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晚安玫瑰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晚安玫瑰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0 05:4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晚安玫瑰经典读后感10篇

  《晚安玫瑰》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晚安玫瑰》读后感(一):时间车轮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

  —迟子建《晚安玫瑰》读后感

  本以为,玫瑰象征的是女人,象征着这本书中美丽精致的吉莲娜。而这书叫做《晚安玫瑰》,是在象征着结尾处,吉莲娜的离世。读罢细思,说玫瑰象征着爱情不无道理。这本书里的三个女人仿佛都不曾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吉莲娜被继父卖给日本军官,与一个家里有妻子苏联军官互相喜欢却无果;黄薇娜丈夫出轨,后与一老男人相恋,结局未知;而“我”,也就是赵小娥,每一段恋情都不尽如人意,最后以为自己终于遇见了对的人,那人却在他们相聚前一刻猝然离世。于是,晚安爱情。

  人生无常,这我有所了解,但如书中这样悲惨的人生却让我产生了一丝疑惑,使我将作品现实离开来。整本书读下来,印象最深的,是齐德铭这个带着寿衣与避孕套旅行的男人。当他说到“自有办法”时,让人不禁感受到他的神通睿智。及时行乐与人生豁达这两个属性放在一个各方面都还不错的男人身上时,会让这个男人增色很多,可这样的男人注定不会属于哪一个女人,说来也巧,作者在他即将有归宿之际,让心肌梗塞夺去了他的生命

  接着就是吉莲娜。她就像黄薇娜说的那样,是一本上了锁的著作。除了她那些已经过世的朋友们,也只有赵小娥以与吉莲娜相似的“弑父”经历钥匙打开了这本著作,略略读过一些。我喜欢她那样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我喜欢她那样不俗品味爱好,我也敬佩她那种孤独终老的勇气。吉莲娜是一个迷人的女人。

  这本书里除了吉莲娜的所有人都在生活中挣扎愚蠢善良母亲无能而悲惨的强奸犯,一心为母亲复仇的赵小娥,丈夫林旭出轨的黄莲娜,新欢旧爱之间徘徊的林旭,向现实妥协的赵小娥的前任男友,流连花丛的齐家父子……书中透出的氛围就像这书绛紫色封面,像充满雾霾城市里的傍晚,灰突突,阴沉沉的,没有一丝希望

  作品中一直作为线索的便是吉莲娜犹太教的信仰。它伴随了吉莲娜虔诚赎罪的一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赵小娥,让从前不相信鬼神的她,也渐渐把它当成了一丝心灵寄托。后来的日子里,吉莲娜的身体每况日下,在她生命中最后的逾越节,赵小娥为了给吉莲娜一个惊喜,让林林扮成了摩西。吉莲娜生前最后的一刻一定是快乐的,她所盼望的摩西,她的神终于来接她了。而林林却吓得再也不去碰手杖,认为那是会害死人东西。信仰在这本书中也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的东西了。

  《晚安玫瑰》对于擅长乡土题材的迟子建来说,应该算是一个新的尝试。可我总觉得这本书结束的有些仓促,像一个没讲完的故事。赵小娥说:“我不想再听到时间的声音,因为时间对我来说,已是干涸的河流失去意义了。”也许,她接下来的人生便告别了爱情,像吉莲娜一样度过余下漫长的人生;也许,她将房子卖了,换了地方,换了工作,真真正正掩埋了自己过去的身世重头活过;也许,像她说的,时间对她失去意义了,她便随齐德铭一同去了,便也不需要这时间了。

  晚安玫瑰,晚安吉莲娜,晚安爱情。这期间有不得不提的人物,穆长宽和继父。这两个人之于赵小娥和吉莲娜都是不可言说的存在,也是赵小娥打开吉莲娜这本著作的钥匙,让吉莲娜对小娥的怜爱之中更加一丝惺惺相惜与悲悯之情,让小娥的灵魂得到救赎也是吉莲娜临终时的心愿。书中一直在讲命运,前些天偶然间看到马家爵父亲的访谈中马父也一直在谈命运,那便愿命运善待每个人。

  《晚安玫瑰》读后感(二):玫瑰的仇恨曙光

  因為《額爾古納河右岸》,對遲子建的印象非常好。而《晚安玫瑰》與《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不同風格的作品。《額》的文字優美流暢,像微風穿林而過般清新,又像河流安靜而大氣地流淌;故事內容美好驚奇,將喜怒哀樂都直擊入心底。《晚》的語言則質樸平實,沒有絲毫墜飾;故事也走現實路線,略帶一絲晦暗,淺淺的掃過人心

  《晚安玫瑰》並不是我喜歡的作品風格,可也還是讓我幾乎一口氣讀到最後。與《額》相同的是,遲子建的故事都構建在一個真實、有吸引力人文背景下,我一邊好奇著故事的進展,一邊期待進一步剝開背景的幕布,想知道得更多。

  這個故事的女一號叫趙小娥(至於男人們,都是講女主人公心路歷程的道具而已)。趙小娥身上發生著每個離家在外大齡女都會遇到的普通事——租房、換房、相親、戀愛、分手;也經歷著少數人可能會遇到的醜陋現實——為生活而做著索然無味的工作、被性騷擾、被劈腿,因為現實生活做著一次次反抗和退讓;卻也還遭遇過仿佛戲劇里才有的苦難——父親是強姦犯,從小被排擠、被虐待。她懷著普普通通的對被愛的渴望,也懷著非一般的對生父的憎恨。她遇到了愛情,跌入愛的甜蜜與傷痕;卻也因為愛情遇到仇恨,又跌入恨的邪惡魔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於是人生從充滿曙光走向徹底黑暗。逼死了生父、送走了吉蓮娜、永遠失去了愛人、也永遠失去了人生意義的趙小娥,已經無法回到正常的生活。仇恨還是壓倒一切的將她從悲劇的出生推向悲劇結局,沒有讓任何人好過。她的男友齊德銘是個明白生死無常、同樣看不到曙光的人,他行李中常備的壽衣讓人毛骨悚然,可也是他給了趙小娥愛情的溫暖。在無常的生命中,愛情的一切波瀾悲喜、貼心和刺痛不都是美好的么。直到最後一刻,將趙小娥徹底擊倒的也是這曾經的刻骨愛情的消逝,并非復仇的壓迫感。

  故事與哈爾濱猶太歷史背景的銜接點是趙小娥的房東,猶太老婦吉蓮娜。這個生活講究、虔誠克己、優雅傳統的猶太老婦,有著跟趙小娥相似的駭人經歷——弑父。吉蓮娜因為仇恨將帶給她苦難的繼父毒死,懷著對罪惡的懺悔和短暫愛情的溫暖回憶孤獨的過著餘生。苦難和仇恨給她人生最燦爛的年華蒙上了黑暗,而短暫的愛情卻給了她直至晚年始終不滅的曙光。她試圖指給活在黑暗中的趙小娥人世的曙光,甚至將房子留給小娥以期她能夠好好的生活,可惜小娥並不相信光明的存在,終於還是走向精神上的死亡。

  吉蓮娜說,一個人不懂得懺悔,就看不到另一個世界的曙光。她說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而有恨的地方,就是神賜予你的洗禮場。一個人只有消除了恨,才能觸摸到天使翅膀,才能得到神的眷顧。她還說,人世的黑暗和光明,是一半對一半的。正因如此,神給在黑暗和光明中跋涉的人類,指明了兩條路,一條是永遠的光明,一條是永遠的黑暗。

  關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俄羅斯和東歐一批受迫害的猶太人移居哈爾濱的往事,我以前從未聽說過。雖然我私自認為主人公的故事并沒有一定要與這段歷史聯繫的必要,但這段不算著名的歷史背景,為這部小說增色不少,甚至對於我這樣的讀者,幾乎喧賓奪主了。看完小說后的我,相較故事情節,對哈爾濱的歷史文化更感興趣,并利用假期轉遍了以前並不感冒的松花江畔、中央大街、圣索菲亞教堂、猶太新老教堂。在猶太新教堂舊址看了關於這段歷史的展覽,雖然展覽設計的實在粗糙,卻也通過建築感受到了些許歷史和宗教厚重

  《晚安玫瑰》,帶我認識了另一個哈爾濱。

  《晚安玫瑰》读后感(三):白雪中的玫瑰

  这几天下雪,难免想起寒冷的北方。文学和我的生活总是发生千丝万缕关系,不知从何时起,关于生活的种种感觉思考里,总离不开与文学的映照。于是找来迟子建的书看,也算是在亲切的文字中,缓解一下若有似无的乡愁

  《晚安玫瑰》是迟子建的一部小长篇,几年前在文学刊物上读过。如今再看,有了新的体会。写城市故事,迟子建的视角依然落在哈尔滨。这座曾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省会城市,自有它的骄傲风情。无论是《夜幕下的哈尔滨》里身着长款毛呢大衣的李小冉,还是《悬崖》里披着毛料大披肩的小宋佳,当她们袅娜的身影穿过俄式建筑林立的中央大街时,观众恍然间似乎来到了冬天的欧洲。也许,它就是巴黎在中国东北的天空投下的海市蜃楼,也许,那散发着世界文明光彩时代真的短暂存在过。

  哈尔滨和西安南京不一样,它并非传统意义的华夏古都。那段称得上历史部分,与国际化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更迭,它的面目身不由己地发生着变化。如今的哈尔滨,也正和国内很多发展中的城市一样,从里到外走向同质化。九十年代电视剧年轮》里,那个大人孩子穿着笨拙棉袄在冬天里烧炉子白菜的哈尔滨,是它更加真实一面

  迟子建的笔,将哈尔滨的往昔和现今,联在了一起。主角吉莲娜是犹太后裔战乱时期,她的父母从远东逃到了哈尔滨。从一场又一场的时代浩劫中,她活了过来,人生也走向暮年。她终生未婚,住在近中央大街的一座有着七八十年历史的俄式小楼里。虽然独居,吉莲娜却一直保持着有品质的生活习惯:穿着考究,吃西餐,喝咖啡,弹钢琴祷告。故事中的我,来自克山农村,在哈尔滨的一家报社工作,谈着磕磕碰碰恋爱希冀在这个城市有个温暖的归宿。偶然中,我租住了吉莲娜的房子,两个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女人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故事慢慢铺开。

  年轻的我和衰老的吉莲娜,各自深埋着一段辛酸苦涩的往事。这段无法销毁的经历,就像红字一样,烙在生命的血肉里。人生中那些糟糕经历,想忘是忘不掉的。有时它会象湿疹一样突然冒出来,让你彻夜难眠;有时你又会不自觉地去揭开它,自愿被它再次灼伤;还有很多时候,它就陈在桶底,睡上一阵,但也只是睡去,迟早还会醒来的。说起认命,这个命往往指的就是遇到的不幸。只有不幸,才让人委屈难眠,束手无策

  每年的最后一个季节雪花翩然而至,白雪并不知道它给人世间带来的是浪漫还是不便。自从迟子建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后,她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写到了死亡。温暖的气息仍在,但常常被寒冷吞噬。私下里她喜欢做饭,小说里也常常写起香喷喷的吃食,她也时常散步,观察大自然,在日出日落花红柳绿中获得宁静,这些在《晚安玫瑰》中都有体现。但故事渗透着一种江晚寄余愁的悲凉

  这本书,讲的就是人如何面对伤痕累累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令人唏嘘的是,关于这一点,并没有答案。在迟子建最新微博里,她上传了一张爱人生前给她在故乡河畔拍的旧照,并写下了几句话:“野花还在开。可拍这照的爱人却离开我14年了。爱与青春,依然闪光,只是照耀的不再是我们了。”

  选自微信公众号:一碗糖枣粥 stonewithegg

  《晚安玫瑰》读后感(四):《玫瑰人生》

  主要人物有房东——吉莲娜(活的比谁都要精致的久居哈尔滨的犹太女士)黄薇娜(主人公的好朋友,也是报社新闻部的首席记者)主人公——我,也就是赵小娥(报社一名校对员) 讲的是小娥前半生的经历,小娥的母亲在上坟的傍晚被人强奸了,于是小娥是一个不知道自己亲身父亲是谁的人,哥哥一直支持自己的生活供吃供住供上大学,还好自己能在报社找了份勉强糊口的工作,第一个男朋友——大学的陈二蛋,谈的好好的恋爱,结果因为陈二蛋在农村的母亲看了小娥的照片后觉得小娥不好生养,所以愚孝的陈二蛋就和小娥分手了,毕业以后回了老家自己创业,临走时给了小娥九百块钱让小娥花钱去做手术补个处女膜,在很多年以后的一个新年里给小娥寄了自己家长特产问候,果然初恋忘不掉,啧啧,第二个男朋友——宋才喹,在网上认识的,见了面之后因为小娥不是处女分手了,其实也不是啦,那个时候哪能这么流行直男癌,是因为看上了小娥的第二个房东——一个聋哑女士的一套房子,毕竟比较现实才对,第三个男朋友——(终于讲到了主人公,好不激动。)齐德铭,长年带着装有寿衣和避孕套出差的销售业务,相遇很浪漫,小娥看见小偷偷齐德铭的钱包,当场抓获,齐德铭万分感激,因为钱包里的身份证还在没有耽误明天的出差,担心坏人报复小娥,于是给了小娥自己的电话必要时打给自己,尼玛,都是套路啊,出差回来后发现小娥没给自己打电话于是就自己找上门了,然后,就在一起了,不久齐德铭就带小娥见自己的父亲齐苍溪,顺便认识了其实是小娥亲爹的老头,老头有些奇怪,小娥也觉出有蹊跷,当姑姑县城告诉她老头回老家打听了小娥的消息和生世后就确定了自己的猜想,没错,老头就是小娥的亲生父亲,于是小娥处心积虑想要把老头杀死,先是认了做干爸然后带着不会游泳的老头去江边划船,在老头看出小娥的企图后小娥还是表示了她永远不会原谅他的决心,于是老头自己跳江自杀了,为了免除小娥的嫌疑,从此小娥吃不好睡不好总是做噩梦,最后还是吉莲娜开导了她,小娥拿着亲爹留下的几万块钱和自己的一点积蓄给齐苍溪做老头墓地的补贴,齐苍溪当然清楚这其中的缘由,不过,问题又出现了,齐苍溪和黄薇娜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在一起了,这对四个人来说都是折磨,不巧,齐德铭出差回来的时候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小娥再也不用担心如果四个人顺利结婚的话是不是要把黄薇娜叫婆婆,可是,她再也没有能全身心去爱的人了。

  我看的那个版本叫《玫瑰人生》,在这一堆书名里找了半天,扶额。

  《晚安玫瑰》读后感(五):读晚安玫瑰

  合上书本最后一页,我开始回忆,哈尔滨,犹太人,日本人,中央大街,马迭尔,亲情,爱情,婚外情,友情,可以说是整部作品的关键词,故事有两条主线两个主要人物: 犹太教派的吉莲娜,已苍老却始终优雅,年轻时绽放的爱情之花,埋在心底并悉心浇灌,余生尽情沐浴着它的馥郁芬芳,她虔诚敬神,向神祈祷,为以前犯下的错误赎罪,最后连离世都那般圣洁。 赵小娥,吉莲娜的租客,命运多舛,父亲是强奸犯,她因恨逼死了生父;幸运地,她继承了吉莲娜的房子;不幸地,男友最终猝死,而她也精神失常。 故事中吉莲娜这个角色的形象描写十分隽美,气质化、圣洁化,感觉她就是朵经久不败玫瑰,而赵小娥,我不喜欢她的结局,她如果没有精神失控,而是像吉莲娜那样,满怀爱恋地与他心中的男友共度余生,也圣洁化一番,岂不是更美丽如玫瑰?然而,如果作者真这样设计,那我又会因为多次读到他男友对她的恶劣态度,而觉得不值小娥去独守。 我们读书的感受,和我们正直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岁月风华已三轮的我,读起来感觉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饶有兴趣紧追不舍了,我只喜欢作者对吉莲娜的一番设想,不喜欢其他内容,恋爱分手,婚外情,血缘关系,都不及洒满阳光的人格芬芳、和女人孤独深处因为爱而散发出来的幽韵那样精彩而摄人心,又或许,这正是因为与其他落俗的情节有鲜明对比而产生的效果吧。 玫瑰,象征着爱情吧,两条主线的情爱结局都很残缺,注定爱情如玫瑰般不可常开不败吧,到那时,就跟这曾盛放的美丽和馥郁,道一声“晚安”。玫瑰,又好比女人吧,虽然外在会随着流年逝水而凋零,但妩媚高雅的气质可以尽量持久吧,哪怕终躲不过香消一瞬间,亦要将残落的花瓣带到另一个世界,与这里的嘀嗒时间,道一声“晚安”。 作者的文字很清丽,我比较喜欢,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许多地方我做了摘录,收获不少,想来还会有兴趣读她其他作品的。

  《晚安玫瑰》读后感(六):晚安,玫瑰

  在一个天清气朗的周末午后,读完了这样一本书,心里泛起的,却是止不住的凉意。

  迟子建的一本小说,不厚,当我拿到书时,心里略微吃惊,如此薄的一本书,是我难料到的。对当代文学,我一向不甚喜欢,也极少涉猎,但因为此书涉及到哈尔滨的犹太人,让我想起了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便寻了来读。

  但与我抱着同样想法的人怕是要失望了,因为书中的背景是当代,第一人称主人公是一位出身贫寒身世凄苦、其貌不扬瘦削的女子,在报社做校对员,在哈尔滨这个冰天雪地的城市,连幢像样的房子都租不起,更别提买了。用现代国内流行的话说,是高富帅白富美的反义词,吊丝一枚。多亏了报社记者朋友黄薇娜的牵线,她才在犹太老太吉莲娜那里得以借住。故事便这样展开。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平淡淡的平铺直叙,却让情节一层一层地展开。在东北的犹太人,二战时的焦灼与骚动,吉莲娜的父母、外祖父、继父,日本军官,还有那个苏联外交官,就那么若隐若现、隐隐约约地来了又走,自始至终仿佛隔了一层纱。这是一条暗线吧。

  明线就是主人公赵小娥的身世,她的父母、姑姑,还有她那三任男朋友,不得不说是当下中国的现实,赤裸裸地,与爱无关,与坚强无关,与感情无关,如果说中间夹杂了那么一点儿真感情的话,那每一条卑微的生命都是在面对现实时显得仓皇无助,不知如何逃脱,只有随手抓住一根稻草想要浮上来。齐德铭随身带着寿衣旅行,因为他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他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他爱赵小娥吗,应该是爱吧,不然不会悄悄地跟踪她关注她,但这感情里面夹杂了太多东西,他看到了她身上跟他一样的绝望,所以感同身受。

  书的最后,赵小娥正经历着吉莲娜曾经经历的那些,时间像是干涸的河流,没有意义,痛苦却绵延不绝,她却没吉莲娜那样幸运,因为没有信仰,所以不知道该向谁忏悔,更在追寻安宁与喜乐中苦苦挣扎。黑暗和光明,真的是一半对一半的吗。

  薄薄的一本书,合上,书页是紫色的,高贵,又有点儿凛然,一如书中的一切。没有艳丽的浮华,却有凋零的心曲,一如哈尔滨的温度。

  中央大街、马迭尔、犹太老会堂……… 带着沧桑印记的地方,很美吧。

  《晚安玫瑰》读后感(七):无奈的人生旅程

  世间自有温情在,真实生活总比戏剧来得荒唐可笑。真情难有,虚伪的武装充斥着晴空下的车水马龙,而只有在迷幻的霓虹灯下才会呈现肆无忌惮地敞开心扉,如此荒谬,令人唏嘘,多么悲哀。

  能为彼此有所改变的人往往是心中有你,那种爱不仅仅是婚姻要求的门当户对,还有一些说不明道不白的莫名其妙与阴差阳错。爱情从来是人类无以逃遁的话题,它不仅仅是性冲动的快感,还有那意义的追问与怀疑。当爱情成功过度为亲情的时刻,它终归走向了自己的坟墓?还是获得了天堂般明亮的重生?

  不只是平凡人有所生活的艰辛,即便在他人眼中光芒万丈璀璨绚烂的所谓成功人士依然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坎坷痛苦。生于此世,无有畅顺之人,也许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原谅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行动。恨往往产生于深爱后的背叛。爱之深,恨之切。自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放下那对背叛的憎恶,是否是一种对原则的不尊重与不负责任?还是属于一种宽恕与包容?倘若世人都以后者来评价对于过错的态度,那么是否是对罪恶的一种肆意纵容?正如萨特所言:半是受害者,半是同谋,像所有人一样。但如果都同意向罪恶复仇,那又何尝不会步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循环?难。

  生命需要一种沉淀,生命也需要一些发泄。这种沉淀可以令人安然若素,那种发泄可以成为某种娓娓道来。天堂和地狱,是一种相对的存在,恒常不变的是,每个人都要去。

  《晚安玫瑰》读后感(八):跌入深渊

  家庭的不幸在主人公身上留下很深的阴影,她一直在努力摆脱束缚,寻求美好的人生。渴望爱,渴望与他人沟通的顺畅,她在一段时间做的很好,慢慢的在正常的人生轨迹上航行。但真相是那么残酷,在不经意间,碰到了那个人,心底的魔鬼猛然觉醒,复仇的欲望让她忘记其他。虽然是亲生父亲,但给她和母亲是苦难的人生。她无法克服杀死亲生父亲的念头,那个老头孤苦伶仃,不是坏人,甚至身上有些非常好的品德。老头对她充满无限的爱,在人生末年突然得知有一个闺女,死也无憾。在船上,他得知女儿希望他一死来弥补当年的过错时,老头无丝毫犹豫。他在想,人生已经圆满,上天在这个时候能够让他的血脉能够流畅,已无遗憾。从容的入水,留下一笔钱财,但给她留下了无法克服的人生恐惧。本已正常的她,又跌入深渊,活在恐惧、内疚、悔恨中,一辈子的祈祷,也许也无法赎罪。

  《晚安玫瑰》读后感(九):小娥的悲剧

  三段恋情,三个人生。

  小娥同吉莲娜有类似的人生经历,但她不如吉莲娜。同样是亲手杀死父亲,吉莲娜的后半生活得精致优雅,小娥不同。没有报仇快感也没有杀人后的忏悔,堕落在黑暗里。终于,齐得铭死了,所有的美好一再陨落,另一个世界没有曙光。

  造成这个悲剧不是小娥身世有多不幸,是她的偏执。三段爱情又何尝不是寄于这份独断。

  陈二蛋对她那么好,只是选择尽孝。如果平时相处小娥就是一个愿意理解愿意为对方付出改变的人,又怎么会走到必须爱人亲人二则一的地步呢?不得不说,小娥心中是高傲自私的,她并不是我喜欢的角色。在与吉莲娜相处的吵闹中也有提现出这一性格特点。比如阳台晒内衣,受责骂的第一反应不是想自己有没有唐突之处,只是专断于自己的感受--内衣要晒。住在这个另人羡叹的房子里,不仅不收房租,还时常有早餐热牛奶的关心。吉莲娜在这段友情中给予了多少关怀包容,而小娥呢?一言不合任性出走,对吉莲娜并没有放在平等互爱的位置。其二,生父真的有那么大的罪过吗?既然母亲同意给生父施舍善意,生父怎么能扣上残暴无人性的帽子呢?何况,他自首出狱后一切都那么本份,得知女儿消息也是不尽地开心关怀。真的得用死来承担小娥受的虐待吗?我不认同。如果小娥在磨砺中没有失去善意,没有把一切归咎于父亲,没有让长期累积的仇恨蒙蔽双眼,我以为,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或许,齐得铭的死就是对小娥的惩罚。所以,小娥的性格才是造成她悲剧的原因。

  不禁想到自己半年前那个分道扬镳的爱人。我又何尝不是小娥呢?偏执悲恸,任性伤人,逼走了一个个在身边的人。愿每个任性的人能有吉莲娜的心境,时常忏悔,另一个世界才会有曙光。

  《晚安玫瑰》读后感(十):晚安玫瑰

  《晚安玫瑰》被说成是迟子建的转型之作,在我看来北极村有童话,哈尔滨也有童话,那里是悲那里是喜各有心头热。

  书中出现了吉莲娜,赵小娥,齐德铭,黄薇娜等关键人物。

  吉莲娜虽然已有八十多岁但是行为举止让人感觉很有教养,优雅。相反赵小娥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各个普通人一样时而寂寞时而落寞。齐德铭出差带寿衣,及时行乐。带给我是一种对命运的不尊重,最后命运也遗弃了他。

  吉莲娜和赵小娥两个人都带着当时无可撼动的愤怒逼死了父亲。吉莲娜用一生的时间都在忏悔,相反赵小娥最后却疯了。在赵小娥逼死父亲后,吉莲娜扮演着一个教母的角色。

  书中吉莲娜一生没嫁守护着那份爱,黄薇娜因为丈夫有了小三的事情后频繁找男人,赵小娥的情感纠葛。

  我始终觉得吉莲娜的角色透露着迟子建本人的情感疙瘩。在一个访谈中迟子建说道吉莲娜这个人物。

  迟子建说:“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开花的,也不是所有开花的爱情都会结果的。吉莲娜恬然守着一份纯净的精神生活,因为她的爱情,已让她在心底存了一辈子可以回味的香气了

  了解迟子建的人都知道她曾结过婚,爱人因为车祸去世。在《文化访谈录》中迟子建谈到她的爱人,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永远活在心灵深处的人,对他的情感很多已经深入她的文学作品了。我想吉莲娜寄托着作者的思绪和情感,让人动容。

  虽然时间已慢慢逝去,似乎到了生命的尽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获得过美好的情感,是不会惧怕你的未来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