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物抵心》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物抵心》的读后感10篇

2018-05-12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物抵心》的读后感10篇

  《美物抵心》是一本由赤木明登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1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物抵心》读后感(一):美物抵心

  我是被书名吸引而翻开第一页的,美物抵心,由日本轮岛著名漆艺家赤木明登Akito Akagi记录了他在十年间与十二位艺术家好友一起度过的时间以及他们彼此关于美的定义关于人生态度对话,书很薄,连两百页都不到,但阅读体验很好,如饮甘泉,回味悠长

  先摘抄如下:“海岸上的一块石子,流落至此也许有种种因缘存在于此却没有必然理由。石子随海浪漂流,偶然落在这里,天意随机中的美让我心生感动。人造的事物中充满了意图和理由,在遍布人造的环境里呆久了,难免疲惫,所以手中一旦握着一块天然石头,就不想再松手,而是将它带回家,放在自己房间,并与它对视。”“价格昂贵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只使用天然材质工匠在上面花费了心思劳力。但只此一个理由,人们并不会特意挑贵的买,能让一个人心甘情愿付出百倍高价,可能是因为他与碗对视的那一刻内心触动了吧。在把碗买回家使用的时候,他心里可能会泛起兴奋,感到一种暖意,一点点幸福。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我在邂逅东西时,也有同样的心情。每当这时,我都会感慨人手做出来的东西真是妙不可言。”“如果只追求事物方便万能,事物就会只剩下最实在部分,器皿徒有承载功能文字只剩下形状。而需要珍重的是,器皿上存在着的内部与外侧的两个空间。对文字来说,则是它余白的部分。这才是让事物看起来优美关键。”“人活着,就是在不断地相遇、分别、相知、相恶,反反复复,其间漫卷着令人不快的东西,丑陋而不纯粹,有如淤泥,而最终我们会知道,有淤泥存在,就会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匠心,与大工业机器批量不同,一小部分手工工作者一生浸于一技,把传承与技艺看得很重,与此相对的,也要求受众群顾客体会作品背后所承载的美。虽然我们开始渐渐的了解匠心、匠人,开始尊重并趋向于他们昂贵而无华的作品,但更多时候是被这股潮流所推着走,美的传承需要时间,需要用心体会。书中陶艺家李英才为了让工匠们明白圆与圆润微妙区别,她会先让工匠们拉二十个陶胚,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做示范,用具体语言讲解好在哪里,接下去再用这件最好的做范本,让工匠们模仿着再做二十个,从中选出最佳,如此循环往复,半年以后,工匠们开始对什么是好形状有了直观感受。这么做,不仅让工匠们掌握具体技术,还培养了他们的眼光,而后者才是做陶的根本。做陶如此,观物亦如此。物与物的差别细微,但如能看出这种细微之处,美物才能抵心,而这也是一种人生修炼

  《美物抵心》读后感(二):一件小事

  拆开来看,“美物抵心”这四个字真的是庞大繁杂代表。美,羊大也,仅是拆开来看,就可以视为一种解释,更不用提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对“美”这个字的定义了;物,是事物还是物体?前者无形,后者具象,简单一字,似乎涵盖了宇宙的绝大部分存在;抵,作动词用,抵达,到达,有来者,有归途。可以是箭一般的迅疾,又似蜗牛一般慢吞吞,也曾是杰克凯鲁亚克一辈人的情怀,始终在路上,无处安放;心,器官,却与哲学沾了关系形而上,明与灭,感觉的受体。所以乍看之下,《美物抵心》似乎是一个宽泛的书名,然而仔细思索这四个字,发现四者互有限定,加之书面一个白瓷碗,便大致明白了书里的内容。仅此一眼,缘分就来了,可以读一读。

  感受美的这种能力是镌刻在人类基因深处的,它最初来源于我们对自然规律的适应与认同,是一种舒适安稳,是危险解除的状态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各有形态生息,即使幻灭无常,荣枯交替,都在认知之内。而人类后天创造,其实都是对自然的模仿,越逼真越美,越自然越美。有时候,我们甚至阴差阳错地制造了许多假象,竟然意外地使我们更为欢欣愉悦,可往深处看,仍旧逃不脱审美基因的控制遗憾的是,人类中的绝大部分只能感受美,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则感受着不为世俗所能理解的美,只有少数一部分人,能创造美,能与自然和谐沟通。和赤木明登聊天的这群人,就怀有这样的“企图”。说是企图,其实也是无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执着的一件事情,这是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的内心来做的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创造不是采风而是与自己对话。往内心里寻找安逸愉快的灵感同时,也能散发着相似的和弦感染周边的人。这就是美的能力。所幸的是,在这本书里的人,都是如此地安于寂寞,好像自己在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样也好,小事才自然,举重若轻举轻若重,都是自然而然的。只有我这个旁人看来,他们倒不像是手工艺人,而是借由瓷器乐器,织物修炼的修道者,而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打磨美的器物,借以到达他们内心最融通明静的地方手艺二字,可以通神。

  书中的器物都是非常简单的。可简单到极致的东西,肯定不简单,我猜的。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幡然惊呼,原来展览的这些个前朝古董,背后竟有此等大神庇佑!看工匠师傅大隐于紫禁城,几十年如一日地传承磨练技艺,佩服之极。现在来读《美物抵心》,亦有同感。我们是喜欢故事的。一座石桥,因了白蛇许仙,世人便换了眼色;几处堤坝,有了东坡香山,便多了诗情画意,此乃穿越时空虚实的共情,是与古人共赏一景的乐趣。换了器物,跟着作者一起探寻漆器之所以为漆器,泥土之所以成陶瓷,又是一种共情。在这个层面上,赤木明登作为一个漆器匠人,更是带着自己对手工艺独有的理解和细腻的心思在讲故事。伴随着一张张布局素雅构图严谨照片,每一则采访倒是一次午饭后的闲聊,轻松有趣,却不失稳重,简单地甚至有些寂寞啊。不过,我似乎还是对于这些隐士一般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能理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意义。看来,我感受美的能力并未消失殆尽,至少开放了一条通道,让美好光芒能投射进来。这一刻,我想起来前年在K11看的莫奈和去年的八大山人,嗯,都是一个道理

  絮絮叨叨,终究只是自己的一件小事,除此之外,我们和周遭的人似乎也无多大的区别。可是我们还是会想要去做这样或那样的小事,看自己喜欢的展,去陌生城市博物馆,喝没试过的烈酒,潜入海底躲避水母触摸珊瑚,或者和人认真谈谈,美是什么体验。这就是我的心,这就是无所谓的毫不在意的意义

  《美物抵心》读后感(三):说来说去还是心灵美好最重要

  2016年读完的第77本书,[日]赤木明登《美物抵心》。

  今年密集看日本匠人著书,从最初连“粉引”都不懂到现在看陶啊瓷啊木啊漆啊这类书逐渐得心应手,尽管略知皮毛也觉得果然懂一点就比一无所知的感受好到直上云霄。

  还觉察到,近来的心境和十年前并无二致,还是一会高涨一会低落,挺没长进的,同时也和以前一样,不叫嚣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因为不信,却相信生命自有出路,会自然迈入终结,心要乐观,情要看淡。

  可以把目标定的小一点,比如:

  时间不够,情怀来补。

  金钱不够,精神来补。

  退一步讲,时间是公平的,金钱是流动的,美而不贵不费时的小日子你去东三环逛个三源里菜市场,随处皆是,俯首可得。

  《美物抵心》读后感(四):以物观心

  【美物抵心】 【造物有灵且美】 #下辈子做个手艺人吧!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翻阅这两本书时,心特别的静,像一池春水,没有画船的惊扰,没有落花的飘零,有的只是两岸杨柳倒影清风抚起的涟漪。这些手艺人,或传承祖上,或半道出家,从拜师学艺到自立门户,少则三五年,多则十余载。在这样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他们织布,他们裁衣,他们造纸,他们漆器,还有做皮鞋、陶器、木碗和金属茶具的。别看他们现在已小有成就了,可在闭门造物的过程中,也常常碰到阻碍困惑,比如,无法将自己心中的构想转化为手中之物,有的则是在不停思索如何平衡器具的使用性能美观价值更有甚者,陷入了一个形而上的问题:什么是美物?为什么要一直做下去?这也是这两本书成书的原因。作者赤木明登,是一位漆艺师,他探访同是手艺工作者的友人,记录下彼此间的交谈与日常。虽然每个人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也有共通之处。一物能称得上美的一定是有生命,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这也是手工艺品与机器制造品最本质的差别所在。从大自然中选取的原料,一抔泥土,一棵树木,经由人的手与时间的参与,慢慢呈现出别样风情。手艺人在重复动作里,与物交心,以物观心,由此表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知。他们在造物的同时,更是在修行。他们觉着自己没做什么,什么也不做,都是好的。这就是顺其自然吧。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

  《美物抵心》读后感(五):读《美物抵心》 | 是心的默契使得万物体贴

  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代,有一群人默默地守护传统手艺的根,精造出一件件美物。赤木明登在成为作家之前,首先是个漆艺守护者。他以一个传统手艺人的身份将这群默默坚持执拗的手艺人从背后带至幕前,人们开始认识传统的手艺,和他们对待器物的态度。

  此前《造物有灵且美》如是。《美物抵心》亦如是。《美物抵心》记录了作者十年来与好友们一起度过的时间、内心的探索以及发生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清爽直白的故事比器物更让人动容。因为正是这些平凡的故事里透露出来的他们对器物的用心、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从容顺应心意风度,让每一件器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

  《美物抵心》里,作者从一开始就在追问“什么是美物”?按理说,工业化生产的大时代,那些从流水线上下来的,经过合格检验的物品无一不是美的,而且是一种无差别的美。拥有强大复制功能的流水线让所有的物件保持一致的输出,这是固执的手艺人花费一生也无法企及的。

  然而,浸淫在生活中的我们应该都有所察觉,那些刚从商超里被带回家的物件远远没有我们早已得心应手的旧物来得灵美。新物件是否周到考虑了我们的使用感受且不论,单是它还没有被赋予日常的使用温度这件事,就足以令它逊色万分。

  美物并非工业时代的生产标准产物,它不是用多高级材料,或者造型多美。而是它是否以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考量贴心照顾使用者的使用感受。我们每个人是如此不同,这便使得批量生产的工业时代的产物无法一对一地体贴个人的使用感受。

  但,执拗的手艺人做得到。

  《美物抵心》里,就是这样一群几近疯狂的手艺人的对话。陶艺家安藤雅信追求器物融通无碍,锻金师长谷川竹次朗只追随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器物。服装设计师约根•雷尔则将大自然的素材大方应用衣服上……

  这些匠人们实际上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乃至对世界的理解都融入器物之中。他们将这种从心里生长出来的智慧和默契,以心比手,制作出一件件精美耐用的好物。用对待器物的偏执和细心表达出“真正的美物可能是无心之作,是手艺人本性的自然流露。物件是否美,可能取决于手艺人的记忆,也可能是他们用手给物渗入心魂或生命。”

  《美物抵心》读后感(六):美物抵心,安心从容

  在图书馆无意中遇到,喜欢这个封面拿回来了,读起来才知道原来是这么美的一本书。

  这是手艺人赤木明登和他的十二个朋友们的生活之书。他们有的是陶器的人,有的是做衣服的做布的,做锻金的做和果子的做印刷设计的,做大学教授的。他们另一个共同社身份是手艺人,用心生活,专注工作,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

  一篇一篇慢慢读,好像能感受到他们的安心,安心从容的生活,有的在城市有的在乡下在山野,也各有各要面对的事,但是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耐心从容,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我看仁诚,觉得他有哲人气质,境界高远,而实际上仁城每天要直面的,是照顾年迈的父母,是考虑孩子们未来,是与山间农村左邻右舍的交道来往。听他说起这些,似乎没有一件省心事。而仁城却显得自在舒朗。即使是柴米油盐琐事,也耐心去面对,便能自始至终的保持舒心的状态,如此日常在岁月积累之下,感恩之心油然而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状态太让人向往了。

  美物抵心,我想屏住呼吸,挺立到最后,永远凝视,凝视那些无可替代的东西。

  国内也有些年轻人在践行这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喜爱的事,磨砺自己,安心从容的做些手艺,也看到过一些文章,不知道后来他们怎么样了?也许过些时候会看到他们的结集吧?专注的对待生活专注的对待工作,总会有美好的反馈的,当然未必是金钱。能过不被金钱裹挟的生活真是美好的生活啊。

  书里的配图非常美,也许就是寻常物,但拍得很有质感。

  《美物抵心》读后感(七):《美物抵心》—— 美源于自然

  这本《美物抵心》是日本著名漆艺家赤木明登继《赤木家的食器柜》、《造物有灵且美》后的第三本著作。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与十二个朋友的故事,每个朋友都是一个故事的主角,都在探讨他们的追求和生活状态,还有美物究竟为何物。这些朋友包括音乐家、木地师、服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陶艺师等等各个行业。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故事:

  故事四:自然

  约根·雷尔作为服装设计师提出最美的是自然,他的衣服都取自天然素材,他说”不能回馈自然,最终成为垃圾的东西,他不愿意做”。自然永远是艺术和生活灵感的来源,之前去西班牙旅游第一次亲眼看见高迪的建筑,尤其是圣家族大教堂时,才由衷感叹道他那句“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伟大的艺术家绝对都离不开自然,但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你 ?我觉得应该是互敬的,就像雷尔一样,从自然汲取的东西最终要能回馈自然,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不然与自然的关系就不和谐了,其实这也呼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理念。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敬重真的是一个艺术家所要必备的。

  故事五:亲爱的丝线

  真木千秋是一个面料设计师,他染色从不纠结染成哪种颜色,因为他说人赢不了自然。染料都来自植物花草,环境不相同自然颜色也会有不同,很难做到颜色一致,不过容忍不同本身就是自然给我们上的第一课,这同样是一种很好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另外真木千秋在印度工作,这点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尤其日本的“匠心”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标杆,而他们愿意选择印度去纺织,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整个纺织业的发展史有这么几个主要阶段,最早纺织业核心从早期中国农业手工的纺织业转移到了工业革命为首的英国;然后从英国转向当时英属的澳洲和美国,这次转移英国留下了品牌(现在世界最出名的羊毛品牌集中意大利和英国,最高端的在英国);澳洲和美国再转移到日本,这时候澳洲留下了羊毛(羊毛产量占世界1/3),美国留下技术;再由日本转向中国和印度,日本留下了设计;最后这次该印度和中国转向东南亚国家了,究竟这次印度和中国谁能成为纺织业的引领者,又会对世界纺织业带来哪些影响,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一次出差遇见了一位中国羊毛领域的教授,他跟我说本来中国是这次转移最核心的国家,优势是最明显的,因为纺织的引领者只能出现在还存在纺织产业的国家,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法规之国,新技术也只能诞生于有纺织产业的的国家,实践才能出真知,但印度这两年赶超上来了,几年前还是我们十年前的水平,如今在纺织技术上已经与我们差不多了,另外在墨尔本大学的纺织博士专业印度人和中国人一样多,而且由于英语好他们在学术成就和表达上比中国人更优秀,这都预示着印度有赶超中国的潜力,从这本书上看到日本匠人都跑印度做布,更是觉得印度果然了不得,希望中国也加油,做出自己的成绩,目前如意集团的如意纺就是中国的一个技术突破。

  赤木在这个故事里说,一个100日元的碗与他最便宜10000万日元的碗,其实差别不在于自然材质、工匠的心思,最主要是顾客在与碗对视的那一刻内心被触动的感觉,其实艺术就是内心的一种映射。

  故事八:感知天惠

  仁城义胜是一个木地师,同时也是一个敬重自然的人,仁城说通过手抚摸木材,能听到树的悲哀,因知其悲哀,故能回馈以慈爱,他是一个愿意把木头用到极致的人,他会在一个木块上画很多大小不同的圈,依次做出酒杯、碗、木盆、大木盆等等,让一个木头达到最大产值,然后剩余的废材会加工成食盒和方盘,最后剩下的刨花和碎角会发酵做肥料,这样做耗费劳动力,生产效率也不高,但确实像自然一样物尽其用,就像树木的生长一样,从土壤获取养分长大,落叶又回归土壤补给土壤肥力,这就是一场“给予与反馈”的奏鸣曲。仁城还说最好的艺术来源于自然,与自然良性的互动才能造就艺术,树木的年轮本身就是艺术创作。更有意思的是,他一年只做一批货,然后售价是维持一年开销所需费用除以作品数,这种不多出一分一毫的清洁感,就是造物最初的原点。

  几乎每一个故事都能看出从自然汲取灵感的痕迹,艺术家的本质就是把众人忽视的东西重新体现出来,所有艺术的极致都是追根溯源,或者说艺术的追去就是一个回归自然的过程,美食家最极致的追求是食物新鲜本质的原味,设计师最极致是追寻自然本身的颜色。以亿万年时间孕育的自然本身就在建立自身循环的圆,并且在年月中不断优化升级以减少中间环节保证整个生态圈的链条正常运作不出差错,最终才形成了这样一个数万种植物动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其实自然就是在追寻一个极简与丰富之间的平衡状态,如今的地球就是这种平衡下的一个产物。

  《美物抵心》读后感(八):探寻生活美学的奥秘

  文/夏丽柠

  蒋勋说,“生活美学中每一种美都有自己的生态和背景,有时人们更换环境后,会对不了解的事情大惊小怪,但是真的见多识广之后就会见怪不怪了,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族群自己发展出来的生活美学。”

  日本著名的漆器艺术家赤木明登在《美物抵心》里所描述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蒋勋的话语,也令人感叹艺术家们对美有曲径通幽的鉴赏力。

  赤木明登原是杂志编辑,因迷恋漆器而转去学习手工艺,并且在学艺过程中独创将和纸贴于木器再上漆的技法,使漆器变得更耐用,更生活化,在传统的工艺领域掀起一阵旋风。

  《美物抵心》,是赤木明登与好友们历经十多年的生活故事记录。正是这些平凡的日常,展现了生活的美,尤其是来自有触感的器物之美,更能深抵心扉。

  所以,“究竟什么是美物”?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要与赤木明登一起去拜访他的艺术家朋友们,以便探寻生活美学的奥秘。

  赤木明登领我们最先拜访的陶艺家小野哲平和服装设计师早川由美。按理说,这对夫妻所从事的应当是时下最流行,也是比较容易积累财富的行业。谁知他们却在20世纪80年代就逃离纷扰的都市,搬到南方高知县土佐深山里居住。从此,做起了“做陶器的人”和“做衣服的人”。

  手工劳动,是真生活的开始。蒋勋说过:“生活美学其实是呼唤我们对于人的一个最基本尊重,回来做自己,回来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哲平过起了想烧什么就烧什么陶器的日子,哪怕再粗砺也是他自己想要的,而全家人从内到外的衣服都是由美亲手做的。小野夫妇坚信:坚持心灵美好,物品自会生出美来。可赤木明登说,“心灵美才能成就器物美的观点没能完全说服我”。

  由此可见,美的产生、形成、维持以及传递都要因人而异。在本书里,琉特琴的演奏者角男隆认为“静谥的音乐”就是美; 陶工安藤雅信认为“做东西这件事就是摒弃成见,性相融通”即是美;服装设计师约根•雷尔认为“自然随意”就是美; 面料设计师真木千秋认为“使用素材不违背本性”即是美; 平面设计师山口信博认为“物与物之间的间隙”才是美; 社会经济学者松原隆一郎认为“能与自己内心相对的地方”才是美……美即包罗万象。

  可见每个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认知,都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东西理解为美。所谓何为美物,在生活里没有固定含义。但是我相信,美是心性的释放; 美是温暖的体会; 美是自由的想象。而关于美最重要的一点,是众生平等,万物有命的自知。

  赤木明登在本书结尾借友人之口说,“美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能看到。”那么,在烦躁的现实生活里,你找到美了吗?

  转载请豆邮联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