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旧时菖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旧时菖蒲读后感10篇

2018-07-16 05: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旧时菖蒲读后感10篇

  《旧时菖蒲》是一本由许冬林著作,平装出版图书,本书定价:2014-4-1,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旧时菖蒲》读后感(一):映日荷花别样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许冬林散文集《旧时菖蒲》

  陈 聪

  我与生活在芜湖江边的散文作家许冬林,算得上半个老乡,我们既是网友也是博友,当然不是日日会聊的那种,因为各自的工作都是那样繁忙,而且,我常常在《散文》月刊上读到她的散文,对她逐渐熟悉起来,然后就心生敬畏之情了!

  《旧时菖蒲》摆在床边很久了,也曾在某个时刻涌上愧疚之情,我能想象出冬林在繁忙的教书之余,抽出一本书,写上签名,再跑去快递公司邮寄,我仿佛看见她匆忙步伐和被微风撩起的裙裾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绽放在春日的阳光下!

  其实,拿到书的当日,我便安静地读了书里的主打篇目《旧时菖蒲》,我甚至翻出辞海来查阅了有关菖蒲的知识,这才知道,是一种水草,再普通常见不过了,是我们童年时代放眼可见触手可及的草本植物。因为常见,因为普通,在别人心里没有地位更没有感觉,所以难写;而在冬林的眼里心中却是割舍不下的一种情愫——爱和眷恋

  我久久地把目光停滞在《旧时菖蒲》上,痴痴地想:一株朴实无华司空见惯的水草,作者为何要把他当作一本书的名字?是作者的俗吗?肯定不是,作者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如此精致典雅,甚至是很多所谓的美女作家无法企及和奢望高度!后来,我顿悟了:菖蒲如人,虽然平凡,但有自己的生命尊严,宛如我们芸芸众生一样寂寞孤单又不失尊严地活着,这就不是单单在写菖蒲,而是在写人了——写平凡众生,正是菖蒲一样的人组成了这个世界维护着这个生命体系,难道不值得书写和礼赞吗?名人伟人确实值得、也应该崇敬和赞美,但毕竟是少数,就如夏夜的天空,能说得上的只有月亮牛郎星、织女星、启明星,而更多的是浩如烟海的无名星星组成了银河系!从这方面来说,虽然短短的一篇《旧时菖蒲》里何尝不包容着作者一颗宏大深邃热烈博爱之心?

  在之后的许多夜晚或者夜深人静之时,我专注地品味着冬林的文字。我不敢在白天或者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去读这些精致、细腻的散文,那样会糟蹋和亵渎了这些精灵光辉的闪烁!

  《绣时光》,无论是《绣》、《染》、《织》,还是《半旧》、《小砚》都是一种慢生活,细工夫,勾勒出一个大家闺秀的贤良,温俭和多才多艺,仿佛在岁月的深处,有位素洁的女子坐在时间里缝补、刺绣自己人生——短暂而充盈!而《白素贞:一片深情付东流》,《小晴:一个知己足够走完一生》以及《许仙:担不起传奇》又显示出一颗炙热的心里夹杂着多少爱与怨,恨与恋的交织,还有对传说人物嘲讽与鄙夷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着手可摸!

  《草木帖》,看到此处恰好也是今年的梅雨季节,正是梅雨到来,我才稍许有了闲暇的时光,在夜幕下,在雨声深深浅浅地咀嚼着《草木帖》里的草香味泥土香、雨声韵,仿佛我是一个入定的老僧,而作者的文字就如一缕不紧不慢的木鱼声伴随我阅读思考沉淀和获得;我似乎感觉到,在我的身旁,伫立着一位旧时的佳人,在娓娓诉说着时光的流逝,生命的荣光,爱憎幽怨和对往事的眷恋!夜晚因此而显得温暖和静谧,还有一份广阔和谐享受

  《一寸凉》,读着读着,一颗心就被引进了秋天,有时候还有秋雨的微凉漫上来,其实,这时正是最热烈的夏天,梅雨还没有完全褪尽,偶有淅沥的雨水洒在窗外,依旧是凉凉的感觉,和着手里的文字,这时候,连书和每一页纸张都有一寸一寸的凉意涌上来,覆盖了眼眉和心间!

  再往下读,《只跟你好》,接着是《旧时菖蒲》,最后是《玉璧清寒》就有些眼晕有些麻木了,仿佛手捧满满的翡翠,看看哪一枚都是那样精致、透明,只是没了欣赏欲望,宛如一个财主望着满屋的金银不知道还需要什么一样了。由此觉得,精美也是经不得多的,就如冰糖,虽然也甜也凉,甜心胃的,吃的多了,就没有了甜润的滋味。假如此时有根玉米或者一个烫手的烤山芋,一定是喜出望外的!

  还是停息一下阅读的脚步吧,把心收起来,走出屋子,仰望夜空浮云即过,还有月白的光,清冽地洒在地上,一切都显得苍茫!

  冬林的文字其实真的像月光,沐浴久了,就会冷了,假如有阳光,就会温暖!想到此,我忽然就记起一句诗词:“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很是像她的文字和她自己,我也相信,冬林的每一篇散文都如莲花一样,绽放在喜欢她的读者心里,别样红!

  《旧时菖蒲》读后感(二):一种安静方式的自我清扫和自我修复

  一直相信,所有喜好文字的人,无论是读是写,都是极致地寻求着一种安静方式的自我清扫和自我修复,甚至是自我确认,从而从人格魅力和生存状态上得到一种双向的认可满足

  也由此,我一向对文字含着天然的崇敬感和肃穆感,毕竟,那些一笔一划勾勒而出的文字一经排列,便似乎有了精神背景,从而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让书和读书的人一道有了问鼎虔诚可能

  于是,读许冬林的书,似乎需要一点晶莹剔透悟性才行。单看封面,《旧时菖蒲》素面朝天,浅浅的蓝,略带着忧郁的脂粉气,就连书名也写得天真可爱,像描在了田字格里,既规规矩矩又枝影横斜充满了稚趣。还来不及翻看就已然懂了:女性,无论年龄几何,都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

  “从前的东西,那么禁得起时光来磨。”精致的句子里,总是扑面而来一股幼年的味道。的确,这本不算厚的册子本身就是以一种回忆的方式检点过往,那些缤纷的句子齐整整规规矩,给记忆站了队,像河边枝上摊开的刚刚洗过还滴着水的衣服五颜六色又安安静静;热热的,暖暖的,很舒服,走心。一页页翻下去,那个“脸冻得红红的童话里的主角”就愈发鲜活可爱得让人恨不得拖过来掐脸蛋

  菖蒲是老家乡下临水而生的寻常草木,但正是因了这寻常,才把自己藏得好好的不去惊扰任何人,甘心让任何路过的人不落眼目的忽视而安然自得。她的字也一样,稳稳妥妥,文文静静。她写绣品,写织绣的女人,一针下去,是花花绿绿的日子,又一针下去,是深深浅浅的牵挂。就那么一针针往人心里的柔软处刺,因为“绣品是慢质的东西,一针一线,里面都是时间。”

  是啊,时间里,那些四方小院,那些阶上苔痕,更或者一柱炊烟几声鸡,柴门里风雪已经来了,犬吠不止,那些夜归人的路还有多远?一片云水禅心,就这样入了人间烟火,让人静心静气又从容不惊地似乎只这样伴着墨香就可以无悔的倚门老去。

  菖蒲是草本吗?是不是也每年一绿一黄地握着满把的年纪?黄梅雨水长,俯身秋草香。日子就埋在那书里了,也一页页翻到鬓发结霜岁月悠长,一路从笺痕笔迹里踱过去,“渐渐这笔下的字,竟也有了那丝绸过水的凉”,那么好吧,这一生,就留在那些文字里端坐着,心便可以如沐禅风,各自为安地寻到归处。

  那是些缠绵的字。缠绵于乡间故土,缠绵于五丈红尘,然后让一颗心,就醉在这纤纤字里,独醒着,独居着,顾影自怜地妩媚生香着。

  如果有一些文字是堪称夺目的,那么这便是了。可以不分梦里梦外、尘里雾里。你尽可以只把那些笔意往细致里端详着,就足够消磨掉一整段午后的闲时光,翻书的时候最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雨,几叶油纸伞,世上的所有牵绊,就都可以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你只顾着你的不声不响不言不语自然也就不惊不扰,不悲不喜,安然静享那不争不持的小世界。

  和文字做最彻底的厮磨实在是件妙不可言的事。那是精心编排的名胜,整个旧时光就可以在一些笔划之下一一列展,一一生情,从而让一段往事圆滑得如那些绣女手下的丝,诗者笔下的景,精细又不显雕凿,而那些安详文字又热烈得如伶人唇间的唱腔,一声吼,撕云裂帛地唱,“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总有一些等待是千年修来的,是“不计一切后果狂奔上路的”。做为女性文字,《旧时菖蒲》多少有些细腻足够却悱恻不足,毕竟这不是一本对爱情歌功颂德笔记,而是整个亲情爱情的集合。人生里单单只有爱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父兄那结了茧的手,和母亲的一粥一饭、一茶一汤。

  一直以为,女性的文字落点都偏小众,唯许冬林的字里,纠缠着细软之中的硬。《共枕宜冬》、《赴约宜夏》、《远行宜春》、《相思宜秋》,只翻目录都足够唇齿留香了,而《老派丈夫》、《山居岁月》又透着接地气乡土气,像刚翻开的垄沟,质朴着,新鲜着。

  于是一气呵成吧,就像《月亮堂堂》里,“我忍不住开了门,走到屋外去,四隅一片沉静,我走在一片清凉月色清亮的虫声里,只觉得如步莲花上……”合上书,口齿间一片清香,“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美好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延绵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

  一本书,就可以安稳一个如水的世界,从而在生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之间,达成水乳一般的通融和静立方外的澄净

  读一本好书,如此这般,足矣。

  《旧时菖蒲》读后感(三):你若懂得,便是慈悲

  你若懂得,便是慈悲

  ——读许冬林的《旧时菖蒲》

  文/周金花

  对于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来说,我每天搜索的不是自己发表了多少文章,而是在百度栏里轻轻地敲下“许冬林”三个字,然后像个撒网的渔夫期盼在浩缈如海的网络里找到她的新品佳作,再一篇篇地点读开来。所以,《旧时菖蒲》里的大多数文章,我是读过的。

  但,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收到许冬林的新书,是在春天的最深处。它随着快递员的脚步,踩着慌慌的拍子,紧赶慢赶地,终于辗转到我的手中。此时,窗外的一树泡桐花开得轰轰烈烈,也是在时光的最深处。

  我打开包裹发现书脊有挤压的痕迹,不由得暗怪邮递员:怎么可以那么不小心?但这一点不悦很快被新书带给我的惊喜冲淡了。白底的封面,湖蓝色字体:“江南的绣染,美了姻缘,江南的女子,步步生莲。俯身秋草香,黄梅雨水长。旧时菖蒲花,时间的忧伤。人间何处觅萧郎,指尖一寸一寸凉。”每一句都是文章的标题,将它们连起来,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有同事围了过来,看到书名,一脸诧异:“菖蒲是什么?”是啊,对于生活在城市阁楼,忙于应付烟火琐事人们,哪里还知道有这么一株水草。那被岁月久已遗忘的菖蒲,终过冬林的妙笔生花,以斩新的姿势出现世人的面前,散发出浓郁的香。

  读过许冬林文字的人都知道,她重造境,善比喻,文字清新字里行间透着庸懒和闲愁。在《老不掉的女子》里,她写道:“时光是一盘大大小小的玉珠子,倾在地上,滚走了,有人抹了泪在找,找到老。有人不找,只兀自坐在窗前,欢喜地挑针弄一袭锦绣,绣了鸳鸯牡丹春光,也把自己绣进去,就这样老不掉了。”还有《俯身秋草香》:“秋日的田野蒲公英在吐淡白的绒绒,像个寂寞的小妇人百无聊赖,趴在午后的阳台上吹泡泡。”

  出生于水乡的女子,有着多愁善感心思,《黄梅雨水长》、《水墨春雨天》,文字似乎都沾染上江边朦胧隐约的烟雾,读起来水润润的。

  生长在江南的女子,有着古典雅致情怀,往往由一个字怀念起无比美好的旧时光,如《绣》,如《染》,如《织》,从那时的慢工细活里品读少女的心思。

  文字在她的笔下,像算盘上的珠子,随意地拨弄着,就有了万种风情。《红楼梦》里,她独独挑出《月白》和《秋香色》,一种清冷而微凉,另一种妖娆奢华,像住在我们心底的自己。

  那些被奉为经典的爱情传奇,她却有另一番解读。《白蛇传》的故事里,她认为,白素贞一片深情付东流,许仙担不起男人的传奇,小青作为知己足够走完一生……

  《旧时菖蒲》一共分为六辑:绣时光,草木贴,一寸凉,只跟你好,旧时菖蒲,玉臂清寒。作者以写草木物件为切入点,或牵引出一段青涩晶莹的少女心思,或捧读出一壶薄凉清苦的中年情怀,女性的情感在她的笔下演绎得三分清绝,七分孤艳。在细咂慢品的阅读中,你会不期然地遇见似曾相识的自己。

  许冬林说:“我是前世的慈姑花开在这辈子庸常琐碎光阴里。于万人如海中独守一份寂寞,在岁月的茎上盛开一个平凡女子的小小悲欢,不惊艳,不扰人。我只愿,我的文字,它从深深浅浅的地底下捧出的果实,盛着爱和慈悲,慰尘世间薄凉悲苦的心。”

  若,你也疲于应付各色人马,请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选个闲暇的午后,沏一壶好茶,等一朵花开,听听许冬林给你道一道那临水而居的《旧时菖蒲》。

  你若懂得,便是慈悲。

  《旧时菖蒲》读后感(四):旧时光里韵味

  我用了整整一夜和半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旧时菖蒲》。然后,用半天的时间来补那一夜缺失的睡眠。只是,未曾想,梦里,还是潜入了那些文字的深处,隐隐约约中,彷佛我变成了青涩的少女,在雨中,撑了一把伞,悄悄地往和自己共伞的女孩身边移,那女孩眼眸清亮地望着我笑。我怔了又证,在梦里惊喜地幸福着,哦,原来许冬林与我是旧相识......

  许冬林就是这散文集《旧时菖蒲》的作者。一个饮着长江水长大的美丽女子。虽然我们还未曾谋面,但,她的美丽却是我很早就从文友口中耳闻以及在她博客照片中领略到的了,当然,那美丽更多还是通过她的文字传递给我的。早就在博客上关注许冬林,那时在读《1987:洲上的岁月》时,就悄悄算过她的年龄,她大我三岁。差不多的年纪,所以,读她的这本书,便更多了几分懂得和对某段岁月怀旧情感的契合。冬林的散文写得极美,意境高远,收放自如。她的文字精准而清雅,思绪悠远而本真,让人总想飞快地读,读罢又忍不住再回过头认真地咂摸。所谓余音袅袅,余味悠长便是如此吧?

  在收到这本《旧时菖蒲》的那瞬,我愣住了。这封面分明就是我十二岁时穿过的那条裙子的色调,湖水静幽的蓝,絮絮云朵的白。怀旧的气氛顿时弥漫了开来。

  净手翻书。深深嗅一口这从书里浮出的暗香,纸墨香之外还有那些童年记忆里植物的清香么?那么淡,却那么真。于是,我像那只名叫饕餮的兽,贪婪地吞噬着这本书,这些字......

  “绣时光”里,冬林长袖善舞地《绣》、《染》、《织》,把《半旧》的故事渲得绮丽。喜欢看她写自己亲历的乡村生活,譬如奶奶怕小鸡与邻家的弄混,而“给小鸡的尾巴和头上也染洋红。门前撒把米,唤一声,一片红,啄食,万头攒动。染洋红的日子,乡村那么喜庆。”这镜头,立刻便唤起了我的记忆。记忆里,影影绰绰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只是,如果不是读她的文字,那画面却早已匿到了记忆的底层,再难出来。还有她所写的母亲晒霉。晒母亲陪嫁的鸳鸯枕头和她儿时的百家布花夹袄。我微眯了眼睛,迅速潜回到那样的年月,小时候最喜欢看妈妈搬出箱子晒霉,那箱子里也有很大珍宝一般稀罕的物件,妈妈二十岁时亲手绣的枕套,一只栖在梅花梢头栩栩如生的喜鹊,另题款似的绣了几个行书”俏也不争春“,还有一床非常珍贵的桃红色苏绣的缎子被面。缎子被面后来做了我的陪嫁,那从没有被枕过的手绣枕套,终于在去年,我新家装修后,妈妈把它找人像装十字绣一样装裱妥,挂在了我新家的壁上。绣,果然是极其奢侈的,“比青春还要绚烂还要长久还有奢侈”------妈妈老了,她年轻时的绣品却还鲜艳如新。

  “草木贴”里,冬林写雨。她的文字冷静节制,端丽大方,然而却能在细微处挑起你心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让你跟着她,不由地就陷入了回忆和幽思。喜欢她写夜半遇见月光的情景“隔壁人家的房顶,远处黛色的田野,都笼在一片纷纷扬扬的乳白色里。月如霜啊,千里万里,无边无际。抬头看中天,星辰如贝壳现在沙滩上,银河浩荡,伴同西边那皎皎一轮,十万光明就这样洒下人间处处,却又这样无声无息,无有惊扰。我心里有无边的欢喜和宁静,可是说不出来,仿佛置身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宁的美好世界里,一个幸福可以绵延到地老天荒的童话里。”偶遇月光的感觉,我曾有过,无法表达。冬林准确而细腻地替我表达了出来。往后翻,再次感到欣喜,她说起少年最喜欢的一首词,那首《虞美人.听雨》其实也正是我的最爱。她解读地很有韵味:”人生,在这听雨里,这就这样由色彩繁丽,走向了凛然萧瑟的黑白。到最后,走成了一幅水墨世界:一切都瘦了、淡了、空了,只剩下寒山远寺,云水茫茫。”可不是?

  读到“一寸凉”已是凌晨之后了。我的指尖的确渐渐寒凉了,随着文字,心有那么一点戚戚然,冬林也是吧?她说:“站在中年的峰顶上,虽然已经籽实初成,外人看去,也初见中年的浩繁明艳,可是灯昏人静反观自身的时候,难免有一丝丝凉风从喉管里往上涌,从袖管里往指尖上奔。”凉吧,凉罢或许也就是静了。

  夜更深了。雨下了起来。我的心里也落雨一般,因为读到了“只跟你好”。冬林写父亲,点滴笔墨,却情深无限,令我潸然。她写自己山居的日子,我想我也是懂得的,一个才华横溢美丽敏锐的女子,有时候,她有无处安放的寂寞,那寂寞在人群中会几何倍数无限度地增长,于是,想逃,避世而居。所以,冬林便有了一处匿在山中的房子。她独居在此,于某夜夜读时被灰狼袭窗,最终,却有她平日喂水的野鹿迎来同伴一起战败了狼,搭救了她。从此,她回归了人群,因为她悟到了,“只要我一次又一次地付出,只要狠狠弃了我的戒备和疏离,我能够收获爱和信任,收获一个丰饶的人生。”这句话,也是对一贯疏离于世的我最好的提醒。

  雨不知几时停了,窗外开始又了微微的黛色。天快亮了,我也读到了“旧时菖蒲”,早就喜欢那篇《杜仲那么疼》,那是我在冬林的博客里读到不久后,正巧参加一个笔会,和朋友聊起这篇文章,便说,许冬林的散文写得非常好,因为她懂得发散。我笑了笑说,不仅仅是懂得发散,因为她懂得爱。是的,不懂爱,便不会有悲悯之心,便写不出杜仲的疼。

  翻到“玉臂清寒”时。我起身,关了灯。是的,一夜,我都没有睡,窝在床上,被那些文字勾着,一口不歇地读下去,一字一句,一行一页,一篇一辑。读到最后这一辑,天也大亮了。《1987:洲上岁月》里那些八十年代的特质被冬林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深深蛰疼我心的,还是《玉臂寒》和《步步生莲》。作为七零后,我的童年与周围的同龄人相比,是幸福的。我的父母是吃皇粮的教师,我是家中的独女,是整个大家庭倍受宠爱的宝贝。所以,冬林写的下雨天因无伞而无奈戴斗笠上学的经历,我是不会亲历的。但我周围,很多农家的女孩,与我同着同着学,突然间就不见了。读了冬林写的“这十几年的求学路,从来都是战战兢兢,透着心酸,不从容。”我才明白,当年中途不见的那些同学,辍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们不爱学习。而如冬林般能从农家走出来的女孩子们,更要付出多少外人难以体会的艰难。所幸,那艰难,于冬林而言,并不是凉薄悲切,而是敏感体察和温热的感恩以及不驯的大气。并且,她还有效地把这些特质安放在了她的文字里,让自己得以倾泻,让读者得以享受。

  阖上书,我起身做饭。是早餐和午餐交叠所成的一餐。吃完便睡。睡梦里便有了和冬林共伞的那一幕。或许,我是在读她少年时委屈地戴着斗笠去上学而心疼了。或许,我更是出于羡慕,渴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纯粹的乡村生活经历。那经历,让人在苦难之后更懂得珍惜和悲悯,也让人在那广袤纯净的天地间汲取更多的灵气。所以,许东林怀着悲悯情怀,持被灵气萦绕的笔,写出来的文字便格外不同了。【丹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旧时菖蒲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