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10篇

2018-06-27 05: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10篇

  《死亡通知单2·宿命》是一本由周浩晖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5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一):断不了线的风筝——评《宿命》.

  《死亡通知单之宿命》(以下简称《宿命》)继承了前作的优良阅读体验,即拿起来就放不下,读起来就上瘾,不一口气读完总会抓耳挠腮。这种体验,正是侦探悬疑小说特有的魅力。而《宿命》则把这种魅力散发得更加浓烈、醉人。

  在故事开始,也就是罗飞刚刚成为省城刑警队长时,多起案件就接连发生,可谓一波未平一大波又来。这种多起案件、多条线索同时进行,并且继续出现状况状态,让人有一种接近抓狂般的紧迫感,而且根本停不下来。作为读过前作的读者,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读一个故事中只有一起案件的读者,何尝不希望罗飞能有个假期或是过渡期来渐渐进入状态,何尝不希望一件案子侦破后,或者是到了即将侦破的阶段再出现新案子。可是作者周浩晖明显不这么想,他更想给读者一个下马威,他也不用心疼罗飞,因为罗飞在他笔下,根本就是个受虐狂。

  然而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读者得到刺激快感。如同书中提到的黑魔力酒吧中的环境——充满了重金属音乐和血腥的重口味表演。或许《宿命》这本书在作者创作过程中,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意境。像疯狂的飙车、像高空蹦极、像激流勇进、像疯狂老鼠,更像是杜明强那样将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近乎疯狂的将全身心投入到他所追求目标当中。带着这样的感觉去解谜,去推进案情的进展,不无快意

  从情节上看,即便没有看过上一步《暗黑者》,《宿命》也可以是独立的,因为两部作品中的对手变了。即使沿袭了“死亡通知单和Eumenides”这一系列作案手法,但是两代人的作案起因却不一样。在书中最后提到过两代Eumenides时,曾用“因果关系来形容,的确,他们的确有属于彼此的因果,但也有各自的因果。也正因为后者,新一代的Eumenides成为了《宿命》中刑警罗飞的头号宿敌。

  而从案情来看,前作的案情,更像是一张蜘蛛网的一个网眼。到了《宿命》中,这个网眼被置于了整张网当中,来龙去脉的枝节也延伸得更加明显。很难猜到作者的构思格局到底有多大?是先设计好了前作这个网眼,还是先织好了这张网?

  故事能独立的阅读,对新接触《宿命》的读者来说固然是好事,能与前作环环相扣,同样也是对老读者的福利相信个人都有怀旧情结,能够在新的作品中品尝到经典味道,会更让人感到欣慰。这就好比人们更喜欢最新演唱会上,听到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袁志邦这个前作中的最强对手,虽然已经灰飞烟灭,但却在《宿命》中频频出现,甚至会在罗飞生日那天送上蛋糕、在最后关头扭转第二代Eumenides命运……不由得让人联想起那句俗语: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而可怜的第二代Eumenides,更像是一只永远断不了线,只能被宿命死死牵绊的风筝。

  在写《死亡通知单之暗黑者》的评论时,我用足球比赛进行了比喻,当时用的“时间差”比喻,同样也是《宿命》中解谜的关键。这里不剧透。但还是要用足球比赛来形容一下罗飞和Eumenides之间的对决。读过整部《宿命》后,就会发现,罗飞一直是在被Eumenides打败,每次都是差一点就抓到Eumenides,但却功败垂成。这也是故事发展必然要求,总不能一开始就抓住Eumenides,那也就没办法继续了——书名就叫“死亡通知单”嘛,没人写这个通知单,也就不是该书了。话说回来,在对决中,罗飞输的的确多了一些,但输的都是足球比赛中的友谊赛,这种比赛输再多也没关系,赢再多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足球运动员最大的成就是赢得世界杯。而就目前为止,两部作品——两次世界决赛胜利者,都是罗飞。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二):踢掉肥肉是值五星的

  这一部注水太明显,太啰嗦,感觉有十几万字都是硬凑的。

  水准明显比第一部低了。很多人物分工合理,比如分析心理部分是罗飞分析的,穆剑云还和傻子一样的问,术业有专攻,这么简单的穆剑云分析不出来那她还当讲师?再有就是罗飞被说得很厉害结果有些很明显的地方竟然是其他队员提出来的,罗飞还没想到,那他聪明大脑此刻在干嘛?

  还有就是罗飞和文成宇还有袁志邦的较量早就分出高下了吧,陈天焦他找不到,是袁志邦找到的。得到了这么多线索,这么多人想了这么久,罗飞没想出来谁是112碎尸案的真凶,文成宇找出来了。诸如此类安排很多。

  然后还罗里吧嗦使劲注水,真的是二十多万字就能写完的故事硬是给凑成了四十多万字,分成上下两部……哎,这真的是原作者写的吗?

  但是大的情节安排还是挺好的,尤其是对命运的安排,因果的论断,都展示的很有说服力,情节安排的也很可信,就是细节。人物总是时不时的要抽风说几句超白痴的话。一点都不像聪明人或者天才

  感觉是这部写的很匆忙,都没时间改的样子

  然后就是估计编辑怂恿作者注水的吧,不禁YY一下,也许当时的情况是:

  编辑对作者说:你都写了这么多字了,不如再多写一点,咱们分两部出,这样XXXXXX。

  作者说:啊,可是我都写完了呀。

  编辑说:没事,那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字数

  作者说:我不会啊。

  编辑说:哎,不难,你看看东野圭吾的《超杀人事件之——超长篇小说人事件》里面有教程手把手教你怎么写!

  作者半信半疑的说:那,那我试试吧……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三):最近看了一些侦探推理小说

  最近看了很多侦探推理小说,现在来总觉一下吧。首先看的是紫金陈的谋杀官员系列,看完之后很喜欢,这个系列除了第四部我觉得不好结局很坑爹,其他的都还不错。作案手法我没有仔细推敲,我就直接看下去看结局,这个系列里警察都太依赖摄像头了,所以经常被耍呗欺骗,不过也得知了一些警察的办案思路,有时候他们挺辛苦的。接着是坏小孩,这个就恐怖了,唉,杀父杀同伴,这小孩的心思啊,大人还是防着点吧。

  然后是周浩晖的罗飞系列,这个警察我挺喜欢的,不过有时候坏人钻了法律漏洞弱者受到了伤害,还没办法惩罚他,这真让人憋屈。小E是法律之外的执法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我一直相信这么朴素正义和法律关,可能我是法盲吧,我不犯罪,但也不想犯罪保护好。我希望法律能尽善尽美,但法律管处不到的地方该让人怎么防备?比如《未成年人保护费》看上去社会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就知道这法律该改一改了,这成了未成年罪犯保护法了。那个奸杀同学不成又杀了人家母亲的,那个在教室强奸同学的,还有那么多的校园凌霸事件,这么多的罪恶都是未成年人犯的,而我们的法律拿他怎么办?劳教?呵呵,要不几年出来了,说不定还要报复呢。

  当然,我也不是要求私刑。私刑并不可取,小E做得也不对,也是犯罪,但法律需要监督需要完善,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现在时间是下午两点整。

  我刚才看了会新闻,看到唐七抄袭事件,反思了一下自己行为,好像我写作过程中也有过抄袭借鉴的行为,挺惭愧的,以后绝对不能这样了,都要干干净净的。而我突然有了个灵感:按照侦探推理小说的套路写一个反抄袭的文章主人公亲自找到那些抄袭的作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公开向原作者公众道歉的故事。这样想着好像也挺爽的,我当然没有那么恶毒,要了他们的命,不过有些人也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好吧,满纸荒唐言,不知道自己在胡扯什么。就这样吧。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四):难以接受的宿命

  看完第一部死亡通知单的,应该都会欲罢不能的搞齐一整套吧!这一部依然秉承着上一部的风格,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案子更加复杂了,涉及到十八年前的那个让袁志邦变质的案子更是让人急着想一探究竟

  看到最后,这宿命论,让人有些难以接受。无论是对袁志邦,还是文成宇。

  先说袁志邦,被描写成那么聪明凌厉的一位人才,丁科的继任者,罗飞的最强对手,竟然看不透文红兵的假炸弹么?那个欠债的可都看得出来啊!

  结果难以改变,想伸张正义惩罚邪恶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害死孟芸,这思路我也是醉了!作者虽然给出了解释,但真心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不较真了,一位阳光优秀善良少年人才,在经历了两起社会惨案人间悲剧后,决心用另外的方式达到心中的目的,却因那“两分钟”变成了身体残废的怪物,这一生究竟是为的什么……当他还未收获便已付出未预料的代价后苟活下来,成为eu也只能时不得不去完成执念吧!

  再说文成宇,他对郑佳的态度耐人寻味。当他说到要亲自带郑佳去美国治眼睛时,我以为罗飞成功了,却没想到,郑佳亲手交出了那盘再次扭转文成宇宿命的卡带。

  欠债的那位死的大快人心,确实也会让人质疑法律的漏洞让该受到惩罚的人逃之夭夭,让被伤害的人承担更差的结果。作为警察可能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无奈。要么麻木,要么改变。袁志邦,罗飞,丁科,三岔路口

  最后,这几个案中案,最让人觉得精妙的,就是假冒网络记者的设计,让人拍案叫绝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五):从丁震到杜明强,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

  “一·一二”碎尸案、韩少虹割喉案、枪击邓骅案,两部《死亡通知单》中的三起案件瞬息万变扣人心弦,前者足足折磨了刑警队十年之久,后两者更是把刑警和特警们戏耍得颜面无存。引起笔者兴趣的是,三起案件的策划实施呈现出不同思维方式和审美特征,《死亡通知单》在不经意流露出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变迁

  “一·二一”碎尸案发生在《死亡通知单》主线故事十年之前的1992年,以1996年发生的、迄今仍未破获的真实案件南大碎尸案为原型。2008年,网友“黑弥撒”在天涯论坛发表《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一文,认为南大碎尸案的被害者与凶手因打口碟这一共同爱好而相识,周浩晖在《死亡通知单》中参考了这一说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黄杰远开办黑魔力酒吧寻找凶手的情节。

  黄杰远认为,凶手是一个极端变态杀人狂。在作案时,凶手可能一边听着迷幻暴力的音乐,一边肢解着受害人的身体,下刀稳、准、狠,脸上带着优雅笑容享受着千载难逢快乐。而这一猜想最终被罗飞领导的专案组推翻。实际上,凶手丁震睿智冷静,其作案的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目的,整个过程充满功能主义色彩有趣的是,无论是黄杰远的想象,还是罗飞的推断,两个截然不同解答均呈现出古典主义的旨趣——前者华丽典雅,后者精炼准确,尽管闪耀着高智商犯罪的火花,可仍旧严谨规范理性

  刺杀韩少虹是Eumenides与警方直接交手的第一次亮相,且发生在袁志邦与杜明强告别前一天,有理由认为是袁志邦而非杜明强主导了本案的策划。相比十年前“一·二一”碎尸案浓厚的古典气息,刺杀韩少虹的过程多了一丝现代主义的味道。在一个开阔广场,十多名身形相似、特征相同的“神秘人”把警方密不透风的埋伏圈冲得七零八落,这一场景里满是现代主义机器美学:第一,如工业流水线一般的“复制品”成为作案最重要的“机器”;第二,强调形式与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高效、符合实际的功用。袁志邦用如此张扬的方式向警方宣示Eumenides的出场,固然有挑衅之意,但绝非主观上追求大场面,而是功能主义现代犯罪的一次杰作

  袁志邦慨然赴死的那一天晚上,邓骅在机场遭韩灏枪击身亡。袁志邦和杜明强,两代Eumenides究竟谁是枪击邓骅案的主要谋划者已不得而知。《死亡通知单》第一部中Eumenides下手的数起案件环环相扣,认为这“最后一案”出自袁志邦的整体计划理由充分,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此前诸案,发生在袁志邦死后的邓骅案呈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或许它是杜明强向袁志邦交出的“毕业作品”。此案最引人注目之处莫过于与刑警队长韩灏众目睽睽之下犯下罪行,刑警队与专案组的权威彻底覆灭。而解构权威,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由此,一条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脉络浮出水面。看来,把犯罪视为一种艺术还是有道理的,最起码,犯罪手段的演进和艺术史的发展如出一辙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六):碎尸案的不足讨论

  作者关于112碎尸案的推理并不怎么高明

  推理的主要出发点是怕尸体被发现推断出案发现场但是整个尸体不好携带。书中说一共4个抛尸地点,以被害者60kg计算,即使直接分4次每次抛尸也就15kg,对于一个成年男子来说是毫无问题的,这个出发点就不成立了。而且对于抛尸,假设一次不被人发现的概率是50%,那4次就是6.25%,50%还应该是非常乐观的概率,既然一包才5kg不到,为什么凶手不一次性抛尸,被发现概率低太多了。

  回到分尸本身,书中说凶手没有特别技能,可能用了切肉机,但是切肉机不是家庭用品,一年也卖不了几台,一个没有餐饮背景的男人要是去买的话简直就是给自己贴个“分尸”的标签,凶手绝不可能冒这个风险。那他又是怎么切到那么精细以至于警方怀疑他有用刀的技能的呢?书中暗示(或明示)凶手故意把尸体切那么多片是为了把侦查方向引到变态身上,但是没人脸上写“变态”二字,这个手法不可能有多少实际作用,何况凶手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排查变态的时候很可能进入警察视野,毕竟警察不光是查有暴力倾向的,异常的人格都会注意的。

  再说把骨骼抛弃在宿舍后面的河道了,难道他不知道内河经常会疏浚的吗?一副骨骸被发现的概率是很大的。

  还有凶手对死者的身份不加以掩饰的理由书中说他有确定的把握没人知道他们的交往。但是书里又说他开始是想和死者正常交往的,那必然不会刻意隐藏他们的关系,而对于死者这样一个职大的学生,能谈个高学历、好工作的男友正常情况下肯定会告诉朋友之类的人,这是人正常的虚荣心。书中暗示他们还可能是音像店认识的,他们不太可能是在只去过一次的音像店偶遇后交往的,毕竟他们都是比较内向的人,如果是熟客,店员是极有可能记得他们的。他们交往难道每次都是直接到男方家里吗?(既然女方发现他性无能,应该不是第一次了,92年的人不太可能第一次约会就OOXX吧)如果在外面买东西、逛街也有可能被人记住面孔。所以凶手这么肯定他们的交往没人知道就显得太不合理了。

  再说分尸地点,当年警方对抛尸地周围所有符合分尸条件的地点进行了地毯式搜查(估计主要是单身男性、独居、有卫生间),凶手的住所完全符合条件,警方为什么没有发现?中国警察其他方面不好说,人海战术那是一个纯熟,这个非常不好解释

  所以我觉得这个案件的设置基本属于失败的。

  下面是我对112碎尸案的背景案件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揣测(资料来源于网络)。

  1、凶手可能是女性,因为当年对于女性基本是不可能注意的,而女性却有体能上的缺点因而有多次抛尸的理由(现实中并没有缺少骨骼的记录,抛尸地点也有7、8处,但都距离不远,符合女性的特点)

  2、凶手和被害人很可能以前并不熟识,所以从被害人的社会关系上查不到任何线索,凶手也并没有刻意隐藏被害人的身份

  3、凶手有具备分尸条件的场所,但是很可能因为是女性而在排查中被漏过了

  4、动机也许是嫉妒或者其他仇杀,毕竟女性的暴力倾向较弱,成为变态杀手的可能也很低,而且没有后续案件也说明很可能不是无目标的变态杀人,而是有目的仇杀。死者是成教院的学生,并不是通过普通高考考入南大的,有可能因为在外争风吃醋或许辱骂他人引起对方的记恨,而死者和同学来往不多(成教院学生基本都是有社会经验的,很多人也不把学习当回事,各自干各自的事,所以几天不回宿舍都没人发现),并没人知道,甚至被害人本身都没意识到,但是凶手却记得非常清楚并实施了残酷的报复。

  5、分尸的情况可能一是为了泄愤,二是为了掩盖凶手的身份,毕竟大块的尸块可以很快看出死者是否受到性侵和死因,女性杀人和男性杀人的方式、痕迹也是非常不同的。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七):暗黑者,在离别曲中感知宿命

  ————献给《死亡通知单》,献给双面硬币的黑白人生

  边江/文

  优秀的刑警和优秀的罪犯具有诸多相同的特质:敏锐,缜密,冒险性,求知欲……他们相像得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窥探对面的状态,永远是他们想做却最难做的事。

  ————题记

  这是一曲对手的序章

  这是一次命运的交谈

  这是一部涉及坚强或者脆弱的故事

  这是一种探讨法制和惩罚的抉择

  这是一场化整为零打碎在原罪里的宿命际遇

  这是一个谈不上坏人也没有绝对好人的世界

  《暗黑者》,《宿命》,《离别曲》,《死亡通知单》三部曲,终究,你来了。

  这是四两拨千斤的大智慧,看着宿命煞有其事地折磨那些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由自主的人物,看着冥冥中的力量操纵着角色的生与死,看着命运轻轻的弹指一挥间,便可将万千变幻消溺于无形。周浩晖在这个宏大的世界里呈现了一种时空的宿命感,穿越了18年宿命纠葛的2分钟拷问,两代人关于罪恶与惩罚的终极抉择,在命运雍容的洪泽中所有人各自登场又交互涉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黑暗势力和小提琴乐声一样优美的女孩的明澈盲眼,沉湎在历史中的少女碎尸和龙宇大厦里走出来的火神阎罗,失手的监狱风云和无法挽回的机场爆头,红色宝马里不可能的刺杀与带毒的发簪,以及贯穿了核心的震耳爆破与孩提的哭喊枪声,人性挣扎碰撞出的火花,一副悲伤的浮世绘,一种因果的循环报,悬念迭起,揪人肺腑,在这个黑白的世界里,错愕的淋漓尽致。

  我们的人生或许不会像书中的角色那样,或大悲或大喜地奏出短暂而华美的音章。于是我想做一个静静的旁观者,看着那个声光影色的世界,让现实与追逐画面重叠,射入心脏的深处,静静地靠在如水的日子里,看黑暗里闪动的剧情,让寓言中的舞者,任凭各自的欢笑悲伤去发生。投入这个黑白不明的世界,看他们氤氲一团的交错。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见各式各样的自己。

  “序曲结束之后,正章应该开始。这相隔的时间确实是太长了一些,不过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想想即将展开的华丽乐章,我已经嗅到了你的渴望,你的愤怒,你的恐惧……”

  从登场之日起,罗飞就始终是一个扁平形的人物,深邃而扁平的几乎可以一眼望见他的心路历程,他的挣扎,他的悲伤,他的苦涩他的仇恨,他日渐蔓延的诸多情感,和他在绝对正义前的相对裁决。18年前那个心怀理想的8102号学员,热血喷发,正义凛然,如果不是那源于心底深处的惩罚私心,最终催生出的会是人们万众期待中闪亮登场的优秀警员。然而,爆炸在2分钟的空隙里轰然而至,他失去了最爱的女友和最好的朋友,也失去了对未来的希冀。那种压迫着他神经的疼痛和困顿,让他无处遁形又苟延残喘,18年亦不曾远离。那种强化着现实的苟酷与生命无意义的消耗,对于人生与命运残酷面的高度清醒,使这个悲情主人公的封闭与游离充满了形而上学的意味。

  他在寻找一个出口。

  他在等待一次救赎。

  Eumenides的再度出场,18年的恩怨情仇,时机来了,你,颤抖了吗?

  那个曾以为的过错让他内疚了一个轮回,而今,救赎到来的日子里,他义无反顾地故地重游,两分钟的时差,18年的等待,一切有了合理的解释和最终的答案。罗飞是Eumenides最大的敌人,但无可置疑的是,他和Eumenides坚持着痛恨罪恶的共同立场。只是相较于Eumenides的私刑惩戒,恪守规则的信仰使他绝不做出任何超越法律范畴的事情。十八年前,他亲手创造了这个角色,而现在,他穷尽努力去追捕,去挽回,去救赎。但让人感慨的是,在他困顿的心中,永远藏匿着另一个Eumenides,它被来源信仰的法律红线紧紧束缚着,无法扭曲抉择的行为,但时刻影响着他的情感。

  这样的影响,源于心海深处,而非沧桑变故,来自刑警法场,奈何乱世打磨。

  敢于将被执行者作为诱饵引狼入室,敢于抹去录音带的关键部分让对手放下屠刀,敢于将表彰大会扭转为罪恶惩戒的直播,敢于在龙宇集团鹬蚌相争的三角世界里,做那个老谋深算的得利渔翁,不得不说,罗飞的处事原则始终如一,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以Eumenides创造的独立姿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罪恶。

  从玩世的少年到风暴之眼,在这世界里,我们倒影在岁月中的面颊,是否依旧伴着无数的苍老与背叛,以及无法避开的迷茫。曾经的美丽女孩,她跳动的节奏早已融入这个沉默男人的脉搏中,即使已度过十八年的漫长时光,仍然与他的每一次呼吸紧密相连。而今,病榻醒来,她的眼睛如白云一样平静,你的内心却如大海一样翻涌。握紧的穆剑云纤细的手,相信那会是你最好的归宿。安好,罗飞。

  “多么可悲,支撑你存活的力量源泉,却也是束缚你走向湮灭的死亡枷锁。”

  翻云覆雨的命运之手将他这枚硬币抛了起来,往昔一幕幕上演,宿命一圈圈缠绕,当他再次下落的时候,桌面上旋转和犹豫着他痛苦的灵魂,终于倒向了另一边.从此,袁志邦的名字和Eumenides永远画上了等号。

  十八年前的罗飞和孟芸在菁菁校园里创造了Eumenides,而袁志邦则用他的借尸还魂,将Eumenides的天际线引向了无边的原罪尽头。他们在追求同样的正义,他们在维护各自的规则,他们在岁月的洗礼中互为对手,各自为荣,他们无一例外地踏上了自己的宿命之路。

  或许一切的罪孽都是宿命使然,以及他们心中长存的对罪恶的痛恨,总之在一切的罪孽蜕变成无法抗拒的使命之后,你心中的天使杀手,以复仇女神Eumenides之名,在那个颓废的工厂废墟爆炸中,于火海中盛开的狰狞面容轻驾而来。以太阳的名义掠夺光芒,以Eumenides的决绝惩治罪恶,半身废人又怎样,死里逃生又如何,只要这个世上依然又不平等的邪恶存在,他就将以邪恶的最终光芒,寻觅,传承,照耀那一片所谓黑暗的焦土。

  你说:法律是不完美的,社会需要法律之外的刑罚。这样陡然的信仰让他欣然走上法律的对立面,从刑警变成罪犯,从广义的正义变成彻底的惩罚,而在意外受伤,愿景骤停之际,继承者的探寻与培养,成了他余生挣扎的唯一信仰。他的悉心栽培,言传身教,潜心湮没18年等待的复燃机遇,烈火焚烧,见血封喉,他将大自然最纯粹的鲶鱼效应应用于现实尔虞我诈互利共存的枪林弹雨中,让硬币对面那个一身正义的同窗警察,世友宿仇,化身为继承者最好的对手,一生的老师。

  可悲,在某些时候,我竟无力反驳他全部的罪恶,正如生死相距的那一刻罗飞深邃的瞳孔里,望着袁志邦黑白离去的残缺背影,内心痛苦,仇恨和不舍地挣扎着,却同样身不由己。

  “老师,我有些看不清前方的路。”一个歉意的独白开场,暮色蔼蔼中,声色哽咽,容光暗淡。

  “你已足够强大,你会一直走下去,这是你的,宿命。”月光在河水的折射中昏暗不定地闪过,隐隐映出袁志邦如魔鬼般恐怖的残缺面容,年轻人以告别信仰者的超然姿态, 面对佝偻老师离去的背影,向死而生的敬畏,亦如十八年前的温润与热切。

  你的下一个老师,会是那个叫罗飞的警察吗?

  他们原是三个本无交汇的生命,却因为命运的眷顾而注定了末世的纠缠。无穷的力量聚焦在继承者Eumenides的躯体里,踩着复仇车轮喷涌的火焰,直抵所谓阴霾罪恶的巢穴。作为继承者的他无疑是成功而恐怖的,一次次不可能的刺杀,一场场罪恶的刑罚,警方的所有弱点都被他毫不留情地一击命中,点线相牵,撒豆成兵,金汤般固若的防线在顷刻间溃如蚁穴。敏锐的思维,冷静地头脑,天性警惕而沉稳,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欲望,刺激和挑战会让他兴奋,坚韧,恪守原则而又无可阻挡,他几乎继承了老师所有的阴森,而又因为自身的仇恨而愈发强大。

  我们对他的心路历程曾有诸多的幻想,曾经当他知道十八年前那个亲切近人的叔叔和如怪物般恐怖阴森的老师竟是同一个人,曾经那个叫郑佳的女孩悠扬的琴声让他感知到久违的柔阳,曾经抹去了真相的录音带几乎就要带给他宁静与和平,每每及此,几乎所有人都在期待他放下屠刀,拥吻那位循着难觅的缝隙潜入进他内心的美丽盲女。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老师每一次精确的算计后生生地将芸芸众生从幻想中抽回,他又变成了那个冷血恐怖的刽子手,步步为营,面面俱到,将所有曾凌驾于他身心上的压力全都转化成更强烈的斗志和仇恨,一如他在禁闭室里无法站立,却根本没有被击倒的高大身躯,一如在寂静幽暗的地下室里,四个各怀鬼胎的越狱犯上演的却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一如他在重重包围中钻进宝马车,抽身离开只留下韩少虹瘫倒在肮脏的血液里,一如他掀去网络记者狂妄的面具,取而代之的冷静杀手,目光幽深,面色凶狠,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敏锐杀气。

  十八年前就已注定的归宿,热血尚在沸腾。终于,你倒下了,思绪飘向过往,神情既沧桑又感慨,那只带毒的发簪,许是你唯一的眷恋————如果此生不终结。

  我该如何称呼你,杜明强,文成宇,还是小E?

  “作为一个保镖,你越强大,你身边的人就越安全;作为一个目标,你越强大,你身边的人就越危险。”

  所有的人都有死去和存在的理由,在这里,一切的一切,就掌握在命运的那只风雨翻覆之手。这些经历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边缘分子,在日复一日煎熬的困顿中,做一些可能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于是,属于每个人的故事,从年少到苍桑,从踯躅到失意,等待那个最终到来的日子,等待宿命轮回的终点。

  你会久久回忆那个叫穆剑云的人:端庄美丽,气质脱俗,深明大义的心理学女讲师会和深沉严苛的罗飞擦出怎样的火花,

  你也会深深敬重那个叫孟芸的人:永不甘败的巾帼女警伸手扯下了粉碎自己的暴力引线,也拉响了开启十八年宿命的导火索;

  你会对郑佳的纯真善良心生恋爱:她出现在小E最需要的情感时期,原始的情感本能没有因为主观的压抑而消失,共鸣和交流几乎挽回走向暗黑的继承者,

  你也会对尹剑的成长由衷欣慰:从文弱书生到合格警员,从学徒下属到生死拍档,在痛苦的抉择中他扣动的扳机,拯救了那个叫韩灏的人深渊的灵魂;

  你会怅然扼腕韩灏的歧途末路:双鹿山公园掺杂着酒精的子弹上膛击发,也牵着这位刑警大队长滑向万劫不复,

  你也会不由感叹丁科的言不由衷:逃避,困顿,怀疑和恐惧,让一代警界传奇直面复仇使者的灵魂,却无法扭转宿命的乾坤;

  你很难痛恨那个叫阿华的人:不考虑自己的生死命运,却歌颂着一个小姐的感情,在龙宇大厦的最后一战里,他拍打着身上的火苗,神色如冰身躯似铁,仿佛地狱中走出的阎罗,

  你也很难谴责杭文治的煞费苦心:十年间沧海桑田,在杭文治身上唯一没有变化的只剩下他恩重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已经足以让他的人生在十年之后走回到一个循环的起点。

  还有熊原,曾日华,明明,柳松,黄杰远……

  还有邓骅,沈建平,丁健,陈天谯,薛大林……

  命运给他们留足了必要的张力和足够的想象空间,配之以时空转换时的巧妙,与人物命运和内心揪心的联系在一起,起承转合之下,你会感受到人生的可悲与无奈,也会体味到情感的可贵与折磨。

  “与野兽搏斗的人,都需了解它们变成野兽的过程;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当我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试图回忆对方还是陌生人的时候,全无所知,形同陌路,仅凭第一印象了解他全部的前世今生。于是,当我如老友一般再读《死亡通知单》的时候,抛去前世今生的宿命纠葛,掠去纠缠动魄的越狱之旅,就不难发现这篇宏大著作的真谛依然在于对法制与私刑的最终探寻。这是一个多么厚重而枯燥的论点,却又幸而以多么惊心动魄的方式卓然呈现,真想说一句,它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和世界,也考验着我们的信仰和智商。

  你会不自觉地进入这个吉凶难测鬼神难辩的隧道里,从旁观读者深入事件的骨髓直到混为一体,你会在情感和法律的夹缝中左右彷徨,不能自已,你会在某一个时刻如罗飞一样,对那个站在对立面的年轻人并不厌恶,怜悯他,甚至还带着一点点的欣赏,你也会感慨抉择的天平如陷阱般残忍倾斜,但我们宁愿沉迷其中,体会刀锋边缘的快意和微凉。

  悬疑,侦破,追逐,刺杀,是这部悬疑作品永恒的亮点,而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它给我们展示了人性上的一种软弱———原来善与恶在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轻易裁决。人在道德与现实面前会摇摆不定,内心深处的本性欲望和表面上的仁义正直,有时候竟也会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以致即使撕去他的外衣,我们也会失去善恶的判断力。

  进退之间,需要更多的斟酌与思量。

  我会依然想起诸如蝙蝠侠,超人,绿箭侠一般的超级英雄,他们惩奸除恶的行侠仗义与Eumenides的杀手刑罚表里如一却又大相径庭。他们同样惩奸除恶,他们同样孔武有力,他们同样在废墟的城市和困顿的人心中杀出一抹血红的亮色,但就其本质而言,前者是惩恶扬善,后者却是私刑处决。细细想来,确实没有哪一部的超级英雄们会手刃恶人做出胜利的V字形,更多的是以拯救者的身份协助法制带来平等和希望。而Eumenides式的私刑人情,则会在时间的最终,造成社会的病态和失衡。套用《离别曲》里所传达的那样,谨以法律作为执法行为的最高准则,在任何情况下,个人的好恶都不会影响到这个准则。只有这样,法律才有尊严,人们才能安心地接受法律的保护,犯罪者也会臣服法律的制裁。当法律的名义去惩治罪恶,罪犯没有怨言,受害者也会由衷欣慰。反之,私刑的处决之于受害者面前,他们会感谢的是暴力,是私刑,而遭遇不公的仇恨将长存于他们的内心深处,在社会中侵蚀蔓延,直到最终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是我无法忘却的一种感悟,相信很久以后我想起这个故事,依然会想起这曾让我困顿和茫然的结果,因为它是那么的严冬与真切,比夜空深处的烟火更残酷。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Eumenides。

  当你受到不公平待遇将怨气揉进纸篓,当你看见碰瓷者肆意索赔无处申诉,当你知道穷凶巨鳄证据不足脱罪遁世,当你看到一次次公允丢失道德践踏而又无法惩戒制裁的时候,想念Eumenides,或许,真的是一种暂时的解脱。

  但最终,那会一种遥远的罪恶。

  在为他们的卓然致敬的时刻,我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秘密悲哀。我渐渐意识到,在我提笔的那一刻起,就已要和这个悲凉而深邃的故事短暂的告别了,所有的幻想和见解都已启程,剩下的只有老友重逢般的会心。想起大一时期第一次看到电子版《死亡通知单》的新奇和神往,想起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实体书的兴奋与热切,想起《暗黑者》网剧从形散神不散走向断线风筝的逗逼,想起在南京与周浩晖的相见,将罗飞的往昔与雷米的方木交相作比,我相信,这是宿命的际遇,这是我作为边缘的读者身份决定的复杂的心理,以及身不由己的茫然和想念。

  季节的转换永远如此,可我们和他们都要经历时间的迁改。时间是个奇妙而残忍的东西,总是用着不屑的态度鄙视着所有,唯独只尊重生命的流逝。那段与暗黑者有关的宿命从十八年前四月的春意中悄然开始,如今也会在二月冬日的尾巴中暂时奏响离别曲。心中万般思绪,不舍难分,但那种释然的平静是真实而可贵的,一如周浩晖在《暗黑者》中写到的那样:城市的万家灯火与天边的繁星渐渐融为一体,那灯火后该是数不清的温馨家庭。我想,只有真正经历了风浪的人,才会格外珍惜这份宁静的感觉吧。

  那么,属于那枚硬币的故事,改日再叙。

  (完)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八):死亡通知单、FBI心理学及东野圭吾

  在看完国产推理小说死亡通知单第一部之后,我马上把第二部跟着读读完,比起第一部而言,第二部的悬念和诡计设计更加宏大,尤其把某大学的碎尸案的凶手进行了刻画,这个个人以为是第二部宿命中最大的亮点。 第一次知道某大学碎尸案还是十宗罪里面接触的,那时候小说里面叫做蓝大,被害人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女大学生,至于犯罪手段是极其凶残的,而死亡通知单作者显然是读过了《FBI心理分析术》,因为里面关于犯罪分子的性格描绘像极了该书心理描绘,一套一套的,说明作者对于犯罪方面的书读过非常多,有理论基础。《FBI心理学》方面是我开年读过的一本书,那时候得到的结论是FBI心理分析术里面的罪犯很多都为内心一种快感,而这种快感跟幼时或者青少年被压抑有关。 而实际上,死亡通知单里面涉及到碎尸案的凶手确实因为自卑造成,而这个自卑源于小时候的事件,小说里面的心理刻画其实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如果真的这么容易破解惨案,那么当年的案件也不成为了历史遗留案件了,当然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推测命案凶手也是一个好的方向。 回到《死亡通知单》第二部宿命而言,里面依旧关联第一部,18年前的案件终于造就了反派一号最后的宿命悲剧,为什么小说会扯到作者有点像东野圭吾,非得说像,无非都是工科毕业,至于小说主题一些坏人无法在法律范畴内得到惩罚的问题在东野圭吾写的《彷徨之刃》里面有涉及,如果再扯到主角的宿命而言,倒是可以搭搭东野的《白夜行》,还有后面的《幻夜》,反派智商高到无上限,而且做事没底线。 当然,《死亡通知单》反派在第二部能被叫为宿命的,自然是那种悲情人物,能够引起读者同情的人,做了坏事也不会让大家讨厌,而是觉得感到一种悲情,如同《嫌疑犯X的献身》里面的石神吧。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九):宿命不同行

  《死亡通知单》是一本高智商的犯罪小说。它那十年磨一剑的准备,前赴后继宿命下的杀手,斗争斗勇错中复杂交相呼应的案件,让读者耳目一新并会为此深深的沉迷。在书中,对于罗飞和袁志邦的故事一两句真的无法说清。他们是同窗好友,相互知根知底情谊深厚,同样的是警校中的佼佼者,可是最后却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同样的目的不一样的选择,同室操戈成为了对手,可以说是造化弄人让人惋惜。

  在一件件的案件中,罗飞表现出色效果显著。可是通过《死亡通知单一》 ,我们可以知道作为对手的袁志邦已死。新的杀手Eumenides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可所谓斗志不歇,杀戮不止。新的杀手最为袁志邦的继承人,已经被调教了十年之久。他的身份神秘,动机不详,尤其是在失去被视为导师的袁志邦之后,他的动向选择会成为一个新的谜团。说道这里,我要将心理学讲师穆剑云着重赞扬一下,整个案件个人觉得她的表现是最棒的。即便她被罗飞等人隐瞒、欺骗,可是她依旧能够在已经掌握的案件中,抽丝剥茧般的发现犯罪嫌疑人动机、性别、年龄,甚至于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她真正的是一名大师,专案组也是在她的帮助下对案情有了飞速的进展。而她对于新的杀手Eumenides的推断,随着案件的展开和继续,也被证实了都是正确的。在聪明人的热血和对决之间,有这样一个心理师可是说是如虎添翼。

  再说袁志邦,他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的“一三0”案件中。案件之后的开启了他堕落的生涯。当年的警察风云人物--当事人和见证着丁科,他在最后登场,面对罗飞等人以及和自身有关联的案件,慢慢讲诉了那段被封藏在历史中的真相。可是真相如此复杂,当年谁都没有做错,可是最后的担子却让年轻的警察下定决心承担起来,也因此造就了新旧两代的Eumnides.不得不说袁志邦是高手,即便他已经死去,他依旧让让警察不得不按照他所想的那样行动,让新的杀手得以下定决心,后继者如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杀戮下去。

  他们都渴望正义,所以一直为之努力。罗飞选择了警察,可以光明正大的逮捕那些犯罪的人们;可是那些逃离了法律制裁的人们,犯下了罪恶也没有收到制裁,那么就由化身杀手的Eumenides来动手。罗飞热血冷静,袁志邦热心多情,就如当年踢球选择了对手一般,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新的杀手的宿命,也是警察和杀手的宿命。

  《死亡通知单2·宿命》读后感(十):理解了什么才是宿命

  从图书馆借了好几个月了,还有三天就还书了,想赶紧看一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两天刷完了500多页,很精彩,扣人心弦

  第一部就是一口气看完的,但是第二本有点厚,一直没时间翻阅,看了一口,真的不错,没有因为是第二部,而惯性破环死亡通知单这个名号。

  其实,这部作品,依然是周旋于人理与法理,感性与理性。坏人的做法必然触犯了法理,性质恶劣,但是却冠以“伸张正义”的名号,算是弱化了反面人物的邪恶性,这样我感觉更耐读了,因为你会一直周旋于,思考什么样的做法是对的,或是理解或是同情或是愤怒,而不是一边倒。

  而正面人物,也就是好人,在执着坚持伸张整理的同时,有利用自己的方便,做出了很多我们不支持的事情,但是出发点却是好的,这就是所说的迫不得已,在两个坏选择中,不得不选一个的时候,选一个不是那么坏的选择。

  罗飞的团队人物性格也很突出,每个出现的任务各司其职,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而且进行互补。而二代Eumenides只有一个人,老师死了,他自己能和一群精英周旋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一个罗飞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罗飞还是被骗了很多,就像罗飞自己调侃,“鲶鱼效应”。Eumenides不光只是描写杀戮,其实更多的篇幅放在了他寻找真想的路,而这天路,每一步都被人算计了,厉害厉害,每个人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最后的结局,不错,坏人没有收到应有的惩罚,可以说,这符合了大多数读者的心,第一是他所为的“伸张正义”第二就是这个故事未完待续,任务没有消失。总体来说,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作品,都可以说得上一部好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