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10篇

2018-08-26 05:3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10篇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一本由38.00元著作,186出版图书,本书定价:2012-5,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一):关于区域节能减排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国际能源署(2008)数据,我国2006年能源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世界排放总量的比例达到20.13%,美国的比例为20.35%。近两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排放增量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按照我国现在的能源发展趋势未来我国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将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IEA的数据,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7年已经达到4.57吨,已经超过当年世界人均的4.38吨排放量。现在我国人均碳排放量更是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拉开了距离,很可能将难以维持发展中国地位,可能将更多地受到具体限排甚至是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而有区别责任原则,我国现在仍然可以不承诺定量的限排或减排责任,但是我国已公布了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碳排放空间不足将成为我国长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刚性约束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二):区域节能减排

  本书创建了区域节能潜力系统分析的理论框架。该框架由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构成。概念体系主要包括对能源、节能、区域节能潜力、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技术、能源价格、能源投资以及能源系统等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主要是指对影响区域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厘清了节能潜力的基本理论问题关联机理,并在对研究对象建模与优化基础上,预测了山西省 “十二五”节能目标可达性及其节能潜力,为挖掘区域节能潜力提出建设性建议;在方法方面运用复杂性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了能源强度的预测方法、节能潜力的计算方法,使节能从理念层面落实到操作层面。由此构建起一个富有创建性的从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到方法体系的系统分析框架,从而完善了节能潜力研究的理论体系。正值“十二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本研究通过对影响节能潜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节能主体博弈分析,提出了节能战略保障措施,为实现区域节约型社会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对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三):能源的分类

  能源形式多样,通常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能源分类:①按照能源的获得方法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自然界现成存在、可直接取得而又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或称初级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叫二次能源,也称次级能源。②按照能源的被利用程度可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水平下,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之为常规能源。许多古老的能源若采用先进的方法加以广泛利用,以及用新发展的先进技术利用的能源,称之为新能源。③按能源能否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随着大规模地开采,其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之时。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四):节能减排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系统。按自然属性系统来分,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系统、人造系统、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的复合系统。自然系统由各种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体构成,并依其固有的客观规律进行演变。人造系统则是由人类创造改造的物体、设施工程等组成。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自然系统被局部改造为人造系统、进而成为复合系统。能源系统包括能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运输分配储备、使用,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均由国民经济的若干部门组成。能源系统不仅涉及各种自然的能源资源,还包括了大量的人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污染破坏,因此,能源系统是典型的复合系统。能源系统在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复杂系统所具备的典型特征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五):间接节能

  间接节能指节约物资原材料,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寿命,减少废次品破损率等以减少间接能耗,也可以通过改进管理和提高技术来达到。更重要的可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包括产业工业企业、产品和能源的构成和布局,从客观上、广义上提高能源的经济效益来达到间接节能。再逐步结合深化节能技术,向省能型经济结构过渡。[ ]间接节能的主要表现:一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称为结构节能。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种指标因素纵向或横向数量比例关系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调整工、农、建、交、商等产业结构,轻、纺、手、电、机、化、冶等轻重业结构,大、中、小型企业结构,加工程度深浅的产品结构。经济结构对能源使用量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结构合理,能源使用量就少,反之,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量就多。二是系统节能,即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全面考虑分析能源转换、传递和利用整个系统的用能,使之整体优化,实现整个系统的节能。

  通常,结构节能是间接节能的主要方面。轻纺工业、电子工业、仪表机械工业、手工业等,加工深,产值高,能耗低;重工业、冶金、化工、原材料工业加工浅,能耗大,产值低。因此为了间接节能,把有限的能源转移用到产值高的产业、工业、企业、产品方面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能源效益。在调整经济结构时要总体规划,沟通部门联合企业,择优布局,使能源运输流向合理,供应分配对口,规模时序协调。缺能地区要减少输入原料,改为多输入初级品、半成品,进行深度加工。高能耗的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应移至产能地区生产。限制高能耗工业,改组重复耗能工艺。在大系统中按品位高低充分地利用余能余热,逐步淘汰各种能源利用率低的设备,关停并转单耗高的小企业,组织规模适当的集中化、专业化生产,降低能耗成本,减少废次品,提高质量寿命。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六):节能减排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节能潜力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有一些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一是“节能潜力”概念界定不清。大多数文献在进行研究时,多是直接引用了节能潜力这个概念,缺乏对其内涵的剖析;二是节能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节能潜力的影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其内部的作用机理,需要建立在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上;三是文献更多地探讨影响节能潜力的客观因素,但对在节能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节能主体缺乏深入分析;四是在节能潜力挖掘与调控政策措施研究上,宏观层面研究的较多,针对区域的尤其是像山西省这种欠发达能源富集区的针对性措施研究还不够多。因此,本书依据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在对区域节能潜力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运用复杂性理论和方法对节能潜力进行系统建模和系统优化,并对山西省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山西省实现节能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在对节能主体理性行为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节能战略、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将丰富和完善节能研究的理论体系,对于我国实现节约型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七):一目了然,深入分析

  研究内容与本书的创新之处:

  (1)创建了节能潜力系统分析的框架。该框架由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构成。概念体系主要包括对能源、节能、区域节能潜力、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技术、能源价格、能源投资以及能源系统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主要是指对影响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厘清了节能潜力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关联机理;在方法方面,重点研究了能源强度的预测方法、能源强度的优化方法、节能潜力的预测方法,使节能的理念可以落实到操作层面。由此构建起一个富有创建性的从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到方法体系的系统分析框架。

  (2)解析了能源强度与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机理。运用能源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讨论了经济相关因素对能源强度作用的机理。系统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变动、能源技术进步、能源价格水平、能源投资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剖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为揭示区域能源问题的深层次经济原因提供了解读的视角

  (3)将复杂性理论和方法创新性地运用到节能研究领域,提出了能源强度的预测与优化模型。运用模拟退火算法构建了能源强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改进后,对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的节能约束性指标进行了可达性分析。运用遗传算法创建了能源强度的优化模型,对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4)构建了节能主体的博弈模型,从而为制定节能政策提供了理性前提。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和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积极程度与中央政府和公众监督力度、地方政府的节能收益惩罚成本和节能的执行成本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与公众响应与遵循节能政策,从而实现政府和企业、公众双赢局面

  (5)基于区域节能潜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中长期的节能战略思路、战略原则、战略目标与实现路径,并分析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保障措施。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八):区域节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地球,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人们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巨大成果。按照世界能源委员会1979年提出的节能的定义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是说,节能是旨在降低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 的努力,应在能源系统的所有环节,包括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到终端利用,从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能源的浪费。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可以实现;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有一个合适投入产出比;环境可以接受是指节能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指标要达到环保要求;社会可以接受是指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就是要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该法同时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科学的定义来说,节能就是在满足相等需要或者达到相同目的条件下,使能源(能量)消耗量减少,其减少的数量就是节能的数量。因此,节能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相对比较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要满足相等的需要或达到相同的目的。目前人们对节能问题十分重视,谈得也很多,但是,对节能这个科学概念并不都很清楚。有人认为节能就是减少能源消耗,只要是减少能源消耗就是节能。这种理解也有道理,但是不够全面。还有人把节能的概念和能源消费经济效果的概念混在一起,认为节能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其实,这是能源消费经济效果的要求,是节能的目的,而不是节能本身的含义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九):区域节能减排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应该注意到,山西省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要素推动特征,投资是拉动山西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且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特点非常突出,要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关注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按照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长期力量取决于经济系统本身。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短期内可以起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制度以及劳动力素质的进步。所以山西省应着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重型化的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下工夫,以此增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区域节能潜力理论与实证研究》读后感(十):区域节能减排

  广义节能和狭义节能

  广义的讲,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约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广义节能就是既包括直接节能又包括间接节能的完全节能。广义节能的最大特点是把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结合起来,把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只有大力开展广义节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才能提高能源经济效率。徐寿波在《广义节能论》中,将广义节能归纳为十种主要内容:①合理提高能源系统效率的节能;②合理节约各种经常性消耗物资(如原材料等)的节能;③合理节约劳务量(如运输周转量等)的节能;④合理节约人力减少人口增长的节能;⑤合理节约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占用量的节能;⑥合理节约自然资源的节能;⑦合理提高各种产品产量和劳务量的节能;⑧合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务质量的节能;⑨合理降低成本费用的节能;⑩合理改变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务结构的节能。广义节能的目标是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或者是提高能源经济效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