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世上另一个我》的读后感10篇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是一本由【美】劳伦·奥利弗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6-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一):相信爱可以化解一切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套漫画《NANA世上另一个我》,讲的是同名少女的不同人生,很感慨,也会思考类似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这种问题。
这本《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讲述的故事有点儿伤感,书里两姐妹妮可和达拉就像娜娜和奈奈的设定。性格迥异,互相影响着彼此的人生。直到达拉因变故离去,剩下独活的妮可人生也就不可逆转的走向了极端,生活在不真实的臆想中。
人在受到极大刺激的时候,会有应激反应。如果找到出口能发泄情绪,多半不会有精神问题。而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人往往会有逃避退缩,不愿面对现实,容易退回最早的口唇期,即弗洛伊德所划分的人格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候状态是无法区分外界和自身,得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郁症都不足为奇。书中的妮可内敛善良安静在车祸后出现的症状就是如此。
妮可是深爱着她的达拉,才不愿相信她已离去的事实,宁可骗自己去寻找,也是一种心理救赎。好在妮可够坚强,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慢慢地恢复,到最后接受现实,勇敢地继续走下去,开始过没有达拉的人生。
妮可的这段找寻达拉的旅程,其实是不断地和自己内心对话,是在找寻自己,并在成长回答了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这个故事读完,你知道爱会伤人,但也相信有爱可以化解一切伤痛。结局算完满的,能带给人思考的一本小说。
合上书,想起自己看的第一本关于精神分裂的小说《谁说青春不能错》,还有电影《美丽心灵》。最终战胜病魔的除了自身的意志力还有最重要的因素:爱。请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
而现实中的精神分裂患者并不会像艺术作品中那么可爱。在《我没疯只是与众不同》里面讲的精神分裂的病例,患者不只是脑中有幻想,行为上也会表现怪异,多发于青少年时期,往往治愈后只剩下“贫乏”来形容整个过程,并不是可以开玩笑的病症,真实的患者生活是很痛苦的。所以往往看到悬疑小说设定真相是凶手人格分裂的时候,会觉得很虚假。好在这本小说没落俗套,把整个过程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人的叙述来完善起来,人物复杂的情绪也表露无遗,人格分裂的设定不显突兀,有一种真实感。
想起来《谁说青春不能错》里张文礼的墓志铭:“终于结束,我和我自己,一生的战争。”
本书最终大结局还是给人以希望的,女主妮可结束跟自己的对话,治愈并展开了新的生活。我相信她找到了自己之后,会更珍爱生活。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二):镜子中其实不止有一个自己
看到《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了注意力的就是颇显淡雅的封面设计上的那两个背对的女性,一个正想着什么,一个却是蒙着眼,这样的设计充满了某种寓意;再往下看却能够惊奇地看到,那两个人,拥有的像极了是一个共同的身体!再联想到书名——《寻找世上另一个我》,也许就不难猜测出作者的用意了:每个人仅仅只是单独的自我吗?镜子中的那个“我”当然与照着镜子的“我”是一回事——那么,两个相似的人,特别是双胞胎或者长得相近的两个人,当他们/她们拥有不同的性格时,那一种性格上的差异很重要吗?他们/她们内心中想到的,对方和自己到底有多少区别呢?
当然,世界上确实不可能有两个“我”,这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其实并不会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但在美国作家劳伦·奥利弗的笔下,曾经的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姐姐妮可和妹妹达拉由于性格上的大相径庭,从小她们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样的一种不一样,包括父母、亲朋好友甚至于别的人对她们分别作出的不同的评价。对于这样一种日益强化并显得几乎不可更改的评价,她们当然会有不一样的反应。也许,如果不会有特别的变故发生,一切都会沿着既有的轨道前进,一如山中的小溪流,就那么哗啦啦地向前流淌。
但是变故还是发生了,一次意外的车祸改变了姐妹俩的命运。她们对彼此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由于对所爱的异性的某种“争夺”,导致了她们之间的更大程度上的对立。虽然依然是姐妹俩,却有着分歧。显然,这个时候,无论是妮可还是达拉,她们都不会认为对方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她们都需要治疗,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
就在妹妹达拉的生日这一天,姐姐妮可终于决定了要和妹妹和好:“我们要再次成为最好的朋友,一切都将解决得妥妥当当。”但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当一切终于成为再也不可能的时候,无论是谁,也许才会感受到内心中的那一种永远的遗憾,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当需要珍惜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无休止的对抗以及那一种对抗所带来的快意——但其实,当时,无论是妮可还是达拉,或者是故事中的其他人,或者是阅读本书的读者们,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因为太在意点滴得失了,所以才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其实,所有的一切,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有跨过那些表面上的东西,内心中深层次的真正的本质才会显露无遗。
故事中,一个小女孩,玛德琳·斯诺的失踪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妮可也想找到答案,因为在她想和和妹妹和解的这一天,她却找不到妹妹达拉了!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逼迫着她鼓起勇气去探究事情的真相。最终,她不仅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深切地认识到了,原来,世界上还真是有另一个“我”;而且也得到了另一个答案——她无意中找到了那个失踪了好几天的小女孩:玛德琳·斯诺!
故事的叙述并没有遵照一般的规律,而是采用了蒙太奇似的表现手法,跳跃感极强,只有从每一小篇开始的时间上看得出来。而且,采用了不同人、不同角度叙述的表现方式,有时是妮可,有时是达拉,有时是别的什么人,有时是电子邮件,非常灵活。这样的一种叙述,给读者以极强的现场感受,也非常有利于在类似于心理解剖的过程中,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枝枝节节交待得更为充分一些。
现实中所有的得失、裂痕其实都算不了什么,我们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不要等这种发现成为不可能时才真正地发现——这,大概就是《寻找世上另一个我》想要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话吧。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三):亲爱的姐妹,拥有我,愿你不再孤单。
说实话,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我还在纠结要不要二胎。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就在想,以后的我一定要有两个孩子。最好是两个姐妹。
她们可以互穿对方的衣服,
可以躺在一张床上聊天,
可以一起逛街一起旅行。
她们可以一起做很多很多的事。
自从有了我的女儿之后,我就有一点打退堂鼓了,我在想养一个孩子都那么累,为什么还要再要孩子。然而我的先生却说:要两个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不会孤单,希望她还能有一个除了父母之外最最亲近的人。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有一点坚定了。是的,我要给我的女儿一个兄弟姐妹,当然啦,最好是姐妹,这是我的私心,因为我是一个有姐姐的人。我真的知道有一个姐妹的幸福感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这本小说《寻找世上另一个我》,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姐妹之间的故事。达拉和妮可。一个安静内敛,一个活泼张扬。她们互相爱护着对方又互相羡慕嫉妒着对方。两个姐妹整天都挣扎在爱和恨的边缘,(我爱极了你,也恨透了你)。即使是这样的关系,也无法摆脱两个人每天想要待在一起的状态。她们也总是期盼着对方能够过来找自己玩耍倾诉心声。然而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爱情中的矛盾。恐怖的事发生了,两个姐妹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这看似戏剧的桥段不知道生活中的概率有多高,但不管怎样,这对姐妹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正当两人面对这样的尴尬境遇时,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乱了所有的步骤。在这场车祸中,妮可得以幸存,悲哀的是达拉却永远离开了她。内疚的妮可无法原谅自己,收到了严重的精神刺激。就这样,妮可开启了一段神秘的寻找之旅。
这部小说有一点像是悬疑题材,然而结局却温暖人心。作者永日集的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很新颖,也会很有悬念,让人很想读下去。
青春不能交换,生命不可重来。离世的达拉如果看到事故后的妮可是否会感到心疼,是否也会真心祝福妮可和自己心爱的男孩呢?所有的矛盾在死亡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要想走到垂死这一步,容易的很,要想苟且而活,同样不需要任何本领。人生最苦莫过于生离死别。相信可爱的达拉也会希望姐姐妮可放下心中愧疚,幸福快乐的活着吧。
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生活中,晒闺蜜晒姐妹的人越来越多。关于爱情的情话很多,也许你一箩筐都说不完。但是关于姐妹之间的爱,你是否吝于表达呢。
亲爱的姐妹,拥有我,愿你不再孤单。
我会努力做到不让你担心——读《寻找世上另一个我》
文/凡悦颜
世界上有没有另一个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望着镜子里疲惫不堪的自己,或许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有密友和姐妹的人最容易体会,因为彼此太熟悉,所以经常会羡慕着对方。很多时候,我们在他们身上想象着自己的故事,也找寻着另一个自己。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是美国作家劳伦•奥利弗继《忽然七日》之后的作品,全书以姐妹妮可和达拉的日记形式展开,时间新旧更替,明线与暗线缠绕,情节错综复杂,故事画面感强,作者频繁地拆谜设伏,像急于解开九连环一样牵动着读者的神经。
我爱你,所以我把最好的都给你。
妮可和达拉,年龄相差无几,像所有一起长大的姐妹一样,之间有吵有闹、有秘密有欢笑,父母的离异让她们更加依赖彼此,姐姐安静内秀、妹妹叛逆个性,迥异性格让她们羡慕着彼此,虽然嘴上固执地不肯承认,但在她们心里,或许对方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她们相互了解,很容易哄好对方,也很容易激怒对方。妹妹习惯了依赖姐姐,看见喜欢的就去拿;姐姐妮可也习惯了帮妹妹打掩护、背黑锅,更习惯了给予。就连发现二人喜欢上同一个男子也是一样,她克服着本能的靠近,而把位置留给妹妹。有时候,爱会让人有很多外人理解不了的举动。
我爱你,所以我觉得你还没走。
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失去至亲之人,我们的内心总不能立刻接受,以至于在之后的很久很久,都觉得他都没走,他的影子会一直陪着我们做之前做过的事,哭着的,笑着的,哪怕平平凡凡,想想都觉得弥足珍贵。意外的车祸,让妮可自责,过度的自责让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她觉得达拉一直在,只是在和她斗气,只是与她开了一个调皮的玩笑,她按照达拉留下的“信息”,一步步惊险地寻找,也扯开了轰动县城少女失踪案的面纱。
我爱你,所以我会努力做到不让你担心。
父母的及时发现,让妮可得到了很好的心理治疗。“有时候,我还是很不正常。”“有时候,我们都有那么一点点不正常。”很多时候,我们在法律之外给自己另设了刑场,对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不依不饶,就像妮可,固执地认为是自己与帕克的情不自禁才导致了那场车祸,最终让达拉永远离开了自己。她无法改变现实,所以她自责,她残忍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殊不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爱着你的人会永远希望你幸福;不爱你的人,永远不值得你为此消沉。替另一个自己好好活着,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到不让他担心。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五):愿世上另一个自己过得比我幸福
文/巴奇俊
不得不说,已经很久没花心思阅读一本小说。阅读这本书,自然也是朋友推荐的。这本书的作者劳伦.奥利弗出版的其他小说,我也是有所涉猎,譬如《爱有止境》三部曲和作者的处女作《忽然七日》。当然所提到的2本书,都是作者出版小说中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书。作者的文笔独特新颖,倾向于青春类,自然是年轻读者所喜爱的读物。
相对于作者以前的小说,这本《寻找世上另一个我》在保持清新的文笔下,运用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写作风格。这是作者的突破,采用了时间线性,把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情感丰富饱满。还采用日记式内容,社会网络舆论化的讨论,来贯穿整个故事,侧面反映出主角妮可的多面性性格。
整个故事围绕妮可和达拉两大人物展开,叙述一个探寻青春,亲情,友情以及灵魂,具有悬疑色彩。中间的情节错综复杂,给我勾勒出一个人因内疚而产生的抑郁,精神错乱,一场车祸致亲人失去从而出现的心理游离,自我感丧失,患上多重人格分裂症。因此主人公的所有行为,思想,回忆,都是处于分裂状态。妄想出种种幻觉。青春,亲情,友情在精神游离下,显得更饱满,情感更饱和。主要以消失的女孩为轴线,步步渐进,为我们解开故事的面纱,解读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亲情话题。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围绕书名和书中故事探索的亲情和灵魂,我对此展开一丝思考。我不知道这个世上有没有另一个我,但我相信在我心里会存在着另外状态下我自己,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自己。我想,如果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个像我认为另外状态下的自己,我一定不会感到过多惊讶。但我肯定会好奇,好奇他在哪方面与我相关,与我有共性,又是如何面对与他有共性的我,是否能感受到彼此的感受?如果这世上真的有另一个我,我希望他比我幸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牵绊没有约束。愿他的生活没有迷惘,和最爱的人一起生活。
读完整个故事,不得不再次叹服作者的写作构思。也难怪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送这本书给他女儿作为圣诞礼物了。我相信美国总统也是看中本书所传递的姐妹相处方式,一部充满悬疑,青春,友情,热血的作品。
但我现在能感知到世上有另外一个我就是明天的自己,每一个今天都在塑造明天另一个我。我们要憧憬未来,但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让那个明天的我变得更好,追随自己的心,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六):你寻找的就是你自己
假如世上有另外一个我,会是什么模样?会有什么样的性格?会过着和现在不一样的生活吗?这仅仅是假如,因为我知道我就是我,根本没有另外一个我,就算脑海里有,心中有,小说中有,电视里有,那也是心中向往拥有的她人更好的品质。
然而也有科学家曾经说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世上都可能存在着一个跟自己十分相似的人。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还存在着另一个自己。看似矛盾的两段话,如果你理解透彻了,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由美国的劳伦.奥利弗著写,书中的主人公达达拉和妮可,曾经的她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姐妹,形影不离。姐姐妮可内秀安静,人见人爱,妹妹达拉敢爱敢恨、崇尚自由、甚至有点自私自利。从小到大,妹妹只要想得到的东西,有时连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拿走。她们都把自己隐藏起来,挣扎在对别人的羡慕和对自己的不满里,虽有恨意,但是还是时时牵挂着对方,迫切想知道对方的想法及做法。这让我想到我和姐姐小时候,那时我俩也如达拉和妮可一般,我羡慕姐姐性格张扬和漂亮容颜,她羡慕我性格乖巧和成绩优异,我们总是把自己想成对方,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可能人都如此,对自己所拥有的视而不见,对别人的却格外关注。
我一直以为她俩会随着彼此的成长,越来越完善自己。没想到一次车祸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妮可患了严重的分裂型障碍,达拉在这次车祸中丧失了性命。这不得不让我惋惜。但是最后妮克的坚强又让我不禁内心感慨起来,虽然达拉已不在,但是妮可相信达拉一直都在她的身边,并且会一直陪着她,而且她现在已经走出雾霾天,正接受着阳光的洗礼。
这部创作错综复杂、引人入胜,尤其是中间穿插着她俩爱上同一个男人帕克的心理描写,以另类的姿态探寻着她们的真情,虚构着与众不同、触及灵魂、令人叹服的故事结构。我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她俩的故事,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悲伤,但是逝去的人已不在,我们必须带着希望好好地活着。
有时我们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坚强,总是习惯隐藏自己的脆弱和无助,实际上我们也会渴望被人拯救,渴望有人陪伴和守护自己,渴望别人的目光始终追随,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而不用一个人努力奋斗。人是一个多面体,但是既然选择了坚强,就要相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强大自己,做更优秀更出色的你。
当生活给我们不一样时,我们在羡慕他人的眼光中,我们也在努力地、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自己。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七):因为爱你,我变成了你
她的声音,她的懒散,她的堕落,就这么深深映在了姐姐妮可的脑海,在她离开的那一刻,这些痕迹越来越深,终于崩不住,分裂出了妮可深深爱着的那个人——妹妹达拉。整篇文章以日记的形式来阐述车祸后妮可的双重人格,她的疑惑,她的恐惧,以及她的爱。
相差仅仅一岁,她们是最懂彼此的姐妹,也是最先被拿来比较的对手。姐姐天性内敛,学习优秀,就是常说的”别人家的小孩“,妹妹张扬跋扈,敢爱敢恨,用”坏小孩“来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从小姐姐就发现了一件事,不管自己处于何种状态,只要妹妹需要,不管是什么,她都会拱手想让。但是妹妹可没有这样想过,因为总是被拿来比较,她的不堪更加突显,久而久之失去了很多姐姐所拥有的东西,姐姐夺走她的所有,特别是在父母离婚之后,这种想法不由自主的在她心里扎了根。
女孩之间最怕出现的危机,就是男人,一个两个人同时爱上的男人帕克,而碰巧这个男人又不是很懂爱情,这就很容易伤害到三个人,就如《情深深雨蒙蒙》里面的何书桓,在如萍和依萍这对姐妹中挑来挑去。达拉爱上了帕克,敢爱敢恨的性格让她率先拥有了帕克。看着他们二位的拥吻,妮可默默的退出一直以来的三人组,让友情变成爱情和亲情,重重的把那个也同样深爱着帕克的秘密压在了心里。
慢慢的帕克发现了自己真正爱的是妮可,达拉不能接受,越发的讨厌着这个姐姐。终于来到了那个夜晚,达拉要下车,妮可为了阻止她,加快车速,很不幸的发生了事故,妮可只是轻微外伤,可是达拉,由于没有系安全带,不幸离世。不能原谅自己,分裂出了妹妹的人格。家人怕她伤心,在她面前决口不提达拉,她以为她还在世,只是不愿意见自己,所以她找她,带着不曾有过的勇气和决心。找达拉的过程中,竟意外的找到了别人的妹妹,也让自己恢复了记忆。至此,她失去了一个妹妹,却得到了两个妹妹,也终于肯面对自己的内心。
全文饱含暖意,悬疑中带有惊险,紧张刺激过后还能迎来那个相对美好的结局,能代替妹妹跟她深爱的人一起生活可能也是妮可和帕克最后走在一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个温柔,勇敢,善良的姐姐,用爱结束了这一切哀伤,用爱化解了这一切疑团,用爱成全了这一切美好。力荐!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八):世界上最懂我的你,在哪里
文/猫豆小漾
妮可一直在寻找,寻找生命中的那个自己。那个自己,叛逆,任性,喜欢穿短裤和高跟鞋,爱涂厚厚的睫毛膏,厚到睫毛膏的粉末都会落在脸上,随处扔着折断的烟卷和吊带背心,还总喜欢从窗户外的玫瑰花架上爬来爬去。而这个自己,却总习惯穿着牛仔裤和简单的T恤,被所有人看作是乖乖女。
一直寻找的那个自己,到底是谁,她又究竟在哪里?
这便是近日刚看完的书——《寻找世上另一个我》,美国著名畅销作家劳伦•奥利弗的最新作品。之前听说奥利弗,正是源于她的那部代表性作品,《忽然七日》,那种天马行空的情节设置配以清澈明净的笔调,给人一种特别的阅读体验,而这本新书,一如既往的延续了她一贯的创作风格,依旧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段落和意想不到的奇特结局,不到最后,仍未揭开谜底,奥利弗并不是悬疑小说家,却奉上了这样一幅充满波折离奇味道的作品。她说,这部小说是要追寻内心不安的灵魂,故事从姐妹二人的角度分开叙述,如日记体般展现两人每日生活的全景,既是如此,我便也跟着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读故事里的精彩剧情。
达拉是妮可的孪生妹妹,姐妹二人性格迥然不同,甚至是有天壤之别的差异,妮可是所有人眼里的乖乖女,而达拉却行为不羁,俨然的叛逆少女,故事便在姐妹二人之间发生。开篇便是遇到车祸的达拉,百无聊赖的过着每天的生活,去酒吧,不时地给妮可找着各种麻烦。而姐妹二人便在这种嫌隙中度日,因为一个叫做帕克的男生,更因为对方身上有着自己没有的东西。故事中间,穿插着一个叫做玛德琳•斯诺的九岁女孩,她在某天失踪在一家糖果店外面,当时的她正等着爸爸妈妈为她买冰激凌。两段毫不相干的故事便被纠缠到了一起。一边是失踪女孩留下的种种谜题,一边是两姐妹之间曼妙的关系,更有着关于两人过去生活的经历描写。妮可竭力扮演着一个好姐姐的形象,知道达拉陷害自己,还为她定下了所有罪名,知道达拉喜欢帕克,便隐藏着自己的情感,知道达拉要过生日,便邀请已经同母亲离婚的父亲一起来庆祝。却偏偏在生日这天达拉不见了,妮可找寻种种证据,踏上了寻找达拉的艰辛之旅。而让人一直迷惑不解的玛德琳•斯诺便在此时出场,之前她的出现一度让我为文本的设置陷入一番疑惑,好奇这个毫不相干的女孩出现的意义,此时便逐一进行揭秘。妮可寻找达拉的过程中无意结识了玛德琳的姐姐萨拉,萨拉和达拉曾经都在一家酒吧里做女招待,根据这个线索,故事一步步被揭秘,而最终的结局却出乎意料,达拉在玛德琳失踪那天便遭遇了车祸,当时开车的人便是妮可,在车祸中,达拉不幸身亡,而妮可意外救了玛德琳•斯诺。
难以接受现实的妮可产生了精神分裂和幻想,误以为达拉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么久以来发生的种种,不过都是她一直构筑的幻想世界,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寻找着达拉,其实也是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因为这个影子伴你而生,是最好的自己,更是内心想变成的样子。因为这个影子懂你。
随后的妮可接受着心理治疗,逐渐走出这段阴影。与其说走出阴影,不如说走出自己内心的禁锢之地。或许是因为她看懂了自己。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内心不禁唏嘘不已,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番,寻找自己最想变成的那个样子,正如妮可,她找的是达拉,却也在找一个世界上最懂自己的人,因为有这个人的出现便让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倍感温暖,因为有这个人的出现,让我们在寂寞的黑暗不在孤单不已。可是这个人又在哪里呢?我们终其一生,或许也正是再找这样一个人,天涯海角,或许他会出现,又或许,他会永远活在你的心里。
假如这世上有另一个我,
也许不能相见,
但在漂泊的时候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
已然足够。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九):烧脑,累
听说过一句话,人要么忘记不明白的事,要么明白了不明白的事之后成熟了。据说绝大部分是忘记了不明白的事,事实上善于忘记的人会比较幸福,但不是谁都能这么幸运的忘记。
听人说,疯掉的那些人,才是真的忠于自己的人。
人就是那么奇怪,不断给你添麻烦,不断让你妥协,纠缠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些人,往往一个甜美的笑就让你继续心甘情愿为她付出一切。
刻板压抑的父母,简单的生活,妹妹可能是孤单姐姐最明媚的阳光,她自顾自的霸道替姐姐决定的一切,可能都让姐姐觉得被爱。
姐姐失去最爱的妹妹,幻想出来的妹妹,是同样深爱自己的,姐姐遗憾的懊悔的,可能是没有好好去了解妹妹,你快乐不快乐,你是否像我爱你这样爱我,你是否怪我,一切无从得知。
失去你以后,我想变成你,这是唯一让我觉得好过的方法。
至于那个男孩子,我并不觉得非常重要,青春时期的爱慕,争强好胜的意味,只是一个小小的矛盾点吧。
非常庆幸,我不是这样的人,我是会忘记不明白的事的那种,真好。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十):爱你,所以变成你
《寻找世上另一个我》是美国作家劳伦•奥利弗所著,讲述的是两个姐妹妮可和达拉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
两个姐妹年龄差距不大,但是性情完全不一样,姐姐妮可勤奋好学、性情老实,而妹妹达拉可爱活泼,无拘无束,但因为爱上了同一个男孩,姐妹俩的故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车祸、受伤、死亡,降临在两姐妹的身上,而由此,另外的故事又发展起来……
姐姐习惯了承让,什么都会让着妹妹,对妹妹也十分关心,书中有一个情节是达拉、妮可与阿里安娜去找帕克玩,帕克跟三个女孩打招呼后,妮可在那一刻与帕克目光相遇,她忘记了一切,迈步向帕克走去,当达拉说话后,妮可忽然想起了一切,飞快向后退了一步,转过身,让达拉第一个走到帕克身边。我想,妮可可能经常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吧,妹妹喜欢的衣服让给妹妹穿,妹妹喜欢的东西让给妹妹用,虽然书中并没有表现太多,但我想一定会是这样的。在所有人眼中,妹妹一直都是焦点,而她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在身后。
在阅读到两姐妹发生车祸后,我意识到妹妹可能因没有扎安全带而伤势过重去世了,姐姐也许也产生精神分裂,慢慢出现了达拉的性格特点与行为习惯,但是也许情商、智商都不够,感觉自己也许理解错误,两姐妹只是不愿意再接触,只是个过个的吧,完全想象不到一个人怎么进行两个人的思想与活动啊!
我想妮可对达拉的万众瞩目也许也是羡慕的,但是她压抑着自己的感情。记得原来看过郑伊健演过的一部电视剧《双面伊人》,女主角也是性格分裂,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安静沉稳,一个妩媚妖娆,完全不同的性格,尽管发生了不少故事,但后来治疗成功,和男主角幸福地在一起了。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有相同之处,很开心是完美大结局,尽管姐妹俩中只有一人活着,但是离开的人一定会希望姐姐(妹妹)幸福的。
在书中,我还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弊端,年轻人吸毒、酗酒,而且外国人也不像我们想象地那么爱护环境,尽管我不晓得我们国家的人会不会也做出类似举动,可能性不大吧!家庭矛盾也不少,每个人都藏有自己的秘密,似乎忽略了家里人的感受。也许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怎样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不让家人因为自己而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