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闲话闲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闲话闲说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5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闲话闲说的读后感10篇

  《闲话闲说》是一本由阿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闲话闲说》读后感(一):世俗的诗

  大陆出版的《闲话闲说》诸个版本都有不少删节,这个版本算是其中删除较少的,而且删除部分用□□标注出来,算有良心的出版机构了。我读时,特意和网上找到的电子档参照,总算能一窥全豹。

  《闲话闲说》有一个副标题的,名为“中国世俗与小说”,副标题的存在容易让读者了解这本小册子的主旨,但也可能误导读者,以为这是一部谈小说创作理论著作。其实,这部随笔的主旨在“世俗”,而非“小说”。

  “世俗”是个大话题,谈的人很多,但因为世俗容易和下里巴人联系在一起,所以论者要么是持批判精神,要么是持把玩的态度。前者是不屑一顾,后者看上去欣赏,其实是拿世俗当放浪形骸的挡箭牌。但世俗是大染缸,中国人的世俗世界,有一套多年文化沉淀下的规则,乡野之间,看上去是悠游自在,其实躲不开世俗的约束。世俗自有一套规则,渗透在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中,维护着俗世和谐秩序。哪怕在中国神话中,天界都是一派烟火气,倒和希腊神话里的情景有几分相似。不信去读读《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倒是和《荷马史诗》那些天神们的行径相类。好像世界各国的中古神话里,很多神仙都没有后来一神教如上帝或安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倒常常有些不着调,随心所欲地使小性。世俗社会如此复杂多变,因此无论批判还是把玩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论据,但都不能算完整的阐述。

  中国世俗和庙堂各有一套自己的规则,虽然融合相交,但始终能够独立自为。即便庙堂倾颓,民间还能承继文化的血脉。所以顾炎武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世俗不死,天下不亡。

  虽然庙堂常常会干预世俗的生活,但大体上庙堂没有撬动世俗的根本。中国尽管一直有所谓儒教,一套忠义礼智信的规则居于统治地位,但在这套规则下,世俗还是有自己的空间。下里巴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一套自洽的规则,一套道德体系问题不会没有,而且世俗的势力对新理念常常起拖后腿作用。但大体上,世俗是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的,虽缓慢,但总在发展。直到1949年之后,形势大变,真成了千古未有的变局,世俗世界的自为空间被扫除了,纳入一种“新”规则中。结果却是世俗空间没有了,“新”的秩序一团糟,中国人就进入一种混乱的、毫无道德感的生活之中。到了今日,中国人要重建自己的世俗生活,传统的一脉断绝了,外来的一脉不是水土不服,就是似是而非,要形成自己的世俗体系还真要一段融合再造的功夫。再造虽苦,但总算好过那些失去自由空间的集体生活,从这点上说,你不能不说这个国家进步了。虽然是在大规模退步之后的进步,总好过继续开倒车。阿城说:“扫除自为的世俗空间而建立现代国家,清汤寡水,不是鱼的日子”,这话我佩服得很。

  阿城在书的后半部开始谈小说,从《史记》和魏晋的志怪开始,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作者。阿城说自己采取的是归纳法,所以出之于主观。读《闲话闲说》也真就是闲话闲说,阿城的很多观点经不得推敲。因为要谈世俗,所以书中格外强调世俗的功效,似乎中国小说尽是世俗一脉。但世俗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理念或集团,世俗的形式太多,故事太长,理念庞杂,良莠多态,《红楼梦》与《金瓶梅》的世俗不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江湖各异,阿城以偏概全叙述,即便是对于中国小说史的分析也显得太武断了。

  阿城说《红楼梦》在世俗中融入了诗,这是对的。世俗也可以是诗,唐诗里也净是世俗的景象和世俗的观点。小说未必就是市井东西,诗未必就是阳春白雪,倒是庙堂上的有些诗,看着堂皇典雅,其实算不得诗,反倒不如多看看“鸳鸯蝴蝶派”的世俗小说,更有裨益,至少能懂得世俗的爱恨,体味中文的好处

  最后要说,不论观点是否有争议,阿城讲话的腔调真让人佩服,舒张、自如节奏配合简练、干净文字,读着让人惬意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闲话闲说》读后感(二):《闲话闲说》 一些摘抄

  1.一个人急于求成,可能倒霉跟头,一个国家急于求成,就可能酿成大祸啊。

  2.新中国地界广大,却是乡下每个村、城里每条街必有疯傻的人,疯了傻了的人,不必开会,不必学习中央文件……都可以不必理会,自为得很。设若世俗的自为境地只剩下抽烟和疯傻,还好意思叫什么世俗?

  3.中国从近代开始,“新”的意思等于“好”。

  4.不解决世俗实际的“信仰失落”,传统信仰当然复归。

  5.世俗间颓丧的多是男子女子少有颓丧。我亦是偶有颓丧,就到热闹处去张望女子。

  6.最早的中国当铺就是佛寺。

  7.香港的饭馆里大红大绿大金大银,语声喧哗,北人皆以为俗气,其实你读唐诗,正是这种世俗的热闹,铺张而有元气。香港人好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亦不贪言中华文化,正是唐代式的健朗。

  8.阿城先生点名夸赞了哥哥演的《阿飞正传》。

  9.莫言与阿城分享的那个鬼故事(P80页),先不说真伪问题,看上去和凭想象都莫名得萌。

  10.诗很早就由诵和歌演变而成,诗在中国的地位那么高,有它在中国发生太早的缘故

  《闲话闲说》读后感(三):闲话闲说,平心论之

  文革是中国历史污迹,但是,却意外成就了一批不凡的文学家

  阿城先生是我极为推崇的一位。见证了一个荒诞的年代,牺牲一代宝贵青春,在最渴望年纪迷茫,在最应该收获的年纪潦倒,鲜有人能对加诸在自己命运上的不公能平心静气的记录。阿城的文字里没有戾气,也没有血腥和嘲笑

  我每次对委屈无可奈何时候,都会找机会看看头上的一片天,心里每每念着那句话:起风了,突然间就很大……他们觉得,好久没有抬头看过什么了。

  是一份释然的心境,而非余华、王小波的追问(当然这两位也叫人敬佩的不行)。

  我觉得这份释然的心境,来自于阿城对中国千百年来世俗文化的兴趣探索。就像他在书中枚举的例证一样:庞贝古城中打捞的泥板,记录的是哲学,而中国的甲骨文中记录的是妇人求问如何让丈夫免于便秘之苦,令人忍俊。

  因为了解,所以释然,因为释然,所以原谅。这可能就是读史使人明智的另一种注解。

  这本集子是阿城先生的吉光片羽,有些文章甚至会有部分的重合,这就是日记。每个习惯日记的人都知道,有些心事疑惑会在心头萦绕很久,而认真生活和严肃思考的人生态度,让记录者都会在与现实碰撞中和真理更接近一些,我可以谅解这种重合,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戚戚焉。

  谈一些,让人喟叹的内容,道一句世风日下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这句话击中了当下的所有要害,当我们的节奏和理解跟不上躲在互联网人群时,我们痛心疾首地道一句世风日下,都不如这句话来的干脆,他在瞬息万变中点破了从古至今的藩篱:庶民是不会被礼教束缚的,这是孔圣人名言。你以为满口之乎者也的古人都是礼教风化的产物,其实非也,我们这帮庶民何时被礼教束缚过,他们只是应试工具而已。

  借古喻今,但仍然有一些意外。

  世殊时异,没想到这本不过十几年前的集子中记录的中国世俗现状,已与2016年的中国大有不同。

  第十四篇曾著:“道德是一种规定,道变了,相应的德也就更着变。

  像美国这样一种比较纯粹资本主义秩序,钱就是道,你昨天是穷人,在道中的位置靠后,今天中了六合彩,你的位置马上移到前面去。

  我认识的一位大陆女作家,在道中的位置也就是级别,有权坐火车软卧,对花得起钱也做软卧的农民,非常厌恶,这也就是道而来的对别人的非德感。中国人不太容暴发户,暴发户只在美国才能活的体面自在。”

  他们在当今中国也体面自在,我们一年比一年富有包容的精神——有容乃大。

  《闲话闲说》读后感(四):世俗既无悲观,也无乐观,而是一种无观的自在

  闲话体散文,很有意思。副标题是“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前半部谈中国世俗,后半部谈中国小说。前半部精彩畅所欲言,后半部有些严谨起来,失了轻巧

  前半部谈“中国世俗”,其实是谈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世俗意识。在中国长得烦人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因教派信仰不同而产生战争,这和西方的教派斗争有天壤之别。中国人向来迷恋俗世,对天上神灵并无多少虔诚,烧香拜佛也只是为了现世回报,一旦未尝所求,可以将神灵骂得狗血淋头。真遇到急事了,往往是“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太上老君”一起念,哪个效果好,那就拜哪个。

  中国的世俗意识根深蒂固基督教传入中国被人们接受,不是因为它宣扬的天堂,而是因为基督死后能复活,这点才符合了中国人的心愿;佛教也一样,印度佛教讲“六道轮回”,认为生命一直在轮回中受苦,应该追求“涅槃”的境界,摆脱这个轮回方可解脱。可中国人恰恰喜欢“六道轮回”,人一直在轮回着,那么这辈子完了,几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重新回到人世,多开心。这辈子命运多舛,那么就积德、皈依,来世再被生出来,命就好了,为什么要摆脱“轮回”?至于观音从印度佛教中一个男菩萨,被中国人改造成了绰号“送子观音”的女菩萨,那就更是世俗化的体现了。

  外国传入的思想尚且如此,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更不用说了。儒家核心是“礼”,而礼就是制度,制度则是为了保证现实社会的稳定;另一个核心是“仁”,就是要关爱尊重现实中的一切人,维护彼此间的关系;儒家的“道”,则是发源于朴素伦理之道,礼、义、廉、耻、忠、信、恕、仁、孝、悌、贞、节……从观念到行为,无不是为了维持世俗的安定团结

  道家看似是出世的学派,实际上更加世俗。道教几乎管理着世俗生活中的一切,道教一本五千多卷的《道藏》,其中符咒无数,全是用来处理现实事务的,不管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大道恶病缠身,小到家里的狗不见了,都可以请道教的人来写几张巫籖。修道还讲究修行、炼丹,追求长生不死,对世俗生命可谓迷恋到了极致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希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都得道成仙,也要把家里的鸡啊狗啊都带到天上去,不然成仙也没意思,还不如守着屋舍田园

  世俗究竟是好是坏,是怎样一种人生观呢?阿城说:世俗既无悲观,也无乐观,而是一种无观的自在。它其实超出了“观”,令“观”观之有物,于是“观”也才得以为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