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极拳与静坐》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太极拳与静坐》的读后感10篇

2018-07-01 05: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极拳与静坐》的读后感10篇

  《太极拳与静坐》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2014-6-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太极拳与静坐》读后感(一):收获三则

  天下万事,其最早的源头都非常相近,而流行到后来,则因地域时代有所不同而因应演变不同型态。因之武术修炼实不必有什么门户之见,倘使徒作门户优劣意气之争,那实是可悲又复可怜的事。

  如果持之以恒气功练久了,就可知道使人健康长寿的,并不是对外界呼吸空气功效,乃是因此促动自身生命本能动力,这好像是可燃之物不能自燃,还需要假借引火的东西方法去点燃它,我们练气功做呼吸亦是此理。

  太极拳之一项基本动作,亦就是内功的“摇”。即人站直,两足并紧,全身没有一处着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随之轻摇,身如老树迎风,就是台风来也不着意,随之而摇,身体逆动,这叫做“风摆梅花”。摇之久,可将身体内气机摇通,老年人练它,功效不减于太极拳,更可能比太极拳还要“太极”。

  《太极拳与静坐》读后感(二):正本清源

  一般文人学土,因为体弱多病,而去练太极拳以强身,本来是很好很适当的事,奈何文人好事,又创立太极拳是来自易经说法,牵扯到阴阳八卦上面去。太极拳到底与易经之配合如何?大家可任意去信从,但无多大实质关系,如欲以手形分成阴阳,配合两仪,即以手背为阳,手心为阴等等,似嫌理论空洞。“太极”的名称,并末见载于易经本文,而这名称的出现,至少也是宋朝以后的事,因为易经太极之说,是宋朝理学家所倡,唐以前没有。而太极一名,最早为道家人士所提出,宋理学家便以太极假借作他们学说根本依据,进而以阴阳、八卦阐扬他们的学说,故有“太极拳”的名称,也应该是宋朝以后之事,这是不会有错误的。倘说张三丰创造了太极拳,并无不可,但将那些易经理论上之事,加之于太极拳则不免多余。易原为群经之首,放诸四海皆准而弥纶天地之道,博大精深永无止境,但若牵强,将精力虚掷在研究其与拳术的关系上,似有偏离武功实际之嫌。

  《太极拳与静坐》读后感(三):静坐的益处

  静坐对健康的益处 :

  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开发大脑神经新回路:

  刺激副交感神经,放松心智,让身体重和谐完整

  开发大脑潜力

  静坐时脑波由清醒忙碌状态的β波转为放松和专注状态的α波,有活化脑部尚未使用区域,增进智力认知创意、促进情绪稳定、创造正面情绪、放松心情、强化道德推理、提升自信心有益的「副作用」。

  改善面对压力时的反应

  静坐能帮助我们整合包括空间感、视觉感觉知觉、和运动协调能力,调适响应压力讯息身心负担

  身体各器官的改善:

  静坐能促进心血管健康、并让心脏复合一性,也能刺激胃肠的蠕动和排便,并刺激唾液和消化腺分泌酵素,以帮助消化同时彻底放松,身心步调合一之后,就能矫正姿势

  静坐等同开发一个大脑神经新回路,放松心智,让身心重回和谐、完整。深一层是对生命全新的领悟完全沈浸于慈悲智慧、与喜悦之中。

  《太极拳与静坐》读后感(四):內容總結與個人體會

  南師懷瑾《太極拳與靜坐》一書是我第二次讀了,第一次是在微信上碰到的文字整理版,有少許錯字,倒也不影響閱讀。一口氣讀完,也是用了蠻長時間。今天就此,結合自己的經驗,略作總結,但原書仍推薦各位道友自行閱讀,因其頗有韻味而令人回味無窮,非一般學理之作。

  我四年前開始學習太極拳,有不少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小時候心中種下的武林情結——做一個俠客或是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好漢。而直接原因,是出於身體健康考慮。競技體育我會很多,本科階段是上外乒乓球隊和長跑隊成員,游泳也不錯,籃球是必須會打的,曾經命中率也相當高;後來爸爸開始常年堅持羽毛球,也給我找了羽毛球老師。但源於西方的競技體育對身體實在沒有太大的益處,乒乓導致腿粗——肌有餘而肉不足,籃球極易受傷——我的腰傷就是由此而來,羽毛球更是對膝關節和脊柱有過大的衝擊——去年下半年和朋友打了一學期實在難以為繼……

  游泳倒是不錯,只是場館水質難以保證;慢跑很好,但競技長跑或馬拉松就對身體損傷很大了。所以大三以後不需要再代表上外長跑隊,我就急於找到替換的體育項目,正好有緣學了太極。

  南師書中也提到:“西方運動家能活七十歲的,寥寥無幾,他們到了六十多歲大都死去,足見激烈運動之不宜”(p60)。我也自負年輕力壯,以為無礙。可是上學期打羽毛球,終究造成了運動傷害,膝關節、腰背皆不適。恰逢此時,見孫師太習練太極,心想:師太的老師,必然非常好,所以從師而來,並專心練太極了。此為總結1 。

  再說武林情結,實未遠離好勇鬥狠的習氣。老師也能教太極擊技,但要練熟才能用。可是並無年齡相仿的同學互練,而無論是互練,還是真的去打壞人,以我這單薄的身子骨,都極有可能受傷。後來讀到一則西藏的故事,講一位修行人好修金剛杵而不勤供曼陀羅,即好練武而少慈悲,一日巨石從山滾落,他以金剛杵擊碎巨石,但在山路上被毒蛇咬傷,險些喪命,為路人所救。才明白若勤供曼陀羅,本可免除違緣,金剛杵雖能破巨石,卻不能免難。這則故事正應了習武之人武功雖高卻橫死者多,如李小龍;也應了俗話“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

  南師書中說:“古人造字,止戈為武,即已闡明武的原理。武功的目的是以武制亂,以求‘和平’。後世學武,反而更滋生事端”(p20)。所以生逢當今太平盛世,倒是更應勤修善法,學武為強身健體,足矣。此為總結2 。

  “練太極拳,姿勢很重要,若姿勢不准,則效果不顯著,對強身如此,對防身亦然”(p53)。親身體會,在長春初學拳時,幾乎所有人都會有一段時間膝蓋痛,因為在打拳時膝蓋過腳尖。痛後總算知道姿勢不對,改正好,舊傷養好,也就不再痛了。“回憶當年練拳時,對於每一個姿勢,一擺即半小時至兩小時,且用一麵大鏡,照著矯正身形,身形正確后,再配合氣機來練”(p53)。我由於沒有像南師下過這般苦功,所以難保動作完全標準;只是在長期練習中體會如何舒服、順暢;回家遇到老師,簡單點評一下,也就算勉強過關了,強身健體夠用。此為總結3 。

  “初練時固然必須費神記憶,但練久後則熟能生巧自然可以練來不假思索,如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55)“打太極拳是在動,由動中的體力勞動,進而漸漸達到內心清淨的境界。所以我經常以孟子的話來譬喻拳術的道理。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學拳的人,無論南宗北派,都在勞其筋骨;靜坐、練功的人,亦是苦其心志;那些做英雄事業之人,則是空乏其身,三者殊途而同歸。現在我們倘若能從勞其筋骨入門,自然也就可心志清淨,近乎道矣!”(p66) 我有時打拳,的確可以感到清淨,但功力尚淺,體會不深。此為總結4 。

  以上即是對本書太極部分的總結。若配合靜坐練習,效果的確更加。如能做到瑜伽中的蓮花雙盤,效果確實更明顯,打拳時可明顯感到身心清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