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练习读后感10篇
《生活就像练习》是一本由肯·威尔伯 / 特里·帕滕 / 亚当·莱昂纳德 / 马尔科·莫雷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就像练习》读后感(一):在研究这本书
各位大虾,,有谁能够指导我读这本哲学的书啊,,希望对这本书由深刻认识,有经过实践验证的朋友可以跟我交流交流,指导指导我一下,谢谢
我看过一遍,这是我第二次在看,但我还没有实践过,希望实践过的朋友,给我解惑,,谢谢
各位大虾,,有谁能够指导我读这本哲学的书啊,,希望对这本书由深刻认识,有经过实践验证的朋友可以跟我交流交流,指导指导我一下,谢谢
各位大虾,,有谁能够指导我读这本哲学的书啊,,希望对这本书由深刻认识,有经过实践验证的朋友可以跟我交流交流,指导指导我一下,谢谢
《生活就像练习》读后感(二):-
我的行迹,从抑郁与癫狂之间的反复摇摆,到摆幅渐渐变小,变小到一个介于之中的冷清的平衡。当缺乏空间和练习,略因疲劳意识薄弱就会有不安全感,这确保还等着一遍遍练习加强,直至完全稳定。
越艰难的平衡越美。最大矛盾是18岁的心与38岁的心共存。根据需求快速移位。前者多半是为了初心,为了某个自己,庇护,隐退,天真。后者似乎是强大的成熟,“以成人的方式”,然后冷酷甚至略显麻木——对于高度敏锐和极其苛刻的与外界的关系,除了给它时间让它填补不足和远不够完美的痛苦(这之中的所谓时间也是耐心和信任,只是这种相信不能大于对于不足的愤怒),于是只能付诸冷静,如盒子和机器一样的整理和处理,有条不紊,一步一步,不可带有一点情绪;这就是冷的产生。而“以成人的方式”里包括担当,包括世故,除去任何形式的天真,没有意淫,所以游刃有余。
可当这种“强大”出现裂痕,出现意料之外的脆弱,就有毁灭性的孤独,没有太多出口,然后用更冷更理性的方式规避孤独。与之相随的还有短期的厌倦。
只是在这境况里,只要触碰感性,就有巨大落差,比如想表达“一代宗师”里的哲学,一动脑就有恐惧,这个恐惧用力体会就像是因为创伤而失忆的人,治好失忆需要诱因使其恢复记忆,一尝试恢复就痛不欲生;更差的情况导致神经性创伤,于是治好的方法仍是通过催眠走进最脆弱的部位,再用理性处理,安抚,疏解,最后缓和地流过,变成可以“释怀”和正常交流的记忆。所以对于这样的落差,无论多苦楚,一旦触碰就要耐痛理性处理,以至于在它尚轻微的时候而不是在它堆积膨胀时才解决。于是又回到美妙的平衡,强大广博的内部世界。 只是呢,对于已经堆积过的不适,似乎引导出来的过程稍微漫长了些。
当今形形色色的各种新时代书籍都称人包含身心灵三个方面,然后特别强调当代人对灵性方面的缺乏认知,而《生活就像练习-肯威尔伯整合实践之道》这本书秉承美国当代大哲学家肯威尔伯的理论,指出当代人其实对身心灵的每个方面都缺乏足够的认知,他试着描绘出人生的一个整体地图,并且以使用手册的方式列出了人在各个方向上前进的路线图。
书中简明介绍了肯威尔伯的四大象限理论,这是一种全方位认识世界的理论工具,即把世界分为个体内在(想法,感觉)、个体外在(身体,行为)、集体内在(文化)、集体外在(环境,技术)四个方面,每件事都可以从这四个角度去观察,理解,分析。如此书中举的一例:想像你早晨走进办公室大楼准备开会----1、个人内在角度:你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还是紧张?可能种种想法在大脑中层出不穷;2、个人外在角度:你的身体举止,走路,开门,打开电脑等,如果对开会感到紧张,心跳会加速,出汗会增多;3、集体内在角度:走进办公室即是走进你熟悉的办公司文化,气氛,这里每天或明或暗地交流着共同的意义、价值、期待。4、集体外在角度:由数公里之外的供电所送来的电力所发动的电梯,送你到你想去的楼层。你登录公司内部网络,检查公司各个产品的分地区最新销量。
此书从身心灵各个方面比较详尽地给出了改善和发展自己的路线图:
1、身体的维护与锻炼:你的身体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饮食和锻炼。书中介绍了营养的摄入和简明实用的锻炼体操图示。
2、心智的进步:如何提高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此书指出了人的各条发展路线:学习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情感,审美,道德,人际关系,运动等等,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各条发展路线的发展层次进行评估。认识自己,以便改善自己。
3、灵性:从哲学宗教角度去认识人生是必须做的事情,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生活的意义何在?为什么我们要锻炼自己?要趋向完美?我是谁?我的价值何在?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在一个严肃的人生中,这样的追问会反复出现。不解答这样的问题,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这个面向是身心面向的基础,不认真思考人生的人是不会追求全方位的发展的。但越是认真的思考,就会更进入迷惘状态,因为用理智,用头脑的思考必然得不到完整的答案,这会逼使我们进入所谓灵性的世界,去寻找是否有超越头脑的灵魂存在。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我们的一生即是我们所创作的艺术品,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创作入门指南。
《生活就像练习》读后感(四):清晰的上升之路
崇拜肯威尔伯好多年了,他的书买的很全,但能看完的很少,其中《恩宠和勇气》,《一味》是我最喜欢的,这两本也是最没有结构的,阿肯的智慧太宏大精深,包罗古今,我只好慈悲地等待自己的觉性成长到那个层次。
这一本,我完全读懂了,而且心心相映,痛快淋漓无法言说。其中既有直言不讳的棒喝,又有整合清晰的结构,还有慈悲的督促和细节,让古往今来的智慧,变成可操作的实践,真正的功德无量啊!
使我受益最大的是阴影的转化和伦理的自律两个章节,前者是如何对那些深埋的情节有更深的了悟和接受,从而获得完全自由的能量,后者是随时警醒此生最深切的使命就是觉悟和奉献,在各种环境里表里如一,践行使命。
如此清晰的上升之路,朝闻道,夕可死矣!但愿在死之前,不要浪费时间,向着更深的觉悟,更广的慈悲!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多地方不太理解,特别是对灵性模块因为不理解草草翻过。时隔多年之后,对灵性总算有一点了解了,回头再看这本书,反复读了好几遍,发现这本书实在包含太多宝贝了,从道家到佛家的精华其实书中都提到,必须说这本书的AQAL框架恐怕是目前我了解最全面并且有深度的修行框架了。
AQAL的广度是没什么可多说的了,宇宙万法都包括了。深度上说一下,比如说呼吸的方法,提到关注呼吸的空档,我现在知道这是相当高深的法门。「我是」的练习其实是禅宗和密宗大圆满最高的修行。还有自他交换的练习,这来自殊胜的佛教菩提心教法。阴影处理和情绪转化其实就是密宗的’菩提即智慧’,但是说得要清楚明白很多。身体部分佛家说的比较少,本书则加入道家的小周天等的练习。
另外,不得不说西方人的思考对东方传统灵性修持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毕竟这个世界的当代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比如伦理这一章,作者在谈到几个常见的误区时讲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和旧的社会体系发生冲突时,人们常会产生内疚感。这个问题现实中很棘手,本书的分析的特别清楚,而这是传统灵性体系一般都处理不好的。还有就是阴影模块,也是常常被东方修行体系忽略掉的。
总之,我觉得是难得的修行指导的好书。
很惊讶于这些老外对东方灵性的掌握程度,也顺便说,如果我没有去弄明白这个框架中很多深意,也很难理解这个修行框架,也就没法按照它来做。我也很怀疑是否有人可以只凭借这本书就能领会这么多珍贵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