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过一次才学会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2 04:1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经典读后感10篇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是一本由艾妮塔·穆劄尼著作,橡實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台币,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读后感(一):一碗鸡汤

  这本书的作者拥有濒死经验,从死亡的边缘线上回来,而后奇迹般地淋巴癌痊愈了。朋友看了这本书特别诚意推荐给我,看完之后,我在想,并不是每个患癌的病人都有艾妮塔那么幸运,能重获新生,而且不药而愈,这种连医学都难以解释的个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我阅读过程中,内心羡慕,但很难感同身受

  在作者描述完濒死经验之后,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自我成长爱自己重要性,于是乎,满满正能量鸡汤,但是灵修类的书籍确实玄妙精深,我是没有进入到那种精神境界经历,所以不能够非常到位地体会到作者所介绍的让自己乐观积极方法论。不过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学会爱自己,才能爱他人,进而爱这个世界,我是认可的。我们存续在这个世界上,忙忙碌碌中偶尔也会迷失了自己,为了虚名或他人的期待而活,唯独没有为自己而活,最终惶惶终日不得欣喜。所以,爱自己,让每个当下的行为都是遵循内心的意愿,不计较结果顺其自然,对于我来说也太重要了。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读后感(二):真人真事强烈推荐

  本人在香港。Anita Moorjani是我的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是一位现居香港的英籍华人,与Anita Moorjani 是同窗好友,亲眼见证了她从癌症死亡边缘复活的过程。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和我们分享了Anita的经历,并推荐我这本书。Anita经历“濒死经历”的医院是香港养和医院,香港最好的私家医院(这在她书里也有描述,”窗外看见跑马地“)。她的病历医院里都有保存。

  看了三遍。还分享给家人朋友看了。关于生死人生。后面半部分精华,每一句话我都细细地体会和思考过一次又一次。跟普通灵性书籍很不同,她用十分简单语言分享了自身的经历和心得。让我很有共鸣的是,就像得癌症前的她一样,我也是从小 就十分努力地去讨人喜欢,做别人希望我做的事情,为完成别人的期望而活的人。而她在经历濒死经历之后的完全改变,活出完美的人生,无所畏惧的人生,包括她对宗教,愈疗,对文化差异信念觉知理解,让我十分受启发。她的书不是一种居高临下总结,而是一种朋友间互相对话的过程,她毫无掩饰地向我们展现在癌症之前的她,是多么外表坚强实际懦弱又充满恐惧害怕被人不喜欢,害怕自己不合群,害怕自己被别人议论,害怕自己自私,害怕自己不符合社会规范,害怕自己让人失望,对自己很苛刻。她说:对自己仁慈相信现在的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是最美的自己,就是值得被爱,只因自己存在。因为她的对话方式,让我觉得很能吸收她的理念

  今天读了几页,让我十分有启发的有:1) 积极地向外界寻求愈疗,读各种心灵书籍,但是忘了向内追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和Deepak Chopra, Dr. Wayne Dyer, Ekhart Tolle等这些大师一样,每一个人都拥有宇宙之光的能量,每个人都一样。 2). 信念不是愈疗的方式。觉知才是。不要捍卫自己的“信念”。这是我在心灵成长道路上走过的误区,尤其是当自己比身边的人有更高的觉悟的时候,看到身边一些迷惑的人,就觉得应该启发他们走和我一样的心灵成长道路。但是这样的捍卫信念,跟宗教一样,只创造分裂,没有创造合一。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读后感(三):放下即是得到

  读这本书之前,我最关心两点:第一,为什么人会得癌症?第二,怎么才能自愈或者说开发出潜在的能量?读完之后,这两点的答案仍然模模糊糊,但也并非一无所获

  为什么人会得癌症?当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期待的就是一个答案,一套依赖于某种理论因果关系的解释系统,一种能够用语表达清楚逻辑。在这之前刚好也看了《癌症真相》,其中的解释是癌症是基因突变,也就是现代医学的解释,然而为什么会突变?为什么有时候突变就致癌了,而有时候存在突变也不会发病?到底是什么在主导人的发病机制?这些问题还无法解释,一切都是基于统计规律总结或纯粹只是猜测,正如Anita书中的“手电筒比喻——我们只能理解我们已经理解的东西

  而Anita的理解是,她会患癌症是因为曾经的人生充满了恐惧,身体只是灵魂的外在表现。I am a soul and I have a body. 这可能是她个人的真实体验,然而怎么解释那些小小年纪就身患绝症儿童呢?他们短暂生命里能有多少负面情绪呢?此外,Anita也使用了“织锦”的比喻,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人生轨迹的存在——她不是“生了病”,而只是走到了生命的这个时间点。我非常喜欢这个比喻,很形象,然而也有些困惑,如果这样的生命轨迹是存在的,那岂不是说人生是注定的?即使那些负面情绪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们衍生出了我们每时每刻的生命轨迹,一切都是宇宙的安排

  虽然还是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但这种解释确实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对生命状态迷惑不解焦虑和对死亡的担忧恐惧。如果死亡是肉体障碍的消除、灵魂的完满,那么不管是自己面对死亡,还是面对亲人的死亡,都的确可以拿出一种更为超脱态度平静放手。Just let it go.

  那么怎么获得自愈的力量呢?尽管Anita说了很多次,爱自己,让自己成为爱,但我还是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也许就像她说的,有限语言本身也是思想传播阻碍。希望我已经得到了一颗火种,在适合的时机就能燎原,带来顿悟。不过,Anita的一个观点还是给了我启发——带来自愈力量的不是“正面思考”,而是“觉知”,不要去捍卫信念,因为信念本身会带来价值审判,而“觉知”是无偏见、无判断意识接受自己和事物本来的样子,才能知道什么是本来的样子。

  认识自我,按照内在的兴趣动力生活,这是很完美的状态,但并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可能不知道自己真实的兴趣和动力是什么,太多地受到了文化、传统、社会观念和身边的人的影响,换句话说,早就习惯了向外在寻求答案,内在的独立性已经被掩盖。其次,即便知道了真实的自我兴趣,转变也需要勇气。这些可能都需要一定的契机、或借助生活变故冲击实现。自我想象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想象到的只能是已知、已体验的东西。

  书中的后半部分,确实有些读者说的,金句不断,而其描述的也基本上是一个纯粹唯心的世界。不得不说,唯心的世界观心理治疗方面可能会带来积极的作用。而我们习惯了客观认知方式,习惯了将自身视为茫茫世界中的一个粒子,很难相信自身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足以让癌症痊愈!这种感觉有点像有人已经掀开了窗帘一角,告诉我们外面有一个玄妙的世界,而我们却不得其门。

  但我们总归会去向那里的,放下即是得到。这就是这本书让我觉得安心的地方。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读后感(四):你本來就很美

  你以為你反抗的權威,是母親。你以為你反抗的權威,是領導。

  但是,你反抗的都是自己想像的影子。在反抗的底層,是我們需要一個權威。無論是在家庭,在單位,在社會,在親密關係中,甚至,尤其是進入了身心靈的圈子,權威的影子仍然無處不在。

  對我特別有幫助的,一個是阿納斯塔夏,另一個就是艾妮塔了。她們兩個,都以清晰簡潔的語言,向我傳遞了——真理很簡單,就在我們的心裡,就在我們的感受之中。

  在去年的冬天,第一次讀了艾妮塔的書。對於她所分享的內容,都有深深的共鳴。從小時候的經歷,到婚姻,生病,所有的根源都是我們被社會的文化、習俗、教條所影響,而不敢做自己。我們許多的努力,都不是基於愛,而是基於想要“改變自己”的動機,這在本質上就是否定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而這,也會讓我們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成功是社會的標準。而心魂在意的,只是靈魂能否純粹地透過身體表達自己。最大的挑戰是,我們相不相信,只是透過單純的做自己,我們就會收穫人生的全面幸福和成功。是幸福作為成功的基礎。這個幸福和成功,不會讓我們的本質有絲毫的折扣,不會讓我們有絲毫的扭曲。

  相信這點和踐行並不易。但是,繞過了那麼多山山水水,這就是我下半生要一點一滴去踐行的道路。放開頭腦裡的教條、自我懷疑和否定,只是純然地讓自己綻放。並相信,世界會需要和歡迎這個本然的我,世界會以善意回應這個本然的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