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智慧城市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智慧城市读后感10篇

2018-06-22 20: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智慧城市读后感10篇

  《智慧城市》是一本由安东尼·M.汤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智慧城市》读后感(一):洋溢着“智慧”的城市

  洋溢着“智慧”的城市

  ——读《智慧城市》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生活,无论你想去哪儿,轻触屏幕选择目的地,车联网会引导汽车自动选择路线,绕开拥堵路段,带你一路顺畅到达目的地。“有记忆”的跑步机、体重秤,可自动记录主人锻炼习惯、体重变化,并上传网络。而成千上万台体重秤、跑步机的真实数据,则可以成为当地制定民生政策重要依据。美国硅谷未来研究所主管安东尼·汤森在《智慧城市》一书中,不但为我们解读了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也展现了未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思想经验案例

  何谓“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Smart City”is Coming to Us(“智慧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截至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确定了国家智慧城市两批试点,试点城市已经达到193个,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将确定149个城市为第三批试点。

  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并不是单纯信息化的问题,也不是单纯数字城市的问题,而是一场深刻变革,它不仅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还将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的变革,让公众成为了驱动城市发展的真正核心。其中,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一个便捷的民生环境,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件。

  每座城市、每种文化都不相同。香港做出的选择不同于纽约;在罗马,生活是甜蜜的……尽管每个地方背景不同,但智慧城市需要官方权威社区交流之间找到平衡。每一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城市的主人,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智慧城市的构建也需要每一个主人的参与。从方法论上来说,智慧城市是从数字城市发展过来的,数字城市强调城市自身的信息化,而智慧城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一定程度上,智慧城市甚至与政治民主是平行的。所以,我非常赞同汤森的观点——“任何通过自下而上塑造未来的城市的努力,如能容纳所有团体参与规划的新方法,都将依赖于公众参与。”一如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先生所言,“全世界最智慧的城市,就是你所居住的城市。草根与社群的科技参与,将是改变城市的主要力量!”

  互联网特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赋予了城市新的能量、新的生命。汤森认为,“打造智慧城市不能太冒险”,“尽管在设计智慧城市过程中,公民领导力的新模式正在展现,但仍旧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无疑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家层面缺乏协调、发展思路还在摸索;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存在误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技术标准服务规范缺失;建设运营模式单一、商业模式缺乏创新,政府投入为主;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效果明显等。而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会在短期内解决,还会出其不意的重复出现。所以,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其中,政府规划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应少考虑一点“如何建设”,多思索一点“如何引导”。

  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过,“城市兴衰的进程既源于历史同时也被历史所改变。今天成功的城市化区域也必定是古老原则体现——神圣、安全和繁忙的地方。”智慧城市已被多个国家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安东尼·汤森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一书汇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这本书或许会改变政府决策者及公众对城市以及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作为一个正在发展演化的新生事物,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方位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除了优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还应有精神体现,即良好人际关系浓厚的、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包括社会秩序道德风尚、教育程度、文化底蕴等。即,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案问题、项目建设问题,还要使未来城市生活更为文明、环保和艺术。一个城市如果具备了这些因素,城市就充满了“智慧”;反之,一个没有道义约束或以上诸因素皆式微的城市,不但会淡出或被历史所抛弃,即使富庶也注定会萧条和衰落。

  发表于01月22日《北京日报》第19版:文化周刊·阅读

  http://bjrb.bjd.com.cn/html/2015-01/22/content_251589.htm

  未来的城市应 洋溢着“智慧”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赋予了城市新的能量、新的生命。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生活,无论你想去哪儿,轻触屏幕选择目的地,车联网汽车会自动选择路线,绕开拥堵路段,带你一路顺畅到达目的地。“有记忆”的跑步机、体重秤,可自动记录主人的锻炼习惯、体重变化,并上传网络。而成千上万台体重秤、跑步机的真实数据,则可以成为当地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美国硅谷未来研究所主管安东尼·汤森在《智慧城市》一书中,不但为我们解读了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也展现了未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经验和案例。

  何谓“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Smart City” is Coming to Us(“智慧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截至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确定了国家智慧城市两批试点,试点城市已经达到193个,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将确定149个城市为第三批试点。

  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并不是单纯信息化的问题,也不是单纯数字城市的问题,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还将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的变革,让公众成为了驱动城市发展的真正核心。其中,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一个便捷的民生环境,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件。

  每座城市、每种文化都不相同。香港做出的选择不同于纽约;在罗马,生活是甜蜜的……尽管每个地方的背景不同,但智慧城市需要在官方权威和社区交流之间找到平衡。每一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城市的主人,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智慧城市的构建也需要每一个主人的参与。从方法论上来说,智慧城市是从数字城市发展过来的,数字城市强调城市自身的信息化,而智慧城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我非常赞同汤森的观点——“任何通过自下而上塑造未来的城市的努力,如能容纳所有团体参与规划的新方法,都将依赖于公众参与。”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赋予了城市新的能量、新的生命。汤森认为,“打造智慧城市不能太冒险”,“尽管在设计智慧城市过程中,公民领导力的新模式正在展现,但仍旧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无疑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家层面缺乏协调、发展思路还在摸索;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存在误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技术标准服务规范缺失;建设运营模式单一、商业模式缺乏创新,政府投入为主;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等等。而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会在短期内解决,还会出其不意的重复出现。所以,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其中,政府规划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应少考虑一点“如何建设”,多思索一点“如何引导”。

  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过,“城市兴衰的进程既源于历史,同时也被历史所改变。今天成功的城市化区域也必定是古老原则的体现——神圣、安全和繁忙的地方。”智慧城市已被多个国家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安东尼·汤森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一书汇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这本书或许会改变政府决策者及公众对城市以及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作为一个正在发展演化的新生事物,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还应有精神体现,即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包括社会秩序、道德风尚、教育程度、文化底蕴等。

  发表于01月24日 《深圳特区报》第C05版:读与思周刊/新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01/24/content_3131982.htm

  版权所有,转载使用请致电致函索取完整

  《智慧城市》读后感(二):和喵星人一起阅读 | 从《智慧城市》读出老美的火药味

  莎翁在戏剧《科利奥兰纳斯》中说道:“城市即人。”(喵说:“人即人性。”)

  有一位美国的年轻后生(帅得年龄都不是问题那种),他长期关注并研究新技术对城市和公共部门影响,翻阅他的职业履历夺目的莫属:“长年在纽约、旧金山、首尔等世界多个城市担任城市规划顾问”,可他自己才不这么说呢,美国文化调教出来的“阳光大男孩范”太懂得拿捏里外讨好、温情脉脉的那股劲儿可惜,英九哥就学了个皮囊):

  “在过去的15年里,我见过诸多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我研究过、批判过这些努力,自己参与过部分设计,也曾为他人喝彩。一些大公司测评市场时,我为它们写过测评报告。我与创业者以及那些苦苦挣扎底层民众一起工作过,也曾为那些试图把不愿改变的政府推向新时代的政客和政策专家们提供咨询。“

  他叫安东尼·汤森,就是本期小编推荐的《智慧城市》这本书的作者

  那么智慧城市究竟是什么鬼?

  用作者的话来说:“今天的城市,实际上由两个部分构成,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城市物理空间和信息世界的互动,为城市的变革创造了新的动力。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CPS(信息物理系统)。用虚拟信息空间来影响、改造和驱动物理城市,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既是目标,也是一个过程。”

  喵我看来呀,“我们眼前所能见到的物质世界,都可以用电子信息技术处理,即是智慧城市。GPS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它本身的血统就属于军方的情报收集工具。这个性质会改变吗?CPS呢?相去不远吧。”

  作为可敬可爱知识分子,安东尼也坦率地表示了对这方面的担忧

  他试举了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1791年设计的一种圆形监狱为例。

  “那么智慧城市是否会成为数字化的这种圆形监狱,由看不见的监管者用比监狱铁栏更加有效的方式执行命令呢?”

  他接着说:“在我们安装无数台新型设备对我们自身的活动与行动进行记录、识别、影响和控制时,回想起来,这种怪异行为似乎还是很有趣的。”然而他笔锋又转,“随着政府与企业用此类技术监控市民消费者等行为的真正意图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怀疑种子开始悄悄发芽。”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什么背景?

  2008年,世界文明迎来了三个历史性的临界点。

  联合国的人口统计学家宣称:“2008年,世界人口增长将达到一个里程碑,即有史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总数首次赶上农村人口总数。”

  安东尼说,“人类将不再以农业耕作为主,转而成为一个以城市生活为主的物种。“他还说,”城市扩张引发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建设浪潮。“

  喵说,“从来都是物以稀为贵,农林土地会贵得吧?我要用猫粮换钱买宅基地!”

  第二个临界点就是让我们摆脱了有线网络的束缚

  大数据,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举个正在中国各地实现化的例子,“这些网络可能成为扩张的基础,最终发展成一个方便将我们的车辆连接到”云端“的”大都市神经中枢系统“。

  喵说,“这些数据都在交通部门系统内哦。”

  第三个临界点,人际网络让位给了物联网。

  我们的口袋、墙壁和城市人行道数十亿个传感器向我们传输着天气、路况、房间温度、晚餐的制作情况等等信息。

  安东尼告诉我们,“2008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也再次改变了商业模式,各国对投入巨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达成了共识,几乎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开始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以复兴经济。可以说,全球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放弃了对新领域的投资,开始迫切地向政府推销全球商业中的数字技术。”

  喵说,“他说的是中国的房事吗?嗯好吧,绿色科技建筑概念是这样的来的。”

  这时跨国科技巨头表现得尤为积极。

  IBM已投资数亿美元用于向市长们以及有关市民提供城市升级的培训。它们的广告词特别狂妄,牛逼哄哄:“建筑物能自动降低能源消耗”,“司机可以提前预知交通堵塞情况”。

  全球工程巨头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建议要重塑城市在跨国公司中的形象,需要把握三个新的技术层面:一,“感知设备”——在基础设施中嵌入的传统器网络。如GPS、条形码、出纳机收据;二,将这些原始数据输入“城市信息学处理”系统辅助决策的模式;三,“城市信息架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管理实践体系和业务流程,指导我们利用这些计算结果完成工作并消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壁垒。这方面的智能服务在航空运输领域的影响功不可没。

  此外通用电气、思科等照明、建筑巨头,到21世纪末,也已开始着力于挑战应对全球七八十亿中产阶级城市居民提供交通、卫生、能源、通信等服务。

  喵说,“IBM、通用、思科,老美的技术弹药哟。我料该了美国人的厉害!”

  背靠美国,高科技巨头如何搞钱的?

  韩国松岛 智慧城市样板间

  安东尼说,“经济的冲击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它能够把不切实际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转化为商业案例。”

  时至今日,能源成本回升,被赋予自身灵魂的智能建筑构想也逐渐变得更加平凡和现实。新的商业现状正在韩国的松岛国际会展中心上演。

  背景资料:松岛国际商务区坐落于黄海浅滩开垦的约600万平方米填海得到的土地上,希望实现将建筑尺度的自动化拓展到整个城市规模,并力求削减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进入会议中心后,人们会收到一个嵌入了“u芯片”的身份徽章,一个RFID(射频识别)标签。要想进入展厅,每个人必须到安装在任意一个十字转门上的阅读器上刷卡,就像进入地铁站一样。

  在这个会议中心,几乎察觉不到人与计算机的互动,只有一系列的普通手势和动作——通过你的RFID卡进入会议室,或者通过按键调度电梯至你所在的位置。参观者在建筑内可通过安装在门廊旁边的数字显示器找到会议室,显示器上播放着从一个核心日程表上抓取的最近会议安排。会议中心还有普通人看不见的智能系统,包括内部温度、照明、安全和保安控制系统等。

  松岛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实验城市,数以百万计的传感器精准追踪、响应甚至预测人流和物流的变化。

  在这一切的背后,抹不开思科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说,松岛将是一个“以信息为动力”的地方。

  我们可爱的安东尼,也不讳言的引用约翰·卡萨达(John Kasarda)和格雷格·林赛(Greg Lindsay)在2011年出版的《航空城》(Aerotropolis)一书提到的,松岛的最初定位是“贸易战争武器“,他继续说,”从空中鸟瞰,松岛的街道网络就像一把利剑,直指中国沿海的心脏地带。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一种新自由主义的风水图,试图从它西边城市化发展迅猛的中国吸取能量。“

  喵说,“这是美国人的真实的楚门的世界。只是这个楚门是可怜的韩国人而已。中国要不要参加这样的国际竞赛呢?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战争?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希望中国人有这个智慧,举重若轻。奥森豪威尔总统当年借用美式生活的理想范本,撬开了赫鲁晓夫的心。从此红色政权灰飞烟灭。这是美国人的惯用伎俩。你们不内哄,他哪里捞好处呀。现在俄罗斯人过上好日子了吗?嘿嘿。钱都花在军备上了。”

  喵语录:安东尼,汤森是个聪明而有良知的美国知识分子。整本《智慧城市》不啻为一本很丰富的宣传手册。他对自己的专业是极其热爱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如今国富兵强,好像什么也不缺,可在喵看来,我们缺的是很精彩的中国人。

  《智慧城市》读后感(三):智慧城市:更智慧的生活

  智慧城市:更智慧的生活

  ——读《智慧城市》

  赵青新

  有人戏言,我们已经进入了推土机的时代。整个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变成了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工地。在这不停息的轰隆隆的声响中,城市变得兴旺繁华,但其庞大的躯体却日渐臃肿多病。如何让城市更美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刻不容缓。

  安东尼•汤森,美国硅谷未来研究所主管,在他的著作《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之中,描绘了智慧城市的蓝图,展现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经验和案例。汤森将智慧城市定义为“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建筑、日常物品甚至与我们的身体相结合进而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地方。”人类正处于以互联网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中期,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创新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中国城市建设,该书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城市建设的两条道路

  城市规划必须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它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模式,任何亡羊补牢的后继措施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智慧城市”的作用在于尽可能在技术层面减少失误的可能。汤森在书中提出疑问:“智慧城市的领跑者:政府、企业还是公民?”答案很明确,我们需要“全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可以很好地将它们联结在一起。

  汤森提到的“自助城市”颇有意思。这是美国民间自下而上的极客行动,目标是“任何城市、任何地方的居民都能够使用的一套工具,使其所在地区变得更美好。”比如“自助交通”应用程序是一种个性化短信提醒服务,它是基于雅虎当时所提供的交通速度数据来创建的,通过道路传感器和无线运营商的手机匿名追踪数据采集信息。这对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无疑是一大利器。在此呼请市政、交通有关部门,在提倡“轿车进万家”的同时,最好给咱驾驶员同志人手配备一份,城市的道路肯定会更畅通、更让人愉快啊!

  美国城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同样经历过一个“死”与“生”的过程。发端于19世纪末期的“田园城市”构想,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欧美各国的广泛认可。它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推动了城郊化进程。但是,美国城市很快遭遇了城乡失衡、人车矛盾、城市治安恶化等问题。霍华德模式直到今天都是西方城市规划者的禁区。汤森说,霍华德所倡导的自上而下的理想主义方法、摧枯拉朽的操作方式,“摧毁了充满活力的居民区和未开垦的农田,并将这些地方让位给没有生命的大型项目。”我国城市建设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重蹈了“霍华德模式”的覆辙?

  杰出的城市规划学家简•雅各布斯在她影响深远的作品《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批评:“霍华德把好的规划设想为一系列的静态行为,任何情境下,规划都必须预见到所需要的一切……他对这座城市中不能为其理想城市而服务的部分并不感兴趣。”雅各布斯以她的努力,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参与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的意愿和需要,但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同样也有瓶颈,“他们将简•雅各布斯的观点‘武器化’,反对任何他们认为威胁现状的项目——包括减少碳足迹,创建更多的经济适用房,收留无家可归的人。”

  “自助城市”包涵了群众的诉求和改进的意见,实际上是雅各布斯思想的延续。同时,这也显示了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企业可以高效率地组织相关的研究,将原始数据处理成可利用的信息。政府决策由此可以成为深思熟虑的结果和慎重权衡后的决定。那么,霍华德所倡导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也可以发挥它高效率的长处,同时避免盲目的利益化追逐造成的不良后果。这同样是我国当前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令人深思的问题。

  二、科技是把双刃剑

  UG是数字世界——这一异常复杂的现代工程技术产物的特有病痛。智慧城市系统中存在着无数的漏洞,每一个漏洞都可能会引发整个系统的灾难性后果。就像千年虫问题(Y2K)这样的早期设计,只是为了节约内存空间,通过年份的后两位来记录日期。当初看起来似乎没那么严重,却使得全世界在20世纪最后几年消耗了3000亿美元的资金,重新编写百万行的程序代码。城市庞大的智能系统经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也许会导致全城交通瘫痪、断电断水,甚至是大爆炸等灾难。谁知道呢,什么都可能发生啊!

  随着人类对数据日增的依赖,数据安全管理也给智慧城市带来了新的挑战。2012年7月,亚马逊云系统遭到了真实云的袭击,雷电切断电力造成了系统瘫痪。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移植入少数大型但不稳定的数据中心,让它处于随时可能失控的脆弱状态。为了保护智慧城市而设计的全面监视系统,反而有可能将城市居民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这令人很快联想到“棱镜门事件”,它恰巧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收集过程中隐私被侵犯的忧虑。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遭遇个人信息的泄漏——我总是接到不认识的电话商品推销,而我的一位朋友,他经常玩的一个游戏网站因为黑客攻击造成了数以万计的用户信息被盗。黑客的有意识攻击会让系统迅速变成患病的生物机体。近年来,我国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例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的“3•15晚会”就专门回顾了相关案例,对于信息安全需要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以及更有效更有力的措施。

  出乎意料的是,当我们对智慧城市充满了忧心忡忡之时,汤森指出了这种情形的好处——可以强化民主意识。“‘技术公民意识’这一新文化暗流,其特点是对现代社会中的复杂系统更加了解并且产生质疑。”将市民的需求置于首位,不仅是建造城市更为恰当、合理的理由,更是找到更经济、快速、采用更合适技术去解决问题的途径。每一个智慧城市都会有其独特的漏洞、脆弱性和监视问题等,对于城市的未来,科技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应对随科技而来的危机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的小企鹅:1813434161

  《智慧城市》读后感(四):技术-制度 谁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

  感应设备、可视设备、云计算这些光鲜的名词,似乎带有魔力只要广泛应用,就能改变我们沉闷的生活,改变拥挤、混乱的秩序,改变繁复的程序,然而《智慧城市》这本书通过列举各种“”智慧应用“的失败路径,指出一个我们可能忽视的核心问题:技术--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技术---都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与工具,而不是目标。

  全书的逻辑是:机遇--技术基础---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反例得到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经验总结)-----实现路径。精华部分在建设现状及反例得出的经验。

  曾很认真的认为技术和制度是解决城市病的两个重要途径,而技术手段的表现集合就是智慧城市。在我看来,追求先进技术比完善制度要容易的多(似乎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所以在解决现有的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最新的技术。然而看过这本书后,让我明白,技术的应用只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的,奢求技术突破制度的框架去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当然,也并不是说技术完全是被动的,它会对现有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城市治理中,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自下而上的政策反馈平台,有利于民众呼声更多的传到政策制定者的耳朵中。

  当然,书中认为,技术更多时候像个帮凶,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只是将信息集中,从而使权力更加集中,而在印度征税制度中,技术制度只是将分散的寻机会租转变为少数人的寻租机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智慧城市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