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8 20: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经典读后感10篇

  《美好事物无法久存》是一本由[美] 罗恩·拉什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一):水滴

  文/恶童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是罗恩·拉什于 2013 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十四个故事时间跨越美国内战延续至今,内容涉及战争家庭、逃亡,或者是简单生活截面。艾德娜·奥布莱恩形容这本集子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珍珠光彩夺目真实,直接”。

  而在我看来,这些故事更像是一颗颗水滴,在叶尖悬着,摇摇欲坠

  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故事里的人们探寻着转机,《切罗基》《夜鹰电台》,或者面临了危机,《一种奇迹》《凌晨三点,星星不见了》。

  少女面对《魔法巴士》的男女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到底是以谁的手臂作为上帝的贺礼和少女的《嫁妆》?《池塘边的女人》和醉酒男人最终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模范囚犯》在《地图终结地方》和一个比他更有野心和狠心的女人共同逃亡;救生员在《丰饶而陌生》的水底摸索生命的背面;《历史的仆役》面对过往的虚无景象,要在别国追寻本土早已失落民谣;战争即将结束的《二十六天》里,每一分每一秒对于父母而言,都像是恶作剧倒计时

  然而,罗恩·拉什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讲述故事的角度。我们似乎总会受限于第一主角视野,和他一边回忆一边前进,在故事发展的当口,又要后退几步,现下描绘的情节,总要在其后追索起源

  而在第一主角以外,又总会出其不意的带来加速的能量。来复枪、老虎机、空钱包,或者手电筒、格纹布、安非他命,还有一根点燃的火柴、一块碎玻璃,这些物件成为线索,也成为触发装置,加速着水滴的坠落。

  因此,在他的语句里,到处弥漫着不安和颤抖。急转直下戏剧性在短篇的狭窄空间里,扣人心弦,又总让人害怕和担忧想象力总会被作者扼住,激发出回味,书的简介里形容这是一种「荒凉美感」。

  不过,这种荒凉的美感还来自于故事中的另一个要素——美好的事物。

  在山头眺望车流童年,在河水里逮鱼的中学,热恋和憧憬青春期,嗑药的短暂晕眩,婚后的二人世界,零点到六点的电台独播,诸如此类的小确幸,被时间震荡翻飞,无法久存。

  「最好的时光永远在天黑前」,「但是白天与黑夜缓慢交汇」却只有一个小时,这样的温柔时刻,在我们的生活里,稍纵即逝

  华盛顿邮报评价此书时写到:有种无以名状的辛酸之感。生活的确如此,幸福片段总是比突如其来的意外短暂,只需要一场疾病、意外或者失业,我们就在抗争过后学会了屈服。

  面对坏运气相信事不过三;面对好运气,仍然相信事不过三,这便是普通人的克制和忍耐,因为冒险不可奢望,它们好似赌博。

  好在还有故事里的这些人代替现实去为我们冒险。既然冒险是赌博,那么赢了便成了转机,输了就是危机。可无论是赢是输,是转机还是危机,罗恩·拉什都在《魔法巴士》里给出了解读:

  「我们不寻找命运,命运来寻找我们。」

  2016.4.6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二):绽放烟火

  静坐花前,只为观赏昙花绽放的美丽;仰望夜空,只为抓住流星划过的瞬间;十年磨剑,只为拔剑出鞘的锋芒。美好的事物都好像那璀璨的烟火,一瞬的美丽让人震撼,却无法久存。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是美国作家罗恩·拉什的短篇小说集,属于“短经典”小说系列丛书之一。王安忆在这套丛书总序中写道“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就像物理范畴中的软物质。它们的活力并不决定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内部的结构”,罗恩·拉什的这部短篇集正是这个概括的集中体现作品篇幅虽短小,但是故事叙述引人入胜人物性格丰富,某些戛然而止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而又回味无穷,宛如那夜空中烟火的绽放。

  在《模范囚犯》中,一个监狱的所谓“模范囚犯”辛克勒在一户人家打水时,遇到一个年轻女子露西,辛克勒暗自观察,不断试探,想利用露西出逃监狱,可机关算尽反害了自己。小说结尾并没有直接描写辛克勒的结局,但是细节心理的铺设,让读者也能猜到了结局,不得不有种“拍案惊奇”的感觉。这篇小说似乎带上了推理的意味,让读者再回过头读一遍那些曾经对辛克勒和露西的语言动作具体描写,去寻找“破案”的蛛丝马迹同名短篇小说《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则带着哲理味道,“我”对照现在,回顾那些逝去的时光,发现那些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在,也许那些时光正因为都是曾经,所以才显得美好而无法久存,就如同“鱼在水流中扑腾”,人也永远“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依旧是意味深长的结尾。《死者直到现在才被宽恕》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朱迪,一直希望能够挽救渐渐堕落的昔日女友,让她继续读书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放弃自暴自弃,当读者习惯于女友的冷漠,认为朱迪已无能为力时候,朱迪却做了让读者大跌眼镜事情。小说的结尾坏男孩凯蒂说“这个男孩在外面的寒冷中待得太久”,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方式不同,谁对谁错,孰是孰非,似乎根本没有定论,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罗恩·拉什让人体验着各式人群的不同人生和心理状态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这部作品的译者是周嘉宁,这种本身作为作家的译者,有着比一般译者更多的文学功底文字感悟力,这也赋予译作独特的味道。读起来,没有一点翻译语言的隔阂生硬,如同作者在娓娓道来地讲故事。

  艾德娜·奥布莱恩说“《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珍珠,光彩夺目,真实,直接”。我倒觉得每一个故事是一个烟花开始点燃得呲呲作响,让人细细聆听;突然冲向夜空的绚丽多彩,让人惊喜万分;最后烟火掉落殆尽,让人意犹未尽。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三):莫道女孩世事无常——读《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

  读完《模范囚犯》,当时就惊呆了。

  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只有两个,模范囚犯辛克勒和一个连破水桶都要计较的贫穷农人年少妻子露西。罗恩•拉什这样描述露西的外表: 扎着紧紧的发髻,穿着同样面口袋做的裙子……这会儿辛克勒发现她比他以为的更年轻,可能十八岁,最多二十,不算是个女人,还是个女孩。而辛克勒呢?一个因偷了银行钞票而被判监禁5年遇到露西时至服刑了16个月。他们相遇在露西丈夫农场,那时,辛克勒因为模范被狱卒解除了脚铐做起了犯人中最轻省的活计,给犯人提饮用水;而露西呢?百无聊赖中还抱怨大了她十几岁的丈夫时不时地要揍上她几拳。辛克勒开始诱惑露西跟他一起出逃。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算,模范囚犯总是夸耀自己如何用脑子挣到了不少钱,露西听后开始与辛克勒一起密谋逃跑。一切都很顺利,就在两个人按照露西的意思顺在山间小道逃脱几乎成功时,“辛克勒听到来复枪的保险栓被打开时轻柔的咔嗒声。树叶有开始沙沙作响,但他筋疲力尽,再也跑不动了。”对,辛克勒被那杆来复枪打死了,罗恩•拉什没有明说,但我们都猜出来了,是露西!读完《模范囚犯》,当时就惊呆了,因为,我不相信露西会端起来复枪瞄准辛克勒。好吧,让我们来复盘:露西应辛克勒的要求替他找来的那条牛仔裤,大得老是往下掉(辛克勒因此跑不快);两个人有过几次缱绻,但只要辛克勒有进一步的动作,露西就以来了月经并忌讳这时候与男人有肌肤相亲而拒绝;辛克勒疑问说你和你丈夫就两个人住在这儿(意思是这里太荒蛮了),露西的回答是“但门里面放着把来复枪,而且我知道怎么瞄准。”是一再炫耀自己有几十块美金害了辛克勒,对全部家当只有7块美金的露西来说,几十块美金足以让她哄骗得辛克勒随她走进山谷然后举起枪来。

  莫道女孩诈,谁让罗恩•拉什想要呈现的,是一个太无常的世界!

  一个随家人郊游的女孩会被清浅的溪水淹死。(《丰饶而陌生》)

  穷极潦倒的小夫妻赌场意外地赢了钱。读者一定以为因为妻子的疏忽丈夫会一走了之,但没有。只是“他们的好运不会久存”。(《切罗基》)

  丹顿烦死了住在他家白吃白喝的两个妻弟,想用带他们去猎熊的办法催促他们回家。意外发生后,两位妻弟像是救了丹顿又像是耽误了丹顿的生命。没有结局的故事像是罗恩•拉什在告诉读者,世事无常皆有因。(《一种奇迹》)

  朱迪和劳伦这一对青梅竹马伴侣,因为求学路上半道出了岔子,朱迪依然在天天向上,而劳伦,成了瘾君子一天天毁灭下去。回家度假的朱迪试图将劳伦拽出来,未果,索性也搬到了劳伦寄居的地方。后来怎么样?罗恩•拉什不说,我们也不敢猜,因为,他的构思,太过无常。什么好好的谷仓被得到帮助的路人烧了(《魔法巴士》)、《嫁妆》中的嫁妆竟然是牧师的一条手臂,大风刮倒树枝击破玻璃窗割伤学生竟让金妮老师划破了自己的脸(《夜莺电台》)……这些匪夷所思或者让读者无措的结局,让我怎么敢猜朱迪和劳伦后来怎样了呢?

  不管朱迪和劳伦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就像钩子,勾引得我迫不及待地等待罗恩•拉什的下一本书。其实,在《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之前我读过他的《炽焰燃烧》,虽好,但不如这一本给我的震撼大。

  阅读《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的感觉,就像其中的一篇《历史的仆役》中所写的那样,威尔森只想收集散落在民间的英国民谣,不想,却向世人抖开了一页鲜血淋漓、叫人不忍直视的往事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四):没有事物可以久存,只是我们怀念美好的那些

  读完Ron Rash的这本短篇小说集,竟然没有哪个人物给我留下不可磨灭印象。仔细一想,这本书太轻了。

  我对美国南方文学的印象仅限于福克纳与卡波特。有趣的是,读不进《喧哗与骚动》的我,却被《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打动,对卡波特的名篇《蒂凡尼的早餐》不感兴趣,却喜欢《圣诞忆旧集》里的浓浓温情。他们展现的美国南部,是一片保守秩序森严的土地,家庭的温情和冷酷缠绕纠结无法分离。这些在这本《Nothing Gold Can Stay》中都得到了体现。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我强行给给每个部分指定一种类型。第一部分是“从困境走出”,第二部分是“不小心走进困境”,第三部分是“得到与失去缺一不可”。

  Rash的作品短小精致,大多故事结构完整,有一个确定主题,这和卡佛截然不同主人公大多有确定的目的动机,而故事也一般会沿着这条脉络发展。这些篇目相对易读,此外有一些篇目却另蹊径,比较有趣的篇幅是《历史的仆役》、《嫁妆》、《魔法巴士》。

  -----------------------------------------------------------------------------------

  以下是剧透

  -----------------------------------------------------------------------------------

  《历史的仆役》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开头就乏味的有趣。“自从受雇于英国民族舞和民谣协会以来,威尔森就把自己当成是历史的仆役。事实上,还是个非常鲁莽的仆役。”聪慧的读者看到这样的开头可能会猜出这句话的预言标志着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篇寓言。而对于一般的读者,这句话显然提不起任何兴趣,英国民族舞和民谣,听起来就索然无味

  就是这个认命了的威尔森,从英国飘洋过海来到了美国的阿帕拉契山脉探访原住民,为了让阿尔比恩的音乐得以流传,而这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到了那个土地丈量员……)。荒诞的感觉在他随着向导一起进入山脉深处时不断加深,“房子变小了,有的还歪歪斜斜,大多没有粉刷过”,“荒蛮感唤起古旧的时代”。事实上,这一段旅程正是向着过去的迈进。

  威尔森来到了一个叫做麦克道尔家族住处,家族从苏格兰而来,曾祖母将近一百岁了,她大概会唱一些过去的民谣。老妇的身体陷在椅子里,开口唱了一首“未婚夫骑士”。威尔森只听了一遍就记下了所有歌词,他感到十分满意,但显然不满足,还想让老妇再唱一首,老妇不太情愿。威尔森试图用被传播光荣说服老妇,却遭到了沉默的抗议(主人公确实情商不高……)。看到墙上挂着的富有苏格兰特征的格纹布,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歌谣,威尔森主动说起来自己的家世。原来他是坎贝尔家族的后代,有着蓝黑格子的格纹布,并且保存得更好,“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距离迁徙”(乱说什么实话)。这时,老妇说出了“阿盖尔”,向导也立刻提醒“你说了什么让麦克唐纳(原来不是麦克道尔,隐姓埋名一定是有原因的)祖母那么生气”。英国国王,阿盖尔·坎贝尔,麦克唐纳家族,老妇唱起的《格伦科的雪》,一切都指向了格伦科大屠杀(1692年,当麦克唐纳家族的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被他们热情款待了十二天的坎贝尔家族的军队,执行英格兰威廉三世的命令,突然向他们举起了屠刀,只因为他们的首领麦克伊恩迟迟没有和威廉三世结盟。在刀光剑影中,麦克唐纳家族38人倒在了血泊中,而有数百人逃入山中,被冻死饿死。顺便说一下,知名餐饮品牌麦当劳的创始人正是这个家族幸存者的后代。)。

  威尔森觉察到不对想要告辞,却已经太晚了,老妇的孙子把拔火棒从火里拿出……威尔森掏出钱包,但“没有人,即便是国王也不能收买麦克唐纳家族的人”。威尔森带着长久未能愈合的舌头和引起轰动的民谣回到了英国。

  故事并不复杂,最巧妙的地方在于通过一首民谣将不同的时空连接在一起。主人公为了寻找歌谣,走进了山脉中停滞的时间(故事发生在1922年,麦克唐纳家族似乎还活在1692年),随后又因为鲁莽和自己的家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歌谣是时空延续的明证,是仇恨的载体,主人公为了得到这富含仇恨的歌谣,却为其中的仇恨反噬。更为讽刺的是,他其实只是为了套近乎,才搬出自己并未继承的来自苏格兰的母亲的家世,从而成为承担历史罪责的仆役,又传播了这一隐秘的历史事件亦即家族丑闻。

  翻译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文中的“英国”不看原文也猜到应该是“英格兰”,否则无法和“苏格兰”并列。在其它篇目中,也存在一些诸如"Snake eyes"直译成“蛇眼”而不作说明的翻译,但是由于没有原文比对,不好做更多的梳理。啊,译者是周嘉宁,文字功底还不错。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五):每一篇短小说,都是一颗珍珠

  在《“短经典”总序》里,王安忆这样写道:“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只一句话便点破,好的短篇小说既要结构精巧、短小精悍,又要内容有料、情节引人,受篇幅所限,它不会像长篇小说那样有着纷繁壮阔故事背景和详尽明晰的人物性格发展,但短篇小说胜在极具弹性,它们以尽量短的篇幅、尽量少的文字来表现生活、刻画人物,因此说,每一篇短小说,都是一颗珍珠,光映着大千世界,折射出人世百态。

  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罗恩·拉什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这就使得他的作品或多或少、或明或隐地呈现出一种诗化的风格和静态美感,而这一点在《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一书中随处皆可见到,尤其是在情节的铺垫和渲染方面。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是作者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故事背景从美国内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在这些故事里,既有对战争的控诉对生命的敬畏,如《凌晨三点,星星不见了》;也有对柔情和希望的赞美,如《嫁妆》;有些作品着重刻画个体生命在特殊环境下对自由的渴求,如《地图终结的地方》、《模范囚犯》;而有些作品则通过讲述故事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如《丰饶而陌生》。

  《丰饶而陌生》以一种平静冷峻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少女意外溺亡之后的故事。这篇故事的语言便充满了一种诗化的美感。正值妙龄的少女意外身亡,这本是一件令人痛心之事,但作者却以波澜不惊地笔触描写了少女在水中的情形以及少女溺亡后,警方搜寻打捞尸体的过程。整篇文字,透着一种凄凉、静态的美感,死亡从来就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因此作者的笔端虽然不时闪现出对逝去生命的悲悯,但给人一种波澜不惊感觉,因为生与死本就是平常之事,以平常笔调来叙述,这才显得“搭调”。

  在《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一书中,战争暴力同柔情希望总是同时出现的,这一点在《嫁妆》中就得到了相当充分的体现。在战场上失去一只手的戴维森上校极力反对女儿的婚事,原因就是女儿所爱之人伊森在战争中与自己互为敌对方。所以,戴维森上校要求这名在战场上失去青春的男子赔上自己的一只手,否则就不同意这门婚事。真心相爱的人无法成为眷属,任劳任怨的伊森不被戴维森上校接受,而布恩牧师为了成全这对恋人,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只手。这本是一个温情脉脉且充满希望的故事,而作者的叙述风格依然是冷峻的、平静的,他从不带着自己的情绪讲述故事,而更像是在如实地还原出生活中一幕幕的场景。这些场景没有多少波澜,平实得如同一杯凉白开,但也正因如此,这些故事才给读者一种贴近自己生活的感受。

  罗恩·拉什笔下的人物,全部都出自于底层,他们之中有渴望重获自由、企图逃跑的囚犯和奴仆,也有惯于小偷小摸并打算在销赃之后去找乐子的年轻人,有生活困顿窘迫并把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赌博上的普通夫妻,有吸毒成瘾的落魄少女,还有整日帮家人干活的农家姑娘、嗑药的嬉皮士以及从朝鲜战场上幸存下来过着平凡日子的丧偶老兵。虽然这些人物都很草根,但罗恩·拉什可以用一句话、一个场景就使他们变得饱满而鲜活。

  尽管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温情希望与恐惧暴力共生,但只要命运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握紧它。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六):精致的切片标本

  用两块胡萝卜夹住一片叶子,然后用刮胡刀片飞快地切削,越薄越好,然后从切好的样本里找出最薄的那一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显色液,盖上盖玻片。用于显微镜下观察的树叶样本切片就做好了。

  这就是我对罗恩.拉什的短篇小说的印象:显微镜切片。从第一篇小说到最后一篇,这种感觉一直都有,罗恩拉什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生物系什么教授的影响。如果要再讲深一点,这种切片的感觉就像以前读过的一本漫画书《乔乔历险记》,里面的黑老大有一种停止时间的能力,有一次他将一个背节者切成一片一片,然后将这些切片装裱在画框里,做成艺术品寄给其余手下,等这些手下将这些切片拼凑在一起,一个个全都怕得要死浑身发抖。罗恩拉什的短篇小说就像这种切片,干净利落图像鲜明,有着极强的冲击力。

  读罗恩拉什的短篇很容易联想到海明威,从技法上拉什继承了海明威的手法和主张—简明的对话,有力的情节发展。罗恩比海明威似乎更加干净利落,比如《切罗基》这一篇,开头和结尾就一句废话都没有,这对夫妇就是到赌场改变自己的财运来了,至于以前如何、以后怎样,并不多写一句。虽然一句不多写,但是读者却能自己想得出来,或者有这种欲望去想。笔法上的干净利落如同做标本切片时被飞快刀片切过的叶片,以前和未来全被斩断,干净利落。不过也像做标本的作用是通过局部了解整体一样,恰恰是这种将短短一段时间的故事解析得清楚明白,反而让人自动脑补了故事得其余部分。海明威的名言“作品如冰山,露出海面的只是八分之一”罗恩算是给吃透了,甚至更进一步。还以这篇《切罗基》为例,故事的结尾是妻子一早醒来,不见了丈夫,急忙在赌场找到丈夫时,先是摸摸自己的荷包,赢来的钱还在,于是松了口气,然后丈夫没有表情地看了她一眼。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却让你不由自主进入那个老婆的思维:这兄弟到底是赌钱了没有?虽然钱在女人身上,但是赌场赌钱是可以赊账的啊!这兄弟那眼神不喜不悲也让人来气,要是大喜那是赌赢了,要是大悲那是赌输了,但是你没表情什么意思?是百无聊赖等老婆起床呐,还是赌输了故作镇静?苏文茂相声里,那第二只靴子总也不落下来让老头气疯了,这老兄的面无表情跟那第二只靴子真有一拼。语言上的干净利索结果是含义无穷,罗恩拉什对这一点算是悟到了。

  《池塘中的女人》这一篇复杂一些,不过更有意思。在写作上还是切片的思路,但是是将一些切片叠放在一起,这样通过空间的叠放转化成时间上的延续,非常有意思。这个故事是由于一个兄弟想抽干水塘,水一层一层抽走,于是不同时间人们遗落在水中的物品一层一层显露出来。这哥们儿看着这些东西,一层一层地想起了以往的事情。这里物理上的切片是一层一层的水和一层一层显露出来的物品,由此作者联想到历史也是像这种切片一样层层叠加。而在这层层递进中,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脉络。这个思路实在是太棒了。我记得以前感光所附近有一栋大楼上面刷着文革时代的标语,还没有清除干净,便心生联想: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现在,而是历史层层堆积所形成的表象而已。罗恩在看到水塘一层层降下去的同时想到历史是以这种切片形式保存,真是高明。与《乔乔历险记》里那个用切片艺术画组装成实物的老板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主题上,罗恩的小说属于客观一路,并不见太多说教和倾向。但是罗恩比较高明在于,看起来处处客观,但是对情绪的渲染是整体上的,读者不知不觉就着了他的道儿。还是用讲赌博的那一篇举例,赌博过程的每一个关口和变动处,都面临着选择和焦虑,比如是否让别人摸自己的幸运兔子脚?别人摸走了运气,是否自己就没有了?这些作者都没写,读者自己就在心里着急了,然后让小说人物做出选择。整个过程读者都在做这种选择,感觉好客观,但是最后整体感觉却是,赌博太累心了。这就像围棋大师下棋,大师下棋不是跟业余选手似的,不给对方选择,而是给对方选择,但是每种大师给出的选择都是对大师有利的,这样大师可以从开盘到终盘一直控制的胜负。这是大师的下法,业余棋手才会选择那种自己也看不清的下法,只求豪赌的痛快。

  罗恩拉什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写小说的能手。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七):和《炽焰燃烧》不同

  罗恩拉什总喜欢把人物引往尴尬的境地,好把人物困在某处,最好是能让他做出自己都无法预料的反应。通常会导致没有归属的结局。

  生活大概也是如此。朝着难以预料的方向发展,就好像你对现实又捶又打之后,它依旧是无动于衷。

  这本集子显示出作者的偏好:他在意的是,人物在面临难以抉择的情况下,如何行动。

  连对话也是为此营造气氛,平淡无奇。

  我以为这本书在艺术性上,比不上《炽焰燃烧》。

  一、对话太过流畅。读者太容易适应这种文体,算不上是精心设计的对话,只能说,他观察到的都用上了。缺少突发性,好像人物被框在某种模式之下。就是人物太符合角色了。换句话说,他观察人物还不够仔细,不够深刻,不够穿透力,没有完全深入到人物内心。仅满足于一些符合概念性的对话,不免有重复之感(不是说对白有重复,而是说这种家常话模式)。

  二、侧重于人物动作的描写,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他的写法的优点——动作与情景相应,也是缺点——好像人身上的动作都是他的意识所主导。

  三、外景描写少了。比起《炽焰燃烧》里少得多。人物匆匆忙忙的,里头的车以及工具都被纯粹的当作手段,省略了不少‘人物对外界的感知’。

  当然也有值得借鉴的写法,比如他喜欢中途追忆人物的来历,这是个不错的办法,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又减轻了阅读的疲惫感。

  本书里的人物关系比起《炽焰燃烧》要冷漠的多,没那么紧密,像隔着一层玻璃。这是我们很难在里面感受到激动的原因。虽说他有许多细致入微的观察,却因对人物本身的理解不够,造成不明不白而又模糊的印象。

  他不会告诉读者自己的想法。

  越是要隐藏自己的想法,越是显得直白,很难引起读者的思考。

  通过对话和行动来驱使人物,我想并不完全靠谱。人物有着自己的意志。

  人物本身也极少流露隐秘的情感,这不现实。

  他描写虽然庞杂,却对自己的界限十分克制,让我感到不是很满意。

  完全交给读者,缺少应有的温度。人不该只是个观察者。(当然泛滥的同情也是要不得。)

  和奈保尔抽取温度不一样,他是真的不想写。

  我们并未看到深藏在人物面孔底下的东西。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八):故事的细节是命运的隐喻

  寥寥数语的对白,朴素生活场景的刻画,就能使人物跃然纸上,若以绘画做比喻,《炽焰燃烧》表现了罗恩·拉什惊人的速写能力,《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则是他扎实素描基本功的展现。

  拉什笔下的故事背景集中在他所熟悉的阿巴拉契亚。有别于传统印象中富裕、自由的美国人,拉什偏重描写生活在山村的普通人,相对粗粝、固执,似乎适宜炭笔画一般痛快豪爽的勾勒。不过在《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中,拉什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用渗透的细节串联起故事的线索,在极平常极细微处暗藏玄机,阅读的过程就像在破解作者设下的谜题,时有豁然开朗之感,也考验读者的细心。

  《模范囚犯》中,帮助辛克勒越狱的村妇反复问他钱的问题、作者看似无意提到的猎枪、饮水这个贯穿全文的细节,都成了破解命运至关重要的线索。《地图终结的地方》中农民提出的问题都显得无关痛痒,上校有没有打过仗、为谁打仗、是不是红头发、是不是一直在此处等等,最后却决定了逃亡者的生死。《历史的仆役》中出镜数次的拨火棒、反复提及的格纹布、“麦克道尔”还是仅说漏嘴一次的“麦克唐纳”,都默默诉说着危险的逼近。这些细节甚至是有历史可考的,遗漏了这些细节,就无法把握人物命运的转合。《夜鹰电台》中,触动男女主角神经的爱德华·霍普的作品应当是他的《夜鹰》。作品刻画了午夜餐馆几位寂寥的顾客,被认为是表现孤独的经典之作,拉什用来对比女主人公独自主持午夜电台节目的寂寞。但是男主人公用新的视角观察这幅画,发现画面中妻子的左手另有玄机,实情可能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细观这幅画,我们确实能看到妻子的左右似乎与丈夫交握,点滴中蕴藏希望的曙光。

  故事的结局同样充满隐喻,充满想象,看似明朗,却可以有不同的解答;看似含糊,却也不难猜测。譬如《模范囚犯》的结局,作者只写到辛克勒跪在池边喝水,发现了前一次喝水的掌印。这表示村妇一直带他原地徘徊,联想到先前他提出要喝水时被村妇阻止,就不难猜测逼近辛克勒的来复枪保险栓打开的声音所谓何來。《嫁妆》一文表现了布恩牧师为成全年轻男女的爱情自甘牺牲一臂,以此骗过提出非分要求的女方父亲,作者仅仅刻画了戴维森太太拿着牧师的外套却没有帮他挂起来,读者却可拼凑出这幅画面,即外套被遮盖在了牧师的断臂上。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Nothing Gold Can Stay》)其实是作者向4度斩获普利策奖、同样取材于美国乡村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致敬。不仅书名取自弗罗斯特的同名诗作,拉什在书中也借用了不少弗罗斯特的隐喻,对照弗罗斯特的诗篇来寻找这些碎片,也是阅读此书的乐趣之一。

  譬如在弗罗斯特的同名诗歌里写道,“大自然的第一抹新绿是金,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在拉什的同名短篇中,庞德先生用一罐战死士兵的金牙作为纪念品,自然引人觊觎,无法久存。弗罗斯特写到“初发的叶子如同一朵花,然而只能持续刹那”,在拉什的短篇《丰饶而陌生》中,少女意外失足早亡,作者用山茱萸花瓣凋零坠落、随波逐流再重活自由,隐喻青春年华的刹那绚烂。而《地图终结的地方》中,年老的男人拒绝偷食苹果,成为他获得新生的契机。正如弗罗斯特所写“由是伊甸园陷入忧伤悲切,破晓黎明延续至晃晃白昼”。在《夜鹰电台》中,主人公主持的电台竞猜问题的答案《雪夜林边小驻》正是弗罗斯特的作品。

  放弃热闹喧哗的新时代美国形象,转而投身寂寞的阿巴拉契亚文化研究,拉什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弗罗斯特所谓的“人迹更少、从此决定了一生的道路”。然而在这片鲜有人问津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却和我们的生活面貌没有本质分别。拉什告诉我们,生活中旁观者清的局面虽多,但潜伏的细节早已注定了结局,只是我们未及觉察。“我们不寻找命运,命运来寻找我们”。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九):生|美好的事物经过了,又留下了什么

  我初中的历史老师说,美国是个“很坏”的国家,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靠贩卖军火成了暴发户,崛起后又妄想着称霸世界。我从来都不对战争和美国感兴趣,当时也没有想要了解。美帝爱欺负人是人尽皆知的事,这有啥好了解的呢?反正肯定会翻出很多惨烈的悲剧,不看不看。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的我会为了想读的书而去八卦, 读《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时翻了很多美国的历史。它实在是太喜欢打仗了,理由可以从正当到不正当:和英国的恩怨、二战、它的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嗯,这只是书上有体现的部分,其实这些故事本可以跟历史毫无关系的,换个背景也不会影响剧情,只是既然提到了,不去八卦点儿什么就可能会有无法了解的梗。不喜欢读书时这种若有若无的梗,就像破案的时候明明知道凶手在某处留下马脚,却不知道这“某处”到底在哪里一样让人抓狂。

  罗恩·拉什在南卡罗来纳州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度过童年,他是诗人、小说家,目前在西卡罗来纳大学英语系教诗歌和小说创作,这样的经历让人觉得这家伙要是写起东西来,遣词造句什么大概会非常讲究——事实上的确如此,他的文风是精致的,像是很下功夫精雕细琢了一番。13个短篇故事里有一半都能在人物身上看到战争的痕迹,另外一些没有战争痕迹的故事也都隐约散发出绝望的挣扎。他写战争之殇,不描述痛苦,没有呼天抢地,没有心理阴影,没有受到了重创从此一蹶不振,没有没有没有。只是轻描淡写地掠过,很不经意地提起那些人物经历里有过关于战争的体验,仅此而已。

  他所创作的角色们都很“轻”,怎么说呢,最接近的描述,应该是“淡定”或者“佛系”,喜悦是轻轻的,悲伤也是轻轻的,而那些根深蒂固至死难忘的仇恨则是通过第三者来转述,只能感受到隐隐的杀气,不会让人直面佩剑的复仇者。这种淡定不是“放下了,不追究”的那种,而是一种心如死灰的漠然。

  有战争痕迹的故事是这样的:与书名同题的《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里,老人年轻时从二战中带回一罐“纪念品”,但只自豪了一年,余生都在被罪恶感折磨;《地图终结的地方》写南北战争时两个黑奴在逃亡途中进入一户农家,农夫留下年轻的黑奴打算向上校(即黑奴的生父)复仇,以此发泄对挑起战争方的不满;《历史的仆役》中,寻访古老民谣的人挖到了一些古早的恩怨,其实这更像一个英国人的故事;《二十六天》写一对焦心等待女儿从战场归来的父母,毕竟是阿富汗,只要还在那儿就意味着随时会死去;《嫁妆》令人毛骨悚然,被仇恨冲昏头脑的上校向准女婿索要一只手;《凌晨三点,星星不见了》写经历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去老战友家里帮母牛接生,回忆起当年在朝鲜,只要抬头看到亘古不变的东西就感到安慰,真不好意思你国国旗上也满是星星,对别国人民来说那可不是什么安慰……

  因了战争的背景,这些故事都沉重得很。战争成就了某些人的自信,让某些人陷入疯狂,毁了许多参与者的灵魂,扭曲更多旁观者的心。无论输赢,谁都不好受,管你抢到了什么还是夺回了什么,有人为发现自己竟如此骁勇善战或坚不可摧而感到喜悦吗?没有。所有人都一脸悲戚。

  另一些没有战争痕迹的故事,也带着激战过后的沉郁与荒凉:一场气定神闲的越狱;一次点到为止的赌博;荒诞至极的《一种奇迹》里有种强烈的束缚感;《死者直到现在才被宽恕》写了贫穷,愚昧的家和绝望的爱情;《魔法巴士》是全书最痛的故事,女孩的善意就像喂了狗,她对心心念念的外面的世界从此多了一分恐惧……每个人都散发着不可描述的“丧”气息,那些看上去好像就要苦尽甘来的人也不例外,也透露着绝望和无奈。

  每个人都好像是要挣脱什么,却只是在混沌中盲目地生气和担忧,时刻准备着要乱打一气。但也不过是想想而已,到最后还是会沉寂下来。没有大动作,只有强忍着的小情绪,无所谓的小情绪。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人都闷闷的,生活无奈且压抑至极。他们都产生钝感了,只能漠然相待。

  但其实,不管战争不战争,角色们总有非常渺小的希望,小小的、短暂的、亢奋激昂的希望。他们似乎发现了自己在坐井观天,想要为有朝一日能够跳出去做点儿什么。故事里有很多的小城小民,突然想到罗恩·拉什是在南卡罗来纳州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度过童年,现在又在那儿教书(西卡罗来纳大学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这显然不是一个典型的、热爱四处浪的美帝人民。也许他想要打破什么,又也许长期在差不多的环境里,他所观察到的小城小民们想要打破什么。一种想要突围的小情绪。

  书中有两个特别喜欢的故事。

  一个是《丰饶而陌生》。潜水员打捞溺水女孩的尸体,第一次差点就能带起,但水流冲掉了他的装备,不得不提前上岸。此后他再不愿意下水,经常做梦、幻听。第二次他看到了残缺的女孩,却上岸告诉人们尸体已经不见了。

  其实他不是害怕,只是被那种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美征服了。这种想法也许有些神经质。女孩是美丽的,她和水交融在一起是如此的美,她正在融入河流,他不愿意破坏这种美。灵异的美,匪夷所思的美,像一首长诗。

  另一个是《夜鹰电台》,写了拥抱孤独的女孩。她曾经害怕当面跟人打交道,现在“不需要”害怕了。阴影困扰着她,让她不安。为了“需要”害怕,她划伤自己的脸,让自己的回避显得合情合理。她本是善解人意的,她其实会爱人,就像现在一样。她没变。“为了回避人群而毁容”是荒谬的,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只是小说。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能理解,“经历”可以让人害怕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了不再害怕,人可以回避到什么程度。这也许看上去是消极的、凄凉的,但其实会是好事,因为这一次是真的不需要害怕了,会感到心安,会感觉自己被世界温柔对待了。

  据说《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也是一首诗的名字,“Nothing Gold Can Stay”中的Gold被译为“美好的事物”。大概作者所要表达的“Gold”,是岁月中那些流星一样划过的闪瞎眼的震撼时刻吧,它们降临的时候让人惊异到不行,以为这就是现在,还要持续到未来,像嗑药的快感、偷来的钱、不可描述的美、肆意挥霍的青春、热血沸腾的日子,如临深渊的时刻……好的坏的,好像马上全都会是我的。

  但没有,它们只是轻轻掠过了,然后静静地躺在记忆里了。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读后感(十):每一篇都在说Nothing good can stay,每一篇也都在说If you can everything good can stay.

  有什么比一本短篇小说集更适合短暂出行的呢。

  苏州二十四小时旅途中初拿到这本赠书,冒出来的是上面这句话;看一半,推测罗恩·拉什(Ron Rash)是处女座吧或者上升处女或者工科出身,短篇小说集写得这么扣题的太少见了;再往下看,心底里好久没泛起来的再次泛上来,是这样的是这样的都是这样的;到看完,脑子里……啊不好意思我还没看完。

  I II III三个部分,若干个短篇小说,每一篇都在说Nothing good can stay,每一篇也都在说If you can everything good can stay.

  是真的人生。若要美好久存,每一次都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是落定离手;若要无法久存,随便做点什么都成。这是第一层。往上到第二层,会发现美不美好不好都不持久,侥幸不幸都是命运,有人警觉及时收手,有人不明放任自由,七分已被天注定。再往上,到了第三层,所有的所有都是好的,都收到怀里,全部变为己有,直到最后变回一无所有。

  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不过对不对也不重要,一个人的剧场一个人导演就够。

  想提醒要看的人,一定不要被罗恩·拉什镇定的外表给骗了,一字一句都要好好地读,尤其是临近每篇的最后。因为不仅道理是真的人生,Ron的写法也是真的人生,一眼过去总是平凡无奇,然而却总会在某一个时间点,一切发生了改变。或者一切依旧没有发生改变。要摸清楚是变还是没有变,每一段都要认真。就像人生,每一天都要认真。

  最喜欢赌场夫妻那篇。万事万物都有规则,万事万物也都有漏洞。你们说一定是那样吗,一定会走向毁灭吗,我们没有呢,我们带着赌场里赢来的钱回家了。不是多到可以一劳永逸的钱,只是够买点吃的够付个车的定金,但我们深深地满足。满足的不是钱,而是我们能自由控制自己的内心,我能依靠你,是这些让我们成了最大的赢家。

  悲观主义者也需要一点甜头,这类普世边角的小意外,是深爱叔本华的我最爱的一篇,证明了自己内心的虚伪。但虚伪者也有诚实。诚实地说,截止到目前停留的这一页,有那么两三篇,并没有看懂Ron表达的是什么。即使认真地把最后几段返回去重看了一遍也还是没看懂。世界总是这样,存在着一个黑洞的部分,一个光靠我自己无法走过去的部分。要有人带领,幸运的是,最简单粗暴的,我可以找送书人呀。

  打五颗星推荐的原因除了Ron很工科、主题得我心之外,他给人的沉静语感占比也是高。尽管是美国人但他的冷静却可以拿来跟犹太作家比(为什么这么说详见Thank God这本新书是好看的),所以最近很浮躁很酸痛这本书却能让我早上七点就迫不及待起床。即使是剩下的盛夏天里被外卖放鸽子只能出门觅食走在烈日底下的直男看到前方横穿出一位白衣飘飘长发直直的美女也会世界安静清凉对不对,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那个她。

  喜欢她的我这样写的推荐,足够吗。还是要看看编辑们的文案。“《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是罗恩·拉什201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故事背景从美国内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描述了粗粝生命纠缠于暴力与柔情、希望与恐惧,荒凉的美感令人难忘”,“罗恩·拉什这次又把目光投向阿巴拉契山区,每个故事都像一枚钻石,结构精致,纯净,冰冷,闪光,珍贵,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照亮我们这个世界”。

  “每个故事都像一枚钻石”,怎么想象不出这样的句子,是我太不精致纯净。只写得出,这样的一本集满钻石的短篇小说集,我很喜欢,如果你也会喜欢,better。

  ---------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

  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