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10篇

2018-08-22 05:1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10篇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一本由丁午著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一):特别特别地想你

  这是本“特殊”的家信集,作者是已故的“漫画大王”丁午。说其“特殊”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年代(1969-1972),这是作者在文革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时写给女儿的信,感情真挚,令人动容;二是形式,因为女儿年幼认不得多少字,丁午就以拿手的漫画形式,配合文字,充满童趣,洋溢着一个不能陪在女儿身边的父亲满满的爱。“亲爱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这是丁午每封信的开头,干校生活中的插秧、割麦、放牛、造房、抓鱼等等都被“漫画大王”信手拈来,在女儿眼中这些城市中没有的东西都充满了乐趣,丁午没有将禁闭生活中的劳累苦闷带入信中,有的只是对女儿深深思念和满满的爱。这是个屏蔽了冷峻现实真实童话,尤其考虑到它产生背景,书中一画一字都在告诉我们,所谓的“革命”、“改造”、“批斗”在一个个被迫分离的家庭面前是多么的荒谬可悲。另外陆智昌设计的真好,让读者仿佛能感受信件传递出来的温情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二):细腻父爱——读《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

  一般来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读过《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之后,我对父爱的理解更深一层。有的时候,父爱不代表粗犷,也许和细腻相关。

  这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本记载历史的书。作家丁午先生,是著名的“漫画大王”。在1969年,正值 “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河南信阳某干校。在干校劳动期间,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写信来寄托感情。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还由于他是个漫画家,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其内容主要是父女之情的表达和对干校劳动生活的描述,真挚、生动,无意中记载了特殊年代一段难忘的感情和一段难忘的历史。

  与这本书第一次相遇是通过作家曹保印的自媒体节目,其中有一期《保印说书》介绍的就是此书。作为一个小女儿的父亲,曹保印对这本书饱含深情推介,从字里行间分析,未读此书就能感到浓浓父爱。再次与此书相遇是在前不久的央视读书节晚会,一共评出来20本年度好书,《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位列之中。主持人李潘大加推崇,而且通过郎永淳和一个女孩演绎催人泪下

  一本书能产生如此大的感染力,让人潸然,的确不易。它以质朴语言,无华的文字直抵人的心灵,让人阅读同时产生共鸣。严格而言,这是类似连环画的书,浅易的文字以及生化的漫画,仿佛看到作者即便身处苦难依然乐观向上。

  书中反映的内容也谈不上宏大,都是平平淡淡生活的真实记录。譬如吃饭,穿衣,劳动,娱乐,休闲等等。物质匮乏的年代,如今属于国家保护物种也是寻常可见的美味佳肴。书中多次写到抓到蛇、青蛙野兔麻雀简单加工之后,成为果腹之物。他不仅在信中给远方的小艾写出来,而且还把加工食物过程情景画了出来,图文并茂别具一格。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了作者参与劳动的场面。作为知识分子,本来以笔墨为业,在特殊的年代却要从事肉体饱受折磨农业生产活动,委实有点吃不消。书中不止一次写到生病、受伤的事情,以及受伤之后,无法劳动,手上缠着绷带,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在干校劳动,他从事的工种不单一,几乎是全能劳动者。有的时候是做木匠活,有的时候是磨刀霍霍向猪牛,还有的时候砌砖脱坯等,尽管他给女儿说的时候一再强调很好玩。但是我感到那是苦中作乐,哪有那么好玩的体力劳动?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他多次提到游泳,这在水乡也许是最便捷的休闲方式。在水中游泳的画面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写到游泳是为了唤回孩子记忆,譬如有一段文字讲到,小艾小的时候看到爸爸跳到水中不见踪影,吓得哭了起来。用共同的回忆拉近父女之情,即便千里万里也会心灵犀。生活尽管苦涩,但也有文艺节目作为调味品,那么不觉贫乏。书中写到作者多次登台表演节目,同时鼓励女儿也要勇敢一些,也敢于在台上演出一些样板戏,“做毛主席的五好战士”。这些演出也以漫画的形式体现出来,品读此书很开心,也感到很有趣

  在困窘的生活处境中,丁午将思念女儿化为一封封承载父爱的信,当时是私密的,如今我能能够悉心阅读,也感到心中传达的力量书信中,字里行间不抱怨也不逆来顺受,而是真正拥抱生活,发现乏味的生活中潜在的美好。这不由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著名导演罗伯托 贝尼尼自编自演,讲述了意大利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不忍心让年仅五岁的儿子受到惊吓,就利用自己丰富想象力编制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让孩子即便身处残酷的生存环境之中,仍然觉得一切那么美好。他们似乎每天生活在有趣的游戏中,按照集中营设定的种种规则,换的分数,最后赢得大奖。为了保护儿子的童心,父亲甘愿笑着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愿儿子认识到周遭环境的可怕危险。这部电影,我看过之后也是笑中带泪,一出悲喜剧演绎了人性崇高。也许某个时候生活是以狰狞姿态面对我们,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险恶,以微笑回应种种不堪。

  孔子曾说过,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说到底这是面对生活态度,如果心中拥有阳光,有深沉的爱,那么生活环境的不足之处,将会成为锻炼人不断成长的外部条件。丁午当时面对无奈的选择,以绵绵父爱不断向远方的小艾传递,以致多年以后,我们通过这本书,感受到生活之中存在的美好,更加期待灿烂的明天。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三):“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王小妮)

  “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王小妮

  遇到年轻人问那个年代究竟是什么样,常感觉实在缺少细节空洞苍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像被沉在表面凝固的记忆下面,那个因为恐惧而只说假话,因为假话太多而无法还原真相时代,每一个亲历者的参与使它渐渐恍惚,自我扭曲,真实的留存不太常见。偶然发现了年初出版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已经去世的漫画家丁午在1969—1972年下放干校期间寄给自己小女儿小艾的配有插画的61封家信。这本可爱图画书信集完好保留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很多珍贵细节,它能传奇般地从作者的遗物中搜寻出来,得以在今天成书,又以特殊年代里特有的记录方式和生动的漫画让历史再现,让它成为一本“奇书”。

  它让小女儿看到了什么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珍贵,首先得益于1969年时,下放干部丁午的倾述者女儿小艾只是个8岁的孩子。这本可爱的有字有画的书信集让我们看到,是人类本性中对单纯和乐观的热爱,在保护孩子的同时,更护佑着作者的艰难岁月。

  拿到《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先从头到尾翻看图画,然后再从文字中找寻那个年代特有的细节:

  1.全能劳动者

  持续三年多的信件中,这位爸爸在河南的干校里做过几乎所有农活相信在下放之前,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漫画家对这些劳动都曾经是陌生的:割麦,架桥,种西红柿耕地,赶车,养猪,做土坯,杀鹅杀猪杀牛,插秧,砌猪圈,收玉米,扛粮食(170多斤),做饭,修路,做火炉子,挖鱼塘,挖塘泥,种树,做砖,做门窗,盖房子

  2 .大自然里的食物索取

  三年里,三次写到新年能够吃一次饺子,每次都有郑重的记录。吃,是这些信件中的重要部分,可见当时干校生活的食物匮乏,下面这些“美食”都来自于劳动开会之余在大自然里的意外获得:野鸡蛋,蛇,蛇蛋,兔子,鱼,田螺,青蛙,麻雀。

  3 .伤病

  三年中被记录下来的伤病:疟疾一次、捉猪被撞伤头手肩膀、伤手一次,腿一次,腿二次、左手右手同时伤一次、眼睛一次、另又伤手三次、高烧七天、传染病一次。其中最有趣的是两手都受了伤,用漫画画出自己的狼狈想象中的女儿帮忙洗脸的欣喜。另一次,受伤后包扎手的布条来自女儿在幼儿园用过的床单,父亲举起伤手时,赫然看见包手的布条上竟然出现了女儿的名字“艾”,意外的惊喜让这位伤了手的父亲得到特有的安慰

  4 .符号

  无论漫画还是文字,每一封信中的父亲都在对小女儿强调自己很快乐,漫画中的父亲几乎全是笑着的,除去很少几处宰杀追赶家畜时。在生病或想念女儿的时候,眼睛里流出眼泪嘴角仍然笑着。我把它想象成对自己也对孩子的必须保持乐观的暗示,可以抽象为父亲的人生态度。漫画中随处可见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衣服上的补丁摞补丁和没有了脚后跟的毛袜子。画家几次夸张地把自己画成肌肉发达格外健壮的“超人模样、用铡刀斩苏修的鼻子、想象父女挎枪参军参战、表演“无限风光险峰”、“夺过鞭子敌人”,念快板,唱“东方红”,面对一千多人高唱劳动号子,特别是用整整八个页码详细讲述出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角杨子荣的经过,这位父亲说自己“爱表演”,有时候到河边洗衣服,一个人唱好久,并想象和女儿同时表演。所有这些时代符号性的细节在时刻提示我们,在那个年代人们一刻都离不开符号,它出于自保的需要,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渗透进了每个人的细胞

  5 .叮嘱

  信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提醒:要勇敢,不要害怕。要帮助别人。要坚强,要学游泳。游泳在这些书信中成了一种握有可控安全感象征。所以,当父亲听说女儿能游320米时,忽然弓着身子腾起来,鸟一样要飞的那种快乐。一定是出于对安全感的渴望担忧,信中留下了在今天看来对一个8岁孩子的突兀的嘱托:“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做五好战士”、要“写讲用稿”。一个时代是在这些看来琐碎的细节中复活起来。

  信中可能隐藏着什么

  以我们对已过去时代的了解,这位被下放干校的父亲在给孩子的信中明显存在着被有意隐去的部分,这些必须隐去的,除了真实的心情之外,一定还有非常具体事件,这一话题移转到了今天,只能笼统地推测,很难找到真切的细节了。

  首先是疲倦和累。信中说到,早上四点多起床劳动直到天黑才能休息,可见劳动的高强度,有时候还有宣传任务:“元旦这一天,爸爸和好多叔叔阿姨公社去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爸爸还念快板,一天走了二十多里地。”

  信中多次提到开会“开到很晚”,“开会”二字,粗看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在当年一定链接着无数的内心波动和让人心惊肉跳后果。开会,同时可以写成:批判、批斗、揭发、检举、清算、定罪等等,在信中,这位父亲没用一幅画一个字描述过,只用“开会”两字略过。有一封信中忽然夹有这样一句:“你告诉婆婆,爸爸现在白天都劳动,晚上才搞运动。”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看另一本书《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其中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时间上重合的1969年中有24篇“恳切”的“思想汇报”,也有写在1970、1971年的分别题为《交代我污蔑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罪行》、《交代我在旧文汇报草木篇翻案的滔天罪行》的两篇文字,可以佐证当年的“开会”和运动的真正气氛

  现在的年轻人常爱说看不见未来和活在当下,在《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写作的年代,没人有能力想像未来,所以真正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你拥有你这个肉体的全部感受,累,饿,怯懦,恐惧,你最充分地感受着这些的同时,还很知道你完全无力掌控明天,明天已经从感知中消失,如果你非要想象它,只有忧虑和害怕。书中有一封写在1970年8月30日的信,在左下角有三行补充:“爸爸给你写的信都收好,不要给别人看。”只要是真的,就必然怕人知道的,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思维方式。

  偶然从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那里得知,写这些书信时的丁午先生正是内心很痛苦的时候,出身和家庭变故都在折磨他,所以,他才急切地需要写这些信,在最无助的时候,自己不谙世事的孩子才是最安全可靠支撑和救星。

  很显然,这是一本快乐有趣的书,一个8岁孩子认知力以外的世界在这本书里是不存在的,万物依照自己的规律运行,鸟在生蛋,树叶在落,雪默默地下,这世界的美好一点没少。一位父亲用一整本可爱的有字有画的信努力地屏蔽掉了不想孩子看到的全部的现实的恶行和谎言,它都被藏在大人的世界里,这本书让我们发现了什么年代都会有美好的童话,而它的珍稀在于它是一本真实的童话。

  一本书的价值

  曾经有朋友在整理70年代的日记后感叹:虽然每个字都是自己写的,现在却看不懂了。记日记,曾经是最令人担忧最危险的行为之一,它会把自己轻而易举轻置身于不安全之中,我的这位朋友当年在日记中设置了很多的“埋伏”和“暗语”,只有他自己能解读,时隔40年,再翻出来看,能回忆起来的几乎只剩了:男的他,一律都写成女的她,其他的暗自埋伏都忘了,拿着一本表面亢奋抒情又暗号密布的老日记本,写作者自己已经不解其意了。

  也曾经有大学生在课上发言中不解,为什么那个年代孩子会揭发检举自己的父辈,难道亲情也不存在了?《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恰恰是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中被保留的真实又充满温情的记录。

  丁午呈现给人们的这本可爱的书中有这样一幅漫画:夜深了,因按时拉闸停电,父亲在床上一根根划亮了火柴看女儿的照片,火柴的光亮被画家夸张成了很大的一团,而画家自己正两只眼珠跳出来,一边笑着一边流眼泪。在特殊年代里的这位爸爸恨不能把生命中所有盎然有趣的瞬间都画给孩子,以此传达那种因不能亲近而无限放大的爱,传达着超越困难岁月的温情的力量:越悲惨却反而也越温馨。尽管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冷峻,温情总一定不能缺少的。

  因为经历过1969年同父母下放农村,很多的回忆能使我把那个年代里,极力想告知给孩子和极力想对孩子隐掉的部分自然地勾连起来,也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从中搜寻到相对完整客观的历史真实。同时,我想到我经历过两个人伦亲情被严重毁坏的时代,一个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另一个是现在。人们只能偶尔在回忆文章中见到那个儿女揭发父母,父母只顾自保和革命,这也正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大背景,也是这本书尤其值得留存的价值,是我们人类关于爱的一份证词。而今天抛家舍子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群体,人数远大于当年被下放干校的人员,新一代离家者面对留守乡村的后代,努力做到的大多只是寄钱回乡,满足孩子们最基本的衣食和求学。作为父辈,在精神上几乎断绝了对下一代的关照和抚慰,很少人去关注这样的两代人之间也是需要互相理解认可感知和更细腻的亲情的。所以,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喜欢。

  王小妮,诗人,作家,著有《上课记》、《方圆四十里》、《一直向北》等。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5/05/content_1851461.htm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四):最想要的语文老师

  每每读到类似的文字,就觉得是送给小时候的自己的,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可爱的插图。

  小学也有好玩的文字吧,但现能记起的极少。在农村长大,信里许多事对我来说都是自然平常的,可是看着仍觉得好新鲜。(忍不住跳一下:好温柔啊,无限温柔,我也想要这样的家长。哪怕不会画画,甚至不识字,能这样温柔讲话就好。其实这点要求,对许多孩子来说都显奢侈吧。)

  信里常用到“真什么什么”、或“什么什么极了”这种句式,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吧。丁爸爸在描绘了一件事情以后,常以问句的形式与小艾(哈哈,好想说“小艾阿姨”)对话。比如说:“你觉得好玩吗”、“你喜欢/愿意吗”、 “你害怕吗”、“你说好吗”……这么温柔的尊重,小朋友的天性是不是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再说一点其它的。对那个年代稍微了解一点的,都知道那是很苦的年代。我也常听大人们东一句西一句诉说那个年代的贫苦,但有时他们也透露出那时他们满腹热血干农活的景象,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还借此来“教育”我们这些小孩子,不该叫苦、叫累。原先一直以为那些贫苦是必须经历的,生活才会改善。就像运动员必须经历异常枯燥与劳累的训练,甚至忍受各种病痛,才有可能在奥运会上夺冠一样。这一两年开始不那样认为了……

  丁爸爸真是干活的全能王呀!他好无奈吧。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五):愛與淚

  我是在图书馆的架子上发现这本绘本的。在众多的书籍中,他的名字牢牢地抓住我的心,而且就是一翻页,我就决定这就是我要看的下一本书。

  爸爸给我们的印象往往都是严肃的,矜持的,寡言的。即使是爱,也不会挂在嘴上。但是丁午这个爸爸用他最热切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对女儿的思念和爱。这些信有幸能够出版让大家看到,真是苍天可鉴。

  真正动人的是在1969-1972年这个时代,父亲下放而不能陪伴正在快速成长的亲爱的女儿。这不仅是对一个父亲一个女儿的伤害,更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深深伤害。而父亲与女儿的纽带就维系在这一封封家书之中。生活在这个通讯极其便利的时代里,我们是不会体会父亲和女儿在期盼着对方的信件的心情的。

  丁午先生的插画帮助他幼小的女儿懂得爸爸的思念和叮嘱,让她了解爸爸平时的生活。但他又是把日常繁重的劳动说的轻描淡写,把生活的乐趣说的绘声绘色。每到爸爸生病的时候,他也总是叮嘱女儿要帮助别人,鼓励女儿勇敢,努力学习,改正她的错别字。

  有人说杰作往往在苦难中诞生。如果丁午先生没有跟女儿分离,可能没有这60封家书,他作为父亲的爱会全部给女儿却不会为外人知了。苦难中的坚定,乐观比苦难本身更加激励人,更加带给人感动。信中的描写除了劳动,就是田间寻找各种吃的,而且信中父亲的形象大多都是笑的,健壮的,即使是生病,但马上也会好起来。只有在想念女儿小艾,描写他们的回忆的时候,爸爸的眼里才会掉下泪来。每每看起都会令人泪目。

  小艾,亲爱的: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每封信都以这句开头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爱的表达。

  也许当年去火车站给父亲送行时,我就应该得到这个教训:我的眼泪并没有留住父亲。去年父亲病重时,我们的泪水还是没有能把他留住。如今,已经不再需要给他写信了,但我仍旧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地想他。

  ——小艾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六):父爱的奇迹!《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父爱的奇迹!《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会带着充满欣喜的感情想要记录下来他们成长的过程,过去没有数码相机,照相也不能够记录完整,于是很多家长都拿起笔,写下了育儿日记,我也不例外,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写了,我也学过美术,所以一边写一边画,画得挺有趣的,也挺漂亮的,不过多数都是等着女儿睡着了的时候,画下来的。记到一岁基本上就停止了,因为带孩子真是太累太辛苦了,而且孩子越大,就越没有机会去画去记,孩子刚出生时的那份欣喜,一点一点的就平淡了下来。

  这本书严格说并不是亲子日记,而是画家丁午写给自己女儿的信,女儿也已经八岁了。当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丁午在团中央工作,被下方到黄湖农村去,和远在北京的女儿天各一方。于是丁午开始给女儿小艾写信,一边写信还一边画画,把自己的生活用画笔记录了下来。虽然女儿不在身边,可是通过这些故事,显露出对女儿的关心、思念,和对女儿成长的关注。

  在信中,写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的想你!”是啊距离越遥远,就越加想自己的孩子。不过这本书最重要的还是那些漂亮的插图,如果离开了这些插图,这仍然是一封封饱含着父爱的信件,但是却肯定不会被世人如此关注。

  父亲为了让不太识字的孩子能够看懂,能够爱看自己的信,把这一封封信,都画成了连环漫画,这是写给自己孩子,画给自己孩子的一本真实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丁午那么乐观,那么坚强,那么健壮,总是在激励这小艾。可是从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每天早上四点天不亮就要起床,有时候干活干到晚上十一点钟,经常是白天干活晚上开会,就是写信都要挤时间,经常要去山野之中寻找食物,来补充正常伙食中不够的营养,经常生病负伤,虽然每次都告诉小艾自己好了,可是伤病的痛苦谁能不知道呢。

  就在看是平静的故事中,丁午和妻子离婚了,小艾前往黄湖去跟爸爸生活,于是信件停止,故事停止,画上了句号。这不禁让我想起电影《美丽人生》中的那位父亲,为了不让自己幼小的孩子受到伤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虚构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丁午也是一样,在文化大革命的五七干校中,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狂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里,在家庭分裂之际,留个女儿小艾的,却是一个美好温馨而又浪漫的童话!这就是父爱创造出来的奇迹吧!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七):两本书,一样情

  读书有很多乐趣,其中之一就是因为你的阅读,使得不相干的两本书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这两本书可谓殊途同归,都是略着笔墨,多以画的形式来表达思念之情,一本是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一本是表达对女儿的想念;两本书能与读者见面都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一本是妻子离世后,丈夫无以遣怀,便想用画笔来留下美好,一本是父亲写给女儿的六十一封信,在孩子整理遗物时重见天日。作者下笔绘画之时,绝无要出版营利的念头,唯如此,才真实,才独一无二。字里行间、画里画外饱含深情的两部作品机缘巧合能够出版,是有幸读到的我们的福气。

  平如美棠,四个字组在一起很美好,其实是夫妻俩的名字,丈夫饶平如,妻子毛美棠,婚时家境显赫,婚后时局动荡,辗转流离,解放后富贵身份荡然无存,二人患难与共,做起了贫贱夫妻。步入晚年,妻子美棠疾病缠身,也有些糊涂。一天晚上,美棠突然想吃杏花楼的马蹄小蛋糕,家附近没有,八十七岁的平如骑车去更远的地方买,可等他终于把蛋糕送到美棠枕边时,她又不吃了。平如老人用绘画记下这段往事,看着画中老人提着马蹄蛋糕走向自行车的画面,再读画下平如老人的文字,“儿女们得知此事无不责怪我不该夜里骑车出去,明知其时母亲说话已经糊涂。可我总是不能习惯,她嘱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深为老人的浓情所感动。

  再看漫画家丁午在写给女儿小艾的信里是如何表达思念的。几乎每封信的开头都是“亲爱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在其中一封信中,竟然出现了“爸爸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想你了”。丁午彼时正在干校改造,食不果腹且又从事着繁重的体力活,可他画给女儿的画中,却看不出一丁点的艰辛,把生活中下河捉鱼、采莲蓬、喂小鸟等仅有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哪怕是写到养猪、烧砖、插秧这样的体力活也描绘得很快乐,仿佛在跟女儿炫耀爸爸在做一项很伟大的事业。比如描写他得了疟疾,也不忘画成大力士的模样,告诉小艾,爸爸好了和原来一样棒。可能八九岁的小艾读过父亲的信,还以为父亲生活如天堂般美好。

  平如美棠的婚礼照片在文革中烧掉了,平如靠着记忆把当时的建筑、场景、人物一一画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唯有此才会遣怀思念之情。小艾说,父亲病重时,我们的泪水还是没有能把他留住。如今,已经不再需要给他写信了,但我仍旧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地想他。

  文字有着力透纸背的力量,绘画何尝不是如此?两本书一样的情,纵使亲人已阴阳两隔,那画中溢出来的情感永无止息。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八):手冢弦上的月面之苦难

  这是一本奇书。奇?奇在哪?超越声音艺术了吗?还是超越生命哲学了?都不是。连情节都没什么高古,却特别动人——这是因为背景。

  我特别喜欢儿童、关于儿童的一切。丁午我其实一点都不熟,但是买过两三年《读书》,开头都是陈四益黄永玉的讽刺漫画加小杂文的组合,虽不能说是如鲁迅似超级辛辣,却因为图每每砍到了时代官僚体制的心坎上。中国的漫画大家不多,丰子恺可能最有名。小学时候看过郑渊洁很多童话大王的插图,忘了是谁,不管能否和日本比,我还是很欣慰的。

  看了几页,放下。再看,已经是新学期。啃不动,于是对照后面文字,看了10页后几乎就加快了。非常有趣,感人。很多重复的语句,却别有动人意境。“你怎么老不给爸爸写信呢?”“爸爸太太太太太想你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哈,这简直不似文化人,而是东北农民啦,因为笔者是东北人,所以感慨颇多。

  !!!

  反思呢,但反思呢?!如此高兴、牵挂孩子,为了孩子写信、画画的爸爸,多难得!不,不是难得,简直是稀缺史料!可是这仅仅是写信吗?写景,经历,其实多能见到快乐弦上从来不简短的疲惫:爸爸五点起来,十一点后才睡觉,今天不能写信了。爸爸被锯给锯了,爸爸生病了,爸爸……

  奇!奇葩,奇妙,奇诡,奇怪,奇乖,奇拐,奇闷,奇酷,奇苦的超人时代,文革时代!

  令人咋舌之余,还是要竖起拇指:泛黄的纸,如此还原了多心、只有唯一一个爱好的父亲形象。呵!在那无边的苦难中,全凭小艾,丁午活下来,而且作乐。焉能不敬佩这还竞驰者的盛宴!

  我不禁想说:丁午如果不生长在中国;或中国如果没有毛元首,那么成为第二个手冢是不必奇的。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九):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

  一个特殊的年代,可能久远的我们无法理解,但是那种感情却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内心。特别特别地想你,这样的重叠,读起来自然感受到那种真切的思念。我深深的知道,我的眼泪丝毫没有留住父亲。要是早知道的这么深刻,我也许不会有那么些遗憾。

  年轻的父亲被下放的遥远的干校,远离家庭与孩子。能做的就是给她写信,以漫画的方式,并且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乐观。而愁愁的思念自由一个人静静躺在床上差绕着自己,心里的酸楚,作为一个父亲是容易理解的。每天大量的生产劳动,短暂的休息与艰苦的条件,这一切都是苦涩的,尽管在父亲对女儿的心中都是那么美好,然而在这背后苦和累再真是不过了。也难免在劳动中受伤,伤了眼镜、手、脚。这些痛苦不仅是肉体的,还是精神上的折磨。

  那个时代真是可怕的,不用过多的评价,但是这种父爱,是特别特别打动着每一个阅读者。这是一本成人的漫画,是需要用心去理解去感受的漫画。文字简单,感情真实,再配上父亲为女儿做的画,真是温暖又积极的。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读后感(十):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提高每一天的识别度

  如果跳出父女亲情的框框,我觉得这些书信(画)的对于丁午老人的意义远甚于他女儿。它们是一个目录索引,串起了老人对生命中一段难忘经历的清晰记忆。所以老人生前会对这些书信一直念念不忘,并在遍寻不得时发出这样的喟叹:“年代久远,搬来搬去,都散失了...”

  最近还看过一段TED演讲视频,演讲者困惑于自己的过往在记忆中了无痕迹,每天生活的浑浑噩噩,因此发起了一个“每天一秒钟“的行动。每天从拍摄的生活视频中截取1秒钟,这样一年串起来也就是一段6分钟的短视频,但即使是短短一秒钟的影像,已足以让人回忆起那一整天的诸多细节。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呢?还记得自己在上个月、上一周、甚至昨天的同一时刻在干什么吗?如果过了跟没过一样,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也许除了不可靠的大脑之外,我们都应该找个更好的方式来记录生活,给当下正在流逝的时间盖上戳印,等我们年老时可以顺着这些标记穿越时空,反复回味。这个记录方式可以是摄像,或者是摄影,或者画画,或者就是用最简朴的文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