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5-19 02:07: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精选10篇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是一本由(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元,页数:7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一):一刷有感

  一刷是听的,越听越觉得史料如山,考据的梳理归结也叹为观止。根本不适合听,很应该案头啃原著,惭愧。作为W&P粉,一向视若信史,从来没深想过W&P其实竟是更大一段时空的镜像,小说只讲到库图佐夫将星陨落,而亚历山大一世早就从仓惶美少年蜕变成了一个很厉害的皇帝。俄国人把拿破仑赶出俄国又追出去好几年,此后欧洲格局就此改变。

  对我来说,最震撼元神在于几个皇帝出于各自的盘算合力扑杀了一个最厉害的皇帝,能说这是某谁的制度更优越的善果么,也无非无数的巧合。但是如果不把眼前的、被动的、从历史手里接过来的局面作为正面和正义,而把被消灭的扫到对立面,恐怕谁也免不了掉进更巨大的虚无,也就只好如此。简直了,我一思考,我自己都想笑。

  一部史诗,一部战史,两部巨著对接起来,虽然形式与观点不那么合榫,确实有助于得到更确切深广的理解;阅读顺序上,可能先读小说会更容易些,弄清楚大致状况,也已经像我一样自动站队到大俄罗斯那边了,再读史料,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二):突出亚历山大的作用

  本书最大的弱点在于对战前欧洲格局论述不到位,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也阐述得不够。在对俄罗斯人获胜的分析上,本身倒是提供了独到的见解,而且把俄皇亚历山大置于聚光灯下,肯定了他超过拿破仑的恢宏格局,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出众的识才用才的气度。过去五百年里,欧洲第一梯队的政军大国,基本上是按照法、英、俄、德(普鲁士)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除了英国始知处于第一集团(得益于天然的地理条件),法国曾经力压着普鲁士,俄国也曾经以保护国的身份指使德国人,没想到,后来居上是世界大势,曾经总在第二梯队后排的普鲁士人,自从统一之后,迅速地再三打败自己的宿敌法国。俄国人虽然长期被第一梯队鄙视,但它们却顽强地挺了下来。双头鹰今天的格局,真不是浪得虚名!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三):评论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

  虽然总与人周旋,内心却总是孤寂。

  这是这个矮个子一辈子的心路。

  孤寂让他拥有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改变了欧洲。孤寂也让他的力量最终不能完全爆发。当然,他毕竟是个人。

  他是个刺猬型的人。狐狸者,是那种对任何事都抱有热情的人。刺猬一生只干好一件事。他从小时候起,就是为了在欧洲大地上成为主宰者。

  主宰欧洲的种子,从他在法国的贵族学校里受到异视和排挤时,就已播下。那时,他的岛国科西嘉在法国的征服中失败,并且臣服。他要为解放科西嘉而战。

  并不和谐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他孤寂的性格。这种性格将他推到自己的幻想中。他用仇恨思想,以及大量从书中汲取的营养,来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己作为军事战略家的基本视野。

  与其说他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不如说他生活在3000年前的罗马。亚历山大大帝的事迹,恺撒的生平,是他狂热了解的对象,他整天在古罗马英雄的事迹和思想里滋养着自己的灵魂。他其实是个古罗马人。他的征服事业也将证明这一点。

  在他几十年的征服事业中,他永远都在拿亚历山大,恺撒,查理曼大帝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征服者作为坐标,甚至将他们的征服计划作为自己的计划,比如,他一度打算效法亚历山大,征服东方,踏平印度。在征服欧洲及埃及的每一个时刻里,他念念不忘的是,古代的英雄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做过些什么。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四):自制音频书完成

  读这本书纯属偶然。在打折促销时候买了一大堆书,选了这么一本厚厚的砖头。原本打算读个几章试试,反响不好就烂尾。没想到听的人很多,还有不少留言发表感想,也有催工的。哈哈。于是在众人鼓励与监督下继续读完。

  关于这段历史,不能仅仅满足于读过《战争与和平》。一来,那是个文学作品,二来,托尔斯泰的目的也并非整理记述当时发生的事件。关于俄皇,此后的意识形态历史教育更是贬多褒少。这本书罗列了很多战时资料,包括参与者的回忆录与军事政治文献、书信,极其扎实。

  除此之外,作者描绘战场运动的手法也很高明。即便没有地图,也能很清楚地在读者眼前展现一幅战场画面。这在描绘运动战、遭遇战;军队调度和补给线路时格外困难,但作者完成得非常出色。

  关于外交和情报,作者也有很详尽的记述。使得这一个决战并非停留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而是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记录,也有很多分析,有助于形成读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总体认识。

  但这本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言语啰嗦。一样的事情颠来倒去说很多遍,就怕读者忘记似得。另一点就是作者因为前人研究已经过于充分的理由,或多或少忽略了法、普、奥方面的资料。这在西方读者而言可能不是什么问题,但在我们这边就可怜了。感觉这就是一本为俄国沙皇与军队唱诵的赞歌。要想真全面了解这场争斗,恐怕还要读其他的书来补充。

  下面链接是音频书的地址,复制到地址栏中即可。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五):ioracode上线,请订阅关注!

  甲骨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ioracode(oracode为甲骨文品牌英文名称)现已上线!甲骨文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关于书、关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平台。欢迎各位书友订阅关注!

  Ioracode招募公告

  ioracode 是甲骨文即将推出的甲骨文微信公众号。甲骨文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关于书、关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平台。ioracode正在寻找志同道合者,诚邀加盟。

  成为ioracode 书评家

  ioracode是一个以书为媒的平台,我们希望在这一平台上刊登各种“好书”的书评(不局限于甲骨文的图书),如果你自信自己可以写出关于好书的好书评,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书评家”。

  成为ioracode 观察家

  甲骨文所出图书以翻译类图书为主,我们尤为关注国外思想文化界的动态。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关注此类动态,有阅读和翻译外文的能力,能够给读者提供新鲜、有料的信息。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观察家”。

  成为ioracode 翻译家

  一个时常困扰甲骨文君的问题是,一部好的翻译作品出版后,往往难以约到与书匹配的书评。而这些作品在原出版地往往有不止一个“大家”写书评评价。如果你有阅读《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国外媒体书评版的习惯,并且有能力翻译这些书评,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翻译家”。

  成为ioracode 鉴赏家

  好书值得看,但时时刻刻都思考这些博大精深的内容是不是太枯燥,太乏味?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如果你经常关注国内外那些好玩、有品的信息(比如设计、电影、戏剧、绘画、游戏……)并能对其加以评点,我们邀请你成为“ioracode 鉴赏家”。

  关于报酬

  作品一经在ioracode平台上发表,高大上的甲骨文新书送你,如果是有限量版的,非限量版不送。

  志同道合的你,准备好了吗?如有意,请将个人简历及相关作品(作品要与应聘职位相关,且保证原创)发送至oracode@163.com 。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六):俄国与拿破仑的战争史话

  这是一本关于俄国与拿破仑的战争史话。作者因由托尔斯泰的著作《战争与和平》而对俄法两国的战争史以及俄罗斯及其对欧洲的影响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做了深入研究。他跳出了传统的俄罗斯爱国主义精神神话,以更为理性的态度探讨俄罗斯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本书以编年体叙述,力图保证历史的逻辑性与真实性。书中首先分析了俄国保持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以及为维护和平所付出的外交代价,进而以超过半数的章节篇幅详细阐述了俄国在法俄之战中为取得胜利所做出的准备与长期努力,从而使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倒台告终。通过这场战争,俄国保证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进一步确立了沙俄帝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使得俄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变得更为密不可分。本书是一部基于大量史料、实物、实地考察及研究文献所得出的学术成果,使其既无愧称之为严谨的军事著作,亦不致读来枯燥乏味,是学术与大众阅读的完美融合。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七):拿破仑的误算及其他

  以下为初读记录。

  一、1812。误判。对亚历山大一世的战争目的错误估计,从而误判了战争的性质,也就制定了错误的策略。拿破仑显然想打一场有限战争——以歼灭俄罗斯军队主力为手段,以谈判为目的,逼迫亚历山大就范。拿破仑没想到亚历山大会选择民族战争的形式,或许他认为那会给俄罗斯带来太大压力,但他同样忽视了,重回大陆封锁体系,也意味着俄罗斯经济的崩溃。拿破仑在莫斯科的等待是致命的。二战时两个国家犯过同样错误,分别是德国之于英国,日本之于淞沪。

  二、1813。致命的团队。在包岑和莱比锡,拿破仑有两次机会重现奥斯特里茨,但负责机动包抄这一关键任务的指挥官,两次拱手放走了敌人。整年的战争里拿破仑的战术失去了灵活性。这应当不是皇帝思路的问题,而是他并无合适的团队。作为地方小贵族,他缺乏大量效忠于自己的人才,缪拉、奈伊和达武各有缺陷。而国人十分推崇的贝尔蒂埃,居然书中没有出现一次。和拿破仑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的是丰臣秀吉。所以人在面对自己野心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能力。另外,1813年拿破仑为什么没有用外交手段分化对手,没有等俄国军队撤回国内再开战,是很奇怪的。

  三、1814。松动的基础。尽管拿破仑再次亲自指挥会战时,再次显示了天才,但巴黎毕竟不是他的根基。巴黎不会为他而战。这是他又一次的误判。

  四,其他。1、转折点。拿破仑并不是在滑铁卢被打败的,而是在莱比锡。但打赢莱比锡的人,或许都不曾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贸然判断当下的成败是否有意义,是一件很傻的事。2、耐心。亚历山大是有耐心的,包括对库图佐夫。3、利与弊。1812年,俄罗斯的两大军团在撤退时意图回合,却一再失败,但正是这一失败,将法国军队带入了俄罗斯的腹地,从而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所以利与弊,其实是相对的。

  五、最重要的事。是耐心,耐心,还是耐心。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读后感(八):法俄战争是拿破仑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之前了解的法俄战争,主要是西方人(包括法国人、英国人,甚至德国人等)眼中的战争,本书则是从俄国人的角度讲述这场战争。只有了解了双方的说法,才能了解战争的全貌。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描写的俄法战争不同,本书是一个历史学家讲述的俄法战争的全景故事,应该说更真实地写出了那一次俄法战争以及最后演变成世界大战的史实。尽管书名为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作者的着眼点并非战争本身及战斗过程,而是从军事、补给以及外交等诸多方面,包括战争资源、动员能力、兵员组成以及马匹的补充,俄法双方或联军与拿破仑在战争过程中对时机的把握和失误等,说明了俄国以及联军为什么能够最终打败拿破仑。因此,战争过程在本书中占的篇幅相对较少,喜欢战争故事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此书名不副实。

  另外想要说明的是,1812年并非俄法战争的决战年,博罗季诺会战只不过是俄法战争一个重要战役,而非俄法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撤出莫斯科直至败退出整个俄国也不是法俄战争的结束,更不是拿破仑的彻底失败,当时不过是打了个平手。实际上,1813才是战争的重头戏,才是决定拿破仑与俄、普、澳等国联军胜败的关键一年,1814 年才是整个战争的终结,而缘起则可以追朔到1807年,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俄法战争历史。本书不仅讲述了1812年的博罗季诺会战,也讲述了1813年的卡茨巴赫河会战、库尔姆会战及其中最激烈的普里斯滕战斗与莱比锡会战等。战争不仅是战场上的厮杀,也包括战争综合资源的比拼。在世界性的战争中,外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库图佐夫是1812年博罗季诺的英雄,而且以及大的勇气决定放弃莫斯科,避免与拿破仑决战,保存了俄军主力,拖垮了拿破仑,但真正的主角则是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尤其是1813年建立的多国反法同盟,组建起俄、普、澳等国联军,推动、协调联军的军事行动,确定战争的目标,亚历山大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无人能比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年多之前的1812年,拿破仑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入俄罗斯,经斯摩棱斯克、博罗季诺等,一路攻入莫斯科,结果不到两年,战局急转直下,俄军加之后来的俄、普、澳等国联军又反向一路攻入巴黎,整个俄法战争充满了戏剧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