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蛰伏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蛰伏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07 05:4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蛰伏读后感精选10篇

  《蛰伏》是一本由饶雪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蛰伏》读后感(一):谁人都心酸过,哪个没有?

  有一段年轻时间,因为一个人日子过的很难。精神状态不好连带着身体也差,一天吃着吃着午饭眼泪顺着脸颊流进嘴里,又苦又涩又不得不咽下去,繁杂冗长学业容不得你松口气。晚上失眠多梦,躺在床上像服刑一样,每天很不开心

  那时候好在身边有一大票朋友,日子一天天挨过去,最后也像好人一个。

  曾经我觉得那段日子黑的让人摸不见光,可是和书里的她们相比,我又怎么好开口说自己人生曾经苦的像一抔药渣?

  书里的八个女孩个人的生活足够写一本独立小说出版,她们的经历丰富不像话可能也是因为作者把几个人的故事攒在一起,所以让人一气看完,不免有浓浓的心酸。

  我早已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也过了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日子,但是看到那么年纪轻的小女孩拼了命的爱,拼了命的恨,都感觉以前的日子又回到眼前,自己的心又随着她们的莽撞冲动一回。

  故事里的孩子大多没有一个幸福美满家庭,也许这也是导致的她们自私偏激、不懂得与人沟通原因。她们没有感受到光的温暖,又怎么能照亮别人?她们身上有千万个缺点,可是她们想要爱一个人的心情真挚的。

  可是谁有理会你想要被人爱?通常人们只会关心你会不会爱人,你不曾付出,就不要期望得到回报

  也许和她们相比,我们只是幸运一点,恰巧自己走弯路时有人拽一把,跌倒时有人扶一下,倦怠时有人喝一声。我有时也想,如果当时松一口气,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有人说,苦难财富,苦难如何如何让我们强大,让我们成长。可是如果苦难真的是财富,我倒是希望我们都是一穷二白穷人

  我想这个夏令营可以叫做“偶像力量”,饶雪漫的书我以前也看过,不知为何,饶雪漫在我心里的印象总是风花雪月。如今,她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写书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想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别人脑子里的想法。可是,改变一个人莫过于此。自序里,她细数做成这个夏令营的种种不易,最后却说,没离开过。

  真希望这样的夏令营越来越多,不仅有女生的,还有人能拯救那些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的欠揍的男孩们。

  世有百善,百善之首,为赎人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蛰伏》读后感(二):女孩儿们的青春印象

  蛰伏,暂时的沉睡休息是为了醒来后再次充满生命力新生。饶雪漫,这三个字已经小说里面的治愈励志代言词,也是中国少男少女们可以毫无顾忌倾诉心声知心姐姐。这本蛰伏作为我不是坏女生系列终结作品,选取了饶雪漫夏令营里面的八位女生,讲述她们的故事。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名字的时候,我有一种回到青春时期幻觉,也许我表面上是老师家长眼中乖巧的孩子,其实只有我知道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坏女孩儿,只是我掩藏的比较好没有让其他人知晓,随着年龄增长,那个曾经的坏女孩似乎也随之消失不知在何处,但是我清晰的记得我曾经有过魔鬼天使交织时刻,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好女孩儿,我也有过想要叛逆暴躁的青春期,而那时候的我的选择是自我消解。而现在的十七八岁的女孩儿,却有一位非常好的诉说对象,她愿意用真诚的心去聆听每一个女孩儿的心声,给予她们最大的包容关爱,让她们不至于孤独徘徊在青春期的孤单道路里,接受迷茫的青春选择,这样一位更类似指引者的位置存在就是饶雪漫。翻开八个故事,每一篇章的开头都她们的小档案,看到这个时候的心里突然融入一股暖暖的热流,让我止不住的都想要流泪,好奇怪,明明不是我所经历的,明明我已经安然度过了那段时光,却从这简单的小档案小贴士里面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日子里。每个篇章都分为三个小部分,故事/印象/后来,故事是她的故事,印象是饶雪漫对她的印象,后来是她的后来。三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就是全方位的对一个女孩儿的描述,呈现在我们面前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的少女,或叛逆或温柔或躁动。成人世界里大多对那些所谓的坏女孩儿的叛逆期讳莫如深不忍回顾,摆个风情世故姿态撩一下头发说一句谁还没个青春的时候呢,仿佛那段青春的日子就是一段不堪回首过往。饶雪漫将那段时光视作女孩儿的蛰伏期,每个女孩儿都会有一段青春蛰伏期,在春天醒来,忘记沉睡时的模样,这八位女孩儿的蛰伏期里面有着饶雪漫温柔的抚慰和带动前行,她们未来的路还很远,不会因为这段蛰伏而停滞不前,相反,温柔有力相处方式恰恰让她们更好的走下面的路。因为微博上也关注了饶雪漫,看到生活中的她所呈现出来的大姐姐的样子,感到亲切自然,看着那些和她一同走过青春之路的女孩儿现如今已经成为好朋友回味过去的故事,就能够感受到她的真诚诚恳,她不是因为名利而去做这些事情,而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想去做,并且做得很好,在此也要向陪我们走了那么多年的饶雪漫姐姐道一声谢。

  《蛰伏》读后感(三):不单单适合“少女”看的青春文学

  拿到《蛰伏》一书的时候,是我坐在“凤凰雪漫”上班的第一天。作为“我不是坏女生”夏令营系列的终结之作,光听书名就让人非常期待。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也很傻很俗气的问了同事,《蛰伏》里面的故事是真实的吗?其实,我是明知故问,在故事的开始,饶雪漫已经给出了答案。可我读完故事,还是想要问一问,也许是我表达的不清晰,我其实想问一问,在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女孩吗?

  因为,书中提到的八个女孩,似乎真的离我非常远。看到她们的遭遇,我似乎真的无法感同身受。而看她们故事的时候,微微有些冷眼旁观意思。也许是我在一个相当安全环境下成长吧。或许,是我太老成又太过理智。还是,我微微有那么一点点幸运。没有遭遇过那些伤痛,没办法感同身受。其实,我父母也经常吵架,我也像书中的筱晓一样希望他们离婚,我也跟那个女孩一样,认为他们离婚才是最好的解脱。但,不曾想到的是,或许他们也真的很相爱。就像故事中的妈妈说:“你可以不需要某一个人,但当你要失去的时候,你才会觉得,他已经成为你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眼睛嘴巴,或者四肢,少任何一样,都是残缺的。”

  所以,我调理心态,重新去看待这本书。而不是用一种批判的,带有色彩的眼睛去看待她们,因为,这只是个故事。尽管,它真的就发生在那八位女生身上。

  这本书被视为“最佳少女治愈励志书”,其实更适合,那些长大了的姑娘,或者是小孩子的家长,看一看。也许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遇过的事已经把你变成一个坚强不催的女战士,你看她们的故事觉得她们矫情,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蠢。可是,当你换一个角度,站在她们的立场,你会为她们感到心疼,她们不是无缘无故变“坏”的。她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的徘徊时,真的需要一双强而有力的手,陪她们等待人生的红灯,拉起她们勇敢的穿过那盏安全的绿灯。她们需要。

  饶雪漫有句特经典的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没有人永远十七岁,却永远有人十七岁。当然,饶雪漫也不会永远十七岁,但她说,我会在十七岁的路口等你们,陪你们一起长大。看到《蛰伏》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里面的雪漫也挺亮眼的。我发现她的另一面。她真的不像我所看到的明星一样时时刻刻说话小心严谨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她真的非常真实,嘴巴也挺毒,说话一针见血,似乎还不怎么情面。当然,她又十分机智,跟小营员们见招拆招,而又能让她们心服口服。也许,这就是偶像的正能量吧。

  书里面分为八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叫“后来”板块。我每次读前面故事的时候,都忍不住想要先翻到“后来”去看一看,想看看她们经历了人生蛰伏期之后,她们是否康复,她们的后来到底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后来?还好,真的没有让我这个“偷看”的人失望

  我特别喜欢《蛰伏》这名字,就像编辑说的:“《蛰伏》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表达着参加夏令营的姑娘的状态——一切痛苦迷惘,都是因为她们还在阴霾中沉睡,然而不论曾经走过怎样孤独的时光,不论过去经历怎样荒唐岁月,她们都值得拥有春暖花开的日子。”相信饶雪漫也在用《蛰伏》这本书,告诉那些姑娘——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这些“坏”女孩,她们或许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她们彷徨无助古怪,她们又真诚、明媚犀利。她们只是暂时沉睡,当她们醒来,她们便会忘记沉睡时的样子,脱胎换骨,轻装上路,迎接下一个崭新的明天。

  我期待并相信,走过青春蛰伏期的她们,一定能成为一个阳光明媚,时刻脸带娇笑的美好姑娘。

  《蛰伏》读后感(四):被爱伤过的人,再次启程(读饶雪漫之一)

  暑期以来看过的书,有饶雪漫的《蛰伏》,作为可能是“我不是坏女生”的收官之作,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看她的书,觉得蛮有趣。 青春很美很残酷,很多时候令人无法直视。

  于是陆续收了一些她的书。我这个人就是有这样的毛病,一看到谁的书对眼,就想把她所有的书都搜过来。关于“我不是坏女生”系列,收的不全,不过,第一本还是被我收到了。而且,也已经看完。 对比第一和第七本也就是这本《蛰伏》,感觉《蛰伏》给我的感觉更好些。首先,从叙述手法上。 最近这本用的是第一人称讲故事,第二人称说印象,第三人称跟踪报道后来的事情。手法干净,主次分明。 第一本这些就有些裹挟不清,还有,“雪漫会客厅大概已经不太流行,也有点作秀,恩,还是这本好。

  从叙述的尺度方面来说,雪漫在第一本《我不是坏女生》中,对于中学生恋爱这样一个非常暧昧话题,说得也比较暧昧,比如150页有这样的句子

  “呵。赞成在中学阶段恋爱是没有什么不对的吧。我,没有教坏小孩子吧。——应该是没有的吧!”

  语气非常矜持,仿佛遇到了什么威胁的样子。 虽然, 雪漫姐写的故事里面很多都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尺度,但,这样的语气,这样的气魄,仿佛总有那么点唯唯诺诺

  所以《蛰伏》里的语调风格在我的脑子里显得更加的鲜活,更加的明亮了。作家用第一人称,也就是少女本人的口气叙述故事,更直接,更主观所有的感觉当然更能震颤人心。 原来,爱的炽烈伤人是如此之重。 可以死,可以同归于尽,可以做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恩,我现在还能记住的情节,有一个,为男友意外怀孕的马小娇,第一次堕胎,男友不接电话,玩失踪,其实是有旧相好,于是将死掉的婴孩放入礼品盒,送给背叛她的负心人。后来因为他要出国,还是什么,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终于爆发,差点把那个男孩子K成植物人,女孩也因此坐牢。 太残酷了。

  说到女孩子的事情,最多的一个情节是,意外怀孕,各种原因,无法承担后果,堕胎。堕掉的天使啊! 有几次都看哭了。 这种感觉,真的很撕心。 本人看过的书当中,除了《红楼梦》给过我这样的感受,其它的书很少有过,雪漫姐展现的这些美丽的,残酷的,带血的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青春很懵懂,很多人容易傻事。 女孩子被一腔热情迷惑,走上可怕的道路。 是的,这是她们的青春,但女孩子能不能学会保护自己能?学校不教,恩,看看这样的小说倒不错。 但学校看课外书,仿佛要被收,被撕,被罚站,唉,矛盾

  还发现一个现象,这里面的许多女孩子都是艺体生。可能艺体生身上更容易显示灵性,更容易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更容易被孤立,被伤害吧。印象深刻一个故事,是一个女孩子不知道什么心理,喜欢上了自己的男声乐老师,然后在他跟他女朋友之间各种挑拨离间,各种诱惑,最后暴露的事情。说真的,饶雪漫写得太浪漫了,搞得我都有点向往有这样的艳遇,呵呵。 错位的爱情最终不会有好结果,这是饶雪漫的青春系列所坚持价值观,很正确哦。

  被爱伤过的人,再次启程,可能很久不能遇到新的风景,可能很多东西重又看做云淡风轻。祝福她们,愿她们能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宿

  很多书还没看,再有感想的时候再说。

  2013-08-07

  《蛰伏》读后感(五):谁的青春不叛逆——评《蛰伏》

  谁的青春不叛逆——评《蛰伏》

  文/龙敏飞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样的,豆蔻年华风华正茂;但每个人的青春故事,却又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迷茫、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叛逆……而叛逆,几乎是青春的代名词。在这个年纪,你不做点不寻常的事、你不疯狂一把、你不与众不同一把,似乎你就没有青春过。

  饶雪漫的《蛰伏》一书,便是一本致青春的书,这也很契合今年的流行主题。《蛰伏》讲叙的是8个女孩的“青春故事”,他们都是大人看来的“问题女生”,她们早恋、她们吸烟、她们喝酒、她们甚至吸毒……她们的故事,有着很多人身上的影子,只不过在她们身上,那种叛逆味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罢了!她们参加夏令营,通过夏令营的培训,通过和同伴的相处,有些人,很快就改正了;也有些人,一如既往地叛逆着……

  的确,“坏女生夏令营”看起来是纠正了一些女生的行为,但事实上,叛逆其实是青春期必不可少的弯路。我们在任性中逐渐学会了成长、在叛逆中逐渐学会到为人处世的知识、在不安分中渐渐地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最终根据趋利避害的本能,逐渐改变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于叛逆而言,青春期的人,没有谁不叛逆,只有程度的差别,没有本质的区别。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些路,是必不可少的弯路!”我们总以过来人的经验教导年轻人,但他们叛逆时期的意识,注定她们不可能轻易听从大人的建议,也很难相信大人们所言,便是真正地对她们好。我们这样说,她们便要那样做,和大人们对着干,这是特立独行期的一种表现,哪怕碰壁了,哪怕进少儿劳教所了,哪怕被老师批评,甚至被学校通报了,对曾经青春过的人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认识自我,是改正自我的开始。《蛰伏》一书,其最大的价值,便是陈述了一个个叛逆期青春女孩的故事,有人才十几岁便堕胎过;也有人才十二三岁就出没风尘场所,甚至沾惹上吸毒;也有人因为家庭的原因,性格暴躁冷漠……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而《蛰伏》搜罗的这些故事,便是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只有认识到自我的荒诞不羁、自我的丑态百出之后,才会逐渐地走进成熟、逐渐地改正错误。

  或许,《蛰伏》这本书,只是一个看青春的窗口,但只有看清了青春的模样,才会成长起来,这或许是这本书“青春少女治愈系”标签的真正理由。不过,改正之后,便没有什么好自卑的,也没有什么可难过的,毕竟,谁的青春不叛逆呢?叛逆之后,自会见到彩虹!

  《蛰伏》读后感(六):我在春天醒来,忘记沉睡的样子

  小怪小坏的雪漫

  最近爱上了饶雪漫,准确来说不是最近才爱上,而是最近才发现爱上,记得看《沙漏》时莫醒醒的交替性暴食厌食症着实令我震撼了,世界上居然有这种病!雪漫姐是一个善于创造新名词的作家,也是一个鬼灵精怪的人,虽然这个词似乎不太适合拿来形容她这个年龄的人,看到微博上她和她儿子饶小坏的互动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天马行空,相比有用的人我更喜欢雪漫这种有趣的人。

  雪漫很真实,不会因为你的伤痛而虚伪的说些安慰人的话,她会在你经历一切自以为的痛苦后,说出一句:活该!会在你说出自以为了不起、独一无二的黑暗经历时,平静的说出:没什么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了。你会觉得她似乎真实得有点残忍,有点小坏。

  照理说,她的书应该是初、高中生比较喜欢的,像我的年龄,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初高中时我一心只想着学习,因为只有成绩好了,才能让辛苦的父母得到回报,这是那时候我唯一的想法和目标,也是那时唯一做的事。以至于现在想起来,会觉得那么多美好的年少时光就这样浪费了,说不遗憾不过是逞强罢了。

  等到进入大学,发现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于是便想着看雪漫的书来填补那些被浪费掉的时光。在图书馆看《沙漏》,入戏极深,想着自己就是莫醒醒,不受控制的吃很多食物,然后又痛苦的吐出,直到吐血,在别人的故事里痛苦自己的痛苦,流自己的泪。这是青春的疼痛,看着令人绝望和消极。

  《蛰伏》是青春治愈,很庆幸雪漫创造了这个系列,读完故事会发现,不管我们的经历多么黑暗,诸如吸毒、堕胎、打架、致命的流言,都依然可以成为美好的人,因为青春还在。

  从疼痛到治愈,雪漫的作品有了质的提高,也更具有指引性,毕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关注时,同时带来的还有沉甸甸的责任。针对于现在青春少女的种种问题,她的看法独特,常常一针见血,并作为迷茫、躁动不安的女孩们信任、喜爱的树洞倾听者自居,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蛰伏》破茧成蝶前,我们都是作茧自缚的蛹

  《蛰伏》是2012年参加雪漫姐一年一度夏令营的女孩们的故事,她们之中有因为不懂得感恩而以为所有人都不爱自己的自私女孩楠惜;有因为觉得一切无所谓、浑身长满刺的逃避女孩苏南车;有因为父母过多的爱变得束缚却又不知反抗而假装生病,生活在套子里的女孩小飞;还有在垂死挣扎的爱情里,用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和爱的人的暴力女孩阿娇……

  参加夏令营过后,那个自私的楠惜放下了自己的中二病,认识到不管有多不满自己的现状,生活还得继续,这一切就像饶雪漫说过的一句话:“也许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那个装在套子里、被父母过于束缚的爱压迫得喘不过气的小飞明白了:人生有很多的爱都是为了拼了命在一起,可是有一种爱,从一开始注定是为了分离,那就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爱。那个渴望爱,却不懂如何爱,用暴力表达一切的阿娇决定了忘记,让彼此忘记,忘得干净彻底。在那灯火阑珊的夜里,让尘归尘,土归土,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蛰伏,我们在春天醒来, 忘记沉睡时的样子。一切痛苦和迷惘,都是因为我们还在阴霾中沉睡,然而不论曾经走过怎样孤独的时光,不论过去经历怎样荒唐的岁月,我们都值得拥有春暖花开的日子。

  很多时候我们会面对无能为力的困境,盲目的反抗、挣扎效果未必好,平静心态,学会等待可能会观察到别样的风景,直至破茧成蝶。

  内心的强大让你足以平静的面对时,心智的成熟才得以体现。人的一生不应该是等着变老,而应该是在头发越来越花白的时候,智慧不断的增长。学会等待也是一种心灵的成长。

  关于梦想,没有谁可以打败一颗强大的内心,使它土崩瓦解的只有放弃和自卑。

  故事还没有结束,不过我们不再孤独。

  真希望,树洞一直在,雪漫姐也一直都在。

  《蛰伏》读后感(七):多一个饶雪漫,少N多问题女生

  这两三年,陆续看了《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那些女生该懂的事》、《蛰伏》。书柜上还收了几本她的旧书:《甜酸》《沙漏》《没有人像我一样》。《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看完后就送给了一个刚深入初中的女生。小学的时候,她很乖。到初中后,因为结交了几个损友,有个损友叫人将同班的某个学生教训了一顿,挨了教训的学生家长找到老师,要求学校处理……送我赠书的这个女生当时也在场,为了避免麻烦,也为了换了环境,她的家长就给她换了学校。《那些女生该懂的事》我看完后,也送给了她。听她妈妈说,她现在学习很用心,英语成绩很好,数学也赶上来了很多。我希望她懂得,如何跟父母相处,有些做人的道理,进入青春期后面临的困惑,对待友情、萌发的爱情,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家长没有教给她,老师没有教给她,那么就让饶雪漫的书来告诉她吧。

  知道有“我不是坏女生”这个夏令营,这本书的材料直接来之2012年的这个夏令营。我百度了一下这个夏令营的情况:招收年龄在20岁以下的女生;18岁以下的女生,需取得家长的同意书。与全国的的“坏女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与饶雪漫和编辑们面对面交流,和雪漫书模一起联欢。雪漫机构特聘心理专家出席夏令营,平等的交谈,解开“坏女生”内心困惑。

  我很佩服饶雪漫所作的这些努力。这个夏令营绝不是优秀的听话的好孩子的去玩的。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当然很了不起,但许许多多的问题女生,因为她们从父母那里解决不了她们的困惑,甚至跟父母有了极端的仇恨,她们没能从老师那里解决她们的问题,她们可能不被应试教育的老师所关注,老师们可能更多的关注那些有望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去了,也有可能老师尽力了,但她们的所作所为让老师们失望,无力拉她们一把。还这样一个夏令营,能让那些问题女生在一起交流碰撞,得到心理辅导。还有,这个夏令营的产品,就是“我不是坏女生”系列。比如这本《蛰伏》。8个女孩的故事,分别从爱的逃避、自私的爱、爱的束缚、爱的碰撞等方面,讲述了她们遇到的问题。故事就是第一人称的故事,印象则是饶雪漫在夏令营中队这个女孩的印象,后来部分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在夏令营后的生活、变化、感悟。

  有的人在夏令营中很快就发生了改变,有的则明白了怎么与父母相处,知道了自己家庭的问题,但是需要慢慢去改变,有的甚至只是听了饶雪漫等老师、心理专家的见解,去并未从心理接受,很久之后才慢慢去尝试改变,去理解。

  版权页将这本书归类为长篇小说,我不以为然,虽然饶雪漫做了一些必要的处理,我还是更原因看做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情节未必跌宕起伏,但对这本书的青春读者而言,真的有意义,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女孩子也面临着问题,她们有的跟你一样,有的闭你更严重。对比有些孩子的遭遇,你的可能真不算问题。你要懂得,如果是你的父母不懂的怎么爱你,你也要懂得,如何去爱她们,如何去安然度过青春期。

  从故事性上,我只想给这本书打4星,但从教育一样上,我觉得应该打五星。我们需要更多的饶雪漫。让更多的女孩子都读一读饶雪漫,不要给自己贴上坏女生的标签,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多一个饶雪漫,少许多问题女生。

  《蛰伏》读后感(八):青春治愈

  饶雪漫的书我读的不多,蛰伏是第二本。距离读第一本《胆小鬼》也已经有好几年了。这本书被称作是少女治愈励志书。夏令营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在面对各种不同成长环境下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少女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雪漫是在做一件大好事,这些女孩在回家后应该多多少少都有改变吧。

  《蛰伏》这本书我并不是特别喜爱,只是觉得还行,原因也很肤浅,就是我觉得这些女孩的故事离我太遥远。虽然我们知道童话是假的,可我们还是愿意相信。虽然我们知道小说都是虚构的,但我们还是喜欢读。只是这本书里的故事,无论真假,我都有意排斥。我也是女生,只是比起那些女孩来说我是幸运的,幸福的。她们的遭遇我能理解。但我总觉得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坏境下能决定自己是什么结果的都源自于自己的选择。一个错误,是因为自己做了错的选择。这些姑娘都比我小,可是经历的却比我多,我也实在没资格说这是你们自食恶果,因为她们承受着不是这个年龄段该承受的东西。只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不幸,心中都应该有阳光。所以我同情她们,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像她们一样的孩子。可是我不喜欢这些故事。如果说这些书对于读者来说有所治愈的话,那我只能是觉得这是在用别人的不幸来安慰自己的伤口。这也是我不喜欢的一点。所以对于《蛰伏》我的评价只能是还行。

  《蛰伏》读后感(九):我们都爱上过看似优秀的坏蛋,却并快速的成长。

  终于看完了蛰伏,我在看的时候,浮现一个一个出现而又开始模糊的营员们,我把故事一个一个的套入,像她们又在我面前说心事一样,里面有些都好熟悉,曾说过话像包装成一篇动人的小说故事,我又在里面寻找一点一点关于我的痕迹,才发现里面有提到我名字,却没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我,或许我们的成长都类似,一样都是爱上个学校风云人物的大帅哥,可能不是爱,是虚荣心吧,我们都爱上看似优秀的坏蛋,有太多的痛苦却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我们。急于想快速的成长,我们付出太多,我们仅仅只想告诉别人我们都一样,少走弯路,阳光,明媚才是现在的我们,我们没有那么不堪,没有那么多的忧郁,更多的是我们都不懂成长,忘我们只是个小女孩,无需承受太多,我们真实的存在,也可只是书中的一个主角。我很喜欢书后面里的我们,有一张的我笑的很看,可能不是最好的我,可我喜欢那时有这样笑的我。(后记,其实从夏令营回来后我又与最爱父亲大人吵架,大哭,从飞机下来我本是充满笑容,可问题一直在的我,避不过,那是我成人的礼物最深刻的生日。哭泣真的不代表我不快乐、只是从来都没有痊愈过、但那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蛰伏》读后感(十):化茧成蝶的重生

  我读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的作品,完全为了青春期的女儿,我想了解现在青少年的所思所想,以便能很好的与女儿沟通,最起码没有被OUT出局。刚好,看到饶雪漫的新书《蛰伏》上市,立即收入囊中,捧腹阅读。

  本书是夏令营女生故事系列之六,收录了2012年夏令营八位女生的故事。每篇文章从故事起笔,到印象,落笔于后来,三部分展现故事中女生的变化,我感觉此书可算是一本浅显的心理治疗案例集,记录女生参加夏令营前后变化过程。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鲜活的八个女生,好似浮现眼前,读她们的故事,感觉心理被什么东西堵着,透不过气来,同时有种隐隐的痛,作为家长,我们只看结果,看到过程了吗?都说她们是问题女生?她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张白纸,为何形成的画面不同,谁之责?谁之过?

  小飞父母的严格要求本无可厚非,但父母却不知界限,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小飞小学毕业学校活动,因为没有按时回家,父亲首先挨个给班老师同学打电话,甚至跑到家里去问;其次骂孩子无耻、无知,让孩子反复背诵家规,结果导致同学都离她远远的;初中时,母亲翻看孩子抽屉,发现卡片,不问缘由,到学校大闹,后来孩子用装病掩盖自己的无奈,是忧是悲?孩子青春期,父母应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当面对孩子早恋、厌学、网瘾时,是平心静气想方法解决,还是训斥指责?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却有更多的孩子选择自杀,离开尘世,责任在谁?是父母还是孩子自身?就像《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讲到的七七,她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把自己从家里的阳台轻飘飘的扔了下去,这仅仅是她讲的刺激吗?

  每次与女儿发生争执,我都会觉察,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过失,当愤怒时,我会远离女儿,这份成长是双方的成长,正所谓父母先成长,孩子才会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和孩子,我们先学会接纳,学会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蛰伏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