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普通读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普通读者》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0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普通读者》读后感精选10篇

  《普通读者》是一本由[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普通读者》读后感(一):给我读书的正义

  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具有普通的智慧,读书可以是为了寻找摆脱现实泥淖的方法,读书可以是为了打发闲散时光手段,读书可以是为了缅怀过去,为了畅想未来感谢伍尔夫,扩展了我读书的边界

  历史即便无限轮回个体也依然找不到生活的最佳方式。原来每个时代一样反对婚姻的,抨击法律的,撕逼论战的,悲叹自己格格不入的,传统和礼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束缚,但真奇怪,它们又存在了这么久。“双方有情即结婚,而当爱情不存在,婚姻的束缚也就不存在”,原来早已有人质疑婚姻的意义农民不敢靠近受伤倒地的人,因为害怕法院强加罪名,原来早已有人斥责法律比一切东西漏洞更多;原来有学问权威人物对骂的口吻完全与赛马场里的赌徒或者街上的洗衣服女无异;“一个人要费一辈子功夫才能把自己灵魂真相弄个水落石出”,原来早已有人在意识挣扎……此刻,我感受深深平静,对自己的悲伤发出蔑视的一笑,你们真渺小。紧接着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仿佛定要出现一个发奋努力的时代,紧接着一个奔放肆意的时代,一定要出现一个清清白白、艰苦工作的时代。那么时代在进步么?除非我们能断定说,我们对于苦难敏感和对于正义的热爱证明我们的一切人道天性都随之高度发展起来了。但甚至连前者,我们都无法断定。不过时代已经这样前进很久了,只有眼光短浅,心胸狭隘人才会夸大眼风风雨雨重要性狂风暴雨职能水面上肆虐,深海之中仍然一如既往、平静无常。那么,时代进步了么?

  曾经让我无数次质疑和拷问的人性,依然以一种“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心态看着我,安静令人发指。因为他不自知,不自知人性中总有某种东西永远令人发笑,男人和女人身上总有某种脾性永远引起我们讽刺。他们的灵魂像一张复杂的网,每个节点都交织在一起,根本不存在一种情绪,它们都纠缠着,由此生彼,面对别人的不幸,既同情又怀有一种又苦又甜的幸灾乐祸,灵魂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但我们却总在苛求,并且很难说清到底在苛求什么以证明我们的不满有理。托尔斯泰告诉我们,要学会人们亲近,但是不要让同情仅仅出自理智,因为出自理智的同情是容易的,而要发自内心,发自对于人们的爱。

  距离真理,倒地有多远。无知的人身上的可爱品质比有学问的人要多的,但下层社会又多么令人厌恶,那是愚昧无知反复无常之源。贫困,贫困给我们证明自己生存权利沉重负担,在不利境遇之中毫无防备,必须随机应变同时也免去我们纵谈自开天辟地以来一直使男人女人内心激动的七情六欲的拘束,这些迸发生命力的东西。而当我们从狭隘无聊经过不断的呻吟和挣扎,把自己培养起来之后,我们会撕去悲伤的自白,以肆意放纵自由情感觉自己那博大成熟心灵正向自己“极其遥远的往昔”的世界里扩张。对于这么一种心灵,一切都是收获。这时回顾过去,即使存在着一个烦恼不安的灵魂,存在着一个不断怀疑而感到困惑不安的人,我们也能得到平静,得到安慰。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万能的价值尺度,一位少女或许比一座大教堂更能引起人的兴趣,一头驴子或许比一位活着的哲学家对人更有启发作用

  快乐是值得我们努力追寻的生活意义吗。我们的祖先和我们自己之间,要是有什么难以消除的差别的话,那就在于我们的乐趣是从不同来源汲取。我们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他们无知而我们有知,但无论知识多寡,我们抗拒不过自己的基因乐观主义是一种直觉,它来自晴朗日子美酒和谈话;它来自这么一桩事:生活每天都贡献出那么多的珍宝暗示出那么多的东西,就连最健谈的人也无法将它们一一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快乐哲学对待小事要跟对待大事一样认真做好,因为,享乐,哪怕是别人的享乐,看来要比受苦更符合人的心愿。快乐是人生中的一种主要利益凡事自己高兴做的事,一定对自己有益,但也一定都有成本。睡觉虽有缩短人生欢乐之憾,仍给予我们许多好梦;死亡可以无限延长我们从事最喜爱活动——睡觉——的时间,但我们却总是望而却步。当死亡到来时,我们最好正在游戏宴会,戏谑,聊天,听音乐,听爱情诗。其实人生无答案,认真考察起来,人生只是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并在无法解决结束。所以快乐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生活意义吗。

  读书不是为了谋生或获取知识,读书为了乐趣。讽刺文学也许为许许多多喜爱放箭而不会瞄准的人磨尖了箭头,涂上了剧毒;现代文学使人忘掉对话,忘掉情节,专注于人物内心的漩涡随笔,纯的像水,纯的像酒,让你品尝到朴朴实实的思想日记文学重现生活的细节,那些远去的时代仿佛找到了依托,向人们重新闪现。它就像谈话一样轻松自由。我们有我们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这种看法又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偏见自然形成的,所以它跟我们的自负爱好等等仅仅纠结在一起。我们可能会对过去的文学奉为经典,又同时深深嫌恶自己同时代的作品,同时还感叹生不逢时。但是,这只不是话语权的交替,过去只有良好教养的人才有机会写书,他们按照这种高度的文化教养和理想标准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才感叹已逝去的时代所具有的准则安全感

  刺穿笼罩在心灵上的朦胧烟雾,他们遮盖着行为动机和内心秘密依靠绝对坦白力量,读书,就成为成长。没有最好的素材,生活就是素材,不争辩,也不要尝试改变比人的信仰,因为缺乏诗意只会使我们处于毫无瑕疵的尝试藩篱之内,同时限制我们的眼光,抛去那些滑稽丑陋逻辑,只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官,读书,就成为生活。独立高于一切,从他人那里所接受的任何恩惠对于自己都是一种羁绊,大刀阔斧的砍掉他们,读书,就成为信仰。

  《普通读者》读后感(二):来,听伍尔芙聊聊读书与生活!

  读书,不是为了求知或者谋生,而是为了把交流扩大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伍尔芙如是说。当一个人开始阅读经典,他的思想便开始游弋在广阔无垠精神宇宙,这片宇宙,五彩斑斓,躁动不安,时空界限在这里失去作用,无数灵感火花,思想的伟力,纵横交织成一张大网,网罗古今未来,仁人智士,或独领风骚,或怪癖嚣张,或静谧如水的思维星球。迈入其中,世俗聒噪废话低级趣味猥琐规则,通通不见了影踪。只余下一对自由的羽翼,插在思想的脊背上。

  然而,读书的作用并不是要求我们,躲入精神的星空逃避现实的喧嚣,更为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生活,在物质欲望硝烟正盛的今时,透过重重迷障,触摸生活清凉质地。所以伍尔夫对生活说道:“四时八节,雨天晴日,无不宜人红酒白酒,同饮独酌,各有其乐。凡是自己高兴做的事,一定对自己有益。博士和贤人也许要反对,可是,让博士和贤人去跟他们的忧郁哲学打交道吧!咱们这些凡夫俗子,为了领受大自然的美意,尽可能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有时往这个方向,有时往那个方向,趁着太阳还未落山,尽情享受青春的热吻,倾听婉转歌声吧!”

  在如今这个打开微博微信,随便一刷都是满屏幕人生箴言心灵鸡汤成功人士的七条法则,不读后悔一生的十句话,等等破碎孱弱的思维,将我们对生活直观清晰信念,埋没在各种纷乱信息之下,我们不如大喝一声:“去他的人生哲学,只要活得出彩,老子就乐意不按规矩来。”

  但如果看到这,你一声叹息,说道:“不是我不想去活得出彩,而是没有勇气突破陈规旧俗。” 人之枷锁,皆为己造,既然来到世上走一遭,就要尽力去体验丰富的生活图景。对于条条框框伍尔芙严肃地说:“法则乃是一些传统常规,不可能跟那千变万化,纷纭错杂的人的情感冲动保持经常联系习俗只不过是专为胆子小的人所设想出来的一种方便之计,因为他们不敢让自己的灵魂自由腾飞。让我们守住自己这热气腾腾变幻莫测的心灵漩涡,这令人着迷的混沌状态,这乱作一团的情感纷扰,这永无休止的奇迹——因为,灵魂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奇迹。活动与变化是人生的精髓。”

  当然,即使你不去突破所谓的陈规旧俗,一辈子在世俗的定义上,只是一介平头百姓,生活拮据,甚至偶尔还要遭受土豪们的“两肋插刀”。但这些,都不能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与丰富。梵高一辈子穷困潦倒相貌丑陋,受尽嘲讽;庄子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居于陋巷;伍尔芙说:“我们内在的生命、灵魂,常常与我们外在的生活格格不入。”一个人对于外在表相的迷障,摆脱、透视得越多,内在便愈加自由和丰满,对于自我的认识也愈加清晰,明确。

  读书与生活的关系,在于透过浩瀚的思想星空,在滚滚俗流,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自己找到精神的定位指引,而后脱离低级俗套的生活,进入一种意味深长而又温和适度幸福之中。文至于此,不由得低下头,看看在身边肃穆而卧的《普通读者》,伍尔芙的心心念念似在耳边咋响!

  《普通读者》读后感(三):普通读者

  

千里迢迢从滨海图书馆借来的,不得不说天津滨海图书馆的书还是很新的。品相新。种类也新。很多畅销书新书都有。而且搜到即找到。位置偏也是有好处的,工作日去坐一天,人少,车少;书多,座多!真是过瘾啊!!! 这本书中,作者把自己视为一位普通的读者,来评论她自己所看过的书。大部分外国文学作品作者的阅读量很惊人。以至于可能把看过的书里引用的字句串联成他所表达的话。所以如果没看过作者书里所说的书的话。就很难和作者产生共鸣。他是一名80后,188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 这本书不厚,之前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它的名字《普通读者》。原以为与书名匹配的是大白话的内容和老白姓的观点想想就觉得接地气。没想到看了后才发现。作者和译者都是文笔了得的文化家,书中提到的书,我没看过;作者,地名。也是一无所知。很多比喻成语。更是难以理解结果只能翻出许久没看过的《现代汉语词典》帮忙,才勉强读懂一些! 不是书不好看。真是我没文化啊! 慢慢来吧。先争取做到理解,然后再吸收营养吧! 看书也能遇到挑战。也是种乐趣

  《普通读者》读后感(四):非普通读者

  本打算两日读完的书,五天才读完。

  这一误判某种程度上是书名所致。无论伍尔夫在首篇中如何强调约翰逊博士所言之普通读者未受文学偏见污损这一优势,她终究是个极其不普通的读者。当然,与普通读者的意见不谋而合本身就意味着表达上的力所能及

  其不普通之处在这本不全的读书笔记选本中俯拾皆是,若要全都识得,还需重读。初读所见,仅以下几条。

  从前只隐约从《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中感受到教科书上所言之意识流的状态,从《时时刻刻》中瞥见到如今仍不知是否准确的伍尔夫的生活状态。不知道的是,伍尔夫有如此之大的阅读量,当然,这种震动也可能源于我本来对英国文学的不太了解。从小说散文再到各个时代的信札,她有些八卦,擅长勾勒出各不相同的精神画像。另外,她还非常喜欢传记,即使在谈论《鲁滨孙漂流记》一文中,她否定了看了理论再看传记,看了传记再看理论这一类的外部阅读,而提出要掌握作者的透视角度,但大多数的篇目中,传记的直接使用,或对其文章潜在的影响不难分辨。更有一类文章并不进行文学评价,也没有任何的方法可言,而只是着眼于呈现一种有意思的人的存在的状态(当然,有意思与否的评判是在有极强的个人好恶标准的支使下完成的)。在谈论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的《教子书》时,伍尔夫显然并不认为这样的克制和严守礼数之下所度过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甚至还带有一丝可以分辨出来的质疑。但是这并不重要,她笔下的切斯特菲尔德勋爵自有其迷人之处。她是那么善于勾勒具有独立于她的精神之外的精神画像,由此给读者提供了各种精神上的参照,所以,读她的读书笔记,犹如与她以及她笔下的大人物同桌而谈。

  伍尔夫不仅认真地八卦着,也认真地评论着。不知她是否有过文学评论上的训练,但她显然不是没有任何章法可言的普通读者。她对于斯特恩《感伤旅程》的评论文章写得极好,在其中,她这样评论斯特恩的迷人的自由与章法的和谐,她说,“虽然作者那飘忽不定的心灵的翱翔就像一只蜻蜓就像一只蜻蜓飞得那样迂回曲折,但是我们无法否定:这只蜻蜓飞得自有它一定的路数,而且它选择自己停落的花朵时也并非漫无目的——那不是为了形成优美的和谐,就是为了形成鲜明对比。”她同样是有“路数”的。她常常提及的“透视法”就是最好的例证,她频频借此提炼出了各位作者最不同于他人之处。

  除此之外,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她有自由交流的才华。她讲到德•昆西的时候,引用了他关于“自述的困难”的说法,他说,“……许多人虽然在理智上从自我克制中解脱出来,仍然难得向人倾吐肺腑——放弃缄默的习惯非他们力所能及。”无形中的锁链、看不见的符咒,束缚了、冻结了自由交流的精神。而伍尔夫在这些随笔中所展现的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非凡的,既有她所欣赏的德•昆西那样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片段,也有对阅读中产生的瞬间情感的迅速捕捉和充满诗意的描绘,还有至今我仍只是感叹而无法说清楚的那一份分析中的进退自如。读罢她的随笔,才真正意识到从前对于形式的不够重视是不该的。最近已经明显感觉到在记录生活、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时那种让人无奈而又讨厌的无能为力了,无对于文字自如的驾驭,反过来便是对感觉和思想的巨大的束缚。

  《普通读者》之不普通,还有待重读开掘,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确是刻不容缓的。无论如何,收获非普通读者一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