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10篇

2018-08-26 05:2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10篇

  《史上最简单问题解决手册》是一本由麦克•克罗格鲁斯 (Mikael Krogerus) / 罗曼•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一):覆盖比较广,可以参考

  艾森豪威尔矩阵(见后)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风险不在于设定目标过高、难以达成,而是设定的目标过低,而且还达成了。 ——米开朗基罗 任何决定一旦做出,随之而来的便是平静,即使做出的是错误的决定也不例外。 ——美国社运人士作家丽塔·梅·布朗 谨慎所思,因为这将化为言语。 谨慎所言,因为这将化为行动。 谨慎所行,因为这将化为习惯。 谨慎所习,因为这将化为性格。 性格亦当谨慎,因为这将成为你的命运。 ——摘自犹太法典《塔木德》 家庭模型 这个模型依据前提是,人类基本上都是社会性的、互动生物品牌忠诚度可以说是一个人对于品牌或产品的依存度,以及此人想向他人表达自己对这个品牌的渴望。在这个模型之下,只需问顾客两个问题,而不是请他们填写复杂问卷:是谁向你推荐这个产品的?你又会向谁推荐?根据顾客的回答,可以将受访者归纳出三大类:推广者、被动满意的顾客以及批评者。推广者相对于批评者的比率就是成功指标重点不见得了解什么是没有人看过的,而是思索还没有人想过哪些是每个人都看过的。 ——亚瑟·叔本华 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这一名词取自发明者乔瑟夫·勒夫〔Joseph Luft〕与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ham〕名字的第一个音节)是描述人类互动最有意思的模型之一。这个模型以4格窗把个人意识区分为4个类型: A.公开区:代表的是我们自己知道,而且喜欢对他人谈述的特质经验。 B.隐藏区:指的是我们自己知道,但是选择不对他人透露的事情。这个部分规模会随着我们和他人建立信赖关系增长而递减。 C.盲区: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自知,但是别人却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有些事情我们自以为表达得很清楚了,但别人却会以完全不同方式解读。在这个部分,意见回馈或许可启发人心,但也可能造成伤害。 D.封闭区:我们都有些层面是不自知,甚至也不为人所知的。我们复杂和多面的程度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在别人眼里的你,别人知道但你不自知的是什么?乔哈里窗提供的是个人意识的窗口。 超级备忘录模型 长期的记忆有两个元素:可撷取性以及稳定性。可撷取性决定我们记住某件事情的难易度,这要看这些信息在我们脑海“漂浮”的地方距离意识层表面有多近。而稳定性则是有关于信息深植于我们脑海的程度。有些记忆虽然稳定度很高,但可撷取性却很低。试着回想你旧的电话号码——说不定想不起来。不过如果你看到这个号码就摆在眼前,则会立刻认出来。 你在学习过后,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温习一下:每隔1天、10天、30天和60天。 任何蠢蛋都能批评,大多数的愚昧之人确实也都这样做。 ——班杰明·富兰克林 黑天鹅模型 这里有3个问题给喜欢反省的人思考:我们知道的事情是怎么得知的?过去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吗?意外事件为什么永远也预测不到? 伯特兰·罗素在1912年于著作《哲学问题》之中,以这个例子总结了这3个问题的答案:一只期望每天都有人喂食的鸡,假设每天都会持续得到喂食,那么这只鸡会坚信人类都是仁慈的。这只鸡的一生当中,从来不曾出现征兆直指有朝一日它会遭到宰杀的事实。 我们人类也得承认,最重大灾难通常是在我们最措手不及时候发生的。这也是为什么,根据罗素所言,我们应该不时质疑自以为理所当然事物。 例如,当两架波音飞机冲进美国世界贸易中心的时候,大众都震惊极了——这场灾难的来临似乎毫无预警可循。然而,就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接连好几个礼拜和几个月的时间,几乎什么事情似乎都跟这场攻击行动扯上关系。 黎巴嫩作家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将这个现象——我们没有鉴往知来的能力——称为黑天鹅。在西方世界,人们总是假设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17世纪生物学发现了黑天鹅的品种。以往人们一直以为是匪夷所思的事物,突然之间却成了理所当然。 塔雷伯的黑天鹅理论并不是一个真的模型,而是对因果原则反驳。这让我们了解,为什么我们明知屋子快要崩塌了,却还是紧抓着支柱不放。 你人生当中的黑天鹅——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二):启发心智小人书

  基本上是一本快餐书吧,东西太杂,模型也没有深度分析或者例子,有意思的就是偶尔的几句名言以及挺漂亮的的土化,也许适合小学生集体翻阅。看完之后想想,应该把这本书看成是一本启蒙书,之后每一个感兴趣的模型自己再下功夫学习和实践才是真正的做了功课

  一个问题,书中可能情境,让人无从抉择

  一个模型,书中解决思维,祝你认清现实

  分析就是一个信息有用化的转化过程

  模型是一种方法,它不会提供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它会提供一种结构,使我们最快的理解重要的东西或得到我们最想要的。因此也要明白它们有一个适用的范围的,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积极思考可以得到什么?而它们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界定我们该思考什么或是怎么思考。

  模型的功能画图的时候最有效使用视觉工具进行辅助会使得你的沟通更加有效。

  在一个日益混沌混乱的世界里,这些早期的模型有助于我们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务上,并相信眼中所见。正如即使医疗界出现最新的发明,医生还是要依赖于最基本的诊断工具:听诊和检验病患。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三):总是难以做决定?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生活就是一个七日连着另一个七日,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你去解决。

  每天早上从睁眼睛开始,我们就面临一系列选择等你做决定。小到早餐吃什么、穿什么衣服出门,大到目前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以及如何管理员工、管理团队夜深人静时,你可能也会暗自思忖,我真的了解自己吗?我需要的和想要的是一样的吗......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你也有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定的困惑,可以来看看这本书《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

书封

  本书由两位作者合著:

  麦克·克罗格鲁斯,毕业于丹麦 的非传统商学院Kaospilot,曾任职于纽约的青年电视节目《事实杂谈》,后于瑞士NZZFolio月刊担任编辑。2009年起,以自由新闻工作者身份在德国《星期五》周报、《第一品牌》杂志、瑞士《新苏黎世报》等媒体发表文章

  罗曼·塞普勒,在青少年时期即创立了一家文化中心,2003年毕业于Kaospilot,2004年创办Guzo传媒公司,提供创意与创新执行顾问咨询服务

  本书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如何改善自己、如何更加了解自己、如何更加了解他人和如何改善他人。这四部分一共包含了51个决策模型,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针对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简明的解决思路框架,你可以仿效各种模型的做法,填入、删去、开发改进书中的内容,以此做出符合你现状的最优化的决定,可以说,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工具书,它提供了可视化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在身陷混乱局面时,帮我们理出头绪。

  下面我从自己和他人两个方面分享一下书中的部分模型。

关于自己

  沉浸模型——什么会让你快乐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总会发现,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时,我们会专注于手头正在进行的事项忘记时间的流逝,忘记胜负得失享受其带给我们的深深满足感。这种时刻,我们是快乐的。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伊把这种快乐的境界称之为“全心沉浸的心流”,这种快乐的“心流”是在以下情况产生的:

  *密切专注于某件活动

  *这些活动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既不会挑战性不够,也不会挑战性过高

  *具备明确的目标

  *能够得到立即的回馈

沉浸模型

  当你想要开始一项新的尝试时,可以参照上面的模型分析一下,这项活动或工作是否能给你带来快乐。

  个人表现模型——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换工作

  职场中人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有一些人停留在不满意的消极抱怨状态,有一些人想要尝试或离职或换工作,这个模型刚好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文中建议,可以连续三周,每晚都问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然后根据1分(完全不适用)到10分(完全适用)的分数,将你的答案填入到这个模型中:

  *必须:目前的工作对我造成的负担要求的程度如何?

  *能够:我的工作和自身能力吻合的程度如何?

  *想要:我目前的工作和我真正想要从事的工作之间有多大的相关性

个人表现模型

  三周后,分析图中红色风帆形状,如果“风帆”在移动表示你的工作具有多样性。如果风帆形状总是一样,请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你想要什么?

  *你能从事想要的工作吗?

  *你能做些什么?

  *你想要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吗?

  如果有什么是你无法做到的,那就应该努力培养这样的能力,有了理性的思考做支撑,就不必陷入负面消极的情绪总不可自拔。

  反馈模型——如何处理他人的抱怨和批评

  在工作这个小社会团体中难免会有抱怨和批评的声音出现,适当的建议有助于更好改善我们的工作,但有时来自群体善意恶意的批评可以也会伤及自尊影响我们做出明智判断,反馈模型有助于我们保持理性思考,做出合理的判断。

反馈模型

关于他人

  化解冲突模型——怎样才能漂亮地化解冲突

  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由于各自的背景立场不同,有冲突总是难免的,那么如何更好地化解冲突,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沟通起来更和谐更高效,文中列举了六种处理冲突的方式:逃避对抗放弃、推卸责任、妥协和达成共识

  我们可以看出,前五种基本都是消极的处理方式,只有最后一种是双方基于共同拟定的新的解决方案达成的共识,这是双赢的局面。我们可以参照图表分析自己和对手都处于哪一个层面。

沉浸模型

  团队模型——你的团队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吗?

  不管是一家公司还是公司内部的一个部门,当有一个项目下来时,我们所要思考的第一步便是:我们有无这个项目所需的人才?我们具备的技能是否符合项目的目标?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做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

  而团队模型有助于我们判断自己的团队是否和项目要求相符,我们需要评估软性技能(即忠诚度、动机可靠度)和硬性技能(即计算机技能、商业以及外语等等)。以从1到10的分数界定每项技能的关键界线,然后根据标准来判断你的团队成员,用线条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分析一下这个团队的弱点是什么,长处又是什么。

团队模型

  以上为书中的部分示例,全书中涉及的模型几乎囊括了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你能看到公众早已熟知的SWOT分析法、马斯洛金字塔、帕累托法则、黑天鹅模型,也会看到网络和商业相关涉及到的模型理论,参照自身遇到的问题,你都会找到相应的决策模型做参考。

  本书决策模型众多,需要一一消化结合每个人自身情况完善、改进、实施,这些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认知,算是解决问题理论层面的小百科工具书,个人认为如果作者在编写过程中除了理论描述之外再加上具体案例加以分析拓展会更具指导性、参考性和可读性。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四):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让任何人不再难下决定

  每一天我们都面临着各种下决定的时刻,从中午吃什么,该购买哪件商品,到如何解决与一个同事纠纷,更大的问题包括:我该如何激励我的团队?我该如何工作更有效率?我想要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有时候问题多得甚至会让我们深陷混乱的局面而无法脱身,做出决定本身已是难事,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定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必须想办法理清头绪,或至少以宏观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找到出路,走出困境,取得进步。这里,要向大家推荐的正是一种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模型思维。

  模型作为设计范畴的一个常用专用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而“模型思维”听起来就有些费解了。这并不奇怪,因为长久以来模型只是作为设计的表现形式而广泛使用。设计师做完设计后,请模型师做个外观模型,其目的是为了给那些看不懂图纸,缺乏想象力业主们观赏判断之用,这是模型作为商用手段发挥作用。这使模型的功能过分狭义化了,其实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模型不仅仅是一种设计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有形的思维形式,即“模型思维”。

  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尽量简化问题的复杂化,让抽象思维变得具体与实在,从而让我们聚焦于真正重要的部分,做出最符合现状的决定。比如说,橡皮筋模型,它用于解决我们面临的两难困境;个人表现模型,用以检测是否应该更换工作;黑天鹅模型,告诉我们经验不能保证是智慧的选择;结果最适化模型,保证我们的项目趋于完美;艾森豪威尔矩阵,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时间……

  在现实世界日益混淆的今天,思考模型提供了观看、了解以及组织这个世界的崭新方法。当然,试图采用其中一个模型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可行的,就像是一句谚语说的那样:“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是一颗钉子。”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笨方法。对于个人或者团队来说,越多了解不同的模型,将之根植于你的大脑中,并能应景运用,就越能轻松自如地做出最适当的决定。

  也许,你会说:“谁会去翻阅浩瀚如海的大部头图书,找出所有的模型呢?这可是个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别担心,已经有人替我们将这项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这本小书整理和收集了51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型,配以简单明了的图示,让你一目了然,即学即用,你要做的就是拿起它,好好享受这些模型释放出的不可思议的能量。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五):有了这个,你也可以成为高效能人士

  哲学家罗素有这样一句名言,“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美团网CEO王兴也说过类似的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观察我们周围,只做事不思考的人是不是很多呢?或者反观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看起来每天忙忙碌碌,可是生活或者工作却没有多大进步;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学习非常用功刻苦,可是成绩却不尽人意……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思考致富》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成功之道,惟有用心思考,别无捷径 。 可能有些时候不是我们懒得去思考,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

  关于本书 今天我要推荐的这本《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它可以帮助你如何去思考,做出最恰当的决定。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高效能人士做决定的51个思考模型》。它也是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向全体员工推荐的一本书。 它针对工作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情境,罗列出的51个决策模型,提供非常简明易操作的解决思路,让你一目了然自己当下所处的状况。可以仿照各种模型的做法,评估每种决定,然后选择最符合当下的那一个。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麦克﹒克罗格鲁斯,曾于柏林自由大学修习政治,2003年毕业于丹麦著名的非传统商学院Kapospilot。曾任职于纽约的青年电视节目《世事杂谈》,后于瑞士NZZ Folio月刊担任编辑。2009年起,以自由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在德国《星期五》周报、《第一品牌》杂志、瑞士《新苏黎世报》等媒体上发表文章。 罗曼﹒赛普勒,曾任职于瑞士创意商店公司,在青少年时期即创立了一家文化中心。2003年毕业于Kapospilot,2004年创办Guzo传媒公司,提供创意与创新执行的顾问咨询服务。

  小小书透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介绍书中四个思考模型。 一、艾森豪威尔矩阵 我忙死了,我等不急了,我一会还有事……那些总感觉自己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而生活或者学习却没有多大进步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为什么你用尽洪荒之力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你的工作效率低下。那么这个模型你一定不要错过! 这个模型的提出者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前总统,也是时间管理大师。他曾说:“最紧迫的决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分解成四个方阵: 1、重要但不紧迫; 2、紧迫而且重要; 3、紧迫但不重要; 4、不重要,也不紧迫。 当你把落到你手头的事情根据这个方法进行分解了之后,一天的工作一目了然,就可以决定需要进行的方式了。 针对重要但并不紧迫的事,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处理; 对于紧迫而且重要的事,那当然是毫不犹豫的立刻处理了; 而那些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你就可以选择交给别人去处理; 那些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可以留待最后再做了。 按照这种方法,你会学到怎样区分“紧迫”和“重要”之间的差别。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家务事,都可以进行简单的分解,再也不用担心事情多到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从容不迫应对每一天。

  二、沉浸模型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或者说到的最常用的祝福语应该就是“祝你快乐”了吧。连童话故事最好的结尾也都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人们最想要的是“快乐”。 可现实是,我们常常会觉得不快乐。各种工作压力、家庭琐事等等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却又无处可逃。仿佛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发自内心里的那种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海伊认为快乐就是一种“全心沉浸的心流”。他对“人类什么时候才会进入这样的状态”进行了探索,建立了这种沉浸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让我们快乐的事。 这种模型按照挑战性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下将你从事的事情进行分类。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既没有挑战性又没有发挥你的能力,那么这件事就会让你无动于衷;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挑战性太高,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那你就会感到非常的疲劳和痛苦,当然毫无快感可言;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没有任何的挑战性,那么你在做这件事情时就会觉得非常的无聊; 如果这件事情既富有挑战性,又稍稍高出你的能力一点点,那么此时此刻,你就会深深的沉浸于此,不但会感到深深的满足,无视时间的流逝,甚至会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是你最快乐的时候了。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快乐,不一定是要放轻松才能实现。找到一件富有挑战性的能够让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的事情,即使你筋疲力尽,但依然很快乐!

  三、双重回路学习模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过:“人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如果能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错误就会成为课堂”。 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越挫越勇,最终成功,而有的人失败了一次,就再也爬不起来。 这个模型就是教会你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最终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双重回路学习中,当事情失败,面对错误时,你不再只是单纯换个解决方式,而是会重新思考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会用这种方法来做。 重要的是这种行为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目的和价值观?如果这些你都清楚了,那么就有可能会加以改变,最终解决问题,成功达成目标。

  四、情境领导模型 每一个领导者都知道管理员工的重要性。但现实是很多领导都不会管理员工,绝大多数领导都只是发号施令,谈不上管理。如果你也是一个领导者,那么这个模型你一定不要错过——教会你如何成功管理你的员工。 在这个情境领导模型中,包含4个部分,主张最重要的是根据眼前的情况调整自身的领导风格。这4个部分分别是: 1、指导。一般用于新进员工的管理。因为作为新进人员,通常都是热情有余,能力不足,所以需要强大的领导。 2、辅导。主要针对那些专业程度有所提升,但对于工作有些懈怠的员工。此时最好的做法是向员工提出问题,由它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3、支持。此时员工的专业技能大幅提升,所以需要你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点子,从而刺激他们因为更加独立而更加积极。 4、授权。这也就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了。适用于那些已经充分掌握自己的工作,对于工作士气高昂的员工。此时最好的做法就是适当放手授权,让他们负责一些项目,领导自己的团队,独当一面。

  好啦,书透就到这里。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这本书里一共罗列了51个思考模型,作者按照他们所起作用分成四大方面:1、如何改善自己,2、如何更加了解自己,3、如何更加了解他人,4、如何改善他人。 以上的四种模型就分别出自这四大方面。而且书的最后一章还有彩蛋哦:教你几个简单的小技巧,就能够让你轻松脱颖而出,让人印象深刻。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干”的书。真正的纯干货,没有一点废话。51个思考模型聚焦于实用的部分,大到团队工作,小到私人琐事。这些模型可以让你在漫无头绪的时候找出规律和关键点,判断价值,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并作出恰当的决定。 如果你也想成为高效能人士,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六):更简单地生活

  略读了一遍,小结一下:

  本书目从四方面进行阐述,认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认识他人或外界环境,然后去改变世界。

  内容大多是一些自然规律或务实流程的简化,学习的结果,我想是可能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了更多的依赖直觉,而不犹豫,更加快速。

  依此,所以,我的下一步应该是拆解每一个模型,先归类,后联系实践,设法内化吧。

  如果发现对象是一个复杂体,最好的办法是将他细分,具体化。如P136,市场缺口模型,就是三维细分竞品市场定位,寻找利基(小众)市场。其实,分类也就是把事物简单化,化繁为简。常规办法呀!哈

  P142,让团队成员接受新观点,用六顶思考帽分析,唯有参与才能认同。

  P146,结果最适化模型,把任务分三个回路去完成,提高完成率和成就感。看书做事都可以这样,不要指望一次就可以把什么做好。这应该是由心理学的特点决定的。员工无动力,因目标不明确,也是这个原因吧。所以,要求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来说,给一个可执行的明确指示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应当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定位,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才是最好的。雷同的东西是最不值钱的,随时可以替代的。可随意复制的东西是最没有价值的。如,每件商品生产前一定要分析其市场定位,要有存在价值,不是每个备胎都被挂在车架上的。像拼图的每一个小块?人身上的器管,可是相对论也有找破的时候,阑尾不是说多余的吗?哈

  打造团队的主体是人,能动的有意识的人,不是流水线的机器。所以,要考虑人的特性,有参与感认人认同命令,分段完成,让人有成就感。都是这个原因吧。有人参与的活动,就要考虑主体的特性哦。认同还要有动力。

  P96,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双重回路模型。自我反省和从中学习。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七):非常好书

  这本《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是@秋叶语录 推荐给我的,他擅长发现冷门好书,而我坐享其成。这书我读了两遍,做了很多标记,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用于今天的课程,而有些学员是我的粉丝,所以之前没推荐,避免剧透,影响课程效果。书简洁、实用、富有启迪,不仅是我的菜,更是佳肴。

  昨晚在从深圳到上海的飞机上,读第二遍,而且不是结束,还会再反复读,直至更好地吸收。

  这本书重在解决问题,好在实用,好在简单,简单不等于不好,简单其实相比复杂更有力量,因为门槛低,易理解。我之所以用里面的一些内容做课程素材,也是因为这个,现场效果表明,这些素材都不错。当然,下次会换,所以不会一直藏着掖着这本书——我不喜欢重复,我愿意探索更多。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八):所谓解决问题,还是要努力劳动

  无意中见到这本书,在坐高铁的来回途中读完了。读书感受分为几个阶段:失望——不错——有意思——打算找几个最感兴趣的模型进行验证。

  失望是因为简单,特别是第一第二个,关于时间管理和SWOT分析,耳熟能详。只是,细想一下,对这些理论,也仅限于知道而已,并没有真的用这些理论来解决问题。

  不错是因为,突然间发现,实际上再难的问题都有解,而且解决的方式都很简单。之所以我们觉得难,可能,我们过多地沉浸在一种难的情绪里,或者畏惧,或者打心眼里不愿意面对。所以,如果能抛开因为问题而产生的种种情绪,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这本书里提供的思考模型是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有意思是因为,花多少钱送礼,还有你的穿衣风格,音乐品味都可以用若干模型解决,有点冷幽默。

  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