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京都古书店风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京都古书店风景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8 05: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京都古书店风景的读后感10篇

  《京都古书店风景》是一本由苏枕书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一):纸上人情,书间心意

  在苏州诚品书店的新书推介柜台看到的这本书,书的封皮有小清新的即视感,随手一翻,正好也是我喜欢题材,又可作为二月中旬去京都之前的功课书。不过电商时代网络购物的杀伤力实在太深,翻了翻定价,感觉有些小贵之后就习惯性地去当当、亚马逊搜索,最终在亚马逊上买下了这本书。事后想想自己行为还真和书中倡导的读书精神有些相悖呢,像我这样精打细算的买书方式实体店都要倒闭了。好吧,下次去实体书店一定要努力挑本书出来支持一下实体店经营事业啊。

  说回书本身。买的时候单纯是被内容吸引,对作者也不甚了解。只是隐约觉苏枕书这名字好像在哪里见到过。后来上网查了之后,才得知她曾经也是《萌芽》和《新蕾》书系的活跃一员,也曾获过某一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二等奖。不过相比至今还在少男少女言情中燃烧青春余烬的郭敬明,已在媒体销声匿迹许久的张悦然和已然结婚生子做起了家庭主妇的夏茗悠,苏枕书似乎仍旧走着一条纯粹文学道路,而且似乎走得越来越自我、随性坦荡。在书中,她的引经据典,对典故人物生平地方风俗信手拈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这绝对大大超出了青春文学的范畴,而升华到了对于命运、对人生、对际遇,甚至对宇宙的哲思。

  在标题为“京都古书店之今昔”的引入部分,作者首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京都古书店的全貌,描绘出了一条京都图书业从兴起、发展,到繁荣,最后渐趋衰落的轨迹。京都是日本图书业的滥觞之地,自平安时代(国都从奈良迁至京都)到江户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京都都牢牢占据着日本出版业的中心位置。在日本,古代城市同类经营者集中在同一区域,成为“同业者町”,京都古书业兴盛时期代表性书店多聚于寺町通、二条通、六条通和堀川附近,因之这些道路都是佛寺密集处,或是官家贵人居住地,有对书籍的供需之求。而在十九世纪下半页明治迁都后,京都出版业逐渐难追昔日隆盛,许多书店因入不敷出只得关门歇业,不少新开的书店也因考虑房租成本,渐渐偏离传统的同业者町,寻觅利于生存的地界。根据作者所手绘的现今的古书店地图,京都的古书店多集中于出町柳至一乘寺的叡山电车东面,以及京都大学背面的今出川通一条。只有少数历史悠久的书店仍坚挺在二条通西边一带。虽然当前京都的出版事业已远不能与往日的繁荣同日而语,但至少还有那么一帮真心实意的爱书之人竭力地守护者自己的家业,或者满腔热情投入古书店的经营事业。反观作者在书中几次提到的北京琉璃厂,经历了现代化的修缮之后再也难寻昔日爱书藏书的雅趣和淘旧书快乐,变成了一间间 充斥着商业气息,赚老外钱的纪念品店,北平城的文化,伴随着城楼四合院的拆除被推倒在历史的尘埃里,实在让人为之惋惜和嗟叹。

  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散文形式追忆了自己造访多家古书店的往事。碰到自己常去的、钟爱的,或与店主交谊深厚的店铺就多记几句;去的不勤的,对店铺不甚了解的,就以客观描述为主。在描述古书店的室内布局、陈列书目,以及店名由来、店主的家世渊源时,不时会顺带介绍几位日本有名的史学、文学大家,将他们与书籍的轶事娓娓道来,间或夹杂着作者感性的评议。因为对日本的文学艺术了解得实在太少,所以除了偶尔被提及的几位电影大师(如小津),或是一些常人都烂熟于耳的畅销书作家(如夏目漱石),书中提到的许许多多陌生人名地名书名都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此书的喜爱。 在作者的印象里,京都旧书屋气质都和这座千年古都一样从容淡雅宁静和善。书店往往开在草木葱茏、花香清幽僻静小巷中,离闹市区隔着一段安全距离,避免了游客的过多打扰。书店的门面通常被装饰古朴雅致,在进门处放有吸引一般读者的“百元特价区”,进门后则是一排排分类整齐书架点缀以传统的日式门帘,让人可以醉心于旧书的世界里潜心阅读。书店的店主们大都静坐在门边的柜台上,看到客人进来微微颔首问好,之后便不再打扰,让客人自行挑选。当然,若是碰到了愿意与之谈天说地的客人,或是遇到了藏书爱书的知音,店主也会打开话匣子畅谈起来,顺带回忆自己家族世代经营旧书店的辛酸苦辣。当今社会如此快节奏生活,连京都这样静谧安逸的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受了影响人们很少愿意再花时间读书,逛书店,因此旧书店的生意着实是举步维艰,若不靠网上的销售简直大半都要倒闭歇业。但即便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多数店主还是分外慷慨,愿意给学生和爱书之人很大的购书优惠,甚至一激动就把书赠与客人。他们认为,书的流转也算是一种缘分,若是一直据为己有,不免丧失了许多与他人分享乐趣。倘若自己的事业无人为继承,或没有足够心力去保存好这些书目,倒不如将其交予同样欣赏此书的“同道中人”手中,延续它们的生命。这兴许就是日本文化中常常被提及的“心意”二字吧。

  这些林林总总的旧书店里,有的已经历经百年风霜,传到了第六、七代家人手里依然屹立不倒,在努力经营店面同时不断拓展新型的售书方式,让旧书店融入新世界的潮流;有的书店已远不及昔日的辉煌,年迈的店主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频频说着“辜负、抱歉”的话语,让人心酸楚;有的书店开张不过短短十几年,全凭年轻店主的爱好支撑,但他们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坚定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书,爱读书的人们,一定都拥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吧。因为他们在书中一定赏遍了名山大川,阅尽了人间百态,他们的心胸属于广阔无垠书海,因而才能不汲汲于富贵功名,甘愿在十几坪的旧书店里驻守一辈子,带着责任感使命感和一腔热情与书打一辈子的交道。无论他们自己和旧书店曾一同经历过怎样的悲喜离合,这种种的变迁浮沉都在他们云淡风轻的言谈里消散不见,只留下坚守和希望二字。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二):一个人,可以过得内心富足

  前年四月份,我辞掉工作,宅在家里写一本书。早晨,家人吃完早餐,纷纷出门上班,女儿也背着小书包上学去。门最后一次关上后,家里忽然安静下来,我一个人也像上班一样,坐到桌前,打开电脑。码字这件事,不像其他工作,不是一件随时能够开始事情。有时候枯坐两、三小时,憋不出一个字;有时候写不顺畅,怎么写怎么别扭;有时候思路捋不清,内容安排混乱……当然,也会幸运地遇到“顺产”的时候,“呼哧呼哧”写完,心里知道那是一篇好文章(其实是自己满意),存在电脑里,不着急修改,合上电脑,在屋里遛达一会儿,心情阴郁顿然变晴朗。毕竟,辞职在家,而且做着一份暂时毫无收益的事情,貌似还挺清闲心底是有压力愧疚感的——尤其是早上看着家人火急火燎地出门去,而我像是一个无事可做的人。

  坐久了,腰和颈椎都会酸疼,于是出去走走。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走的,不过是沿着小区附近的路,走一个矩形。好在春光灿烂,路旁樱花怒放,甚是好看,香樟树冒出翠绿的新叶,风也是暖和的。总之,这是一个心情无论如何都不会差的好时节。我沿着人行道散步一圈,想到写出了好文章,觉得并没有辜负人生中的又一个“一天”。

  写完书,很快开始新工作,那段看似悠闲日子就此过去。如今读苏枕书的文章,总免不了会想起那段时光。从简介上看,苏枕书是在日本游学,而且读的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平时课业负担不会太重,有些“悠闲”的时间,能够细细体会光阴流转、风景变换微妙滋味。我想,一个有“闲情逸致”的人,通过敏锐感官系统摄取外界信息感知风景,收集素材,再佐以情感和智识,在内心默默酝酿、发酵,笔底才会吐出像苏枕书那样温婉柔情、静谧的文字

  她写自己沿着林荫道散步、在旧书店淘书、和书店主人简短的交谈,将日本文化、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常人眼里的寻常人、事、物,都因为她的款款叙述,赋予一种耐人寻味又让人心安况味。在我的阅读范围里,受到岛国文化浸淫深厚的人,一是周作人,二就是苏枕书了。前者的文章是一杯苦茶,有涩味,余味悠远,非一般人所能体味。苏枕书的文章不是茶,她太亲切了,以至于你特别想和她交朋友,然后在一个天气爽朗的春日去郊野散步,只是默默走着,不说话,也觉得很美好

  写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莫名忆起那段悠闲时光,以及喜欢读苏枕书了。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最深情段落一定是在悠闲岁月中写下的。

  日本女作家山本文绪写过一本书:《然后,我就一个人了》。算是一本随笔集吧,说是日记也未尝不可。这本书琐琐碎碎地记录了她离婚后一个人生活的点滴——写作、散步、出门买吃的、偶尔的出游、和朋友聊天、与编辑沟通书稿……嗯,差不多也就是这些内容了。其实挺无聊的,我却读得津津有味,而且还打算写篇书评,怂恿大家也买了看看。后来想:喜欢这本书的人大概不会多吧,大家读后觉得上当,说不定会怪我骗人。书评因此搁浅。

  苏枕书的书,其实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人生活的范本——秉持简单的生活方式,在意精神的富足。写作变成了她们体验生活手段,写的过程迫使写作者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而且是相对深入的。山本文绪的文字是浅而淡的,蕴含着简单、安静却富足的情味。苏枕书的文字,除了拥有以上的情味,还氤氲中国古典文化的气息。她的文字有古风,所用字词简洁干净不同于当下的白话与网文写作,读来却毫无艰涩、滞涩之处,行文顺畅。

  所以,这本名为《京都古书店风景》书,写的不仅仅是书店。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三):爱书之人桃花

  去年炙手可热的《岛上书店》俨然是爱书之人的桃花源,志同互助,对于小说描述的种种心向往之,因此偶然一瞥看见《京都古书店风景》不胜欢喜,入手之后,便拆开塑封迫不及待地阅读开来。

  扑一打开书本,一副地图随之掉落,细细查阅,原是作者手绘的京都二手书店的地图信息,京都作为历史名城,各色旅游地图应接不暇,但以二手书店为线索据我所知倒是先例,其实想来上海也有诸多二手书店,仅我了解,黄浦区就有几所颇为不错且业内知名的,如果能考虑汇集成册,即使有个地图导览也是极好的。言归此书,《京都古书店风景》是作者游学日本期间,寻访散布于京都多处的旧书店,翻阅买卖书籍,与店主结下友谊,购书之中的趣事轶闻,旧事八卦,兴衰沉浮,“如何选择旧书店为业,如何布置店铺,如何与客人以心传心,如何度过困境,有过怎样的悲喜,怎样的希望”想来都是爱书之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脉脉温情溢于言表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四):琥珀中的书店

  昨天下午偶然经过上海古籍书店,看到橱窗里有这本书,装帧相当典雅,就以原价买下,用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读完。书中杂引日本古典文学,用的都是周译本,显示出作者的师承。写京都的旧书店网络,可以见出京都学派诸公和书店交往情形。但我很感兴趣的是,日本的现代文学作家应该也要读书,虽说他们一定不像京都学派的学者们读的那样多,但多少也会与书店发生交往的吧,苏枕书是比较熟悉日本现代文学的,可是整本书里竟然一句话也找不出来。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每周日在校门外面的书报亭买《上海书评》,里面经常有苏枕书的文章,当时就觉得苏枕书的文笔非常隽永,虽然仍然有些小资习气,但因为读书多,多少能接上以前吴越士大夫和关西封建贵族的文脉。可惜的是,这本书里一篇也没有收录《上海书评》上的那些长文章,那些文章写的比这本书更好。其中有一篇说,作者因为在一家书店认出了一个高丽本,店主非常激动,把她带到他的私家书库。路上作者觉得有点尴尬,店主很敏锐地给夫人打了个电话。店主出生于一个日本产业家的家庭,因为沉溺于古书,兄长们对他讲话都没有好声气。作者的文笔好,故而她所写的事情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真是不愧为今世的现代汉语散文家里,董桥以下的第一支笔。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五):方寸之地,却有纵深的世界

  方寸之地,却有纵深的世界

  书店之地显得神秘静谧,爱书之人奉如圣地,不爱之人久过而不入。旧书店的存在更是犹如另一个神秘国度一般,逛旧书店往往带着未知前去,遇到心仪之书喜不自禁。而日本旧书店可能是所有爱书之人都向往的胜地。《京都古书店风景》的作者苏枕书,常年旅居日本京都,将自己逛京都旧书店心得,及所知晓的旧书店主人、熟客之间的掌故一一记录。翻看本书,借助插图,犹如置身于京都安静的街道一般,缓缓推开店门,与埋头理书的店主打个招呼,遂走入店中,阳光透过窗户照入,细小的灰尘在空气中浮动,眼光、指尖掠过一册册的书籍。总与人说,这是我向往之地。

  知晓日本的古书店缘起还是日剧《彼布利亚古书堂事件薄》,改编自三上延的轻小说。剧中店主栞子静坐于书架前,与书为伴,此情此景着实羡煞旁人。自此,便开始对日本古书堂感兴趣。恰逢去香港,在铜锣湾乐文书店购得池谷伊佐夫(Isao Ikegaya)的《日本古书店手绘旅行》和玄光社编辑部制作的《只能在京都遇见的二十三间书店》。繁体字,排版自右向左大感不习惯,但也着实爱不释手。

  购入苏枕书的《京都古书店风景》一时间如获至宝,细细翻看。一般来说,将古籍、珍本称为“古书”,比新品便宜的普通书籍叫做“古本”。古书店大多兼营古书与古本,更有店家也售卖新书,较少店家还从事出版业务。古书店并不仅仅是倒卖旧书那么简单,往往对店主的古书只是要求甚高,一般都会在老牌古书店学徒数年才会自立门户,挂牌开店。店主的书籍的选择,购书的眼光,以及对书籍的定价都至关重要。

  “宫崎市定《古本屋盛衰记》曾云:‘新书是否能有传之后世的生命力,首先要经过古本屋的筛选。当然这其中也有读者的需要,读者无论如何也是影子般的存在,而直接做出判断的当然是古本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古本也不能重现市场。这正是新书和旧书的根本区别。新书书店只需要从相关公司半机械性地接受书籍,排在店内就可,并不需要多大的鉴别能力就能买卖,而古本屋则非如此。可以说,这是需要广博深厚之学识的专门职业。’”

  店主懂书,顾客爱书,这样的契机更是产生了许多店主与顾客之间的掌故。作者通过与店主聊天,也将其一一记录下来。看罢让人羡慕,又为之惋惜。日本的很多著名学者都与古书店有很深的情谊,老一辈学者们以书为交。汇文堂上代主人大岛友直曾尽心帮助学者青木正儿出版作品《今冬心之艺术》,青木正儿在序言中写到,“他与我的关系与其说是单纯的书商与客人,不如说更像是朋友的交情。”

  众多古书堂所经营的古书范围也不尽相同,有的专攻佛教典籍,有的专营古典艺能类图书,新开的店铺多选书籍往往更加自由、小众。在他们看来,“古书不是单纯的旧书,而应有鲜活的生命力。”

  如今,随着网络销售渠道的发展,许多古书店也开辟了网站,接受订购业务。也有许多古书堂随着上一代主人的去世,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继承人而无奈关张。福田屋书店的店主小林说,“哪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余地呢。咱们这个店,在这里开了七八十年,不知收到多少顾客的关照。虽然这些年读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还是有人喜欢来逛逛旧书店。那么我们福田屋就有使命继续下去。”福田屋书店的店主小林先生已经去世,好在儿子确定想要继承家业,目前正在东京当学徒学习,想必将来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店主。

  中井书店的店主说道,“世间常理,无论多么重要的藏书,对自己之外的人来说,可能都是无用之物。”不过,古书店的主人们,搜寻旧书,摆上书架,等来顾客登门,不就是在寻求自己之外的知音。萩书房的店主说,“我已经和它们相遇过,不妨让更多想着它的人也有机会邂逅。”而我,也只能望书兴叹,春花秋落,岁岁年年,不知哪一季节才可以与这些美好的旧书店真正邂逅。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六):书间时光

  实体书店的繁盛取决于大众阅读的兴趣,折射了社会对于知识价值的态度。客观而言,书店商业性的退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而实体书店的长期存在则源于人们对于书籍的崇敬、对于思考的珍视、对于自我的迷恋。

  年轻的作家苏枕书客居日本京都,用淡雅的文字记录游走日本京都旧书店的经历。日本拥有世界人均最高的书店数,因而使旧书店得以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让人们能够窥见爱书人对书的别样热爱。

  尽管作者笔下的旧书店是孤寂的,门可罗雀是常态,从未门庭若市,很多旧书店安静地度过了几代人数百年的时光。但恰恰是略显沉静的店面,使人们得以体味到书籍带来的“心意”。如同一位旧书店老板所言:“自己的心意,只要能传达出去,哪怕仅有一个人领会,就觉得满足”。尽管自己心中的书店梦也许永远不会实现,但翻看书间的旧时光,也足以心旷神怡。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七):愿你我都能找到自己心里的那片风景

  我好像挺久没有看这种类似游记感悟的散文集了,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太贴切。这两年看书也越来越依赖于kindle,有人说我不懂纸质书的质感我也无从辩驳。毕竟我觉得现在有些书在实体书点随随便便标个高价让我觉得无所适从。

  实际上因为家和学校距离一家新华书店很近,记得从小就在那里买书。但实际这样模式化的国营书店能满足大部分需要,但人却并不让你像书中这样以情相交。可他确是我的老友和我记忆里的书店,无法反驳。所以我反而看不惯那些喝喝咖啡吃吃蛋糕在午后惬意地翻翻书的新式书店。我有时候会对着这样做的朋友圈想到,在新华书店旁边吃酒席我却溜出去,看到那个坐在地上,穿着工装的男人模糊的形象。

  我不否认我是个古板的人。

  我始终觉得书是有灵魂的,你不能亵渎她。从小我就这么觉得。虽然到不了作者这样的买书层次,迫于现实我也没有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和向往的专业和方向。但我想爱书的情绪是类似且相伴一生的。我自己也会对近年来的自己有很大的反省。

  京都的古书店就像我喜欢的,我怀念的。我却没有坚持的。还有那种一点点遭到冲击一步步踽踽独行,我总是为之心酸且感动。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会回想起一些人,和我走过漫长岁月不挥手却作别的那些文艺老友。身边陪我逛书店陪我坐公车的女孩变了又变,当然她们越变越好,我却前途未卜。幸好刚才有朋友打电话来,我问她去不去下周的上海书展,她说好呀。旧友难聚,生活却总在继续。愿你我都能找到自己心里的那片风景。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八):总有一本书可以叫醒昏昏欲睡的我 | Today Read

  或许,喜欢京都不仅仅因为这些古书店,也因为书中那位夫人所讲“喜欢它的清净,生活简单,专心做一件事,也能过一生”。希望自己有机会去那样的地方生活。

  清早起的很早去自习背书,现代社会学理论很纠结,喜爱但有的理论确实很无聊,让人昏昏欲睡。幸好出发之前在书包里装上了这本书。随笔式的结构,即使看完这篇看会理论再去继续看也无妨,不会像小说那样遇到情节忘记的尴尬。作为书虫,内容自不必说,喜爱。而作者的文风也很喜欢,有种日式的清淡和缓慢,但也不会腻味。所以,因为某些理论的无聊而带来的昏昏欲睡时,会拿起这本书看一两篇,也不会费多久的时间,没有再昏昏欲睡。所以,这是今天叫醒我的一本书。

  和书的故事

  去年暑假看了苏枕书的《有鹿来:京都的日常》,开始喜欢她笔下的京都以及京都的文化。所以,在之后搜集书的时候也有留意她的书以及和京都有关的书。这本书在我的购物车里躺了很久,因为定价太高一直无法入手,直到一次当当大促销才购入。结果买回来之后因为时间问题一直放在书架上没看。今天复习不是很紧张也有点累,刚好遇见它、打开书,感觉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适合。时间、地点、感受都刚刚好。

  看完书想

  想来总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很矛盾,书中的和是枝裕和影片中描绘的它令我这个愣头青向往。但却总会出现类似APA酒店这种令人愤怒的事件。真是让人又恨又爱。历史给了它那样的文化,深深吸引着人。却也给了它那样的历史,让人铭记。

  近来自己也因为不断购书,书架拥挤不堪,打算去卖掉些书。不过大多都是教材。因为现在能主动买的书除了教材,也就是自己喜爱的书。其他的kindle基本都可以满足。奈何这世界好书太多,书架总是在添置。又舍不得把那些书卖掉,只能一边担心毕业时书如何处理,却又克制不住自己看见好书激动的心情。

  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将来可以把书中写过的古书店都走一遍!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九):订讹

  页43行1

  读《京古本屋通信》时,看到井上二十多年前许下的愿望是

  三峡案:此处提到的《京古本屋通信》疑为开篇《京都古书店之今昔》中介绍过的由京都古书研究会1978年创刊的《京古本屋往来》季刊(页17)。且全书中多次提到此季刊,如页19、20、97、142等,皆做《京古本屋往来》,全书宜统一。

  页79行7

  旧书铺里的书绝不全 贱售便宜货

  三峡案:衍一空。

  页107末行1

  进来听他提及,家里那匹黑猫年事已高

  三峡案:我不养猫,不知多大的猫可称“匹”。

  页169行15、16

  有空时还是继续学法语,加上他的写作底子此书译笔优雅流丽,很可一读。

  三峡案:“写作底子”后缺一逗号。

  页196末行3

  并好不吝惜地评价“是我一代之杰作”

  三峡案:“好不”可与“好”换用,表程度深,如此意思矛盾,应为“毫不吝惜”。

  页257末行1-2

  早早在日历上圈出10月末到11月末的那五天

  三峡案:参本书页252,此处应为“10月末到11月初”。

  页280末行9

  由中央排遣的地方官(国司)治理的地区

  三峡案:应为“派遣”。

  页208末行9 田中栞写过一本散文集《古本屋的女房》(旧书店的女主人)

  页283末行9 田中栞所著《古本屋的妻子》

  三峡案:前后宜统一。台湾远流出过中译本,书名译为《古本屋女主人》。

  借书需还,且记于此。

  《京都古书店风景》读后感(十):纵然面前时代低温,故纸间自有人情温暖

  据说,每一个爱书的人,总有爱跑旧书店的习惯。可能有人不太理解,如今在网上卖书便宜、方便,何必要费劲周折,到那些偏僻、晦暗的旧书店去呢?一个爱书人如是回答,“这是一辈子暖暖的好”。比起新书,旧书就是因为旧,便多了些经历;多经了些人的手温,便多了些冷冷暖暖的人情味儿。正因如此,我在翻苏枕书的《京都古书店风景》时,除了跟随她的笔记浏览了京都风物,体味更多的是旧书店主客间以心传心的情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