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0篇

2018-06-13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0篇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一):毫无逻辑地东拉西扯

  一想到这本书是写清朝末年的事,就有种这种穿越了错觉。在清朝怎么会有牡丹这样的女人出现,林语堂写的这种在国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小说,对外国人来说甚至都是一种误导。什么时候中国女性会像红牡丹一样

  红牡丹的性格特点都不是什么开放不开放的问题了。很多场合我甚至认为红牡丹精神上有些不正常,有种恍惚混沌状态。这种天生的荡妇描写完全是为了迎合男读者的口味吧。

  小说也是有很强的逻辑和主线的,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完全是毫无逻辑而且荒诞不经的。越到后面越是拖沓和胡闹,仿佛不知道该如何收尾了,只是这样胡乱的东拉西扯。看完这本书,完全觉得是浪费青春,所以给差评,来给后来者警醒。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二):我想要稳稳的幸福

  最早接触林语堂先生,是从读他的散杂文开始的。林语堂的散杂文,既没有鲁迅先生的杀气,也没有胡适的严肃。他的散杂文里有的是淡定从容幽默感(“幽默”一词本就由林先生首创),但是又比以淡定从容见长的梁实秋周作人等人更多了一层深刻

  喜欢一个作家的散杂文,就更会对他的小说感兴趣,不过细细算来,林语堂的小说我倒是买了一些,真正开始阅读的第一小说,却是这部《红牡丹》。此前倒是看过他的《苏东坡传》,觉得写得颇好,叙述淡定从容,又不失深刻。不过,林语堂的小说和传记作品因为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写给英语读者看的,所以有些地方就显得比较别扭。他不同于用本国的语言写本国的事给本国人看的那些作家,林语堂是用外语写本国的事给外国人看,所以他的写作就会有一种距离感。有一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妇孺皆知的事情——比如岳飞,如果是写给中国人看,则完全不必解释一句他是抗金英雄,但林语堂是写给英语读者看的,就一定要加一两句解释。这种现象在《苏东坡传》里有,在《红牡丹》里也有。于是林语堂的小说和传记文本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啰嗦,而这种啰嗦又显得很独特。因为在全世界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在提到本民族的英雄的时候还要在正文中加一句注释性文字的。

  林语堂一直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这首先得益于他是一位学贯中西学者,林语堂本身就是一位国学大师,所以由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介绍到全世界合适不过。不过,在读《红牡丹》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林语堂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小说,写这样一个人物。小说中的牡丹,即使是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是一个保守的女性,甚至比一般小说中的女性都要开放。在刚读小说开头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部写人性解放与理学矛盾的小说,年轻寡妇牡丹因会不会守寡而被人议论纷纷,而她自己又持一个自由态度。要知道,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晚清时期,一个妇女想冲破理教樊篱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不过随着小说故事发展,我知道我想多了,这个牡丹哪是冲破理教樊篱的问题,她简直就是在冲破道德底线,不仅爱上有妇之夫,而且在得知爱人病危而千里迢迢去看他的途中还会有艳遇发生。对于牡丹一会爱这个,一会爱那个的变化我倒是可以理解,因为正如毛姆所说,“感情有理智理解不了的理由。”但是当一个人爱着一个人的同时又会想着其他人,这其实就不是感情了。尤其是在她去看望病危的爱人的途中还会发生艳遇的这件事,让我立时对这个人物心生厌恶。其实,小说中牡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对自己拥有的并不珍惜,总觉得另一个更好,于是她就一直处于混乱之中。相比之下,她的妹妹素馨却是一直知道最想要的是什么,她也就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稳稳的幸福。

  当年某电影导演认为观众不喜欢电影就等同于不喜欢电影人物,这当然是毫无道理的,就像我不喜欢牡丹这个人物但并不等于我不喜欢这部小说。小说里的牡丹虽然和传统中国女性有一些反差,但小说里却仍是充满中国因素,牡丹的几位恋人里,有深沉内敛代表中国学问的翰林,有直接爽朗太极拳的拳师,还有任性又不失人情味的中国诗人,虽然《红牡丹》是一部女性小说,但女主角身边的男性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小说的故事也很抓人,把人物写得很饱满,能够见出林语堂的深厚功力。而至于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小说,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作家愿意。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三):No zuo no die

  文/文小妖

  牡丹,是林语堂先生长篇小说《红牡丹》里的主人公。花中,牡丹国色天香,乃花中之王。顾名思义,林先生为女主命名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

  故事发生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牡丹的出场则在亡夫的葬礼上,林老先生的笔调让整个大环境有种隐隐的压抑感,但我却没从文字里感觉到牡丹的伤心。反而读出了她内心深处藏着的喜悦,一如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得知丈夫意外死去的马拉德夫人。只不过幸运的是牡丹终于摆脱过去,奔向自由,而可怜的马拉德夫人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导致心脏病发作走向死亡……

  自由,也是放纵的开始。

  继因性之需求,情之苦闷,交相煎迫之下,拥有一副迷人外表的牡丹开始了自己的寻爱之旅。从初恋金竹,到梁孟嘉,傅南涛,船上邂逅的男大学生,再到安德年,她一路上从未消停过。爱或不爱,也许她从未搞清过,她只在乎一时的兴起和激情。如梁孟嘉对她的评价,“她热情似火,好恶无常,任性冲动做事行动都不可以常理预测,在追寻情人时,又混乱失常。”孟嘉了解牡丹,对她的评价也中肯。

  牡丹的“任意妄为”似乎也融合了林语堂先生的道家思想自然主义思想。与封建社会大力拥护的儒家思想距离甚远。更与孔子以后经宋儒理学家歪曲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足以把新寡的女人打下地狱。可牡丹偏不,她要选择自己的人生。牡丹的这份勇气是值得肯定的,性之所求,情之所需,皆因本性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后续故事的开展,牡丹的博爱,让我渐渐有些不认同

  与金竹情绝,她马上移情梁孟嘉,期间又迷恋上年轻健壮的傅南涛;金竹之死,她又移情安德年,兜兜转转,不同的男人身上,总是开始得轰烈,结束得草草。激情、新鲜、厌倦、旧情……情之所起,情之所困,除了金竹之外,她所迷恋的只是一种情感上的刺激肉体快感上的恣意,岁月静好似乎与她无缘,她终究是不安分的。

  我想,不管牡丹跟任何一个人在一起都不会幸福,所谓的幸福只不过是激情燃起的那一瞬间的电光火石,犹如烟花绽放灿烂过后,剩下的是一片沉寂。以她的性格,怎样都是耐不住这样的寂寞的。性格所致。

  林语堂先生的自然主义思想,我倒是觉得梁孟嘉很符合。谦谦君子一般,不苛求,一切顺其自然,有着一种雍容的大气。他与素馨(牡丹亲妹)的结合是对读者最大的一个安慰,他值得拥有这样一个与牡丹截然不同素雅女子姐妹俩,一浓烈,一淡雅形成鲜明对比。太烈的牡丹,恐怕这世间太多男人都无福消受,更何况儒雅的君子梁孟嘉?

  书中有过两场葬礼描写,一场是牡丹亡夫的,一场是牡丹初恋金竹的,两个场面,牡丹的心境表现大相径庭,对比鲜明,爱与不爱,用情与不用情,一目了然。金竹葬礼上的那场肝肠寸断的哭泣,虽极为讽刺,但也让人为之动容

  最后,书里描写的几个配角神仙眷侣白薇与若水,相敬如宾的素馨与孟嘉,他们都是幸福的。可偏偏女主牡丹一直寻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虽然最后她同意嫁给傅南涛,但这里面多少包含着几分不甘,幸不幸福,自己选择的果,不管甜酸苦涩,都得自己咽下,这就是人生

  最后我想说,不作不死呀?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四):冲破枷锁,追寻爱情

  看完林语堂的《红牡丹》,我开始琢磨着爱情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应该像梁孟嘉那般绅士学者的模样,又或是诗人安德年那般浪漫的模样,还是拳术家傅南涛那般豪情的模样……每个人刻画出的模样不尽相同,而这些爱情的模样,都让牡丹遇到了,并且这些男子深深的爱着她。

  故事以牡丹丧夫作为开篇,她不爱她的丈夫,她深爱的是初恋情人金竹。丧夫之后,她自由了,她以为终于可以和金竹在一起了。她不介意世俗眼光,一心想和金竹在一起,并且许下终生只爱金竹一人的誓言。但身为女人,她渴望一个家庭,不愿只做金竹的情妇。而金竹不愿为她抛弃妻儿,所以,牡丹选择离他而去,携妹素馨随堂兄梁孟嘉赴京。孟嘉很爱牡丹,日子久了,牡丹却嫌堂兄过于斯文儒雅,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那么爱孟嘉了。青春活力的牡丹,热爱一切新鲜的事情,也不抗拒任何男子的搭讪。遇到傅南涛,又再次燃起了牡丹心中的爱恋。而南涛因伤妻致死入狱。

  随后,得知初恋爱人金竹病重的消息,牡丹决心回到金竹的身边,她愿意放下所有,想和金竹重归于好。牡丹离去前,留给堂兄的书信,终归还是有些绝情。“君之一生中,将再无我之踪迹矣。”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堂兄的心。返抵杭州,金竹已经病入膏肓,他对牡丹极其冷漠,他恨当初牡丹那般绝情。金竹最终还是含恨而逝。牡丹陷入绝境之时,遇到了诗人安德年,并和他热恋一番。牡丹不忍陷安德年的妻子于绝境,决心分手。最后,牡丹随孟嘉返京,又遇回南涛,遂约定成婚。

  全书的人物角色并不多,围绕着牡丹一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牡丹的情感事迹颇为丰富,在民国时期,寡妇是需要守寡的,牡丹不顾他人眼光,极力去寻找心中的爱恋。而牡丹所爱之人基本是已婚人士,屡屡受挫。她渴望一个安稳的家庭,羡慕白薇和若水的爱情。这是一本冲破枷锁的书,牡丹是一个有血性、敢于反叛传统礼教之人,她不像民国的其他女子,她爱得自由,爱得自然,不守约束。但她肆意寻欢,又显得有些放荡。

  书中若谈佩服之人,要数素馨和孟嘉二人。素馨为牡丹之妹,举止文雅沉着冷静,她爱慕孟嘉,但从不在人前表现出来。她深知孟嘉爱的人是牡丹,但依然愿意嫁给孟嘉,她不介意孟嘉和牡丹之前的种种,胸襟宽广得让人佩服。要问有哪个女子明知道丈夫心中永远有一位佳人,却从不介意,不恼不怒。这般女子,若我为男儿之身,定愿娶之。而孟嘉,我佩服他的为人温柔亲切、不摆架子。当然,最佩服之处要数他对牡丹的感情。他对牡丹可谓百般宽容,被牡丹抛弃后,仍待牡丹如知己,替她把关终身大事

  而此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林先生大胆的描写人们内心对情感的矛盾与挣扎。我们从牡丹这一人物中,看到了人们面对感情时常有的心理状态与变化。故事最终也算完满,一番风浪之后,牡丹终归还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人之所作所为,人虽过去,事仍存在。但对于过去的事,无需耿耿于怀。宽广的胸襟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品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豆邮或24685251@qq.com联系笔者

  《红牡丹: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读后感(五):爱与性

  在主流文化中谈爱是伟大的,而谈性是低劣的,往往人们也避之不谈,但相较于过去女人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年代,如今性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女人思想开放,往往也表现在性的开放上。

  有人说爱情的本质就是性,按这样的逻辑下去,追随理想的爱情便是追随理想的性。性源于人类本能,遵从本能行事,则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这恰是林语堂先生的思想,林先生常年居于国外,想必西方思想对其文学作品也起了重大影响。所谓中西融合,那么在他笔下的人物自然不会是主流社会的代表人物,牡丹就是一个特例独行例子

  撇开金竹不说,牡丹所追随的爱其实只是追寻能够让自己满足的性伴侣。即使是对于堂兄梁孟嘉,他们在一起也许是因为梁翰林的才学,而导致他 们分手的原因那就是赤祼裸的性。对于傅南涛的描写,是牡丹追求性的铁证,傅南涛坚硬结实肌肉茂密光亮头发,一个肌肉健壮的年轻男子,完全符合牡丹的性幻想,而那种诱惑力,不是牡丹有意为之,而纯出于生理与自然。在牡丹回家途中,随意大学生发生性关系,足可为牡丹扣上水性扬花的帽子,而她确却理直气壮:我的心属于我自己,身体属于谁无所谓。这话似乎就是:灵魂自由了,身体也自由。牡丹就是这么一个不合常规的女人。

  牡丹的性是开放的,爱也是广泛的。对于那些男人,她轻而易举就说出爱,似乎每个男人都爱得深刻,而每每分手又快速地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为她所谓的爱大大打了折扣,于她而言,在失去爱时,即要用性来填补爱的缺失,安德年就是一例。为什么上面我们要撇开金竹不说?金竹算是她所有男人中的一个特例。如果说牡丹对于其他男人的需求都是性大于爱,而对于金竹则是爱大于性。金竹是牡丹的初恋,只要这点,就把其他所有男人比下去,初恋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可以说牡丹对于金竹的爱来得最纯粹。所以在失去他之后,牡丹又怎么会在乎她的身体属于谁?

  此书背景是洋务运动时期,那时西方文化科学技术正涌入中国,中西文化的冲突,使中国封建统治不断没落。梁孟嘉算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牡丹酷爱堂兄的书,她的反叛,她的性开放,从某种程度上,是梁孟嘉思想的影响。如果说金竹是她爱的启蒙,那么她思想的启蒙可能就是梁孟嘉了。

  在一路坎坷后,牡丹找到了理想中的爱情吗?如果说理想的爱就是理想的性,我想她是找到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