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种花种菜种春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种花种菜种春风》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8 05:2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种花种菜种春风》经典读后感10篇

  《种花种菜种春风》是一本由(美)芭芭拉•金索沃尔 史蒂文•霍普 卡米尔•金索沃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1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种花种菜种春风》读后感(一):文艺的皮,科学的心

  这个书名是真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书名骗了然后又能读下去?

  书是好书,不管是名字还是内容田园牧歌,是看上去浪漫唯美,做起来汗流浃背的事。没有真正务过农的人,往往是在想像里实现梦想,而这本书的作者,却是身体力行了,只是她开始也并没有抱着浪漫的想像,不过是想远离垃圾食品,自耕、自食。

  因为是一位有科学精神作家,所以在她笔下,涉及的门类众多,并不只是种地和烹饪,细读的话,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菜单反而可能是附带的。

  我自幼生于农村,如今回想,这是非宝贵经历大地谷物、蔬果与人类关系,因此而不曾断裂,我至今的思维行为中,仍然对这种联系有所保留。前几天在重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里,看到很多农作物,不过,可能是由于缺少浇水的缘故作物普遍有些干枯,不够水灵样子,有点可惜。其实,农人自己,在种地的时候,未必怀有喜悦,这也是与芭芭拉所不同地方吧。

  看着熟悉食材大蒜土豆等,在芭芭拉的描述里,有种陌生感,因此而觉得新鲜

  有些地方写得太冗长无味,所以读起来需要耐心。如果是彩色插图版,应该会更好。

  《种花种菜种春风》读后感(二):从今天起,关心粮食蔬菜

  杜姐推荐,必是精品,抱持这样的看法,入了此书。

  看封面会以为是教人种花种菜的园艺工具书,其实不然,很难笼统的概括这本书要表达的内容,但耐心看完后会觉得收获颇丰。

  作者芭芭拉是一个美国中年女性作家,一个愿意亲近土地崇尚自然普通人,一个力行环保及可持续性发展先锋。在城市生活了很多年,受够了食品工业单一成品,芭芭拉一家决定改变,他们回到了乡村农场,并且开始了一年的自耕自食的生活。

  通常来讲,我们目前可获取的大部分粮食、蔬菜、水果都是经过了最初实验室阶段基因筛选及育种,人工种植阶段的化肥农药激素喷洒,继而漫长的长途运输到达我们手里的。基因筛选是为了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及产量,例如会把抗虫害的基因保留,

  《种花种菜种春风》读后感(三):我有一位朋友叫鲁尼

  <种花种菜种春风>是一本很简单的书,只是一位美国农民经验心得。这本书又不简单,生态学,植物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全都包含在内了。给习惯归纳中心思想同学来说,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想特立独行过自己的人生,人都难做,书也难写,而且没人看就是了。

  读这本书之前,我又遇到我的朋友鲁尼,(如果Ronny看到这篇文章请允许我这么翻译你的名字,孔丘居鲁字仲尼)前加拿大空手冠军。上周我在一套价值一千七百万北美风格的乡间大宅里拍摄广告时又遇到了他,在我们的闲聊里我满怀嫉妒地臆测,那些有钱人们住在这样的房子幻想着北美的林间别墅生活。鲁尼摇摇头说你不懂,北美森林里的乡村小屋可不是这么奢华桌子椅子窗户门,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建造,甚至要带上枪去河边打两桶水回来,洗澡就更别提啦在乡下一切都不方便,这间豪宅里还有电梯呢。他说他八十二岁的老爹在森林里就有那么一间房子,每年去住上半年,我说他去山里干什么呢?鲁尼说thinking,半年时间镇上,那里有医院图书馆酒吧咖啡厅,然后半年去山里,thinking和reading。

  作者芭芭拉一家原先生活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那里是美国发展最快的城市,银行商店交响乐团,大学,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除了在芭芭拉和史迪文特别重视健康食物。于是他们开车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进入阿巴拉契亚山南部的农庄,在那里他们开始熟知植物,耕种粮食和蔬菜,并且开始反思现代社会利弊:"大多数美国公民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机会自己种粮食,甚至不能亲眼看见庄稼生长。但是,让我难以接受的一点是,我们接下来的人生旅程完全依赖包装食品和外卖。"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讲,现代科技发达程度剥夺了手工匠人制作过程里所产生成就感。在作者芭芭拉看来,生命是得到和失去同时存在的零和博弈,他的一位朋友更愿意用马拉犁的方式进行耕种,因为他可以"在一个安静的下午,当我带着得力的一队人马开垦玉米地,望着灌木丛中的鸟儿感受大自然美妙。"来自城里的孩子问起有什么娱乐活动时,他会说,耕地

  鲁尼在广州有自己的工作室,他自己设计,手工制作各种家具,鲁尼说我们一家人都是这样生活,房子自己盖,东西自己做,我老爹,我哥,都是好木匠啊。现在鲁尼要历经数月才能完成一件家具,家具的价值不菲,木匠鲁尼能从一种有艺术含量产品自得其乐。而芭芭拉呢,她和家人在耕种和采摘里不但获得更安全健康的食物,还以品尝和写作的方式参与饮食文化中,体会其中的审美实用

  国内有一本书叫<我在美国当农民>,我曾作者石嫣有过一面之缘,石嫣后来在北京郊外开办了互助式有机农场,以体验互动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宣传一种城市生活与农耕结合的生存模式。有人说那是石嫣的瓦尔登湖。

  以上说的都是北美经验,在人口拥挤中国,一切都没那么简单。鲁尼的女儿在广州读初中,鲁尼很困惑上学上那么久,还要补课,学数学学得都没空找男朋友,学逼玩意干啥啊。在中国新近和未来二百年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里,空气、土地跟河流受到污染,食品参假非法添加,在中国生存都是一件复杂昂贵的体验,哪有一方土地让人从中享受耕种或者是活着乐趣啊。反正人早晚都要死,选择一种方式提高生活的质量,我想还不难。

  读这本书还有一种感受,除了要健康去种地之外,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知识是多么重要啊,要想把作品丰富起来,知识是多么重要啊!

  《种花种菜种春风》读后感(四):我也想要一个生日花园

  我喜欢特别的日子要做一点特别的事情。在看到作者为自己设计的50岁生日,我觉得真是酷毙了。我还从来没有度过这么有仪式感的生日。

  不过考虑现实情况,请50个人来参加我50岁的生日也只能是一个想法(因为真的没有50个朋友那么多),可以我越来越不喜欢人多的场合

  也许可以在结婚10周年的时候,可以办个特别一点的田园结婚纪念日邀请10个朋友来,他们可以各自带她们喜欢的大自然的种子礼物,然后种植到我们那时居住的地方。

  提前2周年有这个想法,希望真的可以实现。

  要吐槽下书的封面,虽然原版的封面也不算很出色,但这个中文版的封面很容易让人误解成一个园艺书籍,且还是日本或是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园艺书籍。而这本书讨论的则是美国食物和人类的关系,比如美国女性在职场角色改变造成的没有时间做饭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冲击,从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

  这个问题在中国也是如此,真的很难有个完美解决方案。身为40岁+的女性,我开始享受在厨房里的乐趣,但让我退回到20岁,我仍然愿意和同龄异性在职场一较高下,而不是在厨房烹饪我的小幸福。总是觉得,如果不这样证明下自己的能力、获得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角色,就有可能依然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历史阴影下。

  很喜欢作者以一种探访的角度介绍一些在慢食运动中的佼佼者

  从作者的书籍网站上找到的一些照片,由衷的羡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