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学读后感10篇
《博弈心理学》是一本由内藤谊人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读得很漫长,主要是自己读一下就停一下。仔细读完之后,发现书中很多东西都是日常生活中感受过,有的自己明确总结过,有的只是有印象,属于别人一点就感觉“哦,原来如此”的现象总结。
我从来不太愿意读心。毕竟太累。加上以前有个室友,公开表示他喜爱读心术,没事儿就找人练,在背后说这个人怎样,那个人怎样,解读来解读去,相当烦人。
直到碰到算命中所说的小人之灾后受挫,尤其是遇到挑拨之后,不明真相且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误了事之后,才意识到,有的人,虽然与我同龄,但其城府有多么深;才意识到,为自己防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便开始看这些书。感觉日常生活中很多小细节都被说中了,却没有得到自己的重视。
其实,我也比较喜欢看三国演义这类谋略斗智的东西,但总想着那是他人的时空、是戏台,从未想过把自己的生活也变成那样的战场,但随着站在我这边、不站在我这边的人都开始传递“谋略、城府”这类思想,我就有点儿动摇了。诗歌的时代的确是过去了很久了。
好好修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从每个小篇来说,不管是介绍的相关实验和结论,都是有说服力和可应用性的。但是从整本书来看,各大章节缺少联系,所以造成不好记忆的缺点,容易看过就忘。要把那么多的小小博弈术运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说,这本书能有那么几个小点,能让我们生活发生变化的话,也是好。
下面是些个人想到的引申开来的运用。
“能够引起深层心理欲望的产品”。是否能顺利捕捉到那些连消费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深处的需求,正是产品是否能畅销的关键。
Comments:
例如苹果公司,引导消费。所以,有时候问卷调查的结果往往属于从属,要主动寻找到消费者的需求,发开需求,才是好产品。
“看起来很有能力”,“面无表情”是个很有效的方法,“面无表情”会让你显得更强大,更具有支配力、更被人尊重,也更容易影响他人。
Comments:
工作中,为了让对方严肃对待我的工作,需要“面无表情”,而生活中,多以微笑待人。
Comments:
主动提及私人话题,可以降低对方的防线。如果想知道对方的私人情况,可以先主动说自己的,然再提问,这样对方就不好意思不说了。
如果你希望对方再多说些什么,就不停地捧他,再捧他,直至将他捧晕。对方受到追捧后心情舒畅,便会愈发侃侃而谈。
Comments:
注意场合,对待客人时,可以是多人情况下;对待上级要在私下,这样显得真诚,避免同事觉得你在拍马屁出风头;对待同事,可以多在公开场合,对方容易高兴。
人都有一种倾向,即保留那些迎合自己心意的记忆,而淡忘那些不顺心的记忆。
所以,不管面对什么事,都应该果断勇敢地去挑战,不要惧怕失败,不要担心遭遇耻辱,因为,这样的记忆不会停留太久。
Comments:
被领导批评时,注意领导情绪背后的真实意图,不要在意他的情绪,并及时改进。
“帮助他人图回报”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让别人知道,你很优秀,很有潜力,你能力回报他们。一旦获得了相应的帮助,提升实力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Comments:
需要和他人合作时,为了使对方尊重、重视自己的工作,需要显示自己的强大、专业和会给对方带去利益
只要你不懈拼搏,使周围的人看到你的努力,你便有可能得到想要的帮助。
Comments:
想要得到帮助,从他人地方获取时,需要适当示弱。但是不可过分降低自己,否则对方可能会不在意你,不重视你。一旦学完后,要把自己提高到和对方平等的姿态。
提出反对观点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但前提是你对自己的观点有信心,否则不但无法获得对方的认同,反而招来厌恶。
Comments:
用来博取领导和客户的好感,但是不可否定多方,要以平等的感觉提出。
明知是恭维仍然很高兴,反复多次进行“恭维”,能增加“恭维”的可信度,令对手心生动摇。这个世界因为“恭维”而运转自如。
Comments:
用在喜欢听好话的人身上,情绪比较多的人;实干的人尽量少用,容易引起反感。
当你让对方做出高风险的决断时,只要不断用“没时间了”这样的话来煽动他的焦躁就可以了。
Comments:
先问对方什么时候完成,如果对方完成时间在自己预设之内,就同意;如果超出,就让对方一定要在我的规定时间内完成
得到“看起来很强”的评价。
黑色可以使人具有攻击性。
Comments:
对别人所说的话是不能全部听信的。即使电话预约遭到拒绝,但面对面时却不会被拒,如果是这样,还是实际拜访一次为上。
Comments:
多试几次,多花时间。换各种沟通方式,网上、电话、面对面,或者吃饭、逛街。
越是输,就越会辩解。因为不论是谁,痛快承认自己的失败都是相当困难的。
Comments:
对于那些关系较为疏远、态度较为客气的对手,抓住机会卖个人情,即使事情微不足道。替他买一罐咖啡、开会时当众同意他的看法、在别人面前宣传他的事迹、在客户面前给他面子。他的心为你所束缚,而你提出的要求想得到满足,也将变得容易很多,
Comments:
抓住机会卖别人人情,但是不要对每个人,会让人觉得你本来就是个“好人”,找你帮忙是免费的,得不到帮忙反而自己吃亏。
《博弈心理学》读后感(三):博弈心理学
没有像很多书一样上来先摆出一堆专业词语,使初入门者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是从日常生活入题,以科学家们的实验为基础,举了很多常见小事例,还配有小插图,增添不少趣味性,一下子把心理学这个高大上的学问拽到普通读者能够到的地方。 不过,虽然介绍心理学知识的书以实验为基础没什么错,但好像实验也太多了点……一本书的大部分都在介绍实验的内容及结果,不免有点投机取巧之嫌呐。 而且我发现作者特别喜欢用绝对化的语句来增强说服力,例如: “有这样一个事实,即只有那些能读懂人心的人才能实现梦想。” “记住,任何行为都是基于你的心理而产生的,心理博弈无时无处不在上演。” 虽然我并不清楚事实是否如此,但这样读来,总觉得像是进了某营销组织窝点,被疯狂洗脑。 最后列几个我觉得有用的知识点: ①想象一下和你讨厌的人肩并肩或者彼此拥抱的场景——不必真的拥抱,只要想象就行,你心中的那份厌恶感就会“嗖”地消失。 ②在与人交涉的过程中,一旦对方问你:“你为什么不同意?”那就意味着他的心理防线已被你突破,自信开始下滑;同时,你获得了主动权,只要掌握得好,便可稳操胜券。因此,一味逢迎、认同只会削弱你的存在感,自然也没有人愿意认真听你说话。 ③共同进行一项工作,能使你们的关系迅速变得亲密。 ④强而有力的握手,可以向对方传递出自己强大、值得信赖的形象。 (突然想到Trump的握手神力hhhhhhh) ⑤示弱,从而使自己相较于对方处于劣势地位,如此,自己的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⑥通过触摸,人们更容易产生拥有的欲望,更容易将其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因而给予更高的评价。 ⑦不管是谁,即使明知是恭维,但反复被夸赞,仍会感到愉悦。 ⑧当你想让对方做出高风险的决断时,只要不断用“没时间了”这样的话来煽动他的焦躁感就可以了。 ⑨一个之前你不太在意的人拜托你一件事,听过他的请求后,你会立即开始关注这个人,并逐渐对他产生好感。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 ⑩过度的热络反而会成为一种“善意的困扰”。过度地牺牲自我会令人厌烦,遭到大家疏远;甚至会被认为是“违反规则”,让人难以亲近。 ⑪在进行劝说或赔礼道歉时,要尽可能地摆出“外在原因”。 划出重点是第一步,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记得学以致用,把简单的心理学小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然后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hhh
《博弈心理学》读后感(四):读书笔记——《博弈心理学》
** 记忆并不可靠 **
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回顾性估计时,会存在过高估计的倾向。
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对过去的回顾性估计并不十分可靠,那么在制订未来计划时,就不致过高过空,从而降低失败的概率。
注: | 我们的记忆回顾总是会高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不好的回忆不会一成不变地留在记忆中,一段时间后,它就会被你忘却,消失无影。
注: | 我们自己的大脑会淡化不好的回忆
人类会选择忘记那些不顺心的事情。但同时,人类也会“捏造”一些迎合自我的过去。
注: | 确实是的,当过去了一段时间,我们都不能确定事实真相是什么样的
** 共同经历 **
要想和他人搞好关系,不必勉强去搭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默默地和那个人做同一件事。
注: | 做同一件事,就会有共同的记忆,有了共同的话题,哪怕是一起去跟别人看同一场电影
一旦两个人有了共同的记忆,也就有了可供分享与讨论的资源,搞好关系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共同进行某项工作,使人更容易敞开心扉。
** 好心情 **
好的心情可以激发好的灵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力量,助你成功跨越障碍。
巴洛克协奏曲中每分钟55~65拍的行板音乐,能使学习效果倍增。
当你听着宁静而舒缓的音乐时,血压下降,心脏开始健康而有节奏地跳动,得到放松的脑波上升大约6%,从而使得左右半脑达到同步。 大脑和身体随着缓慢的旋律渐渐进入和谐状态——身体放松、大脑警觉,这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状态。
** 塑造 **
强而有力的握手,可以向对方传递出自己强大、值得信赖的形象。
对别人施以援手的一方有自己的心理算盘,比起毫无回报的行为,他们当然更愿意站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败犬效应
示弱,从而使自己相较于对方处于劣势地位,如此,自己的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提出反对观点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但前提是你对自己的观点有信心。
真正的胜利者更倾向于自然呈现,不需要刻意标榜。
越是遭到拒绝的人,寻求归属感的欲望越强烈,甚至存在勉强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的倾向。
通过给身体加劲儿,使身体达到紧张状态,从而使自己保持强大的意志力,以克服内心的痛苦。
** 操控 **
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倾向,总想补充一些自认为没有的、不足的东西。因此,越是社会地位低的人,“权力欲望”越强,越希望通过贵的物品的力量来向周围人展示自己的力量。
** 人际 **
无论是喇叭效应还是哈罗效应,亦或是单纯接触效应,其实都说明了一个关键词:人际关系弹性。
没错,人际关系是有“弹性”的,是流动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事物。
** 读心 **
不可轻信别人的拒绝
辩解过长就会丧失信用
当一个人察觉到自己的错误或罪恶,便会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善行。因此,只要迫使对方成为“伪善者”,就能诱使其协助自己。
** 扭转 **
任何麻烦都是可控的,要相信没有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这种自信能使你不至于手足无措。
很多时候人类的直觉都是正确的。与其拖拖拉拉错失良机,不如抢在他人之前迅速作出决断以占得先机。
我们买一种商品,也许并不是因为该商品本身,而是受了某些词语的摆布。
注: | 还是要抓住自己想要买的重点
人在高度兴奋时容易作出不合理的判断。
单靠文字或单靠声音进行的沟通交流,其成效远远比不上面对面交流,因为后者能让你将这三大要素发挥到极致。
** 结语 **
人的所有行动都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