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晚饭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晚饭花读后感10篇

2018-07-16 05: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晚饭花读后感10篇

  《晚饭花》是一本由张梅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014-4-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晚饭花》读后感(一):《梅下江南》 --- 读张梅散文集《晚饭花》

  这些年,张梅的文字铺天盖地,占了江南江北岭水京地的报。然而,她一直是无声的,静默的,低守的,一如她自家阳台上的牵牛花,安然攀沿,悄悄开放,留白在了江南这张宣纸上。

  近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晚饭花》,还是让她耀目地被推进了公众视野

  生于江南小镇的张梅,从安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回故里任教。不远生地,不离丘水,江南的自然不间断输她给养。多年的好书与自然的调和,秀其身心,她一针一线,让整过江南不再是地理位置上的水域。她文字的好,草木里有人生枯荣,美食里有日常炊烟茶水里沉了岁月静好的生之况味,旧日风物藏着暖老温贫的时光时令里印着亲情冷暖。散文,有野心的人,渐渐地慢慢地都化进文字里。得简,得静,得况,得气、得洁、得意、得场、得净,张梅八得深味之。

  草木源自乡野四季朗明的江南,花草乔木最盛,《诗经》《本草纲目》里也常驻着名目繁多的木本草本。张梅选着的是伸手可抚摸的地边水际的最能代表江南的植被。张梅的花草,有着自己气息干净的文字,弥漫着亲人间而仿古意的气场,三两句就能抵达水仙骨子里,梅花的魂中,广玉兰花瓣深处,兰的精神头内。不少草木,我看着眼生,如独活、晚饭花,丰富了我失却的常识经过她的缓缓营造,我不仅仅识其名,也知道这些草木一直不离江南的理由。每看一篇草木笺,被世俗弄得兵荒马乱的心都会得以抚慰。人闲桂花落,芙蓉洗露,风树悠忽,黄叶拂衣,草有经,木有禅,不是人人都能处理得身妥情达心安肺贴的吧。

  在时间旧址上,谁没在心底深处珍着一幅四尺卷啊。让我们闭上眼睛猜想老旧的江南模样:孕育生命大片泥土,绕着静静的河湾,河岸上青瓦古巷排列,墙上挂住斗笠蓑衣,凉床置于门前,放上茶壶瓜子、甜果、甘蔗,一条石板路游向远处的稻田,路边有古井,轱辘旁是红色油纸伞,井盖下有蟋蟀水稻的拔节声被狗吠声盖过了,声音停在飞过水田上空的白鹭身上,田埂上是去年的草垛,蛙声回荡,棉花地在远方。这是张梅的旧物,我只是将题目像儿时串电影名字一样串了一回。这是不是你心中的旧旧的江南。我把这段文字贴给一个海外的友人时。他只留了一句:想老家了,今夜,我只在泪水里先想一次。

  喜欢张梅的美食,那种淡淡的清欢,月下,夏夜里白露浅浅的,摇着蒲扇棱角的清欢。当世的物欲已经被一拨拨食客,挑动得食意不古了。我们需要一种轻味的食草动物口味,来去去口腹的浊气。水里青素,地上野菜,河边瓜豆,山里根藤,这些不仅仅是世人身体方子,也是修养精神的一味药了。

  时令是我们的生存背景,身在江南的张梅都给我们的从春过到冬了。这些简约观察精准的的文字如三秋后树枝,文字与景致互文,天然得如一场不紧不慢的春雨

  茶在张梅的文字里最是安妥人心。多少人间俗事,如酒,她却一杯清茶端在你面前。茶水洒到之处,安然、恬淡、清守,一切的沸腾被她的文字止住了。今古情谊,旧日好语,穿越其间,日常烟火渐渐洗净。书照人,茶映心,对应是自我生存的去繁就简,人间的甘苦轻轻一扬手的不经意掩埋。人说,世间有茶的醉,要酒干什么啊。但,醉人的不一定是上升的酒火,下沉式的茶水,一样能让你醉不醒来。能把这样的沸沸的钢水化成清溪的茶意放进绿、红、白茶里,我见过的高手鲜有。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音乐鸿雁》一直相伴夜深。蓝空浩阔,流云无声,大雁飞过,飞过芦苇的江南,流连着张梅的江南,留下一叶白羽,如张梅的文字,安然静放在江南的水岸草屋。

  《晚饭花》读后感(二):晚饭花,梦之花

  每个人都做过梦。多数人在碎梦边缘留下几滴冰冷的残泪,聊作回望时的路标,自怜自赏,算是不辜负青春年少来路,只有少数人以梦为马,不被世俗锦衣所囿,一路向前,通达彼岸至境。作家张梅就是少数之一,她的首部散文集《晚饭花》存蓄着温润乡土记忆流淌着浓浓的乡情蜜意,为身处尘嚣的世人打开了一扇折返阡陌田园大门阅读这部散文集是对自我心灵净化。可以说,《晚饭花》是张梅内心修为的草木童话,是用文字构建的瑰丽梦想

  《晚饭花》不是专事写花的专辑,作家呈现出一幅幅温馨和美农家场景。“热闹的当然是这段时光,大人们,卸下一日的疲倦,不急不忙地吃着,掉在地上的饭粒子,鸡乐颠颠地过来啄,也不用赶。花猫巴巴地候着,是闻到了鱼香。”(《凉床》)生活井然有序,人畜怡然相处,各得其乐。“有暖阳的午间,父亲邻居家的五大爷二孬子会在土墙边抽会儿纸烟,说些有关收成的话。母亲忙着给小孙子用新棉做双软和的新棉鞋,鞋样子还是从村头的姨老太家讨来的。”(《老墙》)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丰衣足食闲适安然的静好。“平底锅中的青菜豆腐,烧熟时舀些猪油,油星子晃在汤面上,我们被这紧密的香气包裹着,日子是如此静好而恬然。”(《冬日闲坐,灯火可亲》)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特色佳肴,只是一些家常小菜粗茶淡饭,只要和家人团坐,吃什么已然无妨。“农家日子,仓廪丰实,俱在烟火明灭之间。这些袅袅的炊烟,让乡村暮色变得温暖而笃实。”(《暮色中的乡村》)作家眼中,农家的寻常烟火,不再是现实温饱之虞,而被着意为一种和暖的象征

  在众多作品中,农村一贯被当做贫穷落后代名词,但在这部集子中,你读不到一句诟病乡村的话语。我想,不是张梅生活过的农村没有经历苦难艰辛,而是作家有意回避。理想者的心中,生活永远是理想的状态,即便现实不尽人意,也要努力从中摄取美好一面,通过文字的微光,给曲折幽深的前路点亮一线希望。《晚饭花》的作者深知文学艺术感染力是示美,而非露丑,以宽容胸怀表达了对乡村的质朴平凡状态的认同,并发掘其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的美好。《晚饭花》也是一部美文集。

  书中溢满泥土气息。在《土最亲》中,作家极尽赞美之词,“土,朴实敦厚宁静。土,孕育着生命,土,庇护人类,行走于土上,脚下踏实,吃着土生土长蔬菜肠胃舒服。最朴实的土,也是最亲切的土。”土是乡村的本源,有了土,就有了乡村的一切。由土及物,作家对土地深情扩展到泥土中生长的花草树木。在《晚饭花》一文中,作家不仅爱花的色香形,更爱花之精神,“晚饭花是乡间的花,也有隐逸之气”。甚至连躲在沟渠水凼间不起眼的蒲草,也被作家用来敬佩:“连接着自然和人最质朴的内心的,就是这乡间的蒲草,指着蒲草发誓,总比指着有阴晴圆缺的月亮好。”还有高大的《广玉兰》,作家毫不掩饰自己的怜悯之心。“今年刚入夏,寒流来个回马枪,那些厚实的花逢上雨,花容失色,每每走在树下,惋惜得很。”

  源于对泥土的亲近,作家的内心也变得宽厚静美。在燥热的蝉鸣中能静心阅读:“这时四周蝉声已起,埋头看书,因心静而忽略了它的长嘶。”在起伏有致的《田间蛙声》中,不觉聒噪,而是觉得蛙声坦荡纯净。即便是艰苦单调支教生活,也能于孤寂中寻觅一番乐趣。“因为对这美好田园的热爱,愿意承受奔波之苦,选择了到偏远村庄支教,在未明的天色离开家人,在朝阳沐浴中的乡村穿行,在蝉声鸟啼蛙鸣里入眠,甚至,放弃日日回家,更多的时间,在蛙声里随意坐下。”(《田间蛙声》)“暮色降临后,早早关上门,捧起一本文集灯下长读,读倦了,在无人的走廊,走动走动,舒展一下久坐僵硬四肢。此时,那些蟋蟀的叫声,在夜的怀里显得那么纯净,那么清晰。我企图像儿时一样循着它们的声音靠近它们,在安静月光中将它们寻找。”(《草间蟋蟀》)一个亲近泥土的人,童心长存,无论走到哪儿,都有一种归属感

  张梅的心绪静如止水,水毕竟是水,不是冰,有时候风动涟漪起,这时也需要借助外力的调控。在《茶是一种抚摸》中作家毫不掩饰地道出:“也许是我的心境不够宁静,只好借助茶水,一口又一口,一杯又一杯,从清芬微苦到淡而无味。茶像一位好友,不停以柔软无比的水来抚慰你的肺腑。”其实,张梅无论为文为人,都是内敛低调的。她热爱生活大自然,不趋时,不避世,踏实工作用心写作。几年前,张梅就名声在外,因为不事张扬,有几位作家向我打探,我只能简略地做点介绍。我对她也知之甚少

  曾和张梅有过一段地缘亲近的日子。那时她来西河支教,在一幢老教学楼隔断的简易宿舍里,我们成为邻居。张梅平时话不多,对每个人都以礼相待。有一些集体活动主张全员参与,张梅也不推脱,主动承担劳动任务。一天傍晚,路过室外走廊,只见张梅捧着一本杂志醉心阅读,我出于好奇上前打探,原来是一本纯文学杂志,自费订的。这般钟情于文学的情景在我周边实属罕见,内心不由的闪过一丝感动。后来,同事拿来一份报纸副刊惊喜地指给我看,张梅发表文章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张梅的文字,细节描写所呈现的精准逼真直入人心,令人刮目相看。自那时起,她坚守梦想,边读边写,继而走出芜湖,走向全国。《晚饭花》也是一束梦之花。

  文学的本质创造。张梅的《晚饭花》能从寻常事物发现美、展示美,不人云亦云,书写性灵,叙述徐缓,情感节制,秀杰疏宕。她的写作疏离商业,谨守道德秩序,让散文回归文本语言典雅、脆爽、干净,甚至有些文题直接引用诗句,如《八月断壶》。从写作风格看,作家明显受到“京派”影响,在浮躁颓败文风的当下,这不失为一条正道。但愿张梅能在自我的象牙塔中,继续用文字建造她理想的文学王国。【凤元华】

  《晚饭花》读后感(三):撞见曾经的生活

  收到张梅的《晚饭花》,极喜。素白封面暗香浮动。

  读张梅的《晚饭花》,可以看出作者的细腻细心细致,及对生活的热爱,这是我喜欢的散文风格。这本书也属清华大学出版社“下午茶”系列,和同系列同写生活闲情的心岱的《闲花帖》还是有些不同。心岱的《闲花帖》更随性,更随意,走到哪里就是哪里了,端的是个放松。张梅不是,她把生活的方方面面收集起来,装点起来,按着她的思路剪成各式花色,呈现在人们面前。

  闲闲地读张梅,总感觉是在读自家姐妹小心思小雅致,读着读着就撞见曾经的生活,看见自己的影子。可不,我们源于同一祖先。那个“梅”字,曾经我是多么的喜欢,曾偷偷地将自己名字中的“美”改成“梅”。很想知道张梅的“梅”是不是暗示了她出生于腊月,我在《晚饭花》P68的《销魂梅花》里没有读到。我曾在我的散文《腊,腊月的腊》写到我对腊月的诸多喜爱,也包括腊月的梅花。

  《晚饭花》是张梅对旧事流年对生活的一次集结,谈凉床蓑衣油布伞,谈水仙菖蒲晚饭花,谈春韭苦瓜花露烧,谈惊蛰谷雨玉簟秋,也谈白茶猴魁云雾茶,真是多姿多彩。而我最喜的依然是在书里撞见曾经的生活,这样,我就不仅仅是在读张梅的文字,更是在回味曾经的生活,如同时光的回流。

  在P25《冬日河埠》中,张梅这样描写:“母亲用棒槌一番捶打,一回回漂洗。等洗净了水,父亲和母亲一人牵一端,对角折成长条,反向拧扭,布眼里的水盛不住了,都哗哗地流下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童年的我也曾参与其中,河埠上和姐姐一人拉住被单的一头,使劲拧使劲拧。姐姐的力气总是大些,拧着拧着,我的双手都要在另一端反转过去了。

  在P29《缸》中,张梅这样描写:“缸口盖着圆木盖,分成两个半圆状,只需揭开半边,水瓢伸进去,舀出清凉的水。”这样的大缸分明就是童年时,我家厨房灶台旁的那口大缸。父亲挑过水,母亲挑过水,姐姐挑过水,我也挑过水。玩累了的我们,就是奔进这样的厨房,揭开半边缸盖,舀出清凉的水大口大口地喝着。那样的痛快,胜过现在所有的解渴方式

  这样熟悉的生活场景,《晚饭花》中俯拾即是。P35《如花的毽子》中的那些外婆铜钱都在童年用做了毽托,到最后所剩无几;P37《稻草垛》中用来铺床的温暖的稻草,也曾甜蜜了我童年的梦乡;P124《地衣》中的地衣,也曾在家乡山野草丛青石上捡拾,抄鸡蛋或素抄都极美味;还有竹笋、南瓜、苋菜、菱角,都曾是家乡熟悉的温暖的味道,却在张梅的笔下一一描绘呈现。

  张梅也喜茶,辑五《茶意长》让我对《晚饭花》又欢喜了几分。她写的白茶、红茶、猴魁、铁观音等,都是我平日里安享着的。张梅将这些茶们散文化诗意化,如她的一抹思绪,袅袅地展开,恬适而宁静,美好无比。顿觉,我这些有茶的日子多么清雅,现在又有张梅们茶样的文字相伴相依,这日子更是清雅到至极了。

  《晚饭花》读后感(四):现世安稳下的清平乐-----《皖北晨刊》登书评

  楼下在切割水泥路,声音很刺耳。我在看刚收到的散文集——江南才女张梅的《晚饭花》。看着看着,就忘了去做推拿,也不知道水泥路什么时候已经切割完了。

  早年看张爱玲,一边沉迷一边绝望——一个人的文字,怎么可以这么好?“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胡兰成婚约上的祈愿,张爱玲看得满心欢喜,笔下的文字都开出花来。

  “竹有凌云之志,笋有稚子之态。”“新蒜就像有秉性的人,不适合耳鬓厮磨,但它意气风发,久别后还是让人惦记的。”“(冬天)对着阳光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有一小团一小团橙红色的光在睫毛上跳跃。”在体物精准、文字简约传神上,张梅可和张爱玲风格相似,但两人的心性和用字习惯却是大相径庭的。张爱玲是浓郁的,是纷红骇绿的伤情怨,张梅则是清淡的,是简静怡然的清平乐。张爱玲求之未得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张梅的眼中、心中、文中,却是汩汩流淌着的。

  张梅难道既写字也画画?在别处是很少看到这么多色彩词的。“合欢开花时,好似邻家的女孩穿上粉红的轧染裙,小心地将裙袂牵开,于是便有了份鲜妍。”“上面是竹架,牵满了碧绿的丝瓜藤,开出的花是那种鲜黄纯黄的颜色。”“(干子)再切成丝,细如线,却根根一般长短,拌以浅绿的葱丝、鹅黄的姜丝,盛在白瓷碟中,总是被春节里前来拜年的客人最先吃完。”美食?风俗画?视觉、味觉都被调动到极致,让我等北人情何以堪?我在南方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略品江南风物人情之灵秀,如今睹文思远,怎不对江南梦绕魂牵?

  张梅必是极爱家乡的。她的文字里,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张梅写起来怜惜得像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南瓜顺着土坡随意爬着,像放了假的乡村孩子,叶子撒着欢,几日不见,就跑得很远……”这些草木既有灵性又有个性,既温婉又有风骨,“忍冬,两字的组合有种凛然正气,有种恒久无畏。”“独活是一种草药名,也是一种姿态……坚守独活,甘于清静淡泊,将生命变成一场内心的修行。”南方的士子就是这样的,外圆内方,斯文温雅却风骨凛凛。联想到作者名字中的“梅”字,我想,梅岭在南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惜旧事”是辑一,却是我不忍先看的部分,也是最使我柔软的部分。看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婴儿,就躺在那个竹摇篮里,在母亲有节奏的摇晃里,唇边漾着笑意沉沉睡去。  我很荣幸,能和张梅一样毕业于安师大;我很惭愧,张梅躬耕杏坛花满树,安静桃李下成蹊:省作协会员,专栏作家,声名远播……

  江南蕴玉,梅香江南。我希望,有一天,我重新坐在安师大的荷花塘边,在荷香和文香里,静静地读《晚饭花》,悟岁月真味。

  《晚饭花》读后感(五):烟火江南 ——读张梅散文集《晚饭花》

  一天,张梅在博客发了张纸条,说第一本散文集《晚饭花》出来了,问我能否给个联系方式,想寄一本给我请教。我只能把客气当服气。不到一周,素雅的《晚饭花》就到了我的手中。张梅谦虚,说字写得不好,为保持书的干净,就没有签名了。这话同样是博客中发纸条说的。

  我没见过张梅,但读她的文章有八九年了。那时候,我替广告公司一朋友编县里的一份报纸,张梅经常给副刊发稿。文章不仅写得清秀,还饱含书卷气。当时,我还给她做过一个散文专版。那张报纸我前后弄了三年,张梅算是给我做了不少义务工。县里一些老文青,现在见面还时常提到张梅的文章。以后,在省内一些报纸上读到过张梅愈见老练的文字。

  《晚饭花》是一本能让人想到故乡、想到乡愁、想到母亲的书。旧时、旧事、旧景、旧物、旧味,就是散发着香味的诱饵,钩到的是人心的软肉。读着书中的文字,想到的可能是童年的时光,故乡的老屋,房顶的炊烟,母亲的怀抱。思绪这么一路走下去,泪花都会不由自主的渗到眼角边。人是物非,现今中年人眼中可触可摸的乡愁,早已江水东流。张梅的文字,如一团缠绕的毛线,那根线头轻轻一拉,所有的记忆都能立马出现在眼前。

  《晚饭花》里的故乡,是地域性的,是充满烟火味的江南。《晚饭花》里的天是江南的天,雨是江南的雨,阳光是江南的阳光,月色照样是江南的月色。《晚饭花》里的草木是江南的草木,它就长在溪边田头,院内路旁,合着农家的表情春花秋实。《晚饭花》里的物,均在江南寻常百姓家,在江南的烟火岁月中。《晚饭花》里的味,长在江南的土里水中,在江南的炉火中释放出美味。

  《晚饭花》里的文字是女性的,是温暖的。女性的文字总比男性细腻。这一点,没必要隐讳。张梅的文字里不仅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有先人的认知和学问。这就使得一物一味,一事一景,从孤立中丰满起来,从简单中多彩起来。张梅自己说:习惯将文字采摘、杀青、揉捻、烘焙、拣剔,以求好文字。

  接着读了两本女作家的散文集,让我得出这么一个不一定正确的结论:但凡爱茶的女子,即使写凡俗的生活,文字中总会有种清雅的味道。

  《晚饭花》读后感(六):烟火味,草木气,书卷香

  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张梅的文字——婉约,清新,娴熟,雅致,简洁,精短,充满灵性,遍布情致。她虽然是职业女性,从事为人师表的工作,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烟火味道,接地气,有一颗平常心;散发着草木气息,泥土香,有一份故乡情;飘逸着书卷芳香,古典美,有一股书生气。在新著《晚饭花》里,芜湖的小镇在平面中见丰富,在平静中藏韵味,不仅有景致,而且有风物、有人物,草木里有人生枯荣,美食里有生计艰辛,茶水中氤氲了静好岁月,旧物中蕴藏着温暖时光,情景交融,绘声绘色,通过文本的叙述,还原了真实的标本,完成了张梅对故乡的情感复活。

  她惜旧事,让旧物驻在心间,彰显朴素的本色。蛙声、蝉声、蟋蟀声,和她的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相连,如同耳鬓厮磨的玩伴好友,自有一份亲切和熟稔在,时常唤起被岁月湮没的童心,听着听着便感受到来自乡村的气息,会心生一份感激,留下无穷回味。古井、老墙、黑瓦、窄巷、石板路,带着岁月的沧桑,和着婉约的惆怅,在城市无情的吞噬中渐渐消失,而这些旧物会在暗夜难眠时涌上心头,小镇的记忆便一次次复苏,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便一丝一缕被勾起。而一旦亲近,觉得那些被无情风雨侵蚀打磨后而发出的光泽,有着毫无修饰的大美,却与民间最朴实无华的生活同在。那种温暖的情愫在记忆里漫漶,是她骨子里挥之不去的恋旧情、恋乡意。

  乡村的气息是芳香馥郁的,那是草木的味道。五月,草木葳蕤,农事正酣。池塘倒映村庄的身影,村庄氤氲在水气之中。草木之中的村庄,以它独有的气息,熏染了我们的身体,也熏染了我们的灵魂。这注定了我们这些喜爱文字的人无论身处何方终归是村庄的一部分,彼此感染,相互依存。草木气息,质朴清新,因为那是阳光的味道、雨露的味道、泥土的味道。张梅钟情于一草一木,看得细致入微,看得如痴如醉,也看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看水仙,知晓它的真性情:“立于水中,竭尽全力去开花,开在寒冷的天气里,也开在画卷中,谢了的是花,笔墨留下的是耐人寻味的意蕴。”踏雪寻梅,暗香浮动,令她销魂,遒劲的枝不惧严寒,淡黄的花不输冰雪,温的香入脑入心,温暖着冬日,召唤着春天,引导着人生。她独爱兰香,因为那是兰的呼吸,于寂寞中默默吐蕊绽放,柔美中透出坚韧倔强,逆境中自有从容淡定,她不仅把兰种在盆里,也种在心上,看得出她崇尚兰心蕙质,高洁而不张扬,雅致而不另类,脱俗而不避世。这或许与这位江南女子的品格不期而遇,相得益彰。我也来自乡间,看得多的还是晚饭花,篱边屋畔开得多且妍,只要一看到它,便总会想起明明灭灭的萤火虫、奶奶手中摇摇晃晃的蒲扇、又亮又凉的竹床,便总会想起儿时的伙伴、儿时的游戏、说书人的模样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张梅的新著以《晚饭花》为名,我想她是在回味那份隐约而含蓄、质朴而无邪的情怀吧。

  乡村的气息是醇厚甘甜的,那是炊烟的味道。张梅在《食事迹》一辑中,清中品味,清中得欢,呈现了许多让我馋涎欲滴的美食。鲜嫩的枸杞头把春意嚼在齿间,雨后的地皮菇飘逸出山野之气,破土而出的春笋醇美绵长,即便是吃南瓜头也会大快朵颐,即便是最普通的韭菜也让她在朴素中品出生活的本真。“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正是由于有了烟火味、草木香、书卷气这三味,张梅的人生不寻常,令人刮目相看,江南女子优雅的气质如同她们的容颜注定白里透红、永远不会老。【皖国古槐】

  《晚饭花》读后感(七):文心如水话张梅

  文心如水话张梅

  文:庄华涛

  张梅的文字,好是不必说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描摹起来优雅自在,词句之中每每给人以惊喜——有些词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从来不会去用,却偏偏就在她的文章中出现了,而且那么贴切。读她的文,永远会感觉格外的清新、平静,波澜不惊却又百看不厌,如同那长长的流向天际的青弋江的水,让人感觉除了宁静还是宁静。

  对面坐着的张梅,瘦瘦的,有着一种别样的书卷气。眼神如她的文字一样,格外宁静,有着春天江水的那种清亮。有时,文章就是作者另一种方式的存在吧,有着那样清亮文字的人,自然也会有着这样宁静、清亮眼神的。

  与张梅谈读书,是再适合不过的,因为这就是她的爱好。“起初时读读《红楼梦》,读读张爱玲,现在读得比较杂,凡是比较知名点的作者,也都会找来读读。成系列地读过一段时间,喜欢某一作者的文字,便会将他所有的文字都找来读读。”说这段话时,她是很自然的,但作为文学爱好者,我知道这其中的不易。真的,有着本职的工作,且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的她,能余下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而能用这样挤出来的时间读读书,非真喜欢是做不到的。

  这样的广泛且深入的阅读,反映到她的文字中就是那种自然而然。自然地想写点什么,也自然地写了出来,自然地用上某些清新的文字,又自然地让人感觉贴切。这,大概就是她的文字独具特点,那样安静的原因吧。

  当谈到她的创作时,她笑了,谦虚地说自己只不过写了想写的一点情绪而已。是的,所有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是小说还是评论,所带入的,都是个人的情绪、感悟、生活而已,没有这些,所有人的作品都会太过一致而失去那种百花齐放的美丽吧。

  她写花草,她写读书,她写生活,她写所有自己想写的文字。当看到某一事物有所感触想写下来时,她便会掏出手机,用手机的“备忘录”随时记录下来,找个不太忙的时间细细品味那种感觉,然后,文字便会自然地流淌出来,成为她弥足珍贵的记忆。这样的用心积累,也让人着实钦佩。

  对文字的态度,她从来都是严谨的。她会为自己文中的不足而感到内疚,会为自己的笔误感到难过,当然,也会为自己的一些作品感到比较满意。“别人读我的文字,看到的是那些花草、景物、生活,但我自己读时,就是那一天天的生活。自从2006年重新开始写作起,这些就是我的记忆。”她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说到写作的发轫,她说必须得感谢一个人。“那年,我在西河支教,朱幸福主席去采访,让我们写点材料给他。于材料中,他感觉我的文字有那么点与别人的不同,于是,约我写写。正好那段时间格外单纯,除了教学外,大多都是自己的时间,就这样,写了下来。也算是圆了我小时候的一个梦。”

  纯真的童年,她便有着一个梦,关于写作的梦——她想当编辑。于是,自己办手抄报,于是,自己招人,直到这些“小动作”被父母知道,直到这些“作品”被老师欣赏。那时,她就对着文字有着强烈的兴趣。这大概也是她能够坚持这么些年的写作的动力之一吧。

  真的闲下来的时候,除了阅读与写作外,她更多的是愿意外出走走的。至于去哪儿,则比较随意。时间长,可以远点,去查济、去青岛、去北方,时间短,也可以近点。去西河的乌凤滩、去红杨的生态园、去本地的公园转转。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草木繁茂,看鸟飞鸟啼。感受着自然的魅力,吸收着自然的灵气,她的文字也就愈发灵动了。

  因着这份灵动,因着这份宁静,她的文字从大量的散文作品中脱颖而出,作品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高了。先是在县内的期刊,然后是市内的杂志,再后来,就是《散文》这类大型的、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期刊,《新民晚报》这类国内顶级的报纸了。

  面对我的羡慕与惊叹,她只是淡淡地笑着,并不刻意去淡化,也并不刻意去辩解,只是说,每一篇文字,都是她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都是她倍加珍惜的。至于发在哪儿,报刊杂志的知名度如何,倒真不是自己刻意去追求的。

  是啊,只有这样并不刻意追求,而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文字,才会有着这样如水的宁静,才会有着这样如水的清亮,才能越流越远,流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流进每一个读者的心田,让每一个读过她作品的人,都能够因此而变得内心宁静、清亮起来。

  《晚饭花》读后感(八):Marvel of Peru

  很疑惑,晚饭花怎么翻译成Marvel of Peru?百度搜索原来晚饭花也叫紫茉莉、草茉莉等,原产南美热带地区。原来还是舶来品!但我更喜欢把它叫做”洗澡红“。小时候,小孩子疯了一天,傍晚在庭院洗澡时,她正开的红艳。所以很早就熟识,不过很少留意。山间比她开的红而艳的花多得是。一种草花而已,怎抵的”Marvel"一词?到我看到《晚饭花》的时候,我知道奇迹真的诞生了!张梅能把平素烟火化为绕指柔。在她的笔下,花卉蟹螺、草木菜蔬无一不脉脉含情,满含田野气息。我很惊讶于她的坚持与进步。同时也感到欣慰,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了!但愿张梅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看到“不离不弃”,心咯噔了一下,感慨良多。晚饭花茎如骨,这也许是封面设计者把“花”放倒的原因之一吧。

  《晚饭花》读后感(九):自然的浩大美好——读张梅的《晚饭花》

  自然的浩大美好

  ——读张梅的《晚饭花》

  朱卫国

  张梅的写作是绵里藏针。她的绵,是锦绣满眼之绵,是半新不旧之绵,按她的话说是“在岁月中有着天长地久的安稳”。但到底这绵里是藏着针的,因为藏着,却恰好是一个女子刻骨铭心的记得。

  “冬日闲坐,灯火可亲”。从前一个女子的针,可也真真确确地是阁楼上天光云影的闪耀,可也无可奈何地是屋檐下望穿秋水的寄托。那么,一个在当代语境下生活在江南某个镇子上一个女子的写作,其价值何在呢?

  写作,就是诗意的存在的佐证。诗意,说到底就是一种对生命本真价值的逼近。这是《南瓜记》中的一段话:“入夏之前,父亲在城南城北各种几棵南瓜苗,不时要去探看,像是走亲戚。在楼下的围墙边见缝插针地种上几株,长得乖巧可爱。起初草盛苗亦盛,渐渐的,南瓜苗破草而出,高出杂草一大截,南瓜顺着土坡随意爬着,像放了假的乡村孩子,叶子撒着欢,几日不见,就跑得很远,花朵刚谢,鸡蛋大的小瓜已经挂上去,就这么几棵,不掐嫩头,也舍不得摘花,就让它顺着生长的规律,去结胖墩墩的大南瓜!”这里写的是南瓜,但是,却打上了人类的印记,父亲的和写作者自己的印记。当一个人孤独地在大地上行走,也就是意味着他或者她,不能像“走亲戚”一样在大地上行走。

  在这个世界上,话语只有在三种语境下,是格外亲切的。一种是在自己的家中,一种是在亲朋当中,一种就是进入回忆和反刍情境的独白。张梅无论是描写她来自周围世界的砰然心动,还是呈现她追忆时心底涟漪,都是用的一种比较亲切的话语,就像吹过四季的风,或清新,或浓烈,带来的都是大地变迁和人类劳作的信息。“没有往事的人生是苍白的。”(《翠尖》)一切过往的,都注定还会回来,像节气和物候,像人情和交往:那些在冬天沉淀的,依然会在春天汹涌、澎湃。张梅简直对曾经的一切,都尽收笔底。在她看来,既然时间没有办法把过往的一切都尽行抹杀,那么,文字就有责任用一种亲切,把那些景象和心动记录下来。“家用的壶,多为瓷壶,粗放却白净,乡间家家皆有,或绘以喜鹊登枝,或绘以梅兰松竹,有家常的烟火气,一用多年。”(《茶壶》)“粗放却白净”,这几个字直接,却活脱。她写出来,我们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这样的亲切、有味,是需要阅读与心境在一起千锤百炼的。谁的岁月现在还“粗放却白净”呢?

  张梅对白色似乎格外注目。她说“作家车前子提到白茶时说有寄深情于更深的感觉。曾有人将车前子的文字喻为白茶,嗅之嫩香持久,观之玉白沉底,饮之清洌鲜爽。有白茶的意味的,还有丰子恺的漫画,尤其是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也是大片闲散的白,人去楼空,竹帘闲卷,一钩新月静静照着,木桌上的茶壶水正慢慢凉去。人生,不仅有友人相聚的热闹时光,还要耐下性子去品味这样淡定的时光。”真的,白色就是“耐下性子”的一种色泽。之所以“素以为绚”,是因为“绘事后素”。“素”字的本意,指没有染色、洁白的丝绸,玉帛,这种白色的底子,可以说就是锦绣中华一次次抵达盛世文明的深厚的基础。

  在这部《晚饭花》中,美食的部分写的尤其好。“这些绿肥红瘦的枸杞,星星点点的,远看倒也悦目。我曾在一个不常去的小巷,见有户人家,顺着竹篱围种着枸杞,一串串附在篱上,红得喜气洋洋的。”(《枸杞头》)这种“寂寞花开早”的情景,真是让人一读即心生喜悦:原来自然的浩大美好,竟是无处不在的啊!

  《晚饭花》读后感(十):细水长流、涤荡心灵的《晚饭花》

  捧读《晚饭花》,时而如醉如痴细读,时而掩卷闭目深思……

  《晚饭花》中,“惜旧事”拨动了我熟悉的那山那水那人那物那情的那根琴弦!“花草笺”撩拨起我对零零碎碎的生活画面如蝶儿恋花般的依恋!“食事迹”中体味着自然恩赐的酸甜苦辣咸那丰富而独特的风味!“看流年”时体会着在人生的隧道中匆匆穿行时还应有驻足停歇时的长吁短叹!“茶意长”里顿悟繁杂的生活洗尽铅华后朴实真切的惬意人生!可以说《晚饭花》是用简单的述说传达着深邃的思想,用生活的真情涤荡着浮躁的人心。读罢书中任意一篇,有一种美妙的感觉从心底淡淡而起,袅袅萦绕心头,而后又沉沉的坐实心底!

  《晚饭花》让我深感作者张梅经历那似水流年的涤荡,却波澜不惊的谈定;面对那纷繁浮华生活的诱惑,却归结尘埃落定的慎独。

  《晚饭花》让我明白生活的最美,便是分分秒秒中那平平淡淡的真;浪漫的向往,便是静坐看细水长流、云卷云舒的从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晚饭花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