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荣格自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荣格自传》读后感10篇

2018-07-17 04: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荣格自传》读后感10篇

  《荣格自传》是一本由[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荣格自传》读后感(一):一生追逐

  喜歡人物自傳,自己寫關於自己的事情,更具客觀及主觀,像是對自己的了解,別人所不知道所看不到的一面心理學的核心思想一直都是在“認識自己”,而作為心理學的大師榮格,對自己的自傳也是最自己的剖析。

  《榮格自傳》當中,榮格從他的童年到老年,把在他心中重要的回憶、事與人、關於他心理學的理論創作的源頭和發展都活現在紙上。

  榮格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有父母妹妹,由於母親的舉止異常,一會兒對著空無一人的房間冷笑,一會不能控制自己,一會又安靜得與其他人無疑,這些在小小得榮格看來有驚恐但更多的疑惑。榮格小時候喜歡玩泥人,并把他們珍藏其他,他覺得那是他最寶貴的東西,可以與他交流、是他真實內心安放的地方。這也是沙盤遊戲的開端反映之一。

  榮格總是比童年的小孩多一份思考和沉靜,他喜歡觀察這個世界的點點滴滴。但他並不是一帆風順,他讀書的時候被老師懷疑過作弊,他休學過,父親突然離世作為家裡唯一男丁,榮格肩負著責任和經濟,他還有很多不解的情愫,但他卻很努力堅持學業,并順利成為醫生。榮格的心思註定他不但只是一個生理上的醫生,他多次發表關於心理學的論文,也多次寄信和佛洛依德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在多次與佛洛依德書信交流後,他們兩個見面了,彼此一見如故。雖然年紀上兩人相差甚遠,但不阻他們兩個的友誼建立,自此他們不但只是心理學上的知音,還是如父子般的一種傳承。佛洛依德點名榮格為自己的接班人。但後來由於分歧,他們分道揚鑣,榮格在自傳中也寫到,如果自己公佈了那個違反佛洛依德的理論,誓必引起佛洛依德不滿,但榮格還是不顧一切地發表他認為對人類有價值的東西,榮格說當時的佛洛依德心中名聲比真正的學術要重要得多,所以如榮格所料和佛洛依德決裂了。榮格雖然感到可惜,但卻對學術有著自己的堅持,到後來鍊金術,到後來四處遊走去感受東方文化,將此前單純西方化的心理學與東方的哲學和其他學術融合,讓心理學更加完善。榮格對鍊金術尤其執著,他一直鑽研,從不放棄。這是榮格,從小時候就開始對自己所認定的東西堅持到底,不固執卻堅定。

  榮格在中國是頗受歡迎的一位心理學家之一,或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理論都中國心理學的影響。比起其他別國著名的心理學叫,榮格多一分親切,因為他的某些註明心理學理論當中有很多東方的元素,特別是中國文化。榮格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深感興趣,并多次前來中國,像是一位互相學習的友人。儘管對於榮格也有很多是非之說,但作為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因為有價值所以有非議。

  《荣格自传》读后感(二):一生都在认识人的真我的荣格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空间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道家、《易经》、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石头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头像,两边是银杏树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意义中去”。

  荣格治疗过大量病人,他晚年回忆,他分析过的梦,总数不下八万.作为一位能够一直深入到他人灵魂深处的医生,许多曾经接受过荣格治疗的病人,后来虽然恢复健康,却一直保留着对荣格的深刻记忆。 一位当事人回忆:在荣格应邀去耶鲁大学讲学之际, 此前,在英国,荣格已经习惯了在小礼堂那样的场合听众演讲,这一次,他也向校方提出同样的要求. 但美国东道主的说法是:一开始,将安排他在一个大会堂作报告. 以后,如果听众减少,再改在小会堂. 东道主一再向荣格解释,不论访问者是谁,其地位声望如何,都是这样安排的. 出乎东道主意料的是:第一次演讲时,大礼堂中的三千个座位,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空着的. 可以想象,荣格在空荡荡的礼堂中给大约七百名听众作报告时,其心情一定相当沮丧.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坚持第二场报告要改在小会堂进行时,校方却告诉他,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 听众对荣格的报告报之以极大热情兴趣. 报告结束后,主持报告会的一位教授夫人邀请荣格去家中出席茶会.茶会上,她流着眼泪告诉荣格:“你的报告我没有听懂,但我却深受感动. 你的声音、你的举止、你讲话的方式感染了我. 我明白你所说的全是真理. 我无法控制自己,实在痛快极了。” 确实,在一些人眼中,荣格简直就像是一位圣人或“先知”。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独树一帜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学学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

  《荣格自传》读后感(三):我想读荣格,这是开始

  (一开始读时还不忙,也看得很快。还差100页时突然工作忙起来,没有了时间。挤时间看,却发现文字越来越难以把握,粘滞了下来。阅读一天两天的间断着,每次只能读二十页,而且理解起来都比上一次更加困难。最后一天,终于狠心读完了剩下的50页。)

  在我看来,基督教毕竟是毒害人,它增加了人无端的痛苦。而且我也不认为所谓的“这代价是值得的”。

  当智慧反思基督教,遇到的问题只是一个:上帝创造一切。这就好比将世界图景简化为零维的模型:只有一个点。一点点探讨余地都没有。我们应该很轻松的抛弃这极端粗陋的世界图景。可为什么西方人竟做不到呢?

  因为基督教还有另一个预设:上帝永远是对的。而且这条预设不只是写在纸上或刻在石头上的一行字,它是嵌在西方人脑子里的。它连着痛苦,连着怀疑,连着否定自己以为的一切。

  可怜的西方人。

  荣格的可贵品质

  责任感意志力,不退缩、不回避(相对的)。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

  原来以前看过的所有提及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的书里,都对这个定义实质避而不谈,那就是荣格果真相神灵、鬼(随便怎么说吧,现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这还真令我大开眼界

  荣格的务实固执真是印象深刻。

  真的很好看

  看荣格,就不得不暂时接受他的世界观,且不说是否真实。当然,荣格也这么说。

  竟然开始讲起死后和来世

  本书的精华就在最后50页里。

  “秘密”,多么有启发的话!

  荣格,很难,我不好对他说什么。

  教益匪浅。

  我初步对荣格的体会是,他的智慧的精华,就是站在普通人甚至每一个人也就是所有人的角度上,揣摩心理,并说大家的心灵都是一样的。他没有批判,甚至对科学与非科学也努力保持中立审慎,实属难得的视角。他不说对错,只说这是人的需求,我们要正视它,并且最好接纳它,只因为它会对人造成影响。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其实都是存在的,我们不能有心无心地将任何一个方面忘记。当然,集体潜意识,究竟在荣格口中为何物,我扔没有把握

  the end

  《荣格自传》读后感(四):信则灵,不信则浮——《荣格自传》二

  这是一个大师不断超越自己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也是一个“迷信”的故事。在这本将要结束还未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了不可阻挡的无常,这也许是留给我的最好的馈赠——面对生死,明白生命。 一、逆袭 他不是一个正常孩子,有过各种奇思妙想,更有超出寻常好奇心,这点也许才是成为他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本应成为一个正常的医生,因为好奇,因他成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医生,因为谦虚,他成为了一个可以与病人共情而不移情的心理医生,因为低头,他可以“叛师”,可以推翻自己,可以认清心理分析的不足,可以知道自己所认同的不一定被别人知晓。 这才是他的逆袭,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做些自己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 二、迷信——梦的解析 他相信潜意识对于每个人的表达,所以有梦,有信仰,有崇拜。这也是从古到今,我们人类所能够做的,并一直做的很好的——获得了表意识和潜意识的和解——也就是内心融洽。 在梦里,他找到了解潜意识的途径,且这种途径很依赖于自己,所以只可共情,而且具有很强的普世性。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内在解释了潜意识。 不过,在我看来,潜意识是一个警报器,就如情绪一般,能够告知自己感知到,困难的是怎么看待这种暗示。 三、思想 人的自性,是来源于内,超脱于外。有的人把自性寄托于外,寄托于不存于世的唯一“真理”,而这也是作者所具有的。当然,他也许除了这根拐杖外,更多的是寄托于自身,从不可知的非理性与可知的理性,感知到这个世界,去做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这也许就是他的幸福。 而这些,却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去感知到自己的自性。

  《荣格自传》读后感(五):潜意识,顽皮的孩子

  一六年买的书,最近两周才拿出来阅读。

  先说说我买的这个版本吧,不好,不推荐翻译的很糟糕编辑也很马虎,太多的西式语言中文化,啰嗦繁琐,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校对,前半部分还行,后半部分简直惨不忍睹,让我一度产生了我买的是盗版的错觉,把书单拿出来进行比对,最后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正版,这就很过分了,甚至比我之前拿到的盗版书还要糟糕的正版书让人很难受。就像我们玩单机游戏同学到网上荡一个盗版下来,比你花了价钱买的正版要流畅,优化好,DLC多。你是什么感觉?就是我现在的感觉吧。

  再说说书的内容吧,作为心理学的入门作,荣格作为奠基人的自传,里面自然是逃脱不掉心理学的内容的。专业性的内容我们暂且不谈,我来谈谈我的读后感和思考吧。

  我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认识,让我得以窥探一下心理学的殿堂。心理学的高速发展期是在上世纪1819世纪,也就是荣格,佛洛依德那个年代。荣格作为佛洛依德的继承者与发展者,提出的理论看法更得我心。尤其是他对于潜意识的研究让我很是敬佩与喜爱

  人总是会做梦的,也会在很多时候眼前冒出一些不曾见过或记不得是否见过的画面,一些时候也会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这些便是潜意识。这与我之前在阅读《演员的自我修养》时的情感记忆有类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情感记忆是一种心理上的能动性与调整得到的东西,而潜意识是不可控的,在我看来,潜意识是一种将自己生活至今所有的信息以一种混乱逻辑的方式杂糅在一起得到的东西。在这一部分,荣格先生提到了预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共感,对于这一部分我是持保留态度的,这一部分荣格先生在晚年写的这部自传可能有部分夸大了,那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在没有强力的科学证据之前,我们只能拿来阅读一番,没有办法作为一种科学进行学习,这部分玄学很相似中国的风水与看相,古往今来这种共感可能是存在的,但在证明科学性之前,我们应该持有一种客观与保留的态度。

  书中,荣格先生还提到了大量的哲学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那个年代,是科学的发起年代,也是神学动荡的年代,心理学的很多暗示来源于神话与宗教,这是毋庸置疑的,文中的宗教看法我没有什么感觉,对于宗教,我一直持一种尊敬但不尽信的态度,时代发展的太快,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宗教。在我看来,宗教与科学其实是相对的,科学越发达,宗教越式微。现在的宗教在社会层面的影响越来越弱,他们更多的变成一种修身的手段,磨练自心,劝人从善。这也是宗教在历史长河中最大的立足点了,其他的方面已经慢慢褪下了华彩。

  荣格提到的一个观点是很有趣的,神,上帝,皆是潜意识的产物,这一点即使在现在看来,对一个出生在牧师家庭的孩子来说也是有些大不敬的。这个观点在仔细思考之后会发现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一切皆是意识,那些神奇的意识不是潜意识便是谎言了。阅读《圣经》之时,会发现圣经故事的不合理处甚至远远超过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神话故事。逻辑漏洞很多,但也因为宗教的复杂性,所以得以流传,它和政治和权势和英雄本就是一团乱线,理不清理还乱。如果有对于宗教历史很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读读《耶路撒冷三千年》,很棒的书,强力推荐。

  《荣格自传》,这个版本不推荐,如果你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可以找找其他版本一读。如果你对心理学不是很感兴趣或者静不下心读书的话,这本书不推荐,即使你购买了,估计也是放在家中停灰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