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余生皆假期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3 04: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精选10篇

  《余生皆假期》是一本由伊坂幸太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2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一):如果真的说余生皆假期的话,也是因为之前有事做

  我是冲着这个书名买的,我就知道没有这么简单

  分片段写,让我自己整合整体故事,这个感觉还是挺好玩的,好像看书就是在拼拼图。所以我是读到最后一个片段才知道原来是双男主的。第二个男主人公的故事线更好玩儿。如果真的说余生皆假期的话,也是因为之前有事做。

  一个混混也有混混的生活之道。主人公真的想专注做好一件事的时候悬疑小说的感觉就出来了,一条条关联线索,读者也会拼接出一个故事。最后的反转是我居然被主人公给耍了,最后反转的反转是男配角居然把主人公给耍了,也算是解气了。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学到了!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二):就这样我成了伊坂的迷妹

  《余生皆假期》这本书之前在2015年的年度书单中有见到过,之后尽管微博关注有说其实这本书一般般,但是还是在亚马逊上买了电子版的来看。

  之前从未接受过伊坂幸太郎的作品,但是看完《余生皆假期》之后,我就完全入迷了。我看书一般是喜欢将感兴趣作家的作品在能力范围内一次性拿来全部看完的,所以在看完这本之后我又迅速在亚马逊上下单了,不是说作品很棒而是我觉得伊坂幸太郎给我的印象特别有趣,而且我本身也很偏爱日本作家的作品。

  回归到本书,看似不连贯的章节,一个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支离破碎时间轴,在全文的最后一章里被一根无形的线重新排列组合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最后的结局坂本先生还是将悬念留给了读者无穷无尽想象力,故事也在最高潮的时刻画上休止符。看似没有关系人物,在最后一章里全都做了交代,当你重新整理好整个故事时,却又回到了第一章里看似是已经死去的人物身上,这个贯彻了整片文章引出”余生皆假期“的人,究竟是死还是活,那条由一个玩笑开始短信”我用随号发了个短信,不如我们做朋友吧。一起开车兜风,一起吃饭“成了结局最重要信息,但故事却在收到短信的同时戛然而止。那条令人在意的短信,成了证明了冈田还活着的最关键证据回信究竟是什么全交由读者。

  伊坂先生将黑帮的故事写的既悬疑又有趣,丝毫没有血腥暴力,时间轴看似支离破碎,令人捉摸不透,却在最后将每一块拼图回归原位,露出原本该有的模样,将事件全部串起,仿佛从迷雾中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意犹未尽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三):所谓少年感,都是反差

  0、 “我不管什么意义不意义的。无论是八分还是十分,只要能飞我就会飞。不顾得失。”读完《余生皆假期》,感觉是从伊坂幸太郎那里领了一张飞行券,拥有了一次可以飞起来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你不飞很可能捋不清故事脉络。 1、 听说伊坂对这种“就是不捋直了说”的叙事方式驾轻就熟,但《余生皆假期》是我读的他的第一本书,所以刚开始看是有点懵。主要在于全书五个小故事有的以第一人称来写,有的则以第三人称来写,而其中第一人称中每个“我”还都是不一样的人,来自不同视角。 (第一个故事的“我”,一个是一家三口中的女儿沙希,一个是当时与沟口搭档碰瓷的冈田。 第二个故事是从第三人称来写的。 第三个故事中的“我”是被沟口和太田绑架的一位女士。 第四个故事中的“我”是冈田的小学同学。虽然都是“我”,但有时间上的跨度成年后成为电影导演接受假记者采访的“我”回忆小时候与冈田一起解救弓子老师的“我”。 第五个故事中的“我”是沟口的现任搭档高田。) 这种不同视角加上我读书时记不清人名(冈田高田太田、坂本早坂傻傻分不清楚),所以第一遍读得比较晕。后来又迅速从头倒了一遍人名和细节,完全get了伊坂的好。 看到有人对此怨念,伊坂为什么不捋直了说。我觉得,写什么样的故事,选择怎样的叙述方式,安排什么样的结局,这些都是作者特权。是否接受一部作品以及如何评价这部作品则是读者的权利。别人都说不好,也许你很喜欢。别人都称赞的,你看不习惯也完全没问题。 从不同人的口中描摹出同一个人、同一件事,这种玩法的一个极致是《罗生门》。《罗生门》中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体面,都极力把自己从人性之恶的泥淖中撇清,结果是没有绝对事实真相可言,也没有像饮料那样贴着草莓味或柠檬标签的人出现总体来说是展示了人性与世界阴暗面复杂。 伊坂也选择不同的“我”来叙事,相较来说结构更松散、时间跨度也更长。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有一些人的性格一直没有变,一直充满正义感善良,比如冈田,有一些人的性格则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从只顾自己利益到会因陷害他人而愧疚,比如沟口。

  2、 不仅因为人物或一直保持善良,或最终变得善良所以整本书读完会觉得暖暖的,还因为书中的冈田、沟口、毒岛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稳稳会被贴上坏人标签的人物,在伊坂笔下都拥有可爱可贵的少年感。 毒岛,身为黑社会一把手的同时还是一个爱看美食博客甜品控,不仅自己看还推荐手下看。沟口,专职碰瓷的老混混,突然完成一件事,然后就真的努力看完了100本《骷髅十三》漫画书。冈田,专职碰瓷的小混混,但会为了路上遇到的遭受父亲虐待小男孩自编自导自演一出穿越时空大戏。 所谓少年感,可能就来自每个人物所具有的反差萌,伊坂把看似不可能共存的特质放在同一个人身上,营造出了一种矛盾但也合理的萌感。 有人说结尾是开放式结局。我觉得不是,结尾只是比较含蓄,烤肉店只是虚晃一枪。每部电影、每部剧、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框,这是创作者定的基调。《余生皆假期》和《月升王国》一样,都有“怎么折腾都不会死人”的框。《余生皆假期》前面整本书铺陈的基调、塑造人物都像是不同的线段,沿着线段的方向继续画延长线,相交的位置就是结尾。只不过伊坂把延长线的部分擦掉了,只留下不同的线段和最后结尾的一点而已。

  3、 《余生皆假期》很日式,读完最先让我想到的是《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开便利屋的多田和行天两个人接受不同的委托,在帮助不同人的过程发生不同的故事,因这些故事而更了解自己进而有所改变。本书则是冈田和沟口接受黑帮老大指派的委托去碰瓷不同的人,后来沟口和别人搭档,在不同的事故中逐渐搞懂自己。 总之都是截取了两个丧了吧唧的人的一段人生旅程展示给大家看。没什么宏图大志,没什么亿万身家,没什么人生巅峰,但还挺好看的。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四):“余生皆假期”-你就想

  其实一开始想看这本书 就是被这个书名吸引住的 这说明一个好的书名就是成功的一半啊 余生皆假期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吧 还是仅仅是我的? 很好奇书里的人是怎样做到 余生皆假期 的 便从图书馆里借了出来

  要说主角是谁 我觉得是冈山 书里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有点奇奇怪怪 是日本小说中经常出现的 奇奇怪怪 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 贬义词的奇奇怪怪

  冈山是一个从小有着强烈正义感 纠结于是否应该助他人为乐 最后发现使人痛苦不快乐 的人

  沟口是一个随心所欲 自我 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最后却因“害死”冈山而决意为其向大boss复仇 的 好人

  害死加了双引号 是因为最后大boss说并没有杀死冈山 只是为了让面子上好看 让他从面前消失了 故事的结局留了白 冈山活着与否取决于一封简讯

  日本小说里的男主角 很多都有一股神奇气息 对世界冷冷的 对他人暖暖的 对自己随意 看似不在意自己的生命 却总能帮助完整一些事情 有种命运的气息

  很喜欢冈山小时候 帮助弓子老师的故事 还有同学爸爸自称是个间谍 以及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就像沟口说的 有些故事是说着说着就能成真的 讲真 一开始我是相信间谍一说的 虽然结果只是掩饰出轨的骗小孩子拙劣谎言 忍不住会想 呀这个人不得了居然是个间谍 不过确实不得了是个暖死人的父亲

  冈山是一个没有变化的人物 小时候的他和二十几岁的他似乎是一样的 “助人为乐这件事 本来就给人一种邀功的感觉” 一边在自我否定却一边在助人为乐 弓子老师 大雄 早坂一家人 甚至沟口 多多少少是被冈山拯救的 他已经用行动检验了 助人为乐这件事值得一做

  很厉害啊 被人冤枉栽赃都不说一个字 我觉得 比难受不舒服情绪愤怒 被人冤枉和栽赃是一件多么愤怒的事情 简直郁结在心 在冈山看来就是件平常如吃饭的事情 安安静静地说 我要在路边停一下车 如果30分钟后我没有回来这辆车就送给你们 我觉得没几个人能做到

  每次看日本小说 都感觉他们追求的不是功成名就 而是像傅首尔说的“追求内心世界秩序和平” 为了这件事 我们是努力工作 力争上游 取得俗世中的一切物质财富 而他们 追求的似乎一直都是件小事面包做到极致 帮人帮到极致 似乎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秩序平和

  余生皆假期 字面意思 我们都想 但我们都做不到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五):人生如何过才有意义

  起初看别人推荐才读的,此前并未看过作者的小说,但这本看完说不出的感觉,语言诙谐幽默,但看到结尾甚是感动

  乍看是几篇小人物的故事,但其实细读下每篇文章之间,每个人物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作者采用了错时空的写法,每章之间正确顺序应该是4-2-1-3-5。

  看下来不得不说没有讨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那么可爱的地方,都有那么活着的意义。冈田是那么可爱的一个人,看到第二章超光速粒子战争,突然对助人有了新的了解,有时候复杂只是为了简单化事情而已。看到最后一章沟口的所为其实想得到,但还是看得感动不已,结尾的电话,我就本能地认为是冈田发来的好了,但说实话看到结尾也并不觉得文中有任何一个坏人,所有的人物都如此可爱,内心似乎觉得作者只是用这些小人物说着一个又一个人生而已罢了。

  #所谓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距离感啊。

  #一味沉湎于过去是毫无意义的。一直看着后视镜是很危险的,会出交通事故哦。开车的时候必须专心地看着前进的方向。已经走过的路,只要时不时地回顾一下就可以了。

  #工作只要一样一样地做好就行。因为你总想一次全部完成,所以才会失败

  #别人的痛苦,不是只有本人才明白吗?你不觉得吗?我们又不是神仙

  #因为出现在你们面前的,只可能是现实啊。

  #要是能做得开心,那就不是工作了。

  #我剩下的人生都是暑假,而且没有作业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六):典型伊坂式作品,可惜冲击力不是很强

  伊坂老师的作品,我看了大概一半以上,我也一直对别人说我最喜欢的作家是伊坂幸太郎。可惜越看到最近越失望了。也可能是因为,没有最初的新鲜感了。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羁绊,大概是伊坂所有作品的一个共同的主题。这种视角初看的确非常有趣,某个人偶然的某种举动冥冥之中影响了另一个人,巅峰作品就是《金色梦乡》。后来的新作,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爸爸们》中的亲情,本书中的“赎罪”等等,但是主题仍然是一样的,也同样令人感动。可我觉得本书中各部分的联系似乎弱了一点,结局也并不是很有冲击性(没有我最初看《奥杜邦》结尾时的“触电感”)。

  伊坂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登场人物各种奇怪的冷幽默嘴炮。这一点,有趣也可以说有趣,无聊也有可能变得很无聊。本书中,我觉得稍微有点无聊。什么“飞起来8分”,对于不了解这个梗的中国人来说大概很莫名其妙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七):我愿余生皆假期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你是选择了外出看风景,还是宅在家里胡吃海喝?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度过假期,相信你都会认同假期的美妙。还未放假的看着“全年法定节假日安排通知”,数着即将到来的假期离我还有多遥远,假期中的心里祈祷着“时间啊你走得慢一点”,已过假期的上班族集体爆发“假期综合征”……这个时候最适合拿起一本《余生皆假期》来抚慰你那颗“完全不想打卡上班”的心。

  《余生皆假期》明黄色封面书架上非常抢眼,而深蓝色腰封上的文案读来也十分逗趣——“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却都抱憾而归;在日本人气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国内却不温不火;改编影视剧明星堺雅人、金城武主演,还是带不动销量”。这种神转折的“自黑”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心中想着“写这书的人该是多任性的人啊”,手已经翻开了黄色封面了。

  因父亲出轨而解散的一家三口在即将分道扬镳时,父亲收到了一条交友短信,发信人是打算退出黑道的小混混冈田——“马上交个朋友就能毕业。”这是冈田的混混上司沟口提出来的条件。然而,这样随便发出的短信却也得到了一家人的回应。于是,失败的父亲,神秘的母亲和青春期的女儿坐上了“前黑道人士”的车,四个人一起奔向人生的新篇章……然而,事情会顺利吗?究竟余生皆假期的梦想能否实现呢?

  故事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每个故事的切入点都稀奇古怪,闹离婚的一家、想寻找友谊的古惑仔……初读来时,你会觉得,这什么跟什么啊,这真的是认真在说故事吗?当继续往后读时,又会发现,每个故事虽各成一体,却又环环相扣,少了哪部分都不行。伊坂幸太郎一直都是任性的作家,在此次的《余生皆假期》中,他依旧“任性”到底:全书虽然都是第一人称,可是讲述事件的家伙却是一个劲儿地在变。故事中的人物也如创作者一样,全都是些任性家伙。不管是任性地发出奇怪短信要与正在开家庭会议的爸爸做朋友的冈田;还是任性地将责任全推卸给伙伴后,又任性地决定为伙伴报仇的沟口;然而最任性的却往往是最温柔的那个人……不任性,就无法构筑成伊坂的世界。

  伊坂又是淘气的。他既能把暴力凶杀写得仿如日常生活般轻松,又能从不经意的对话中迸发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上文提及的冈田和沟口是诈骗团伙中的两个成员,他们时而作恶,时而为善。为了拯救长期被父亲家暴的小孩,冈田大费周章地想出了未来战士终结者的阴谋来对付虐待狂老爸。书中配角对冈田这样说道:“都搞不清你是坏人还是好人了。”冈田回答:“毕竟我不像饮料,贴着草莓味或柠檬味的标签。”作者在书中屡屡借助角色之口来表达自己各种脑洞大开的想法——“如果有‘问题’儿童,那是不是也有‘答案’儿童呢?难道是‘问题’儿童提出问题,然后由别人来负责解答吗?”“你有没有担心过,自己要在超市搓塑料袋,一直搓到老呢?”“交朋友比生孩子还困难。”真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却又不得不引起你的思考。

  生活中,总有人会头脑发热想将千篇一律的日常撞出些波澜——不如我们去抢银行吧?不如我们去当回坏人吧?不过也总会有倒霉蛋被扯进“非常”当中。事情可能就发生在去送快递的过程中,或者搬新家去跟邻居打招呼的时候,甚至接到陌生电话或打开未署名的短信时……如此这般,我们就又掉进了伊坂幸太郎的陷阱里去了。

  不过,最后究竟是谁实现了余生皆假期呢?你可以亲自寻找答案。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八):不如我们做朋友吧

  《余生皆假期》,作者真是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好名字。

  打乱时间线,讲述了几个故事片段。就像一个个短剧,登场人物互相有关联。你能从这个故事里,读到上一个故事里出现的人物。像是某种呼应。

  我对这本书有两个印象:人物很有趣、鸡汤很好喝。

  先来说说人物。书里没有什么完全意义上的好人,如果硬要找一个,那就是主角的小学老师弓子小姐了吧,对学生热心、公正。但也许只是描写的太少的缘故。其他人物都是有缺点的人,比如作为主角的沟口和冈田是给黑社会干活儿的混混,出轨的丈夫,冷静的主妇,躁动的青春期女儿,撒谎的父亲,爱吐槽的优等生混混,始终撕不开唱片塑料膜的笨搭档……每个人都很好玩。

  因为这些人的言行合奏出这样一种氛围:人生就是心血来潮,人生就是唠唠叨叨,人生就是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

  作者在讲故事的同时,时不时借人物之口灌几口鸡汤:

  “听好了,所谓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距离感啊。”

  “只要把杆子对到驾驶挡,车子就会自动前进了。”我嘴上虽表示怀疑,心理却默默地寻找起自己的档杆。

  “寻找自我?我才不找呢。我就在这里啊。”

  “一味沉湎于过去是毫无意义的。一直看着后视镜是最危险的,会出交通事故哦。开车的时候必须专心地看着前进的方向。已经走过的路,只要时不时地回顾一下就可以了。”

  “怎么不行了?从明天开始,我的余生就都是假期了。我要度假。”

  “助人为乐这种事,本来就给人一种邀功的感觉。”

  “我要忘却悲伤,过完剩下的人生。”

  “没有什么东西比免费更贵的了。”

  “不过人啊,一旦积攒了过多压力,就会想吃甜食。”

  ……

  净是些见惯的但也不讨厌的鸡汤励志语。

  让我感动的是小说的结尾。

  在小说最后的部分,讲了一句意义不明的话——“飞起来八分,走着十分,发邮件只要一瞬。”

  沟口为了给“被害”的冈田报仇,罕见地动脑筋设计了一次袭击黑社会老大的活动,但是紧要关头却得知冈田还活着,为了确认邮件那头的沙希小姐是不是冈田,发过去了这样一句话:

  “不如我们做朋友吧,一起开车兜风一起吃饭。交朋友比生孩子还困难。”

  这是故事开篇,冈田发给陌生人的短信。继而开始了整篇故事。

  无论冈田是否还活着,沟口最终以朋友的身份,不顾自己的安危,试图为冈田报仇。在这个骗来骗去的故事里,终于有了点温暖的颜色。就像一幅黑白画,最后一笔就像神奇的魔法,让整幅画瞬间渲染上色彩。

  “飞起来八分,走着十分,发邮件只要一瞬。”这是一个男人良心的回归,是他热情的告白。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九):给人力量的温暖系推理小说

  这是我看得第一本伊坂幸太郎的书,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相较于其他专注于追求案件精妙的推理小说而言,本书让人感觉充满了人情味,在书中全世界都仿佛洒满了阳光。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讨喜或惹人厌,都有着一种亲近感。而作者采用不按时间顺序以及时常转换视角的写法,除了增加亲近感之外,也让读者可以自己慢慢拼凑出故事的原貌,增强了趣味性。当然这有时候也会让人不明所以(或许是因为我看得是电子书)。

  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紧绷和松弛的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即使是非常紧张的时刻也能插入一些搞笑元素,从而保持统一的基调。没有大的阴谋,只有普通但不平凡的生活。除此之外,作者很喜欢让笔下的人物进行一些人生哲理的讨论,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个人风格。不过这样借角色之口来表达不同的看法,确实会让人有所思索。总体上而言,这是一本悠闲但又刺激的推理小说。

  关于结局,书中并没有揭示最后的真相,但不同于其他小说的是,对于本书,我并不纠结于结局。我并不怨念作者对真相的回避,而是感谢他给了我一个自己补充结局的机会。读完全书,我有一种确信,虽然难以形容,但我相信我所相信的。我相信接下去的人生之路会洒满阳光,余生皆假期的梦想或许真得就实现了。

  《余生皆假期》读后感(十):小混混也很有爱

  被书的标题吸引买书,看完觉得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但也不后悔。文章段落时间线是打乱的,看的时候会有那种"咦?什么情况?"还好,脑子还没完全生锈,仔细想一下还是能捋清的。

  书中有几个小混混角色我居然挺喜欢的,喜欢冈田的帅气、善良,喜欢沟口的任性,喜欢高田的聪明(虽然他的聪明却被一个笨蛋给利用了,哈哈)喜欢沟口和冈田之间的默契和迷之感情(大雾)。伊坂桑总是这样,把一些被普遍认为坏人的角色也写得如此可爱,让人恨不起来。

  很喜欢书中这几句,摘录如下。

  “听好了,所谓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距离感啊。”

  “一味沉湎于过去是毫无意义的。一直看着后视镜是最危险的,会出交通事故哦。开车的时候必须专心地看着前进的方向。已经走过的路,只要时不时地回顾一下就可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