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童心百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童心百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7 05: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童心百说》读后感精选10篇

  《童心百说》是一本由刘再复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童心百说》读后感(一):童心不是借口

  童心不是借口

  春节期间,曾就与童心相关的话题表妹发生了几句争执。过了旧历年已然虚岁26的表妹大学毕业两年多,虽尊老爱幼性情乖巧,却常识俱无,世情不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稍与她谈论一些现实层面的话题,她便拿出一句话来顶:我还是个小孩子(或我的心是孩子的心)不必谈这些,噎得你好呛。

  在我眼中,这种宣之于口的行径甚是怪异,从未曾听闻有人称自己很有童心,类似个人强调自己是正常人。这像是为自己建筑了一个看似牢固的保护壳,鸵鸟心态地蜷缩在其中,躲开现实人生必须面对的坎坷甚至残酷,而这个自认的实际并不存在保护壳只会随着时间流逝遗害自身。无论年岁几多,人应当保持纯挚童心,但以童心之名,行逃避之实,绝不为我所认同

  恰巧近日拜读刘再复先生的《童心百说》,这一百则童心小记,短小精悍却又蕴藏深厚,时如絮语般轻柔,又似呐喊般铮铮;如清泉般潺潺叮咚,也似醇酒般劲烈。读着这样的珠玑之语,使我们渐渐找回在这纷繁世间渐行渐远纯净心灵,涤去迷尘,睁开清明心眼,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灵魂

  文中提到,尼采说人生必经骆驼阶段狮子阶段和婴儿阶段。最后才是婴儿阶段。骆驼把自由化作沉重责任,背着责任跋涉沙漠。过后,便如狮子去争取自由,为自由而战斗遍体鳞伤。这之后,便是反向努力,回到婴儿般的充满黎明气息的、自由自在生命本体

  童心绝不狭隘地限于稚龄幼儿,而属于任何年岁的人,只是,自呱呱坠地之日起,我们便在一条逐日迈向成熟直至老去的路上前行,没得抉择,无法回头,无法逃避。人生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一天天无形中增长,这不得推卸的担子在每一个人的肩膀上,只得负载前行。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无法体会到如狮子般争取自由的珍贵,更无法理解何谓“回到婴儿般的充满黎明气息的、自由自在的生命本体”的反向努力。

  而这些,正是我最想对表妹述说,却又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幸而在刘再复先生的文章中,读到许多经他深入思考细微观察、论证的关于“童心”的阐述,方得圆解心中所思。

  《童心百说》读后感(二):打开通往童心的一扇窗

  刘再复在《童心百说》里解释了童心的概念,“地上的天国就是你的天籁世界,童心就是这天国的图腾。”又用极为礼赞的口吻夸大童心的作用,“童心就是力量。童心是比权力帝国有力量的力量。”在刘再复的心目中,童心有两个向度:一是时间向度的回归,回归母亲,回归原点,回归清澈柔和;二是精神层面的回归,回归心灵家园,回归精神领域,比如充满想象力和本原力量的《山海经》,比如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精卫、夸父等的混沌之中至精至纯的精神力量。

  在这样的思维向度的引导下,作者刘再复寻找了许多著名篇章段落中可以挖掘出“童心”的精彩之处加以剖析,颇有些有了论点,再去找一堆论据的意味。不过,即便如此,看着这一句句一段段对曾经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的既定常识加以重新“童心”说的“告白”仍觉得很新鲜-----这种手段,无论称之为白话新说,还是旧事新提,或者实话实说,皆可,看者新鲜,说者畅快,这也便是收获一种愉人愉已的“童心”之乐。

  在这短短的一百条,大约二万五千字的篇幅里,有许多让人愉快,也有许多思考,以及解说还不够透彻之处,比如第64条,点评金庸小说,刘再复说“金庸的小说世界是个童心建构的世界。

  我喜欢这个世界里的理想人物郭靖,他永远带着孩子般的呆傻,不知道“金刀驸马”的价值。。。大智若傻的孩子最有力量。孩子可以拆解权力。《射雕英雄传》是一个童心拆解权力的故事,《鹿鼎记》也是一个童心拆解权力的故事。只是后者更复杂。”对这个词:“童心拆解权力”我并不太理解,特别是“拆解”二字,看得出作者刘再复对这个词的情有独衷,在第十五条《末代皇帝》中,也出现了折解二字:“小小的蟋蟀盒子,拆解了世俗世界的金字塔,拆解了权力与财富的全部荣耀。”读这个词是有许多难言之处的,比如一些痛苦,一些病态,或者一些违和,还有一些逃避和强迫。相应着童心,却又有真心童心未泯,爱玩,一念之本心之意。李贽在《童心说》中首度提出反映现实的世情文学升华理论高度便是“童心”。换个词,也可说性灵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于是,只要有童心,“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刘再复的《童心百说》如同天下存有“性灵之美”的“童心”的索引,一一点拨出天下至文中的童心之处,供有心人按图索骥寻找“童心”。虽然,并没有深入剖析,但读来依然为我们打开通往童心的一扇窗。

  《童心百说》读后感(三):复归于童心

  心理学上有一条规律,叫做反向努力律。这条规律告诉我们:主动追求目标反而无法达到。因为过分有意识的努力,会压抑和阻塞自发性,强烈动机或目标的追求会干扰破坏自动反应机制的作用,过度谨慎或过于担心错误会导致过度反馈。刘再复刘先生提出“反向努力”,其意不在习惯性的朝着争取更多权力、财富、功名的正向发展,而是反向地作“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的努力;这种努力乃是一种自救;刘先生吸取当代文学思想。以“外儒内禅”的态度立身,以“自我完善”为我,我们没能力拯救世界,但可自救,可选择“往会走”的复归之路, 《童心百说》是刘再复的复归心声,可否成为我们“反向努力”的启迪

  看《童心百说》正逢公司组织旅游,同事带着孩子同游,看着孩子无忧无虑的奔跑、纯真笑脸,一件微乎其微小事东西都能让他们手足舞蹈,真羡慕;多久没有开怀大笑,记不得了,只记得每天压力山大,为更理想的生活奔波;旅游地海滩,漫步海滩,望着一望无垠海面,远处的礁石,什么不去想,就是静静的走着,吹着海风,让海风带走烦恼忧愁,和几位同事在海边尽情跳跃发泄,突然想起句歌词:我把忧伤留给大海快乐简单,只是我们回不到那个没有欲望年纪,一味追求更美好事物

  童心,当下人缺失的,刘再复的《童心百说》用整整百篇短文说童心,童心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五花八门。跟随刘先生脚步找我们失去或即将失去的童心吧。

  《焚书》与《藏书》的作者用童心书写文字对着假人国跳着、笑着、骂着,顶天立地向着假人国挑战,此时童心就是力量,童心是比权利帝国更有力量的力量。

  丹麦竟将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作为民族的图腾,你会笑幼稚,这样的国家永远拥有梦与天真;我们把龙作为图腾,孔夫子、老子、诸葛亮等人是圣人与英雄,但缺少天真,与此相比,童话般的图腾更让人喜欢吧。

  第52个童心说最得我喜欢

  孩子的眼光是笔直的,但没有攻击性。

  孩子的眼光是炽热的,但没有烧伤力

  孩子的眼光是柔和的,但没有鄙俗气

  吴承恩《西游记》下的孙悟空淘气精灵、拥有顽皮英勇的童心,没有欲望,没有心机,没有猜忌,没有野心,蔑视权威教条,蔑视玉皇大帝,却敬佩师傅唐僧的大慈大悲;此时童心不是幼稚,不是无知,童心是不屈不挠、不死不灭的正义的精灵。

  刘先生推崇丰子恺先生,并重温丰子恺冯先生的话:近年我的心为四件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星辰人间艺术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地位

  老子又在《道德经》中呼吁“复归于婴儿”,不知道拯救了多少灵魂。

  童心多种多样,刘先生百说童心深入思考,“童心”即真心,“反向努力”引导我们回归童心,回归质朴,回归纯真。

  《童心百说》读后感(四):“回归童心,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凯旋”

  此刘再复非彼刘再复。之前看到的他是对红楼连篇累牍的研磨和解读,而这一本书——《童心百说》一改之前的浩浩荡荡,每一篇都是极短的文章,至于文风,在我看来,颇似泰戈尔的抒情短篇。

  不知道是什么促使他发生了这样的改变,还是如他自己所言,是六十岁前后,“反向努力”意识的觉醒,“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是返璞归真意思吗?我猜测

  131页的厚度,容纳了100篇短文,可想而知,每篇文章的篇幅应该就是我们目下常说的“微文”了。纵观全书,可以察觉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具体反映在国内外大量的名人关于“童心”的论述,无论是文学、历史电影还是哲学宗教。其中最能够触动我的当属第15、16两章。第15章讲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临终前的一幕,俯身到王座下去寻找他当年藏匿的蟋蟀盒子。第16章则是秦相李斯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我想跟你再牵着那条黄狗,同出蔡东门去追野兔,还能办到吗?读来让人深有感触

  对秘鲁作家胡安、俄国诗人沃罗申、中国的鲁迅等等名家的著作中对于“童心”的表述,作者显得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对童心以及独有价值向往与膜拜(孩子是未被承认的天才),对现世中童心沦落的痛楚,对“揭穿假面具”的赤子之心赞美,对回归童心的渴望与呐喊,对世界太世故苍老的揭露,构成了全文主旨

  正如作者引用加缪文中所言:我至死都拒绝那个让孩子们受到折磨的世界。也正如作者对丰子恺先生话语的转述:“近年来我的心为四件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师法孩子,追随孩子”是作者全文的结语。我们也不妨把它看做是全文的“眼”。 “救救孩子”、“孩子救救我”,以及“自己救自己”的三线合一,构成了作者回归童心的救赎之路。

  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些文章流于一味的抒情与宣泄,缺少了扎实说服力。比如对郭靖这个人物形象的阐述、对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形象的表达,或多或少都有些一厢情愿口号式的呼喊盖过了真实形态

  对“回归童心”这一命题而言,其价值与意义其实远远大于文字,此书最重的分量在此。

  《童心百说》读后感(五):呼唤童心虽易,现实无可逃避

  《童心百说》这本书,我是漫不经心地翻阅的。因为书很薄,里面又是各自独立小品文,无中断阅读之烦恼。所以,我将此书放在背包里,以便闲暇了,随时翻一翻。虽然看得断断续续,但此书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童心百说》,顾名思义,此书就是围绕童心作的言说,共计一百则。作者刘再复在书中提出“童心”并不局限于童年,而是属于一切年龄。作者从细微观察中深入思考,得证“童心”就是真心,以“一念之本心”,引导读者回归童心,回归质朴,回归最本真的自我,回归最纯真的世界。

  《童心百说》写于作者六十岁前后,在步入老年人行列之时,作者不再执着于财富、功名,而是向“复归于婴儿”做反向的努力。他认为只有童心才可以让人类摆脱腐朽宿命。与动物相比,人类有一大伟大处常被忽略:它不像动物那样注定走向腐朽——即使是狮子,也难逃愈老愈腐朽的宿命。人来可以在走向腐朽与走向再生的歧路上进行选择。即以孩子为导师,重新赢得孩提王国的心灵状态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如果从‘救赎’的视角看,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涵大约可分三种类型:一是‘救救孩子’;二是‘孩子救救我’;三是‘自己救自己’。我则吸收三者的思想营养,以‘外儒内禅’的态度立身,以‘自我完善’为重。”找回童心,作者就是要以此完成自我的救赎。“全部感觉都被改造过了,连眼睛麻木,连手脚僵硬,连哭泣也有点走样。全部理念都被冰冻过,同化过,连反教条的文字也带着教条的尾巴。我知道我是我自己最后的地狱黑暗聚集在地狱里。带着这沉重的地狱,怎么去救孩子,难道要裹胁孩子一起入地狱?明白之后,只想救救自己,只想孩子救救我。”岁月已经将成人的童心一点点消耗去,而现实又将残留的童心一点点磨净。郑智化的《水手》里的歌词——“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就是许许多多成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刘再复口口声声的童心,字字句句,如同一个小铁锤,敲击着人的心灵。

  作者追忆着童年,反思着成人社会,追寻童真上穷碧落黄泉。刘再复更将童心的丢失,上升到哲学的深度。他认为,现代哲学也是导致童心丧失一大原因。“哲学家批判本质主义发现人文宇宙相对论,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了活水,庄子的《齐物论》,也是反本质主义的相对论”。可是“当下哲学家走火入魔之后却把价值撕成碎片,所有的文化都变成碎片文化。于是,人间便找不到完整的心灵,也找不到童心。童心也被解构。如此以往,将来的世界就不是孩子的世界,而是痞子的世界。”

  当然,找寻童心,也并非向孩子学习就行了。有的人即便处在儿童阶段,但其人也未必拥有童心。作者看到“孩子正在变坏,孩子也充满杀气,鲁迅在《孤独者》中写道:‘一个很小的小孩,拿了一片芦苇指着我道:杀!’在四十年之后,变成千百万个嗜杀的小孩,这些红孩儿被命名为红卫兵。他们的全部本质只有一个字:‘杀!’战歌也是:‘杀杀杀,杀出一片新天地。’到了美国之后,则看到孩子不仅在喊‘杀’,而且真的开枪杀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如今的人,不是太幼稚了,而是太成熟了,太世故,太市侩了。就连孩子也一样。我儿子的同学,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嘲笑他爸爸没能耐,因为她的很多同学的家里都有轿车。她在街上看见一个卖菜的穿着貂皮大衣,就贬她那当老师的妈妈,“你连个卖菜的都赶不上,人家都能穿貂。”在满是功利、势利的氛围中,大人要负起保护他们的童心童真的责任。作者说:“只能热爱孩子并用整个身心护卫孩子的世界,不能爱那个践踏孩子的世界。我常用卡缪《鼠疫》里约医生的话表明自己的这点心迹:‘我到死都拒绝那个孩子们受到折磨的世界。’”可是,光拒绝又有什么用呢?假使那个世界是孩子躲也躲不开的生活环境又当如何?当然,比照安年斯基的诗——“孩提时代的生命线更为纤细,这个年龄的时光更为短暂……请不要急于责骂他们,而要不失体面地娇惯。”“假使你们不理解孩子的/低声抱怨——这是不幸,/让孩子低声说话——这是耻辱,最苦莫过——让孩子战战兢兢。”我们有许多当父母的,自己也在扮演着折磨孩子的角色。

  人们总是渐行渐远,忘了最初的自己。但找回自己,也绝非易事,不是蓦然回首那样简单轻松。以童心来示人示己,活着虽不累,但生存不易。呼唤童心虽易,但是现实无可逃避。

  刘再复,福建南安人,中国当代著名人文学者、文学家、红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著有《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等四十余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

  《童心百说》读后感(六):读《童心百说》:给心灵洗个澡

  起初,看全书100个片段却没有题目,觉得不便查找,感到美中不足。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忽然领悟到:没有题目,兴之所至,率性而为,意到笔到,不用为了题目而煞费苦心。全书就是100个思想片段的记录,可为“童心”之一种表现吧。

  尼采说人生必经三个阶段:骆驼阶段——把自由化作沉重的责任背着责任跋涉沙漠;狮子阶段——争取自由,为自由而战斗得遍体鳞伤;婴儿阶段——回到充满黎明气息、自由自在如同婴儿般的生命本体。童心像一天天的日出,天天都有光明的提醒: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不要忘记那个赤条条的自己。

  难怪,作者对那三个人的临终情境是那样的难以释怀。电影《末代皇帝》最后一幕:溥仪临终前回到早已失去的王宫,惟一眷恋的竟然是当年藏匿在王座下的蟋蟀盒子。一切都是幻象,惟有孩提时代的童趣是真实的。百姓出身的秦国丞相李斯临终想的是跟儿子牵着那条黄狗,同出蔡东门去追野兔。在生命的最后瞬间,才发现生命的欢乐并不在权势的峰顶,而在大自然的自由怀抱中。可惜为时已晚。瞿秋白临终前认为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所以说:“现在我丢掉了最后一层面具,你们应当祝贺我!”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们都回归了一个赤子的本来面貌。

  今天,人类正在用自己发明的电脑、电视、计算机、香烟、书籍等谋煞杀孩子的天真,剥夺孩子的童年。但人们却看不到凶手,看不到无罪的罪人。

  市场经济的大潮使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成了一个大市场。在这满布的市场气、市侩气中,作者痛心于孩子那么快地被世俗同化。早熟的眼神、疲倦的眼神、狡黠的眼神、苍老世故的眼神,无不使作者感到惊讶和恐惧。害怕少年眼睛里失去黎明的亮光,害怕看到孩子眼睛里的黄昏景象。痛心他们在今天这个精神雪崩的时代里,湮没了天赋的品格。

  书中,作者通过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对自我的认识,着力探求了面对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怎样才能让真与善永远不要离开。作者找到了自我救赎的途径:师法孩子,追随孩子,回到童年那一片清新明丽的心灵原野。也就是对世俗做“反向努力”,回归童心,回归质朴,找到本我。作者认为,回归童心是他人生最大的凯旋。

  100个片段,25千字,篇幅极为短小,语言极为简洁凝练,就是那么不枝不蔓,句句指向人的内心。是挣脱世俗、返归本我,是一个老人对人生、对自我本真的体悟,是洗尽铅华的干净,健康,朴实。给读者带来的是心灵的洗涤和情操的陶冶。

  愿在汲汲营营的尘世中拼搏忙碌的人们,停一下脚步,读一读《童心百说》,给世俗尘垢遮蔽的心灵洗个澡吧!

  《童心百说》读后感(七):童心无忌惮

  童心百说

  文/崔朔玮

  这一本本很小很小的书,带给我太多的灵感,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纷杂,是回过头来想想是我们,走得太远而不知道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是否能回归到那个纯真的时候,就是在那童年存在的美好的记忆。时过境迁,岁月让我们的童心一点一点的磨灭了,对我们来说,成熟就意味着,童心一点一点地消失。而在《童心百说》中才发现原来那些逝去的还可以挽回,在作者刘再复的笔下,我又看到了童心存在着那么多的细腻,其实在我觉得细腻的时候已经对比出来我的心已然对童心开始了追忆。

  这个一百篇文字,正好对应了书的主题,作者别具匠心的写作手法让我眼前一亮。有很多的小章节,也得像一首一首的诗,有的章节写的有效深奥的文言文的大道理,很多篇的小文章并没有完全把童心那么完全,其时童心哪有一定的章法?正如书中的文字所说,我们这个时代,因为节奏太快,很多孩子在眼中,透露的不是那份童真,他们眼中有太多的成熟,可能也应成了这个时代,作者这种仔细的观察,让我觉得很契合现在的这个时代。孩子的眼光是笔直的,但没有攻击性。孩子的眼光是炙热的,但没有烧伤力。孩子的眼光是柔和的,但没有鄙俗气。这是多么真挚的观察呀,让我觉得作者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观察,对童心有太多的向往,原来所说的童心也就是内心的真心,归根到底我们的童心还是我们心里面最本真的自己,穿过繁华的俗世,我们又何尝不在追求生命质朴。或许我开始有点明白作者为什么对曹雪芹有那么多的眷顾,曹雪芹笔下的很多人物他们是那么的纯真尽管是愚蠢也是本性,何况像贾宝玉这样一个像一只莲花在混浊的俗世中开天辟地般的清新。让我懂得了真心真性情。有很多的讽刺,也有很多的向往,《童心百说》的“百说”并不是只有100个小文章,而是世间的各种各样的形态。

  哎!叹一口气,无论是我们怎样真挚的追逐,到头来也抵不住我们对真心的向往,这难道不是一种救赎吗?在我还不懂得的时候露出的全是真性情,在我懂得的时候却又不想懂得,其实童心不一定要回归,只需要我们留得住我们心中最根本的质朴就行了。

  2014.03.0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