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6 03:1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精选10篇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是一本由曹怡平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85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一):打开它,难放下

  如果你要问“这个杀手冷不冷”,那盆窗台上的绿色植物会给你一个满意回答。在我们感叹于“三个傻瓜的大智慧”时,也为“永不妥协的艾琳·布洛科维奇”而心生敬仰。从窥探“摩登时代里的众生相”开始,我们没有停下,所有人构成了“欲望森林里的注视”。打开“少数派报告”,“神隐少女的复归”之路充满诱惑挑战,“肖申克里的救赎”就是命运自己掌控的另一个注解。那些“无常世界美丽人生”昭示着“时间河流里的漂泊爱”。本书作者将告诉我们,怎样用“一汤匙快乐”去调味整个人生的幸福。

  难得的好书,值得一看。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二):谁有谈论幸福的资格

  在何兆武老先生的《上学记》里,他曾经提到自己想要写本书,谈谈他对于幸福快乐以及生活意义理解。老先生饱经沧桑,想必对于人生的苦难和幸福有了切身的理解,由这样一位老人家来谈论这些话题探讨这些仿佛触手可及却又虚无缥缈东西,真是最合适不过了。遗憾的是老人家最终也没能动笔。而在我看来,像我们这些人生旅程尚未过半的后生仔,来谈论苦难,幸福,生活,实在是太过于轻佻了。我们此时用心写下的文字,也许在十年后,会被我们自己笑话

  幸福,实在是个太难以界定的概念功利主义说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苏格拉底说思考是最大的幸福。也许对于猪来说吃饱就是最大的幸福。幸福哪里是可以量化和比较考量的呢?

  于是曹怡平先生独辟蹊径,用一种最直观方式——通过银幕上的电影,来解说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于是这本《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与我们见面了。在书中,曹先生选择了《三个傻瓜》《千与千寻》《这个杀手不太冷》《重庆森林》《断背山》《美丽人生》《摩登时代》《永不妥协》《肖申克的救赎》《时间旅行者妻子》共十部影片文章中提到的片子当然不仅仅是这十部,还有许多,但是这十部是最为主体部分展开的),来向我们诠释他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要感谢曹先生没有选择那些艰深的艺术片。他选的这些影片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看过至少其中一部分。我们都会记得千寻的勇敢坚持,杀手里昂最后引爆手雷的微笑,逃离肖申克时安迪的向天怒吼,还有许多许多……也许对于一部电影有许多解读,当然也会存在一种最正确深刻的,虽然许多电影并不是专注于讲述幸福的故事,但也并不妨碍曹先生用幸福这个角度来解读每一部影片,来分析银幕上的人物的幸福指数

  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里,有名名言,有作者的私人感受,还有作者很细心的画的各种幸福图表,虽然这些简单的并没有什么用处的图表让这本书有时候看起来像一本经济学著作,但作者的童心倒是令人忍俊不禁

  当你看完一部电影,翻开这本小书,对照着看看另一个人对这部电影的思考和认识,也许是一件很有趣事情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三):那些拥有构成幸福的特质的人

  完全应了那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看电影就始终停留在“看热闹”的初级阶段,这是我在合上本书时的发现。但是,看完书后,能否进阶到“看门道”的阶段,我很悲观,没准即看不成热闹又看不出门道了呢。

  嘻嘻,作者断断想不到,有人读了她的书后,生出如许杂念。各人看书会有各人的观感情理之中。不过,写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是希望读者能够从书中获取有益启发,而不是纠缠一团的杂念。好,就滤去杂念,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本书应该是由作者的讲稿汇集而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位敬业老师,讲稿非常精彩,我能想象当作者站在大学的讲台上,以图、文、电影片断配合着上课时魅力袭人呢。可惜本人没有亲眼目睹机会

  虽然是观影,但重心没有落在影片的艺术价值技巧等等上面,着力探讨了有关幸福的问题。总计十堂课中,提及的影片不止10部,几乎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几乎每堂课都一一个现实发生的片断作引子,联系到电影中相关的内容,以此来说明,电影并非无根据虚构,通常反射的是我们的生活。因而本书中所探讨的幸福并非空中楼台,那是建立真实的人生基础之上的,是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取的。

  构成幸福的特质有多种,但凡幸运地拥有其中之一,你就可以成为幸福的人。宁静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幸福,譬如《重庆森林》中的阿菲,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幸福杀手,譬如同一部片中的阿May。具有钝感力的艾琳(《永不妥协》),靠着 “二”兮兮的性格,赢得事业成功和幸福。她的老板艾德,却借助自身的精明(会用人容忍人)也得到了成功。《肖申克的救赎》里,失去身体自由的安迪,凭借精神自由的强大力量,不仅影响改善监狱里的恶劣环境,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身体也自由的幸福。

  这本书不是一本纯粹影评,也不像励志,两者结合吧。有趣的部分是,选取的电影都是畅销的片子,故事和人物的解读让我们在看过热闹后,知道原来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有这么多。另一部份具有学术含量,从专业角度剖析一部影片,把抽象的幸福概念化作可以清晰感受到的东西。不过对于书中以各类线条图表了解说幸福,我不敢苟同,似乎勉强了些。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四):幸福人生的十个关键

  幸福的话题不怎么好说,尤其是牵扯上电影。看电影时,你会想着幸福么?或者会想到电影里的幸福么?我是没有,从来没从电影里代入幸福二字。但是《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里,作者硬是从各种电影里解读出幸福的涵意,让人稍感不适应。想想看,作者讲堂上放映慢节奏电影,学生毫不客气地大睡特睡,不也是因为对电影无感么?于是从电影里读出各种幸福人生的话题,又多了些“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强牵,影片中有幸福的因素么?有的,肯定有,只是比幸福更重要的东西多多了。

  作者曹怡平在《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里解读了十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企图函盖大部分的电影类型,比如歌舞剧《三个傻瓜》,宫崎骏的经典动画《千与千寻》,默片《摩登时代》,同志电影《断背山》,时尚都市剧《欲望城市》,归入美国励志片的《肖申克的救赎》,犯罪伦理片《这个杀手不太冷》等。分类不一定准确,但看得出作者用心选片,想从社会各个角度考察幸福二字,只是这种考证,让人感觉是一是深度影癖症,二是好为人师。十部电影,大多我都看过,于是再谈剧情分析,或者考究影片中存在幸福的光影,虽然作者的讲解条理清晰,但对于看过的人来讲,还是有些没吃饱的感觉,依然饿着,尤其看到“幸福”二字,更加饿了。幸福的提法,我倒是喜欢以前那个“小确幸”的说法生活中确实而微小的幸福瞬间,积少成多的点滴记录

  为什么看电影,就像看书,或者行走,有说法“若是不行走,就读书;若是不读书,就观影”。三件事其实是一回事,都在或旅途或文字或光影中观照人生观照自我。幸福这事说复杂,其实蛮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生活之中,放下幸福二字,忽略他了,自然而然地反而在他人眼里是种幸福。这也完全是关乎各人的事情。就如同作者经过数部影片,勾勒的幸福曲线,说的“要成为你自己”一样,成为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你就离幸福近了一步。

  盘点电影的梦幻,观望造梦机器构筑的人生大厦,又回归生活的点点滴滴

  于是,这部《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其实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励志课,是关于幸福人生的十个关键字:梦想、勇敢、希望、真诚、快乐、信念。。。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五):电影与幸福人生

  电影与幸福人生

  电影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越来越深远,在现代社会中,电影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历史上也敢越来越占据更多的位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部经典的优秀电影可以影响一代人,一首好听的电影歌曲可以唱遍世界,一个好的电影故事给以我们心灵最大的触动

  在本书中,作者选择了《三个傻瓜》《千与千寻》《这个杀手不太冷》……等十部影片展来他的幸福旅程。幸福这个话题确实太过宽泛,让人不知所云,我们一生都在苦苦追求幸福,然而大多时,我们茫然困惑、无解,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对于幸福感每个人不同的体验,在这里,曹先生用一个个经典的电影故事,来诠释幸福。

  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展开一段彼此发现和救赎的生活之旅,并享受过程中的快乐,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犹如摇篮中的摩西,顺水漂流,被芦苇挡住,刚好被埃及公主捡到并收养。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杀手里昂两次救下玛婷达,另一个方面说,玛婷达的介入救赎了里昂,是玛婷达让他感到了家庭温暖,让他有了安全感,像他自己说的,玛婷达让他“体味到了人生的滋味,让他睡到了床上,让他开始有牵挂。”

  生活中总有诸多的不顺和遭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告诉我们,只要希望的火种不灭,加上想象力执行力的双翼,那么飞往幸福之地的航班迟早都能起航。

  ……

  书中所选的十部电影无疑是世界电影中的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以欧美作品居多,它们在美国权威电影网站IMDB评分都很高,尤其《肖申克的救赎》以9.3分列居榜首。

  曹先生的影评与现今许多影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从生活中平常事引发感悟思索,以幸福为线,找出一部与之相似相近的一部影片,以独特视角来解读这些电影,这需要阅历和智慧的人才能写出来。

  电影能否感动人,并不只取决于它的情节,而在于它是否给予了我们一个发现自己的机会,

  人生苦短,但电影能带来无穷的体验,让平凡的自己能扮演各种不平凡角色,感受不同的人生, 幸福是什么,如何搭建通往幸福的桥梁,又如何在不幸中锻造幸福的钱币,本书的十堂电影课给出了一份独特、深刻的答案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六):与幸福有关的书评

  在地铁上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愣愣地想到一件事——这么几年写过四五百本书的书评,可怎么影评基本没写过呢?

  唯一写过的一篇是有次友友不夜影城邀请的,不记得电影的名称是什么了,结果哗啦啦写了两千来字,投到编辑那里就音讯全无,连本新书也没有寄来,令人扫兴之至。而那篇影评也因此不知所终,不知给我扔在电脑的那个犄角旮旯里,成为少有的没有放在网上的作品。

  当然,倒也不是这个原因才没写影评的,估计是以前一直很少用豆瓣,影评写了没处放,而用当当来写影评,就总觉得很奇怪

  我家不大,可是有几样东西是特多的,一个是书,另一个是衣服,还有就是光碟。

  看电影是我除了读书和购衣以外的第三大爱好了。

  在看完《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后,我决定,以后除了书评,也应该写写影评了。

  明明是一本与幸福有关的书。可是,看本书的时候,却忍不住会有一种眼睛饱胀的感觉,就像眼中蓄满了泪水,在翻阅时,轻易就会被书页锋利纸张划过内心似的,立刻滴落。事实上,我也不明了自己无端的伤感来源于何处,不过都是挺平白叙述平淡语气,但那种如阳光撕裂乌云般的刺痛感,还是让我无法自已。

  十堂观影课,十部或者说十几部的电影,作者以老师讲课的方式,从幸福指数的角度去讲述评论。这十部以上的电影都很经典,基本上大部分都是看过、听说过的,跨越的时间也是几十年间,黑白到彩色,平面到3D。

  其实,很多很多的电影都非常值得一看,每年新推出的电影和新推出的书本一样,都同样让人眼花缭乱。好莱坞的作品层出不穷,新的特技、软件更是充分吸引了大众眼球,但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经得起重复看几十遍的电影,却不是很多。而在这些电影中,作者在选择的时候,就是以“幸福”为主题的。

  什么是幸福?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对于幸福满足程度低的人来说,也许看到一朵花开,也会有种由衷的幸福;而对于幸福满足程度高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送给他一个超大的花园,他也仅仅会戴着口罩抱怨花粉使他的哮喘发作……可是,作者用简单的坐标轴告诉我们,幸福感也可以直观的表达出来了。

  在每一部电影中,幸福以它们各自的面目出现。在阅读中,我感受了温暖的幸福、成长的幸福、痛楚的幸福、勤奋的幸福、来之不易的幸福……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七):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常常在想,如果是由一个理科生在编《大话西游》的剧本,他会怎么写:“当时她的剑离我只有0.01米,剑身长0.8米,剑重1.23公斤,重心位于剑身中部,因此她需要用2.46牛才能举起这把剑。”无论是恶搞还是恶评,都说明了我们并不是满脑空白地、被动地接受电影或者电视的灌输,相反,由于每个人经历的不同,我们队电影的解读才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曹怡平选择的角度是从幸福出发,这是一个很契合时代的角度。因为我们看上去很丰富,但却不一定幸福。之所以不幸福,关键是没用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式,而又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于读书的孩子而言,他们已经被设计好了如何行走这一段生活旅程,不输在起跑线,也不能掉下独木桥。对于职场的人而言,我们已经变成了摩登时代的机器,不懂得慢,也不讲究幸福的赋值。因此,如果能从电影中获取一些灵感,不失为一种便捷的选择。——与书本相比,银幕的直观反映或许在一个不经历间就改变我们的一生,书中就提到作者的一名朋友因为看了《肖恩克的救赎》就毅然决定去报考注册会计师。

  书中选取的十部电影都是脍炙人口的电影,除了《摩登时代》较为久远,其余几本是近年来在普通人中流传较广的电影,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千与千寻》、《断背山》等。在谈论这些电影中,作者像老师一样——哦,对了,他就是一个老师——在黑板上画着坐标线,几乎每个电影都能看到主人公的“V”型幸福感指数,从平庸中跌入低谷,再从低谷慢慢经历历练后爬升,达到幸福的顶端。

  而作者同时又凭借对于电影的评论,通过对导演的电影语言的诠释,来解释电影背后的寓意。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玛蒂尔达去敲莱昂的门,当门打开的那一刹那,作者指引我们这样观看:明明门内外光源一样,但是导演通过强烈的对比效果,来注意到室内带给人的圣洁之感。“拯救者端坐云端,从上方注视着玛蒂尔达。天堂之门已经敞开,这预示着玛蒂尔达得救之旅已经开始”。而在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那盆绿色植物,也从象征着莱昂的孤寂变成两人的共享,最后当莱昂死去,玛蒂尔达将植物栽种在绿草依依的草坪上,预示着“莱昂的精神不灭”和玛蒂尔达的自足独立。一系列的象徵意义被作者一一挖出,成为与读者共享的心得。

  有时候我们很难评价一篇影评的高低,因为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云泥之别不同,影评更像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差异,只不过有的个性化浓一点,有的更注重思想一点。或许作者不一定引起你的共鸣,但如果他足以引起你再去重新看一次电影,无疑,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八):胶片凝刻的幸福时光 ——读《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

  胶片凝刻的幸福时光

  ——读《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

  读过的影评很多,但是以幸福为题的技术流影评,还真的是不多见,而又要加上对电影中情节的心理学分析的影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而曹老师的《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则就是从他多年的影像美学经验出发,资深影迷的反复观看,为我们讲述胶片凝刻的幸福时光,让我们在这个城市浮躁喧哗又快节奏生存的某个时段,用2个小时短短的时间,体会艺术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力量。

  在这里,十堂观影课提及的电影,无不是流传影史的世纪佳作:从“大智慧”的《三个傻瓜》到神隐少女《千与千寻》,从拯救内心世界纯真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到充满欲望的《欲望都市》与《重庆森林》,在囚笼中寻找希望的《美丽人生》,被机械化的生活压抑的《摩登时代》……作者不仅仅在选择电影的类型、国家上充满跳跃度,在题材上,也不会对其有主流化的判断要求:隐忍的《断背山》和追求权利与自由的《米尔克》都来自同性恋的少数派世界,而《永不妥协》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失业又失婚的单亲妈妈,《肖申克的救赎》更不用说,一个无辜入狱的会计师艾迪,不正是这个世界黑暗角落的受害者么?也正是因为曹老师在电影选择上的多样性,才让我们在幸福答案上的寻找有真实感——无论是友情、爱情、生死、救赎、改变、欲望,我们都值得拥有幸福,因为幸福无关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内心中一种感受。

  “人一定要得到什么、成为什么后,才能快乐吗?

  绝不是这样。”

  幸福的答案,是内心的圆满,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特别的满足。

  第一课里,老师写道:“在满足感(幸福感)的支撑下,任何人都能实现卓越。”最后一课里,他这样理解《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奥义:“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

  “电影中表现的幸福太过完美,以至于我们不敢相信,这样的幸福是否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是的,电影难脱虚幻……但这并不意味着幸福可望而不可即,只要方法得当,人们仍然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胶片世界里,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关于幸福的感悟,我们理解这多彩的世界,以便有更多的力量,面对现实的枯燥与乏味,生活是属于能够感受它的人的,我们寻找幸福的路,是一条未知的小道,我们只有不停寻找,才能触及幸福的深处。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去知道看电影时候要看些什么,那么不妨读读他人的感悟,也许,我们今天没有找到的答案,他人能够为我们娓娓道来。

  以上,《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的一些感想。

  y 林怿

  2012年8月16日

  M.8:49

  写于蓝牙小筑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九):你是咬着幸福尾巴转圈子的小狗吗?

  这本小册子的确更像是一堂堂大学观影课的授课旁白:有导入(通常是胡扯的一件事)、有顺手拈来的图表,有PPT格式的条目列举(但仅仅是没有power的point)。

  这本书是涉及哲学与电影美学这两大学科的交叉主题,我们当然不可能仅从单一学科的专业深度上对之进行评价,毕竟这种学科之间融合的主题本来就是极有价值的。然而,学科交叉整合的尝试,应该是基于这一前提之下:即学者对其中某一学科钻研得够深够透之后的学科内在发展需要。作者有法学及美学的学术背景,但是这本作品的主题却涉猎到了另一个作者的学术背景所无法驾驭的学科——哲学,所以我们很难确认,这本小册子对幸福的讨论,仅仅是绕着“幸福”转圈子,还是真正触及到了幸福的真谛。

  对于幸福的讨论,我们有两个核心的问题:1、幸福是什么?2、如何获得幸福?而面对这十部经典作品所引发的幸福的思考,我们又要问更多的问题:这十种“幸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并列的关系还是递进的关系?而它们是否已囊括了世间所有的幸福要素?为什么是这十部而不是其他的作品(例如我最钟爱的《初恋五十次》或《我的盛大希腊婚礼》)?仅是因为前者才是严肃的主题?

  然而作者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正面的回应。除了我之前所提到的雷同的课程结构之外,并没有一个内在的脉络或线索将十部作品的观感串连在一起。

  没有办法一一评论每部观影课,以《时间河流里的漂泊爱——幸福的赋值法》(对《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影评)为例。这部影评最inspiring的地方,在“《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精巧在于,它用一整部电影强化了这样一个古老的主题: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这句话。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观点。在历史长河之中,人类(以及所有的生物)都在周而复始地繁衍生息,在“重复”之中不断发展进化,在“固守不变”中实现着“变化”。然而自从演化到资本主义以后直到现在,我们的现代文明都内在地否定着“重复”,追求着显在的进步与变化。于是出现了莫泊桑小说中那个因为发现自己几十年从事着同一份工作而选择自杀的人,在我国则出现了对“‘放羊’-‘攒钱’-‘生娃’-‘放羊’”这样的代代传承的职业生涯的唾弃。我们打着“追求真爱”、“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旗号,游走在一段段感情与职位之间,不再认为固守于飞逝时代的“当下”是多么可贵。在当今的时代,重提“重复的幸福”是一种对人们价值观幸福观的逆袭。然而,在整篇影评中,除了我刚才提到的那句话之外,作者没有再对这个观点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作者反而进行论述“幸福的赋值”——一个跟这部影片关系非常不密切的观点。或许作者的经济学背景使他对“赋值”之类的概念比较驾轻就熟,然而,这不是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所真正珍视的幸福。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证,我的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考取,虽然说在考虑问题的视角上、思维方式上也有着本专业学生不可企及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的研究生专业基础很不扎实,在短时间内无法将本专业学问做得很细致。而在这部小册子,所以对电影在美学方面的讨论也暴露了这一点,对于电影的艺术化鉴赏只处于入门级水平。所以,对于这本书的兴趣,起于对里面所介绍的电影的喜爱,但又止于作者的“幸福”论。

  《与幸福有关的十堂观影课》读后感(十):当你看电影时你在看什么

  一切客观实在都是辩证存在的,电影也是这样。推崇的人不吝美辞,视以艺术殿堂最高层次的艺术,凌驾于其他一切且无可辩驳。而大半如我者,却也不觉得电影巍巍然不可亲近。也可能在一些搞专业研究的人眼里,电影面前呆坐的都是些不可造化的须眉浊物,来一众看客张三李四咸淡讨个片刻安乐,消化点爆米花,似乎再好的片子也是暴殄天物。然而,我辈虽然可以坦承听交响不得其门、看不懂摩尔空洞、山水妙笔、现代装置,但不承认自己欣赏不了电影乐趣,以及个中幸福滋味。

  读了曹怡平老师这本书,再次印证了辩证法的威力。一是电影里有学问,看电影确实是个技术活;二是电影讲的都是人的事,还真不好说业余与否,毕竟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谁都不能垄断。这本书是真的懂电影、爱电影的人,把自个儿的琢磨和心思拿出来遛遛,就像月夜闲游撞上了李白的花间一壶酒,发现其甘甜馥郁便欣然拿出来与众乐乐。对电影真有个虔敬之心,就是登堂入室之后,看到此处别具洞天,天籁余音绕梁,于是大安乐大会意,然后以最对得起这个行当的姿态,走出来欢呼一声,邀大家一起到此桃花源中去逍遥时光、忘忘流年。

  当你看电影时你在看什么?电影这么一庞然大物,倘要从本体论的角度较劲,答出一个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来,难免会犯盲人摸象的毛病,不但难得公论,对多数关心和喜欢电影的人来说也没多大意思。这本书提的问题倒是一条捷径,直指人心、要言不烦、切中肯絮。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既然看电影的“你”是我们作为外行的大多数,关心的是我们在看什么,也就不纠缠于技术细节和高谈宏论,大可撒开欢谈一谈这热热闹闹的世界和热热闹闹的世道人心。这个题目换一种问法,那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电影又何以具有引人入胜乃至打动人心的力量?显然仅仅形式上的新奇感和独特性都不足以解释,说到底应该是电影具备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在它用光影声色构造的世界里,人的困境和念想、现实和幻想、良善和残酷、美和丑、脆弱和坚强、黑暗和光明,隐蔽的无所遁形,渴求的得以实现,人的遭际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得以展示、再现、描摹和延伸。费里尼讲,梦是唯一的现实。我们之所以感同身受虚拟人物的悲欢离合情绪起伏,或许正源于这样一种观影体验或者说奇遇:我们以安全距离感受命运的垂青或鞭挞,他们的喜悦和颤栗同步传递到我们,无关但真实、直接却无害。在这一切感受里,幸福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现实和理想、实然和应然、此岸和彼岸的脐带,也是观众和电影间的脐带。寻求幸福这个主题,就像埋藏在画面里的彩蛋,需要发现;又像一条坚忍不拔的线索,无所不在。这样,或许我们可以理解这个题目: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在各种情境里和幸福的遭际。所以扼腕叹息,所以空留余恨,所以击节叫好,所以终于释怀,大抵若是。

  幸福是件不容易的事。自由是对局限的认识和改造,幸福基于此也受累于此。人克服局限、完善自我的路有多远,幸福的路就要行多几步。曹怡平老师这十讲,取材的多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电影经典,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于解剖电影而言是牛刀杀鸡轻车熟路,于叩问幸福而言是磨刀霍霍不避险夷,读来令人会心一笑,想想幸福这件事,还真是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一切尽在于经历和求索,与书一起,认真跋涉,才能觉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