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潮骚》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潮骚》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30 04: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潮骚》经典读后感10篇

  《潮骚》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168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15-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潮骚》读后感(一):三岛文学中的“异类”

  纵观三岛由纪夫的文学,可以看到他很多作品结局都有着激烈冲突,并在毁灭破坏表现独特美学观,如:《爱的饥渴》最后悦子杀死三郎、《金阁寺》中沟口将金阁寺这一男性美的物化付之一炬、《午后曳航》阿登毒死了龙二、《忧国》则是三岛对自己自杀的“预演”……唐月梅在《怪异鬼才》中分析道:“作家是要从他们突发的、破坏的冲动中求其美的调和与均衡,以保持美的永恒存在。”

  然而,三岛在1954年创作的《潮骚》却是一部描写纯美爱情、甚至有个美满结局的故事,故事中没有流血与死亡、没有肉体欲望、没有对男性美的官能性的描述。这部作品实在可以算是三岛文学中的“异类”。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三岛的一次出国旅行,其中去了他曾一心向往的希腊,在那里,他看到了“心之所需的希腊”的某种境界,他说:“在古代希腊,不追求精神生活,只有肉体和理性和谐……这种和谐可能随时破散,同时在破散的张力之中,亦可发现美的存在。”(《我青春漫游的时代》)而从外国旅行归来之后,他在“情绪上达到了迷恋希腊的最高时期,因此无论看什么东西,都与希腊的幻影重叠在一起。”(《谈谈<潮骚>》),他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下激昂开始创作《潮骚》。

  《潮骚》是三岛模仿古希腊田园牧歌式爱情小说《达夫尼斯和赫洛亚》(朗戈斯/著)写下的一个渔歌式的爱情故事。所谓“潮骚”,即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这部作品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男女的纯美爱情经历,二是歌岛的风情之美,而这两者又是融合在一起的。从这一点来看,《潮骚》倒是有点类似于沈从文的《边城》,不过不同的是《边城》中的爱情故事略带悲剧性质

  故事背景“歌岛”的原型是日本三重县的神岛。小说中对歌岛进行了大篇幅的、素描式的描写,从岛上风光自然气候房屋结构,到这里人们的日常生活、渔夫和海女的劳动等,描写极为细致。三岛曾为写这部小说而特地在神岛住了两个多月,他在给作家川端康成的信中说:“目前,我来到了一处孤岛叫神岛。这里没有电影院、扒金库(赌场)、咖啡厅等被现代污染的任何东西,连我都给净化了……仿佛只有在这里才有真正的人间生活。”(《三岛由纪夫书简集》)

  电影版《潮骚》中的初江和新治

  故事的男主角新治是个普通渔夫的儿子,正值青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岛上很多人一样,他有一颗无比真诚的心,他很热爱大海,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拥有一艘帆船,和弟弟一起从事运输事业女主角初江是岛上财主宫田照吉的女儿,出生高贵,文中数次提到她长相“格外标致”,在参加海女的劳动中,她也表现出她能干一面

  故事开始于新治见到初江的第一眼,这让这个之前“毫无心思少年”变得心绪不宁。故事的主体部分是两人多次偶遇并萌生了爱情,但爱情也很快受到初江父亲宫田照吉的阻挠,两人因此陷入困境。而结局则是新治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力量并赢得宫田照吉的认可,从而他和初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叙事结构其实很常见,比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结构几乎是一样的。

  这让我想到了两年前读过一篇论文——詹庆生的《<西厢记>的结构主义解读》(刊载于《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2期),文章第一部分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方法分析了中国古典言情故事的内在结构。

  《潮骚》读后感(二):个人想法,和各位简单分享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个人想法,和各位简单的分享,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最后一句话大意男主自己救了自己,而非心念着爱人。 都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高中的爱情,一直自认为保护对方的我,曾在异地大学第一次见面扑在对方怀里大哭了一个多小时。由于要分开的不舍眼泪控制不住就流出来,但是至少剩下的一个小时,眼泪没有一滴是为她流的,就像书里的男主,在暴风雨中想女主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撑着自己的就是对自己未来信念,而这个未来里有没有女主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资深读者都说,三岛乐于描写极致的美,并把它毁灭。我之前只读过一遍金阁寺,没有读懂那把在心里要点燃的火毁灭金阁寺。但我觉得,潮骚中一直竭力描写的纯洁美妙的爱情,似乎因为男人女人对爱情与生活(追求)两者间的区分程度不同,被男人这种无可厚非的区分方式,以一种不能叫毁灭的方式破坏了,仍然完整纯洁的爱情,却让人觉得过于现实,衬托得不再美好了,甚至让我不再想去追求爱情了,因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认为完美的爱情就像完美的金阁寺一样,只存在于心中,所以那把烧毁金阁寺的火在现实中永远点不燃。

  至此,很喜欢三岛的写作,以后会拜读更多作品

  《潮骚》读后感(三):海水洗过我的心

  酷暑的午后,半躺在床上读完了这本小小的书。起身去厨房收拾早晨收到的两个箱子,装满了下周日常饮食所需的食材,放平案板,剪开袋口,取出已解冻的肉,切成小小的一块块,装进小保鲜袋里,家人吃红肉甚少,基本都是配菜使用。做这一切时,忽然察觉从前面对家务时常有的抗拒心理消失了,有力臂膀变成了骄傲,而非觉得自己强壮过分而羞愧。海女们赤裸身子钻出海面时大声吵闹玩笑场面一直在脑海里回响。是的,在这个短短的故事里,不知不觉中我已将自己和那些深入冰冷海底采摘裙带菜和鲍鱼的姑娘进行比较了。

  文字魅力在于孤独想象力,我不用体会海女的痛苦,不用知道海水的冰冷、缺氧的喘息,海水渗入潜水眼镜时难以形容的苦痛,蹬海底漂浮上来时尖利的贝壳手指伤痛,潜水过度之后像铅一样死沉的倦怠,这些我都无从体验。但在我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这样无尽的黑色海底让人胆怯。她们听任命运安排,除了虔诚祈祷,只是默默地尽力完成自己的本份,这份面对生活臣服坚决态度已足以给我力量。

  城市的生活太过于复杂,不仅取决于力气诚实的劳动,还有更多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花样,不屑于走捷径的人,或是不善于使用小把戏的人,往往对整个城市生活无所适从。在大自然里生活的人,会把自然看作朋友,他们信任它,迁就它,即使偶尔有那么一两年,被自然戏弄得颗粒无收,他们也只是沉默地叹气,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有意无意的调皮,因为他们相信来年,未来,即便在有限人生里,事情尽如人意,他们也接受命运所做的不快安排。

  自认并不是记忆能力厉害的人,对于童年,少年,青年里的诸多事情,已经变得模模糊糊的了。哪些事情是真的发生过,还是在母亲反复的提及里我已经牢牢记住了,难以分清。但童年时在广阔农村天地里长大,有些记忆却是清晰地浮现出来。暑假里,妈妈盼着我放假,因为夏稻渐渐地变成了金黄色,该收割了,我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小小劳动力黄色汗渍的破旧草帽气味,南方水稻尖尖的牙,刺在炎热干燥带着汗水皮肤上,刺痛,痒。割稻作业的第一天,白皙光滑手臂就因为整日递送稻禾而划出一道道浅红色的血印。午饭后,大人们都极其疲惫午睡补充精力,我却不困,带着草帽,拎着大桶,带着洗衣粉和肥皂,去小河边,坐在被烈日晒得滚烫的大石头上,洗昨日全家人换下的衣服,水田里的泥水将父亲的衣服裤子浸染得变了颜色,无论如何也洗不出衣服的本色来,这是我童年最大的遗憾之一。等我晾晒好了衣服,父母和帮工都醒了,马路上的沙石经过了大半天的暴晒,已经非常烫脚了,爱惜鞋子的人不舍得穿鞋去田间,而是捡马路两侧带点野草边缘行走,现在走在城市的马路上,我仍然会好奇路面是不是还是那么烫脚,也许仍然是,但我已经没有赤脚走在马路上的机会了。

  刺鼻的汗味,滚烫的马路,被太阳晒热的溪水,藏在树荫底下清凉的溪水,五月间洪水涌来变得浑浊泛黄的溪水,夏日午间人们此起彼伏鼾声,毫无困意的我在门廊里听着知了声嘶力竭的叫声爸妈面对无尽劳作时麻木的,没有表情的脸,低垂的眼睑。

  小时候我没有什么烦恼,除了讨厌沙石路面烫脚,任何别的短缺从来未曾带给我真正的痛苦。而现在,三十岁以后,却真切地体会到了“痛苦”的滋味,是身体不佳时对未来生保障恐惧,是体力不支时对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要求的反复担忧,是对孤独生活里无尽冷清的无力。今日,再一次发现成人的自己竟然不如童年的自己更有忍耐力。讨厌艰苦的劳作,企望每一件事情都得到圆满结果。我已经变成一个贪婪懒惰的人了么?真是不得不接受的令人羞愧的现实啊。

  此刻,尽管处于的城市中心,坐在十二楼的窗前,却听见远方传来一阵夹杂着车流声中的知了声,这是真的么?

  《潮骚》读后感(四):潮骚

  朋友推荐

  首先封面说不出的好看,拿在手里时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歌岛是一个人口一千四百,方圆不到四公里的小岛。他人评论说,这就是一个桃花源,其实不然。岛中人也向往着岛外的生活,但他们生性淳朴,是无论如何都值得赞颂的。但这个故事的波折就在他们固守的一些封建中。

  故事本身很简单,能将这么一个三两句就能概括的也能算作无聊的故事写的这么生动。不得不佩服作者文笔以及那清新的故事线路

  主人公新治是一位继承家业的渔夫,就在那风吹海浪,阳光洒下那一瞬间对正在作业的女主初江一见倾心。两个未成年人的爱情就此展开。尝试,畏惧,私会,似是现代瞒着父母的早恋一般,给人熟悉又不敢说出的感觉。因一时嫉妒的千代子和人品不佳的安夫在整个岛散布谣言:两个未成年人私下交媾。他们因此被流言蜚语拆散。写信,溜出家门出现古装片的情景重现在眼前。这种阻隔只会让两个人的心像弹簧一般,拉的越远,弹回的越近。最终新治通过了初江父亲刻意安排的一个作为男人的考验喜结连理,终成眷属

  刚看完苔丝的我其实特别害怕是个悲剧,由此可见封建和流言可怕。但是这个岛的纯真最终造就了有情人,他们祝福真心相爱的人,他们爱惜有勇气志气的人,不论贫穷不论富贵,这样的爱情,少见于今日。

  她心想:“再过30秒,海燕要是飞过铁搭,那美好的事情就在等着我……”五秒过去了,一只紧追轮船飞过来的海燕突然高飞,它的翅膀越过铁塔,振翅飞远了……

  要相信,美好的事情都在等着你。

  《潮骚》读后感(五):三岛式纯爱小说

  读了三岛由纪夫的纯爱小说《潮骚》,三岛的书看过几本,对他最大的印象是“美”,和川端康成不一样的是,他的美更偏激、更纯粹,文字中往往透露着诉说不尽的绝望忧郁。然而这一本《潮骚》读下来,却让人禁不住疑惑,这究竟是不是三岛的作品,因为这里面所写的爱情的美好和单纯,简直和三岛过往风格相差过大。《潮骚》主要写了一个相对与世隔绝的海岛上,贫穷渔民男子新治和富商女儿初江相互爱慕,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流言蜚语,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读的过程中,总是让我想起沈从文的《边城》,首先背景都与水有关,其次都着力于表现朴实的纯粹爱情。当然,三岛和沈从文毕竟不是同类作家,这本书虽不同于他其他作品,却依旧有明显的三岛痕迹——美。美在环境,三岛对歌岛以及歌岛周围环境的描写可谓美到极至,两人在岛上的林间偷偷约会,在岩洞里点火取暖,新治在大海上捕鱼航行,海女们下海劳作,所有人物活动都离不开岛和大海。最后我思考了一下《潮骚》书名含义大概是指如爱情到来时,如同潮水一般,骚动不已却又带点质朴和捉摸不透吧。

  《潮骚》读后感(六):海是青涩味道

  一本小书,应该读得很快才是,我却读了有一阵子,希望像故事中的生活一样沉静舒缓。在这个纯净的岛上,每个人物都很可爱善良真诚勇敢,在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在道德中获得自由。这样不浮躁,不轻浮的故事,像是一个与世隔绝、世事无争的世外桃源。新治和初江的爱情也是描写得唯美含蓄,就像海的咸涩味道。喜欢最后一章的描写,灯塔亮光、两人的影子、白衬衫和白单和服,还有被光线折射变得扭曲在一起的两只影子。真是不动声色浪漫。一直对海有种莫名的欢喜,它时而沉静,时而汹涌,就像人的不同心境,总是变化莫测,想去一探究竟,又不愿破坏这种独有的神秘感。此刻,在这个烟尘滚滚的社会中,读《潮骚》,感受海带潮湿与青涩的,属于年轻人幸福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