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影子之歌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影子之歌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3 04: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影子之歌的读后感10篇

  《影子之歌》是一本由小海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影子之歌》读后感(一):哲思和诗思交相辉映的“影子之歌”

  《影子之歌》的作者显然是想将诗歌哲学打通了这个方向努力的,因而有许多精采的散文警句与哲思,有许多关于现实历史天文地理的诸多奇思妙想。是一部哲思和诗思交相辉映的“影子之歌”。

  载录三节诗人对“影子”这个阐述主体总体把握方面的夫子自道:“影子是我们存在纯粹形式,影子也可以是超越主体的直观能力理性意志的,是我的诗歌之外的一个策略文本,它却又是不可能完全对象化和客体化的。影子并无实存,却又通过当下被关注,被追溯到我们自身--我们存在时它存在,我们不存在时它依然存在。影子不是生命,但貌似生命,是生命的运动变化抽象形式。”

  “影子常常拒绝成为我们的附属物或者我们生存的深广背景。”

  “影子有时处于存在不可见的深度中,是我们存在的另外一个肉身,它抵抗着一切自然的和意识形态的征服,但又奇特地与我们共存着,或者就是一体的。是的,影子和我们的生命交织成一体,这种交织的结构反映了我们的身体心灵事物世界。”(见《影子之歌》序言viii--iv)

  《影子之歌》读后感(二):影子的报复

  影子的报复 

  ——小海长诗《影子之歌》的一种维度

  邵风华

  小海的长诗《影子之歌》是一部尚未完成的巨著,诗人已经整理出的部分只是全诗的三分之二,而收入书中的部分则仅占全诗的三分之一。这部堪称浩瀚的长诗,彻底颠覆了我关于长诗在当代存在的必要性的看法作为一个奇异的存在,作为当代长诗最重要收获,《影子之歌》从开始落到纸上的一刻起,已经不可避免地完成了它的经典性。

  诗歌中的影子,可以追溯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秩序中,它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是肉身或有或无的附属,是诗人以空寂自许的对称之物。而在小海的诗中,它与我们成了一种若即若离关系:它与我们有关,有时又与我们无关;它伴随我们,“靠我们的肉身和血气滋养”,却又随时准备与我们对抗。最终落脚形而上,揭示了影子与我们-我们与世界那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用小海自己的话说,一种“关联性的关系总和”。

  对于影子,诗人在诗中有许多暂时性认证,但这认证又绝难称得上是定义,因为它常常要靠比喻才能说出:影子是附着于我们身上的祖先——说的是影子的历史和它所代表的过去;影子是肉身的盔甲——说的是具体的人与影子的具体关系;影子是当面的背叛——说的是影子与人的疏离。如此,就确定了影子这一具体意象在小海诗中的虚幻化和它所具有的哲学意味

  而这部长诗,可以称为小海对于影子的哲学意味所进行的反复思考。这思考在诗中并不是线性的,它回环,深入,后退,前行,在诗中忠实记录/再现了小海思考的过程,有探究,有迷茫,有灵光一闪的欣喜,也有穿越重重迷雾困惑。在诗的第四十八节,诗人的思考如下

  在影子与现实的交汇之处,影子即是现实。

  在影子与时间的交汇之处,影子即是时间。

  在影子与空间的交汇之处,影子即即是空间。

  这样看来,影子不但无处不在,而且已经超越了人的短暂的生命(虽然诗人也曾提到影子与我们同生同灭),成为“时空与现实交叉处的历史”。

  作为一个诗歌同行,我感兴趣的是,影子作为黑暗与夜晚的一体衍生物,是如何牢牢驻扎在小海心中并最终使他写出这样一部专思精深,堪与尼采的《查斯特拉如是说》相较的诗体著作的。在诗的第十三节,诗人自供:“刚刚开始学写诗的时候,/光明,黑暗,白昼,夜晚/这两组词汇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阴影,影子是时常要蹦出的主题词。”而第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一六二节,则分别写于1991、1992年。由此可以看出,影子这一主体形象实在贯串了小海由少年到当下的半生之久。所以,设若他不写出这样一部长诗,那实在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作为一个诗人,这是不可原谅的。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这部长诗的出现,其实是影子对小海生命的反作用力-报复的结果。只有把撕扯了他半生的影子(“谁也离不开谁——人和影子”;“一个被分开了,成了两半的人”)经由他的思考而诉诸笔端,才能使自己从与影子的对抗达成与世界的和谐、与自身的统一

  奥登曾经声称,“诗歌并不关注告诉人们什么,而关注扩展我们关于善恶知识。”如果说影子(与光明相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恶”(“影子是我们的戴罪之身”),那么《影子之歌》就在解放了小海的同时,也救恕了我们。

  感谢小海!

  2013.11.29于黄河口

  (《青春》2014.5月号)

  《影子之歌》读后感(三):诗人小海谈《影子之歌》的创作

  y 小海

  小时候,读古典小说、演义传奇之类的故事时,常常讲到处决犯人选择在午时三刻。我很好奇,其他时间问斩就不行吗?原来是因为正午时,太阳直射,连影子都无处躲藏无处遁迹,此时阳气最盛,鬼魂都怕出来,都要躲藏得远远的,这样刽子手就不怕鬼魂上身了。正午时,犯人精力最为萧索,处于昏昏沉沉、懵懂欲睡的伏枕状态人头落地的瞬间,痛苦也少很多。大人们给的就是这个解释

  其实,中国文化中对阴阳关系可谓情有独钟。“一阴一阳之谓道”,从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中浑朴的阴阳观出发,由此展开了古往今来宏大的中国哲学命题理论架构。同时,就像上面故事所讲的,阴阳也是一种鲜活的生命观。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结合,而生万物;阴阳相生相克,互根互用,消长转化,或者说影响万物自身的因素就是阴阳的调和问题我国古老医书也说“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作为《黄帝内经》最基础的哲学思想阴阳理论便是秉承于《周易》。《内经》的人体阴阳科学与《周易》的自然阴阳哲学其理论渊薮一脉相承。对中国艺术家而言,阴阳、明暗、虚实等是必须处理好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如中国水墨画计白以当黑,能否统筹和处理好画面虚实关系,对一个画家胸中丘壑、境界高下核心作用和指标意义,也是协调形态关系的有效法则

  正如我在长诗《影子之歌》中所云:影子是我们存在的纯粹形式,影子也可以是超越主体的直观能力和理性意志的,是我的诗歌之外的一个策略性文本,它却又是不可能被完全对象化和客体化的。影子并无实存,却又通过当下被关注,被追溯到我们自身——我们存在时它存在,我们不存在时它依然存在。影子不是生命,但貌似生命,是生命的运动和变化的抽象形式。

  影子常常拒绝成为我们的附属物或者我们生存的深广背景。

  影子有时处于存在不可见的深度中,是我们存在的另外一个肉身,它抵抗着一切自然的和意识形态的征服,但又奇特地与我们共存着,或者就是一体的。是的,影子和我们的生命交织成一体,这种交织的结构反映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事物与世界。

  影子在相机或者画架前扒光了我们的衣饰,再帮我们穿上了一件隐形的外套——死亡的制服。影子用表现主义的一贯风格裸露和改造我们,就仿佛来自一种深厚的文化传承。影子覆盖女性气质,是脆弱的流放,心灵的地图集。影子身后令人困惑的虚空却又像恐惧的虎穴一样。影子让我们的赤裸变成了一种文化——终于突围并重启了文化的新秩序——模仿上帝建立人类文明结构。

  影子的意象也可视作《影子之歌》的练习曲,但不同钢琴的,而是古琴的。我们知道古琴是没有练习曲的,每位琴家的弹奏风格和对时间节奏的把握上都是不一样的;这又像是一种奇特的对位法,把自然的影子和抽象的影子对等起来,表达叠加冲突张力与和声;有时我采取置换和嫁接的办法,让历史的影子返照进现实,让影子为某种时刻、某个历史人物招魂、说话;而有时候又仿佛是影子自己的变奏在起作用。

  我常常想,影子具有无穷的能量,至少在我的写作中是一种能量符号。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就像千万年前的废墟,甚至比天地都要古老。当那些高远宏伟的“建筑”飘浮下来,在下游已成残缺不全影像;当其交织成政治、历史和个人的一幅幅斑驳倒影时,影子们也会不断自我繁衍、铺陈,像黑洞一样吞噬一切有关现实的想象

  《影子之歌》读后感(四):幻境与现实

  我是去年看到小海的这首诗的,当时便觉眼前一亮。我平时不太看现代诗歌,因为很多在我看来都缺乏诗所应该具备的灵性与对人性的拷问,而小海的诗却无疑兼具诗歌之意象美与深刻性。影子,在诗人眼里,被赋予很多意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它“向下生长”,向下,便意味着影子的视角内向的、收缩的,从而实现了诗人对人性的内省,然而也并不乏对宏观历史的思考,但是诗人只是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研究,因为这已超出诗歌功能范围之外。我认为影子之歌这首长诗最显著特点,便是各种形象的神秘莫测的转化(这我在《化书》里见识过),影子,绒毛,水,罗盘,蛇,鬼影,蜘蛛……总是在你意想不到中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跃进你的眼睛,使诗歌整体显出魔幻色彩光怪陆离中,你似乎抓住诗人想表达什么,然而还不行的,因为你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一种用语言表达不出的东西,此时,你就知道,语言的局限性是多么大,诗歌的表现张力甚至可以超过其载体强烈推荐朋友们一阅!

  《影子之歌》读后感(五):构筑影子的世界(评论家:林舟)

  y 林舟

  这是一部关于影子的歌唱、沉思、嗫嚅、呢喃、玄想、想象……所有的感受难以表达,一言以蔽之,这是一部关于影子的童话。是的,是童话。我这样说,也许是因为在《影子之歌》前,我读到的关于影子的最好的文字,是安徒生的童话《影子》。

  安徒生的故事更多地讽喻了现代的许多神话,那恰恰是知识对人的血肉之躯谋杀——人的知识、信息思维得到极大的强调,强调到它们抛开人、控制人的地步,以至于人无法确认自己作为肉身存在的价值。影子杀死学者,隐喻了知识杀死了知识的主体——人。从安徒生回到小海,我感到,对影子的表现上,两位诗人有着特别的共通之处,那就是关注人与影子的若即若离、互相取代、互相对立、互为他者、共处一体。不同的是,在小海这里,影子不只是作为人的肉身的影子,而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里万物存在的影子;小海似乎具有更大的野心,要在人的世界之外借由影子再造一个世界:“世界被倒空后,/影子仍然在飞翔”。

  于是,在小海这里,影子是一个超级能指,一个无法窥破的黑洞,它将我们全部的生命吸附进去,构筑它自己的生命

  在语言直观的层面上,小海笔下的影子负载了诗人个人丰富人生体验和至深的生命反思乡村都市欲望爱情、自我与社会、历史与传说……还有诗人对诗歌写作经验的追索和思考。诗人1990年代初的几篇诗作被直接地嵌入《影子之歌》中,我以为这不啻是一种间离的策略,诗人将自己和盘托出,包括不曾言说甚至不可言说的一切。如果说安徒生的童话并不只是写给儿童看的,那么,小海的诗歌却每每将我们带回到童话的起点——无拘的想象,赤子情怀,还有最重要的,是对自由渴望

  但是,《影子之歌》绝不是个体自我的自哀自怜、自我价值实现的吁求。相反,在这里,有关“自我”的一切,成为一种材料,化为色彩斑斓音符奉献给了“影子”的歌唱。于是,“影子”成为君临万物,僭越一切权力,碾碎所有成见的符号。如此这般的影子,其内涵广阔性和冲击自不待言看看《影子之歌》的序言部分,小海用4个小节、近3个页码的篇幅作关于影子的阐释,你就可以知道,这部长诗在某种意义上是小海的“影子”哲学。它从看起来极其单纯的意象出发,追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境界,将世间万象凝结于影子的存在:

  在影子与现实的交汇之处,影子即是现实。

  在影子与时间的交汇之处,影子即是时间。

  在影子与空间的交汇之处,影子即是空间。

  如此将影子放大到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层面,未来在哪里呢?《影子之歌》用全部的不确定性展示了未来的缺席,也可以说,它以未来的缺席体味未来的虚渺、空无和无所不包,最后指向了终结——死亡:“影子扑腾着,横冲直撞,/像从坟墓中飞出来的蝙蝠”,影子是“终极时刻的集合”。

  但是,死亡并不意味着意义的放逐。“影子是背后的谜底/却又是千百次撞击下无损的拦索/但它容易腐烂在意义里”。诗人通过反复地击打这影子,敲褪其上的斑斑锈迹,揉搓这个失血的影子,将生气贯注其间,让意义重新从绝望与虚无的深渊中挺身耸立,容光焕发。一个混沌的生命体由此而生,引领我们回到创造的初始时刻,也就是全诗开头的段落所寓意的世界:

  影子是注定了成为乞丐的国王

  影子是一辈子受恶鬼缠身的人生

  影子是热恋、嫉妒中一生的奴仆

  影子是深沉的幽灵之谷

  影子是已发生世界的横笛,尖锐地延伸

  影子的影子,喜欢做女孩和男孩的父亲

  注定的不期而遇,噢,父亲,一切父性之母

  我曾写过短文《长跑诗人小海》,读了《影子之歌》后,我想到,长跑运动不过是小海诗歌创作的“影子”,它将强烈的创作欲望掩映于最日常、最枯燥的时光里,积攒起创作灵感的巨大能量,然后在某个时候突然爆发出来,摧毁无聊、单调、乏味的生存表象。于是,小海给自己、给朋友、给热爱诗歌的人们带来一个更为有趣、更为丰富、更加温暖、也更加空灵的世界。《影子之歌》又一次将我们带入到这样的世界,它矗立于中国当代诗歌史的进程中,不是纪念过去,而是指向未来。

  《影子之歌》读后感(六):狂野内心

  躺在沙发上,空气中弥漫着夹杂水汽的香樟花淡淡香味,这是我喜欢的气氛。于是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拿起手机给小海发了一个信息,准备发几篇稿子给他看看。第二天下午,我行走在暮春阳澄湖边上,突然接到他电话。这电话打了近半小时,他试图让我相信,我的文章有某种独特性。而我还是犹豫,一位多年好友这样鼓励我,是不是因为友情而不得不说那些话。认识小海是在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共同的朋友召集了一次聚会,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小海不大说话,我坐在他身边,朋友介绍他是位诗人,介绍我的时候,犹豫了一下,简单地说那是一个过去也写东西的人,我没有身份识别。后来,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有过很多次聚会。但除了说些最近的好书,很少涉及文学。直到我拿到《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我才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小海。反过来,那个春天,他也很有可能在看到我的那些文章后有了和我同样的感受。

  说实话,我通过苏童的小说,特别是涉及香椿树大街的作品,在内心对自己说,也可以这样写那些普通人。同时,王尧的平淡质朴散文,散发强烈现代文学气息,那是我喜欢的风格,给我散文观打下基础。而小海的诗,让我“停顿、驻足”,虽然不得要领,却仍不得不思考。通过他的诗歌,我更加懂得掌握韵律,哪些话应当展开,哪些句子应当收紧,更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写作时,我喜欢听音乐,没有歌词的轻音乐。我把对音乐的感受融入对小海的诗歌的理解。每个音符后为什么接上这个而不是那个音符才触及了人的灵魂。同样每句话的每个词为什么如此排列才让文字的魅力显现?当然这都是“匠气”十足的体会,远没有涉及他的诗歌本性。我告诉他我的感受,他鼓励我多写文章。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我还没有离开苏州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分头写作,我们一起长跑,享受孤独的快乐。

  见面的次数更多了,除谈论马拉松外,就是文学创作了。他告诉我创作《大秦帝国》,我要来电子版,宏大场面、深厚历史背景、极具魅力的诗剧体裁,不少诗人朋友说这是一次小海诗情的大爆发。那个阶段,他和我的跑步也几近疯狂状态。隆冬,他只穿短袖短裤从大街一直跑到体育场。瑟瑟寒风里,一跑就是几十圈,不停绕圈子的结果是常常忘记点数,只能再多跑几圈。现在想来,另一个杰出的附属品,可能就是《影子之歌》了。我们有缘,那一年一起出版了丛书,他的诗剧《大秦帝国》,我的一本散文集。我被他一直盯着要求继续写出更好的文章,我反问他的打算。他说自己在整理长诗《影子之歌》。白天跑步,晚上游泳,那个阶段他瘦了二十斤,皮带要格外打个洞才扣得上,却精神焕发,创作激情迸发。

  《大秦帝国》出版的那个月,他发来《影子之歌》已经整理出来的八十四节。隔天清晨,一起去太湖大道跑步时,我说出自己的惊喜。他微笑着说了两层意思,一边继续整理草稿,一边要对理出的稿子加工完善。后来,各大文学刊物陆续刊登节选,我发现长诗还在成长。如果说《大秦帝国》是小海在诗剧体裁上成功探索的话,那么《影子之歌》就是诗歌体裁的综合体。我尤其喜欢散文诗般的表达,这种艺术表述形式让我想起阿摩司?奥兹刚出版的诗体小说《一样的海》。我买了一本送给小海。他也喜欢阅读奥兹,推崇《爱与黑暗的故事》。《影子之歌》的创作与整理历时数年,仅这一点,就值得我学习。小海多次跟我讲陈敬容先生关照他的话:作品出来不要急着刊发,先放一放,隔一阶段再拿出来重新审视和打磨,那会更好。他就是这么做的。

  小海在长诗序言里写,长诗其他部分还待调整,将会出版续集。从当初我电脑里的八十四节,到现在我们看到结集出版的二百六十一节,而我知道全诗有近六百节之多,完善、提升、超越贯穿其中。我这颗愚钝的心似乎也有了一些异样触动。影子映射整个有光世界,并且穿透物质,进入意识层面。他哪里是写影子啊?明明在写大家,写社会,写世界,写宇宙。对了,就是宇宙,时空在他异乎寻常的脑子里,可能就是一个小小魔方。过去、现在、未来,草芥、人生、须弥,都含了进去。他在造诗意帝国,以俯瞰的姿态表明自己狂野内心。他说自己眼神不大好,要读就读最牛的。牛和铁,是他口语里的常用词,牛形容作品和人,铁是对朋友。这些词在诗里看不见,我首先读到了真情。朋友的一些影子,一些亲情友情。在高度抽象的意境里,获取会心一笑。说实话,我并没有完全读懂长诗,我不会去问他具象的问题。抽象最高境界,就是在复杂抽象里夹杂自己的理解。每一句诗都可以谱上我认为最合适的曲子。

  他说:“影子就是生命”。我就想,《影子之歌》应当是诗人的生命之歌。我俩在一起的时候,宇宙和时空问题,一直是共同的话题。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们的空间是一个大大的玻璃球……无数的眼睛在笑我们,看我们,直到我们走向终点,他们再换一个玻璃球。”我手里的长诗沉甸甸。作者似乎也化成了“他们”,他站在极高处,用怜悯的目光看有光世界从过去流到现在,再流向未来。而黑暗中的一切,也由巨大阴影统治。深深刻在我们心上的伤痛,小人物的种种不适,每个人的艰难困顿,他都抽取出来,揉进长诗,“影子不是生命,但貌似生命,是生命的运动和变化的抽象形式。”

  细想之下,除了影子,竟然没有一个对象能够深度关联“阴与阳”、“虚与实”、“强与弱”、“表象与意志”、“过往与未来”、“顺从与反叛”、“和谐与撕裂”等等。诗人类似博尔赫斯的思考,将《影子之歌》幻化成思维的迷宫。打开一扇门,我走进去,突然发现,迷宫似曾相识,我的爱恨情仇、知行成败,都在其中找到一一对应点。对于这样的人类经验的百科全书抽象本,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值得互相讨论的,进入了,你就看得见自己的影子。这一瞬间,你会相信这诗其实是为你而写。

  《影子之歌》读后感(七):《大秦帝国》之后的又一杰作

  小海在《影子之歌》上市之前,他发表过诗集《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村庄与田园》、《北凌河》、《大秦帝国》等。其中,《大秦帝国》更是到达了当代汉语诗歌创作的巅峰,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本以为小海还会继续走这条为他赢来无数荣誉的路线,但《影子之歌》的亮相却让业界都为之震惊。由诗歌、散文、警句、小说等文体综合起来的创新写法,通过诗人强大的想象力,赋予影子文化、生命、经济等等寓意,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从而上升到诗性的哲学。这无疑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之前创作《大秦帝国》是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史诗需要有参照,所以《大秦帝国》准备前期,他一直在搜集各种资料。而《影子之歌》更多的虚化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验性。在《影子之歌》的序言中,小海写道他对诗歌中影子之歌意象的着迷和喜爱最初可能源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源于王闿运称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和闻一多称作“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诗中时空穿越般折射出的空灵哲思也如透明的影子王国,神话般美妙,让他迷惑又迷恋。“小时候,我觉得影子是有生命的,从那时起我就对它情有独钟。人到中年,忽然发觉其实影子是有文化的,它可以无限延伸,我希望借助影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反映我所理解的世界以及一些未知的东西。”小海坦言,下笔之初,他没有想过日后发表,更没想过这会是一件成功的作品,他只是慢慢写,尽量写得有趣,试图慢慢把人生思考全部写尽。说到底,《影子之歌》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小海为了实现儿时的一个梦想,一个对影子痴之若迷的精神追求。

  《影子之歌》读后感(八):寻找那“影子”

  朱光潜先生在《诗歌的趣味》里曾对年轻人们“劝读诗”,提高自身诗歌阅读的修养。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然而当下社会喧嚣而浮躁,静心读书的人少之又少。小海先生就是这“少之又少”人群中的一员。虽然,他的这部《影子之歌》,我还没有读全,但在读到的那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认真作诗的用心。西班牙哲人奥特加·加塞特曾提及“艺术的去人性化”,和我们常人所理解的艺术与人性的观点相悖,我们虽不会为了“艺术而艺术”,但在读诗感受诗歌时,最好还是将功利、将凡尘抛在一边,也不要过多地去探寻文学艺术的大道理,只是沉浸去诗歌的海洋,闲暇地寻找那“影子”,哪怕就是片刻的时间里。

  《影子之歌》读后感(九):《他为诗而生》

  在一次诗会结识了小海老师,不禁对他的文字产生了兴趣,其人其诗都是我喜欢的样子。越是深入小海的文字,我越敬畏这些充满质感而厚重的文字,深深迷恋文字背后的诗意和词语之间的魔力。

  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种机缘,于我,于诗歌都是一种荣幸。小海老师资历深,文采斐然,理论功底厚,但丝毫感觉不到成名诗人的那种深不可测抑或高不可攀。

  小海老师15岁写诗成名,被誉为天才诗人。从1980年起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千余首诗,各类奖项数不胜数。即便如此,在当今热热闹闹的文学论坛和各大报纸刊物上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正如2013年他在张后访谈诗人中国系列之小海访谈录一文中所言,请恕我摘录其中一段:“很多的场合,很难看到我的身影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不在大城市生活,许多的时候“不在场”,我也不太相信“场”的作用。可能还有一点,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先于自己的行为、言论而被人接受和知道。其实,要是你足够自信,连同这样的想法都不必有。我记得陈敬容先生在我孩子的时候就在来信中告诫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和文坛有点距离感。作品如果能放若干年再拿出手更好,等等。真的要像敬容先生说的那样也不容易做到。近几年,我每年会选择一个两个诗会去参加,主要想见见老朋友的面。我不需要为文学去拚死拚活的,不用赶场子、跑码头,因为我很幸运,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我在文坛上的应酬不多,是因为我的才学不高,心气倒不低,谁也犯不着跟自己过不去和我套什么近乎或者跟我计较短长,因为不值得啊。”这才是一个真正附身写作的人应有的姿态,我想也能影响到我及很多写诗的朋友。

  小海其人如其字一样朴素、亲切、温厚而深沉,内敛而不事张扬。他从不为发表、不为功利而作,于喧嚣之外,自有一颗澄明之心。“我不迎合读者,也不拒绝读者”(小海语)正所谓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腾空内心,那么他将无比强大——而低调,恰是我和小海老师不多的几次交流中油然而生的感受,内心激荡之余已无任何词语可以表达深深的敬意。

  在他面前,我就像一个小学生,无知,无措,但并没有紧张之感,相反很坦然,因为他说过,我们是朋友,没有高低之分。正所谓“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我怀着虔诚之心倾听着他过去的故事,聆听着他对我诗歌的指正;一边用心品味他对诗歌的解说,一边暗自羞愧。他告诉我应多读外国顶端诗人作品,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静心潜心,不随波逐流,真正写出自己特色的东西来。每每听后,就像黑暗中亮起了一盏灯。在我心里,他就是大海,曾卷起千堆雪又默默按下浪头,归于平静,回到自我,这是大境界,我怎能望其项背!

  这几天我读小海老师的诗集《影子之歌》,读得很慢,慢慢咀嚼,慢慢品味,慢慢让灵魂跟上。影子的语言依旧朴素,看似简单的叙述,蕴含了沉重的主题,深刻的思考。一些轻微的事物,看似不相干的东西皆成为诗的形象。我也体会到一个大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影子是由一个一个隐喻组成,读完影子,你会体会到诗人思想体系带给你的强大震撼。

  非常喜欢这一段:“待我们恢复听觉后,才知道,大雾里面其实什么也听不到,你所能听到的是来自另一面的。就像你立在岸边听不见河床上鱼群的声音,而河底黑鱼群倒是把我们的点滴动静听得一清二楚。老辈人说,黑鱼的后代是要成精的。一个背着黑筐的黑脸膛外乡人孤身一人在大雾后出现在村子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它掌握村庄一切的秘密,他的微笑里就写着呢,何况他满身都有河底的腥气,甚至支椤的耳朵上还夹着一支水中拔起的芦笛。”空灵,神秘,客体的词语永远将真相隐藏于主观世界之外,你需要先瓦解自己,方可进入。这样读着,自己也仿佛空灵了,这就是举重若轻的效应吧。

  《影子之歌》类似于截句,它是断裂的,独立的、又是整体的、互相映照的。就像循环播放一首永远听不完的歌曲,这首长诗只有一个主题意象。小海老师对这个叫影子的东西进行了深层次地挖掘,赋予影子哲学的意味、人间的秩序、历史的因子、水墨的画意、文化的创伤、人性的温度等。从而揭示身体和心灵,事物与世界的关系。影子在这里是具象的,又是抽象、是唯美的、又是丑恶的、它取消了肉体,走进幽深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意味。我随手翻到本书第186页,《一二九》只有一句“星星聚拢,世界的盐空了”小海从浩大的世界截出了“星星”,“盐”,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切体察。倒着看第177页,《一二0》“每一条道路都是回乡之路/每一粒种子都是世界/欣赏和赞叹世界/这就是美化和庄严自己”读这首小海老师教会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我不再热衷于诗坛的热闹,默默走上了一条返乡之路。

  诗品也见证人品,在诗中分明感受到他精神乃至灵魂的轨迹。他与人类生命紧密融合的诗,折射出当代生态与心态的各种写照,朴实平淡的意象蕴含着突破的巨大动力......

  林肯说,朋友丰富人生。西塞罗说,朋友一直都是我们的另一半。在和小海老师交流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品质,也似乎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以及更远的道路。

  《影子之歌》读后感(十):诗人让影子起死回生了------意味深长

  一提起影子,我们通常都知道如影随形或者说如影随身这样来形容影子的话,但能够用诗歌的独特方式,对影子展开如此之多的想象与言说,真的让人感觉意外,出人意料,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且这里面有事物正反两面的影子,有物质的影子,也有精神的影子,关乎日常凡俗的生活,也关乎文明的取向,诗人让影子起死回生了,意味深长.

  试读后,我发现我尤其喜欢长诗影子之歌的抒情方式,也就是用诗歌介入其他文体的努力,体现了诗人把握长诗这种特殊形式的综合能力,同时又是和他的抒情天分保持了牢不可破的关系,给了我新鲜奇妙的阅读审美体验.

  太喜欢第二节中的句子了------影子像我失散的同胞弟兄,影子像一条易主之犬,哈哈!好玩!!原文再录一下:

  小时候,

  我常常在院子里踩我的影子,

  兴奋得大喊大叫。

  我对影子感到惊奇,

  好像是我一个并不存在的同胞弟兄似的。

  在异地老去后的晚年,

  影子像一条易主之犬,

  又认出了旧时的小主人,

  泪水涟涟,失魂落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