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快乐影子之舞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快乐影子之舞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3 05: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快乐影子之舞经典读后感10篇

  《快乐影子之舞》是一本由(加)艾丽丝·门罗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一):我还只是个宝宝,很多事情我不太懂

  第一次读门罗的作品,多篇小说都充斥着浓浓的农场小镇味道,其对微妙情节把握女性细腻心理描述,有的我深有同感,然而有的,也许是我经历不足,难以把握。大概因为我还只是个宝宝吧,颇有感触的多是一些女孩子故事。还有失恋什么的,虽然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更深层次情感我还是不懂。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中,女孩感受到的那父亲母亲面前的强颜欢笑工作过程并不光鲜甚至略带屈辱,而那位女性身上感受到的特质、情感却将整个下午变得慵懒平静,瞬间改变原本压抑情绪,然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情愫却暗流涌动,那一瞬间的顿悟,恐怕是刷新了对爱情婚姻观吧。

  《亮丽家园》基于的可能是对同性关怀与理解,还有一种孤独抗争精神吧?

  《男孩与女孩》中印象最深的是女主因为父亲的一句“她只是个女孩子”被永远地赦免,也被永远地判了刑。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每每被这看似谅解话语束缚?似乎被看做弱势群体保护同时,也被赋予了不要期待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的预判。“成不了什么大事”似乎评判了女性的所有价值。不需要被保护,只需要被平等对待,被相同地期待。

  《红裙子》原以为自己脱离了只会追逐男孩子的群体,已经不必再紧张等待挑选的女孩,却终于在快要脱离世俗的那一瞬间,被拖拽回多数人的潮流中。多么可笑,她,还有自以为遗世独立的渺渺众生。你的领悟并非真正的领悟,并没有勇气成为那位开导女主的学姐。多少女性,在世俗的眼光中,答应了某个面目模糊男人邀请,融入了那些面露冷漠表情翩翩起舞女子之中了呢。被挑选,然后走完一系列既定的程序,男孩的对话甚至一句话都插不上,无趣极了。这种空洞的毫无意义的经历,无论如何也无法宣之于口,其实也无话可说。也许,不单单只是一场舞会一生或许也就是这样了。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二):平淡之中的回味无穷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 回忆瑰丽妩媚生活依旧回归现实

  爱丽丝的短篇读起来是生活琐事,似乎还有些平淡无味,却给人无限的回味思考,我想这正是她作品的优秀之处。

  其实我看完以后依旧不懂题目为什么要叫沃克兄弟的放牛娃,也许我读出来的故事和作者初衷并不一样,但是往往这是读书的乐趣之处,每个喜欢这个作品的读者都从这个作品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阅读原因。不是所有好的作品人人都爱,也不是说大部分人不喜爱的作品没有读者,文字魅力妙不可言的,而每个人都会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

  本从小康生活跌入了小农生活,在带着儿女做完一天的推销工作之后,去了昔年好友诺拉的家里面,他们喝了威士忌,跳了舞。我觉得他们曾经应该是恋人未满的关系,时隔多年之后的重逢,兴奋不知所措,心中还怀有一丝丝的期待。但是回忆结束,本和诺拉终究要拉回现实,挥手告别。我们偶尔会从布满荆棘道路从中穿回我们尘封已久的过往之中,就像失血的身体忽然血液回流,时间沙漏忽然大发慈悲将我们的生命拨回我们一直向往青春之年,我们又看见我们一直热爱过的那种生活。激情退却,大梦初醒,整理满头乱序又是现实中新的一天。

  文章从散步琐事到推销艰苦娓娓道来,就像阳光满溢下的无限寂寞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直到本与诺拉的见面让文风忽然就升了温,如果岁月一直如此改多么的好呢。但是“我”和弟弟还在等着回家,诺拉等着迎接即将投靠的姐妹,本依旧要苦恼第二日的推销工作,以及妻子一直理想的好日子车子启动开出回忆,想不到诺拉会在满是灰尘的车上留下什么字迹,但是我想第二日尘土一盖,本也不会看见了,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于是回家的路上没有冰淇淋,没有汽水,又是空旷环境中无限的寂寞,我们看见的是我们所有人从回忆之中拔出来之后的那种落寞姿态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三):自制音频

  http://www.ximalaya.com/swf/album/orange.swf?id=341338

  我一直很喜欢门罗。感觉细腻得让人不敢直视。每一篇故事都很吸引人。这本里有四五篇格外出挑。

  看完中译本,推荐大家还是读原文,味道更好。

  希望有更多人能读门罗,没时间读书,可以听音频书。

  http://www.ximalaya.com/swf/album/orange.swf?id=341338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四):两姐妹的双重人生

  挑灯夜战读完了《快乐影子之舞》,我承认阅读的心情起起伏伏,有的篇章很喜欢,有些感觉欲语还休、语焉不详,但总体说来,透过艾丽丝·门罗的这部处女作,我自认为已臻于成熟世界观人生观正在悄悄发生改变。门罗的作品全然无关宏大的叙事架构,她笔下人物和环境真是要多平凡有多平凡,要多卑微有多卑微,某些甚至卑微过读者自己平淡的生活。而她作品的力量正是来自这些被逼入绝境的生存状态。它促使人重新去思考、去定义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被贬低的人物,门罗以自己的作品践行着西方的人文传统尊重世上的每一种存在

  本书的15个短篇有一共同特点,每篇中总会有一段话精准定位主人公身份和状态,而这段话往往具备扩展意义,透过书本迫近读者产生共性主人公的困境很多时候也是众人的困境。这些描写一般不会出现开篇也不在结尾,它的安排有任意性,所以,即便有时一片小说结束时让人感觉收获不大,仍有一段描写会停驻心底

  这本集子中的人物、故事围绕加拿大一个不知名集镇“朱比利”及周边发生,各章中反复出现叫“海伦”的女主人公,作者却并未交代是否系同一个人物,这样的安排在相当程度上营造出狭小熟悉的生存空间

  这里我想重点分析的是《乌得勒支的宁静》一篇。没想到全书临近结尾的这个故事带给我最多的感触和震撼是的,震撼!

  朱迪和海伦姐妹俩成长于朱比利附近的荒凉镇上,除了大学四年,她们就没离开过,她们一起照护着瘫痪、心智缺失的母亲,家中仅有三个女人,这是一个父亲缺位的家庭。她们以麻木、封闭感情方式照顾缠绵病榻、需索无度的母亲。后来海伦远嫁多伦多,并诞下一对儿女,姐姐朱迪则永远的留在镇上,照顾母亲一直到死,始终未婚,过着心如死水的生活。母亲的葬礼海伦没有回来,理由风雪天气航班停飞,其实她打从心里也不想回到让她感觉羞辱家乡

  咋看起来,这是一个关于还乡疗伤的故事,但情感的冷漠与伤害一直到结尾也没愈合,亲人间也没达成实质性宽容与谅解;如果这是一个关于回忆的故事,它也缺少温暖和重新定义。我们看到的,只是海伦回到一成不变故乡,回忆起疯疯癫癫的母亲,因为她的不在场感到暂时的失落;拜访两位老姨妈,看到她们数十年如一日修女般清苦的生活;还有她的姐姐,终生沦陷于小镇的朱迪。读者看到的,仅只是门罗以残酷而精准的笔触再现了镇上的若干人物和她们的生活轨迹。能否引起共鸣,纯属读者的意愿了。《乌得勒支的宁静》算是全书中最私人化的一篇小说。尽管其他小说清一色以第一人称“我”展开描写,我们却知道,作者将的是别人的故事,唯有《乌得勒支的宁静》更像是讲述自己的散文

  想起日本电影《何时是读书天》,影片开端主角的自述“毕业后,哥哥姐姐们都离开了,只有我留了下来”。朱迪正是那个“留下来”的人,一直活在童年少年情境中,目睹并陪伴长者衰老与死亡。埋没梦想、独自凋零,她们不属于明天,看不到越缩越短的未来有任何改变的可能。在这世上,在那些远离繁华都市外省小城,还有多少被种种原因湮没的生命。

  直到小说结尾,朱迪仍对改变人生采取了谨小慎微悲观态度

  她真的打算就这样过一辈子了吗?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五):原来过得不快乐,只是假装没发觉

  门罗的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包含15个短篇小说。每天只有碎片时间用来看书,所以这本小说的阅读照例拉了很长的战线。大概一个多月吧,直至今天还剩一篇没读。我突发奇想只看小说标题,试一试自己还记不记得故事的内容。因为门罗的这么多本小说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果只读不写不记不评论不发感慨,那么要不了多久就会忘掉故事讲了什么,如同年少时读古龙小说常读常新,直到你跟别人说“我最喜欢《欢乐英雄》”,从那天起你才能记住郭大路和他朋友们的故事。

  《办公室》和《一点儿疗伤药》因为我在日志中写过,所以不出意料,我仍然清晰得记得故事的内容:办公室讲女作家租办公室写作谁知却与奇葩房东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一点儿疗伤药讲女孩喜欢的渣男变心于是女孩喝酒醉倒闹出丑闻的经历。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讲女孩跟随父亲去拜访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似乎曾经是父亲的恋人。《谢谢让我们搭车》大概是说表兄弟两人陪家人到某处旅行,在附近镇上跟两个女孩搭讪约会***,又把两个女孩送回去的事情。

  《男孩和女孩》讲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世界对待男性和女性的要求与期待有差异,她希望取代弟弟成为父亲的骄傲,但是在帮助父亲捉马的一次行动中,她却鬼使神差地将马放跑了,大家将其归结为这是女孩子的妇人之仁。

  《明信片》给人印象比较深刻,女孩跟年上男交往,年上男也博得了女孩母亲的赞许,镇上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恋情,女孩觉得结婚指日可待,有天男的出门旅行,还给女孩寄来了明信片,随即女孩闺蜜告诉女孩,报纸上刊登了这个男的出去结婚马上带着老婆回到镇上的启事,女孩沦为笑柄,在贤伉俪回来后深夜去找男的算账,看到这个男的才发现自己以前没发觉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红裙子,1946年》讲一个敏感的女孩穿着妈妈做的红裙子去参加学校的舞会,其他女孩都很受欢迎,她却坐冷板凳,学姐安慰她说那些女孩子都是急着找丈夫的人而她们不是,女孩很感激,打算跟学姐离开舞会去喝一杯热巧克力,谁知这时有个男孩来跟女孩跳舞了,女孩抛弃学姐融入了那些“急着找丈夫”的女孩子中去。

  《周日午后》从一个女仆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家平平无奇的一天,最后跟女主人的表弟接吻。《去海滨》讲外婆女儿外孙女三人一起居住,外婆对外孙女要求严格,不允许她跟朋友去海边游泳,在外孙失望之际告诉外孙女她计划带着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亚旅行,外孙女觉得生活展开了新的希望,结果这时外婆猝死。

  《乌得勒支的宁静》所讲述的故事我确定在我之前看的门罗的另一个集子里有相同设定的一篇:姐妹俩,缠绵病榻的母亲,妹妹远走高飞婚生子,姐姐侍奉床前直到老娘归西。姐姐牺牲奉献耽误了自己的青春,妹妹在母亲死后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回到镇上,希望姐姐离开这里重建自己的生活。结尾是哀伤的,姐姐复杂的感情尽在那一句“为什么我做不到?”的自问中展现

  除了还没看的最后一篇以外,《亮丽家园》《重重想象》《死亡时刻》《有蝴蝶的那一天》完全无法唤起我阅读时的记忆,这些故事讲了什么我真是一头雾水。

  行文至此,我只好翻书试着阅读不记得的这些故事的前两页,看能否唤回一些记忆。《亮丽家园》围绕着要不要联名申请拆除一位老太太房子展开,老太太在自己院子里养鸡卖鸡蛋为生,有时候帮忙邻居照看小孩,她的丈夫某一天跟一个陌生人交谈之后就在老太太的注视离家出走再也没回,老太太一直没有搬家就是希望某一天丈夫回来能找到房子,邻居对她养鸡的气味不满,伺机联名抵制她,而故事的女主因为同情老太太而拒绝签名。

  《重重想象》写小女孩跟父亲冬天去乡野山村,遇到一个有迫害妄想症的村民斧头跟着他们,父亲顺着村民的妄想与他友善相处,还去他家里喝了一杯,后来跟女孩平安脱险回家。

  《死亡时刻》是一个多子女家庭中由具有唱歌天分的姐姐照料幼小的弟弟时发生意外的悲剧。姐姐打算干一项家务活,烧了一大盆开水,弟弟掉到盆里烫死了。姐姐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顾舆论非议照常参加歌唱比赛,结果却在见到卖货郎——弟弟生前喜欢用自己的儿语昵称这位卖货郎——的时候,情绪崩溃歇斯底里。

  《有蝴蝶的那一天》类似一个霸凌的故事,班上新转来一个女孩,她弟弟则在低年级就读,因为弟弟自理能力不行经常来找姐姐帮忙,使得女孩成为班同学嘲笑对象而被孤立起来。作为主角的“我”对女孩表露了一丝友情善意,女孩十分欣喜,结果第二天因病住院了。老师组织班同学给女孩买礼物去医院看望她,在这种自我感动的刻奇感造成的欢乐中,女孩拆了礼貌并试图分给“我”一些,“我”心里却明白自己永远不会跟这个女孩做朋友。

  看这本书之前搜书评,看到有人说这本书写得很丧。我不喜欢看很丧的小说,因为现实生活的种种已经足够让人丧了,看小说的话还是让人心情愉悦的好。阅读至此,觉得丧归丧,这里面好多个故事门罗选择的视角很小,似乎不值得一写,但这又确实是生活中真正会发生的事情,没准儿啥时候就以更荒诞更残忍更无常的形式,发生在你和我这样的读者身上,面对生活的变故,命运的残忍,你根本毫无招架之力。而且门罗也没有一丧到底,《办公室》《明信片》《一点儿疗伤药》明显是诙谐欢快的,尤其《一点儿疗伤药》末尾讲到另一个金发女生私奔堕落的丑闻终于使得“我”失恋醉酒的丑闻被大家遗忘时,我感觉门罗已经笑了出来。门罗也许从一开始就了悟,比起生活中其他的苦难——母亲缠绵病榻、弟弟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丧生、外婆猝然离世——男女之间的那些分分合合根本不值一哂,甚至像个喜剧。

  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因为这是门罗早期小说的缘故,她没有用到最擅长的多线叙事的手法,基本上就是一镜到底,顶多插叙几小段童年的回忆。视角很小,小到就连用非虚构故事的随笔来写都嫌小的事情,她仍然用意象描写撑足了篇幅,可以说,早期的门罗已经是写故事的好手。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六):门罗的赠予

  每个作家的文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而这种与众不同的地方正是拿起同一个作家一本本书的理由。

  门罗的小说充满了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把在平日里往往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给照亮,供人剖析。这些部分可能是隐秘心底深处的情绪和彷徨在悬崖边缘的意识,不管光彩与否,都是那么可靠和真实。

  这是一本跨时15年完成的短篇集,而主题都是绕不开的那几个:意外而残酷的事件对生活的震荡,女孩的认知、成长,在成人世界的体验和对外界环境抗争。事实上,虽然大多角色都是女性,但很多细微的情感都是不分性别的。

  印象深刻的是几篇比较好读的——其实都不算太容易读,冷清的写作风格和繁复的背景环境描写都不太友好(而翻译方面,虽然也有美感,但句子感觉不够通顺)——《亮丽家园》《办公室》,而《男孩女孩》《西海岸》等等也能全然触动我。

  门罗赠予了最为朴素同时又如此不可思议的的文字,让我们能感受到如你我平凡的人在生命河流中掀起的激荡——它不再是人们转瞬即逝且被永远遗忘的无所谓的念头,而是用印刷的铅字表现出的鲜活有力,细腻真实的故事。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七):隐藏的秘密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门罗的书,第一本是她后期的作品,《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而这本是门罗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当年门罗靠它一举斩获加拿大文学最高奖总督奖。合罢书本,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太过晦涩了!

  怎么个晦涩法呢,倒不是读不懂里面的故事,每篇小说读完,我都会在章节最后附上自己的随想。每次都是在读完整篇小说之后,脑子里才能梳理出门罗这次讲的什么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大量非常奇特而又隐晦的心理描写,有大量的加拿大环境描写,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并且对外国具体的生活习惯并不十分了解的中国人来说,或者也因为我缺乏某些生活阅历,对门罗书中的许多生活场景的描述,我的大脑并不能提供良好的想象。有好几篇小说的结尾让我摸不清头脑,不知道是门罗早期过于晦涩的表达,还是翻译的问题,或者是我自己不习惯这种太有个性的描述。总之对于文中大量的心理、感觉描写,我并不能切身体会,这是实话。总感觉不是很符合常情,包括人物的语言,对话。但是我在看《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以下简称《恨》)的时候,并不会有这种感觉。另外此书翻译有些怪,语法太不严谨,我个人并不很喜欢语法太随意的文笔,或许是译文的问题,因为在读《恨》的时候,我似乎并没有这样的印象。

  这本书与《恨》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门罗的表达依然相当委婉和隐晦,我依然读出了她克制的、冷静而理性的笔调。门罗几乎不会在字里行间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她总是通过第三者的眼光来写一个故事,然而这个第三者对于故事的核心人物来说,又常常是无关紧要的,或许这是门罗在主观与客观中寻找平衡的一种结果。

  就主题来说,由于这依然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所以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共同主题。在读《恨》时,我找到了某种共同的主题情感倾向,于是我当时写书评的时候,用的题目是《关于人性,你我都不会是例外》,因为在那本小说集里,门罗写的许多故事都透露出人性中渴望逃离现行生活轨道的愿望,并且他们的确这样做了。门罗在一个个故事里用沉着的笔调揭开平凡生活底下的情感欲望,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关于人性,你我都不会是例外。她的文字里永远没有谴责,但时不时能读出些温柔,那是在读完整篇小说之后,心底感觉到的属于门罗式的不易察觉的沉淀的温柔。她从不避开现实,就像《男孩和女孩》中一样,她从不否认现实的某种残酷,她的文字不会避开血腥的真实存在,但是,你能看到门罗最后透露的深情,她心里像是住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直被岁月温柔对待。

  值得一提的当然还有门罗始终坚持的女性视角,门罗总是不留余力地去描写女孩们的细腻心理,不管她处于什么年纪,是垂垂老矣,还是风华正茂。她对女性给予的同情与爱,是非常鲜明的。当然文中的第一人称背后的人也有“他”,但对女性内心世界以及生活状况的描写依然是门罗小说的重中之重。

  读这本小说集我还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这就是门罗不仅在小说描绘的地点上有许多重复,连人名也有大量重复,乔治,洛伊丝,玛丽都是极常出现的名字。

  我认为这本小说集里比较出色的小说有:《谢谢让我们搭车》、《男孩和女孩》、《去海滨》、《乌得勒支的宁静》。总而言之,感觉还是《恨》在总体上更为出色。不过作为门罗早期崭露头角的作品,对于了解门罗文学创作情况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八):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作为处女作,门罗的文学起点很高。如果给小说集中的作品排个座次,个人觉得第一名毫无疑问是《办公室》,然后是《去海滨》、《沃克兄弟的放牛娃》、《乌德勒支的宁静》、《死亡时刻》、

  《谢谢让我们搭车》、《重重想象》等。

  在小说集中,主人公都曾有些快乐的幽灵在徘徊,但很快,凋蔽的环境、生活的压力、情人的抛弃、群体的排斥、意外的死亡,这些人生中的厄运接踵而来。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的主角是一位风趣、达观、对家庭负责的父亲,但他面临着事业破产、妻子疏离的沉重压力,只是在下乡推销过程中,其未成年女儿无意中发现他曾经的快乐与青春,而带给

  他快乐影子的那个初恋情人,如今也面临着生活的重重压力;《亮丽家园》中靠卖鸡蛋为生的女人,痴守着高档社区中间的破败小屋,忍受邻居的羞辱,只为等待那个注定不会再回来的负心汉;《谢谢

  让我们搭车》中那两个小镇姑娘,只能从两个登徒子一时兴起的猎艳游戏中得到暂时的慰籍;《一点儿疗伤药》与《明信片》是少女与成年版的失恋失态闹剧,但感情受伤后的疗伤不过是自我舔干血泪

  ,还要漠然承受大众饭后茶余的消遣;《乌德勒支的宁静》中,为了承担照顾患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母亲的责任,两姐妹中的一人必须牺牲自己的理想留在没有前途和未来的家乡;《去海滨》写的是独自

  一个坚守到死亡的老女人,她突兀的死亡写得匠心独具;《快乐影子之舞》中,老小姐费尽心思为智障儿童举办的音乐会,却受到其他正常儿童家长的排斥与非议;《死亡时刻》最摧人心肝,么弟的意

  外夭亡给小女孩造成的伤痛隐忍而尖锐,长久的平静后在某个时刻突然暴发;《周日午后》有点契可夫《凡卡》的意思,写的是一个被迫到富人家做短期佣人的少女对海滨之旅的幻想;《红裙子》刻画

  了少女对爱的饥渴;《重重想象》和《男孩和女孩》是全集中仅有的两篇暖色调作品,在这两篇类似海明威笔下的小男孩尼克故事中,小女孩的细腻、敏感特征始终被刻意压抑的性别角色所唤醒。

  在作家笔下,对小女孩的刻画十分见功力,某种程度上可与海明威的《尼克故事集》作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性别角色比较研究。但与本小说集基调明显不搭的《办公室》实系本书的压轴之作。在这篇

  女权主义的小说中,一个立场做作家的家庭主妇突然宣布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并物色到一间出租房准备写作。但小说最终的走向却不是伍尔芙式的,笔锋一转,出场的是一个男人,出租房子的男主

  人。这个怯懦、委琐又强势介入女作家空间的家伙,代表了男性社会坚强捍卫者的角色。一个独立人格的女性的出现,让男性为主宰的社会惴惴不安。为了避免男权社会的崩溃与瓦解,男人用种种搔扰

  手段赶走了这个可怜的女作家。门罗是否在夫子自嘲自叹?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九):英雄末路的平静生活

  其实没有人的生活是真正平静的。

  我们惯常于使用“平静“这个词来描述某个山野间的小镇,某个民风淳风的村落,以及日复一日服务于家庭生活的主妇、上了岁数步入暮年的老人。

  但只要你不是一个只会在知乎发问的机器人,惯常句式不是两问一答,如果评价XXX?XXX是何种体验?以及,谢邀,我来简单讲一讲……那么,有过一些生活经验的人就会知道,平静只是一种短暂的愉快体验,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幸福地长久生活在平静下,多数文学家使用平静这个词来委婉而充满历史温情色彩地描摹NPC角色的贫乏生活。

  另一部分人则直接把贫乏等同于平静。

  贫乏的生活多数只能带来精神上的贫瘠和荒芜,接踵而来的是,日复一日的疲惫和渴望改变,乃至于焦虑和愤怒,悲伤和怨气,但平静这件事情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灵的富足。

  类似于朱比利这样的加拿大小镇,人口稀少,居民们互相认识,大家都生活在保守而熟悉的社交圈内,遵守一些不言自明的规则。这里时不时是会搞一些文娱活动,给荒芜、偏远,远离城市文明中心地带的小镇带来一丝生机,年轻的男女们便期待着这样的盛事给死水无波的生活带来几丝涟漪,甚至希望自己的生活从此以后会发生一些改变。

  祖母们在这里日益衰老,逐渐变得无人问津,年轻的子女成年后迫不及待地离开这种看似平静实则沉闷压抑的小镇。

  当地的人们遵守着某种约定俗成的礼仪,应当怎样适当而体面地去拜访他人,怎样参加一场舞会,怎样准备一场晚宴招待久别重逢的故人。

  但就是在这样的社交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如同想象中那样被拉近,多数人想着逃离,而少数人,那些略显古怪,害怕被遗忘,不怎么得志的人,则热衷于这些。

  人们在这样的小镇被互相捆绑着,又或者说被这样贫乏的生活捆绑着前行,在这样子的一个世界里,容易丢失的东西叫做活力,有些人会离开,到更为中心的城市去感受更富有活力的生活,而另一些人,他们终身留在小镇内,你可以说,他们甚至没有活力去打破这样的生活,也可以说,可能生活真的过于平静,没有任何理由要去打破。

  末路或凯旋的英雄,生活在动荡不安世界里的人们往往最终的渴望便是平静的生活,可以说,平静的生活是英雄们的梦想乡。

  而出生成长于这样的小镇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想要的并不是平静,他们渴望改变,渴望发生什么大事,渴望恋爱,渴望被人喜爱,他们内心有着某种隐秘而急切的欲望,要去改变这样的生活,有些人想要变得特立独行,有些人渴望引起注意,有些人幻想着小镇之外的风光,如果不这样,那么,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只剩下千篇一律的沉闷、不得志以及虚伪而惹人厌的社交,喋喋不休、管教严格的祖母。

  在这样的驱使下,有些人做出一些石破天惊的举动,引得保守的小镇舆论一片哗然,人民就靠着咀嚼这些八卦绯闻度过某个夏天或是某个冬天,靠着日复一日的谈论此事来打发时间,时过境迁后,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另一件大事的发生,这才好打发乡野间漫长的时光,这时,所有人都或多或少能体察到小镇间此种社交的虚伪,看似平静,实则所有人都蠢蠢欲动。

  末路英雄最大的悔恨也许就是此生再无机会去过平静的生活,平静小镇中的人们跃跃欲试要去打破这种平静,甚至不惜成为一个末路英雄。

  由于每一天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为生计发愁的父亲,堆叠着盘子的厨房,气味不好闻的祖母,母亲过时的花裙子……因此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在这里,人们从来没有生活过,人们生活了一天,此后开始不断地重复。

  而这样细致的描摹,无疑是对抗面目模糊的日子的利器,发现平静生活下的隐秘暗流,体察每一个瞬间情绪的变化,这极大地区分出,镇民们的不同,每一天与每一天之间的不同。

  从此,面目模糊的重复生活,又回归到了静水深流的生活本身。

  《快乐影子之舞》读后感(十):快乐影子之舞

  与以往一样,我仍旧关注今年的诺贝尔奖。除了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不甚明白的物理、生物、化学之外,文学奖大概是最通俗的了。

  而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

  在百科上查询关于门罗的信息,多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

  gt;她的小说写的都是渥太华郊区小镇平民中的爱情、家庭日常生活,涉及的却都是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主题。芒罗笔触简单朴素却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给读者带来真挚深沉的情感。

  gt;很多人把她和写美国南方生活的福克纳和奥康纳相比,她还被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称为“当代契诃夫”,并被很多欧美媒体评论为“当代最伟大小说家”。

  于是,看到亚马逊上有了门罗的作品之后,立刻就购买了她的成名作《快乐影子之舞》。

  《快乐影子之舞》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由15部短篇小说组成,正如前面引用所说的那样,15个故事都显得平淡而简单。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些事件、某几句对话,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下来,然后变成了流淌的文字。

  然而对于我而言,看门罗的小说还是有一些痛苦的,我不知道这样的痛苦是因为我看了太多男性作家的作品并且自己也是个男人所以不容易理解女性的思维和笔触,还是因为这些故事本身。

  我想,兼而有之。

  对于后者,豆瓣上有书友也有这样的感觉:

  gt;不懂的原因不是因为晦涩,而是太简单,就像too much happiness里的woods,平易到不懂何以激发作者把它写成小说。

  而对于前者,我想我只能尽量努力去理解和品味了。

  还是回过来说说故事。短篇小说并不是容易阅读的小说,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面需要交代清楚想要讲述的故事,没有好的布局和文笔是不行的。契诃夫也好,欧·亨利也罢,他们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如何在小说的结尾神奇地转折,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变为了神奇。然而门罗的小说并不是靠转折取胜的,平淡的故事没有太大的起伏和波折,有的,只是可以拿“鸡毛蒜皮”来形容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可能经历。

  然而简单生活中的味道也许才真的值得细细品味,好奇、爱情、琐事、生老病死,远在异国他乡的女作家眼中的平凡生活,自有她隽永的地方,细细咂摸,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的。

  我可以给每一个故事都打上标签:《亮丽家园》关于冲突,《重重想象》关于幻想,《有蝴蝶的一天》关于友谊,《快乐影子之舞》关于信念……等也许仅仅只是打上这样的标签就太低估这些故事了,在标签背后,在故事背后,也许还有很多可以和不可以言说的东西。

  这本书的读后感只能这么写,好多的东西,实在只能当你亲自看了之后才能体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