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世红楼好儿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人世红楼好儿女

2018-06-10 12:30:32 作者:戳这里☞ </span&g 来源:中青网教育 阅读:载入中…

人世红楼好儿女

  大学生思想

  编 辑丨苏惠卿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红楼梦》,一种是没看过《红楼梦》的。

  已观红楼,视中恍觉“世界一红楼,两女反窠臼”。冷艳高洁却又热烈寂寞的妙玉是一个,孤傲淡然、任情率真而又兼着多愁善感黛玉又是一个。不似没有半点青涩稚气落得老成的宝钗那般,她俩是前程最空落落女子,是最精致清冽的人世叛逆者。

  雪动翻飞降仙袂,世间留红是艳人。第四十九回,宝玉站在天降瑞雪的天地间,一阵寒香忽然扑鼻而来。回头仰望,漫天飞雪中,只见有十几株梅花,红如胭脂,灿如云霞,一齐开得沉默绚烂原文这样写:“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里”的梅花在开放。特特嵌入的“妙玉门前”四字,将妙玉的凄清与热烈与门外红梅共溶成了一场大雪出身贵族父母双亡,尘缘未结却又生性偏执生活让她无所适从,但她偏要活得热闹。不屑人情世味的她,干净动人,妙玉是离群索居的,她如仙人一般孤傲。她安于一隅,将充满死味的栊翠庵打点得生动可人,将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降雪后的栊翠庵,俨然是一座小小的仙居。

  花道茶道她都甚精,诗词歌赋无所不知,但参透人生虚无的妙玉并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主儿。嫌弃刘姥姥,连后者用过的杯子都要丢出去;不欢迎闲人来栊翠庵,人走后她还要拿水洗地,而送水的小厮还不能进门,把水放在山门墙根下就好。出家人慈悲为怀,但她好恶从不假辞色。宝玉说过 “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不能用普通人标准要求。当然,对妙玉而言,过自己的生活,保持心性,这也都与别人没有半点干系。“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栊翠庵主人妙玉不事事求全,内心笃定自然宁静从容,我忘不了,她那明目清心本性,忘不了她那遗世独立个人风霜雪雨。

  如果说黛玉一如潇湘馆里的绿竹孤洁超脱的话,则妙玉就如栊翠庵中的红梅孤洁自傲。林黛玉和妙玉这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形象早已成为文学中具有孤傲高洁气质的典型代表。在由生到死的过程中,二玉完成了自身精神上的独立,她们同样的孤寂,同样的独立,众种是非分辨就全留世人评说了。

  最不见得佳人,神迹皮骨林黛玉。总爱拿宝钗与黛玉来作比较,这不外乎她俩的年龄相仿,而且都是亲戚家姑娘。“年岁虽不大,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不比宝钗的性情与老成,这是黛玉也比不得的。宝钗心中安放了一个超于自我的老魂灵,黛玉则十分脱俗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她仿不是这个世间的女子,一生下来就是如此“不堪”。身体羸弱,气息奄奄,赚得旁人也要多看几分、心生怜爱。她聪慧过人却又喜欢样样计较,不够圆滑棱角参差,却自带晶莹光芒,她有自我内心的期许,独守着那份高贵硬朗的英气。哀而不伤,又自卑又孤傲,我真的喜欢极了林黛玉。

  她是敏感而又较真的颦儿,是坚韧多趣又真性情的黛玉。世人不会懂得她,世人哪会懂得她。“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倒是不聚的好。”喜散不喜聚的她似乎勘破了悲观底色,但谁人真喜欢悲凉啊?她不过是习惯了这种人事无常折磨弟弟母亲父亲的先后逝世是她人生最悲凉的底色,她不会有记忆快乐了,因此也就不免得悲伤了。

  像是孤独的人都孤影自怜,黛玉孤独地出门、孤独地葬花、孤独地回家、孤独地睡去、孤独地发愿、最后孤独地死去。“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从生到死,而不能向生而死。只因她太孤寂了。没人能理解她,也没人能感同身受,就连她深爱的宝玉也是。

  黛玉与妙玉正是因其个性气质的皎皎不屈而相生相依,同出身于贵族,自幼失亲,投奔京中,寄人篱下结局悲惨;在气质性格上又都孤洁自傲,不会趋炎附势,都有一种叛逆性格;才华出众,诗才极高的两位才情女子;两人对宝玉都寄托着烟凝雾绕般的感情。书中以黛玉为主,刻意铺陈,描写细腻;写妙玉为从,侧描暗写,似有若无,但同样生动,同样切人心脾,隐离相织。

  书中以黛玉为主线,以妙玉为副线,以黛玉为明线,以妙玉为暗线来写。妙玉悲惨,黛玉凄凉,妙玉那一身坦坦露露的羁傲,一生虚虚无无的所获,恰好拟契着黛玉这一身与一生的缥缥缈缈……妙玉与黛玉真是一个形象系列中的两个个性实体,写黛玉笔法浪漫,为情而死;写妙玉手法现实,结局不幸。无从得知黛玉之死是否是作者本愿,抑或有另外之结局……

  妙玉,心落红尘内,她如皎洁的天上星般不过是误入凡尘罢。

  黛玉,七窍都玲珑,她的身子骨与心智都不是人间能久留的。

  一世一红楼,一梦一回眸,叹极玄妙玉,不解黛玉心,红楼好儿女,留我泪沾襟。

投稿须知:

  1. 投递稿件应为作者原创作品

  2. 邮件命名方式为【投稿】+学校+姓名

  3. 如若曾在其他平台刊发,请提前注明。

  4. 投稿邮箱zqwjywx@163.com,欢迎投稿

  投稿:华东交通大学 吴莉平 

  编辑:河北大学 苏惠卿

  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吗?

  想要和小编面对面吗?

  欢迎加入“中青网教育粉丝后援团

  QQ群“小青树洞”,群号码:737362422

  小青携全体小编等待你的加入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人世红楼好儿女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