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是猫》读后感10篇

2018-06-27 04: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猫》读后感10篇

  《我是猫》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01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猫》读后感(一):猫眼人生

  猫眼看世界,其实就是最冷静人类旁观者。猫言猫语,亦则人言人语

  一只生来被人类抛弃、从水里自救的猫,结尾又摔回了水缸里,却是怡然。这样的“猫生”,从开头处就已经预知了它的命运,然而多了几年的生命,虽然不快活,却让它遇见一群可笑的人类,“哈哈”了几年,也算有所收获吧。

  书里很生动描写了猫的活动,这种第一人称的代入感真的很强,就像一个真的会说话的猫咪在和你侃大山。猫有人的品性,各种拟人,各种讽喻。猫的朋友们,就和人的类别无异,有耍滑头的、有温柔美丽的。一只抓不住老鼠大放厥词的猫咪,有很多的想法,对人的行为尽是不屑。其中有一章是它去捕蝉,对蝉进行各种分类描述,而这些描述,其实讲的就是人的分类。

  看书的第一感觉是:夏目漱石的想象力实在丰富了。用两个成语概括就是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其诙谐的笔调、直白语言,暗藏一把把嘲讽的冷刃。

  从某些故事情节可以明显看到中国以及西方对日本的影响。中国的是儒学、禅宗传统,西方是生活习惯。同样是中国的现状,总觉得西方的就是好的。西方传入了运动的习惯,日本人就学,似乎就连拿着球拍走在路上都会被人称赞

  聊聊书里提到的人物吧。苦沙弥(猫的主人)是个中学英语教师,整日装模作样地买书,摊开书看一两页就睡觉了,睡前也一定要捧一本书进卧室

  苦沙弥的朋友们(迷亭、寒月、东山、独仙、多多良等)会做些很奇怪的事,例如在屋顶鸡蛋,做的科研研究前提是要磨一个特别圆的玻璃球,预计要磨二十年,聚在一起各种嘲讽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他们总是不承认自己荒唐,只会为自己的各种蠢事找借口。金田也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为了让苦沙弥精神衰弱,让旁边学校学生们不停把球扔进苦沙弥的院子……看起来这群人就很幼稚,很像“小孩子泥沙”,可就是这般的描写,照见了这群人精神的空洞

  有一个小故事反映人性自私一面——某家的母猫病死了,主人和客人的谈话是想让别家的猫代替自家的猫去死。真的是很写实了,赤裸裸的利己主义恶毒可怕

  另外很现实的是,对话里提到一个到现在隔了将近100年仍适用的法则:要在公司任职必须做高层,要是职位不高,还要说些阿谀奉承的话。

  摘抄一下这群总是在聊天的苦沙弥和他朋友们的一些观点吧——

  (1)人类的公平观点是在利己主义基础上引申出来的。

  (2)人在社会上走要圆滑,圆滑的东西滚到哪都省劲。带棱角的东西让它滚,不但费劲,每滚一次都会让棱角受损,会疼的。

  (3)“折服”和让人厌恶可以同时存在

  (4)个性越是得到解放,生活越是受到约束

  (5)(非译本原话)西方人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无穷无尽,见河碍事就建桥。积极向上实际欲望需要加强内心修炼内心。

  (6)人所钻研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如果人能做到超脱物外,人就不在是自己了。

  (7)弄不懂就会崇拜

  (8)心不能放在任何地方。心若放到敌人肢体活动上,则会被敌人占领。

  (9)(形容某人)像用稻草扎起来的魔芋豆腐知识光滑,却不停地颤抖。

  他们说的话,我也谈不上对错,就是感觉有可取之处,又不完全认同那种,歪理与真理交叉混杂。无论哪句话都有足够的例证和反驳,回过头来又要赞叹夏目漱石的思想独到之处了。

  《我是猫》读后感(二):迷亭,这个爱捉弄人的小妖精

  1.

  迷亭刚出场的时候,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他透过眼镜片看向苦恼的陷入作画瓶颈的苦沙弥,一本正经地编造所谓安德里亚的名人名言。信以为真的后者得知真相后似乎有些气愤,迷亭倒是得意哈哈大笑

  除了这,迷亭还存心捉弄他的学生,存心捉弄过一些文学家

  猫咪在这里做了一番评价:“虽说这位美学家挂着金丝边眼镜,他的德行和拉车人家的黑猫没两样。这位美学家喜欢以捉弄人为乐趣,总编些从没发生过的事。”

  2.

  迷亭总是大摇大摆地走进他的好友苦沙弥家,大摇大摆地坐下,大声嚷嚷,毫不拘谨

  一次,迷亭又来到了苦沙弥家,他催促正在午睡的苦沙弥起床:

  “虽然在中国诗人眼中,睡午觉被看作为风雅之事,但像苦沙弥这样,把午睡当成每天必备功课,就未免庸俗了。这就跟每天都要死过去一会儿无异。”

  把午睡当成每天必备功课,这就跟每天都死过去一会儿无异。

  3.

  迷亭大肆发表他的见解

  “在以前,听说顶撞丈夫女人是一个都没有的,但那样我是反对的,因为这和跟个哑巴结婚有什么区别。还是像夫人(苦沙弥夫人)这样好,说些‘你难道不愚蠢之类的话’。既然是娶老婆,如果不偶尔拌个一两次嘴,肯定会觉得无聊,那样还娶什么媳妇呀。像我母亲,一见到我父亲就只会说‘是’或者‘好’。并且他们结婚二十年,就没有一起出去过,除了到寺院去祭拜祖先之外。你们瞧瞧,多可怜啊……”

  4.

  “迷亭先生,您知道的事儿真不少啊。我太佩服您了。”

  “嗯,一般的事我都知道,就是不知道自己愚蠢。不过,对这一点也稍微知道点儿。”

  5.

  迷亭嘲弄寒月君:

  “有人见水疯狂,有人见人就疯癫,每个神经病都不相同,真是危险啊。你绝对可以称作当代维特,看见琴就犯精神病呢。”

  6.

  迷亭,兼顽童之心与大人之思也,吾心向往之

  迷亭热衷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或用戏谑的方式插科打诨,而往往又一针见血。

  有些人平庸,有些人乏味,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你很少会遇见一位迷亭先生。

  《我是猫》读后感(三):这本书可能让我重归纸质

  最后一章,全书几乎所有的男人——迷亭君、独仙君、寒月君、东风君、苦沙弥君、多多良君在苦沙弥妻子和佣人阿三短暂离场之际齐聚一堂,下棋、喝酒、吹嘘。其中谈到好几个有意思话题,观点奇巧,让人判断不清即便放在当下时代是否仍属前卫或者已然已为腐朽

  1.依靠心平气和无法理解世间真理,须预见危险后及时反省,回头是岸。2. 仅靠人之意愿无法解决世上之难事。3. 随着文明发展而愈发敏锐的人的过于清楚自己与别人之间的鸿沟自觉性,由此导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无法做到自然。为追求表面稳稳当当、和和睦睦而掩盖内心的痛苦。4.“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就是要达到这种境界才不会痛苦。5. 自杀成为学科,成为义务,用高级技术——折磨,来结束活着时感到很痛苦的人,利他而光荣自己。6. 文明将促使婚姻结合体的分崩离析。7. 过度强调个性容易导致精神衰弱。8. 希腊哲学家们之于“女人”的种种言说被拿来戏谑... ... 印象最深的 还是在戏说科尔多瓦的风俗时,引出的“至于后来,后来明白了,人只要被当前的习惯束缚,就会把最基本的原则抛在脑后,因此必须要勤于思考” ,读这本像变戏法、像剧场般的书时,也正需要保持独立的判断,最开始被叙事手法趣味性所吸引,但越往深越发现意味复杂,我自己并不能完全理解其深意,不小心容易误解入歧途。(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能再读,再去理解)

  曲终人散场,“我”作为一只在人世上活了两年的、颇有远见卓识的猫,“我”所看到的是:“从外表看,这些人好像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但如果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则会凄凉无助。独仙君看似完全醒悟了,但实际上他的两条腿依然没有飘到天上去;迷亭君或许毫无忧愁烦恼,但是他的内心世界也没有画卷那般美丽;寒月君把妻子从老家接来,停止了磨玻璃球,这倒是稳稳当当,但长期过这样的日子,会令他感到厌倦;再过上十年八年,东风君总会意识到,一直为女人作新体诗,总会惹上麻烦的;也不知道多多良君是聪明过头还是古怪滑稽,如果他这一辈子都能请人喝香槟,并春风得意,那就真是不错了;铃木家的阿藤还需不停地滚动,但要以满身污泥代价,即使沾了一身泥,也要强过不滚的人。”

  “我”想到:“主人早晚会驾鹤归去。金田那老家伙利欲熏心,活得如同行尸走肉。秋叶已经基本上落光了。一切生物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如果活着也没有多大用处,聪明的话,倒不如早点儿去死。据刚才各位先生的观点,人最终以自杀结束一生。人世万般无奈,若稍微不小心谨慎,那么猫儿也只得投生于此,实在是令人震惊。不知什么原因,我心里开始难过。为让精神振奋一下,我也去找点多多良君带来的啤酒喝喝。”

  “我”享受着啤酒带来的怡然自得飘飘然中失足落入水缸,沉落,“我”放弃渺茫的求生希望,“我琢磨着:‘得了,什么都无所谓干脆就别抓缸壁了。’于是我任凭前腿、后腿脑袋尾巴顺其自然,停止抵抗。我渐渐感到轻松了一些。到底是痛苦还是对苍天感激,我已经难以分辨了。我也不知道我是在水里还是在主人的客厅里。随便在什么地方,随便出了什么事吧,都无所谓了。我只感到很舒服不对,我甚至都感觉不出舒服了。即使是天地化为粉末,我也已经进入了神奇而没有嘈杂的世界里去。我就是要死去,只有死才能摒弃喧嚣,不死是不行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激不尽。”

  《我是猫》读后感(四):这只机智的猫早已看穿了一切

  1

  《我是猫》是一本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但这个第一人称的“我”是一只猫,既有猫的生活习性,又有人的思想意识。

  因为这个特殊设定,小说中人类角色的行为,在“我”这只猫的叙述里,既有符合人类思维逻辑合理之处,又有不符合猫的性格的滑稽可笑之处。

  虽然小说刻画了一只猫的形象,但小说的重点还是描述人类的生活。猫眼看人生,喜剧感和讽刺效果都成倍增强。

  说到猫就会想到狗。这两种动物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最爱。不过猫和狗的艺术形象有着天壤之别,这些毫不留情讽刺人类的话只能是出于猫之口。

  狗狗忠诚亲近、聪明、活泼喜爱互动,所以(人类以为)人类在狗狗眼中的形象更高大,狗狗对人类是敬佩和不存在质疑的。

  猫咪难以驯服、若即若离、让人捉摸不透,所以人类把握不好自己在猫咪眼中的形象,猫咪也来得更神秘一些。

  有部电影叫《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讲的是患有绝症主人公恶魔进行交易,用最重要事物换取一天生命的故事。当电话、电影、钟表相继从世界上消失之后,接下来要消失的是猫。这时,主人公……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

  人类啊,在猫面前就是实实在在的抖M。

  所以,这样一本讽刺人类社会的小说以猫的视角展开,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趣味十足。

  我关注到一些自媒体也采用了这种以猫的视角来评价人类活动的方式,很难说他们没有受到《我是猫》的启发。退一步讲,即使这些自媒体采用这种题材来源原创灵感,那也不得不承认比《我是猫》晚了一百多年。

  哇,一百多年啊。一百年后的我们还在玩人家玩剩下的东西。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创造出更好玩、更有意义价值的作品呀。

  2

  这本书写的都是什么呢?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日常”。

  猫的主人中学英语教师苦沙弥和他的朋友美学研究者迷亭、理学士寒月、诗歌戏剧爱好者东风、痴迷学者独仙等人的日常。

  这本书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多是以上这些人在一起“絮絮叨叨”地聊天。作者夏目漱石正是这一类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对这一人群有着深刻了解,描写起来驾轻就熟

  穿插于日常中的主要事件是苦沙弥怠慢了来自己家打听事情的金田太太,而被大资产家金田报复的事件。

  只因苦沙弥不屑与金田家往来,金田就多次派说客骚扰苦沙弥,买通苦沙弥家附近学校的顽童去苦沙弥家捣乱,导致苦沙弥苦不堪言

  作者对大资本家和其走狗的讽刺是不言而喻的,对金钱深恶痛绝显而易见

  【我不知道,地球围着地轴运转,推动力在何处,但是,整个社会的推动力确确实实是金钱。而唯有企业家懂得这种金钱的力量,还能让金钱自由发挥威力。】

  不过作者不止批判这些资本家,苦沙弥这群知识分子也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这些知识分子没有被卷入拜金主义的浪潮,但也存在自身的弱点

  苦沙弥想着如何用萝卜治疗自己的胃病,迷亭整日用玩笑捉弄别人,寒月在研究灵感来自上吊的“上吊力学”。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无所事事,不求上进

  当然啦,没有任何标签路人也是“我”这只猫眼里难以理解的怪胎。譬如,书中讲述了一段人类如何发明各式流行服装将自己装扮与众不同,以显示“我可不是你那种人,可不是什么样的衣服都穿”,作为猫的“我”得出一大发现:“人类厌恶平等正如同自然拒绝真空”。

  总之,讽刺一切可嘲讽的。

  《纽约客》这样评价这本书:“一个除观察人类言行之外什么事都做不好,连老鼠都捉不住、名字都没有的家伙,讲述了一堆貌似不经意的俏语逸闻。”

  3

  虽说这本书无处不讽刺,但是,从头到尾的语言都是一本正经的“猫语”。这就更加凸显了滑稽感,让人哭笑不得。

  猫眼里的人类荒谬至极,仔细想想,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上比书中还荒谬千百倍啊。

  有一次猫主人苦沙弥想听猫叫,就让自己的妻子打一下猫头。

  妻子不明所以,轻轻打了一下。

  因为不疼,所以猫没有叫。

  苦沙弥又要求妻子再打。

  猫想:“我虽圆滑世故,也捉摸不透他们的心思,不知道他们为何这样打我。”

  两次之后,猫都没有叫。

  苦沙弥说:“哎呀,要打得它叫唤。”

  猫这才搞清了问题。并发出感慨:

  【我讨厌主人,他实在太愚蠢了。要是只为了听我叫唤,就早说啊,打一次不就行了,还非要打我两三遍,我怎么能反复挨两三遍的打呢。如果你不是为了“打”我,就不该发出“打”的指令。“打”和“叫唤”是两个人的事啊。起初认为打我,我就会叫,只要命令人打我,我就会主动去叫唤,这样的想法本身就让人感到巨大压力,这样的行为是在践踏别人的人格,这样的态度是在藐视猫类。】

  不为了“打”谁,却发出“打”的指令——这真是人类常做的事呀。

  最后呢,这本书加深了一个我很早之前就有的想法。

  养猫。

  我会养猫的。早迟会养。

  END

  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粗忽屋书店”,ID:cuhuwu

  《我是猫》读后感(五):初读夏目漱石《我是猫》小记

  《我是猫》是我读的夏目漱石的第一部作品,从二月底开始读,到今天凌晨刚刚读完。真正读的时间可能加起来十来个小时,但跨度近两个月才读完这本书确实是令我觉得不可思议【羞愧难当】。我读书一向很慢,倒不是因为觉得段落句子十分有趣而反复咀嚼品味(虽然有时确实会一句话读好几遍但那是因为没读懂)而是我真的看的很慢,总要在脑子里想象出一点似有似无的画面或者确定对其有了一定的理解(当然可能并不是作者原意)或遐想才继续往下读。不过像这次读这么久的情况确实还是第一次。

  刚开始读时是觉得有趣的,以猫的视角来看主人苦沙弥和其朋友间的轶事趣闻。但到大概第三章之后就渐渐觉得有些枯燥了,不太确定是不是译本翻译的不太好(读的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王敏的译本),每读一次期间的时间间隔都不断拉长。虽然有大多闲暇时间被其他娱乐消遣方式占用的原因,不过也足以说明整体来看《我是猫》确实不是那种故事情节上特别吸引人能一直读下去的小说,甚至可以说它冗长乏味也不为过。但我之所以跨两个月还是坚持把它读完了,主要归功于迷亭先生,我觉得其中不多的趣味大多是迷亭先生贡献的。不知道各位会不会像我这样,读小说时,总会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所认识的人身上,类似于找生活中的“原型”。想象着那些话是由“原型”说出来的,动作是他们做出来的。当然并不一定每个人物都能找到映射,也不是人物说的每句话或者每个举动都会自主的对应上去。并且有些时候对于这种映射关系最后自己还会推翻,因为慢慢读下去发现小说人物慢慢立体饱满起来,从平面变成立体,不能像戴面具一样在直接糊在脸上,也不是那种可以拆分穿上的分体式套装【怎么感觉突然就迷亭先生上身了】最初我所认识的迷亭先生是一个爱侃侃而谈东拉西扯、注意力时刻都可能转移定无所定、甚至有些吊儿郎当的人。但到后来我慢慢发现迷亭君其实是很照顾别人感受的,他会为苦沙弥妻子说话,为大脑袋学生说话。直到最后一章看到迷亭先生说到他的《未来记》,预测夫妻制度会消亡是因为人的个性化发展容不得有人长时间的站在自己身旁挤压自己的空间,并且断言夫妻实际上就是在黑暗中碰撞一样。我最终觉得迷亭先生的姿势水平和为人都比我一开始找的原型要高得多了去了。

  此外,最后一章也是我全书读的最舒畅的一章,包括寒月君拉小提琴这段,多次重复带来的幽默和最后根本没拉成的反差。苦沙弥、迷亭、独仙关于人们由于越来越关注自我而产生的自觉性,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独立空间并且发展出独立个性的人会越来越不想结婚,并且越来越倾向于自杀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以及关于权势等等这一系列的讨论而表达出的观点让我觉得即使从现在来看夏目漱石也还是有点超然的东西的。到小说最后又跳脱到猫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直接引用这段:“看似悠闲的人们,若叩其内心深处,总会听到悲哀的声音。独仙似乎已经得道,但是两脚依然踏在地上;迷亭也许逍遥自在,但是他的世界也非画中美景一般;寒月不再磨玻璃球,终于带着家乡的妻子来到东京,这倒是顺理成章的。然而,顺理成章的生活,久而久之也会感到无聊吧!东风再过十年,也会悔悟今日胡乱献诗之非吧!至于三平,就难以判定他将会进山,还是入水。只要他一辈子都能够请人喝几盅三鞭酒,自鸣得意,也就可以了。而铃木藤先生会一直圆滑做人的,滚来滚去,就沾了污泥,尽管沾了污泥,也比不会处世的人吃得开!”另外加上一直站在主视角的猫在下定决心鼓足勇气尝了一些啤酒之后竟然醉倒跌进缸里淹死了【如果你还没读就看到我的评论那真的是抱歉了】。这让我突然觉得整部作品给人的感受好像一下子就从冗长乏味跳脱到了严肃认真,最终又增添了一股讽刺和悲凉的意味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