善中国产业链,创业,布局。常常关注着行业发展的状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资助并支持后辈创立的企业有好几家,其中过半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

  包括我自己,也是他不计较私利,付出人生中,受惠的人之一。我在认识他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因为好学,向他请教问题,而受到他的指点照顾。后来,他更是成为了我的人生导师,在我工作和人生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多次给予了帮助。即便到我过了而立之年之后创业的时候,他也默默地帮了我不少。

  在人生的成长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我们不断努力,总是对别人说,请给我xxx。其实仔细想想,只有索取的人生,并不是健康的人生。就连自然界中的草木和庄家,都知道在春夏汲取,秋季结果奉献出自己的果实。而作为人类的我们,也应该在经历了我们成长和汲取的年龄之后,该做出付出。这样才是丰盈的人生。

  在《内在革命》中,作者说,我们应该敞开自我去生活,学会用爱去衡量人生,这样,我们的智慧就会觉醒。仔细回想,我老上司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敞开自我的人生,是一种真正智慧的人生。他默默付出,不遗余力去帮助后辈,他为这个行业培养出来的各种人才所贡献价值,可能远远大于他自己的公司上市带来的财富和价值。也许,做为后辈的我,无法在同样的事情上超越他,但至少,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做个可以付出的人,在往后的人生中,努力做到“施”多于“受”,期许自己能够有一点稍微大点的格局,能做出更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来。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四):一日的生命就足以让人欣喜---读《内在革命》

  01 邂逅《内在革命》

  已入深夜,同事苏芳芳发来一条微信,告诉我她和男朋友吵架了。

  “这次我要多生几天气原谅他!我不要乖巧不要懂事,我就要找个疼我懂我的男朋友……”说完这句话,她发来一条文章链接标题是“太懂事的姑娘,往往没人疼”。

  我知道, 她在向她的“目标”看齐--另一位同事汤青。该女纸是苏芳芳眼中的“驭夫达人”,发嗲卖萌样样在行,大小节日、各种纪念日总能收到老公送来的花;朋友圈中的她,每天晒娃晒幸福晒美食,一派其乐融融岁月静好。苏芳芳不止一次跟我说:汤青的老公总是对她百依百顺;一到周末,小两口就带着儿子到处吃吃喝喝玩玩。说这话的时候,苏芳芳一脸羡慕。

  其实,不仅苏芳芳,对于汤青,我也一样“羡慕嫉妒恨”。

  就在几天前,我还把微信通讯录整理了一番:清除了一些闲杂人等,将家人同事老板分了组。更重要的是,屏蔽了一些人的朋友圈。为啥?

  本来不好意思承认,但看了“积极的拥抱自己的阴暗面”一章后,我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认;朋友圈中,有些人的幸福总是满的要溢出来了。而我呢?跟苏芳芳一样,似乎生活工作都一团糟。所以,看人家晒幸福,我糟心。索性屏蔽,眼不见心不乱。

  是啊,为什么人家都过的那么幸福?

  也许这就是俗话说的“命”吧;也许我就只能眼馋别人生活的光鲜美好。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我读到了美国畅销书作家芭芭拉·安吉丽思所著的《内在革命》这本书。

  02这是一本故事书

  书舌上的“作者简介”里,芭芭拉显得那么成功:

  “当代个人成长与灵性成长领域影响力深远的导师之一,美国知名人际关系专家、畅销书作家;曾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主持节目,也曾担任CNN《新闻职业》节目的人际关系专家……”

  在这个年龄有如此的成就,此生无憾矣。这么多耀眼的光环,书里肯定会介绍成功经验的---我就是怀着这样的预期来读这本书的。

  然而,在前言中,芭芭拉却说:

  “我们总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遭遇意外之事。也许是突然迷路,也许是面对前所未有的障碍,也许是感情受挫。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到了某种境地,原本计划好的一切,结果全部落空。”

  随后,芭芭拉讲了很多故事。作为一名人际关系导师,芭芭拉很擅长讲故事:自己的经历、读者的求助、古老的寓言、名人先知的警句,在书中俯拾即是。在讲一个道理之前,芭芭拉往往会先讲一个小故事,深入浅出、春风化雨地向读者展示她所领悟到的人生智慧。她总结出,以下这些事实,都是我们所不希望遇到的,但确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困境:

  “感情:曾经以为某段感情会天长地久,结果,突然痛苦地恢复单身。

  工作:指望着某份工作,结果突然失去了它,顿感迷茫,变得没有目标,也没有方向。

  健康:自己或身边某个人曾经很健康,如今却饱受疾病的折磨。

  ……”

  包括芭芭拉自己,编者在封底处写道:

  “芭芭拉的人生并不容易,曾遇到过许多希望和幻想的破灭,经历过许多失去和背叛,还曾无数次被悲伤和绝望围攻。离婚,且不止一次;被不忠诚的生意伙伴欺骗;在股市上损失惨重;与一些会破产的公司结盟;遭遇不公平的诉讼,等等……”

  甚至痛苦到无法自拔,芭芭拉参加了许多灵修课程、请教了很多宗教大师,才终于从生活带给她的挫败、失望、困惑中解脱出来,找到了真实的自我。而这本书,就诞生于芭芭拉的寻找“本我”之旅。

  原来,功成名就的人不仅也会遇到跟普通人一样的迷惘和困惑,还因为他们站在金字塔顶端,“高处不胜寒”,他们的“寻找自我之旅”比普通人更加艰辛……

  读着这些故事,我一次次地鼻子发酸;一次次地拍着大腿大叫:这个人的经历跟我何其类似!这样的情绪就是我曾经有过的!这个“执着”与“放不下”不就是我曾经念念不忘的吗?……

  这本书,是除小说以外的非虚构类书籍中,唯一把我读哭的一本书。

  03谁的人生不委屈

  “80”后大概有着类似的记忆:参加高考之前,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你考上了“985、211”,你就前途无量!

  假如因为种种原因录取的学校不够理想,学长又会告诉我们:你可以通过考研这场“二次革命“来在搏一次,弥补高考缺憾。

  刚工作的时候一穷二白,每天通勤路上花几个钟头;下班了和别人一起挤在群租房里,感觉到生活无比艰辛、有点撑不下去了吧?书店里励志专区的书架上,有的是成功学的心灵鸡汤告诉你:继续努力,等到有了经验有了资历,一切都会好的。

  ……

  “发现你的梦想,建立一个计划,努力实现目标,从此以后,你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不是被成功学奉为圭臬的话吗?

  那么,然后呢?

  人生路上的这些或大或小的目标,有人实现了,有人没实现;但结果却是一样的:有人快乐着,有人不快乐。

  似乎每个时代的人都喜欢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我妈曾经多次跟我念叨他们“50后”的无奈:十几岁读书的时候抢着当“红小兵”、热衷去北京搞串联;“轰轰烈烈”读完了高中,得先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才有资格被推荐读大学;1977年高考恢复,她是家中的长女,好不容易有个招工的机会,也就彻底断了考大学的念想;到了适婚年龄,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在那个普通人仍然坚信“多子多福”的时代,国家号召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直到我上高中,她才不念叨给我没生个弟弟妹妹的遗憾了。

  而我们“80后”呢?网上流行过的段子怎么说的?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大学不要学费还包分配工作;经历了“扩招”、千辛万苦考上了大学,学费大涨,也很自然地成为了“扩招”所带来的失业大军的一员;该找工作了,究竟是在“北上广”拼实力,还是回家乡做“一眼可以看到头”的小镇青年?这真是个问题。

  所以,“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仅仅只是童话。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倾尽一生努力将一切事情做好并希望一切都能如愿的变成成功和幸福”,这是每个人都抱有的美好愿望。但是,芭芭拉告诉我们:

  “每一个人,都会面对那些让人惊讶的,不受欢迎的、出乎意料的时刻。”

  04哲学三大经典问题

  哲学三大经典问题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芭芭拉从自身经验出发总结道,面对这些时刻时,“我们更多的,会表现出震惊迷惘和绝望而迟迟无法作出反应。”为了能够正视困难、超越自我,芭芭拉在这本书中,尝试带领我们,在面对这些“不受欢迎的、出乎意料的时刻”时,想一想哲学三大基本问题:

  a:我们是谁?

  与周围的每一个人一样,我们就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一员;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那些出其不意的事情,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人人都会遇到。不管你承不承认,有些事注定会发生。面对“意外”和困苦,我们需要去寻找它、面对它,坦然的和与它共处。

  书中,芭芭拉教会我们为自己“正名”、为困难和挫折“正名”: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五):让自己觉醒的三个问题

  我们的生活总会被一些意外所打乱,我们朝着目标前行,却不知为什么离目标越来越远。我们的生活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暗藏太多不安,一旦爆发便让我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芭芭拉的《内在觉醒》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意料之外的事件,它们又是为什么发生。

  芭芭拉,当代个人成长与灵性成长领域影响力深远的导师之一,美国知名人际关系专家、畅销书作家,所著的《活在当下》《爱是一切的答案》《内在革命》《如何在爱中修行》《爱情的幸福修行》《你该知道的真爱秘密》等书,均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她的这本《内在觉醒》主要分成三个部分,都是讲解的一个人得自我觉醒之路。

  下面是该书的思维导图: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六):你不爱的每一个人格最终都将成为你的敌人

  芭芭拉安吉利斯《内在革命》这部作品,从装帧和形式上看来,都像是一部鸡汤著作。细细读来却发现她有着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内心。

  不同于学院派单纯的理论和临床派复杂的案例,《内在革命》的作者似乎杂糅了二者的精华,书中的案例是她自己,也是她所辅导过的学员们,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得这部作品更有亲和力。

  由于自己目前正处在奔三却又碌碌无为的状态,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于“舒适区”的解读和建议了。

  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时我首先的情绪是烦躁:因为“困境”超出了日常工作认识的范围,打破的既定重复性工作的设定,对结局的不确定让我产生了烦躁的情绪。当事情没有进展停滞不前(当然也主要是因为没有推动而仅仅等待对方回应)的时候,负面情绪的浓度越来越高,直到主动出击并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改善自己的状态。

  我们想要安全感,想要控制。正是这种害怕面对不确定的恐惧感,使得我们久久不愿起身,停留在水中徘徊,而不愿游上岸,更不愿采取行动。

  这种情况经历了几次之后,惊喜地发现,和之前那个把1年经验重复用N年的自己相比,似乎是进步了一点点。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最终决定你是谁,提升你的身份的,并不是你如何处理那些期盼和希望的事物,而是如何应对那些不期待的事,如何听过那些没有预料到的事,以及如何走出看不见的地方”。

  之前有位前辈,选择出国读书,辞去了在别人眼中高收入的工作。围观者朋友圈台面上私底下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等到我们还在感慨的时候,前辈已经学成归来了。和原来的工作相比现在的职位虽然是金饭碗但似乎也是要忙成狗,她还保持着keep moving的状态,下一步的理想状态是找一份驻外的工作,满世界浪。

  有人觉得这么大费周章了一圈实属不值。但这就是为了改变所要付出的勇气吧,跳脱出舒适感带来的幻觉,继续学习,降低未来因为环境造成的改变而产生的成本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身价,一直学习,总是没有错的。

  作为一枚外来务工者,漂着的滋味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绝大多数舆论和社会支持者们的观点似乎就是如此: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旱涝保收,听起来体面更好。于是银行、学校和机关单位在就业时成了首选,在相亲时成为能拿得出手的硬件。这些传统的就业环境,似乎就是稳定的代名词。

  所以鸡汤文中才会有这样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人到了30岁就已经死了。因为到了某个年纪,他们就停止了改变,停止了生长,只要适应社会找个坑把自己埋起来就完成了他此生的意义。

  对于那些人来讲,不安定的人格将会是他们在遭遇变动时最大的敌人吧。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更何况世上本来就没有铁饭碗一说,在这个银行都会倒闭的时代,谁知道你不会是在船上的一个呢。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七):给生命中的意外之地找一个出口

  我们想要过某种生活,结果却被困在另一种生活里。——芭芭拉•安吉丽思《内在革命》

  01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它带给我的冲击和共鸣是前所未有的。是今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看完之后我和张先生聊天,我说:芭芭拉的这本《内在革命》感觉像是在拯救我,先不说看过之后我的行动力上是否有所改变,单单是我的灵魂就感觉到了一种依靠,仿佛世上还有一个如此了解我感受的人,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和我感同身受的人。突然觉得自己不孤单不迷茫也不抑郁了。就像这本书解答了我生命中的各种意外是如何来到我身边,而我又该怎样面对它们一样。我觉得我应该给生命中的意外一个出口。

  02

  从小,我的家庭和小伙伴的家庭比较都是属于经济上和情感上的双重优势的。小时候的我一直是活在一种优越感中,自由快乐。直到后来我上了中学,突然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她曾是我的偶像,一个女强人一样的女人,就在一个下午突然地就失去自理能力,由于生病,她的半边身子不能活动,她不能行走,不能上班,选择病退之后,每天在家对我说:她要去死,她不想活了。我总是激烈的回答她要死一起死带上我。那时我我正处于叛逆期,每天都在日记中悲春伤秋各种悲戚戚。我不记得是什么原因,让后来的我和她平息了。每天六点钟早起,我搀扶着她去附近的街道锻炼,就那样艰难的,一步一步,直到我去读大学,我离开了家。

  大学毕业,我辗转各种关系来到我梦寐以求的城市——上海。我原本以为我会想很多奋斗的小青年一样成为白领出入高档写字楼每天为了梦想努力。然而事实是,我找了一个月多的工作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我的钱花光了,我付不起房租,我马上就要流落街头了。当我马上就要对现实打击的面目全非的时候,我明白了,我不能再好高骛远,应该接受真相——我应该先暂时找个可以发给我工资并给我落脚点的工作。于是在大街上看到一家住宿酒店在招收银,我走进只问了一下有没有住的地方工资可否按时发,加班是否有补助三个问题我就决定留下来上班。被爸爸骂的狗血淋头,一个人在异地听到梦碎的声音。

  再后来,我终于在上海找到了一个自己非常满意也很有前景的工作,我决定要为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付出全力的时候,姐姐的电话打来,告诉我,妈妈病危了。从曾经的半身不遂变成了“植物人”。对,就是植物人,类似于电视中的那种,当时我的脑子里想到的就是电视剧的画面,怎么可能是我家怎么可能是我的妈妈。可现实就摆在眼前,我必须回去,照顾她,我必须辞掉我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甚至,我必须永远离开上海,那个我带着梦想到来的城市。

  唯一的幸运是,那时候我有一个男朋友,对我不离不弃,在不久之后也跟随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我们两个在一起三年多,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他的爸爸妈妈很喜欢我。我当时觉得虽然命运让我的妈妈生病了可是我却能拥有另外一个爱人,上帝还是垂怜我的。可是,正当我觉得我的所有的不幸都该归于平静,我该要结婚然后努力工作拥有自己的孩子等等一切美好的事情的时候。他却离开了我。我失恋了。

  短短几年,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家庭中的,工作中的,爱情中的。这些事情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按,让我觉得:人生根本就不会按照你的想法进展,每一天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于是,我很多时候都很悲观,很抑郁。即使现在生活平静,甚至做了妈妈。我也一直觉得害怕,担心,恐惧。为此我也生病了导致不能工作。我似乎觉得我不会再打开心扉,去接受快乐的事。直到我读了芭芭拉的这本书《内在革命》,我觉得我需要做出改变。

  03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有一张地图和规则。你会想要按照自己设定的模式去生活,拥有自己想要的轨迹。我也一样,我想要的生活是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在一起,我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个爱人,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有不会破碎的梦想。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总会遇见意外。原本按照地图去寻找的地方,结果却迷了路,原本按照规则去做的事结果却违规。面对这些意外,一开始,你会感到慌张,因为你所深处的根本不是你期盼的地方。不过当你不再为之迷茫时,就会拥有绝佳的机会去探索新的道路。

  最终决定你是谁、提升你的身份的,并不是你如何处理那些期盼和希望的事物,而是如何应对那些不期待的事,如何挺过那些没有预料到的事,以及如何走出看不见的地方。

  在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的一个上司曾经对我说:当你告诉我你的年龄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因为你对待事情的那种坦然和成熟。你的稳重风格和你的年龄不相符。我想那些稳重大概就是我所经历的意外之地带给我的吧,当我在内心必须去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从这些经历中获得智慧和觉醒。我会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冲动莽撞。

  04

  芭芭拉说:想要获得智慧,首先需要提出问题。

  大部分人在面对答案时,比面对问题时要更加舒坦,在面对确定的事物时,也比面对怀疑的事物时要更加放松。

  这就导致了现在的人,不太习惯问问题,无论是关于学习方面的还是生活方面的。你是否经常问过自己:你快乐吗?你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吗?你的爱人是可以和你共度一生的吗?你是在为了自己而活还是为了别人而活?你失业了,是为了什么?你失恋了是为了什么?你生病了,又是为了什么?你是怎么到了这里(自己怎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境况?)?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是什么?你可以放弃什么?

  这些问题,你问过自己吗?我们害怕这样去询问自己,因为我们害怕知道答案,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答案。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并不是我们期待的,是在我们的计划之外。这是个意外,对,意外。因为是个意外,所以我不要去管它,我也不想去管它,我就这样的继续着生活就好,管它是好是坏。你是这样想的吗?

  如果你那样想,那么你就是在逃避,再对你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不予理睬。

  05

  如果我们的人生像列车一样,有些重要的事件或者说是过渡站可以由列车长来播报,那么一切是不是就会感觉安全的多。“3个月后重新审视情感关系”——“下一站,职业生涯变更”——“接下来将是健康危机”。然而,人生并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在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十字路口或者是转折点。有时候你站在路口,你却不知道这是你人生中的十字路口,至关重要。有时候你会很明确的知道,啊,原来我的人生到了一个转折点,我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我的生活了。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转折点有时是以“意料之中的意外”来呈现的。比如:你的公司重组,所以会辞掉一些员工;你和伴侣之间无法救你们今后的关系走向达成一致,总是争吵不休;你年长的母亲无法照料自己需要有人全天候的照顾。其实这些事情出现的时候你已经能够预感到一些什么,只是你不愿意相信自己的预感,罢了。

  事实上,遇见十字路口或者转折点的你算是幸运的,因为还有更加恐怖的一个东西——“警钟”。就像当时我接到妈妈变成植物人的电话一样。命运没有给我任何的准备机会,就这么突然地像一场龙卷风一样的到来。当我一下子从一个现实里迅速转移到了另一个现实。我当时一直对自己说”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啊“。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的发生了,并且不可逆转。

  06

  一些警钟并非源自外部的某个事物,而是源自我们的内心。就像是我们内心设定了一个时间,让自己在某一刻苏醒。随后,我们就会在突然之间被唤醒,我们的意识也会发生彻底的变化,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我的警钟敲响的时候,我觉得能让我真正感觉幸福的事是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有家人的陪伴才是我真正感到开心快乐的事。而曾经的我一直以为远离家乡才能实现自我。事实上,远离家乡的我也并没有多快乐。

  所以,我们应该要对我们人生中的意外之事有一种觉知。那些意外的到来才是人生的全部,是让你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的转折,是让你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的警钟,是你应该接受的真相。我们不应该恐怖害怕,我们应该直面它;我们的悲伤会将我们雕刻成形,不然我们不会璀璨并拥有智慧光芒;我们怎么来到了这里?是因为那些意外之事。

  如果你还活着,如果你还在成长,那么你的人生之旅中,一定还会遇到许多困难重重的转变和十字路口。要知道,这些“不幸之徒”,这些麻烦和考验,都在你的灵魂之中寻找着伟大的智慧,时机一到,他们便会出现在隐藏着的大门前,去往明亮的新世界。

  《内在革命》这是一本关于内在成长的书,献给刚刚经历一场内在风暴的你。她教会你怎样过上想要的生活,怎样摆脱困在另一种生活中,怎样给生命中的意外之地找一个出口。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八):长大后,若想成为真实的自己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个世界上的人只会看见人家有多幸福,说到底,也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难道我有多惨,我有跟你讲吗?”曾经看过的一本小说里这样写道。

  日子过得如意不如意只有自己的心知道,我们过得“多幸福”跟“有多惨”,注定是一场我们内心自我调整,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美国作家芭芭拉·安吉丽思在自己的新书《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里,向我们一一解说了心里纠结,恐惧的所有问题。“你是怎么走到这里的?”,芭芭拉带着这样的提问,带我们思索了这一过程,并指出走出困境的方法。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九):生命不能承受痛苦吗?No!只需三步,痛苦带你成长!

  当你18岁走进大学,你想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可是四年之后,你发现你的兴趣不能赚大钱甚至不能养活自己,你还该坚持吗?当你28岁结婚了,你对婚姻充满期待,可你发现你过的并不是那么理想,你还该坚持吗?当你37岁来到事业天花板,也许你累了,想开个梦想中的酒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你的孩子还要上天价的辅导班,你还该坚持吗?

  人需要成长,从小到大。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会在那些感觉疲倦的十字路口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人生是我想要的吗?”《内在革命》为你的彷徨提供了一个方法,教你在那些路口如何做对选择,让你在生命的历程里找到你想要的方向。

  1、 接纳自己的阴暗面

  挖掘自己的内心,问问你到底想要什么,别怕痛苦,这是获得成长能量的巨大动力。

  现在的你在为了父母的希望读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吗?为了一份很高的薪水在疲于奔命地从事一项你已经极度厌恶的工作吗?为了孩子在维持一个缺少激情没有爱的家庭吗?

  当你自己这些问题时,你会回答自己“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我要对父母负责,我要对家庭负责,我要对孩子负责”吗?

  希望你没有。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请你不要害怕,请你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不要对这样的自己厌恶或逃避。承认自己的心中就是有一个这样的对立面,然后你发现你突然开始活成了真实的自己。没有一件事情比一个真实的你更能发挥你的潜能。

  2、 打开自己的内心

  站在真实的自己面前,把心打开接纳外界,直面痛苦。

  你和你的妻子结婚五年,你们有个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可是你最近觉得你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你工作很累,回到家没有力气说话,只想躺在沙发上休息。你的妻子抱怨你,于是你站起来从沙发上走回卧室,顺带把卧室门关上了。

  也许你只是觉得有些累,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其实,当你关上了那扇房门,你也关上了你的心门。世间有多少夫妻家人在重复上面的动作。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两人已经回不到当初了。

  人是群居动物,从生理和情感上都需要沟通。面对你爱的人,打开自己的内心,倾听对方的声音,把你的内在自己和对方的心连起来,搭建沟通的桥梁,你才会走出这个痛苦的过程,带来自我的成长。

  3、 觉醒你的智慧

  当你接纳自己的内心,打开自己的内心,你的智慧即将带领你穿越痛苦,带来成长。

  人对事物的感知由内向外分为三个呈环形分布的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随着你的成长,你的舒适区会越来越大,恐慌区会越来越小,从而造就一个强大的你。

  当你接纳自己的内心,你就把自己的恐慌区压缩。不再恐慌,你面对遇到的问题就能淡然对待,不再逃避,不再退缩,而是勇敢地迎上去。

  当你打开自己的内心,你就把恐慌区以学习区代替,你主动地接纳外界对你的刺激,学习处理问题的办法。

  当你战胜了这个痛苦,这个过程带给你的智慧将把你的舒适区不断扩大,让你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增强。这次的经验将强化你以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你的智慧。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人用这八九成就了强大的自己,有人则成了岁月的傀儡。当下次你面对痛苦,用本书的方法吧,做到以上三步,你会发现世界都在对你微笑!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读后感(十):内在的力量

  如果你的生活一帆风顺 波平如镜 或者说真的岁月静好 这样的书自然是不必去读的

  可能是内心的需要指引我们看到了此书吧

  这是一本很朴素的书 并不鸡汤 但是很有营养 就像作者一再告诉我们 书中的东西 都是她自己经历过的 是经历 并非道听途说 并非在温和的室内学到的先人的教诲

  私以为这本书很有帮助

  一开始是这样 不太进得去阅读的状态 看了前言 觉得好像很久以前读 读者 之类的东西的感觉 可能是内心始终有抵触 甚至有一些优越感在看待这一类书籍 当然了 在没有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细读一遍之前 就粗暴而自以为是地将其归类 不是什么好事啊

  因为是经历 所以不会花哨 是经历 所以厚重 不是成功学 也不是什么励志啊营销啊之类的 通篇都是一个走在我们前面两步的小姐姐 掏心掏肺的在告诉你 告诉孤立无援 生活走到无解的地步的时候这样的你 她告诉你 你走到哪里了 像是导航失误之外的声音 抚平了年轻人的焦虑 弥补了那种急迫的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效果 去到一个什么地方的心境的不足

  如果心可以静得下来看 自然是极好的

  其实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知道 或者或多或少都知道 但是现实之复杂 人性之懒惰 再加上一些侥幸心理 自欺欺人地心理 假以时日 人生便走到一个奇怪的地方 ……或者说你一直就是正儿八经的在努力 但人生就是走到一个奇怪的地方 道理我们都懂 但是心思全部乱了 情绪变成丛林 理性也不甚管用 就是那种 比较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阶段

  然后这本书有一个很舒服的地方就是 书中所讲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 又或者 关于幸福生活的终极法则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或者奥秘 也并不遥远或者神秘 就像每个妈妈从小交给我们的那些话 现在想想都是很棒的智慧

  读这本书你会觉得 好像什么都没说 但是当你读了会觉得心里静下来 也不再恐惧了 反而被一种比较安定的感觉取代 做有些事 走有些路的时候 有些风景是一定会看到 有些旅途是必定会经历的啊 有一天生活中再次出现一些小问题 然后这本书中的感觉 那股透彻 平静的力量会突然会在你身体浮现出来 变成你自身的一股力量 我们读过的书 终究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长在我们脸上 融进血肉与骨髓 武装到牙齿

  重要的不是书中讲了什么 而是你在阅读的时候 大脑和作者对话 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维的火花和力量 慢慢的 会累积你生活的火药 引燃你内在的激情 读这本书的过程 也是停下来 认真审视自己内心的过程 作者帮助我们把思路理清 而作者认真告诉我们 同我们分享的那些朴素而真挚的道理 原本就在我们心里啊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就像健身器材 在那里放着的时候 一没有什么营养 二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但是当你正确使用的时候 它就会帮助你 使你变得更健康 更好

  我觉得很值得一看 不仅值得一看 而且可以反反复复地翻阅 反反复复的审视自己的内心 诚实的对待自己 同自己内心深处最核心的生命力 最自我的部分有一个连结

  而那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 我相信 祂不会减弱 甚至不会随着肉体的腐化而消失 那个生生不息的东西 那个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灵性 帮助我们 走出迷雾 重新微笑着 面对生活的挑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