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5 04: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读后感精选10篇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是一本由梁小民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01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读后感(一):贴近生活,但有些过时

  以往所读的经济类书籍,很不好意思说,真是一知半解的,一方面源于对专业词汇的不理解,也因为书籍本身晦涩难懂。从这个角度来说,《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可算是读起来很轻松的书了,作者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很为常见话题,来解释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不经意间就被接受了。像“下海是否明智”那篇,一张对比表,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机会成本简单明了;“如何投资有利”也告诉了我们要怎样算,投资才是真正赚钱。

  但全书读下来,感觉不到亮点,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文章,反而是作者的有些观点我无法认同。一直以来我倾向于认为经济学应该是很严谨科学,即使是宏观经济,也应该有数据支撑,所以看到书中作者较为随意的观点就忍不住皱眉头

  同时,也感觉这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应该是作者很早以前一些随笔的合集,像“汽车降价未必是好事”一文中提到“江南首次奥拓降价到三万元以下”,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当然咯,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比如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到今天也仍然有指导意义,所以书中有些观点于我还是有价值,但我还是更想了解最新的话题,比如互联网金融、克强经济,很遗憾没有涉及。

  说点题外话,其实特意去网上拔了梁小民同志照片,不是我喜欢类型,估计也影响了我对书的评价。嗯!应该说绝对有影响,可咋办呢,我就喜欢帅一点的作者。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读后感(二):重申常识

  经济学不是教人如何赚钱,而是教人如何幸福地度过一生

  第1章 第一课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态度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不仅取决于个人财富和生活水平,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

  强调幸福不仅来自财富,还有其他因素,是正确的,但如果再往前走一步,认为财富与幸福无关,那就错误了。无论有多少因素影响幸福,财富仍然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

  人们经常说经济学追求最优化,其实那仅仅是一个理想。理想的东西是在现实世界之上的,把经济学的目标确定为最优化是一种天大误解,经济学只追求次优化和较完美。这正是不要总想达到信息完全对称原因。懂得了经济学的这种真谛,你才能真正幸福

  在各种调查中,漂亮其实是个综合指标,包括外在的美(身材、三围、脸蛋),也包括内在的美(气质修养)。而且,内在的美往往比外在的美更重要。一个外在美的姑娘可能会由于缺乏文化修养,举止言语得体,而不让人喜爱,这时她很难成为得到高收入美人。相反,一个外在普通的姑娘也会由于内在文化修养高、举止行为得体大方而被称为美人。如今选美已从过去单纯外形改变为内外兼顾,甚至更重视修养与气质。

  。

  “亚健康”的根源正在于没有找到均衡。当为财富而付出边际努力大于财富带来的边际效用时,你会对财富失去兴趣,而感到工作疲劳,这时“亚健康”就出现了。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治疗“亚健康”的第一个药方是走出财富这座“围城”。

  经济学不是教人如何赚钱,而是教人如何幸福地度过一生。

  人的一生能否成就一番大事业,说得俗点是能否有高收入,取决于他对社会贡献市场经济是按贡献分配的。贡献的大小取决于能力、努力程度机遇

  。

  经济学把幸福作为人一种感觉,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快乐自己寻找的,痛苦也是自己寻找的。对同一件事,既可以自己找乐,也可以自寻烦恼。如果能够抛弃过去向前看,他总是快乐的。如果对过去耿耿于怀,总寻找世界上没有的“后悔药”,他没法不痛苦。

  在经济学家看来,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目标在于双方的效用最大化。

  有关婚姻与家庭的许多决策事实上都服从于成本—收益分析

  现实世界中我们要根据信息做出决策,但信息量极大真假信息难以识别。如何通过不同信号判断信息的真伪,尤其是在无数信息中,找出最关键的信息,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在信息经济学中,找出关键信息称为信号筛选

  把真实信息告诉人家,发出反映真实信息的信号,这是每个人赢得尊重、取得成功起点

  一个富人最重要的品德还是心态平和,真正把自己作为一个与最穷的人没有什么差别的普通公民

  诚信利益之间的关系要由社会制度保证,而不能靠道德说教来维系,产权制度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诚信的基本保证。产权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权责利的一致保护产权就保证了个人可以获得自己努力的成果。这种努力包括讲诚信在内。在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个人努力与个人利益并没有必然联系,诚信就可有可无了。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当只有背信弃义才有利益时,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无诚信的社会。因此,经济学家强调诚信的基础是产权明晰

  英语中的精英(Elite)这个词来自法语,意思是社会的上层或杰出人士。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精英,而且由精英统治主宰这个社会。任何一次革命都不是要消灭精英,而是用一个精英集团取代另一个精英集团。精英的存在根本上说是由于人们先天才能、后天努力和机遇的不同,总有少数人由于才华出众、刻苦努力和运气好而进入精英集团。

  现代社会,英雄不问出身,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成为精英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也许你终身也成不了精英,但有过理想,奋斗过,就不会虚度一生。人人都为成为精英而奋斗,这个社会就是永远进步的。

  凯恩斯庞大的理论体系是以三大心理规律——心理上的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心理上预期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流动偏好(利率的下降有限度)——为基础的。

  第2章 第二课回到常识话经济

  功利性太强反而实现不了功利,实用性太强反而没有用宗教是教人为善的,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让人有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有了这种态度,知道如何做人的人,也许人生会更幸福、更成功。上帝也好,佛祖也好,给你的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思想境界,它与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实用主义的宗教信仰其实是没有信仰。

  综合素质说起来抽象得很,素质高的人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地种好地、做好工。但只要他努力种地、做工,都会比原来只学种地、学做工专业的人强。以色列许多种地人都是硕士或者博士,他们学的是哲学历史文学之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研究的是柏拉图、十字军东征或莎士比亚悲剧之类无法学以致用的课!但他们的综合素质高,环境迫使他们种地以求生时,他们同样能把地种好。以色列在荒漠供给全世界蔬菜花卉,不是他们有受过农业专业训练的人,而是以色列人教育水平高,综合素质高。

  学专业技能是上化肥见效快,综合大学是上有机肥,见效慢但持续时间长。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把经济学定义为“智力游戏”是千真万确的。任何智力游戏都有益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影响整体经济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这四个重大问题。经济学家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经济运行的规律。解释这些宏观经济问题的内容就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宏观经济的目的是整体经济稳定,即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周期平缓,以及适度的经济增长。这些目标要通过政策调节实现。

  理论、政策、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三个相互关联组成部分

  货币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各个时代的人所认定的货币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用信用卡购物实际上是凭你的信用在借钱一样,但证明你信用的东西本身并不是钱。正如驾驶证本身不是开车技术一样。

  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储藏就是资产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资产形式都可以作为货币。哪一种资产形式可以作为货币则取决于这种资产的流动性。一种资产越能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变为交换媒介,其流动性就越大。

  经济学家把直接可以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称为M1或狭义的货币,把包括了其他货币的货币称为M2,或广义的货币。M1中包括现金(纸币与辅币)、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例如,在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储蓄的可以开支票的存款)。这些货币可以直接作为交换媒介进行各种交易支付。例如,你买飞机票时可以支付现金,可以支付旅行支票,也可以开一张支票。M2则是在M1之上再加上其他储蓄存款(如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余额、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的货币量又称货币存量

  货币是随着人类交换的产生而出现的,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还是近代的事。地理发现使金银大量涌入西欧,物价飞涨。这个事件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把货币数量概括为交易方程式,即货币量乘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产量(GDP)乘物价水平。当货币流通速度和产量为固定的量时,货币量与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

  货币量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增加了投资,投资增加使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进入扩张时期。如果货币量减少,这个过程就反方向发生作用。这个过程就是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也是政府采用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依据

  经济学家现在的共识是在短期中货币量既影响产量又影响物价水平,而在长期中货币量只影响物价水平。

  黏性工资指工资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也随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但工资的变动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黏性的意思就是变动慢。这种理论的关键在于解释工资为什么具有黏性。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情况下,高等教育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的免费教育。但高校经营发展绝不能全靠收费。在以公立大学为主体的情况下,政府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其次还应该更多引导富起来的人资助教育。而且,收费的标准不是培养学生的成本,而应该是居民承受能力。

  第3章 第三课钱包里翻出经济学

  ?

  理财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保值,而不是去冒险。

  现值是一笔未来货币在现在的价值,贴现是根据利率(或通货膨胀率)来计算未来货币的现值。

  利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当我们把一笔钱用于投资时,就放弃了存入银行所能得到的利息,这种所放弃的利息就是这笔投资的机会成本。用利率进行贴现就考虑到了投资的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要考虑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我们拥有货币是为了购买物品与劳务,所以,重要的不是名义货币量是多少,而是这些货币能买到多少东西。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同样一笔货币在今天与以后各年的实际购买力不同,现值也就不同。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贴现就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用实际货币量(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考虑投资收益。

  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误区首先是不考虑机会成本,所以不根据利率进行贴现。学过经济学懂得了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也就认识到了根据利率贴现的重要性。另一个误区是“货币幻觉”(或称“货币错觉”),即只关注名义货币量而不考虑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这两个误区是人们作错误投资决策的原因。

  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低,在本质上是种“有计划地浪费的经济”(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语)

  一个国家有什么传统经济基础决定的,节俭中国长期落后贫穷结果说不上是什么美德生产本来是为了消费。如果一味节俭,发展生产是为了什么呢?

  人们热什么节、冷什么节是一种消费时尚。消费时尚没有什么理性或非理性之分,无非是许多人都这样做,形成一种潮流而已。

  期货交易是按现在的价格买卖未来的物品,但所买卖的只是期货合约,并没有实物,交易的结束是通过一买一卖的对冲,即先买后卖或先卖后买进行对冲,对冲后结清价格余额。

  期保值的意思是两面下注,保证不输不赢。这就是在现货市场(远期市场是一种形式)和期货市场上同时采取相反的行动,当在一个市场上买时就在另一个市场上卖,或者相反。其目的是不赔不赚,实现保值。因此,套期保值就是把期货市场作为转移价格风险场所,这种期货交易活动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活动。

  先买后卖,称为多头套期交易,如果先卖后买就是空头套期保值。由于期货交易是买空卖空,无须实物转移,就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回避风险的做法。套期保值者为回避风险所需付出的只是这种套期交易的手续费。

  供给是在每一种价格水平时,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在影响供给的生产要素价格与数量、技术水平和预期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供给会越多,这被称为供给定理。

  供给弹性是某种物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程度,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值来表示。

  当不增加投入(生产要素)就不能再增加产出时就实现了技术效率。

  经济效率是收益既定时成本最小,或者成本既定时收益最大。

  企业利润最大化,既要实现技术效率,又要实现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是基础,没有技术效率,就谈不上经济效率。但只有技术效率而没有实现经济效率,也谈不上利润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产品差别不是指不同产品的差别。例如,衣服与书籍的差别。而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销售条件、服务等方面的差别。

  产品差别既引起垄断,又引起竞争,所以,这种市场就是一种垄断和竞争以不同程度混合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短期中有差别的产品可以以自己产品的特色形成垄断地位,从而提高价格或扩大销售获得经济利润,即由垄断带来的利润。但在长期中,其他产品也会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消费者,各种有差别产品之间的激烈竞争会使经济利润减少或消失。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就是创造产品差别。

  只有市场不欢迎的产品,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要你能创造出自己有特色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

  经济学上,创新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给创新下的定义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形式包括五种:引进一个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到一种原料的新来源,发明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发展为技术创新论与制度创新论。在某种意义上说,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因为没有制度上的创新就不会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这就在于,技术创新取决于社会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本身是一种制度。可以说,近代西欧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建立在产权制度与专利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科学与技术的长期停滞与封建社会缺乏这样一些制度相关。美国经济学家诺思强调增长的“路径依赖”,其含义就是引起近代经济迅速增长的科技创新是从制度创新开始的。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者。形成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即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该行业,使这个企业保持了唯一卖者的地位。进入障碍有两个来源。资源控制和规模优势(只有一个生产者时平均成本才能最低)所引起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政府立法(如政府特许经营或专利权)所引起的垄断称为立法垄断(或合法垄断、人为垄断)。

  德比尔斯的事例告诉我们两个重要道理。一是打破垄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扶植替代产品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当垄断者的地位受到威胁时,它会以提高自己的效率来未雨绸缪。

  二是垄断者自己要善于发现替代产品的出现和潜在竞争者,千万别在已有的垄断地位上做平安梦。

  社会有专业分工,人有专业特点。以一个人有限的精力能把一件事做好就不易,兼职其实害了自己,也害了社会。纯粹的人的确好。

  结束英雄时代,开创制度时代,也是一件说易行难的事,其阻力正在于英雄自己,习惯了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真不习惯受制度的约束。从迷信自己个人能力变为相信制度是一场头脑风暴。许多英雄跨不过这一步,这才有企业的衰亡。英雄是要识时务的,这时务就是环境与企业本身的巨大变化。

  一种商品需求越富有弹性而供给越缺乏弹性,税收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需求越缺乏弹性而供给越富有弹性,税收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对财产权的保护,无论这种财产是国有财产、集体财产、私人财产,还是外国人的财产。但仅仅有这种保护财产的法律还是不够的,关键是所有者如何行使这种权力。如果财产所有者(或所有者代表)放弃这种财产的保护权,对侵权的盗窃事件不闻不问,不采取任何措施,法律不过一纸空文而已。所谓“民不举,官不纠”正是这种情况。

  从根本上说,要铲除霸王条款,必须从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开始。企业只有在竞争中才会靠提高生产率,而不是损害消费者利益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才会知道如何用优质低价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而不是靠霸王条款来约束消费者。

  市场经济中,并不是一切活动都按市场原则,由价格调节。生产私人物品的经济活动,可以完全由市场调节,企业为盈利目标而经营。但提供物品和公厕这类公共设施服务,仍然应该由政府提供,不能一律市场化。我们称这种把一切活动都归入市场调节的看法和做法为“泛市场化”。“泛市场化”是对市场经济原则的歪曲。“泛市场化”的做法不仅无利于社会利益,而且会把市场化改革引上邪路。市场经济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公共设施,以及其他社会服务。

  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主义和我们一般所知道的伯恩斯坦、考茨基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完全不同。它是指代理人利用机会以侵犯委托人利益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利。“工作中的消费”是这种机会主义的一种形式。

  经济学家认为,机会主义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现代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以不完全契约为形式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总和。委托人是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其他人的人,代理人是接受这种权力代表委托人从事某项活动的人。现代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实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解决机会主义的方法之一是建立一种监督机制,即委托人能对代理人实施有效监督。但监督难以完全,而且有代价。

  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总经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机制的核心则是把总经理的利益直接与所有者的利益联系起来,例如,年薪制、分红制、股票期权等。

  动听的道德说教和严厉的惩罚都不如激励机制。按着这个思路去设计制度,世界就会更美好。

  金字塔底层的财富

  在任何社会中,贫困者的人数都是庞大的,被称为“金字塔底层”(theBottomthePyramid,简称BOP)。要使这个庞大的群体成为财富的来源和值得企业开发的商机,就必须转变观念,这就是不再把贫困群体作为受害者、社会负担或同情的对象,而是“开始将他们视为敏锐的、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和有价值意识的消费者”,这就可以“开启崭新的机会之门”。

  来自微信读书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读后感(三):经济学也可以浅显易懂

  看着书名,有点心生恐惧,总感觉经济学是非常生涩的东西,大学期间各类经济学都很纠结。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着经济相关的东西,我们作为劳动者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我们读书看报,报章上充斥着各种经济学家的论调各种经济名词,我们日常生活作为消费者参与经济生活。这本书分为四课,里面有无数小章节,每个小章节也都大约三五页的样子,小故事讲述着贴近生活的经济学内容,有社会热点,也有名词解释,内容多种多样,基本上通读一遍,就算是经济盲也会对于经济学相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书里提出一些比较新颖的理念,比如经济学助人幸福一生。而且既然是生活经济学课,经济学理念便会经常于爱情,友情之类的日常生活情感相结合,记得大学时听老师讲生涩枯燥理论课的时候最有趣的就是将授课内容和男女情感相结合来解释了,这本书也是这样的哟。对于想要比较轻松学习一些经济学基本常识的娃来说,这本书还是会有帮助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