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3 2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经典读后感10篇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终极期待》是一本由【美】艾伦•韦斯曼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4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读后感(一):直面人类发展问题

  近日重庆出版社推出了美国著名科学记者艾伦•韦斯曼的两本著作《没有我们的世界》和《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倒计时》算是他最新的力作,英文原著于2013年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着眼于人类发展的问题。他用记者特有的调查报道的笔法,写了一部对地球的可持续未来持深刻怀疑态度作品,读后给人以深刻地的启示

  在《没有我们的世界》一书中,作者做了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了“人类消失后,地球将变成什么样子”,实际上作者想探讨的是我们人类怎样才能继续拥有一个“有我们”的共享世界的话题。在这本《倒计时》中,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关于“人口问题”、“水问题”、“生态问题”、“经济模式”四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走访了以色列、巴勒斯坦、菲律宾、伊朗、中国等20多个国家,与这些国家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媒体人和普通人进行深入交流形成了这样一部书籍,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在一个人口过剩的世界里,想要实现全球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年那本《寂静春天》中那些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预言,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那本里程碑式的警世之作开启了人类的环保事业。我不敢说这本《倒计时》是里程碑式的著作,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这些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的面对的重大的问题。

  每隔4.5天,地球上就要增加100多万人口,这的确是一个惊人增长速度,而地球的体积却是恒定不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的确堪忧。关于人口问题,这本书也是化了不少笔墨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自然也是作者关注的重点,而且中国也是作者理解人口问题的关键。作者肯定了中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做出的贡献,虽然他认为计划生育是一个很艰难地选择,但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很正确地选择。在这本书中,作者也肯定了中国的一些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做出的贡献,并讲述了他们的故事。通过女性教育达到自觉减少生育数量,是作者提出的人道解决方法,“不管是贫穷的国家还是富裕的国家,我发现或许鼓励女性接受更多的教育就是最好的避孕方法。”这个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

  本书的作者本着记者客观记录原则,很多观点通过被采访者的口来表达判断留给读者自己思考。虽然我们的思考并不一定正确,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引发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这本书的作用就已经很大了。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读后感(二):生命故事

  在很多人眼中,生命代表了一种希望,也许他们不会想到,生命同样也会有令人失望甚至绝望一面

  在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考虑最多的应该是学业、事业、亲人爱人以及相应的物质享受,如果精力尚有余裕,那么也许会关注自身的爱好以及政治、经济话题,但是是否会有一刻,你会望向蓝天大地,为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思考一下呢?这本书就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契机

  艾伦•韦斯曼为我们展开的就是这样一幅画卷,在地球上各个主要人类生存区域的人口问题,从依然存在战乱的国家到稳定发展的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样本,兼顾细节整体,让我们可以从更高远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人口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原因影响产生差异。继而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人口数量、消费力增长之于地球环境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而这一点是尤其珍贵的,因为在考虑人口数量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这一层面问题的时候,只能以全球做为考量标准,任何局部国家与地区的变化都是片面而不客观的。

  书中不仅在讲述人类社会的故事,同样也有地球生物的故事,每一种生物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环,经过自然的选择,所有的生物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任何物种数量的大面积爆发都是一种灾难,会将生态循环的过程打断,从生物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不仅是人类,任何一种动植物泛滥都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今最残酷的未来、最严重的断裂就发生在现在。人类充当了一个最可怕角色而不自知,地球已经陷入深重危险中却依然认为人类可以依靠科技创造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却不知在偏离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像书中举的那个美丽悲伤例子:我们的地球生态圈就像一张美丽的波斯地毯,地毯上的每个结代表了一种生物,结扣太多,剪掉几个也许根本看不出来,但是越剪越多,最终只会什么都不剩。无疑我们现在就处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

  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很多平时也许我们不会想到的方面以及问题,比如在很多国家出于政治原因,政策性鼓励民众生育;更多的地方因为民俗传统,盲目的产下过多的孩子;比如在很多宗教教义里面,多生多育才是被提倡的,而堕胎更是不能被提及的;即使在某些发达国家,占有资源与过度消费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必须要面对的千疮百孔现实,而且每一个都不容改变。而看似能够助益地球环境改变的因素则看起来更加不现实:降低消费、调整饮食结构、改变耕种方式,并且最重要的控制人口。这些因素每一个都需要人类整体抱持着对于环境与伦理同样的理念看法。且不提野心勃勃的政客与对于科技的未来有着无比盲目自信科学家,甚至普通民众对于控制人口增长的话题也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作者最终为我们提出的观点也集中与人口数量问题上,这已经是无可回避的事实,而人口问题受到太多政治经济宗教教育伦理等等因素的影响了,又与生物生存的天性相悖,所以很难为人类社会全部接受。

  那么如果现实如此绝望,为我们每个人提出这个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对于环境的保护,对于人类的未来,以及整个地球生态的期待,是我们每个人类个体的议题,事关于人类的未来与现在,每个人都应该有知情权并且做出自己的选择。地球以及人类的未来毕竟还是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与不可实现,像书中那些为了人口问题做出贡献的人们一样去努力一下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强大。像本书作者一样去走过一个个国家并且写下这本书,就像生命可以带来最大的伤害一样,生命也是最大的能量,那么就让我们运用自己的力量,去书写关于生命的故事吧。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读后感(三):人口问题与地球未来

  在科幻的世界里,有许多关于人类的未来、地球的未来、未世的僵尸机器人伦理的表现,这些科幻,展示的是一曲人类灭亡的前奏。在人类学家眼里,人类的发展,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方式与伦理是其关注的要点。在美国科学记者艾伦•韦斯曼眼里,人类日积月累的现实行为是地球生态恶化的主因,一言以弊之,人太多了。

  到底是不是人太多?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生活才能持续拥有当下的生活?带着这些问题,不妨先 看“人类世”的概念 。这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和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家尤金.斯托莫提出的,他们把人类主宰地球的时期称为人类世。在他们看来,这是将人类的群体活动力量视为一种和板块运动行星撞地球一样的地质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改变地球,可以加速地球的覆灭。忧心衷衷的作者认为,人类世的力量让地球命运产生了“倒计时”的感觉,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黯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就在人口问题上。

  到底是不是人口问题很紧要?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地球已有46亿生命,正值青壮年,而地球上的人类发展不过几十万年,碳基生命基础的碳原子的出现也不过3亿年前。经过这么漫长的演化,才形成如今这样一个适合主体碳基生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漫长演化中,物种出现又消失,从没停止过。那么人类的出现与消失呢,也同样符合这个此消彼长定律。在地球甚至宇宙来看,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存亡也皆为定律。“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大约也是如此,人类所有的忧患思考不过是在尽量延长人类世的存继,推迟未世的到来。但就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未世到来,人口多到地球容不下时,自然有几种选择:自然淘汰(资源争夺,战争,大批量的非自然死亡),星际迁移(向内,向地底搬迁;向外,改造月球,迁移火星空间站,占据更多空旷宇宙空间),漫长而积极的人类人口控制(现在正在进行的计划生育,负增长率)。

  在《倒计时》一书中作者恳切地提供了大量的事实论证正在变坏的地球环境,人口爆炸的现实,作者根据21国采访各学者或科学家的纪实,辅以强大的说明材料,带给我们一场关于人类与地球关系的探讨,很显然作者建议:教育、性别平等,控制生育可以抑制贫穷、节约能源改善生态环境,采用人主义方式降低人口量,为未来的人类同胞留出空间,才会有美丽的地球。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读后感(四):作者访谈:不增长的繁荣

  按:这篇访谈是在艾伦·威丝曼当时到中国宣传新书时做的,曾发表在《凤凰周刊》。大约半年后中国放开了二胎,我又跟他通了一两封邮件,他为我当时的报道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

  2015年5月,美国科学记者艾伦·韦斯曼讨论人口问题的新著《倒计时》在中国面世。

  艾伦·韦斯曼长年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他的上一本畅销书《没有我们的世界》,描述了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世界将是什么样子:“一旦地球摆脱了人类加诸它的压力,它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复原和更新。最终会有新的植物、动物、真菌和其他物种,填满地球上的那些空间”。这本科普书影响很广,甚至成为刻薄评论家们的调侃素材:在极端环保主义者的眼中,“没有我们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

  艾伦·韦斯曼否认自己是环保主义者,尽管在《倒计时》里,观点指向世界人口增长应该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甚至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负增长,才足以保持地球的稳定——到底是人们短视和麻木、还是作者耸人听闻?在中国,艾伦·韦斯曼同样遇到质疑和追问:在北京的一场交流活动中,中国嘉宾问,这难道不是早已被技术进步推翻的几百年前马尔萨斯人理论的翻版?

  艾伦·韦斯曼的观点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说,在他的采访和旅行中,不同国家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告诉他:人口停止增长后,经济也会减缓或停止增长,我们需要适应经济的不增长或低增长,人口下降并不可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让世界变得更公平美好的机会。

  █我:一般来说,人们谈到环境和生态问题,会想到使用清洁能源、选择更加环保的消费和生活方式等等这一类解决方案,为什么你选择人口控制这个主题?毕竟它比较敏感

  █艾伦·韦斯曼:作为记者,如果我不去问那些最困难的问题,就没有做好我的工作。我所问的问题是:如果每个人都尽可能高效地使用能源、保持最低程度舒适水平前提下尽可能少地消费,这样是否就足以使我们的地球保持稳定?世界是否可以可持续地发展?不幸的是,通过调查我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做到节能和环保,还是有太多的人需要使用能源。

  这个话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听起来像是我们人类本身成为了“问题”,大部分人包括许多环保组织都不愿意讨论和研究它。人们认为更绿色的生活方式就能拯救地球,看起来很有希望,但我发现这是一个假象

  █我:能否谈谈您的全球旅行和调查的经过,花了多长时间,如何选择你的访问对象

  █艾伦·韦斯曼:为了写这本书,我在全球旅行了近两年的时间,去了21个国家。

  我最先到的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非常具有象征性,在那里人口过多已经成为重大的问题,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许多定居点,并且不愿意离开。整个世界都在思考巴以之间的冲突,人们认为这是种族、宗教的冲突,但我发现本质上是对资源的争夺,这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水。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将这片地区视为圣地,在这样的地方,环境崩溃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也会引起世界上大多数读者注意

  很显然,我必须去中国和印度这些人口问题非常突出的国家,尤其是印度很快就要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暴增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粮食产量的剧增,所以我也得去那些“绿色革命”发生的地方,一个是墨西哥,在那里,小麦和玉米品种的改良使得它们的产量大幅提升,另一个是菲律宾,他们的人口得益于水稻产量提高。

  去菲律宾还有另一个原因:菲律宾周围有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但是由于菲律宾的天主教堂反对避孕和节育,而且他们的势力非常强大,所以现在夸张地说在菲律宾“渔民的数量比鱼还要多”。我也需要去陆地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也就是乌干达,在那里有大量的农民生活在热带雨林周边,把大猩猩的生存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小。

  梵蒂冈和意大利也是必须要去的地方,在梵蒂冈,我要弄清楚为什么天主教的教职人员那么反对避孕和节育。意大利也是天主教国家,并且还包围着梵蒂冈,可它却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原因可能是意大利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全球最高。

  还有伊朗。读者会吃惊地看到,这个穆斯林国家实施了自发的、同时也是目前来说效果最好的计划生育。

  也有一些本来不在计划之中的国家。在菲律宾的时候,有人跟我提起人们在泰国做的工作,于是我去了泰国,最后我发现泰国的故事成为这本书中最有趣也最能让人感到希望的部分。

  在泰国,一名负责发展规划的经济学家去村庄调查的时候,发现村庄已经淹没在儿童的海洋之中,他意识到这样下去泰国不可能发展。于是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带一些避孕套,告诉当地的人如果想要发展,必须使用避孕套,人们觉得他疯了。有一次,他对着2000个教师演讲的时候,手里的一串避孕套不小心掉了下来,大家就笑了,他为了继续吸引大家的注意,就拿起避孕套把它当气球一样吹了起来,人们大笑,他于是把带来的避孕套都发给大家,发起了一场吹气球比赛。他开始在全泰国展开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在笑的同时,理解并接受使用避孕套。他甚至还和泰国的宗教领袖见面,让他们在避孕套上撒上圣水。

  21个国家的故事讲完要很长时间,但是我还想讲讲巴基斯坦,在那里我目睹了很可怕的事情。这里我只讲一件:当时按计划我要采访两个环保组织的人,他们主持的是由联合国的环境保护计划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赞助的保护河流与海洋交汇处的红树林的项目。但就在我到达巴基斯坦的头一天,这两个人被谋杀了,谋杀他们的是当地靠砍树卖木材挣钱的人。我找到了他们悲痛的家人,他们用一台老旧的诺基亚手机给我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两人被虐待过的尸体飘在海面上。我当时看到外面有很多警车,问他们的家人警察会不会保护他们,他们告诉我警察才是问题所在,他们跟杀人犯相互勾结。谈话之间越来越多的警车把屋子包围了起来,当我离开的时候,警车跟着我和我的翻译,一直跟到酒店,当天晚上我的翻译就因为害怕而不干了。

  所以说巴基斯坦人口失控、整个国家都已经失控了,加上它还拥有核武器,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您提倡推广避孕措施、让女性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此来控制人口,事实表明它们也是有效的,回过头来看已取得的成效,您认为它们更多归功于西方相关机构(比如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工作,还是归功于当地政府自己的政策选择、社会文化的变迁?

  █艾伦·韦斯曼:首先这些当地的计划生育项目里边,国外的赞助主要来自美国,美国提供了大概80%的资金,因为当地政府没有钱。但另一方面,除非当地政府同意相关组织去分发计划生育工具,否则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没有政府的支持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在我的书中就有两个例子:菲律宾和乌干达,他们的政府或总统都非常反对实行全国性的计划生育,但是当地的非政府组织一直在做工作,他们都是很有勇气的人。

  在一些国家,我跟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进行了交谈,这些工作人员把计生工具从捐赠者那里分发到民众手中,我了解到这个过程是非常脆弱的,很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中断。比如人们要把避孕药或避孕的注射药剂运送到乌干达,但是在到达港口之前大部分就可能被人偷了,然后拿到其他地方去卖,或者这些药被锁在一个仓库里,你不得不去贿赂仓库的管理员,才能拿回药品,如果药品在仓库里呆的时间太长,就会变质、被老鼠啃掉。卡车从港口把药品运到乌干达西部,经过的都是泥地,没有柏油马路,过程中可能发生损坏。所有的女性都知道,如果你正在服用药物避孕,哪一天少吃了一粒,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劝说人们采取计生措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听到谣传,说美国想用这些药让他们不孕不育,灭绝他们的人口,还有一些宗教领袖说这是违反上帝旨意的。也有一些让人非常困惑的现象,在巴基斯坦,我访问了两个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其中一个拿着《可兰经》指给我看,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的礼物,而另一个拿着同样的《可兰经》向我展示,先知在里面说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两年的母乳喂养,他用这一条教导信众应该采取计生措施,给生孩子留出一定间歇。这两个人意见完全相反,他们还是兄弟。

  美国现在在计划生育上给发展中国家的捐赠是每年40亿美元,现在全球大概还有2亿5千万的女性不能得到计生工具,美国和欧洲的人口机构计算出,还需要比现在的捐赠多一倍,也就是每年80亿美元,才能确保所有人得到帮助。相对于全球经济的规模,80亿美元并不是很大的数字。

  █我:你在书中提到,荷兰人口密度高的同时能够维持高水准的生活,但这是因为他们可以用金钱从别处购买东西。过去很多年,国际经济就存在这种依存关系,富国用金钱向穷国买东西,支持了穷国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学家看来,这种关系让每一方都获益,从这本书的观点看来,这种关系是有问题的吗?

  █艾伦·韦斯曼:我的职业生涯当中,去了很多跟富国做生意的穷国,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灾难,而不是益处。一个例子是,非洲国家肯尼亚现在已经成为面向欧洲的最大的花卉出口国,他们的花卉也出口到荷兰。我看到在肯尼亚中部,为了给种植花卉的农场腾出地方,非常宝贵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掉,在肯尼亚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因为树木被砍伐,河流也处在危险的境地,其中一条河流通向一个大湖,现在这个湖的湖水也被抽出来灌溉花田,这片湖本来是生态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方,但现在湖底充满了种植花卉使用的杀虫剂,而且人们用泵从湖底抽水的时候,会吸上来大量鱼卵。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人,过去在一些小型农田上耕作,或者直接去森林里打猎,现在他们在花卉农场工作。他们的生活还是很贫穷,并且他们每天喝的水,是被杀虫剂污染的。

  也有一些因贸易而受益的国家,比如泰国,现在全世界很大一部分的电脑零件在泰国生产,这种发展逐步给当地居民带来好处。但是我见到的世界上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就像刚才提到的肯尼亚,只有少部分人——比如花田的主人——从这种交易中获益了,大部分人还是很穷。

  倾向增长的经济学家都喜欢大量的人口,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们也很支持发达国家把一些工作外包给贫穷的国家,然后以高价卖出他们的产品。我不是反对贸易,而是认为我们应该给所有劳动力支付更加公平的薪水,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一个人口更少的世界。

  █我:大多数中国人的感觉是,中国的、甚至全球的人口增长已越来越缓慢,在中国的新闻媒体上,人们越来越多谈论的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许多学者呼吁放松计划生育,允许生二胎,你怎么看?

  █艾伦·韦斯曼:这里其实是两个问题。全球人口增速的确放缓了,历史上首次出现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多于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城市空间和生活方式让人们倾向少生,但这种趋势还不够快,不足以避免问题发生。过去20年间,大部分人采信联合国的一个计算: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会稳定在92亿,比现在多20亿。但要知道现在我们已经面临严重的问题。在2012年,联合国又把这个数据修正为96亿,这个数字也得到大部分人口机构的认同,并且如果按照那时的速度继续增长,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是110亿。但我不认为最后会有这么多人,因为在还没增长到这么多人之前,我们的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开始崩溃了。

  110亿这个数字,是假设目前对计划生育项目的支持资金一直到位的情况下得出的,很可能美国下一任政府是反对计划生育的,如果全世界每个女性多生半个孩子,世界人口在本世纪末会达到160亿。

  至于老龄化的问题,传统的人口结构是金字塔,年轻人是底下的大多数,老年人是上面的少数,老龄化社会就是倒金字塔,但是在经过1.5到两代人之后,老年人死去,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数量就会比较平衡,人口结构变成了一个矩形。重要的是怎么应对这个过渡阶段。我是一个外国人,我不会去评价你们的政府,但我可以批评自己的政府。我之前就说过,美国政府如果把浪费的钱花在照顾老年人上,是完全可以负担的起的。

  我在中国调研的时候,采访了一位导弹科学家、也是中国当年参与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记者注:指人口学家、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他现在也在研究老龄化问题,帮助制定相关政策。他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老年人集中居住在敬老院一类的地方,一些比他们稍微年轻一些的老人去照顾他们,等到他们更老的时候,也会有比他们年轻一点的人来照顾他们。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主意。

  █我:你采访过中国当年参与制定计生政策的人,也研究过中国的计划生育,您认为中国政府当年决定执行这一政策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艾伦·韦斯曼: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人口超过6亿的时候,政府当中一些人开始担心了,包括毛主席在内。根据我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他们决策的过程几经反复,政府也在犹豫,迟迟没有作出决定。后来中国发生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个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饥荒,四千万人饿死了,一部分原因是中国还在学习如何从一个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因为没有任何经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非常明显的是,假如人们生更多的孩子,饥荒就可能还会继续,所以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方案在当时是一个应急的政策,当时制定的时候打算实施三十年左右,差不多就是到现在这个时候。我知道在当年帮助设计独生子女政策的人之中,有一个人的学生,现在也是人口学家,叫李树茁,他正致力于让中国政府放松计生政策,允许人们生二胎。

  █我: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起前些年放慢了两三个百分点,人们就开始担心,政府担心失业和金融风险,但是在你的书中提到“不增长的繁荣”,这似乎是一个很不主流的观点,特别在经济学界。人们会接受“不增长的繁荣”这个概念吗?

  █艾伦·韦斯曼:我认为人们不得不去接受它,而且我看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科学家们、特别是年轻的科学家成立了机构来研究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果你回过头去看过去的经典著作,亚当斯密就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国民经济如何在大繁荣之后稳定下来。我的上一本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描述过一场会议,这场会议是在拉丁美洲发展银行的官员间举行的,这个银行的行长是一个很有远见的经济学家,他围着桌子,让每一个人来定义经济发展。有的人的定义是GDP的增长,有的人说的是人均床位数,他听完所有人的意见之后,说出了自己的标准,是让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生活得幸福。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在质疑将GDP作为衡量标准,坦白地说,作为个人你也不会关心GDP,只会关心自己的收入。

  在《倒计时》的一章中,讲到日本的一个叫松谷明彦的经济学家,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经济学家,都向我解释了当人口下降,人均工资会上涨,因为劳动力的数量减少了。当人们警告GDP下降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非常传统的经济运营模式:赚更多的钱、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劳动力为公司工作,但是我们的星球已经承担不了了,未来的公司应该规模更小,赚到的钱更平均地在工人和公司的管理者、所有者之间分配,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产品,同时每一个人工作的时间也会减少,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

  █我:可是比如在中国,经济增长稍有减缓,就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危险。政府常常要去应付短期的问题,所以这种增长方式很可能会继续下去,您为什么乐观地认为会有所改变?

  █艾伦·韦斯曼:并不是说这种转变会很容易。但是我们必须记住,现在在这个星球上,消费量最大的两种产品,一是工业化生产的粮食作物,二是能源,都引起了很大的环境问题。这样下去地球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我们都用不着讨论经济问题了——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相信这样的预测,并且可以给出证明。

  我认为“有希望”,跟“乐观”是有差别的。事实上让我感到很恐怖的一点是,美国石油行业的既得利益者已经买下了整个国会,现在我们看到一种可怕的前景,共和党的数位总统候选人都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假象,因为他们的赞助人就是传统经济的既得利益者。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强大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要么就在统治这个国家,要么拥有巨大的商业,对政府有极大的影响,这些人都不希望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

  但也有意识到必须改变的人,他们手头的工具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强大,那就是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在很多国家我都认识一些很勇敢的人,他们确保让大众知道真实的信息。

  战役已经打响,我们现在不知道哪一方会获胜,但我相信即便石油大亨们获胜,他们的胜利也是很短暂的。如果我们要保证一个安全的未来,我们需要已探明的化石储量的80%不被开采,否则大气会充斥大量温室气体,变得非常不稳定。

  █我:你曾经说过自己不是激进的环保主义者,那么是否可以称你为温和的环保主义者?

  █艾伦·韦斯曼:我认为我只是一个记者,不是环保主义者,也不隶属于任何环保组织,我以一个记者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如果我看到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认为值得写出来、应该写出来,就会把它们写出来。我热爱自然,而且相信每个人都热爱自然,我在北京看到人们跑到郊区的山上去,就是为了在树下散步,如果有鸣叫的鸟儿飞过,他们会笑得非常开心。

  有很多环保主义的活动家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太相信他们,因为环保就是他们的工作。我没有加入任何环保机构,就是想要人们相信我作为一个记者,是以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的。(拿出《倒计时》英文版)你能看到这本书后面的参考目录很长,我把我能读的都读过,不同方面的人都采访过,才得出这些结论。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读后感(五):地球还能承载多少人口?

  每逢周五下班,或者假日出游,前堵后塞的车流,摩肩擦踵的人群,总让我不由感叹:人,真多啊!

  和我触景生情的感叹不同,科学家、学者们在这方面的思虑显然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新闻记者艾伦•韦斯曼行走二十余国、遍访各国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普通老百姓,以《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一书,呈现了他对地球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展望。他的目光主要聚焦于人口膨胀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

  早在18世纪,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警告:人口增长一旦到达极限,地球未来将被人类自身终结。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作无稽之谈,后来我们在付出代价之后,渐渐意识到了马尔萨斯的预见正在化作现实。1800年的世界人口总共不到10亿,还不到现在世界人口的1/7,如果不做改变,200年后的地球人口可能会是现在的7倍,那可是500亿人口。“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表的经典著作《增长的极限》,同样阐述了如果无限追求如人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醒人们必将对气候、水质、森林等资源破坏付出代价。

  改变势在必行,首先需要改变观念。宗教信仰遭遇挑战,控制人口是否违背神的旨意?通过韦斯曼的走访,我们了解到,神学界内部就此问题也在进行改革。堕胎仍然被认为是反人道的,但科学节育已被逐渐认可。《出埃及记》说,上帝诏令子民,土地每七年要休耕一次,还说过“在饥荒时期禁止发生夫妻关系”,这意味着上帝同样认为人口过多会让有限资源变得更加紧张。福音派甚至强调避孕是避免堕胎的最好办法,可谓是用天主教教义打击天主教。人口问题和经济关系也相当密切,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生活越贫困的人们,越想生孩子,越想通过人力资源来拉动生产力,韦斯曼通过比较分析破除这种迷思,这一观念的改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教育普及,有赖于人们视野的开拓。

  韦斯曼在书中阐述了20世纪以来避孕技术对于控制人口,以及它对妇女解放和妇女地位改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韦斯曼认为,强制性的节育容易招致反感,更好的选择是广泛采用温和手段来影响家庭规模,同时付出更多努力以确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了解避孕方式。在我看来,关键是要让妇女受教育,这会是让妇女自主生育,并且培育高素质后代的主因。韦斯曼研究了各个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他对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了这种略激进的措施的副作用。比如,男女比例失调、城市化和老龄化等问题。我认为,这是中国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改革深化发展中会不断予以调整,这在近年提出的“二胎放开”政策中已经逐渐实施。中国作为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减少人口压力至关重要,这个过程还必须要注意人口的结构,除非机器人时代全面来临,否则人口老化是每个人都迟早要面对的难题。

  人口问题的另一面其实是资源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关注人口问题的同时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尔萨斯预言的末日场景之所以没有出现,正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技术变更对农业产量的影响。“绿色革命”在20世纪70年代把印度和巴基斯坦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袁隆平先生的超级杂交水稻则不仅喂养了中国十几亿的人口,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同样功高至伟。马尔萨斯在很多细节上出现了失误,但是整体思路并没有错。技术可以适度缓解人口的压力,但我们必须牢记,一切技术都只不过是手段,如果我们不想走上一条趋向毁灭的终结道路的话,我们就必须具备更科学、更合理的“计划”,让人口增长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

  从马尔萨斯人口论到“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到如今艾伦•韦斯曼的《倒计时》,以及所有一再而再的这类发言,正如警钟嘀嗒嘀嗒,不断提醒我们:地球还能承载多少人口?

  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财经、科普、教育类书籍。喜爱具有知识深度、逻辑严谨、思维周密的书籍。出版社新书推介、报刊编辑约稿,请联系我。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读后感(六):一代人和一个星球的和解

  ————从《没有我们的世界》到《 倒计时》

  边江/文

  The gods envy us. They envy us because we're mortal.

  诸神嫉妒我们,他们嫉妒我们,因为我们是凡人。

  ————题记

  一、没有我们的世界

  试想这样的场景: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突然从这个地球上消失,是的,全人类都消失了,我们抽离了这个蓝色的星球,来到外太空的浮云间,在天际之外俯瞰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自太古以来就在磨合适应并接纳我们的蓝色星球会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我们的突然离去?

  我在了解了《没有我们的世界》所想表达的大致内容后之后就开始肆意脑补可能会发生的诸多场景,从山呼海啸到地震频发,从洪水猛兽到乱石林立,核电泄露,群山回唱,海水漫摊,鸟兽奔走,黑岛在颤动,威尼斯消失殆尽,宏伟的双子塔爬满常青藤,狮身人面像腐琢侵蚀,容颜不再……

  在连外星人入侵都已想象完毕,自以为已经深刻全面的脑补了人类消失后地球可能做出的些许改变后,我镇静的翻开《没有我们的世界》,企图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找到佐证自己猜想的事实依据。遗憾的是,文科生的脑容量终究有限,想象力贫乏的后果就是当纸面将尽之际,书中会告诉你,当人类真的以某种合理的情形抽离了这个纷繁世界,地球将会以怎样快速和坦然的方式抹去人类一切存在的印记,回归那个几十亿年前自然原始的蓝色星球。

  残酷,严峻,仿佛一切都未存在过,你和我,周遭的人和事,属于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和价值,都可以在自然界瞬息万变的演替中化为一抔黄土,长埋泥沙俱下的层层地壳中,抹去你存在的一切印记。艾伦.韦斯曼在书中构想了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场景,将自然界一步步的侵蚀精确到了时间的维度中残忍展现。

  如果人类消失,地球将是这样回应的:

  第一天,雨天过后,管道堵塞,河水纵横,美丽城市变成渗水泽国;

  第一周,冷却系统瘫痪崩溃,核电站崩坍,核反应堆和周围的一切毁于高温和大火;

  第一年, 城市的街道将纷纷开裂,地缝中渗透着杂草和藤蔓,高楼大厦被常青藤所

  环绕;

  第三年, 朔方城市的暖气供应系统因常年停运,将令供暖系统管道爆裂,地平线伫

  立的建筑物将土崩瓦解;

  第十年,室内家具腐烂破败,木质结构已是朽木不可雕,强弩之末,摇摇欲坠;

  第二十年,雨水和河道的反复冲刷,会让锈迹斑斑的钢铁消融殆尽,野草大肆抬头抢

  占农作物的生存空间,铁轨作为一种特定名词,将在地球上找不到参照物;

  第一百年,非洲长毛象的数量将是现在的20倍,北方原始森林的牦牛将冲破重重阻隔成群南下,占据欧亚大陆主要的农场;

  第二百年,城市的大多数房屋屋顶开始塌陷,高楼倾倒,山崩地裂;

  第三百年,河道上的桥梁开始纷纷断裂,巨大的钢筋水泥砸入深深的河水中,成为河床的垫脚石;

  第五百年,森林遍地,城市消亡,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将如石沉大海,不复存在;

  第五千年,核弹头的外壳终于被腐蚀,放射性元素将令环境遭遇短暂的侵蚀;

  第十万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终于降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来临之前,地球终于回归到那个农耕文明的自然时代;

  第一百万年,微生物繁衍分裂,终于可以进化到可以分解塑料制品;

  第一千万年,青铜器的外形依然清晰可见,这似乎是人类存在唯一的印记;

  第五千万年,第一亿年,第五亿年……

  直到第五十亿年,太阳膨胀吞噬安宁的地球,将地球的历史画下句点。

  在田间考查数十年得出这样的结论,然后将其汇编成书呈现在全人类知识水平相异的世人面前,艾伦的心中将是怎样的翻云覆雨?在他的痛苦理论中,现代都市这般坚实的庞然大物,有朝一日会湮没在大自然的万物废墟中,而在这片废墟中孕育着希望的种子,变幻,生长,树木变成森林,积水汇成江海,诞生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

  无数代人类曾以地球的造物主自居,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而洋洋得意。殊不知,抛开人类,地球仍然存活着,以来源于人类又高于人类的姿态俯瞰这个星球的芸芸众生。

  记得前些年看过的小众科幻剧《史前新纪元》,斯皮尔伯格构建了一个因为资源耗尽,过分污染,濒临灭亡而将人类穿越回史前时代的拯救故事,乍一看来,也不过吐槽几句老美玩穿越终于不再去未来了云云,而今细细想来,这其中的春秋也是值得玩味。在环境建设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类行为被视为是向自然界挑战的慢性自杀。工业文明,战争机器,在千百年的社会演替中时隐时现,他们破坏和重建着人类文明,也在破坏和重现架构着我们相濡以沫的自然星球。亦如911事件,是人类深重的灾难之一,而剖去种族利益与国家机器的争斗都,也凸显了我们传统基建的脆弱本质。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这样的脆弱只存在于人为的爆裂中,尚未在大自然的血雨腥风中验证过。试想,当自然的一切开始肆意讨伐人类的盲目自大,你会怎样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变革?你所在的一切会在第一个三月来临之前就开始败坏。建筑物在热胀冷缩间痛苦呻吟,一道闪电,点燃了星球各地的草场莺飞,世界在倒塌,以一种你前所未见的方式倒塌。你不知道身边的人们何时会离你远去,更不知道我们存在的倒计时究竟是下一个黎明还是其后未知的暗夜。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因其中的未知而更让人恐惧。

  人,永远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

  回到前文开始的时候,当大自然的一切最终回到了习惯于没有我们的完美世界,如果世界因为我们的离开而变得更加美好,你会释怀,放手,并安然离开吗?

  二、倒计时

  一部需要谷歌的文字大于其本身字数的著作。

  看完《倒计时》,坐在咖啡馆半透明的包厢内,空白的文档上,我随意敲下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说心里话,严谨的科普类田间调查报告实在不是我这样标准的文科生所钟情的,手边《所罗门的伪证》摊开了许久,终究抑制住了翻开的冲动。但《倒计时》其中新颖的观点,真实行践的实地探寻,和对未知世界学术的大胆构想,促使我甘愿一边谷歌其中生僻的学术论断和专有名词,一面细心品读其中的字字句句。《没有我们的世界》假想了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将以怎样的速度和耐力一步步回到原始的美丽星球,而《倒计时》则将人类的生存嵌入了未来几十个世纪的探讨命题中,将人口作为未来发展的规划所在,让人口的警钟长鸣于这个世界的蔚蓝上空。

  又一部与环境和生态问题息息相关的著作,只是在《倒计时》中,艾伦没有选择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等热点话题,而是将问题的焦点投向了更加伦理和敏感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又一个敏感而真实发生在我们国人身边的命题。尚未看完之初我便一直在纠结,倘若真的谈及计划生育,我应该怎样将这个敏感的国家政策安然锲入我稚嫩尚不丰满的书评观点中。幸而在书中,艾伦早已用亲身实践且游历中国实地的方式,将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模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和思考。

  我看过艾伦.韦斯曼的访谈实录,谈及《没有我们的世界》,他坦言这本书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动力就是,如果人类想作为地球的一部分持续长久的存在,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改变从而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回归地球的万物生灵中?带着这个问题,艾伦开始了他的又一次环球旅行,在游历的20多个国家中寻找人类未来的出路,并以科学记者的责任与态度,将事实一一报道,将结果一一展现。

  在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宗教和种族信仰的冲突背后,水资源争夺是他关注的焦点;

  在“绿色革命”蓬勃开展的墨西哥和菲律宾,人口的急剧增长得益于本国内粮食产量的快速提高;

  在梵蒂冈和意大利,天主教的信徒们倾尽毕生反对节育和避孕,而在同样教义深刻的穆斯林国家,伊朗却实施了自发的计划生育;

  而在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今天,他将人口增长放缓与老龄化问题凸显做了更加充分的剖析与区分。

  于是,《倒计时》应运而生。

  地球上可以承载多少的人口基数?我们必须保留多少自然物种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如果计划生育政策真的无法接受,那么有没有其他替换的方法可以让该文化体系内的人接受?如果我们的地球人数太多而必须减少,我们该如何以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面对未知的困境?

  现实的窘境摆在每一个愿意探讨人类未来出路的人面前:每隔4.5天,地球上就要增加100万的人口,而这个蓝色星球的体积却恒定不变。依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在本世纪结束之际,地球的人口就将超过110亿,而科学家精确的计算告诉我们,不等第110亿个婴儿降生,我们的生态系统就会开始崩塌。当人类正在利用所开发土地的60倍的产能养活我们自己时,自然的承载力将如何应对我们的无节制索取?

  这一切,都在《倒计时》一书中,有了艾伦自己的答案。

  马尔萨斯式的战栗乐谱,又一次在人类上空奏响。马尔萨斯在人口指数爆炸中的论断中,带有内在的悲观色彩,与自古以来人类想要孕育更多生命的自然冲动完全对立。而今,在马尔萨斯论断被绝大多数否定的今天,我们正在同两种对立的力量做斗争,即粮食生产的科学之力,和人类生育的生物学之力。在未来50年,我们生产的粮食,将和人类历史上所消耗的粮食总量一样多。作为高级生物,人类用怎样的方式才不会让地球的承受力走到极限?

  何去何从?

  “60亿人的意义,按理应被置于被屠杀的百万人之后。”犹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永远不能以一群人狂欢的方式,去无端剥夺另一群人的生命。

  “如果你展望明天,你就会心碎。鸟类,蜜蜂和花朵都遵循自然的法则,我甚至觉得,倘若没有我们,世界也许会更美好。”苏加沙库玛利如是说,这位受人尊敬的印度诗人,在她快80岁的时候,依然对人类自身感到很不满意。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不会试图去控制世界。”阿育王寺前,虔诚的佛教信徒,声音像树叶沙沙作响。

  在《倒计时》的最后,在人类生存本能和生命不被扼杀的基本权力面前,艾伦用通俗的语言给出了我们对未来的选择:要么等待自然开出的解聘条,一起消亡;要么控制自己,用人道的方式降低人口,繁衍更少的人类新成员来接替我们的位置。诚然,我们无法控制几十亿人群在未来千百年的所有举动,更无权对一个星球和一代人类的出路指手画脚,但正如艾伦所说的:为了继续前行,我们只需要为同胞们留出空间,而他们也将沿此前行。如此简单,也如此合理,未来和远方,仍旧会,如此美丽。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和解,

  一群人和一片雨林的和解,

  一代人和一个星球的和解。

  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深刻思考的人,都值得被这个美好世界所铭记。

  感谢有你,历经21个国家的深刻游历,

  感谢有你,从《没有我们的世界》到《倒计时》的分分秒秒;

  感谢有你,艾伦.韦斯曼!

  (完)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读后感(七):最有希望的未来?

  记者艾伦·韦斯曼走访了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等21个国家,即经过长期的调查科研,通一份现实、生动、详细的调查报告将这最大的困难摆在我们人类面前,悲痛地描述着人类面临的人口奔溃的现实,想象与推测着最坏情况下最具希望的未来。

  他站在人文关怀的高度,向世界发问,在不致使这个星球倾覆的情况下,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地球的生态系统要保持多么强劲,才能保障我们的持续生存?我们能明白有哪些物种对人类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吗?我们如何才能设计一个不依靠无止境的增长也能实现真正繁荣的经济?“如果地球能养活的合理人数比今天实际人数要少,我们将能做哪些人道的努力?”

  从人类开始占据地球一来,我们的所作所为就已将地球的倒计时拨起。似乎很多事情指向相反的方向:大气在持续变坏,主要的食品源被置于生物工程项目之中,人口炸弹的引信并未拆除······他向全球鸣以警钟:每天地球上都会有新的生命的降临,而地球的体积,以及上面的资源却不会增加,我们所拥有的地球的未来是如何?在一个人口过剩的世界里,实现全球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地球承载力与人类发展问题而言,急剧增长的人口的规模之大,使得人类无法很好地掌握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

  发展中国家认为破坏坏境的罪魁祸首是那些无节制的消耗资源能源的发达国家,他们不如发达国家的行列是建立在以往几十年内对坏境的剥削的基础上的,“所有“高级”的、“文明”的欧洲人对这个星球的依赖度,其实跟相当原始的菲律宾的渔民或是亚马逊的狩猎/采集者没什么两样。“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增长是发展的核心优势,为此发达国家为之冠上“世界环境破坏者”的罪名。限制贫穷国家人口的增长无异于新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

  人口控制需要进行,他的目的和消除贫富差距,保护公民权利一样,只不过是在执行的方式上略有不同。但另一方面,本着尊重自由与价值观的精神,女权主义者则按耐不住了,计划生育显然影响了女性的权益。人口问题陷入了两难,韦斯曼称道中国通过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在中国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和规模巨大的人口数量之间为寻求平衡的方法。而他更提倡人道的解决方法即通过女性教育达到自觉减少生育的数量。就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来安抚民众,比维系一个准备正压暴乱的常备军更简单划算,教育、性别平等与控制生育也是抑制贫穷、干旱、饥饿和环境破坏的多方手段。

  本书的价值在于,将现实的残忍直接而又详细的展露在世人面前,拨动世人的忧虑,使之从安逸之中醒来,为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需要做的正如柴静在《穹顶之下》中说的那样,“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而不是将仅存的希望化作虚无的悔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