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2018-05-09 20: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由毛姆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16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一):每个人都有权利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大学时,我就早已对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有所耳闻。暑假在学校上二专时,我同桌上课偷偷地看书,看完后,对我说:“这本书符合你的口味。”但因有事一再耽搁,以至拖到现在才读。

  在读之前,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讲梦想现实的书,但读过之后,我颠覆了原来的想法。身为作家的“我”,由于这一特殊职业进入了艺术家交际圈,从而认识热心于结交文人的斯特里克兰夫人。于是,自然而然的能够结实她的丈夫。本以为生活就是在轮流出席各家举办的宴会中度过。可以,一封来自巴黎的信打破了斯特里克兰夫人原本热闹而有规律的生活。斯特里克兰要她分开,各自生活。原本大家都以为这是斯特里克兰的一场风流韵事,可等到“我”去巴黎之后,才发现斯特里克兰是“疯”了。四十多岁的他,竟然要重拾儿时的梦想——画画为此,不惜抛家弃子。原本木讷憨厚的斯特里克兰,此时竟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疯子”。而在他此后的余生里,竟再也没有见他妻子一面关心过他的子女一分。

  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会觉得他疯了。画画是一件多么有风险的事,谁能保证他一定会成功?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竟放弃安逸的生活,稳定工作。但是,我又想问这些“聪明人”:什么是成功?有很多的钱就是成功吗?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画家就是成功吗?不可否认,这是成功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对于斯特里克兰来说,成功可能就是做他想做的事吧,能够用他的画笔表达他的情感。而这也能够解释在书中为什么他几乎不让比人看他的画,不卖他的画,画完了就随手一扔,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在世人眼里,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个怪人、一个疯子,而在斯特里克兰眼里,世人又何尝不是可怜虫呢?他看大多数人的眼神里都含有讥讽。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很多责任,从上学到工作一直都活着别人的期望里。高考志愿父母的,找工作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想要得到世俗认可,就不得不遵循用世俗的眼光制定的标准,最终为别人活了一生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别人能代替自己做决定,却替代不了自己走应该走的路。如果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么就勇敢的去追寻自己的梦吧;如果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那么恭喜你,你的父母能为你少操心了。

  每个人都有权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我们遇到了和我们追求不同的人,只要他不违法,那么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别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你愿意安逸一生,还是刹那燃烧……

  小说讲述了一个“选择”的故事

  一个收入可观、生活稳定、家庭美好的四十岁中年人,在某天像被魔鬼召唤一样突然萌生了“我想画画”的念头,他觉得现今所处的环境对他追逐这一梦想是最大的阻碍,于是毅然决然抛弃了所有,只身踏上寻梦的不归路。

  这在许多世俗人的眼里,简直是有毛病——

  你是一名证券代理人,事业有成

  你有妻子和儿女,你怎么忍心抛下他们?

  你已经40岁了,早已经过任性年纪了。

  所有的现实条件都在提醒他,你所做的决定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和不负责任。

  可是,我们难道就必须活在世俗框定的界限里,活在他人的评价里,活在人世牵绊里?

  难道,当我们有迫切的想要追求的东西时,就不能为了它抛弃所有安逸的现状而选择苦难的一生?

  我总是觉得,人是一种神奇物种

  人类之所以异于动物,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这必然导致个体之间存在个性差异。然而,人又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要求你的所作所为都符合社会主流的某些约定俗成,你必须蹲守规矩,遵守我们画下的条条框框。

  这就必然导致了个性与社会性的敌对关系

  在个性与社会性的对立中,有些人能找到很好的平衡,他们在最大限度保有自我的情况下与这个社会和平共处。而有些人,他们不善于,或根本不屑于融入这个社会,于是他们成了异端。

  可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始终觉得,关于如何生活,从来就并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一道选择题。

  你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并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你安于安逸的小日子,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你一定从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我愿意离经叛道地活着,是因为我觉得平凡意索然无趣,我愿意为了追求我心中的圣地颠沛流离

  没有人能够轻易评判别人的生活。这是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无关是非对错。

  当然,前提是不能伤害到别人。

  你一定想说,书中描绘的那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抛妻弃子,他伤害了他的家庭

  他自己给出这样的解释,他觉得在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压抑了自己的喜好努力工作,为妻儿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如今,他觉得他们已经有能力可以自己生存了,于是,他决定离开

  对他来说,之前那十几年就是他能做出的最大的补救了。

  或许无情吧,或者直男癌吧,但我们能说他有什么错吗?

  不过,他根本也不在乎,对他来说,他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画画,其他人的看法无关紧要

  他抛弃了一切,最后跑到了大溪地,在丛林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摒弃所有与社会的联系,全心全意,只为画画。

  像是某种注定,某种使命,他必须画画。

  天才总是狂妄和与世间格格不入的。
他们并非有意与这个世界为敌,他们只是没有时间精力去调和自己与社会性的矛盾,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在挖掘自我的过程中,无暇顾他。

  我想,我们都是有些羡慕或嫉妒这样的人的,因为他们比我们洒脱,比我们自由,比我们更靠近心中的日月

  我们每个人当初也必定怀抱梦想,只不过在追逐的过程中,有些人妥协了,跪了,输了,认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认输的人就错了,他们只是没有强大到能与世间对抗的心灵而已。

  选择放弃的他们就必定不幸吗?未必。或许他们停下脚步,会发现路边的野花是那么的美,会发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小确幸,从此甘愿过着平庸平常平淡的一生。

  而那些坚持的人,他们注定就是战士,他们体内有一种本能在驱使他们一路向前,不要停,他们无法放弃自己的梦想,不管什么样的嘲笑与打击,都不能使他们屈服,他们活得精彩,但同时必定伴随着更多的苦难。

  这是安逸与折腾的选择罢了,无关对错。

  只不过,在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的时候,你是否曾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突然会有一股冲动,想要抛下现今的一切,轰轰烈烈的肆意燃烧一回?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天才之所以为天才

  毛姆应该是一个信奉男权主义的人。

  整本书里,贬低女人的词句不止一处,让我差点想要弃读。

  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部有内涵的小说。

  斯特里克兰也不是从去巴黎之后就开始成为斯特里克兰的。从最开始与我在巴黎相见,即便衣衫褴褛,却也还保留着英国绅士习惯——戴上圆顶礼帽再外出。到后来留了红红的未经修建的大胡子,最后在塔希提岛上,只裹着围裙赤脚走路。他也并不是一步就走到了艺术家的道路。在人们所熟知的社会生活中,一步步挣脱常态枷锁,一步步任由内心的魔鬼引领自己走向异地

  可是,在他要成为自己的路上,却牺牲了不少凡人。一直坚守一位得体的夫人应该表现的斯特里克兰夫人;懂得欣赏美却不懂创作美的施特勒夫;害怕却又最终被他吸引的布兰奇;喜欢他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包括不干涉他的阿塔;以及无数为其伸出援手的路人甲乙丙丁...

  所以其实,斯特里克兰至始至终也没有脱离群体,他只是没有热切地站在群体中间而已。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四):我想塔希提岛上空的月亮一定很美

  我不喜欢他们。我已经被时代抛弃了。刻薄俏皮男人那么聪明,女人这么任性,哈,女主人为什么不嫌麻烦请客,客人又为什么不嫌麻烦应邀,我们依然在这个文明社会推脱不掉,我似乎能理解也能感受毛姆的窘迫,在所谓文明依旧的这个怪圈里,而我们的社交天赋也都还需要培养又或许不培养也没什么关系。嗯,曾经我们总是惊奇多事,直到后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那么多的变故意外和世态炎凉,我们总是好奇着好多事,嗯,有些事还可以是这样发生,嗯,有些事居然可以这样发生,"那么,以上帝名义发问,你为什么离开她""我想要画画"。这个世界也总会光怪陆离又精彩的,犯傻着讲出好多明明白白的道理,以及我们也听了好多然后有了分辨,其实毛姆是以很快的速度被斯特里克兰感动和打动的,也许年轻的时候我们未曾得知,但是真正渴望和追求的东西它真的会在岁月的某个时刻显现,嗯,月亮和六便士原来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混蛋""现在你已经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咱们去吃晚饭吧",那些平凡的人的表象啊,你看出他们内心的渴望了吗,跟几年前不同,我不那么动辄感到尴尬了,他是个感官发达的人,却又对满足感官的食物无动于衷,嗯,大概我也是吧,现在啊,我们可以把灵魂称为自己的了,嘿,就算我们恰好成为了不招人待见的人那也没关系好么,窥见了一个怎样残酷地狱,才恐惧拒绝活下去的。施特勒夫终于不再滔滔不绝镇上什么事都不曾发生,年复一年,直到死亡如朋友般来临,给这些如此勤奋劳动的人带来安息。这个世界冷酷而无情,没人知道我们何以来到这里,我们离开也无人知晓,我们必得非常谦卑,我们必得见出沉静之美,我们必得低调地度过一生,以使命运忽视我们,让我们寻求单纯敦厚之人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全部知识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 ,满足于自己的小天地,像他们一样驯顺温和吧,这就是生活智慧。多么让人难过啊。施特勒夫真是个宽容仁慈的人。凡事使我发笑的人我都没法彻底厌烦,这是我性格上的一个弱点。他的生活不可思议地与物质世界脱节,就仿佛他的肉体时不时对他的精神进行报复欲望束缚着我们的精神,我想要摆脱它,情欲是正常又健康的,爱是一种病。我们可怜巴巴地想要把可贵的思想传达给别人,可是他们没有能力接受,于是我们孤独前行,同在路上却不成群,无法了解同伴,也不能为他们所了解。他们的头脑中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而能够说出口的不过是"园丁婶婶的雨伞屋子里"这类话。你对她没有怜悯,因为你对自己家就没有怜悯。他真正的生活包含梦想,也包括极为艰苦的工作。一个非凡的理想主义者,多好啊,性欲让他生厌,灵魂另有所图,就像人生太忙了,要专注于我们要投入的艺术之上,然而这些所有的所有都是题材灵感,而我们为了崇高的艺术甚至不惜在用过这些拿捏来的生活里的题材后就摒弃就毫不在意,在艺术上我们自私偏执又任性。我正在刷洗甲板,突然有人对我说:"看,快到了",我抬起头,望见了岛的轮廓,我马上知道,这就是我一生都在寻找的地方。有一个远方的小岛叫塔希提岛,嗯,真是美好啊。亚伯拉罕医生的故事也很棒,也太多人的人生就这么被指引着了,亚历山大就好像是他梦中的家一样,一切很奇怪,但也无需去深究和弄明白了,你知道的,就像一切就是这么神奇一样,地中海没有红海美,嗯,但也没关系啊,我在亚历山大的海边流过泪,我在亚历山大看着电车驶过,我在亚历山大吃过一餐很满足的海鲜,我在亚历山大的海边和islam喝过一杯柠檬汁,嗯,对了,我吹过亚历山大的海风。有一些地方让你想要一辈子留在那里,世间真是太美妙了,"我挣的钱只够维持生活,而我觉得心满意足,我别无他想,只求保持现状,直到老去,我一直过得非常好。"斯特里克兰直到最后依然是个伟大的画家,然而这样的时候他已经变得活泼起来,又或许,他从来都是他自己啊。人们反而对他感到怜悯,他的特立独行也被宽容地接受。嗯,我的上帝啊,我怎么知道,有一天世人得出结论,说他是天才。他从没抱怨过自己的命运,他从来没丧尸过勇气。他的人生是完美的,他创造了一个世界,并且看到它是美好的,然后,在骄傲和漠然的心境中,他又把它毁掉了。塔希克岛已经远远地落在后方,我清楚自己再也不会看到它,我生命的一章结束了,我感到自己离无可避免死亡又近了一些。直到最后,我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他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指的是毛姆还是斯特里克兰了,原本一直认为是毛姆,想说的是也许毛姆本人也就是斯特里克兰呢,他就是他的原型,然而现在并不重要了,因为他们都是这样的人,直到最后我甚至都不曾记得斯特里克兰曾经是个证券经纪人,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感到好遥远感到不真实,像是被抽离了,画面像是分明在远远地快速褪去然后缓慢地进行。很理想很乌托邦但我相信它绝对是真实的,嗯,我自然是相信这样的生活状态的。

  水手和画家也就不无一样了吧,乘着风帆远航,在一条斯库纳纵帆船上,一切都太美妙了,嘿,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明明他俩也会并无不像,就像航海远行者也可以是艺术家。一样的辽阔又深远,就好像,你的画作。

  我们总得在自己的人生里花去很多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究竟爱着什么,究竟会为了什么而甘愿遗忘身边的很多东西从此不再关注和留意从此不再关心而投入到我们的热爱里,花光我们的余生花光我们的精力还有我们的情感,对,我们总得花去时间去找寻。

  你看啊,我也会突然就想起圣彼得堡的郊外了,去到一个巴拿马人家里,我会想到果阿,十九岁的雨季里的果阿我还未曾真正理解和明白嬉皮的精髓和意义,我所想念的以及或许可以成为人生的一项选择的话也可以去布道去做一个传教士,也许,等到再回果阿,也会和嬉皮有关了,我也会想到也许还能回到开罗和islam一起打理他的Safari旅馆,也许还有好多好多的也许和梦,也许还是太年轻不知道人生的走向,等到我终于可以不用着急不用赶地待在一个地方旅居了,嗯,你看啊,岁月也还是会过去。

  最后我没有把阿塔和她的孩子们交代给斯特里克兰夫人,嗯,反正她也已经是曾经的夫人了,那么那么遥远,你看啊,有些事情好像时间过去似乎可以完全没有关联,一切都不重要了,后来斯特里克兰的人生在那里,嗯,大家最后也都原谅了他,正如他虽然惹人嫌但是他很伟大。还是有好多讽刺的啊,但是也并无影响和关联了,就像斯特里克兰接受着一些采访,反正还是有一些真是他们犯不着知道了,嗯,回避一些巧妙遮掩一些,理解这个故事的真相接受这样一种内心和生活状态自然也是需要勇气的了。

  这样的时候,好像《圣经》也不足以表达这一切了。

  就像有些理解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我的亨利叔叔也惯于在这些场合说魔鬼也总能中肯地引用经文,就像他们在以为这句话出自《圣经》的时候,我也不能确定一样,所以,就这样吧,我们的语言都变得苍白渺小又不足够有力量起来,那就这样吧,因为斯特里克兰他太伟大了。而我们又似乎太俗气了。

  嗯,下一次回到印度就待得再久一点好么,待得足够久,待到,嗯,没关系,人生还很长,用余生的很多次去到那里,所有可以安放以及能够供梦想和灵魂生长的地方,走的路也依然不够多。

  与文明世界告别,总得去寻找精神的栖息之处,燃烧前半生的一切投入后半生命运为其安排的角色,我们总得付出很多然后甘愿只为痛苦地去实现我们的所想。

  我的亨利叔叔怀念往昔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嗯,真是棒啊,好喜欢最后的这句话。

  然后,月亮和六便士。

  让人在此刻不用去想明白了但也足够棒。

  我想塔希提岛上空的月亮一定很美。

  我的亨利叔叔怀念往昔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五):星光

  林亦霖

  记得在看《大鱼海棠》的时候,中间有段老婆婆的低喃,她说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类似的生活。《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他,却因为迷恋绘画而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年前,九把刀在拍了一部大卖的电影后说,他买过很多东西,然而他买到的最昂贵的东西就是青春的梦想。他也是这样,虽然他到了中年,可以与妻子和孩子共享生活之乐。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梦想——绘画。他可以为了它抛弃家庭,甘愿受苦;他可以为了它四处奔波,无家可归。无论如何,他就是爱上了绘画。

  书中的内容是以“我”的口吻来叙述的,通过见闻来展示出一个孤独不羁的画家形象。有人说,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疯子。他们为了艺术常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他就毅然决然断掉一切关系,辞掉工作,开始为艺术漂泊。

  他曾经生活在一个渐渐让人困顿的环境之中,安定的工作,贤惠的妻子,不断健康成长的孩子,这些看似的欢乐却成为了他无形的负担。他想冲破一切,冲破这生活带给他的牢笼,他想施展天性,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然有所决定,那就毅然向前,他开始学画画并带有自己的理解。原本的生活是理性的、克制的,学绘画后,他变得狂放,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埋葬过去的生活。他变得和过去迥然不同。他走上一条非理性的道路,变得傲慢、无礼,甚至去刻意冒犯他人。所幸的是,他有绘画陪着他,不至于让他走上更为极端的道路。

  现在看来,他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处于变革时代的人们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选择,他们想找到一个情感的宣泄处,却认为这样做就能让自己的心态平和。理性的选择多了,人们会想去逃避,甚至想完全否认掉这样的生活;不理性就萌生在他们心中,于是他们就出各种逃避。理性与非理性然而未必都是最好的选择,一如他最后找到了生命的平衡点,让人生变得平和。

  他离开家乡后,在塔希提岛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他和当地的一位女性结了婚,有了三个孩子。在孩子去世后,他也染疾离开。他的画作后被妻子焚毁。在他弥留之际,最终明白,无论是理性还是不理性,这都未必是最好的生活;否定一方未必非要走向另一方。

  画家眼中的月亮是众人追逐的理想,人会为之疯狂;笔者眼中的六便士是现实。人会为之清醒。月亮和六便士,理想和现实,疯狂与清醒。这些成为众人的缩影,矛盾却又存在的真实景象。

  透过它们,我看到了月亮,看到脚下的六便士;看到作者不曾描述,却真实存在的星光。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六):天才大概都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被众人所认可的。

  天才艺术家的思维往往与平常人背道而驰,所以他们往往都是不被理解的。

  大概脑袋里有着不同于常人不同于大众不同于多数人的思维,所以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显得很荒谬、不可理喻、难以理解、甚至会引起身边人的暴怒。

  -

  这书原本并不在我的看书列表里,只是和其他基本出名的书一起(捆绑?)成套销售,所以就顺便买了回来,看的时候随便抽了本看反而先看了这本。

  -

  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以为“我”就是这个天才画家,以我自己的视角我来阐述我自己的极为不平凡的一生。

  结果开头几章……让我感觉有些枯燥……差点弃掉……

  后来才明白过来我们要看的是这个画家的人生…而“我”则是以第三人称时间来阐述这个画家的人…

  而看到后面我便明白,为什么“我”不是画家呢?大概是因为无人可以知晓画家的思维吧…无人可以理解画家为何要这么做…所以画家不会是“我”,而“我”也永远无法成为画家。

  -

  真正进入状态开始觉得这本书有点意思了的大概是画家在未给和自己相处十几年的妻子和一对儿女任何心理准备和沟通的情况下狠心抛弃了她们,也抛弃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孤身一人到巴黎,为了自己那绘画的梦想。

  看到这里我有些不理解与不明白。

  觉得这个画家无法理喻的时候是在他对那个傻得要死的老实人照顾生病已经要死了的他并无丝毫的感恩之情,虽然并非故意但却对老实人的妻子投以爱慕之时并无拒绝,并不喜欢那个女人对那个女人只是利用自己作画之情最后逼得那个女人自杀,由于他的到来拆散了老实人和自己妻子的平静的生活而并无任何愧疚之情…

  看到这里我与“我”一样充满了愤怒觉得此人根本无法理喻!

  再看到后面他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区过各种艰苦贫穷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最终到了那个自己所喜爱的向往的小岛上,有了第二个妻子也有了孩子…最后患病死亡。

  -

  我也许理解了这本书,但我也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它。

  大概我理解这个画家,但我有时却也真的无法理解他。

  -

  在这个世界上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着众多的身份…你可能是“爸爸或妈妈”也可能是“姐姐和妹妹”也可能是“儿子或女儿”也会是“上司或下属”更会是一些职业的身份“医生、律师、老师、小员工…等”这些身份相互并不冲突可以同时存在…每个人都承担着这些身份…也许平庸默默无闻、也许出人头地、但大家都为了生存都为了在社会上能有一些立足之地而生活着。

  大家无非都是为了地位、名利、金钱…让自己过得更好OAQ

  -

  但这个画家却一层层抛弃了这个身份,他不要地位不要名利不要金钱…放弃了平稳良好的环境、甚至不要那些自己的亲生的儿子女儿还有妻子、他抛弃了丈夫与爸爸的身份就为了他想成为画家的梦想。

  在社会上立足很多人都也会给自己广大良好的人脉、还有良好的形象、什么乐于助人、平易近人、贤惠温柔之类的…

  但是画家也通通都不要、他冷酷淡漠、难以近人、丧心病狂、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不懂维持也不屑维持爱情友情亲情、他不在意是否被众人唾弃、不在意在别人那里自己是什么样的评价…

  他只想画画,做的一切只为了画画,都为了画画,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是画画的牺牲品,画画道路上的垫脚石…

  -

  也许书名中那六便士代表着大家所追求的名利地位金钱,而月亮则代表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

  也许现在的我无法真正理解这本书,我也无法理解画家,也许我永远都无法理解他,因为我做不出来他所做的事情,我做不到他为了梦想抛弃所拥有的所有,所以我无法理解他,我也无法成为他。

  -

  六便士也好,月亮也罢,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七):摘抄

  我认为,将艺术看作是唯有匠人方才完全了解的技巧,是荒谬的误解。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使用的是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制造生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那些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人物,他们的生涯中但凡有任何事情,意外的或是费解的,人们就会如饥似渴地抓住不放,造作传奇,然后予以狂热地信奉。

  为了修身养性,人们每天都得做两件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起床和睡觉)

  我希望人人都对我视若无睹,以便我从从容容地观察这些名士达人,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

  “讨人喜欢的女人为什么嫁给呆头呆脑的男人?”

  “因为头脑聪明的男人不会娶讨人喜欢的女人。”

  同情是一种很可贵的本领,却经常被那些知道自己赋有它的人滥用:他们只要得知朋友的不行,就会急忙扑将上去,但求一展才华。这就有些可怕了。

  同情心的用处犹如油井,拥有者任其喷发,反而是接受者陷于难堪。

  文明人把短暂有限的生命浪费在冗长乏味的应酬上,真是用心古怪。

  这必定是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具有一种平凡之美。它是你联想到一条和缓的小河,蜿蜒流过绿油油的牧场,岸边有郁郁葱葱的树木遮阴,直到最后注入浩瀚的大海;可是大海如此平静,如此沉寂,如此漠然,你会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只是由于我天性的纠结,即便在那些日子里也强烈地扰动我的内心,使我感到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似乎存在着缺陷。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血液中躁动着更为强烈的愿望。如此平和的快乐,似乎包含着使我惊惧的东西。我一心想要过更加冒险的生活。对于嶙峋的岩石和险恶的暗礁我并非没有准备,只要我能经历变化——变化,以及无法预见之事的刺激。

  他们的生活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只能存在于其中,也只能依靠它存在。他们犹如体内的细胞,不可或缺,不过,只要他们是健康的,就会被吞没在庞大的整体中。

  只有诗人或圣徒才会往沥青路面上浇水,一心以为劳作能使之长出百合花。

  渴望认可大概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

  群体为了维护自身而制定种种规则,良心就是依规而行的个体内心的卫兵。它是驻守在所有人心头的警员,监督着我们不许违法。它是安插于自我的中心要塞里的密探。人们对同伴认同的渴望是如此强烈,对同伴指责的畏惧是如此深刻,以致自己把对立者引进城堡的大门。于是良心保持着监视的状态,始终警觉地护卫主人的利益。任何离群的念头,尚未形成就会被它打消。它迫使人们把社会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它是将个人系于整体的极为坚固的链条。人们则说服自己,承认一些利益大于自身利益,低首下心,自愿充当主子的奴隶。他把良心让到首席。结果,就像朝臣敬奉按在肩头的权杖一样,他为自己良心的敏感而感到骄傲。

  我们宛如沿着轨道在终点站之间行驶的电车,连乘客的数目都能估计得所差无几。

  说苦难使人高贵是不正确的,让人高贵的有时是幸福。而苦难,在大多数情况下,使人们心胸狭隘,一味报复。

  他的生活是一出悲剧,以喧闹的滑稽剧手法写就。

  你为什么以为美——这种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就像水边的石子一样,任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意拾起?美是一种美妙而奇异的事物,要由艺术家饱受灵魂的折磨,从世上的混沌中塑造出来。美被艺术家造就之后,也不是给所有人知道的。要想认出它,你就得重复艺术家所经历的一番冒险。它是艺术家唱给你听的一段旋律,要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听到,你就需要知识、敏感和想象力。

  先前我印象中她对施特勒夫的爱,不过是男人的爱怜和生活的安逸引起的女性反应,而大多数女人将其误认为爱情。

  它使人比原来的自己略为丰富,同时又略为狭小。 他不再是自己了。他不再身为个人,而是成为事物,成为工具,用于某种与自我无关的目的。(爱情)

  迪尔克·施特勒夫在托比·贝尔奇爵士的形体中拥有者罗密欧的激情。(托比·贝尔奇爵士,设施比亚《第十二夜》中的一个喜剧人物)

  人们不断地干一些必然导致灾祸的事,可又不知为何会设法逃避愚蠢行为的后果。

  人们动辄谈论美,而对语词并无感觉,他们任意使用这个词,致使它失去了力量。千百种庸常事物分享此词所指,其崇高已被褫夺。

  男人的心灵在宇宙最遥远的处所遨游,女人却力图把它禁锢在家庭账簿里。

  她对我完全不关心,只想着使我属于她。她愿意为我做世界上任何事情,只有一件除外:不干涉我。

  生命本无价值。

  然而最为残酷的,就是它实际上对别人并无多大影响。地球照样旋转,也没人由于这个惨剧而过得稍差分毫。我隐隐觉得,就连迪尔克,这个情绪反应之烈甚于感情受伤之深的人,不久也会将其淡忘。至于布兰奇的人生,无论以无人知晓何等光明的希望与怎样美妙的梦想开始,都会结束得一如从未发生。它显得毫无意义,完全空虚。

  可能我们没有明确意识到,也许,我们是看重自己对他人的作用的,这种力量由他人对我们见解的态度体现,我们憎恶那些自己对其不具备这种影响的人。在我看来,这是对人的自尊最不堪忍受的伤害。

  人生在世,事事有赖于他人。想要只为自己、只凭自己而存活,这是反常乖戾的企图。你早晚会生病,疲惫和老迈,那是你就得爬着回到群体中去。

  有时候,人们的假面具戴得如此自如完美,他们以为,到了一定时候,自己会真的变成所装扮的人了。然而在他所写的书、所画的画里,真是的人就毫无防范地显露了自己。矫揉造作只能暴露他的空虚。涂上油漆冒充铁片的木条还是看得出来是木条。假装的个性无法掩盖平庸的人。

  我们每个人在世上都是孤独的,被囚禁在铜墙铁壁的高塔里,只能靠打手势与同伴联系,但这些手势没有共同的价值,所以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可怜巴巴地想要把我们孤独前行,同在路上却不成群,无法了解同伴,也不能为他们所了解。我们好像身在异国的人,对当地语言所知甚少,虽有种种美妙深湛的事情要讲,却受限于会话手册上的陈词滥调。他们的头脑中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而能够说出的不过是“园丁婶婶的雨伞在屋子里”这类话。

  作为情人,男女之别在于,谈起恋爱来,女人能够整天整夜,男人则只是有时有晌。

  偶然性把他们抛到一定的环境中,而他们却总是思念着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处于何方的家乡。他们在生身之地仍是外来人,儿时就熟知的浓荫遮蔽的小巷,或者曾经玩耍的人烟稠密的街道,始终不过属于路过的场所。身在亲属中间,他们可能必胜落落寡合;处于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他们依然形单影只。

  香蕉树接近房子生长,巨大的叶子是撕裂的,仿佛落魄女王的褴褛衣衫。

  它远离红尘独处一隅,顶上是蔚蓝澄澈的天空,周围是葱茏蓊郁的树木。色彩千变万化,香味芬芳馥郁,空气凉爽清新。

  而他就住在这里,不问世事,世界也遗忘了他。

  这是如此美好的夜晚,你的灵魂都似乎无法忍受肉体的禁锢了。你感到灵魂随时可以逸出,飘入虚空,而死神的面貌一如挚友的容颜。

  世间充满了种种稀奇古怪之人,他们做种种莫名其妙之事。也许岛上的居民都懂得,人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人,而是自己必须做的人。

  在英国和法国,斯特里克兰是圆卯眼中的方榫头;然而在这里,卯眼各式各样,任何榫头都能各得其所。

  没多少人有幸尝试做一件事并取得成功。

  画的魔力被打破了。

  我生命的一章结束了,我感到自己离无可避免的死亡又近了一些。

  我看见斯特里克兰之子和另一个小伙子跳起舞来,和着六角手风琴呼哧呼哧的音乐,狂野地手舞足蹈。头顶上碧空如洗,群星闪烁,周遭的太平洋烟波浩渺,一望无垠。

  魔鬼也总是能中肯地引用经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八):摘

  讨人喜欢的女人为什么嫁给呆头呆脑的男人

  因为头脑聪明的男人不会娶讨人喜欢的女人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 我也看到了他井然有序的幸福 但是我的血液中躁动着更为强烈的愿望

  女人根深蒂固的恶习 即热衷于跟别人说自己的私事 只要这人肯听

  在罪人对罪行坦然承认时 规劝者究竟还能做什么

  我在伦敦能弄到所有的女人 我来到此地不是为了这个

  渴望认可:无知之人的虚张声势 (身心没人会发现自己的轻微过错 也就没人会来指责

  可悲的是 听的人更多的被这个荷兰人扮演的滑稽角色逗得发笑 而不是为斯特里克兰对待他的粗鲁而义愤填膺

  我不想过去 只有永恒的现在才是要紧的

  我没工夫干那种荒唐事 人生苦短 来不及即恋爱又作画

  我翻翻这本 看看那本 从而认识了大量作家 对于他们 有个一知半解就足够了

  要是我都不在乎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在乎

  男人的爱怜和生活的安逸引起女性的反应 而大多数女人将其误认为爱情

  打人就得打趴下 给自己时间想想下一步怎么办

  上帝的磨盘磨得很慢 但却磨的极细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九):生命中的光亮

  关于书名“月亮与六便士”有这样一种解释:“月亮是美好,纯洁的代名词;便士是金钱社会的代名词。“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我是不该写书评的。更值得做的事情是书摘。毛姆真的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才会有这样的经典传世,而支撑这个经典的就是那些金句。那些道清这个世界的真理。这真是一本让人备受折磨的作品,因为读书时,你将时刻审视自己的灵魂。

  主人公原来是一个富有的上层人士,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在经历了空虚的前半生后,他开始了真正的理想追求,他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纯粹的美,震撼的美。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而用月亮来诠释他的追求是最合适的。对一般人来说,月亮高不可求,但这正好反映了主人公执著的追求和高洁的人格。相比周围的配角,他们没有也不想脱离现实的欲望,因此用便士来形容他们所在的世界是在合适不过了。

  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这有点像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天才的画家们的做法,但不幸的是,他后来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在这之前,他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因为这本书,毛姆是采用第一人称写得,所以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些句子是作者的内心独白。第四章的时候,他说:“我想他临终的时候叫我去,我也准备去。我会像一个母亲那样看护他,最后还会告诉他,过去的事我不记在心里,我一直爱他,我原谅他。」女人们总喜欢在 她们所爱的人临终前表现的宽宏大量,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们不愿意男人寿命太长,就是怕把演出这幕好戏的机会拖得太晚。”“不论她心里委屈多大,她都没有线路出来。她很聪明,知道老是诉说自己的不幸,人们很就会厌烦,总是摆着一副可怜相也不会讨人喜欢。”毛姆是懂女人的,一下子能看穿女人的心思,但却不揭穿,只是一点一点的守候,与配合的男人,才是真的懂爱的。愿你被温柔相待。

  “门外汉要表示对艺术的欣赏,最好的方法就是免开尊口,大大方方地掏出支票薄。” “把艺术看作只有名工巧匠才能完全理解的艺术技巧,其实是一种荒谬的误解。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情的表露,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本书中有太多关于人生、艺术、女人、金融的刻画和描写,太多的金句需要揣摩。很多人说,这是一部逃避现实的主题小说,但其实缓过来,正是勇敢的追求理想,白月光的故事。

  读完5部毛姆的小说,才算成人礼。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十):人生的自由与选择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普适性。当你翻阅这些作品,书中的每句话都如同穿越历史的至真哲理,直到现在依然击中人心。比如“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它们的魅力丝毫不随时间的流逝有所消减。当我们读书时,激烈的情节,动人的形象,都只是暂时的,最终深化内心、塑造我们的只是这些永恒普适的话语。

  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与许多其他命运唏嘘的艺术家一样,保罗·高更的生平也是异于常人,尽管毛姆的叙述不无夸张和歪曲,但在根本上理清了高更出走的原因:被命运击中。有批评认为,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现实的逻辑,对于读者来说更是不可理解。但是我们又很难想到更合理的理由去解释这些疯狂的艺术家的举动和生平,在命运的召唤下,抛弃平庸的生活、投入梦想的怀抱显得如此不近人情,但又具有如此不容置疑的魔力。

  与主人翁令人惊叹的生平并驾齐驱的,是毛姆写作手法的克制和犀利。素材就在那里,名人传记写的不少,能将之汇成著作的却并不多。这一方面得力于毛姆对高更生平依赖上的刻意虚化,另一方面,自然是作者本身对于人性和生命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最大程度体现在对于人类生活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探讨上。斯特里克兰由证券经纪人、美满家庭的丈夫父亲这种极端理性生活,奋不顾身投入大自然的召唤和为艺术献身的极端非理性生活,对世俗生活的摒弃、对外界眼光评价的彻底漠视、对人情世故的一窍不通甚至不屑一顾,都超越了一般人的常识成为异类,也正是这样的超越才使其具有值得一观的价值,普通人的一生有什么好看的呢。

  毛姆的手法也极为聪明,“我”的形象,同时的毛姆和读者的代言人。他代替读者提出心中的疑问,又代表作者引导读者去认清主人翁和作者的价值传递。同时,“我”也游移在斯特里克兰和世人之间,为之互相传话、释疑沟通。在“我”的周旋下,我们得以最终踏入斯特里克兰的内心世界,得以一窥“从永恒黑暗的门槛那边发出的声音”,而最终撼动斯特里克兰和我们的只有“自由”二字,生而为人选择生活的自由、追寻梦想的自由,“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样的话只适用于普通人,真正的自由者能挣脱任何枷锁。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尽管有如此浅显的对比选择意味,人生却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平面化,即便异常如斯特里克兰,在生命的最终阶段,也体味到极端的理性和非理性都不是健康的生活状态。没有选择是可悲的,做出选择是艰难的,生而为人,追索和探究生命从来都不是易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