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10篇

2018-06-22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10篇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是一本由戴维·迈尔斯 (David Myers)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0元,页数:7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一):如何找到最新的草榴网址

  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我先说点其他的东西,关于知识的。

  《罗辑思维》有一期讲到为啥不能没知识,这期节目是从哥伦布发现大陆作为切入点谈起的,慢慢引到主题,节目是好,不过离我们生活太远,不接地气!我想讲点接地气的。

  第一件事。我在公司里,挺郁闷的,遇到煮过多次的水能不能喝的问题。同事直接和我说,你以后煮水就煮半壶!言下之意是:那些加热过又冷却的水,再次加热就不可以喝了,倒了又浪费。花1分钟去查一下,就能看见铺天盖地的辟谣,但为什么还是有人相信呢?每次我去加热水壶里剩下水的时候,我就有种真理在手,天下有我的霸气,真不是我想表现高人一等,而是我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的人,愚蠢啊。

  第二件事。前段时间我有点感冒,想着熬熬也就过去了。吃饭的时候,想起小时候医生对我说,感冒期间严谨辛辣的东西!可是他没有告诉我为什么。我这次心血来潮,就想查个究竟。刚好那天刷微博,看到博物君提问了,有个265万粉丝营养师转发,明确说:不用忌。我愉快地点了份辣椒炒肉,真TM好吃

  第三件事。这事儿我之前在另外一篇推送里讲过:饭前饭后喝水好不好原文如下

  “我和同事去吃饭,经常为吃饭时候能不能喝水这个问题争论。从小,我就听别人讲,吃饭前后最好不要喝水,这样会影响消化,因为水会稀释胃酸,听上去好有道理不对?这种说法存在常识性的错误,因为如果不能边吃边喝水的话,连喝酒,汤,粥都不能了,因为酒,汤,粥大部分就是水。我们难道只能吃压缩饼干?这种说法,把水和食物彻底分开,没有意识到食物中本来就有大量的水。从食物的消化角度,这种说法把人类消化功能简单化,认为消化只是胃酸在起作用。其实我们稍微有点文化,就能反驳,消化还涉及到酶,肠道机械蠕动,各自化学反应消化系统经过百万年的进化,难道就被几口水给干掉了?这岂不是很荒唐吗?这种错误百出“人生经验”,怎么就当成生活指南了呢?缺水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消化,所以吃饭时喝水,还能让食物更容易分解。”

  第四件事。下班路上,我总是要去买一个烧饼吃,完了再去买几个桔子老板还笑嘻嘻的说,你这又是烧饼,又是桔子的,不怕上火吗?我微微一笑,不怕!因为我知道根本没有上火这玩意。这方面微博“京虎子”详细讲过,由于是付费文章,我也没有取得授权,就不贴了。如果你真有“为什么”的精神,我建议你好好去查查。

  上面每一件事,我在做的时候,都或多或少被认为我这人有点格格不入,不过没关系哦,知识让我更加自由了,这里的自由指的是处事不惊,淡定从容

  恐惧来自于无知

  你现在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了吧,那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呢?这是个巨大的问题,我的方法如下:放空自己,放下成见,然后多方面对比,多方面考虑,从众是个不怎么好的策略,虽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因此也会塞给自己很多错误的东西,所以少数派的意见就很重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如果你真的拥有强烈求知欲,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那恭喜你,草榴的网址你找到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第11版,第六章从众与服从,第七章说服,第八章群体影响的读书笔记

  补:

  我为什么会选择相信大V,是因为说服者有高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强,而我被说服属于中心路径说服,这种说服,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社会心理学》第11版P225

  为什么我们会轻信谣言,因为别人也是这么说的,而做个特立独行的人,心理上会难受。谣言止于智者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二):批判性的思考方式会让生活快乐很多

  很沉很厚,买第九版好了,看完之后并没有记住很多细节的东西,但是却让我的思维无形中有一个更上一层楼改观,对每一件事情发生都更加乐于用理性去思考了,放下了一些偏执,并且在看书的过程中将一些案例或者是理论结合到了我曾经经历过的很多事情上,尝试科学来对其进行解释理解,书读过后,忘掉的就让它忘掉吧,留下的才变成了自己的,这本书虽然厚,虽然有些章节,例如种族歧视医学应用不喜欢他人等等章节,我有跳读,但是没法否认他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包容比较强,知识面非常广的标杆书籍

  这本书我会在遇到让我反思或者思考的事情时拿出来再有针对性阅读,加深我对社会心理学这一科学的理解,让自己真的做到像戴维迈尔斯所希望的用批判思维来看待问题,看完这本书用了大概20多天,如果详细阅读,大概需要一个月,没有每一章节都详细阅读,心里觉得有点压抑抱歉感觉,但是还是决定放下这个充满智慧的书,开启下一段路程,让我接下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的态度来印证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对这本书领悟程度

  对了,还有,非常建议读这本书时做笔记,不然在没有学术氛围课堂中,只在家中读,真的很容易觉得没有讨论产生火花快感而感觉有些乏闷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三):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新11版)和老8版对比

  去年巴黎应用心理学国际年会,曾经慕名去拜见Myers大牛。深蓝色休闲西服,卡其休闲加皮鞋。一个Session介绍社会心理学进展,整场听众也就四五十人,其中中国人占了近四分之一,足以见他这本社会心理学教材在中国的影响力,人很nice。演讲后见有位中国知名教授,也在与老戴聊老8在中国的翻译使用情况。

  回国后,恰逢新11出版肯定得拜读。书,首先是大,精装,漂亮设计与北美教材已完全接轨。但是较老8价格整整翻了若干番,老8定价是68,新11是368元,新曲线这是在抢钱啊。作者除了原作者 Myers 之外,又增加了圣迭戈州立大学的Jean M. Twenge,到她网址查了下是研究“自我”、代际差异(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和社会排斥以及 Mental Health。译者 还是侯玉波、乐国安和张智勇三驾马车署名,另外9位社会心理学教授参与,社会心理学前任老金和现任理事长老乐都在。新曲线采取的就是这个线路,拉大旗作虎皮,翻译基本都是 大佬挂名,青椒(青年教师年轻学者)主译,新11也不例外,真正翻译新增部分的推测是 两位年轻学者 翼巧玲和胡军生。

  将新11和老8对比着阅读,教材整体章节没变,还是分成四编,详细章节也没有变动太多,主要是翻译后改了些章节名,如新11 第12章翻译为 帮助行为,老8 第12章 是 利他:帮助他人,更加符合专业术语习惯。新11更换和增加很多图片图像变成彩色后,增加了书的品质具体内容 新11 的确增加了新进展,如具身认知对态度的影响等。但作为一本经典教材,老8 的章节分布,内容组织已经堪称经典,社会心理学经典内容还是说的比较清晰的,新11即使增加了些内容,无奈近1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研究进展,能上教材的不多。所以,如果单从社会心理学教学学生学习,老8已经足够,想读去图书馆阅读一下即可。

  整体评价有钱收藏又把子力气的,这书绝对是值得购买的。但若是学生,新11完全不推荐个人购买,一是价格贵,二是书大太重,约2Kg与新ThinkpadX系列还要重。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四):读懂人心,不如先来读懂自己!

  人是一个复杂并且有意思物种,有的时候我们言之凿凿信心满满,却不知道我们完全被自己所欺骗了,而这一切可能并不是故意的,是在自己完全无意识的情境下发生的......

  前些年流行起来的「厚黑学」「成功学」总会以一些“读心术”之类的标签来吸人眼球,但此类书籍我从没读过,总觉得这种书的前提是基于黑暗的,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假设敌对的,猜疑的,防备的......我不喜欢这种不阳光的东西!(从没读过,所以也许这样的结论也是带有偏见的,希望读过的童鞋过来指正:) )

  刚刚读了一本大部头的书籍——戴维・迈尔斯的11版《社会心理学》,读书的过程无数次惊觉人类思维中的荒谬之处,所以特别急切的想与大家分享,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了解自己,这不仅是为了自己好,也是为了我们的伴侣家人朋友乃至社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思维中存在的“坑”,就有可能会在它们即将出现时预见/感知到,这时我们就可以“跨”过去,或至少可以保持警惕,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些“坑”类似“原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这些“坑”并不能单纯的以好坏来评定,它们的存在是基于生物进化中生存的需要,所以它大部分时候是有力的,但有的时候却可能会害人害己。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学问。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社会学研究的是集体,而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更加适用于我们个人日常生活这个较小的活动单元,也因此更具有实用性。在每个人的生活信念、态度以及社会关系方方面面社会心理学都有所关照,它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告诉我们存在于思维中的荒谬之处,以此警醒人们,进而更好的处理我们的日常关系:自我关系、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

  这三大关系首先是由女神一稼提出来的,恰好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她的筹备组活动,所以这个概念体系就很自然的结合到了我刚刚读过的这本书中。

  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我们不可能独自生存。独自生存的结果可能是孤独抑郁身体免疫力低下、缺乏幸福感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处理各种关系,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指数

  冯唐说“每个NB的人都要有颗笃定的核”,可能这样在宇宙中才不易被风吹散吧^o^

  自我关系涉及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构成每个人的“核”。但是核的结构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是松散的,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磨砺、挤压、揉捏,最终才能结实笃定(或者相对笃定)。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足够的经历和积累,我们才能知道“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以及“我想要什么样的伴侣?”这就引出了亲密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相似的人更容易产生好感,而且因为相似,我们会减少冲突矛盾。然后三大关系最外围的就是社会关系,我们需要生活,这就避免不了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打交道,这也就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又会反过来再塑造检验自我的认知。

  虽然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进而逐渐坚定的过程,但是自我关系确是一个核心,它决定了你的其他两大关系。那这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急迫的想要“了解”自我,处理好自我关系呢?然而“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本杰明・富兰克林

  既然认识自己这么难,那到底有没有捷径或者方法?那我想《社会心理学》就真的可以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捷径”。由于“自我服务偏差”每个人都会高估“自我效能”,有时候这是有益的,它会让你更乐观自信,但是有时候可能是盲目自负,这时候有较高“自我服务偏差”的人更可能会具有攻击性(误解伤害别人),或者“一跤摔死”。社会心理学就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知道这种情况的存在,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做出预期应对知觉到的自己永远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去参加一个陌生人社交活动,你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光鲜靓丽,自信开朗的,可结果活动过程中你觉得自己紧张羞涩,留给别人的印象非常不好,可能因此你会变得不开心焦虑或者对类似的活动产生恐惧,但有可能事实情况却是别人并没有觉得你紧张羞涩。这是因为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给予我们的关注实际中要多,由于“透明错觉”,我们也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表露比实际情况要明显。就好像你去做一个演讲,你觉得自己非常紧张表现很差,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别人并没有觉得你紧张。又或是你对自己一次丢脸的事耿耿于怀,但实际并没有人注意到或者记住这件事......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作用,它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更加客观的世界,以及我们思维中的习惯性倾向。那这为什么说是一条捷径呢?因为当我们了解到这些思维中的“坑”之后,我们可以更客观公正的了解自己和理解别人。了解自己我们会不致过度自抑或自负,理解别人就会更加宽容公正,减少抱怨、猜疑或仇恨。也就是我们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较少的负面情绪,从而身体更好(事实证明抑郁的人免疫力底下,容易患病,易患心悸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疾病。)精力更好,人际关系更好......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事成事事成!

  同时社会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方法论,也就是应用社会心理学范畴。应用于婚姻家庭、司法审判乃至为类似“全球变暖”这样的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为什么“全球变暖”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每个人依然我行我素?这一切都有其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解释,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之道,虽然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社会心理学家为此做出的努力让我非常感动!

  篇幅限制,只能点到即止!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确实试图做出总结归纳,但中间被我推翻重写了,中途决定要把对这本书的理解和分享拆分成几个部分,因为它实在是太有意义了!书的跋中有一句话“一旦思维得到扩展,思想就再也不会回到原本狭小的领域了”,所以我想以一己之力哪怕只是使看到我的文章的人思维拓展了一点点,也足以让我为之兴奋了,因为你的思维就再也不会回到原位!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五):真·客观理性看待屠杀,哼!

  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有那么一群人,大概因为自己的土地,生活方式供养有限,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侵略和奴役他国。铁蹄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寸草不生,还把屠城当成杀人游戏,可是那片土地上的后来人,把这群人的领袖当成是英雄,电视剧一遍又一遍的歌颂,他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为什么他人对自己的侵略,我们那么愤怒,一遍又一遍强化记忆,而我们对别人的侵略就选择性忘记,甚至美化和歌颂呢?《社会心理学》第11版,104页这样写到: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这是典型的归因错误。

  说说纳粹德国吧。

  理性地,不带感情色彩地,多角度地想想,为什么会发生侵略行为,真的是那群人天性就残暴吗?比如希特勒时代,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们,可是受过很高的教育,有些人还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希特勒自己很爱小动物,是个动物保护主义者呢。我们不能太高估个人的特质,而低估当时的环境因素。

  可能你们不知道,德国虽然在二战中战败,但本国的人民生活的很好啊,而且是越来越好,一边是烧钱的战争,一边是生活越来越好的人民,简直是玄学嘛。而且纳粹也不都痛恨犹太人,好多德国的军官,科学家也是犹太人,他们怎么没受牵连呢?扒掉裤子再看,无非是经济原因嘛!希特勒可是民选上台的,他要维持德国的强大,兑现竞选的诺言,还要发动对外战争,就一定要花钱。谁钱最多,犹太商人呀,他们把犹太人送进毒气室,送出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这就是当时的希特勒所处的环境:老子要钱。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高于个人的特质和态度。如果你看过《乌合之众》,你就会知道,在特定的环境中,

  “群体中的个人不但在行动上和他本人有着本质的区别,甚至在完全失去独立性之前,他的思想和感情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深刻,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

  那些本来有着高尚情操的,欣赏古典音乐的军官,在战争环境中,变成杀人恶魔,也就不那么奇怪了,甚至他们自己还正义凛然的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呢。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

  今天12月13号,很特殊的日子,我当然不能给当年的日本人辩解,说那是长官的命令,环境的使然,错了就是错了。

  从事情的另一面是去看,也许我们能看见更多的真相,以及应有的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蒙蔽,开放也不被控制。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第11版,第三章 社会信念和判断 的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六):得套路者得天下

  上周,我随一群人免费参加了爬北高峰的活动,注意这是免费的,这很重要。组织这次活动是一个萌妹子,很积极,联系这联系那的,到了现场也很热情,到了岔口就让大家停下来,等等后面的人,以防走失。还给大家发了免费的矿泉水,总之,即使是免费的活动,我还是能体验到用心程度。

  组织这样一次免费的活动,是很耗时耗力的,前提要做大量的准备,光爬一次北高峰,熟悉一下路线就很辛苦了,更别说找到这么多愿意爬山的人了。我即使到了最后歇脚的民宿,也没去消费一分钱。从经济角度看,这很不划算,付出的回报基本等于零。

  于是,我对这次活动就好感倍增,这是很自然的情况,不花钱,免费带队,完了还拍照,大家都很开心。所以,我就没退群,想着这样的活动,我要多参加几次,当他们再次组织的时候,还推荐给了游游,问她要不要去。以上整个流程,我完全看不出有任何问题。

  但是神奇的地方来了:认可就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东西就能提现。

  先介绍一下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当妹子再次组织活动的时候,我很自然的就参加了,也没想着会花什么钱。所以她把活动公布的时候,我就报名了。但是这个活动有个心机之处,它从下午3点半开始,那么活动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晚餐的问题,我们那么一群人,被她带到一个餐厅,说这是活动的其中一站。这个时候,我们要不要吃晚餐呢?恐怕,我连拒接的理由都没有,我既然参加了第一次的活动,再去第二次就容易得多,而第二次再顺手让我消费一下,也就完全可以接受了,晚餐价格是65元/人。

  如果第一次直接让我付65元,参加从下午开始的活动,我恐怕会直接忽略掉,但因为有了第一次的低门槛,我再参加稍微高一级的活动,就不会那么不好接受了。写到这里,我从拒绝参加到说服自己参加,还TM给这种行为找到解释,即解释登门坎效应,写了这么多字。

  我真正想说的来了:行动会改变态度。别人引诱的行动也好,自己主动改变的行动也好,这都会给改变自己之前的态度,并且给这种行动找到合理的解释。你知道为什么军队里要求新人走正步吗?这是希特勒的发明,先让士兵服从一个小小的指令,一直重复,一直让他服从,进而让士兵有这样的态度:军令如山,令行禁止。

  当行为和态度不一致的时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这种认知失调,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改变认知即为一种。从第一次免费爬山到第二次付钱找到理由,我顺利改变了我的认知,为了匹配我付钱这个行为;减少行为也可以减少认知失调,比如我直接拒绝下次的活动,告诉自己,这是套路,我不能上当,从而回到刚开始的态度上。

  写了这么多,我们能得出什么呢?就是万事开头难,一旦说服自己跨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好办了。得套路者得天下。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第11版,第四章 态度和行为 的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七):心里学是不是科学

  第一次涉足心里学书籍,纯粹是书友的推荐,浅读了一遍,不明觉厉,但有些观点还是能从生活中找到,所以我没有想去怀疑什么,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需要多了解一些心里学方面的知识再做评价也不迟。这么一个大部头,估计很难有时间再去细读一遍了,遇到问题再针对性的读一些章节还是有可能的。

  至于我个人读后的感受以及准备尝试的改变,那就是“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主动沟通、积极行动”,用书中最后一章节的小结中一段话:

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令人满意的未来,我们个人和全社会都应该努力寻求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充满希望的信仰、积极的思维习惯和全身心投入的活动。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八):甲醛没有证据导致白血病?

  我推荐给大家一档节目,《卓老板聊科技》,这是一档比较科学严谨的节目,我收货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态度。

  其中一期“空气净化器怎么买”,在2分45秒,里面提到“甲醛没有证据导致白血病”,我想从这句话开始,讲一些自己的思考。

  任何一样东西,它本身是没有对错的,这些东西在进入我们脑子,形成对错之前,都被进行了加工处理,而从让我们形式认知,知识,常识,道德,甚至偏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拿甲醛来说,恐怕很多人知道甲醛有害,是看到一些新闻,说某某小女孩,在新装修的房子里,吸入甲醛过多,导致白血病。对于这种新闻,由于恐惧心理,我们大部分人选择相信,从而建立一条简单的因果判断:甲醛导致白血病。这个因果关系类的常识,太容易被接受,导致一旦有人说这东西无害,或者证据不足,容易让这人千夫所指。

  大多数时候,我们形成的认知对生活是有帮助的。怕就怕,信息在进入脑子之前,被扭曲加工,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往小了说造成生活不便,活的不自由,往大了说,容易变得无知和易被利用。那么正确对待这种信息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放弃之前的立场,让自己中立,然后独立思考,老子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之前,是没有能力独立思考的,那该怎么办呢?

  有个简单办法,就是采用外围路径,这是《社会心理学》这本书提出的概念:

  “我们没有时间仔细分析所有的问题,经常会采用外周路径,乐于使用一些简单而具有启发性的经验法则,例如“相信专家”或者“长信息更可信”。我们不容使用其他一些启发性策略迅速做出判断:如果某个说服者表达清晰流利,富有魅力,用意良善并且论据充分,我们通常会运用简单的外周路径,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些观点。”

  而《卓老板聊科技》这个节目里,卓克讲得清晰流利,富有魅力,用意良善,我恐怕很难不去相信“甲醛没有证据导致白血病”这个对我来说“惊世骇俗”的观点。因此,我的指针从“甲醛导致白血病”一下子偏向了“目前没有证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又去知乎,百度去寻找相关的信息。但是要注意,这个时候,我寻找相关信息的时候,已经预设了立场,即“目前没有证据”,从而我会忽略那些“导致白血病”的新闻和论点。

  你看,我这种预设立场,主动忽略的态度,自我打脸了,我之前明明说的是“让自己中立”的。所以即使采用外围路径,也是会产生误判的。在股票市场上,这种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到底要不要相信专家的言论,李大霄的“婴儿底”是不是对的。幸好,除了外围路径,还有中心路径,定义如下:

  “中心路径引起的行为变化比外周路径改变更持久。当人们对问题仔细思考、殚精竭虑时,他们决策的依据不仅有信息自身的说服力,而且有自己的对比思考。不如此就没有强大的说服力。那些经过人们深思熟虑而非草率决断之后的态度变化会更加持久,更能抵抗诱惑,更能影响行为。”

  这段话,不就是让我们独立思考,自我判断吗?这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思考和判断,对于价值观的形成是最有帮助的,而且长久有效。很多物理学家们,往往都采用中心路径式的思考,以推翻前人的结论和判断为荣,如果爱因斯坦选择相信大神牛顿,就不会有相对论,那我们的手机导航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采用中心路径,对一个问题抽丝剥茧般地分析,这耗费大量精力。如果我真的认真去分析“甲醛会不会导致白血病”,恐怕一场分析下来,我差不多成为医学专家了。

  其实,我并不关心“甲醛到底会不会导致白血病”,我更关心的是让自己兼听,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处事方法和态度。从这个角度讲,多听听反对派的声音,往往对自己有利,而我也乐意当一个反对者。

  好了,我去泡茶了,用已经煮过3次的开水。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第11版,第七章说服的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九):如何解释世界比世界本身更重要 读《社会心理学》有感

  如果说阅读是增进理解力的必由之路,那么这一路上至少会有一百本左右的书可以极大地改变你的世界或者说改变你和世界相处的方式。那么这其中,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绝对有资格进入这一百本之列。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109485404/&dt_dapp=1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精装彩印)》读后感(十):如何解释世界比世界本身更重要 读《社会心理学》有感

  如果说阅读是增进理解力的必由之路,那么这一路上至少会有一百本左右的书可以极大地改变你的世界或者说改变你和世界相处的方式。那么这其中,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绝对有资格进入这一百本之列。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109485404/&dt_dapp=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