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土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土星读后感10篇

2018-08-28 04:3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土星读后感10篇

  《土星》是一本由蓝火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土星》读后感(一):许多面镜子照见许多个自己

  这些年,我一直在默默看着蓝火这位作者成长成熟,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有我这样的人的存在,但是这一点都不重要,写书与读书之间,本来就不应该离得太近,太近反而会看不清楚,也会因为私人偏好而带上不客观评价。所以,我尽量站在离他不远不近的位置,看他书写一个个似曾相识故事

  《土星》不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它像一条拥有很多分支河流,其中有小小的分流慢慢在某个点交汇,发生微妙变化与涌动。最让人备受感染的,也许是其中不少细腻人物描述,大段大段的对话之中,揭示出来的小哲理

  叶瞳无疑是一个最接近于虚构的人物。所谓的“最接近于虚构”,是她的才华,飘拂的行踪,所呈现出的“不真实”。总是以为,别人的生活会与自己大同小异,而叶瞳这个人物,所赋予的读感是,她是游离于我们的生活之外的,她写作画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店员,有自己对爱情理解,有一些乖巧行径,不完美,但是却让人对她的生活心存向往

  正是这样一个角色,撑起了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她仿佛是作者有意理想化的一个人物,虚构出的理想化,求之不得,让人对其既爱又恨。

  其次,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姥姥”这一个不是主角的人物设定,一个隐匿在乡间的老太太,也许有过很多故事的过去,但她只是风轻云淡地存在于字里行间,给其他人物,尤其是叶瞳和牟鱼,很大程度启发。她对传统手艺尊重,她对自己外孙女的珍爱与培养,以及她对一个卖葵花盘的路人小贩的给予,这些小章节,都让整个故事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温暖感。由她所延伸出的章节,都让人不舍得掩卷,不是如何复杂跌宕的故事,但是那种涓涓细流真情,让人瞬间懂得了,写作者的用心真挚

  许多人,慢慢地从小说出现,消失。大抵都是不太如意的故事,但又并不是颓废式的表达,如何去对抗不如意的人生,也彷如我们自己的观照,去习惯,去克服,又去努力战胜,也许最后仍然一败涂地,但起码过程完满的。

  他们,就是许多面挂在有石灰剥落的墙上的镜子,完整支离破碎地照见了许多个不同的自己,是分裂,也是读懂后的道别。

  《土星》读后感(二):乱谈

  一口气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第二遍《土星》。

  第一遍看《土星》,大约是4年前吧。那时,蓝火对我说,他正在写一个新的故事,想和我分享一下前面的几章,看看我有什么想法

  那时他刚刚写完《云端》,一个我很喜欢小故事。书虽然不厚,却让我在地铁熙攘的人群热泪盈眶。我一直想着他能够写出一个更好的,不一定更长,但一定更好的故事。

  果然,《云端》不久,他就给我发来了《土星》的前几章。

  那时的土星和现在的土星很有些不同。我读的很认真,一边看还一边帮忙校对错别字和标点。可惜我总是个虎头蛇尾晃晃悠悠的家伙,这件事到最后竟然不了了之。最初的那颗土星被我埋了起来,时间一久,就忘记了。我甚至以为它不会再升起。

  突然有一天,蓝火对我说,《土星》马上要付印了!我才知道,在我晃晃悠悠游山玩水赏花弄月度过的这些年里,他就像一只蝉的幼虫,一直在黑暗中默默挖掘和积累,而今终于有了破土而出时刻

  其实作为蓝火的好朋友,很难对《土星》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我想对一部小说更有发言权的,应该是那些不了解和不认识作者的人,这样才能够相对单纯地从文字角度来品评。而你一旦了解了他,你的判断就会掺杂很多其他的东西更何况,在土星中,有很多他的、我的、以及他的很多朋友们的影子,甚至还有莫名其妙预言。到现在我读了第三遍,仍然很难从故事的情境和引起的种种回忆中抽离出来,单纯地去分析文字的部分。而我又不愿意简单浮夸地去称赞土星如何如何,我想这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我的这种脾气秉性大概也是我们能够成为相识十年的好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像是一颗星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引力。你会被别的星球吸引,会成为一颗卫星,或者会碰撞湮灭,或者你进入一个星系,又或者,你只愿意默默地按照自己喜欢方式转动,不期待也从不失望。你成为一颗流星也可以,那都是你的选择

  很多星星害怕寂寞,于是选择了属于它的星系,遵守着那个星系的规则

  还有一些星星不大听话,不大听话的星星,有时候就会稍显孤独沉默

  还有一些星星,像我,喜欢做梦,晚上做梦就罢了,白天还要做白日梦。做了梦就不愿意醒来,醒来看到周围的世界好可怕那还是继续睡睡睡到世界末日好了。

  可是做梦并不能改变一切,真正循着梦的踪迹去把梦变成现实的人,是蓝火。

  他永远不会醉生梦死,永远不害怕重新来过。

  他的人生就像是在玩蹦极,爬呀爬呀爬到一个高点,看看风景觉得腻烦了,就突然跳下来,再从头去爬另外一座山。高高低低,从零开始又突然跳出来,我在旁边看的瞠目结舌,他却玩的兴致勃发。

  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可惜的,当你在觉得可惜的时候,他已经把可惜甩在了身后。

  有一回他对我说: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对自己蛮狠的人。

  又说:我也没想到,自己原来还是有很大的潜能

  假如失败了呢?我问他。

  失败也没关系,我又不是没有失败过。他又笑。

  是的。这样说起来,我才想起他曾遭遇的种种波折。只是我们常常看到他与猫儿厮守静静过活,就暂时忘记了那些。

  伤口总是生在自己的身上,究竟有多痛外人不得而知。他也不叫嚷,有时候聊起来,他就说:现在想想,当时很难释怀,现在很多东西都不用在意了。

  所以看看土星里,爱恨生死都是淡淡的,狗血一滴也不洒。

  这样最可怕。最爱的是无法言说的爱,最痛的是哭不出来的痛。生死,都是顺其自然的事。

  说起文字的优劣,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把尺,爱不爱还是要看气场路子不对。蓝火的字,于我来说清冷疏离了些,但在他的那一类文字里,是格调高的。这我也知道。

  他的字有很清晰画面感,故事在每个场景之间切换,就像一部电影。他在那里述说,几乎不带一丝情感不慌不忙的。恰如一场微雨,层层浸染,到最后你变成一个眼角潮湿的人。

  大喇喇地下一场雨又晴了天的,永远不是他。

  普通人看土星里的人,一个一个,似乎都不沾人间烟火,连一个铁路工人,都有自己的小趣味。其实仔细想想,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可爱角落,能够看到这些小角落并且放大的人,才是能把生活活出乐趣的人。这就如同我会听到蓝火夸奖保洁的阿姨“会把东西摆放的很有仪式感”。在他的眼睛里,一份鲜嫩的炒菜也有美丽地方。这就不难相信,为什么在他的星球上,总有美丽的少年少女唱歌相爱,总有花开不断情意绵绵,连刮一场大风都有好看的风景。一个就是如此生活着的人,写出如此的文字,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说道这里,突然想起有一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和他认真地讨论过,就是“清洁”这个词,在他的生命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

  但是他的生活,他的笔触甚至他的文字,都充满了这个词。

  这也表现在他不能够容忍在他能力范围不够完美的东西。

  有一次我在他的家里的杂物堆里翻出一只杯子,约莫是画了一只狐狸。杯子颜色漂亮,狐狸也趣致。我说:嗳,这个好看的很,怎么乱扔?他却拿了另外的一只杯子给我,说:你去阳光下看看,那釉色可有不同?这只杯画的好,可是没有烧好,不能卖。这些因为没有烧好釉色、多了一个小气泡、进入一颗灰尘……等等各种我看不出状况的美物,在他那里都成了废品。即便在家里做一桌菜招待朋友,他也要想好什么样的食材是怎样的颜色,盛放在哪个盘子里,加哪一味料更美味,连沾在盘子边沿的汤汁,都要细心地擦掉。

  这种精神洁癖放到文字上,自然是要反复推敲的。

  土星缓缓升起,命运不得而知。蛰伏了四年之久,对于蓝火来说,这必须是一部好的小说。

  对于朋友来说,我还在土星的线索中回忆往昔,在土星中看到蓝火要对我们这些朋友们想说的话,在土星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已经分散到若干人身上了,笑~)。

  对于读者来说,我只能衷心地希望你们喜欢,希望这本书陪伴你们度过的时间,是值得的。

  溦 于12年圣诞

  《土星》读后感(三):《土星》——一种类似虚构的存在

  小说从来不是完全的虚构,它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土星》里头,有一群缺乏安全感的人,每个人背后藏着很多故事,有时候因为某个契机,他们背后的门被打开,某些故事被悄悄散发出来,闻到的人,有的醉了,沉醉;有的醒了,清醒;有的迷失了;也有的,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本回忆成长的小说。童年,少年,以及青春之后的关于爱情的撕裂,分散,拉扯,离去,走失。

  这是一本寻求温暖的书。书中的人物都感觉那么那么的冷,缺少家的概念,没有家人回应,甚至,无家可归。他们一个个都住在冰冷窄小房间里,万般落寞,却强壮冷静坚定,而他们的目光,都无不聚焦在窗前阳光和煦的风景中。我知道,一个人生活从来是如此艰难。艰难到无法长久存活下去,无法自己,无法找到存在感,无法安定吃喝,睡觉。尤其是冬天,即便开着暖气,打着空调,一个人,心总是冷的,冷到无所事事,什么兴致也提不起来。所以我能够理解书中的木头,为什么总是在寒寒冬夜,一次一次地寻找陌生身体取暖。其实他想要寻求的是一个可以跟他长期融合在一起的身体的温度,如果再贪婪些说,那就是一个可以把身体和灵魂都能融合在一起的对方。可是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存在,所以,一切成了自己的虚构,最终我们自己的虚构所伤,所指使,所杀。

  他们都是内心缺失孩子,却又似得到过额外的填补。童年。书中的主要角色几乎都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童年的天真烂漫,即便是哀伤,也是属于大人的,至多只是看在眼里而已。我们看到的多是童年的善良淳朴,没有修饰色彩大自然村庄农人返璞归真是保有灵魂的人的最终归宿。在都市兜了一圈,无论贫穷潦倒,还是富贵奢靡,很多人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有个不大的院子坐北朝南房子,很多比房子还高的树,虫鸟的叫声青草气味老人。是的,童年的回忆,除却关于自己的那部分,就是祖辈,一个依恋家乡依恋童年的孩子,总会不自禁地会想起自己的祖辈,姥姥,奶奶。想起她们的温婉表情微笑,温暖的手,没有累赘语言,经年不变的动作,习惯。这就是关于缺失的填补。

  伤口。伤口存在于叶瞳受伤那只枯叶蛱蝶纹身覆盖之下的一道褐色。伤口,存在于吕荷西童年酗酒的出租车司机继父恶毒拳头之下。伤口存在于纪梵那个再也没有离开医院儿子一起飞得很远的母亲。伤口也出现在林骆恩十二岁前丧失的全部记忆。伤口,同样没有放过牟鱼出生前一天姥姥为了打捞一件落入水中的衣服而在溺死在她再也熟悉不过的环境中的记忆。

  爱情。爱情是一种依赖,一种气息,一种戒不掉的味道。感觉。牵扯。爱情是一道伤疤,为了忘记它,会在它上面纹上一只枯叶蛱蝶,但怎样也盖不住沉重撕裂的过去。爱情是默默无闻的喜欢,想念,在乎。爱情是你走多远我都在原地等你,爱情是我对你的虚构,爱情是你最终成了我的另一个虚构,而我也为这虚构而离开了现实中等你的地方。

  朋友。遥远的,临近的,身边的。或男或女,或年轻幼小。或美,或丑。却各自有着各自的独特样貌。一经想起,就会发现,他们那么近,却始终模糊不清,却又彼此安好。很多人把友情当做比爱情还奢侈的东西。叶瞳对牟鱼说,你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相比之下,爱情,显得不那么重要。在爱情面前,友情是种自持而惯常的成分

  《土星》是一部属于青春的《石头记》。土星里的人,最终对着那撕裂而惨白的青春而默默离开,甚至没有道别。叶瞳离开得如此虚幻,没有前兆,没有告别,消失在暮缁山的某个角落;虚构土星的牟鱼最终也离开风城,那个他对房东谢信蓝说的,如果可以,他希望一直住下去的房子,那个住了三年的房子。那个化着浓妆化名谢朵拉的女子也离开了夜夜艳舞的小小舞台,是去寻求她鸢尾一般飘渺蓝色人生了吗?那个可以给每个鸡尾酒起出很好听名字的女调酒师曹雨繁,带着桃红色面容离去了,为了同样离去的在很多人眼里处处留情确内心万般落寞的吕荷西吗?

  现实。谁抹得去现实?即便你不承认你是活在现实中的人,至少你的躯体存在于活生生的现实。所以你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一个个石头巷已然被拆倒毁尽。那个一次次闯进男人B小屋子的浑身湿透又好无言语下同他交欢的女子,突然消失,于是他只得把记忆一并打包,不轻不重地背起,离开。男人A,无法承受继女对他爱恋的承重,致使她断然离去,而他,也只是默默地选择重建一段看似合适的婚姻。现实看似入味,却如此真实。

  再回到虚构。书中所有的地点,石头巷,风城,西洋菜街285号,Wednesday网吧,左脑孤单唱片店,土星,央城,素镇,荻镇,紊镇,泪镇,胭脂河,漏斗街,烟囱巷,暮缁山。。。所有的人物,牟鱼,叶瞳,林骆恩,吕荷西,曹雨繁,慕容迦蓝,聂巍巍,谢信蓝,苏夏,纪梵,纪云端,谢仲洐,顾若纪。。。所有的符号都来自虚构,而一切的虚构来自现实,想象。

  想象。即便一切的虚构都是现实的影子,想象是不可抹杀的功臣。没有想象,就无法将一切以虚构的形式描摹出来,也就没有了小说。现实的记录只会是历史,而有时候连历史也是带着虚构的。曹雪芹的八十回《石头记》本就是他现实经历虚构,更何况后四十回的更加缺乏现实链接的虚构呢,答案是更多的想象。想象,是小说家永远缺不得的功夫。

  这是生命中的一段短暂描绘!它从青春开始,站在青春回望过去,于青春戛然而止。

  一切都是无力的,无力到没有挣扎,一切皆消散殆尽。

  这真是一篇难写的书评,呼啦啦一本《石头记》,叫我从何下手。某人去年布置的托嘱,到现在还没能成文。评不好意思如我,只好潜起水来,不要让那个人看见。最终,我虚构拼凑了这篇书评。这下,我可以浮出水面了,亲,你是不是一直扛着狼牙棒在岸上等我呢?

  《土星》读后感(四):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

  《土星》,一部充满了故事的小说。牟鱼、叶瞳、林骆恩、曹雨繁、吕荷西、纪梵……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既是讲故事的人,又是本身带着故事的人。于是,他们和因他们而联系起来的人的故事组成了这部小说。很难描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因为作者就是这样有条不紊地向读者以白描的手法展现着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从石头巷的“左脑孤单”到商业街的“土星”唱片店为线索,讲述了这群人在风城的生活现状。辞去工作,接手“左脑孤单”,努力经营“土星”的牟鱼;唱片店店员,热爱画画,来风城寻父,最后消失在山间的叶瞳;创立“左脑孤单”,因爱情而出国,终又回归的乐队主唱林骆恩;追求自由,充满想法与创造力,出色的女调酒师,却为爱自杀的曹雨繁……他们之间,有友情,有爱情,但作者对此着墨不重,正如叶瞳对牟鱼说过的一样,“你是我生活里很重要的人,相比之下,爱情没那么重要,它微不足道。”即便是发生了吕荷西被别人情杀,曹雨繁继而自杀的事件时,作者依旧保持了平静如常的叙述。所以这不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青春小说,而是关于生活与生命的故事。

  二是主要人物的过去,以及他们回忆中的那些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关于他们的故乡、童年与亲情;有些关于他们的学生时代、初恋与友情;有些关于他们刚来风城时的际遇。那些人有的永远凝固在回忆里,有的则又再次出现在生活中,故事交错却不凌乱。

  三是那些并不亲近或素未谋面的人的故事。开包子铺的残疾夫妻的幸福小日子;跳钢管舞的邻居女孩的故事;同性恋网友木头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喜有悲,与其他故事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活绘。

  在小说尾声,牟鱼将他们的故事写了出来,这份书稿可以理解为小说本身,作者写道:“在牟鱼的文字里,许多人物互为交错或从不相识,是这样吗?小说角色,或真实存在于尘世中的人,彼此,是否只是一直用不同的方式寻找着对方,然后,更加接近过去,却离对方越来越远……小说因虚构而存在。我们却一直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真实。”看着这样的阐述,突然意识到《土星》读下来那种欲说无言的感受就是这样。

  当我们沉浸在小说中一个个离我们似远忽近的故事时,当我们开始思虑这些故事中的虚构性时,当我们羡慕小说角色远离金钱压力的“文艺式”生活时,最终我们会发现,原来在小说重重叠叠的故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真实,而我们也或多或少能从中找到那份各自的需要,这就是本书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最大的向心力所在。

  其实,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每个人都是讲故事的人。每个人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另一个星球。

  《土星》读后感(五):迷乱的宇宙 ——《土星》

  我在微博知道了邻居的耳朵,看到了被推荐的《我的葵夏,遇到蓝火》,从而认识了望葵也知道了蓝叔叔这样的一个人。不得不说,兜来转去,是一种缘分。

  蓝叔说想要书评,殊不知书评是僵硬的,他有他的格式,主论点,分论点,主题升华。配不上《土星》的温柔,一如蓝叔叔本人,一如他手下的那些小物件,一如《葵夏》一如《不散场的公路电影》,都是温柔的。

  毫无疑问,主人公牟鱼的原身就是蓝叔叔,一个听过许多故事也经历过许多故事的人,故事的片段拼接成了一个大的小宇宙,他的片段穿插在牟鱼,林瞳和林洛恩的生活里,让看客感到真实而又虚幻,通篇的交叉蒙太奇把人笼罩在神秘里,让人忍不住想要去猜想每个人的过去和未来,已经发生了的和未发生的其他故事,然而每个故事都在一个他喜欢的地方戛然而止,因而又引起许多猜想。然而,故事总在不断进行,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让人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而全身心的沉迷在风城里,沉迷在《土星》里。

  《土星》给了我以前所看的所有书没有的一种感觉,以往小说类的书,总会一种想要知道结局,想要知道角色归宿的感觉,但《土星》没有,我想我随时都可以放下它,但我也随时都可以再拿起它,不会有遗忘的情节,不会有错漏的情感,牟鱼,叶瞳和林洛恩,让我有这样的熟悉感,又不晓得和林瞳口中的陌生哪里有些相似,或许林瞳口中的“陌生”本身就带着特殊的熟悉。这种奇怪的介于熟悉和陌生之间的感觉让我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轻松舒适,不同于任何一本书。

  故事的最后,林瞳或许是死了,牟鱼或许是离开了,林洛恩或许是在继续做他的乐队他的唱片店。然而书的最后故事并没有结束,故事是不会结束的。他们会遇到新人新的故事,这世上无时不可不再发生故事,《土星》可以容纳所有的故事。然而蓝叔叔偏爱故事中残损的那一部分,比方说带着思念离开的铁轨旁小屋的男人,没有得到爱的小静,失踪的木头和死去的余力,三条腿的白狗,以及叶朵拉和叶朵拉,更甚于牟鱼,林瞳,林洛恩,曹雨繁。故事的不完整和悲伤的基调让整本书都带着一种深蓝色犹如那头沉溺在深海的鲸,然而在读这本是的时候,我所说最多的话就是:“就这样完了啊?!”“然后呢?”不禁让人迷乱。却不知蓝叔在写书的时候有没有迷乱过,分不清自己是蓝火,还是看书稿的聂魏魏,是讲故事的唱片店老板牟鱼还是生活在土星里的故事里的人。这种多层次的故事结构,应证着《土星》封皮上的四个字“真实又虚构,破碎又完整”。

  当我看完一部电影,我可以评价他的音响、色彩、蒙太奇、主题、人物等等等等,可是《土星》不行,它超出了我学过的评论知识,打破了我学过的评论技巧,我甚至无法去评论他的语言文字,而只能表达情绪,《土星》的故事情节并不少,二我却把它归为意识流作品,所有人所有地方都是漂浮着的尘埃,轻盈与脆弱同在,举手投足都带着迷乱感,缓慢的移动着。

  不知道蓝叔喜不喜欢日本的伎舞,能剧之类,我只觉《土星》与那些两者的感觉有些相似,缓慢而木讷地讲述,近乎呆滞地来缚住一抹灵魂而拥有了令人着迷的力量。

  我有两本《土星》,一本是朋友帮我买的,辗转来到我手上,一本是世纪文睿的活动又抽到了我,幸运得不得了,又想着真有缘分,后来过年的时候就把买来的那一本和以前的旧课本旧衣服经由教堂送到了广西的不知那里,又想起当时我收到世纪文睿快递的时候正在济南上课,拿了快递上楼。老师问我哪来的快递,我只笑着说外星来的。

  有时我看蓝叔微博直觉是一树的木棉,却说不出哪里像,又觉得蓝叔这样的人合不该活在这浊世,后来又听蓝叔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本书,不免又觉得凄凉。

  第一次看书的书评,有时间看第二遍再写吧。

  2013.03.18 晚

  《土星》读后感(六):虚构却真实的年代

  《土星》是一篇带有淡淡青春忧伤的小说。作者用款款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叫牟鱼的男人,在朋友林骆恩那接替了一家唱片店,为其起名作“土星”,在与人分享音乐的同时,也分享着来自各处的喜怒哀乐。他们,是画家,摇滚乐手,唱片店老板;是叛逆少年,调酒师,旅行者;是舞女,私营企业主,不被打倒的理想青年。

  而故事发生的地点——风城,是一个常年飓风呼啸的南方城市,这些性格各异梦想各异的年轻人,以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故事,拼凑出一个似虚构却真实的年代。

  在这篇小说里,传统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逻辑叙述,不再是主导,充溢其间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话与心理描绘,本书通过这些关于生活与理想的对话,引出不断出现的一些人物,他们的故事似曾相识,因为,那正是我们芸芸众生所历经的高低跌宕。长长短短,亦幻亦真,有残酷,有温柔,有关怀,也有毁灭。另外,本书也着墨于很多生活细节的散文式的描写,看似冗长,但实则是对主角们的性格与故事宿命的提示,需要读者去推敲,思考与体会。

  作者蓝火擅于用清新文艺的笔触,描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生活中的边缘人物,他们似乎游离于常态的生活,只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和愉悦。

  《土星》读后感(七):自然的漂浮

  云端,土星,看完后我突然想到这些名字,它们都是一些自然的漂浮物质,就像书里的故事和人,不牵扯什么结果、叙事的企图心,他们是一种风景。最自然那种。

  最初拿到这本书,觉得特别适手,大小,薄厚,在我这个书虫看来十分舒服。里面的故事始终不想迅速地阅读到结尾,慢慢地看,就像坐一辆慢车去哪里,路过书里的各种画面。这的确是一本画面感很强的书,相比之前蓝叔叔的小说,这个长篇在细节方面的描写让我尤为心动,那些细节很美,很接地气。

  我完全相信里面的角色就漂浮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就是我们自己。蓝叔叔本身就很像“土星”那个小店,他摆出来的都是自己最自然的心性,不给自己界定什么,随心所欲的创造,自然的漂浮着。

  因为以前喜欢给人占星,土星这个符号对我还有特别的意义,它意味着人生是那样一条漫漫长路,那些你害怕的东西、脆弱、过往的碎片、个性中的执着,都是这条路上被你一直踩在脚下的部分,它们无法规定你走向何方,但却会一直提醒着你自己是什么样。

  快乐和痛苦是平等的,风景爱好者如是说。土星永远漂浮着,突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许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里,叶瞳和牟鱼还守着土星,继续每天懒散自在的奇遇。

  归属感是多么奇妙的事,有些人就是对未尽的旅途,未知的远方,火花般迸发的灵感,奇怪的人,找到家的感觉。土星如果每天营业就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土星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