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05 03:0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经典读后感10篇

  《好好读书:名家年轻人的读书课》是一本由麦家 / 苏童 / 阿来 / 马家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读后感(一):《好好读书》读后感

  我一直喜欢这一类的书,因为我很懒。

  读本作家的书还好,读外国作家的书,简直有些折磨,我懒得记名字,经常因为把名字搞乱了,就读不下去了。还有一些书,真的存在看不懂的问题自然也就读不下去了。

  在这本书里,四位斩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传媒大奖的文学大家: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带来二十本私藏书单,用他们半生阅读经验,为读者解读被他们翻阅无数次的世界经典名著

  这二十本名著里,有我已经读过的,《老人与海》、《朗读者》、《小王子》、《长恨歌》,有看过影视剧的,《倾城之恋》,有一直想读的,《包法利夫人》、《霍乱时期爱情》、《光荣梦想》、《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麦田里的守望者》,更有看了本书以后,特别想读的,《一个陌生女人来信》、《河上柏影》、《龙头凤尾》。

  四位大家的解读,让我对读过的书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就是读完了,也没有思考过,没有将内容转化,现在明白中间许多的象征意义,当时读的时候的一些困惑也明白了,就像是又读了一遍,有种事半功倍感觉

  当然,感觉更占便宜事情就是,还没有读的书,通过本书的解读,已经掌握大概的内容和主旨,对我这种读外国作家的书有困难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捷径,提前理清了书中的逻辑,知道了作者意图,明白了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次意图和思维,读起来肯定轻松不少,这可真的是让我开心

  功利阅读时代,因为就业、工作压力大,形势所迫,能静下心来体会阅读乐趣的人太少了,我们应该读什么书?

  感谢四位大家为我们的推荐,为我们的解读,教会我们如何阅读一本书,更便捷地将我们读过的书,变成了我们的财富提高个人素质思想境界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读后感(二):好好读一本书

  一个天气特别晴朗日子里我收到的这本书,初秋的天气天高云淡微风吹过没有了夏天闷热,令人烦闷的天气也就被风吹的远远的了。

  总能听到这样的话,好好读书,认真的看。周围也有这样读书必做笔记,甚至于有时候还会自己给书整理出一篇概要画一副思维导图。读书很容易,翻来看就好了,怎么才能做到是好好读一本书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看法。我们现在最不愁的就是有很多途经可以看到书,书籍如今已经不止是一页页的纸那样的了,读书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了。如何去选择一本书,读懂这本书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书籍之外作者的经历。《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就是这样一本带你读懂书籍的一本生动课程

  这本书介绍了四位名家的读书心得,一方面这些书籍或多或少我们都听说过或者读过,有《老人与海》,《小王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包法利夫人》等等;一方面怎样读透一本书,在这本书中的四位作者的读书心得中你也会找到答案

  习惯了在书上写写画画标记号,画重点,写自己对于书的感想,有时候看历史书还喜欢画时间轴的我,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在看到作者对于一本书内容的剖析和对于书的作者的生平的介绍都很详细

  记得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听老师讲讲课本以外的故事,这些内容对于书籍的理解同样有着帮助。也许你会因为看到了名著作者的性格特点,而了解了他的写作风格和态度。知识海洋一样广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的太多。如何做到读的又多,又不会贪多嚼不烂呢?找到好的习惯和方法尤其重要,这些仿佛小船上的指南针,不会让你偏离轨道,能用最简洁的方法到达目的地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读后感(三):如何《好好读书》

  一本写给读者的读书课,似乎,在阅读的路上,很久没有遇到一本书在说:怎样好好读书。 我便是那种人,做事情毫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善于总结,更别说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了。读书时,其实很多学科都有各自相应的方式方法,比如数学,记得公式即可,无论题目如何演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透过现象望其本质,总归会像拨开云雾见月明。物理化学如是。即使是英语,也有其相应的语法规则。语文之阅读,更该就作者相应的写作手法加以深读。很多文章,集中华文化大成,如果不会读,断不能理解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深意。有时候,我认为,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所以总是用孤立眼光的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其实,它们也有很多共通的东西,比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脱离语文学习之后,我也渐渐忘记了,一篇文章它也有相应的结构,一段文字也要有修饰它充盈它内涵的方法。读起东西来总是随性使然,读完之后大部分时候就像是在归纳段意,抑或抓文章主旨。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忘记了作者用写作技艺体现的最精彩的东西。 "我们在阅读一个故事的时候,不仅仅是猎奇,欣赏别人的一次人生、一个故事;它也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故事。这是小说魅力所在,也是它的难度所在:小说里面要装进我们的人生,或者说读者的人生,这是对小说家巨大考验。"(摘自原文)例如这段话,在以往的阅读中,阅读水平只存留在最低级的水平中,小说讲了一个故事,它反映了什么,要告诉我们什么,还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个更深层次或者更细节全面的东西,往往会让人忽视。 比如前段时间阅读的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是反映一个家族人人各怀心思,揭示的是人性自私丑陋的一年。但是我没有想到,艾迪喜欢朱尔的原因竟然是——朱尔是她与牧师偷情所生下的孩子,在达尔识破之后,我也未曾读明白。所以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需要纵观全局,因为作者在哪里总会有点睛之笔,总会有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再比如《包法利夫人》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反讽,是这部作品的精华所在,理解了方式方法,更有助于阅读作品,理解作品反映出的东西。 在学习、利用方式方法阅读作品以后,也要多多思考,就像大树枝叶一样尽可能多的延伸。这样才能更多的吸收书籍的精华,那么,故事,便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读后感(四):经典的简易阅读

  当今社会人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将步履匆忙人们精神拉到最紧张状态,偶尔的放松或许也只是一觉睡到自然醒,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们放松的地方或许是安静的去读一本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古今往来,成大事者比读过很多的书籍,然而在浩瀚的图书海洋中,在种类繁多的故事中,怎样的书籍才是对我们有更多益处的呢?读怎样的故事会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呢?一千个人,有一千中想法,但,这一千个人也有着共同的想法,那就是:阅读,催动内心之花绽放

  《好好读书》是一本名家给青年人的读书课,里面收录了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几位作家的读书心得,二十部经典名著解读,二十部文学作品的导读引领,二十篇深度剖析创作手法,五十余年的写作技巧,半生的阅读智慧,作者们倾情与我们分享。我想这样的阅读与分享会让我们彼此对于故事会有更深层的感触。二十部经典名著,二十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但是你可曾认真的去读过,答案或许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否定的。但是有了他们的解析,故事会很有趣

  《好好读书》选择了二十部经典文学名著,这里有国内外最为经典的存在,我想经典的存在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的,无论哪一部经典著作,都不是某一个人认定的,而是在历史的潮流平凡的人们赋予的。而经典对于不同时期的人和事也有着不同的意义。这本书是对经典的讲解,也是对经典的理解。麦家说:世界很大,但我最大,因为书让我们成长,让世界变小。所以当我们去阅读书籍,去倾听人类自己的故事,心会被放宽,视野会变的更广。阅读一本好书,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那么时间不充裕的人可以翻开这本书看一看,每一部经典都取其精华,让你简短的理解。

  比如在麦家推荐的《老人与海》中,第一部分为导读,是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大致的却不能失去主要梗概的简述,一本书缩短为千字文章,让没有读过词书的有有了一定的故事了解。而后的一部分为麦家先生书评,对于我们来说这先生的读书心得,先生在心得里将对作者本身的经历与所处环境的讲解以及这本书的的创作背景,书的意义都有着一定的感触。所以当你去阅读麦家笔下对《老人与海》的感触,定是对这样的一个故事深深感动着: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这是《老人与海》给我们的道理。

  全书二十本经典,由四位知名作家进行深度讲解与分析。每读一篇讲解,仿佛都在重新阅读经典,又有新的阅读感受。好好读书,阅读经典,人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走过的,而一本好书,尤似一个知心朋友,免去你忧伤,免你烦恼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读后感(五):好好读书吧

  我们喜欢读书,但是大多不得法,看完也就忘了,四位名家通过《好好读书》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读:“应该以学习方法,学习思想方法为主”。因为将来我们还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要学习面对新东西的思想方法与态度。 《好好读书》收集了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名家对20部名著的解读,其中部分是作者对自己的有特点的作品的解读。 一部作品首先离不开作者,而作者的经历对作品有重要的影响。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是法学家,一直在大学从事法学教学工作,其第一部纯文学作品《朗读者》也没有离开法律主人公律师。马尔克斯的童年时期经常被送到外祖父家的大宅子......他所生活的那个国度民族充满了神话鬼怪幽灵传说,所以《百年孤独》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生活中的某一个记忆再现这样的生活。王安忆作为上海本土作家,也是在弄堂里长大,所以在她的作品《长恨歌》里,也冗杂着她大量的弄堂情节。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自然文学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比如多丽丝·莱辛的《非洲的笑声》就是从文本主义出发、人道主义出发、对历史进程中的某些问题发出警报。阿来的《河上柏影》通过藏区里一个村子里的和5棵老柏树变迁的几十年的变迁(村子里的人都进城了,老柏树死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迪。我们应该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度消费造成对自然界破坏。这些和现实相关的长篇纪实散文和自然文学,教给我们很多看待事物的方法、经验和教训。小说在文学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好的故事不仅是故事,还有感情。一个人,几棵树,一条街,一个城市,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一个人的命运常常诠释着命运和街道、命运和城市的关系,一物、一树总预示着某种境遇、某种心情主人公内心想法,虽然物小、但是小物件的存在,使一条街、一座城里的人、历史、时代这些种种因素构建的更饱满、紧密。 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我们不只是关注故事,也要关注语言重要性。语言虽是一部作品最表面的东西,但能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领略到这部作品的文学含量;除了语言,还有人物塑造,和人物相关的就是情节设置和环境的构成。这些东西构成文学作品的血与肉,既探讨社会现象,也直指人心和人性,传递美好和希望,还提醒警示世人关注社会和关注人性。 四位名家在深入剖析其他名家名著的时候,也对自己的部分代表作品进行解读,对创作作品的背景及过程、创作时候的切入点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作完成后的所得进行了介绍,而这些都是真正读懂一本书一部文学作品需要了解的。麦家说通过写《解密》,不仅提高了写作技巧(第一部长篇小说),更提高了做人的警界(这部小说曾被退稿17次,最后拉长到了11年)。苏童想通过创作小说造一条街,这条街是看世界的窗口,即使时代变迁,也永不消逝。阿来写《河上柏影》视=是因为文学可能要对人跟自然的关系有一些反思。马家辉动手写《龙头凤尾》,就有一个设定,希望读者有种《断臂山》的观看的哀伤感。无疑,作者们都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 我们不只是表面阅读一部作品,还要感受其中的情感,思考我们的生活,发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好的文学,确实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看待事物的方法、经验跟教训。所以我觉得有空再读一读经典作品,是特别有意义的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