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热,那么冷读后感10篇
《那么热,那么冷》是一本由王定国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篇短篇小说都是因情而困
三篇因心中难以放下的人而分居
想起牡丹亭的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小说集显露出王定国先生在建筑业的摸爬滚打的痕迹 五篇里面有三篇男主的工作涉及建筑业 其余两篇工作性质未说明清楚 描写了一些关于商场的起落纠葛
不过 怎么说 对于这本小说 我看完的感受只能说是一般的了 有些对话不加引号有的时候会看不大懂 要看几遍 小说中首篇《某某》和末篇《世人皆蠢》妻子离开丈夫的原因大同小异 离开的方式也大同小异 都是去照顾读大学的女儿 当陪读 觉得一个作家 在一本小说集里有这样两篇小说出现了相似的地方 不是很好 就像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东野圭吾要写《白夜行》和《幻夜》 一本就够了啊 两本就显得很....不明所以...
可能是我的阅历还不够吧 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都没有恋爱过 所以不懂那样迷恋一个身影不得是什么感受 更何况是终生难忘
小说集里部分人物对白是采用闽南语形式书写,感觉写得特别亲切。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用文字来写闽南话的对话。语言也是民俗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啊。还是很喜欢闽南文化的。
回家听妈妈又重新说了一个民俗故事,特别有趣。有时间写下来啊,可我总是懒。
小说集中没有让我特别特别喜欢的句子,于是,就分享小说集后面的访谈的一段话。
“四十年后我在诚品买了两个竹制但很精致的钱筒回家,分别送给刚过十岁的孩子,我建议他们不妨丢纸条,把各种委屈愤怒或者孤单全部丢进去,那么以后如果忽然成为人父就可以剖开它了,我相信在那一瞬间所看得到的,应该就是人生中最纯真也最珍贵的自己。我不知道他们做了没有,或是塞进去了多少夜晚的心声,我知道以前那个得不到的竹筒里面,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神秘而且温暖的地方。
你问我写作是如何开始,刚好让我想起了这段往事,写作不就是把广义的竹筒里面最沉默的东西慢慢掏出来的动机吗?我只是没有写的很好而已,倘若我有天分与耐心,应该可以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才对。 ”
回家第一天和台台约见 从各自的大学生活开始聊 聊到现在 聊到之后 又莫名从未来回到过去 聊起了高中 在从高中倒退回我们更多共有记忆的初中 换了三个地方 从mycoffee到SM二期 从SM二期换到thankyou coffee 一路聊啊聊啊 甚至还数算起初中五班的号数和对应的同学
约见后的第二天早上 起来无事可做 把装着关于厦外的所有物品的收纳箱打开 看着初高中时期的纸条 对 我连有时候上课传的小纸条都收着 还有高中时期因为文理分班 和文科班的朋友不常见面所以写的小信 不过我留的是她们的回信了 我写了什么 忘了 有台台的 有酥荒的 后来信好像慢慢又断了
又翻看自己的日记 看着过去的那些被丢进去的“各种委屈愤怒或者孤单” 笑自己曾经的幼稚 又觉得可爱
所以啊 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写日记啊 放弃的理由有千千万 而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 要有一支笔的陪伴
总是想说 有很多话要说 可是 每个人都想说的话 却没有人在听
断断续续跟不同的人说相同或不同的话 有时候像石投大海一样 无声息
是我太无趣了吗 是我太幼稚了吗
还是我只顾自己在说了
只希望能够好好努力 就如同荣老师说的那样 “文学让人变成一个漩涡,吸引身边有趣的事情”
我想成为那样一个漩涡哈哈XD 一个有趣的人
而有趣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王定国属于那种“杀个回马枪”的小说家(让我想到同样如此的蒋晓云),封笔几十年,做过公务员,开过公司,从事过房地产,在写小说最心无挂碍的年龄才重新提笔,淡淡地蘸上悲情。历经商场沉浮、人世百态,选择文学这条清冷的路,是回来眷顾,也是可以沉定下心,梳理复杂人性的时候了。不用卖文为生,闷在明天财路的焦虑里,而能工艺品似的精心雕琢,深夜中,电脑前,“偶尔打开计算机,用我不熟悉的指键,一个字,一个字,慢慢敲出多年以前就停下来的最爱,我就觉得大概是在向文学赎罪”,此时心是更静了,还是依依不甘?
《那么热,那么冷》只有五篇小说,写的是中年男人,其实皆关乎男人心中长不大的那个男孩,怯懦,苍白,卑微,拼命奔跑却赶不上自己心中的“妄想”。年轻时痛苦与自卑,心中盈满清明的文学之梦,诗歌写得得心应手,却抵不过现实对强力和财富的崇拜。当事业有成,女神或者成为他们的妻子,或者成为他们梦中萦绕的旧情人,只是婚姻的倦意终会袭来,游走情场却无法填补爱情的空洞,身体的衰颓也让他们更感失败。
王定国小说里的女人们有着强韧的灵魂,这强韧将她们隐藏在背景里,成为白色的无形个体,让她们在感情上显得清冷。情人们炽热如火,但只是身体的激昂。疲惫的男人最终还是想回家。《世人皆蠢》里受伤的男人想念回来的妻子能默默收拾好屋子,轻纱似的声音抚慰着他,但妻子还是离开了,或者《落英》里“我”想让离开的妻子回家:“我相信我的妻子雪也会终于答应离开她的黑板,四十岁分娩还不算晚……她逐渐隆起的肚子正在孕育我们重新开始的每一个日子”。
“那么热”的是男主角们想重回年轻的心,不是回到艰苦的屈辱的年轻,而是回到可以无碍挂念着心上人的幸福里,彼时一切尚新鲜,还可以带着冲劲地去拼。“那么冷”却是时间的离开,和感情的冷却。王定国“表面上虽然写爱情,着眼点其实是为了掀开现代人的苦闷荒原”。苦闷是因为年龄带来的无措和无常,更在于那个长不大的小男孩要被迫面对现实的风霜刀剑。男人心中的男孩永远长不大,对于女性永远是遥遥望着,自己千疮百孔,她们却毫发无伤。女人是母亲的投影,可以回来抚慰这个受伤的孩子吗?就像《某某》最后,妻子发现男主写给旧情人的信,亲手交给她,还疼惜地说“我对你还是有点嫉妒的,完全被你遗忘的人,还能痴心到这种地步。虽然他是我的丈夫,我还要说他是笨蛋”,此时男主怎能不因为“生命的喜悦而充满着忍不住的泪水?”,因为心中的挚爱终于能懂他的苦啊。
《那么热,那么冷》读后感(三):那些带着阴影,被阴影带着的台湾人
他写成长:人生道路总有几个弯吧,我还不曾见过有人一路直走就能赢得众多的喝彩。
他写余恋:守在她家对面的车子里,觉得她实在不该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幸福着啊。
他写孤独:要是人人精得像妖精,这个世界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堪的残局。
王定国的中篇结集《那么热,那么冷》收录其2004—2014年间创作的五个故事,笔法利落,情思千转。王定国写错会的爱情,写隐疾缠身的思念,写肉身与爱的残败与剩余,写金钱、政治与人性的热情与黑暗……而谁又能想到,这世故冷静带着暖光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如今身为身价上亿的建设公司董事长之手——台湾作家王定国的人生起伏,根本就是一本小说。
从作家到商人,再从商人到作家。王定国常说,“快乐是那些钢筋水泥与金钱数字带不来的,我要追求的,是即使晚上撑着熬夜,还能写下200字甚至一行字的平静。”听来实有一种令人心颤的情意。
王定国是台湾文学的前行者。台湾文学自现代以来,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如吴念真、骆以军、陈雨航等。王定国如今去而复归,“前行者加入流变,写出既新也老的作品,令人倍感澄明”。因此,《那么热,那么冷》甫一出版,便接连斩获2013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小说类大奖,成为王定国复出的经典之作。正如台湾著名作家赖香吟所述,他从来都在写爱,写得情感稠密,情欲纷扰;工笔却精简而诗意,粗细、浓淡、远近都有安排,充满文学气质,使得每篇文字读来都极为精美考究。
在《那么热,那么冷》中,王定国以冷热交会的冲撞,道出人世的孤绝与救赎。中年男子多年后在诊所巧遇昔日恋人,并一路尾随;忍辱爬上高位的某君,竟与一生的“情敌”同困即将坠落的车中,其中一人必然跌下悬崖;一路带衰的青年经历寻死、情变,目睹商战中前仆后继的背叛,对象却是昔日躲债跑路的父亲……王定国以建筑师般的精准,愈俗常里愈见悲悯,抒颂沉重卑琐人性的自我救赎。
王定国的小说,写的是人,尤其是在台湾活着的人,如何承受不平凡的遭遇与感情,让自己还原为一副平凡的面容。“他写出人的卑微,纵使腰缠万贯,却无法克服内心的阴翳。不平凡的、失格的爱,有过但怯懦地逃开了的理想,为了一时方便而抛弃了的爱人,终日萦怀却突然遗忘的梦与追求,当然,还有,残酷的背叛与被背叛。”(杨照序)
王定国是台湾最成功的地产商,亦是台湾文坛低调的一支健笔。台湾著名作家杨照,盛赞王定国的文风“极其稀有,极其特别”:“王定国是个稀奇的异数。他的现实资历与经验,给了小说中这些还是很有可能纯粹出于想象虚构的情节,特殊的份量,给像我这样的读者,打开一扇介于真假之间,暧昧的社会写真之窗的感受。”也正是这样的王定国,带领我们睁开眼睛,认知看似平凡的现实底下,藏着的一点都不平凡的复杂遭遇与感情。
当下,台湾文学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许是因为台湾作家的关注点与我们的内心世界密切相关。它们带着温度,让我们换一种视角看待世相,拷问人性,直面自我。孤独、余恋、利己刻画了现代人爱的困境,当我们被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推着向前飞奔时,《那么热,那么冷》这类好书告诉我们,再卑微的人性,都有自我救赎、走出阴影的另一条路。
《那么热,那么冷》读后感(四):他在我们心里放了一块冰
冬天里,适合读些让人温暖的文字,尽管无法驱散身体所感受到的寒冷,起码心还是暖的。而我在这个冬天,却邂逅了王定国的小说,那种冷冽长驱直入,无法抵挡地进了心灵的最深处,便再也不能将之驱赶出去。
这是一部名为《那么冷,那么热》的短篇小说集。书名给人一种错觉,期待作者在我们心里放入一块冰,再点燃一把火。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赖香吟在推荐序《是那么美好》中说:“王定国愈发冷静如同一块冰,冰到仿佛连痛觉也冰冻了,没有眼泪,没有血迹,顶多来几句嘲讽,给读者透透气,要不就是毫不留情地,将余恋、幻想在几个字之间全部捏碎……明明写得这样松,情感却是那么稠密,明明没有场面,情欲却纷扰不已,种种发泄、放纵、手段、求救、抚慰、骗不了自己的爱的困境,对,王定国从来都在写爱,尽管故事读起来那么无爱而孤独,尽管那么热,却是那么冷。”
小说的主人公皆为中年男子。男子本就寡言,人到中年便更是沉默。他们早已不像年轻时喜怒易形于色,而总是保持一贯的表情,无论这种表情是温和、平静还是严肃,却都带着一份漠然。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人的状态。他们为人处世驾轻就熟,少了冲动,多了世故,这世间似乎没有他们无法解决的事情,刚刚越过人生最高点,此时仿佛拥有这一生中最大的能量。
然而,这是一个我几乎无从认识和熟悉的群体,年龄上无法达到,又由于出生在不同的时代,便也没有了相似的人生经历,而性别上,又是截然不同。
表面看来,他们是一群强势却沉默的人。于是,便往往让人感到遥远。正如我从前从未想象过,当然也没有能力想象,他们的内心深处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
他们会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中年之时,或显赫或庸碌的人生基本成为定局,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汗水与泪水,在他们心中占有几许分量?婚姻生活稳定得有些无聊,置身于其中的他们,是否仍然怀念曾经仿佛真实存在又虚无缥缈的爱情?原本以为年轻时的贫穷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而如今事业的顶峰已经过去,孩子已然长大,妻子慢慢老去,到了中年才发现,渐渐趋向寡淡的生活才是痛苦的深渊,此时的他们,又将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现在和未来?
王定国是个绝好的作家,将眼光聚焦于这样一群中年男人身上,笔法却是细腻而冷峻的,直击他们内心深处鲜为人知的一面,也映照出所有读者的内心。对过去的留恋与悔恨,对现状的无奈与挣扎,从他们漠然表情的背后显现出来,明明是世俗中令人羡慕的成功和幸福,却隐藏着无尽的悲凉。而对于未来,他们也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笃定,同其他所有年龄层的人们一样,无知所带来的恐惧与迷惘也是他们相随的伙伴。
王定国笔下的中年人,仿佛只剩下了冰冷的叹息。他为何如此的刻薄,又如此的无情?在我们绝少防备的情况下,毫不留情地将那块冰放进我们心里,它才显得那样冷。其实,那不过是人生寻常的温度。
罢了吧,他真的不应被责怪。
幸好,我们的心还是温暖的。虽然可能不足以融化那块冰,却能够支持我们走完恐惧与迷惘相随的人生。
《那么热,那么冷》读后感(五):《那么热,那么冷》:情爱纠葛,凡俗人生
文/吴情
在台湾当代小说家中,王定国算是一个异数。与多数作家科班出身不同,他与文学分分合合。王出生于一九五五年,彰化鹿港人。七十年代,年轻的王定国便凭借出色的小说创作获得了台湾《时报》和《联合报》两项文学大奖。然而,不久之后,王定国考上了公职,在法院当书记官,旋即辞职转战房地产行业,见证了台湾房地产乃至那一年代整个商业的起起伏伏。在职场打拼的岁月里,王始终不曾忘记内心隐秘的角落,无法抛却对个人对文学生命的热忱。二零零四年,王定国以新作《沙戏》复出,而后集结五篇作品汇编成《那么热,那么冷》。
中短篇小说集《那么热,那么冷》共收入王定国五篇小说《某某》(原名《是那么美好》)、《落英》、《我的杜思妥》、《那么热,那么冷》以及《世人皆蠢》。五篇小说,多写人情物理。或追忆人物往昔,或关注男女当下。就情节而言,既有鲜为人知的商场内幕,又有百转千回的情爱纠葛。就艺术风格而言,时而苍凉悲恸,时而婉转深沉。
首篇为《某某》。中年男子“他”与妻子的婚姻产生危机,妻子送女儿去日本就读时,也去日本一游。在独居的日子里,他在医院中意外邂逅初恋,现为医生的妻子。历史与现实缠绵,他想起了旧日时光,想起自己年轻时候对她的痴狂。尽管世事不如人愿,但情意和真爱仍在。与这一段感情相对的是他与妻子的结合,妻子当时失恋,他的出现带有怜悯和施舍的意味。婚姻于他而言,是逃避恋情失败的手段。“他”面对现实,面对感情,和你我般不是强者。得到或失去,似乎早已注定,由不得选择。竭力争取或索性放手,都不外乎是自我安慰罢了。爱本身不曾褪色,也不以占有为目的。此篇中一段或许可作为“他”,也是你我对爱的箴言。“也许这就够了,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一个恋人,即便永远不再出现,也永远不会消失。”
第二篇《落英》写交通事故中将死之人弥留之际的片段回忆。小镇走出来的“我”胆怯自卑,童年的苍白激励或撺掇“我”凡事力争第一,也即文本中所谓“我的脆弱使我坚强”。对“我”来说,人生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掌控、竞争和胜利,而非家庭、亲情和友谊。爱情上,“我”通过种种手段赶走情敌,并博取了爱人父母的好感并成功得到了她,现在的妻子雪,尽管后者与“我”与貌合神离。事故中车子从山崖坠落,除“我”之外的所有人全部获救。“坠落”这一情节的设置极富深意,不仅是对他被物欲和自私心遮蔽的灵魂的摧毁,而且是对他努力建立起来的人生“高峰”的颠覆。人生的真正目的和价值何在呢?他始终不曾明白。
第三篇为《我的杜思妥》(台湾将俄罗斯作家Dostoyevsky名译为“杜思妥也夫斯基”,大陆译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书写小人物的悲酸欣喜。杜统勇早年嗜赌成性,抛妻弃子,在外闯荡。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唯一的儿子长大、读书。数十年后,儿子在失恋后一蹶不振,不久经人介绍进入一家公司上班。上班后,“我”因文笔不错,被老板杜思妥唤去为其立传,进行形象宣传。在与杜思妥的交谈中,“我”意外发现他就是抛弃家庭的无良父亲杜统勇。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憎恶早已消散,“我”或许原谅了他,因觉察自己试着理解他。在为杜思妥立传的日子里,他的生意出现了重大变故,遍求友人帮助而不得,在关键时刻,他也未能大“赌”一把,克服危机,最终只能坐看毕生事业付诸东流。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以书写小人物的辛酸遭际闻名于世。他家庭负担极重,试图以赌博的方式支撑起整个家庭。“他不为自己赌,他的心里永远带着家人”。然而,现实中的杜统勇或杜思妥呢?他的赌博,不外乎是基于贪念和物欲的投机。他逃避男人应肩负的家庭责任,他在儿子的成长中缺席。早年赌博,中年时反而畏缩,直至一切“归零”(或“清零”)。这样的结局,或许并不悲伤,而是一种转机:找回他已在山中修行的妻子,找回曾经唤他“父亲”的儿子。只要还肯努力。
第四篇《那么热,那么冷》主要内容如下:蔡恭晚早年离家,抛弃妻子欧阳晴美。二十年后,因家庭拍摄视频短片的需要回到故居。然而,当初温热的家庭情感早已不在,有的只是冰冷的客气和寒暄。除却年长一辈心中的“不可言说”,蔡恭晚夫妇的儿子蔡紫式、儿媳蔡瑟芬、孙子蔡莫在情感上也有困惑。蔡紫式虽然事业上成功,但情感生活并不幸福,与妻子瑟芬间维持着表面的相敬如宾,私生活却几近糜烂,因他内心柔软的角落始终安放着另一个女人。瑟芬钟情于蔡紫式,可是从来都无法进入他的眼睛,进入他的灵魂。青年蔡莫则新近失恋,被父亲安排至一家酒店从门童开始锻炼,后携一名女孩“出逃”(或私奔)。一个家庭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每个人都想认真诉说,却不知到底该向谁吐露。感情的世界里,无所谓对错,可惜总是有失落。蔡家人如此,我们何尝不如是?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想讲故事的人太多,愿意聆听并真正能懂你的人,能有几个?
末篇为《世人皆蠢》。小说之名颇有些愤青、挑衅的意味。早年的他竭力追求一个美丽女孩,“她”在其中担当信使。美丽女孩终究不曾正眼瞧他,而失落的他最终与“她”结成夫妻。在即将退休之际,他闹出绯闻,只因女秘书与曾经爱过的女孩略有相似。绯闻后越闹越大,他只得被迫提前退休,同时面临着与生活了多年的妻子分居的状况。退休之后,他记性变差,奇怪的是,有些记忆模糊,有些记忆却愈发清楚。妻子接到物业电话赶来查看他具体如何,在与他见面后,本拾起了重与之生活的打算,却又无可奈何地再次离开。人的选择,多数时候基于理性,但感性和意志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在恋情方面。所谓的“爱情”近乎疯狂,让人盲目。在一味追求个人眼中的爱情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世人果真皆蠢?或许是吧。再聪明的人,面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时,只怕都是无力且踌躇的,可不就是蠢!
情爱,文学永远的主题。张爱玲、苏青、严歌苓等人都曾反复书写。不过,是否存在真爱,其实不甚清楚。你以为你自己爱上了某一个人。这一逻辑上才能成立的语句或许才是至理。“以为爱上了”当然不等于实际。我们所阅读的有关爱情的作品,不外乎是作家的爱情想象。然而,既尴尬而又可贵的是,我们愿意阅读,并愿为之痴迷、疯狂。因为,没有爱的人生,或许根本就不值得过。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