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袭击面包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袭击面包店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7 20: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袭击面包店的读后感10篇

  《袭击面包店》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50元,页数: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一):当饥饿难捱的时候,就去袭击面包店

  生活的本义,也许不在于步步为营脚步,也不是运筹帷幄的规整,而是信手拈来随性,或者漫不经心的闯入某个时光,某个地方

  上午喝着咖啡突然下午就想去吃卤煮;今天听着爵士乐,突然明天想去听场摇滚乐。

  现在我们所留下的每个痕迹,都会成为日后的记忆。可我们为什么要在乎这些记忆,回忆重要之处何在,以至于我们非要现在低声下气的向未来的回忆乞求一些值得留住的时光。

  管它呢,当我们想离开的时候,就背上行囊;当我们沉寂已久的时候,就要在路上;当我们饥饿难捱的时候,就去袭击面包店。

  于生活,于朋友,于陌生人,我不怀有一丝的恶意,更不想存在那么多的小心翼翼。

  分享这个朋友成功求职的喜悦,也分担了那个朋友失恋之后的痛苦,我变得麻木,也感到羞赧,身边从不缺钱精彩故事,现在我也想拥有自己的故事。

  我闯入了一家面包店,严格来说,只是一家快餐店,没有面包,我只能抢劫汉堡,我蛮横地开口要了50个,迅速跑到一个寂静无人的角落

  我不在乎以后我会怎么想,此刻,我只想一口吞下这些汉堡,而后迅速忘记一切。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二):饿?想象力?恶?

  我对村上春树是有偏见的,因为在看这两个短篇之前我先看了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我实在是弄不明白日本评论家何以通过这么一本虎头蛇尾的书就给予了他如此之高的评价,“且听风吟”名字特别吸引人,但是内容让我一度摸不着头脑,于是第一个偏见就这么产生了。第二个偏见是我觉得“村上春树”这个人不好读,我总是在第二个“春”上大舌头。(= =!)

  但是现在我想讲的这两篇小文,实在太好看

  《袭击面包店》写了这么个故事:两个游手好闲又穷得叮当响的青年,突然被一阵饥饿袭击,他们不想工作不愿劳动,于是一起闯进一家面包店里,打算抢劫面包。他们等待店里一个大妈挑完面包后,亮出了身后的菜刀。面包店主是个迷恋古典音乐共产党人,当他清楚来者意图后,无谓地让两个年轻人随便吃,但作为交换,他要诅咒他们。年轻人不愿意被诅咒,还是想抢劫面包,于是店主又提出一个要求——“如果你们认认真真听一回瓦格纳的音乐,我就让你们把面包吃个够”!年轻人虽然觉得这个提议怪异,但较之洗碗、拖地、受诅咒或做不法之事,当下这个折中确实是最上乘的选择。于是在乐声和店主对《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音乐作品讲解中,两个年轻人终于大快朵颐解决了果腹之虚。

  村上春树在开篇描述这种饥肠辘辘时,写了这么一段话:“为什么会产生饥饿感?当然是由于缺乏食物。为什么会缺乏食物?是因为没有等价交换物。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等价交换物呢?恐怕是由于我们想象不足。不,说不定饥饿感就直接来源于想象力不足。”

  很有意思的一段话,饥饿感来自想象力不足?第一感觉这个说法是在影射精神空虚和精神食粮。因为缺乏想象力,所以觉得人生虚妄,进而无所事事,荒度光阴,直接导致没有物质基础去解决温饱,但温饱问题又不仅仅是饥肠辘辘,它更是一种感觉,感觉“就像把全宇宙空白个儿吞进了肚子里”,“空白起先非常小,就像甜甜圈中央的洞那么大,然而伴随着时间推移,它在体内不断膨胀,最终竟成了 深不可测的虚无”。起先我是这么想的。不过绕来绕去,还是回归到肚子饿本身上来了,不然他也不会想到甜甜圈。

  我们不是神笔马良,不能凭借一支画笔绘出天堂,纵然世界上真有这么一支神笔存在,我想它也不会选中我们这些普通人来作它的主人。因为我们也许不可能有马良那样的想象力,能在被坏蛋穷追猛打时瞬间想出一个个需要物品,进而把它画成现实改写命运。不说那些稀奇古怪的物什,就说最简单的联想,我觉得有人把我逼至墙角时,我也不能立即想到要画一架梯子来救命,因为那时我的脑袋一定宕机了(= =!看吧,就是这么没骨气)。

  但是村上春树,他想象力一定是爆棚的!

  来看看这些比喻句:谈啤酒和黄油刚刚下肚却好像没有留下丝毫痕迹的饥饿时,他写“它们就像从空中俯瞰西奈半岛一般,仅仅是突然地从窗外一掠而过”;描述啤酒拉环时,他写“烟灰缸里,六个拉环就像人鱼身上刮落的鳞片,扔在那儿。”乍一看这些比喻句不算特别出众,但前提是,村上在前面花大笔墨描述自己的特殊饥饿时,把整个感觉比喻成一个影像展示出来:“1、我坐着小船漂浮在宁静海面上。2、俯视下方,水中能看见海底火山顶峰。3、海面和那顶峰之间似乎没有多少距离,但并不清楚确切情况。4、原因在于水太透明,所以距离感难以捉摸。”至此你也看出来了吧,岛、人鱼、水、火山、难以捉摸的虚无,环环相扣,每个比喻都建立在最初的大比喻之上,就像英国女王头顶的王冠,整体风格华贵炫彩,每颗点缀钻石也同样闪耀亮眼!我不知道这是村上春树有意安排,还是无意为之却彰显巧合之美,如果是前者,那他真是独具匠心,若是后者——我真羡慕他有这样的底蕴

  再谈一下《再袭面包店》,这是《袭击面包店》的后续。故事发展到十年后的一天夜晚,已经重返大学、获得学位、工作顺心、娶到娇妻的其中一个年轻人,突然和妻子同时惊醒,感到前所未有的饥饿,他们翻箱倒柜也找不到食物。虽然对这腹肌难耐的侵袭是如何降临的毫无头绪,但夫妻俩达成一个共识——此刻面对的饥饿是特殊的饥饿,是不应该在国道边通宵营业的餐馆里随随便便解决了事的。(真是古怪想法!)此时丈夫对妻子诉说了十年前袭击面包店的事,妻子坚定地认为这份饥饿的到来俨然是当初的“诅咒”,于是两个人整装待发准备好霰弹枪和蒙面罩,在午夜两点开车出门,沿路寻找只卖面包的面包店,准备再来一次袭击。他们遍寻不到,最终把车停在一家麦当劳前,有模有样地控制住店内2个睡着的大学生客人和3个麦当劳工作人员,抢劫了30个巨无霸汉堡。而后付钱买了两杯可乐(他们声称只抢面包!),扬长而去

  很扯!

  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太扯了!这俩人怎么这么轴!无缘无故去抢人家30个汉堡,却付钱买了可乐!肚子饿就下楼买吃的,家门口通宵的饭店那么多!去抢什么面包店!还抢到麦当劳头上!

  我是不太能理解情节的设置,姑且当做是人在非一般情境下产生的非一般想法,只不过有些人是鸵鸟,敢想不敢做,有些人却是率真任性孩子,谁叫他——肚子饿了嘛。

  不过看到后记时,才发现村上想表达的是这个想法:“曾经袭击过面包店、憧憬做个‘不法之徒’的青年,如今也找到了一份像模像样的工作,结婚成家。然而那种什么的饥饿再次袭扰年轻夫妇驱使二人走上不法之路。”

  难道说,之前的“饥饿”我又理解错了?不是生理需要亦不是精神匮乏,甚至不是想象力的虚无,而是——恶。

  不管当初面包店的老板给两个年轻人播放瓦尔纳与否,都不能改变他们身上本源的那种东西,纵使一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能短期阻止他们的举动,改变一点人生轨迹,但命运之手永远悬挂头顶,在等价交换还没有开始之前,在他们拿出菜刀之时,甚至在最初他们产生坏想法的那一瞬间,诅咒就已经发生

  村上始终没有在《再袭面包店》中提及另外一个年轻人,但是《袭击面包店》的结尾,店主跟两位年轻人道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碍事的话,明天咱们再一起听听《汤豪舍》。”

  我不知道那个年轻人有没有在第二天重返面包店,我臆测的他,有两种结局。可能,去听一下店主推荐的古典音乐,他的命运真的能被改写,而不是活得“像模像样”却“没有模样”。

  不管怎么说,从8点接触这两个故事到现在11点半,我已经“饿”了3个小时了,时间有余,不碍事的话,我这去搜索那个康沃尔国王侄子特里斯坦与其叔父未婚妻伊索尔德公主的故事啦,愿你今夜梦中也有美丽主旋律!(^_^)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三):人,真是无比奇妙的存在

  

笔记

人,真是无比奇妙的存在。村上春树其实对共产主义抱有些许期望的吧。或者仍需要考虑20世纪80年代时代背景,以真正理解其创作思想和意图?作者之所以安排再袭的不再是面包店,而是小资麦当劳,大概是因为“一旦发生变化事物就不可能重归原处了”。因此,共产党员听瓦格纳的音乐是正当的,在麦当劳里吃巨无霸和可乐也是正当的。第一要务是消解饥饿感,包括身体的、精神的、思想的。So,how to do?所谓的缺乏想象力难道是提倡和鼓励画饼充饥”?读懂一部作品还是需要提前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可见《语文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以后再读村上君。

摘抄

《袭击面包店》1981

  饥饿感←缺乏食物←没有等价交换物←想象力不足。抑或:饥饿感←想象力不足。

  身为共产党员,却听瓦格纳,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是正当。那是我无从判断领域里的东西。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汤豪舍》。

《再袭面包店》1985

  饥饿感与恐高居然有想通之处。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四):值得一看的好书

  http://read.douban.com/ebook/7677201/?icn=index-indie-rec大一的夏天,和他一行学长家乡游玩,乡间的小路上开满了金黄色麦田空气里尽是大自然气息,因他是外省人的缘故,他说,云南的天和云,是他看过最为壮阔,也是最美的景色。黄昏,金色晚霞洒在乡间的道路上,头顶飞鸟掠过,路边回荡着追逐嬉戏小孩声,远处包裹天光之中的高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在学长家中吃了晚饭夜幕已然低沉,能听到山间此起彼伏的蝉鸣,狗吠声。他提议出外走走,学长则选择在屋子陪伴他的老祖,我便随他一起同行。沿着黄昏的路灯游走,他说,在这山谷村庄之中,他看到了远离尘世喧嚣后生活的静谧,他希望能通过他的努力让自己年老后回归这样的平静。而我却无法与他取得共鸣,我知道生活不会有停顿,前路漫漫,看不尽的是沧桑变幻,或许,我注定会背弃自己的故乡,一路去追寻未知路途,我也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勇敢,那一刻,我在问自己,喜欢他是否又算得上勇敢呢?夜色无边无际,沿途的田野还隐约泛着金黄的色泽,看到人户家零星的灯火一盏盏的熄灭。放任着自己的思绪一波一波的荡动,仿若置身大海,一切理智都会被湮没,那晚,伴着夜色,我主动牵了他的手,而他竟也平和接受了。那时候自己的心在这静夜中却无法获取平静,我知道脚下的路在走,时光也在溜走,每一个难舍的当下都会成为过去。临近住处的时候,他松开了手,沉默着回到了屋子里。夜晚三人睡在一张木床上,谈及起各自的梦想以及爱过的人,学长说,他一切看缘分,对另一半的幻想没有一个具象,而他说,他与家乡的一名结识了数年的女生有了约定,兴许以后会成为长久伴侣

  后来他应许了与那名女生的约定,就此成为了异地恋人,他把她的照片放在了钱夹里。恰逢两个班的课程安排也开始分开,加之课程繁忙,和他一起上课,放学,吃饭的时间也越发稀少,那段日子,身体素质又很差,经常因为感冒睡在宿舍里,他是个粗心的人,常常忽略朋友之间简单的问候,大概是因为对他有不切实际期许内心开始产生偏差,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时常会把对他的爱恋表现得太明显,或许是我对他的爱意日渐深厚,他也刻意在我面前和女友通话,也时常将她的照片给我看,声称:她是我的嫂子。他的用意我何尝又不明白,可是爱恋这种事就像是扎根在心里的根,种下便很难拔除。

  冬季,他生了重病,办了住院手续,他怕父母担心便瞒着家中,我就请了假在医院照顾他,那几天,昆明时常下雨,气温也日渐寒冷,为了省去在学校来回折腾麻烦,索性在医院找了一把靠椅用来过夜,去商场买了电炖锅学着书本上的健康菜谱煮了粥给他喝,相隔医院两个街区的一家早餐店里的豆浆很是新鲜香醇,他很爱喝。他抱怨医院的药水味太重,时常感到压抑,我便在医院门口的花店里买了百合花时常更换,虽谈不上解决了空气的问题,但却觉得空气里多了大自然馨香。他嫌电视里播的电视剧乏味,我便带着电脑给他放好莱坞喜剧片,医生嘱咐他要多加休息,我便每天睡前和他一起看一部电影,他非常喜欢Jim Carrey出演的《Yes Man》,住院的期间内看了2次,每一次的笑声都大得影响了旁边的病人,不时会被医生训斥我和他太吵,我和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病死,就是笑死。接到过一次他女友的电话:她说劳烦我帮她好好照顾他,她近日生活忙碌,实在无法抽身来照顾他。我说,作为好友,这本就应该,谈不上劳烦。她说,定会来昆明答谢我。

  临近他出院的前晚,他突然和我谈起关于死亡的话题,他说,他想象过死亡是什么样子,或许是年少时遭遇病痛,面色惨白的死在病房的床榻上,或许是在年老的时候,随着新陈代谢的消亡,身体素质的消减,自然地在海边一个人静静的死去,甚或是以后的生活充斥着不幸,自我了断在异乡的街头,任何一种死亡都有存在的可能性。我说,无论是哪一种死亡也都有着他的共性,无论是猝死,病死还是老死终究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体的消亡,这个生命体承载的不仅有回忆还有生者的一些期许,所以,任何一种死亡更有它存在的意义。我和他可以一起交流一切话题,包括死亡,他知道我可以给予他所有的回应。他打完吊针后沉沉的睡了过去,我在他旁边静静的看着他,伸出手去轻揉他的短发,看着他微微上翘的睫毛,听着他的呼吸,我想,世间万物都可以死去,唯独爱是生生不息的。出院当天,天空开始放晴,他搭着我的肩膀说,谢谢我给他的照顾。接着他点了一根烟,我突然不敢正视他的双眼。我们就这样一起走在喧嚣的人群中。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五):想跟饥饿感说88

  开始正文之前先让我骂一句吧

  自从看了这本书,我的饥饿感就没解决过。

  直线上升的体重几乎让我崩溃。不管我往嘴里塞了多少东西,却还是一直想吃,说实话,真的很想去抢劫面包店。

  那些绵软的,香甜的面包,先让我大大的咬上一口吧。

  这些都是题外话。

  现在开始正文。

  -------------正文开始------------

  这本书是一个小短篇,因为太短很多人开始质疑为何出版社是否专门跑来骗钱,我也质疑过,因为实在是太短了。

  直到我认真地彻底的读完。

  村上春树在我心里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但凡和畅销书挂钩的作家总有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相信在很多人心里他和装逼一词是挂钩的。

  就连《康熙来了》里的赵哥都说过,他想泡妞的时候就去买一本村上春树。

  装逼大法好。

  我也一样,《挪威的森林》看的我极其痛苦,直到小绿出现,方有清风拂过的感觉,其他我都当他是放屁,我就记住了小绿。

  再到后来看他的其他书,我也都是呵呵一下的看完,没什么感觉,直到这本短篇。

  年轻人要去抢劫面包店,因为挥之不去的饥饿感。还有其他的一切。

  先说饥饿感

  “总之我们饥肠辘辘。不,何止饥肠辘辘,那感觉就像把全宇宙的空白整个儿都吞进了肚子里。空白起先非常小,就像甜甜圈中央的洞那么大,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体内不断膨胀,最终竟成了深不可测的虚无。

  为什么会产生饥饿感?当然是由于缺乏食物。为什么会缺乏食物?是因为没有等价交换物。那么我们为何没有等价交换物呢?恐怕是由于我们想象力不足。不,说不定饥饿感就直接来源于想象力不足。

  其实无所谓。

  上帝也罢马克思也罢约翰·列侬也罢,统统都死了。总之我们饥肠辘辘,结果就是,我们打算奔向恶。并非饥饿感驱使着我们奔向恶,而是恶驱使着饥饿感袭向我们。”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躺在基友家的大床上,饥饿感就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突然涌来,把我的胃和自尊冲击到无法自持。

  什么叫饥饿感,你是否试过吃过很多东西却依旧像往嘴里送的感觉,明明喝水都费劲了却还在玩命的想用什么填补身体里的空缺。胃和灵魂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连在了一起。

  你是否试过漫无目的的生活,吃饭睡觉就像是公式一样,不知道何为情绪波动,空白的大脑运转后之只剩下一片空白。

  如果你有,那么你定能体会村上说的这一段。

  那天晚上开始,我第一次正视起我的饥饿感

  也正是那天之后,有人给我推荐美国电视剧《双峰》,很老的一个片子,里面讲的是一个小镇上少女被杀案件。

  案件并不重要,里面关于食物的表达方式极其逆天。

  男主在第一集出现的时候,极其详细的描述了他之前所吃的食物,樱桃派,如何的美味,好吃,饱满的水果,细腻的味道和口感。

  在第一集后面,他拿起甜甜圈,掰开,再掰开,很大的一块就这样被送入嘴中。

  第二集,他去餐厅吃饭,和服务员说他要的煎蛋怎么煎,咖啡要怎么泡的时候,那种细致和对食物的追求,令我开始怀疑自己以前没咋吃过饭。

  他去警察局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拿着食物,他的搭档正把一块裹着糖粒的油炸面包圈狠狠的咬了一大口。

  我无法描述下去了,因为我饿了。

  什么是饥饿感,当我们内心满足的时候,当我们身心满足的时候,我们体会不到。但是我们又极难得满足。

  可能真的像村上所说,我们的想象力太匮乏了。

  面包店老板放的音乐让狂躁的少年们安静了下来,而这种并不多,因为能满足我们胃口的实在是太少。

  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放弃了对饥饿感的追寻,只是用垃圾来填补自己的身体,还有些人跟随着自己内在的声音,去寻找真正能满足身心的那些美味。

  我也还在找,吃过了英国的巧克力,太甜,吃过了肉,不够满足,吃过了芝士蛋糕,吃了多少还是没吃够。

  最近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一本宋碧云的《漫长的告别》,一颗青橄榄。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六):到底是饥饿还是欲望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文中的饥饿感考虑成人的欲望,超强的饥饿感本质就是难耐的欲望。

  第一次袭击面包店实际上就是对欲望的追求过程。不巧的是,在满足这次欲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好的面包店老板,用音乐因势利导、并且满足了欲望。

  但是所谓欲求不满,这种欲望的达成的方式并不能带给人们快感,相反随着时间推移竟变成了一种“诅咒”。所以才有了和妻子第二次袭击面包店的行为。因为当欲望不能得到正面满足时,便会像黑洞一样吞噬更多欲望越来越大。当袭击成功后,妻子轻盈睡去,我也松下一口气,任由生活的潮水将我继续推向前方。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七):村上春树促狭的恶作剧

  村上春树说:“饥饿就直接来源于想象力不足。”那么,为了填充这样的饥饿又该当如何?别看村上这个问题的开端高深,可办法却实在下里巴人——袭击面包店!

  村上的笔头的确厉害,就连对饥饿的形容也能将之扩大为“全宇宙的空白”,饿到“深不可测的虚无”的地步,哥俩就直接奔了面包店。当然,“并非饥饿感驱使着我们奔向恶,而是恶驱使着饥饿感袭向我们”。

  紧张的过程被遇到的磨磨唧唧的挑选面包的大妈拉得绵延细长,好不容易走到了主题,老板还代答不理地不买账,结果算是皆大欢喜,但总让你觉得这哥俩就是揍性。杀气腾腾搞了一场,却莫名其妙地铩羽而归。

  好吧,有一就有二。《袭击面包店》是两个短篇构成。下一篇当然是《再袭面包店》。这次是主人公和妻子的故事,当然,村上再次发挥了天马行空的能力,用4种画面描述了特殊的饥饿。只不过,和妻子的袭击又以铿锵有力的出发、稀里糊涂的过程和匪夷所思的结尾收场。当然,其中的一个漏洞就是妻子的观点:解除诅咒的方式就是再做一次。未免牵强。

  即使作为他创作生涯早期的作品,我们也依旧能看到他驾驭故事和表达故事的功力。

  两个小短篇,即使短小,但故事的铺陈和画面仍然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说,“袭击”本身就是一种惊险和意外纠缠的过程。只不过,在村上笔下的袭击显得更加调侃和荒谬。细想想,荒谬这个词用来形容这两个短篇的确不错,两个故事的动机和展开以及结果无一例外地荒谬。“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各方都基本得到了满足。”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到其中有某种重大的错误。”故事的写作在约翰•列侬遭到刺杀后不久。“对了,空气就是这般鲁莽、迫切,(大概)到了让人想去袭击面包店的程度。”想来,“重大的错误”也就这么犯下了。心下惶惶的感觉不正是饥饿的感觉吗?

  所以,不用搜肠刮肚地寻求意义、树立主题,村上就这么鲁莽迫切地袭击了两次,我们也就心安理得地享用大咖辛辛苦苦打劫来的成果吧!

  享受故事的意外和荒诞,还有忍俊不住的时时欢乐,享受村上灵光四射的通感运用,出人意外的妙笔生花。就当村上是来搞笑的,那一脸促狭也冒着鲜活的泡泡。还要更多吗?

  只恨书薄故事少。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八):阅后小结

  购于转转,封面脏脏的,不知道是前任主人还是转转没有保存好。原本以为封面是罪犯袭击面包店戴的面具,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是麦当劳大叔……没看之前谁会把麦当劳和面包店联想在一起啊!当初在学校图书馆看了《眠》,后来学妹送给了我一本香港带回来的台版《图书馆奇谈》,加上这次的《袭击面包店》,算是把村上春树&卡特·曼施克系列看完了(虽然三本合起来也就两百页,十来万字左右……)。

  许多人给差评是觉得“这么几个字也出书?还这么贵?”,加上内容也不是惊艳到让人叫绝的那种,被坑的感觉油然而生,愤而差评……其实这三本更像是典藏版的书,不能谈性价比,而是应该侧重书的装帧设计来评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本的确不错:全铜版纸印刷,封面也很厚实,摸上去有一种肌肤感,很舒服。加上书里有许多张卡特·曼施克特地绘制的超现实插画,非常漂亮,并且契合村上春树文字的气质,阅读体验还是很好的。

  只是价格确实不便宜。要是每本降个十块估计说坑的人就大大减少了……我是不太在意:《眠》是图书馆借的,不用钱;《袭击面包店》是转转买的,可以等价卖回去;《图书馆奇谭》是学妹送的,不用钱……所以价格什么的对我而言没有影响。

搞的我很想再买一本《眠》来凑齐拍个全家福。

  按原版出版顺序排列:

眠7.6[日] 村上春树 著 [德] 卡特·曼施克 图 / 2013 / 南海出版公司袭击面包店7.4村上春树 / 2015 / 南海出版公司圖書館奇譚7.0村上春樹/著 Kat Menschik / 繪 / 2014 / 時報文化

  豆瓣评分倒是一本不如一本(笑)。

  其实会更喜欢后两本。《袭击面包店》最有趣,《图书馆奇谈》则最有想象力和戏剧感。

  村上春树在后记里写道:“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古怪的故事来?直至今日,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所以过多地去探讨故事的内涵似乎也无太大必要,就当做是作者一篇实验性质的有趣小短文。

  这本书叫《袭击面包店》而不是《抢劫面包店》或者《抢面包》,而是用上了很帅气的“袭击”这个词,就像是在一场战斗中袭击了对方军事要塞大获全胜的感觉。结果第一次是失败的抢劫(老板主动白送面包),不符合“袭击”这个词的气质;第二次是找不到面包店(只能抢麦当劳了),不符合“面包店”这个特定地点。男主人公也在和妻子谈“袭击面包店事件”时进行了自嘲:“很无聊的故事呦。”我说,“不像标题那样让人感到有趣,也没有华丽的打斗场面。”,大概许多读者读完也是这样的感觉……

  第一篇的老板、第二篇的妻子都是这本书里最令人意外的角色。

  一个面包店共产党大叔,在面包店听瓦格纳,面对劫匪(他们还没开口抢,甚至算不上是劫匪),直接表示面包随便吃啊。劫匪坚持要有条件,结果老板要劫匪陪着听完一首……全程都不按常理来操作,劫匪一脸懵逼,读者一脸好笑。

  新婚的妻子结果居然是一个“暴徒”:有散弹枪,有面罩,会挡车牌,会绑店员,十足十的抢劫惯犯模样,丈夫依然一脸懵逼,读者依然一脸好笑。

  无论是袭击面包店还是袭击麦当劳,都会让我想起韩国影片《加油站袭击事件》。

加油站袭击事件 (1999)7.61999 / 韩国 / 喜剧 / 金相辰 / 李成宰 刘智泰加油站袭击事件2 (2010)6.72010 / 韩国 / 动作 / 金相辰 / 赵汉善 池贤宇

  事实上二者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最大的相同点大概就是都有两次袭击?第二次也都是时隔十年左右。

  让我想到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袭击的都不是传统抢劫常见的地点吧。加油站、面包店、麦当劳……?这样的抢劫地点选取真的今人意外。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九):饥饿的诅咒

  一直很喜欢村(cun)上(shang)春(chun)树(shu),以至于普通话考试都在说他的名字。他的作品能让我安静下来。有时神经质的把一件很简单的事物翻来覆去的写实在是写到我心里去了。

  这是第一次写书评,希望有什么大家都能毫不吝啬的说出来。

  原来听说一个说法,说中国人听故事看重的是情节、故事梗概,而对词句的关注相对较少。所以我也准备从故事的主要脉络来说一下我的感受。

  下面是我眼里的《袭击面包店》

  在十几岁时,我和同伴想做一件不那么正确却确切的满足自己愿望的事——抢劫面包店,但和蔼的老板“蛊惑”了我们,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好像“对双方都更有利的建议,结果我们听了一曲,也吃够了面包。

  但好像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饥饿感像是诅咒一样围绕着我许多年。在婚后某一天,饥饿感有涌入了我和妻子的胃里。但这次不同,妻子带领着我,无论如何都还是抢成了。而后饥饿感便永远的被巨无霸杀死了。

  “抢劫面包店”这个事情,对于我来说,或者说在故事中意味着什么呢?对我到底有怎么样的意义?

  我认为应该是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个梦想吧。

  年少时单纯无知荒谬不为人认可的梦,因为接受了老板提出的“没有人会为此受伤”的建议而深埋在心底,变成了饥饿的诅咒。所幸我遇到了妻子,她给我勇气、带领我,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袭击面包店》读后感(十):小哲思

  读完以后感觉这个故事可能就是村上春树先生的一个小哲思。

  袭击面包店却没有遭到抵抗,不知觉中却以听瓦格纳为代价换来了饱餐一顿。而且,许多东西以这次事件为界,慢慢发生了变化。而一旦发生变化,事情就不可能重归原处了。

  世上既有带来正确结果的不正确选择,也有导致不正确结果的正确选择。为了避免这样一种荒诞性,我们有必要采取实际上没有任何选择的立场,我大致就是如此思考、生活的。发生的事情已然发生了,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还没有发生。

  虽然,我和妻子结婚后,再袭面包店。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终究,我还是无法知道究竟是我们袭击了面包店,还是面包店袭击了我们。也不知道是邪恶驱使我们奔向饿,还是饿驱使我们奔向邪恶。

  可能世事就是如此,两件像关联的事情,究竟谁是因,谁是果。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吧!

  读完之后,意犹未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