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投资哲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投资哲学读后感10篇

2018-08-03 05:0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投资哲学读后感10篇

  《投资哲学》是一本由刘军宁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投资哲学》读后感(一):投资的保守主义世界观

  一个人到了青年时期大多都形成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于是形成了他/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投资亦是如此,在懂得了基本的交易规则之后,应该也有他的投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怎么看待市场运行的驱动力和如何理解市场规律,则驱动选择何种方法去交易获利。更高段位的投资者,他参与交易的方法一再被市场验证正确,从而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然而A股市场散户众多,情绪化和周期性是极强的,稍微努力点,就有生存的土壤。就像民智未开的年代遍地文盲,一个只会识字写字的人都能够靠代写代读书信糊口。当然,市场的变化发展也是迅速的,超额利润不会是从“内幕交易”中得来,而一定是靠超前学习积极行动获得的。——“未来唯一持久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什么是保守主义的投资者?首先他是一个投资者,作者财富追求做了很好的广告:“一个人有了财务自由人格独立,就不会被逼着做蠢事了”。大多数被困在水泥森林的隔间里的上班族向往“诗和远方”,吐槽老板极品同事操蛋,抱着上班比上坟还沉重的心情,做着不情不愿的事务。“不会被逼着做蠢事”就足以让人心动,而“自由”更是一枚让人浮想连天的词汇——这就意味着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云淡风轻的读书,谁都不想卸下房奴、车奴、卡奴、婚钻奴的重担,逃离当下的苟且。作者甚至专门拿出一个章节“从消极自由到财务自由”来刻画中产阶级财富、地位脆弱性以及通过投资财务自由的重要性。对于不投资的人来说,时间会让金钱贬值——“即使储蓄也不能解决金钱因时间而贬值的问题,我从未见有人通过储蓄登上了富豪排行榜。要对抗时间导致金钱的贬值,就必须投资。”

  保守主义在投资方面有哪些特点

  其一,顺应人性也抗拒人性。人性中存在着为了生存必须占有欲望,顺应这方面的欲望才有动力去参与投资;然而投资也必须抗拒恐惧贪婪、短视、从众、情绪化等人性天然的弱点

  其二,不做预测,宁可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错误。不要相信自己或者任何权威能力预测市场,也不要把投资建立在预测之上。

  其三,不抱怨、不诉苦。人性本身是习惯把错误归咎于别人,因工作关系我听过太多的投资者抱怨,怪A股市场制度残缺,怪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怪“庄家”做笼子,怪从业人员没有给出正确的指导,然而这类人仍然一边维持原有的错误交易习惯继续亏损,一边继续抱怨着。抱怨者和诉苦者只关心消极面,认为自己是所有不幸的承担者,用抱怨和诉苦逞一时口快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安慰,如果得不到安慰他也常常想想别人的苦楚抚慰自己脆弱的灵魂。我从未见过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或者一个充满进取的人抱怨和诉苦。

  其四,审慎乐观主义者,最精炼的比喻是:假如你发现了貌似西施的投资对象,不要过于兴奋,多做验证,做判断时候要保守、不要激进

  其五,自信。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市场价格是由内幕人士阴谋家、庄家操纵的,所以赚钱要靠“消息”。最近新闻里有位先生花4万多加入荐股群被骗报警,破获查获涉案金额上千万。正因为有大量对“内幕”迷信的投资者,所以骗子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没有能力一句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进行投资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其六,能力圈,芒格说过,你不必事事比人强,但你需要有一些方面的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领域,比如券商从业人员的能力圈就是券商股,比如钢铁行业员工比其他人更了解自身行业的温度,这些远比精修过的财务报告研究报告有实际价值的多。自身的知识储备、熟悉的范围都是自己的能力圈,如果有深入交流、共同学习、并肩作战朋友,那更是能力圈的加强。比如芒格和巴菲特作为搭档,也拓展了他们个人的能力圈。

  保守主义喜欢能够持之以恒事业,不为自己的成就封顶,不为自己的投资成果设置上限,就像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样,八十岁还在做投资,而且因正确的决策清醒头脑而得到幸福人生,金钱和财富只是投资事业的副产品

  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投资,更多的是在讲哲学,哲学不会具体指导你怎么做,而是树立一套看问题的方法从而启发你解决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投资哲学通常包括:对价值的看法,对人性的看法,对市场的看法,对风险的看法,对投资自身的看法等。什么是价值?它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可以画等号吗?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贪婪吗?恐惧吗?人有能力预测并把握市场上的每一个变化吗?市场总是有效的吗?市场能保证价格与价值不背离吗?我想,这是每一个参与投资的人都需要自问的,因为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是通往财务自由之路的指南针。

  《投资哲学》读后感(二):又是一本看一半的书。

  书名取的吸引人,但看来看去没什么是能够拎出来的投资哲学,更像是一本关于投资的作品集,涉及面很广,股票基金保险收藏不一而足,谈的却大多是细碎操作技法,主干并不怎么明晰。所谓“哲学”,应该是指能体现智慧”的东西,操作技法应该只能算“聪明”这个层面,“灯”让人想到的是方向光明能量,用在这里也不那么合适,我觉得书名如果改成《聪明的投资:保守主义的实用手册》,可能和内容贴切吧。

  本人因为经历过至少一整轮的牛熊市轮替,也曾经在股票论坛浸淫一年多,近两年微信公众号上同类型的文章琳琅满目,现在更迫切需要的是对思路的整理,将不适合自己的剥离,提炼符合我的要领,看这书就用处不大了。

  《投资哲学》读后感(三):这书连投资鸡汤都算不上,欺负文盲看不懂?

  首先刘军宁作为政治文化学者,在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依靠掉书袋和一些皮毛的投资理念就能闭门造车,此等学术功力令人佩服。

  然而作者再有学识,也掩盖不了其对投资其实一窍不通、没有任何实际经验事实

  特别涉及到专业部分,比如资产配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一大通,文笔不错可惜对基本概念完全理解错误,简直误人子弟

  难以想象这样一本书居然能出版,难道中信的财经编辑不对专业性把把关吗?

  更难以想象,罗振宇居然还指名推荐此书,到底是他揣着明白糊涂呢,还是真不懂呢?

  如果初学者真想了解价投理念,其实有很多不错的入门书籍可以选择,比如但斌《时间的玫瑰》、李驰《中国式价值投资》、梁军儒《让时间为你积累财富》、李杰《股市进阶之道》,哪本不比这书强?

  一个书斋式政治学者,没有翻过上市公司财报,没有二级市场交易经验,不研究企业基本面,美股、港股、A股一个投资案例都举不出,光靠摘抄几句价投语录就到处布道,甚至做跨领域的学术研究,到底哪来的自信?

  写出这种政治和投资混搭的学术垃圾,还能在中信出版,能被知识电商炒作,被某些不明真相的读者奉为经典,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投资哲学》读后感(四):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刚从“罗辑思维”知道这本书时,颇有阅读欲望,可最终确是耐着性子在kindle上急速翻完。

  作者是研究保守主义的学者,可对投资的认识似乎只是泛泛。我并不是说只有那些在投资里赚了大钱人才对投资有深刻的认识。毕竟投资赚钱本身就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书里凡是都要和保守主义扯上关系,有时候真的很生硬

  尤其是传达了一个奇怪逻辑,价值投资=保守主义。于是乎对价值投资推崇备至,无非是想宣扬保守主义。我对保守主义没有意见,可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扬我却不认同

  只有思考清楚所谓的“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我们才能明白“价值”不过是投资的一种方式,而并非是唯一的方式和最优的方式。

  《投资哲学》读后感(五):心要眼瞎时,什么都看不见

  导言

  基本原则”:原则一,永远不要赔钱;原则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保守主义致力于保守自由,而价值投资帮助人们获得财务自由,从而使人身自由有了坚实物质保障

  什么是保守的投资者?以发现与保守价值为最高追求的投资者就是保守的投资者。保守的价值投资的最大妙处,不仅是它能帮助投资者致富,而是它能保守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东西:自由!一个人有了财富,有了财务自由和人身独立,就不会被逼着去做傻事了。当国家政党是唯一的雇主的时候,就没有金融投资了,就没有个体的自由与独立了!

  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

  ——陀思妥耶夫斯基

  金钱不会听命于配不上它的大脑

  ——爱茵·兰德(Ayn Rand)

  Wealth is the product of man’s capacity to think

  对财富性质的理解方式决定创造财富的方式。财富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勤劳节俭,但是在根本上,财富是观念产物,是人的思考能力的产物

  守住你的能力圈(不要逾越你的能力圈)”就是公认的最重要的投资智慧之一。而最大的投资智慧,就是在于如何知道什么对象是你不该投资的

  所谓的理解,是指投资者有能力看清作为潜在投资对象的公司其10到20年后的未来

  投资要成功,不是取决于投资者对政府政策洞察力,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对当政者的人性和权力与制度的本质的洞察力

  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大卫·休谟提出的原理应该是保守主义的投资者处理与当政者关系的准则:这个原理就是“无赖假定”(assumption of knavery)。休谟提出这个假定本是为了设计合理的政治制度。这个假定是保守主义在制度设计上的基本主张,也是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休谟说:“在设计任何政府体制确定该体制中的若干制约监控机构时,必须把每个成员设想为无赖之徒,并设想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谋求私利,别无其他目标。我们必须利用这种个人利害控制他,并使他与公益合作,尽管他本来贪得无厌野心很大。……因此,必须把每个人都设想为无赖之徒确实是条正确的政治格言。”

  所有的狐狸都是无赖,这是它们的天性,作为鱼不能对狐狸有任何幻想、任何指望

  价值投资是独立性极强的投资。这种独立性,首先是独立于当政者及其政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投资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保守的乐观主义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Seneca)说过:心要让眼瞎的时候,眼是什么都看不见的。(Eyes will not see when the heart wishes them to be blind.)

  衡量一个人,一个投资者的智慧与境界,就是看他能否从万事万物中找到好的、令人乐观的一面

  邓普顿爵士使用了一个特别的概念:精神红利(spiritual dividends)。精神红利来自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对投资者而言,精神红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在的红利,是对灵魂的回报(dividends in the soul),这种红利表现为你热爱你所从事的获得内在财富的工作;还表现为,你因为具有内在的财富而获得心灵上的安宁(peace of mind)。精神红利的外在表现是奖励与你的内在精神财富相匹配的外在的物质财富

  邓普顿说过,你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你必须相信是你在掌握自己的人生,是你造成你现今的生活状态。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拒绝哀怨是必须的。投资者应该远离习惯性抱怨

  资本主义是与贪婪有关。没有贪婪,经济就不能繁荣,因为贪婪是经济增长引擎。要想有经济增长,就必须有投资,需要各种投资。

  弗里德曼还提醒我们,个人贪婪一点不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怕就怕政府贪婪,怕政府为了追求GDP不惜让民众付出一切代价

  一种是公民结社(the civic association),另一种是企业结社(the enterprise association)

  公司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作为,远远大于个体的作为:1. 创造就业;2. 提供产品与服务;3. 创造财富;4. 为民众提供独立于政治权力的社会依托

  第一个标准是公司的道德价值,即所投资的公司必须是有道德的公司

  第二个标准是公司的历史价值,即这个公司必须有一定的历史,越悠久越好

  第三个标准是公司的未来价值,即适合投资的好公司需有恒久的存在价值,不会被现有的和后来的竞争者所轻易取代

  《投资哲学》读后感(六):我把它弄成了快速读格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E2NjM1Mw==&mid=209978305&idx=1&sn=85597ddcf6d9bf68f7aa7c936eda0b9b&scene=1&key=0acd51d81cb052bc7518b6a4f2675967a5bef6974358938d9df6acc38d5b896872405ff7b1998012a089f1d9aec61332&ascene=0&uin=OTA1OTE2NzYx&devicetype=iMac+MacBookPro10%2C2+OSX+OSX+10.10.4+build(14E46)&version=11020113&pass_ticket=bOGqRtUSf4trPXtAejlNQ3o5u2EvJuqedti9Z06jc2w93hfCq8CYNPnftl9D4VcT

  《投资哲学》读后感(七):《投资哲学》读后感

  看完本书,说说自己的看法:

  1. 作者是政治哲学背景,非专业投资背景。书中某些投资概念是错误的,这必须要承认。

  第九章 方法 是全书中和专业投资领域最接近的一章。

  A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倡导自上而下投资理念的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先驱,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里.马科维茨。与自上而下投资思路密切相关的是投资多样化与投资的技术分析。与自下而上相对应的是自上而下的投资理念。这种理念认为:作为上层的宏观经济、市场大盘与行业板块,比作为下层的公司、企业更重要。这种投资理念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在上层而不在下层。上层的现状与趋势,而不是下层的基本面,是做出投资决定的关键依据。

  我同意自下而上策略的有效性,但是不同意作者的推导过程。

  首先马科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主要解决投资者如何衡量不同的投资风险以及如何合理组合自己的资金以取得最大收益问题,该理论不能说一定是自上而下或者一定是自下而上的。

  其次,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主要是由于:

  1.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存在。(目前,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市场有效性假说是完全错误的,巴菲特等少数顶尖投资者能够持续战胜市场这一事实本身说明了市场有效性假说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2. 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需要挑战市场有效性假说,即从整个市场寻找无效性;而自下而上的策略是在更加具体的某家公司、单只股票上寻找无效性。两相比较,肯定是自下而上的策略发现无效性的可能性更高。

  投资的至简之道

至简的投资之道不是非常复杂,而是非常简单:这就是寻找业务简单的业务模式、简单的经营方式,简单的产品的优秀长青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最简单的投资就是捡钱。……但凡复杂烦琐程度超过捡钱或难度超过跨越半米的栏杆,就应该知繁而退、知难而退,无所作为。

  请相信,投资这件事绝对是碗好端饭难吃。一个毫无任何经验的投资者只需要投资市场指数基金就能够获得市场平均收益,但是要想长期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却是非常困难,想想巴菲特年化收益率保持在20%左右已经是世界顶尖的水平。如果最简单的投资就是捡钱,韭菜们应该扪心自问:捡钱这种事为什么会轮到你?

  C 分散投资( - 少即是多 投资中的集中和分散)

有两个现象常常被人忽略:第一个现象,以证券投资为例,大多数投资者一开始都是进行分散投资的,用很少的钱买很多的股票。……第二个现象是任何职业的投资者在其机构投资行为之余都有自己的小型投资,或股票,或房产,或收藏。因此,他们在私下都是散户。如果对他们的私人投资总体上进行整理归类,在广义身上他们都是分散投资者。……从这两个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分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倾向。只要不去刻意集中,投资通常一定是分散的。分散投资是自然而然的,而集中投资需要习得。过于分散是既成事实,相对集中才是要追求的目标。

  投资组合中的分散投资是指证券之间的不相关性(相关系数值在-1 到 1 之间, -1 表示两个变量负相关,1 表示两个变量正相关,0表示两个变量不相关。),并不是说买入几十只不同的股票就是分散投资,也不是说买入股票、房产、收藏就一定是分散投资。另外,相关性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会突然发现所有资产的相关性同时变为1。

  这个关于分散投资与否的判断应该是:我们是否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

  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他就应该采用以下策略最大化收益

  1. 集中投资

  2. 短期投资

  3. 使用杠杆

  但事实上,人不可能准确的预测未来,所以必须采用以下策略:

  1. 分散投资

  2. 长期投资

  3. 不使用杠杆

  ——————————————————————————————————

  2. 个人认为好的章节:

  1 本体 - 金钱的精神本质

  这一章讲的非常好,“钱”只是人脑中的概念,只有人类能够理解。更进一步思考,“钱”的另一种概念“信贷”(credit),也只是一种人脑中的概念。在繁荣期,这种概念能够释放出巨量的“钱”——只要有贷款方相信借款方的偿付能力(借新还旧),贷款方就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贷款,而一旦到了危机时期,贷款方趋于谨慎而终止继续提供贷款,这种概念随即归零,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危机。

  2 人性 当投资者遭遇不确定的政策

  无赖假定原则很有启发性。

  2 人性 - 你怎么知道你知道

  8 知识 - 为什么预测是不可能的

  - 致命的自负

  重点都是讲人的认知局限性。人类认知的四个象限:

  知道 不知道

  知道 1.知道自己知道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 3.不知道自己知道 4.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正如2003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Rumsfeld在回答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的“名言”:

  Reports that say that something hasn't happened are always interesting to me, because as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knowns(知道自己知道);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知道自己不知道);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 And if one look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and other free countries, it is the latter category that tend to be the difficult ones.

  正因为存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要对未来保持敬畏,不要试图预测宏观未来。

  7 价值 - 价值发现源自资本自由

  其中关于流动性(liquidity)的描述非常有启发性。

人在自由中实现其价值。……资本在流动中实现其价值。资产的可流动性与资产的潜在价值成正比。越能自由流动的资产价值越高。“现金为王”的道理也在于此。例如,B股市场上的股票虽然与同公司A股票同股同权,但是由于其流动性受到了人为限制,价格相对于A股就也要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非流动性折价”(discount of illiquidity)流动性越好的资产,得到的估值越高,并在流动中实现价值。

  启发:

  通常资产的流动性和非流动性都随着市场不断转变,今天容易卖出,明天则很难。或者,今天容易卖出却很难买入,明天则很难卖出很容易买入。所以,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他人。

  在你不关心的时候,有大量的流动性(自由);当你急需它的时候,流动性(自由)却忽然消失不见。

  所以对待流动性最好的办法是

  1. 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

  2. 确保能够长期投资(合理的资产配置、不适用杠杆、合理预期)

  以上。

  2018年2月16日

  《投资哲学》读后感(八):《投资哲学》:基于保守主义的价值投资观

  本书作者刘军宁,北大政治学博士,国内研究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独立学者。身为保守主义者,因为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宣扬自由主义、宪政而被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开除的经历也使得此人多了一份神秘色彩。如果不了解保守主义、价值投资,请翻阅我写的这篇文章《保守主义与价值投资》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如果不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很难做到通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哲学本身是要对事物最基本、普遍的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思考。而投资正是当下中产阶层最为关心的问题了。作为或即将成为中产的你,应该有着怎样的投资观呢?这本书可以给你答案。无论你是赞同索罗斯、徐翔似的投资机会主义者,还是信奉巴菲特、郭广昌的价值投资者,你都应该仔细阅读这本书,此所谓“知己知彼”,毕竟市场上博弈的人来自不同阵营。

  书的前三章谈了三个基础性问题“本体”、“人性”、“人生”;中间三章重于思辨“心与物”、“时与空”、“己与群”;后五章思考深度陡然增高,融进了作者的价值观,阐述了保守主义对待“价值”、“知识”、“方法”、“道德与信仰”、“真理与自由”的态度。

  书中有着醍醐灌顶的思辨不胜枚举,以下择取本人深以为意的十则以飨读者。

  1 一个投资者要走向成熟,一定要逐渐树立起一些能经得住岁月考验的哲学信念

  2 人在本性上不仅有其有限的一面,每个人的人性中也都有追求无限的一面。这也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对知识与财富的追求,对权力与利益的追求,甚至对卓越与不朽的追求都是没有止境的。

  3 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的忠告是:投资应该是一种最理性的行为,如果超出了投资者的理解能力就不要投资,投资者只能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

  4 作为能力圈意义上的理解,我同意这样一种界定:所谓的理解,是指投资者有能力看清作为潜在投资对象的公司其10到20年后的未来。

  5 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个庸俗的话题。财务自由有丰富的道德意涵。财务自由与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有些生活方式与实现财务自由是不能并存的。财务自由鼓励节俭的、自尊的生活方式,要求储蓄,排斥奢侈浪费。追求财务自由,还必须审慎、执著、不断努力,放弃眼前的享受,耐心坚守到甜美果实的成熟。

  6 投资要成功,不是取决于投资者对政府政策的洞察力,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对当政者的人性和权力与制度的本质的洞察力。

  7 对保守主义者而言,审慎更有其特定的意涵:只有根据长期后果来衡量一件事情,才能算得上是审慎。

  8 如果为利生产商品的活动是正当的,那么不直接接入生产的投资活动是正当的吗?投资的功能是资本配置,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优化资本配置,以及通过完善企业治理帮助企业通过服务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润。投资者的作用就是将资金不断从效益低、回报低的企业中抽出,投入效益高、回报高的企业中,通过使资本与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来降低与减少资源的浪费。投资的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投资者是经济的优化器。不在意资源配置有效性的经济一定是恶质的经济,遭殃的一定是民众。价值投资者利用别人的错误来赚钱也是非常正当的。首先,这是规则允许的。在网球比赛中,总不能说费德勒从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中得分是不道德的吧?其次,投资者利用对手的错误,可以防止错误的蔓延,从而对市场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这样的行为,是十分道德的,应该受到鼓励。

  9 幸福跟自由一样是状态,而不是目标,一定要通过其他的追求来体现。台湾作家三毛说,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幸福的。如果一个人喜欢投资,他的幸福就是成功投资的状态,金钱与财富只是投资事业的副产品。一件事情的成功,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快乐;从事自己的事业并取得持续的成功,那才幸福。对热爱投资的人来说,投资正是这样的幸福事业!

  10 一个投资者的潜力不仅取决于他赚取金钱的能力,而且取决于承载金钱的能力。如果只有赚取的能力,没有承载的能力,他将被金钱所压垮,因而也就没有机会成为卓越的投资者。

  《投资哲学》读后感(九):投资观念的搭建

  书籍没有涉及具体的投资技巧,这可能和作者缺少投资经验有关,但是不少理念对于初入者来说 还是非常受用的。

  不懂不投。股市最疯狂的时候,我买了指数基金。投的不多,但是差不多损失30%,对于不熟悉了解的领域可以带着学习目的地尝试,但是切忌大金额投入。

  关于财务自由的新定义,就是被动收入高于主动收入,并且可以支撑起你的生活。这样的状态想想也是蛮爽的。当然后半句是我自己加的,这也是目前我接触的最认可的定义。这样的状态确实需要时间的经营。

  寻找优质的资产,在低价买入,等待时间的回报。大的方向是有,确实缺少实际的操作技巧。

  管控好欲望,不做超前消费。

  《投资哲学》读后感(十):价值投资的理念

  了解保守主义头(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

  独立思考,远离内幕消息

  时间是价值投资最好的朋友

  只去能力圈之内的投资,不去冒险

  外在财富是内在财富的体现

  永远不要期望打败市场,市场无法预测

  一纸金钱,是一纸契约;一纸金钱,是一纸信用;一纸金钱,是一纸信心;一纸金钱,是一纸德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金钱是自由的象征。诅咒金钱就是诅咒自由,就是诅咒生活。金钱是一种精神与道德现象。钱越多需要的德越高,只有德高之人才能驾驭得住它。美国哲学家爱茵·兰德说过,金钱不会听命于配不上它的头脑。一个投资者的潜力不仅取决于他赚取金钱的能力,而且取决于承载金钱的能力。如果只有赚取的能力,没有承载的能力,他将被金钱所压垮,因而也就没有机会成为卓越的投资者。

  下文全部来自刘军宁老师的《投资哲学》,如有侵权马上删除

  “保守主义”就是指:坚持遵守成熟的思想和规则,不做不符合原理常识的决策,在现有规则没有被证明无效之前,都要认真遵循。

  如何理解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并不排斥创新,而是强调传承,强调对事物内在规则的认知和遵守,反对“幻想”式的激进变革。

  “保守主义”提醒人们要对传统智慧和经验保有一分敬畏。

  不做错的事情和只做对的事情同样重要。

  “保守主义”并不是故步自封。

  保守主义对人性持十分悲观的看法,认为人在本性上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这首先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无知的一面,有很多东西都是一个人的知识所不及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增加新知识,但是即便如此,仍不能克服无知,反而会带来新的无知。有人说,知识的岛屿越大,无知的海岸线就越长。把这种人性论应用到投资上,其结论必然是: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其知识和能力所及的能力圈。在这个圈内投资,投资者成功的把握比较大;逾越了这个能力圈,招致损失是必然的。因此,一个价值投资者必须牢牢地守护自己的能力圈,为此也要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把自己局限于能力圈之内的“坏处”是可能会错过圈外的投资机会。但是如果这些机会与你的能力根本无关,这些机会就不是你的机会。

  保守主义发现,人在本性上的不完善还意味着,人类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人是一定会犯错误的。但是保守主义的努力方向不是完全杜绝人犯错误,而是尽可能降低犯错误的概率,减少错误的后果。把这一理念运用于投资领域,必然要求投资者更少次数地、更谨慎地投资。

  保守主义特别看重时间与传统。保守主义认为时间是检验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

  一纸金钱,是一纸契约;一纸金钱,是一纸信用;一纸金钱,是一纸信心;一纸金钱,是一纸德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金钱是自由的象征。诅咒金钱就是诅咒自由,就是诅咒生活。金钱是一种精神与道德现象。钱越多需要的德越高,只有德高之人才能驾驭得住它。美国哲学家爱茵·兰德说过,金钱不会听命于配不上它的头脑。一个投资者的潜力不仅取决于他赚取金钱的能力,而且取决于承载金钱的能力。如果只有赚取的能力,没有承载的能力,他将被金钱所压垮,因而也就没有机会成为卓越的投资者。

  英文中对应中文“才”的,是一个常见的、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单词:talent。但是,不太周知的是,在古代西方,尤其在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和希伯来等地,talent是货币的名称,叫塔兰特。

  著名女哲学家爱茵·兰德有句名言:“财富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产物。”

  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要想在投资领域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正确思考;第二、独立思考。”这里要补充的是,只有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正确思考,这一做法的结果,是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哲学。

  人的真正智慧,不仅在于意识到自己已经知道多少,更在于意识到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局限性。

  被称为20世纪英国最有思想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指出:“保守就是宁要熟悉的东西不要未知的东西,宁要试过的东西不要未试的东西,宁要有限的东西不要无限的东西,宁要切近的东西不要遥远的东西。”

  作为能力圈意义上的理解,我同意这样一种界定:所谓的理解,是指投资者有能力看清作为潜在投资对象的公司其10到20年后的未来。

  人是追求超越性的动物,而且这种超越性正存在于人的有限性之中。因此,对现有能力圈的超越也是任何投资者身上不可遏制的冲动。在投资领域,每个人都终将面临这样一种难题:他的能力越强、能力圈越大,能力圈的边界就相应地越模糊。越有能力圈,就越想冲出能力圈,逾越能力圈的可能性就越大。伟大的投资者就是不断地与这种冲动作斗争,并常常落败。

  投资与人性 要顺应,更要抗拒!

  在资本市场没有新的东西,过去发生的还将一遍遍地发生。贪婪会继续,恐慌也会继续。这是因为人的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投资要成功,不是取决于投资者对政府政策的洞察力,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对当政者的人性和权力与制度的本质的洞察力。

  根据无赖假定的原理,对各种政策和可能的干预,如果猜不透,就一定要往坏里猜。往坏里猜,猜错了也是对的;往好里猜,猜对了也是错的。往坏里猜,并做好最坏的准备,你也许会发现他们还不够无赖。

  对那些不以投资为志业的人,仅仅为取得财务自由而赚钱的人,他们不妨为自己设一个弹性的上限。在自己的财富触及或超过这个上限后,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入到自己的志业和真正的爱好上去。

  如果一个人喜欢投资,他的幸福就是成功投资的状态,金钱与财富只是投资事业的副产品。一件事情的成功,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快乐;从事自己的事业并取得持续的成功,那才幸福。对热爱投资的人来说,投资正是这样的幸福事业!

  衡量一个人,一个投资者的智慧与境界,就是看他能否从万事万物中找到好的、令人乐观的一面。如果你是审慎而坚定的乐观主义者,那就不妨进行长线的价值投资;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你只能去进行短线的投机,因为机会稍纵即逝,陷阱无处不在。

  所谓投资,就是发现并遵从内在财富的法则,积累你的内在财富,适当的时候,打开你的精神财富的水龙头,你的物质财富将汩汩流出、源源不断,并成就你的卓越和你的生命!因为你的内在财富决定了你的外在财富。

  当积极和向上的一面总是被埋没遮蔽的时候,抱怨者的心里将总是充满苦楚,并转化为对自己和别人的哀怨。其实,抱怨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因为他们用这些锁链牢牢地锁住了自己心灵的大门,堵死了成就自我的路径。

  弗里德曼说的对,资本主义是与贪婪有关。没有贪婪,经济就不能繁荣,因为贪婪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要想有经济增长,就必须有投资,需要各种投资。弗里德曼还提醒我们,个人贪婪一点不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怕就怕政府贪婪,怕政府为了追求GDP不惜让民众付出一切代价。所以,如果贪婪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让政府贪婪,还不如让民众贪婪。

  时间在价值投资中的地位

  在保守的价值投资者看来,最稳妥、最现实的投资方法,就是让时间成为自己最强大的盟友。选择投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公司,才是成功投资的关键。

  投资的大敌之一是按捺不住,因为求有为、爱行动是人类的天性。而耐心是人的这一天性的反向操作。

  耐心与时间相关,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种耐心是投资前的从容等待,一种耐心是投资后的从容等待。

  投机者喜欢做大的公司,而真正的投资者喜欢长大的公司,喜欢经过时间考验的常青公司。保守的投资者应该投资保守的公司,那些保守其经过道德检验的核心价值的公司。

  保守主义投资哲学为衡量作为投资对象的公司设立了三个标准。保守主义最强调的是道德思想体系,它最看重的是道德。因此,第一个标准是公司的道德价值,即所投资的公司必须是有道德的公司。

  保守主义投资哲学为好公司制订的第二个标准是公司的历史价值,即这个公司必须有一定的历史,越悠久越好

  挑选公司的第三个标准是公司的未来价值,即适合投资的好公司需有恒久的存在价值,不会被现有的和后来的竞争者所轻易取代。

  为什么不要听内幕消息?

  保守主义的价值投资圈有一个基本共识:远离内幕信息。为什么要远离?通常的答案是:违规泄露内幕信息或通过掌握内幕信息来进行内幕交易具有法律风险。

  内幕信息通常是假的,真的内幕信息是很难获得的。按照假的内幕信息去操作,会导致投资的失败。许多内幕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常常带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有些甚至一开始就是一些人刻意散布的、作为诱饵的谣言。为了避免投资的损失,必须远离内幕信息。

  从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的角度看,凭借内幕信息来投资,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会导致投资者迷失自我,放弃自我判断,放弃自我研究,放弃自己的投资哲学,放弃对自己的信心,造成投资者对他人的依赖。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说:赞同性的证据比否定性的证据更让人兴奋,这是人类改不了的错误。所以,保守主义投资哲学在这里正好派上用场。它告诫,假如你发现了貌似西施的投资对象,不要过于兴奋,反而要格外审慎,多重验证;做判断时要保守、不要激进。保守主义投资哲学所致力于的,正是如何以东施般的价格获得西施般的价值。

  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它假定计划者是全知全能的,经济活动是完全可以预知预测的,因而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可以计划的。然而,计划者不是全知全能的,这不仅是因为其理性能力的局限,而且是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地方的、分散的、零碎的,往往难以传递。任何人以及机构都无法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获得全部信息。波普尔颠覆了历史决定论,哈耶克颠覆了经济决定论。人类的历史命运与经济活动是不可决定的,也是不可预测的。

  邓普顿看得更开: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明天市场是涨还是跌,这个既不可知,也不重要。何必为此劳神?所以,投机者眼睛盯的是市场先生的报价器,而投资者眼睛盯的是企业价值的称重机,因而没有必要去关心市场的报价器。

  关于预测与投资的关系,保守主义投资哲学有两点忠告:第一,不要相信自己能够预测市场,不把投资建立在自己对市场与价格动向的预测上;第二,也不要相信任何经济学或财经权威有能力预测市场,即不要把自己的投资建立在他人对市场的预测上!

  聪明的人会因为自负而犯下灾难性的专业错误,因为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拥有超人的才华和方法,而给自己选择了更为艰险的航程。—— 查理·芒格

  在投资领域,自负表现为对自己把握价格信息与对市场预测能力的自负,对估值能力的自负和对分析、选择投资对象能力的自负,对操作的自负。错误的直觉、根据过去推断未来、赌徒心理、对市场的盲目乐观、对投资回报保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都为自负搭建了坚实的舞台。这样的自负,结果常常是受到市场的无情打击与惩罚。

  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之所以是致命错误,正是因为政治家与计划者怀有相信自己全知、全能、全善的致命自负。

  中产人士仅仅靠工资收入很难获得财务自由,至少在正常的退休之前很难。对绝大多数中产人士而言,靠工资不能获得财务自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投资哲学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