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0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读后感10篇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是一本由[日] 石川拓治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一):傻还是专注

  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稍微有点丧气:书不厚,每一页边框挺大,看着字数不多啊。唯一让我喜欢的是书的装祯:淡雅苹果绿色清新得似乎都可以闻到苹果的清香!读完书,我才知道,以貌取书不可取啊。书确实只用三个小时就读完了,但是故事非常有意思,而且引人深思意味无穷。

  本书主要讲日本 岩木町的木村老人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不用农药种植苹果的故事。苹果是人类很早就驯化的果木之一,现在对农药的依赖极大,不施用农药,多种多样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轻而易举摧毁果树。可是木村阿公自从年轻时得到“无农药栽培”这个概念之后,便一直坚持这个理念,他不是用自己土地的几分之一,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押上了全部土地,坚持了几十年!其他人做试验总会留下后路,而木村阿公则是不留后路、破釜沉舟!这种做法除了用信念解释,恐怕别无其他的解释了。

  背离众人的人在总是被随大流的人当作异数,由于不同流俗,木村阿公的傻瓜外号不胫而走,除了嘲笑还要面对提防和敌意--与众不同,即便没有伤害别人也要付出代价。但是仔细思考,我觉得木村阿公的傻其实不是傻,而是专注。一个人精力智力有限,四处分散必然或者经常事事半途而废,但是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由于将精神集中于一件事,反而容易取得突破。这便是日本人经常推崇的工匠式的专著精神。在日本传统神话里面,桃太郎用针作刀剑打败了恶魔,可以说是这种观点极端表现

  但是正如一本书的阅读学习有着“从厚到薄”,也有“从薄到厚”的过程,专注之后也要有一个开阔眼界的过程。木村由于过于专注而毫无进展,到了准备自杀时方才注意泥土对果树的重要性,由此为起点,从专著于苹果生发开去,不断注意到杂草根系生长昆虫生态系统苹果树重要性。这一段书极其有味道,每一个元素关注都有着很深远意义,令人联想无穷。简直就象黑客帝国中的尼奥突然开悟,无所不能一样。比如泥土的问题,用农药没杂草的苹果树,根系极浅,只有两米深;与杂草同生,不使用农药的苹果树根系深达二十米!农药和化肥催出来的苹果果实极大,但是果把极细弱,一阵台风吹过,80%全掉了;但是木村的苹果果实虽然不甚大,但是甜美异常关键是果把很壮,台风过后依然挂在树上。这一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对孩子教育。我们现下的孩子,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是学习兴趣很少,“高考是我一生中知识的顶峰”激起如此多的共鸣,不正说明这种施加农药式的教育教出的孩子就象根系极浅的果树吗?现在的孩子文凭比先辈们多得多,但是找工作是一大难题,亦不知社会需求,更惶论每年有那么多心理脆弱学生自杀!他们不正是那看起来饱满硕大,但却弱不禁风的农药苹果吗?

  后来木村注意到生态环境对养苹果的重要性,境界一下子升华到了一个新高度。古龙武侠小说《三少爷的剑》描写天下第一剑客谢晓峰的哥哥,是一个不出世的高手:他很自然地去捡拾一片落叶,却在一弯腰之间妙到毫巅地躲过了刺客的暗杀,让刺客掉进了水潭!燕十三不禁骇然:这老人的武功已经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了!木村最终也认识到苹果树、人都是地球这个生态系统的一环,而那些被人类称为害虫的昆虫其实和益虫一样,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不用农药的目的,其实是恢复曾经伊甸园--本来的大自然而已。

  文章的最后木村阿公希望人们都能用他的理念培育农作物,所有人都能吃上美味健康的苹果。餐厅里等着吃木村阿公苹果汤的人排队排到半年以后,阿公却不想赚大钱,将这个理念自专,这一点真令人佩服!但是我也怀疑阿公的好意能否实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全心全意扑在自己的果树和农作物上面的,阿公方法的最大要素其实不是“不用农药”而是“专注”。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二):这不是一个普通果农的奋斗

  在这之前我错过木村桑的故事几次。

  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奇迹的苹果》是由阿部贞夫和菅野美穗出演的,这样的卡司还蛮有趣的,不过一看题材我就有点退缩。我是不大喜励志片和乡村题材的作品的,主要是因为讴歌贫困没什么意外的奋斗历程。然后是在番组《月曜夜未央》中,看到主题是日本水果介绍,我就隐约想到了应该会有这个“奇迹的苹果”。果不其然,果然有木村秋则的苹果,但是看着他哈哈大笑表情,我却觉得跟想象中的他有很大不同,这个笑容让我对他的故事产生了兴趣。看着木村桑把一个苹果塞给去采访的AD我觉得真是运气也太好了吧!能吃到这个苹果。当然这也是后话。也是那天我得知我正好中了这本书,想到可以全面看看这个人和他的苹果,我没看的时候就有点兴奋

  我有一个奇怪看法,兴趣一般的作品不强迫自己去看,直到缘分或者什么的让我产生新的兴趣点。因为勉强自己看下去也不会有多少印象,等到之后真的有了新的兴趣点这个作品却在记忆中只有不尴不尬的一点零星印象了也是我的经历,由此我错过了他的故事几次终于在这里看到了全貌。

  这本书的讲述方法最开始给我很大冲击,同样是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生平,看似补充介绍的苹果种植背景现状以及最后木村秋则的幻想设置都颇为精当。背景介绍不一次说完全,而是分成几次插入,不但给人渐入佳境感觉增加了对客观条件理解更是在木村桑故事进行中吊起读者胃口的过程。最后木村桑酒后吐露的幻想故事给他的形象做了一个很好的佐证,他是一个有趣的人,这闪光点在书的后半几乎消失殆尽在结尾终于又回归而来。叙述后用荣格的理论加以注解,从心理层面解释了他巨大彷徨感和与之相称的意志力。由此见得木村秋则真的是一个特别的人,他的成功是有据可循的,他的幻想和思考都是完整人物形象的一部分

  木村秋则不是一个普通果农,最开始看这本书我就意识到了,我最开始的设想是完全错误的。 他不是一个仅仅因为妻子农药过敏就劳苦数年的老实人,他是一个在实验尝试努力思考的哲学家年少时他对引擎的疯狂迷恋和对效率狂热追求最开始就让我眼前一亮,理科成绩优秀头脑灵活,这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果农形象,而像一个求新求变的科学家。这也正验证了之后面对困难和各种问题,他观察总结、归纳、实验,虽然书里提到因为现实他不可能科学家只研究一种虫子就好,但是他的奋斗方式真的很出乎意料。我这才明白,不是因为他这种苹果戏剧性的过程才成为话题对象,恰恰是他这个人让这个故事没法不精彩

  经历过最艰难的体验,他甚至对树道歉,甚至想到自杀,进而也在这时候绝处逢生。木村桑这才从根本上体悟了自己的错误,自己站错了立场。对于树来说,那些对于人类无害的醋与农药无二!植物在大自然的平衡被打乱才难以开花结果,如果取得植物与人类的巧妙平衡,就可以种出无农药的苹果了!

  站在如此宏观角度看问题的他难道不是哲学家么?由此也不难难理解他一直说的“我不是在种苹果,是在帮助苹果”的意思,这不是一句谦辞,而是他真正的体验。最后作者都无法抑制出现在行文中,用诺亚方舟来比喻这现代社会的最后的真正的和谐,不过这一段也并不突兀,木村秋则也撑得起这个称号

  当然他的故事里也没法缺少善解人意岳父岳母坚忍善良父母,继承了木村秋则精神的子女,还有无限支持理解的妻子以及最终被苹果感动的果农邻居们。他们的这些退让成就了今天的苹果的丰收。虽然我大概吃不到这奇迹的苹果了,不过我还是想感谢写信给他要买苹果的大阪人,他的一封信才真正开启了这苹果的销路,让这个故事为大众所知。

  我是准备去看电影版了,这次是不能再错过了。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三):【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八年七朵苹果花,坚持二十年/耐心是一种禅,做人勤快做事不能图快--智者的傻瓜哲学

  八年七朵苹果花,坚持二十年

  耐心是一种禅,做人要勤快,做事不能图快--智者的傻瓜哲学

  大自然生态链种植+直销

  现在的苹果和以前的苹果完全不同,原因在于漫长岁月中持续的品种改良。

  现代苹果失去了天然的抵抗力,变得极其脆弱的植物,没有农药的协助,就无法对抗自然灾害,这就典型的现代农业

  --加法

  人类文明发展就是人类欲望膨胀的历史,文明永远不可能为人类带来幸福

  --减法

  lt;自然农法>福冈正信,人类的智慧作为都是徒劳,对人类文明最根本的质疑

  老子 自然无为最理想

  大自然是自给自足体系

  而人类在这个体系中进行人活动,试图得到对自己有利结果,这就是目前的农业

  而享受人类文明的个体,却很难批判这件事

  ~当一个傻瓜就好

  挑战全新事物时,经验和知识却往往成为最大的障碍

  先驱者总是孤独的,是在破坏秩序

  ~协助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恩惠,这才是农业。而现代农业却更像工业背道而驰

  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四):在时间的长流里,和自然一起完成梦想

  不久前,翻到了在台湾上学时老师赠予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诗是这么写的“用时间等候泥土肥沃,生长出最好的蔬果,用一生的长度,完成两个人的梦想”,“在时间的长流,建立和大自然的情感关系。”看到此处,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本书《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讲述了果农木村秋则用八年时间,种植天然苹果的故事。在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早已习惯使用农药,让苹果树在自然条件下开花结果,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木村秋则就当了一回这样的“傻瓜”。

  我原以为《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是一本自传,没想到是日本作家石川拓治先生采访后所著。相较于自传来说,我觉得这种转述方式反而更好。木村阿公在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傻瓜哲学”,并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伟大,但在别人眼中,在我们眼中,木村阿公就像他的天然苹果一样,是一个奇迹。石川拓治先生在多次采访后,终于详尽地描述了那些年,木村阿公与苹果的故事。

  木村秋则出生在日本青森县中津轻郡岩木町,原名三上秋则,是果农三上家的次子。青森县一带盛产苹果,村里人几乎家家都以种植苹果为生。三上秋则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动手能力十分强,热衷于改造机械高中毕业后,三上秋则前往川崎市的工厂工作,后来辞职回到故乡和他的高中同学木村美千子结了婚,因为美千子是长女,所以他不得不入赘木村家。由此,三上秋则变成了木村秋则,继承了木村家的果园,开始勤奋耕种。种植苹果需要大量的喷洒农药,但木村的妻子美千子对农药过敏,每次喷洒完农药,都要在床上躺一星期。妻子的身体状况让木村萌生了改变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木村读到了福冈正信先生写的《自然农法》,其中所提到的“无作为农业”给了他很大启发。在和家人商量之后,木村决定不再为苹果树喷洒农药。

  停用农药的第一年,苹果树叶开始变黄。停用农药的第二年,木村全家开始为苹果树拼命抓虫,一颗苹果树就能抓出满满三大袋虫子。停用农药的第三年,为了不使用农药,木村开始试验替代农药的食品,从辣椒大蒜牛奶烧酒。停用农药的第四年,家里存款见了底,木村开始变卖家里的拖拉机、小货车,向银行贷款、向地下钱庄借钱、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停用农药的第五年,村里人对木村议论纷纷,为了躲避遇到村里人,他天没亮就去果园,直到深夜看不到人影才回家。停用农药的第六年,妻子美千子觉得木村终于疯了,木村开始和苹果树说话,祈求他们不要死。停用农药的第七年,木村终于知道了自然苹果的秘密了解到了自然的力量。停用农药的第八年,木村秋则迎来七朵奇迹的苹果花。

  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因为木村坚持不用农药,导致苹果园荒废无收,村里人也不愿意搭理他。村里人埋怨木村让一家人陷入困顿,也担心木村家果园的虫子飞到自己家的果园中。“经验和知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否则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傻瓜。”木村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这样的傻瓜。他们不理解木村为什么坚持做一件“傻事”,也同时在隐隐惧怕这种前所未有变化。就像文中提到的那样“自古以来,那些进行创新或革新的人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打破了人类既有的观念”。如果木村成功了,那一直用农药的他们算什么呢?

  家庭的贫困与村里人的误解,并没有打倒木村,他始终坚持着信念,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在他的影响下,种植天然苹果,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梦想,而是他们全家的梦想。当妻子美千子向大女儿诉说要不要放弃时,向来文静的女儿怒气冲冲地说“我不同意!不然我们过这种穷日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漫长而又煎熬的岁月里,木村很幸运,因为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他还有家人的陪伴与支持。

  每当别人说起木村秋则很努力时,他一直在强调“努力的其实不是我,而是苹果树。”“可能是我太笨了,树也受不了我,只得结出好苹果来。”在木村眼里,苹果树有自己的自然法则,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协助苹果树成长。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法则,只要遵循其中的规律,就可以获得成功。“苹果树不是独立成长的,而是生活在大自然中。”但长期使用农药的果农忘了这一点,用农药把果树和大自然隔绝开了,也逐渐忘了苹果树与泥土的关系,忘了大自然的联系。其实人也是一样的,人活在世界上,总觉得是独立生活,实际上,我们都离不开所处的人和事,也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无论在当今还是未来,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也许大自然都会告诉我们答案。

  木村阿公用八年时间,等来他奇迹的苹果。我们呢,是不是也能在这岁月长河里,找到自己的自然法则,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五):原来,我们只需要坚持下去,分享大自然的恩惠

  朋友提起这本《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时,说她读到几度眼眶泛红。我还想她是不是太夸张了。

  因为书不厚,又红成这样,于是我在某个夜晚上床翻开,看了几页赶快丢在一旁。哎呀不得了,我差点就要起床记笔记了!

  木村大爷虽然长得像大爷,但其实还没到60岁,皱纹与黝黑的皮肤可能是农夫本色;不见的牙齿则是曾因为外出打工被黑道打断,他觉得这断牙是捍卫苹果的纪念。

  木村创造出的“奇迹”就是——不用农药不用肥料,种出全日本都想 “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苹果。

  从实验开始,到他第一次看到七朵苹果花,收获两颗苹果,整整十年。第十一年,他的苹果园开满了苹果花。人们口耳相传去买苹果,木村每年的收成都被订个精光。

  2006年,他接受NHK采访,开场就是东京的法国餐厅主厨说,用木村凝聚“生产者的灵魂”苹果所做的菜,订位已经排到一年之后。据说这集节目的主题是“献给放弃人生的你”,被观众要求重播了一百多次。

  并不是所有作物不用农药时都会面临这么大的挑战。因为农药在近代加入,苹果变得只要长得又甜又大就好,它不用奋力生长,所以当木村不使用农药的时候,现代的苹果已经不知道怎么长了。木村可以说是在等,他知道苹果树其实很努力。

  木村并非只会梦想不知轻重的人。务农前的他有会计资格,而且酷爱研究机械,就是因为喜欢农业机械,才欣喜地入赘务农。可是,每喷洒一次农药,他体质过敏的妻子就得卧床休息一周。

  直到有一个无事可做的雪天,他闲不下来去书店,拿取放在高层的机械书籍时,不小心打落了一本书,木村便把它买了下来,那本书叫《自然农法》,是不用农药也不用肥料的栽培方式,因为大自然是可以自我完善的体系。

  就这样,木村踏上了无农药无化肥栽培的路。但他不是专家,所以完全靠读书、实验、从挫折中累积经验。

  在这段惨不忍睹的日子里,他被邻里冠上了“灭灶”的称呼,他女儿在作文上写道:“我爸爸是农夫,但是我从来没有吃过家里种出的果实。”苦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当时经济飞跃,邻居都已经出国旅行了。

  但每一次犹豫的时刻,木村都会发现一点奇妙的事,例如,苹果叶子还是又长出来了,有一年叶螨不见了,每次又一点小小的进展,都让他觉得──苹果树也想活下去啊。

  所以,他“穷得只剩下信念”。

  但依然还是到了极限,他实在不忍心看到家人继续受苦,决定走上绝路,只有死才能制止他的梦想。月圆风高之夜,他带着绳子上山,寻找合适的地方上吊,忽然发现了一棵根繁叶茂的橡树。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山里不可能有农药,而且到处都是虫,为什么它的叶子那么健康?!

  他观察之后发现,原来脚下踩的泥土不一样。松软度不一样,气味不一样,温度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他终于明白,是大自然酝酿出了这种泥土,让苹果树尽情地伸展根系。我们为了保护苹果树,却用农药将它隔离在大自然之外。

  从此之后,木村更加开心,他选定了努力的方向。

  “没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苹果树不能,人也不能。尽管被视为麻烦,但木村却不断汲取着周围人的能量。

  他的岳父经历过战乱,理解农药未必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同意木村拿家里的果园来试验,有时候还要在外当挡箭牌。他亲生父母觉得儿子把人家搞成这样实在太对不起,声明断绝往来,可是晚上偷偷送米给他吃。

  他缴不出水电费时,有朋友去代垫;他需要机械时,老板留下好用又便宜的部分给他;他要去缴纳欠税时,对方还劝他,还是先留着吃饭吧。

  他的苹果园开花时,是邻园的农夫放下手上的事赶快跑去通知他。第一次结出小小的苹果带去市区卖,客人写信对他说,好甜!还要再买。

  后来木村在节目上说,你的果园也不能独立存在,如果收支平衡了,就不应该收取高价,要让大家都吃得到健康的苹果。

  木村的苹果放了两年也没有腐烂,只是变成了芳香的苹果干,专家说这不可思议,因为没有科学根据。其实木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认为,也许因为它来自于大自然吧。

  他完全靠观察和实验,NHK说这是一位“打破常识的男人”。他用眼睛看益虫也看害虫,而且是连虫的样子和卵都想了解。他自己调和醋来当农药,但是坚持人工喷洒完八百棵树,他认为用机器压过会损坏土壤。他的果园平常长得像个植物园,但是秋天会割草,让土壤温度降低,“这是要告诉苹果秋天来了”。他不用肥料,土壤依然可以维持肥力;他连修剪树枝都有自己的道理,于是日本甚至韩国的专家和果农都纷纷去取经。

  当节目主持人问他认为“什么是专业”,他想想才说:心和技术的结合,才是真正的专业。

  木村最在意的就是——主角是苹果,我只是帮助它生长,毕竟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靠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所以他常常去对苹果树说,谢谢你们的努力,要努力活下去啊。在开花的那第一年,他带着烧酒到果园里,跟苹果树对饮起来。他的苹果园随处一翻,都可以发现苹果根的数量和长度都和别的果园大不相同,长达20公尺。台风过境后,他有八成的苹果都还在树上。

  我心中一震,这简直是这个人们思考流于浅薄的时代的天启。这样的踏实与扎实,让人拥有沉稳的力量。希腊神话里的巨人安泰乌斯是天神与地神的孩子,每当他与人征战时,只要身体触及土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灌输到体内。他知道他的根之所在。

  三十年过去,木村阿公坚持种植改变大家人生观的奇迹苹果。幸福姗姗来迟,却更加甘甜浓郁。原来,我们要做的,只是坚持下去,协助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恩惠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六):不是我很努力,是苹果树很努力, 这是天人合一的高境界。

  书并不难读,但是确实让我停下来好好思考。

  一、平衡、平衡、大自然需要的是平衡。

  对于一直以来苹果树一定要用农药才能种好的这个事实,有人不相信这个事情。

  最后,是遵循大自然,平衡成就了它。

  对于大自然来说,根本没有害虫、益虫的分别,每个生物只是通过自己的本能生存,本分地当好自己在生物链中的角色,正因为有了食虫者和被捕者的存在,大自然才得以平衡。

  苹果到了现在的品种,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对于苹果从外观、口感等方面的要求欲望而不断改良的品种。通过农药,消灭害虫及细菌繁殖,让原本无法大量生产的苹果得以大量生产。

  撒农药,其实就是将大自然的生态截断,让原本形成生态的形态截断,破坏平衡,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种粗暴的方式。是指向人类的方式。

  回归到大自然中,种植无农药苹果树,并不是要换个方式替代农药,而是培育一种苹果树所需要的生态土壤环境,让它有自己的抵抗和生长的能力。

  天然是一个平衡状态,它不一定就是最美的或者展现得工整的,反而很多时候它在人类眼中是无比凌乱,无法忍受的一个环境,但是它会是健康及得以长存的。

  当木村将手深入橡树根下的泥土中时,他见到了一个世间最自然纯粹的状态,即使味道刺鼻,即便杂草重生,橡树根却深深扎下,生长出最繁密的枝叶果实。

  后来的三年内,他将自己的果园渐渐营造出最合适一个苹果树也在其内的生态环境,让大自然接纳了苹果树,成为了其中一员,生态环境中的每一员都得以生生不息,青蛙鸟虫还有草,一个和谐共生的平衡环境如此产生。

  就如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广州的2016年1月,冬日出现了最早的雷。几年内出现很多反常的天气现象,都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这个地球这个自然界已经失衡,它在警告我们的同时,也将会用一种它认为合适的方式再找回平衡,这时候的人类在自然面前,又是何等渺小?

  说的大了,说说自己身边。社会和身边的小社会,都是一个生态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一处失衡,总会有各种影响。

  再说说自己身体中的环境,人总是觉得身体皮囊属于自己,自由支配,殊不知这个身体也在支配着你,找到平衡的方式,如阴阳平衡等,就是中医一直说的事儿了。

  说到自己的皮肤,肌肤如何是平衡的状态,书中说到,施肥可以让苹果树轻松长大,但因为轻易得到营养,就不需要努力扎根了。

  对树、对人、对身体发肤都如此。

  二、至此,我才更明白庄子

  书中在前面就很明确的说明,人类的文明,就是不断的满足欲望;但欲望无止境,文明其实并不能根本上给人类幸福。

  快乐并不来自于文明本身,而在于即使在最荒莽的年代,也能随心的自在。欲望膨胀和无限被满足的现代,反而,那么的不快乐。

  里面讲到无为和天人合一的状态,到了这时候,我似乎才更能明白庄子了。

  既然文明无法给你带来快乐,又何必去执着那么多花花世界。

  三、英雄,从来都不是容易的。

  从决心做此事到真正发现其中的真谛,我们跟随书中的木村一直摸索了7年,

  看到中间,7年来毫无收成,家中一贫如洗,家人跟他一起吃苦,吃都成了问题。被全村人当过街老鼠。做先驱、做英雄之前,总是寂寞凄惨得让人不忍。

  最后十年才获得的成功,不是一部电影说说的轻巧的突然奋发马上成功,即使是再发现了真谛之后,也有3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他连昆虫的卵生长都观察的一清二楚。这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英雄,从来都不是容易的。

  当然,动人的还有那句话。

  不是我很努力,是苹果树很努力。

  这是天人合一的高境界。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七):学习心得

  木村秋則:

  1 有老師指導太幸福了,要少走好多彎路。

  2 生態系統的設計經驗,要進過多少人的付出和積累。

  3 技術流的思維讓木村先生陷入微觀的朮上,而沒有在宏觀的道上看待蘋果樹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導致他走了很多彎路。微觀的觀察自然,宏觀的思考自然一樣重要。

  4 木村先生生態種植蘋果的過程就是放下貪心,付出愛的過程。九年間沒有收穫蘋果,需要多大的勇氣來抵擋外來的誘惑;從早期付出胡亂的愛(捉蟲,噴植物源殺菌劑,殺蟲劑);到後來的不斷的種植豆類,引來更多的草,昆蟲,微生物,小動物,最終等到第九年,看到豐收的蘋果。隨著木村先生的名氣越來越大,他本可以把他的蘋果賣成奢侈果,但木村先生沒有。這依然是木村先生放下貪心,因為他心中有愛~~~讓更多人品嘗到大自然的美味。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八):【柒书坊】创造的奇迹的“傻瓜”精神

  日本有一位叫木村秋则的农人,凭着一股傻瓜的精神,想要挑战栽种无农药、无化肥的苹果。一般的常识是苹果树如果不喷洒农药几乎不可能种得起来,而木村先生却做到了,而且苹果又好又甜,还卖得很抢手!木村的苹果是一种奇迹,而他本身的经历更是一种奇迹!

  在青森县,苹果树一般在半年内要喷洒13次不同的农药,果园常常因此一片白茫茫,所以木村先生想:如果能让大家吃到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水果,对大自然和人的身体都是很好的选择。然而,一年又一年不同方法的尝试,却充满了挫折与孤单。别的果园果实累累,他的果园因没有农药,所以杂草茂盛。整天都在想着要如何减少病虫害,整天在果园东张西望,与土地和果树的亲密对话,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后来,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了土壤的秘密,也领悟到了作物必须靠着自己的生命力,才能扎根于大地。如果只是一直减少果树的抵抗力,就算它长大了,也是一个虚弱的身子。苹果树在很多年后,不晓得是不是被木村的诚心所感动,终于开花了,也结出好吃的果实。看到这里真的很令人激动,因为木村其实后来上山是准备放弃了,可就在那个剎那,奇迹终于出现!

  这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动人故事,一经刊出,就获得很大的反响。大家除了很想吃木村的无农药苹果外,更想了解他对无农药的坚持过程和人生的奋斗故事。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不论在什么年代或地方,往往都有令人感动的一面。木村的故事深深震撼我的地方就是在他对苹果树的谦卑态度,对大自然的真诚守护,还有勇往直前不畏人言的毅力与决心。

  现代农药可以很快解决许多田里的病虫害问题,正也因为这样,所以作物变得太依赖,常弱不禁风。现代的许多小孩不也是这样吗?家长连给他失败的机会都没有,永远比孩子操心在前,负责在前,想用自己的一切为他们挡住风雨。不是挡住不好,而是不能让孩子连什么叫风雨都不知道,因为终有一天,他们要独自面对生活。木村的苹果据说非常香甜,因为不靠农业、化肥在土地上能自然长大的果树,都是不简单的。如同做父母的,是要培养孩子如何克服风雨,让他的未来像“木村苹果”一般坚实无比,还是想办法将孩子的障碍移开,让他得到暂时的顺遂,哪个比较重要呢?为人父母应该明察。

  有勇气去尝试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大家称之为“傻瓜”。但我认为一生有傻瓜的经验,是很棒的,因为从其中必能领略一番别人所无的人生风景。每个人,不论年长年幼都应该执着内心的想法,傻傻的践行,最后无论成败,终将收获满满的人生智慧!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九):由木村的苹果,联想到教育

  由木村的苹果,联想到教育

  书籍: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作者:【日】石川拓治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木村秋则的“傻子农民”的故事,他是日本岩木町(现属弘前市)岩木山下一名种苹果的农民。他用了9年的时间,执着地践行着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也能培育好吃的苹果的“自然农业法”的理念。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全家被弄得一贫如洗,他本人也被自己逼上了快要自杀的绝境。最终,他坚持了下来,并用感悟和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及正确的栽培方法,种出了“好吃得不得了”的苹果。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要大于“好吃的苹果”这件事本身,我也不单单是被主人公执着的精神所感动。我所感悟的,是由木村整个“苹果自然农业法”追求的过程,所引发的对教育的联想和反思。

  在书中,探讨了“苹果”这一常见水果,从野生又小、又酸、又涩物种的进化、到经历人为培育,尤其是美国人约翰·查普曼的人工改良及大面积种植,变成了又大又甜的苹果,进而在日本的推广的整个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大又甜的,经过人工培育的苹果,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更容易遭受虫灾和果树疾病的侵扰。早期的日本农民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徒手除虫,一年辛苦劳作不说,还不能确保最后收成。但自从农药发明、引进和推广之后,这一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民的工作开始转变,大家只要每年严格按照农业部门颁发的操作施药日历,对果树进行喷洒农药和施肥的操作,就能控制几乎所有的虫害、果树疾病等问题。这样不但减少了巨大的工作量,还能确保秋天的时候获得又大又甜的好苹果,并且苹果的农药残留能控制在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内,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这真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但是如果苹果会说话的话,它不会太喜欢。对于虫子,它必须依靠农药,对于疾病,它必须要依靠药品,它自己对于这些一点反抗力都没有,因为人为的措施,一点一点剥夺了她作为植物本身所与生俱来的抗病、抗虫的能力。由于化肥使用,它的根不再向下生长,而是指长在地表,如果一旦停水,停止化肥,它一样不能生存。因为这个能力也被人为的措施剥夺了。)

  木村秋则最初就是按照农业协会的要求做的,为此还每年因为认真地执行打药、施肥获得协会的表扬。但是木村的夫人是过敏体质,每次喷完农药之后,都要生一场大病躺上一个星期。这让木村感觉非常难受,他开始尝试降低施药的频率,发现即使这样也不会大幅度地影响产量。这让他在心底里开始对“不用农药就不能种苹果”这一不容置疑的经验产生了动摇和怀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日本农业专家福冈正信写的书,宣传“无作为农业”。简单地说,就是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利用大自然循环的体系,不用农药和化肥,一样获得收益。这种技术在稻田和麦田里都获得了成功。木村秋则怦然心动,决定在苹果树上也实施这种“自然农业法”,不成想,这一试,就是九年。

  苹果由于自身的原因,实施起“自然农业法”来,比其他农作物困难得多。开始几年,木村几乎使用所有能想到的日常用品(食用醋、牛奶、辣椒酱)去替代农药除虫、除病,几乎没有任何收效。反而是苹果树越来越多的枯萎,连续几年不开花,不结果,病虫肆虐,家人疲惫,全家没有收入濒临破产。事实上木村一家甚至比别的果农更加勤奋,因为他们不用农药,用的是徒手抓虫的最原始的方法,全家人经常从凌晨干到深夜。但即便如此,苹果园一天天枯萎。于是木村被人封了一个绰号——灭灶,类似于断子绝孙的意思。木村开始陷入绝望,一度想要自己自杀以求向家人谢罪和求得自己的解脱。

  就在他爬上岩木山,打算实施求死的过程中,仿佛印证了“陷入绝地而后生”这句话,他突然领悟到也许整个“苹果无农药栽培法”的关键,不是在于找出农药或者化肥的替代品,而是改善整个苹果园的环境,使之更接近于“自然环境的循环”(具体到苹果,应该营造出这样一种的仿自然环境比:果树生长——杂草丛生——虫子来吃果树——益虫、鸟儿、青蛙吃虫子——蛇、老鼠等小动物吃青蛙、小鸟——落叶、小动物们的遍布苹果园……整个苹果园像一种自然平衡原始丛林一样。果树在这个环境里生长,恢复了它作为植物的本性,为了自身生长的银行,它的根越发往下生长,为了抵御病虫害,他自己越发长得粗壮和结实,抗病虫病害能力越发提升,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种规律,然后顺从这种规律为果树成长创造条件,比如用食用醋适当地除虫,为了保持地表温度,每年割一次杂草,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播种大豆等能够固氮的农作物等等),这才是“自然农业法”真正的核心所在。木村像一个隐士,用了8年的时光苦苦地面壁修禅,终于领悟到了“自然农业发”的真谛。依靠着这个“自然农业法”,苹果树在“从刚开始时的800颗,枯萎的到只剩下400颗,再由其中的一颗苹果树,开出了七朵花,这七朵花中,两朵结了果,当年的全部收成。在佛堂祭拜过苹果后,木村和全家人一起分享这两颗苹果,感觉即便是从懂事前就开始吃苹果,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得苹果。第二年,也就是木村努力后的第九年,满园的苹果树都开了花,“时隔九年,看着久违的苹果花,木村的眼睛被泪水模糊了……”如今,木村的苹果汤,是日本一家西餐厅最受欢迎的招牌菜,需要半年预定。

  木村苹果的故事讲完了,联想到我们的教育,真的是有所启迪。

  追本溯源,我们人类的教育最初是口传身授——先祖们长大后,跟着大家一起去狩猎、捕获,经历了生生死死。几个幸存者活到了老年,他们的宝贵生存经验就是后辈们最珍贵的教材:那些果实可以吃,火要怎么生,石头等武器要怎样打磨,如何群体狩猎,如何躲避和防御大型食肉动物的攻击,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不要受伤,以及受伤了后如何治疗,不至于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送了命……人类的先祖当初不是最强悍的,但是却是最适应环境和生存下来的。

  到了农业社会,社会出现了分工,开始出现了阶级。一些经验、教训、历史和故事被用甲骨文、金石篆刻、纸张、绢帛等方式保存和记录下来,成为后辈学习的教材。然而,能够接触、使用、记录以及传授这些知识和文字的,注定只有少数人。他们因为阶层的分离,要依靠大量农民的生产进行供养,中国科举制度,成就的就是这样一批人,即所谓劳心者。而占绝大多数人口比例的农民,几乎都是文盲。

  再往后,进入了工业时代,机器的发明和制造,能够大量地生产标准化的产品,与此同时,需要大批的具有标准化知识的设备操作者作为劳动力。我们的教育,也有这个时期开始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模式,开始大规模地量产“人才”。普通的孩子,经过12年的中小学教育,掌握内容差异性不大的知识。海南的高中生毕业和东北的高中生毕业生,如果列表比较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所了解的知识内容,差异度应该不大,否则没办法举行全国统一性的高考。这种工业化学习系统的好处是能够量产一大批统一规格学生,满足工业、制造业劳动者的需要。

  而目前所谓的大学教育,无非是再进行4~6年的专业化、职业化的训练而已。为什么中国没有大师,原因很简单,因为目前不需要。中国目前的产品,靠的是量产、低成本、能最大限度占有市场的产品。所以需要的对应的劳动者也就是扩招后量产的大学生。

  不过,这个局面,正在愈演愈烈地开始转变,大批的制造业转移、转型,社会越来越需要不但掌握基本知识、专业技能的操作者,更需要有自己想法、能够有创新的创业者、创业者。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老样子。100年前普鲁斯工业化学校教育体系,100年后依然还是没太大的变化。靠的是学生出社会以后的自我修炼。

  上面这个过程,和苹果的演化过程多么地类似。农民只需要按照施肥、施药规程去操作,就能种出差异度不大,又大又甜又好买的标准化苹果。至于张三种的还是李四的苹果,口感上、外观上都无所谓,大家拼的是价格、市场占有率。

  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工业化学习体系下,我们所追求的好学生(就像市场上最大最甜的品种的好苹果)的基本模式是: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考入好学校——考入好大学——获得好文凭——获得好工作——获得好收入——找到好伴侣——组建好家庭——生出好宝宝——好宝宝接着好好学习……进入下一个循环。

  在这种体系下,我们培养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学生(去看我们的穿校服的学生做操就知道了),就像几乎一模一样苹果。唯一能区分他们的唯有分数,这是唯一可量化的人才的指标。正如同区分苹果以产地、个头和品相一样,我们的学生也被分成属地(比如北上广的教育水平,肯定高于我们海南的,不是因为学习知识点比我们多,而是他们在这些知识点学习上所接受的难度、深度的训练比我们多,就好像他们是用更好的的化肥和农药种出的苹果一样),被分成好中差、被分成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和天才一样。但是,很难从里面真正地筛选出一个真正的,属于自己的“人”。一个快乐的、充满好奇的,对世界和未来充满阳光和期待的人。一个能快乐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事业,同时又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世界带来快乐和贡献的人。虽然这个人存在我们的梦想之中。正如,木村秋则所向往的哪一个个头不大,但是“好吃的不得了的苹果”一样。

  木村能够用九年的时间,几乎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最终成就了他的梦想。我们呢,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这个孩子对于社会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苹果,但对于我们父母来说,几乎可以说是我们后半生活在世界上全部的希望和寄托。一方面,我们真心地希望他就是那一颗“好吃的不得了的苹果”,另一方面,我们实在在没有勇气和力量去抗衡整个社会工业化教育模式和体系,正如这本书虽然写得很精彩,但绝大部分的农民没有办法和勇气去实施不用农药和化肥的“自然农业法”的苹果园一样。

  究竟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答案。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经验和知识是人类不可缺的。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知识(这就是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所在)。但是,在挑战全新的事物时,经验和知识却往往成为最大的障碍。木村经历成百上千次失败,舍弃一个常识(没有农药和化肥无法种苹果),终于明白自己在挑战一个经验知识完全不起作用的世界。于是,他终于能以一颗纯洁的心正视苹果树。”

  一颗纯洁的心。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钥匙和答案。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读后感(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本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或者说,是出版方的营销做得太好了。

  书中实质性的内容很少,如木村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功的,缺少调研性、细节性和事实性的描述。

  相反,书中很多作者臆断,古龙式的叙述风格,夸张的语气。比如:

  木村并没有在看这壮丽的风景。他一直在盯着地面。

  不,其实他也并没有真的在看地面。

  木村觉得好像五雷轰顶。

  这不是一时的念头,而是内心深处深信不疑的信念。

  悬在空中的皎洁明月,照耀着浑身泥土,专心致志的木村。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书中说明多于叙述和描写,评价、感慨和自以为是的议论,多过事实性、细节性的资料呈现。

  最受不了的,是书中很多地方,一句话就是一段,总是莫名其妙分段。叙述绕来绕去,车轱辘话很多,看了很久,叙事没有一点推进,围绕一个点,翻来覆去转圈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