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2 04: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精选10篇

  《特洛伊3·诸王陨落》是一本由[英]大卫·盖梅尔 / David Gemmell / [英]斯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一):纵身一跃成就千年美丽

  不知道别人读这本书的感受是什么,但我读后对其中的女性感受深刻。仅说本书中一个并非主角但非常有名的女性。

  历史传说因为一个女性引起一场战争的的故事不止希腊有,也不仅仅是海伦。明末时据说吴三桂就是因为陈圆圆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其实战争的根本还是利益权力之争吧,一个弱女子能引发一场战争?那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不过这部作品作者彻底颠覆了海伦的美,盖梅尔笔下的海伦是一个胖嘟嘟、傻傻普通居家女子:“海伦是平庸庄重的女子,发色灰褐,笑容甜美。”她爱丈夫孩子,怕战争怕死。可是当最后一刻来临的时候海伦的行为让她成为传唱千古史诗中的主角。

  直到现在,我读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都禁不住要掉眼泪。海伦和帕里斯居住的无忧宫被希腊军队突袭了,帕里斯战死,海伦带着两个孩子躲到了背靠大海阁楼里。阿喀琉斯的到来让海伦心存一丝希望,因为她听说阿喀琉斯是个高尚的人,不会杀害妇孺。可战争是残酷的,海伦可以活命但她和帕里斯的孩子毫无疑问必然被杀害,因为那是帕里斯的孩子。从动物界到人类,这一点丝毫没看到进化,猴群、狮群,当一个雄性动物打败了前动物首领的时候,一定会杀光其子并妻其妻。海伦的希望破灭了,她勇敢起来,她要和她的两个孩子一起面对命运

  她放松下来,不再紧张。她合上眼片刻,感觉到温暖朝阳照着她的后背,接着睁开眼,注视着那些战士

  她不再畏惧,平静地一一扫视他们的眼睛,像母亲望着任性的孩子一样。她发现,他们明白她要做什么时,表情一变,所有人脸上残暴嗜血的表情都消失了。

  “别这样!”阿喀琉斯恳求,“别忘了你的身份,你不是这些异邦人的一分子,你是斯巴达的海伦。”

  “不,阿喀琉斯,我是特洛伊的海伦。”她说着,把孩子搂向她,吻了他们。“亲爱的,闭上眼睛。”她轻声说,“紧紧闭着,再睁开时,爸爸就来了。”

  阿喀琉斯冲上前,但已经太迟了。

  海伦闭上眼,往后倒向虚空

  “亲爱的,闭上眼睛。紧紧闭着,再睁开时,爸爸就来了。”这句话戳中了我的泪点,那幼小生命还么来得及品味人生快乐痛苦就要面对战争的残酷的命运。但是海伦死得很勇敢,她身后的虚空不是空白,是千年传颂的史诗。海伦因其一跳而美丽绝伦。

  美学上有优美壮美,有悲剧戏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海伦的纵身一跃是悲剧,因为这里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还有父母爱子的悲情。不过海伦的一跃更是壮美,因悲壮而美,因不屈服而美。

  盖梅尔对海伦的颠覆,是对史诗中战争起因客观分析,更接近于历史真实同时也赋予海伦这个千年美女以更深刻的美丽。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二):希腊精神体现

  这部书分为《银弓之王》《雷霆之盾》和《诸王陨落》三册,讲述了特洛伊战争前后的故事。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时期爱琴海的迈锡尼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之间的战争,这段故事由于《荷马史诗》的讲述而广为人知,和《伊利亚特》只记述了战争最后几十天不同,《特洛伊》将时间线延长,第一册中讲述了迈锡尼人策划的一场在特洛伊宫廷的政变,因种种原因被迈锡尼英雄阿耳戈利欧斯阻止;第二册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爆发前诸王在赫克托耳婚礼前后的明争暗斗,以及伊卡萨王奥德修斯最终投向了迈锡尼;第三册则是特洛伊大战始末。故事细节和《伊利亚特》有不少差别,比如赫克托耳的孩子的问题木马计的真正形态等等,出于剧透考虑,就不说了。

  书中并没有一个自始至终的一号主角,而是先后有阿耳戈利欧斯、安德洛玛刻、奥德修斯、卡利亚德斯、赫克托耳、阿喀琉斯等诸多角色登上前台,就像有一个舞台给英雄们闪现光芒一样。若说贯穿全书的角色,只有“金人”赫利卡昂(即埃涅阿斯)一个,他在书中第一个登场,在全书结尾前往了新发现的远离硝烟的富饶之地,七丘,即多年以后的罗马。

  下面说说对书的感想吧,《特洛伊》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黑格尔曾经说过:“说起希腊,每一个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都会生起‘家园’的感觉”,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源头,从精神上来说,正是希腊精神深刻影响后世的欧洲文明。

  什么是希腊精神呢?这点在《荷马史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精神的典范,在它的故事中,有两个思想方面:一是理性主义,《荷马史诗》中的角色时常反思自己作为,从世事认知总结,考虑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会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由此指导人们凡是应三思而后行,不能肆意放纵;二是追求人格完美,书中对角色追求荣誉伟大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行为多次进行称赞和歌颂,这一点也是深深的影响了后世。

  而《特洛伊》这本书可以说完全继承了《荷马史诗》的思想和价值观

  一方面,尽管人们欲望缠身,人性沦丧,纵使战火横燃,生灵涂炭,但仍有许多人能从中有所学所感,形成理性,坚持原则,追求和平,这一点在当时难能可贵,最典型的就是赫克托耳,他能征善战,又坚决反对战争,在他深入色雷斯境内战斗时,色雷斯的优势民族站在了迈锡尼一面,因此尽管他屡战屡胜,敌人无穷无尽,而赫克托耳势单力孤,经不起任何失败,他的手下建议他将路过的村落焚毁,以免成为敌人进攻特洛伊的补给地,而赫克托耳说:“将来,战争会结束,无论特洛伊胜利还是失败,两方的人民会依然作为邻居一起生活下去,我们无法决定战争的成败,但我们的行为,却决定了五十年或一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们是和平相处共享生活,还是拿起刀剑互相残害。”,直到败退他依然坚持这一原则;另一个是赫利卡昂,在战争的初期,大量的战事发生在海上,迈锡尼人是专业的劫掠者,他们突袭海岸线,掠夺屋子,杀死村民,烧毁村庄,而特洛伊的盟友赫利卡昂率领着舰队,也在袭击迈锡尼的海岸线,做着同样的事情,但这让原本商人的他良心难安,他的船员和朋友之间也在杀戮生涯中日益陌生,后来有一天,赫利卡昂决定,停止袭击平民,他的军官认为,他们停手,但迈锡尼人不会停手,特洛伊会持续收到损失此消彼长,这种仁慈会导致失败,但赫利卡昂说:“是的,为了胜利,我们必须这么做,但此等行为,就算让我们胜利了,最终我们和迈锡尼强盗又有什么区别?在后世人的口中,我们没有任何区别。若是世上所有人为了胜利或是什么理由都这么做,这种暴行何时能在人间结束?总要有一些人,率先停止这种行为......(略)那不如就从我们开始。”

  另一方面,书中对坚持荣誉、正义、仁慈、忠诚勇气的行为给与了自始至终的歌颂,描绘英雄,歌颂英雄,这构成了全书的基调,配上大历史的背景,这让整个故事显得气势恢宏。在当时那个时代,世上充满了混乱野蛮,暴行和肮脏在鲜盛的外表下横行,大多数人——即使是王者——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难得善终。可以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正因世上如此黑暗,伟大的英雄们犹如黑暗中的火炬,对世人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他们的名字事迹得以在人们之中口口相传,直到千年之后,这让他们宛若永生。在这种黑暗中,他们坚持的义举和人性的光辉格外闪耀,这种光辉驱走了野蛮与黑暗,为人们带来希望与指引亘古不灭,影响到后世人的精神和思维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却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姿态,是这些,使他们成为不朽——阿耳戈利欧斯的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这本书,实在是太精彩,每次看,都觉得在捧起来的一瞬间,自己忽然离开身体,完全忘记自己身在何处、浑然忘我了。那可真是看得入迷啊,眼光追着文字扫上几行,就忽然进入了情节中,仿佛进入那个世界、与英雄同行一样。看得我是走着、站着、躺着都在看,出去喝个羊汤都带着在看,好久没这么投入地看书了。

  另有一点感觉,这本书作为历史小说,时间空间跨度大,没有太多的细腻情感的描绘,节奏明快,因此随意翻起,都能从中看起,我以前曾把《三国演义》放在床头,睡前随便拿起来翻开,只看几页,甚至一页,甚至几行,都能看到一段完整情节,看得十分满足,这本书虽然没法和《三国演义》的容量和精炼程度相比,但感觉却相似,随便翻开一页,都很精彩,太好看了。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三):读着英雄故事长大的小孩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古希腊英雄史诗。许许多多的战争场面。无数死去的人。每次读到剑和血我都无力的知道,若自己上了战场永远是个懦夫我会一碰就倒一打就跑,怕苦怕累怕死怕伤,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是字典里离我最远的词。我爱好和平。

  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我们读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大,以和为贵。我们崇拜中庸的孔子无为的老子,称赞孔融让梨韬光养晦,读书谋官光宗耀祖家族最最重要的事。人们怀念文景之治却遗忘了那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踏平西北把匈奴赶到欧洲,流浪的后者切西瓜般灭了罗马帝国,欧洲陷入黑暗中世纪。同样人们只记得贞观之治却忘记了先人们如何在八月飞雪的胡天大漠抗击突厥,后者西迁建立奥斯曼帝国。我们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最强大船队(还得感谢元朝蒙古人),郑和早哥伦布一百年下西洋,却在明清闭关锁国不堪回首我们的故事里,没有英雄;我们被教育要做一个有德的人,德是最高准则

  回到西方的孩子,他们听着古希腊罗马神话长大,故事里英雄永远是主题男孩从小向往勇敢的骑士女人教育孩子无畏坚强一代又一代,他们在大碧海摇篮里长大,航海向远方。小说结尾战死的将军什么斯(抱歉忘记了)想到,他会去英雄殿和赫克脱耳阿喀琉斯一起豪饮吗?致敬这些伟大的战士!

  不过结尾还是有些没明白,埃及人革舜后来怎么了?一千年的朝代指的什么?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四):希腊精神的体现

  这部书分为《银弓之王》《雷霆之盾》和《诸王陨落》三册,讲述了特洛伊战争前后的故事。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时期爱琴海的迈锡尼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之间的战争,这段故事由于《荷马史诗》的讲述而广为人知,和《伊利亚特》只记述了战争最后几十天不同,《特洛伊》将时间线延长,第一册中讲述了迈锡尼人策划的一场在特洛伊宫廷的政变,因种种原因被迈锡尼英雄阿耳戈利欧斯阻止;第二册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爆发前诸王在赫克托耳婚礼前后的明争暗斗,以及伊卡萨王奥德修斯最终投向了迈锡尼;第三册则是特洛伊大战始末。故事细节和《伊利亚特》有不少差别,比如赫克托耳的孩子的问题、木马计的真正形态等等,出于剧透考虑,就不说了。

  书中并没有一个自始至终的一号主角,而是先后有阿耳戈利欧斯、安德洛玛刻、奥德修斯、卡利亚德斯、赫克托耳、阿喀琉斯等诸多角色登上前台,就像有一个舞台给英雄们闪现光芒一样。若说贯穿全书的角色,只有“金人”赫利卡昂(即埃涅阿斯)一个,他在书中第一个登场,在全书结尾前往了新发现的远离硝烟的富饶之地,七丘,即多年以后的罗马。

  下面说说对书的感想吧,《特洛伊》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黑格尔曾经说过:“说起希腊,每一个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都会生起‘家园’的感觉”,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源头,从精神上来说,正是希腊精神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欧洲文明。

  什么是希腊精神呢?这点在《荷马史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精神的典范,在它的故事中,有两个思想方面:一是理性主义,《荷马史诗》中的角色时常反思自己的作为,从世事的认知中总结,考虑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会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由此指导人们凡是应三思而后行,不能肆意放纵;二是追求人格的完美,书中对角色追求荣誉和伟大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行为多次进行了称赞和歌颂,这一点也是深深的影响了后世。

  而《特洛伊》这本书可以说完全继承了《荷马史诗》的思想和价值观。

  一方面,尽管人们欲望缠身,人性沦丧,纵使战火横燃,生灵涂炭,但仍有许多人能从中有所学所感,形成理性,坚持原则,追求和平,这一点在当时难能可贵,最典型的就是赫克托耳,他能征善战,又坚决反对战争,在他深入色雷斯境内战斗时,色雷斯的优势民族站在了迈锡尼一面,因此尽管他屡战屡胜,敌人却无穷无尽,而赫克托耳势单力孤,经不起任何失败,他的手下建议他将路过的村落焚毁,以免成为敌人进攻特洛伊的补给地,而赫克托耳说:“将来,战争会结束,无论特洛伊胜利还是失败,两方的人民会依然作为邻居一起生活下去,我们无法决定战争的成败,但我们的行为,却决定了五十年或一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们是和平相处共享生活,还是拿起刀剑互相残害。”,直到败退他依然坚持这一原则;另一个是赫利卡昂,在战争的初期,大量的战事发生在海上,迈锡尼人是专业的劫掠者,他们突袭海岸线,掠夺屋子,杀死村民,烧毁村庄,而特洛伊的盟友赫利卡昂率领着舰队,也在袭击迈锡尼的海岸线,做着同样的事情,但这让原本是商人的他良心难安,他的船员和朋友之间也在杀戮生涯中日益陌生,后来有一天,赫利卡昂决定,停止袭击平民,他的军官认为,他们停手,但迈锡尼人不会停手,特洛伊会持续收到损失,此消彼长,这种仁慈会导致失败,但赫利卡昂说:“是的,为了胜利,我们必须这么做,但此等行为,就算让我们胜利了,最终我们和迈锡尼强盗又有什么区别?在后世人的口中,我们没有任何区别。若是世上所有人为了胜利或是什么理由都这么做,这种暴行何时能在人间结束?总要有一些人,率先停止这种行为......(略)那不如就从我们开始。”

  另一方面,书中对坚持荣誉、正义、仁慈、忠诚和勇气的行为给与了自始至终的歌颂,描绘英雄,歌颂英雄,这构成了全书的基调,配上大历史的背景,这让整个故事显得气势恢宏。在当时那个时代,世上充满了混乱和野蛮,暴行和肮脏在鲜盛的外表下横行,大多数人——即使是王者——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难得善终。可以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正因世上如此黑暗,义举和人性的光辉方才格外闪耀,这些伟大的英雄们犹如黑暗中的火炬,他们对超越自身生命的理念和价值的追求,闪现出夺目的光华,驱走了野蛮与黑暗,为人们带来希望与指引,这些理念对痛苦挣扎中的绝望世人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他们的事迹和名字得以流传,直到千年之后,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被每一代人们传颂和呈现,这,让他们宛若永生,而在这些传奇中,英雄们精神的光芒,依旧闪耀,亘古不灭。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却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姿态,是这些,使他们成为不朽——阿耳戈利欧斯的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这本书,实在是太精彩,每次看,都觉得在捧起来的一瞬间,自己忽然就离开了身体,完全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浑然忘我了。那可真是看得入迷啊,眼光随意追着文字扫上几行,就忽然进入了情节中,感觉不到自己了,之后仿佛进入那个世界、与英雄同行一样。看得我是走着、站着、躺着都在看,出去喝个羊汤都带着在看,好久没这么投入地看书了。

  另有一点感觉,这本书作为历史小说,时间空间跨度大,没有当代小说那种太多的细腻情感的描绘,节奏明快,因此随意翻起,都能从中看起,我以前曾把《三国演义》放在床头,睡前随便拿起来翻开,只看几页,甚至一页,甚至几行,都能看到一段完整情节,看得入迷,然后十分满足地睡下,这本书感觉很相似,虽然没法和《三国演义》的容量和精炼程度相比,但性质倒是差不多,随便翻开一页,都很精彩,真是遗落在世间的宝珠啊。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五):作为对《伊里亚特》的改写可谓愚蠢透顶

  在一位希神同好的豆列中发现了这本书,原本特洛亚题材的小说就为数不多,大卫·盖梅尔的特洛伊系列竟有三部之长,这对于一个英语废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然而伴随着未读部分的减少,我对这套书的兴趣越来越低,抱着有始有终的执念勉强读完的第三部更是其中糟粕最多的一部.不知是不是原作者去世的原因,第三部的风格虽大体与前两部相仿,人物形象却有了相当大的扭曲,观感则更差。

  书后的推介语提到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对《伊里亚特》的改写。然而通篇阅读下来,我实在难以找到文中的人物与荷马史诗、《诗系》中人物除名字外的相似点。不知作者从何处获得了埃涅阿斯这个和飓风的英文读音近似的别名,但他成功地将《埃涅阿斯纪》中几乎没有人物形象的罗马先祖塑造成了书中这位大义凛然,有勇有谋,对绿了自己为国捐躯的好友毫无愧疚还乐在其中的赫利卡昂。安德萝玛刻也从《伊里亚特》中为衬托海伦、帕里斯这对放荡情侣(其实并不)而塑造的赫克托尔的忠贞妻子的扁平形象,转变成了一位临危不惧,坚忍不拔,自带弓术外挂和逆后宫气场,对绿了自己为国捐躯的丈夫抱有不失礼貌的愧疚但依然乐在其中的立体形象。不同于戏剧《特洛亚妇女》中的柔弱形象,她(和哈莉西亚、普里阿摩斯一样)有着对抗训练有素的士兵的能力。为了洗白已经做了正面塑造的特洛伊方,英雄时代宝贵的通常只用来书写皇家文档的泥板被大量地用于帕里斯及其妻子的观鸟游戏中。而帕里斯完全从违背主宾之礼,令人神共愤的诱拐犯的形象中脱身,海伦也不再是那位或被强迫或自愿地背叛了丈夫却依然不愧为人间最美的女人。后者剥去神秘的面纱,作为一位容貌普通的母亲自杀了(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在最有利于作者的版本即史诗《库普里亚》中,海伦和帕里斯也只有一个儿子)。作者随后以清奇的思路解释了她被吟游诗人歌唱为“最美”的原因。

  反观希腊方,除奥德修斯外的诸将领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抹黑。轻者如曾身为联军毒瘤的卡尔卡斯、狄俄墨德斯直接人间蒸发,稍重者如墨涅拉奥斯(虽然已经被很严重的抹黑了不过横向和索福克勒斯乃至电影《特洛伊》相比根本不算什么,第二部中甚至还有保持原本形象的趋势,可惜第三部的作者完全无视了卡利阿德斯对前者曾经的评价)、墨涅斯透斯被无来由地塑造成恶役并附赠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结局,以及完全消却了英雄诗系中的口才和威望,变得毫无尊严的涅斯托尔。被抹黑最严重的当属主帅和佩琉斯了,佩琉斯从欧里庇得斯开始就是被重点吹的对象,《安德萝玛刻》中老当益壮的君王、《书藏》中独当一面的英雄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现代,fate系列中也将他描写成和阿喀琉斯的英勇相称的父亲。这种及其罕见的褒扬并不存在于大卫·盖梅尔的《特洛伊》中,他最值得吹的“娶了一位女神”这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这不是重点。阿伽门农的形象既不像狄俄君一样先是平稳发展后期无辜被黑,也不同于他弟弟只因和“斯巴达”沾边就出现形象断崖式崩塌,他受到的一直是褒贬不一的再创作。他在《奥瑞斯特亚》三部曲中作为战胜归来的贤王登场,《埃阿斯》中的他虽和主角分属对立阵营,却能保持以坚毅统帅全军的人民牧者形象,当然,作为一场“不义”战争的发动者,莎士比亚、乔叟等人也没忘记对他的贬斥。本书延续了众多二十世纪以来的二次创作作品的风格,对他进行了一波无脑黑并装出一副黑得很有道理的样子。初登场时主帅就被冠以“战争之王”的称号,先不论这个称号与荷马的“阿特柔斯之子,人民的牧者,权力广泛的阿伽门农”孰优孰劣,被这位战争之王灭过国的斯巴达等地的守军的智商是有多低?安排在决斗中下毒这种低劣手段的国王形象早以和荷马的主帅大相径庭,然而在一场不论哪方获胜都于己有利的决斗中蹩脚地下毒,即使祭祀没有失误围观群众也绝对会将真相猜测个八九不离十。安排墨涅多斯这样明明和对手势均力敌却中了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在萨拉米斯中的计的无能军官,统领一群训练有素却连敌方要塞的完全破坏都做不到的士兵……诸如此类的捉急情节不胜枚举,这就是你所谓的“战争之王”吗?作者总是先大力地吹书中主角的敌人的实力,然而笔力不济难以给“敌人”写出相称的行动,而主角方的普通战士乃至老弱妇孺却总能以一当十唯一一次成功作战还是靠的改编木马计。荷马留下了如此优秀的人物塑造和背景创设任君采撷,而作者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后果可想而知了。

  通篇散发的自以为是的气息令人作呕,掩盖了优秀文笔的光辉。原来最恶劣的作者不是“搜集一切有利于主角的相关考据和一切不利于主角对手的相关考据”,而是“对主角相关的部分资料进行阅读,对主角对手丝毫不进行考据完全凭借自己的心情胡乱改写”的类型。

  《特洛伊3·诸王陨落》读后感(六):曾与英雄同行

  埃涅阿斯最终魂归大绿海,书中末页的文字描述的这一幕似曾相识,想不起是哪部欧美历史影剧里也出现过类似设定,这个设定悲壮是悲壮的,安德洛玛刻的火箭离弦宣告了英雄落幕、情仇俱灭,是的,“曾与英雄同行”,读的人只能在文字里曾与英雄同行。不知道要是盖梅尔能续完这部的话会用怎样的设定来最后交代埃涅阿斯?真是想象不出,只好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开篇是在大绿海中挣扎救生,收尾是在大绿海中燃烧葬生,算是首尾呼应了。

  觉得阿克琉斯跟赫克托耳的同归于尽没有想象中的壮烈,还不够劲,似乎比不上《银弓之王》中阿耳戈利欧斯和埃涅阿斯联袂拒敌的那段,毕竟写到特洛伊之战时高潮太多,前几部没死的人物都要设定出与他们相匹配的行迹和结局,盖梅尔遗孀能完成第三部已经很完美了,而且没有用老掉牙的木马来屠城,木马的童话色彩太浓,背叛才现实些。很喜欢巴诺克勒斯这个人物,世俗中的巨人。

  战神同归于尽、海伦跃入深渊,王子与公主都殒命,那诸王会是怎样的陨落?尤其是阿伽门侬。既然黄金城毁于他的咆哮,那就让战争之王被大绿海折翼吞噬。悲情城市上演多出悲情故事,最后读到魔王的结局也算是种安慰。

  很期待这部巨著能拍成历史剧来一季一季的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