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规矩和爱》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规矩和爱》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9 04:1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规矩和爱》读后感精选10篇

  《规矩和爱》是一本由王涛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规矩和爱》读后感(一):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规矩和爱》终于拿到书了~翻到一页“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标题犀利现代人,不懂怎么教育孩子的太多太多。“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从业人数最多的岗位。它不仅重要,而且专业要求也很高。可惜的是很多父母上岗前,连最基本的培训都无法得到。”这本书,推荐给爸爸妈妈们~

  《规矩和爱》读后感(二):乍一看挺不错的,细细品品,真不咋地

  乍一看挺不错的,细细品品,真不咋地,对问题论述没有到根本,在表面上打转转。规矩来自何处?规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些内容读完之后,还是没有解决。这些才是真正的根本,根本的根本。如果只讲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对于不懂的家长来说,不知道根本原因,只操作技术,反倒是有害的,不如没有。

  《规矩和爱》读后感(三):《规矩与爱》读后感

  教育孩子,规矩与爱不可偏废培养情商应重于智商。孩子是独立个体,父母则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对于情商一节,先要解读识别情绪,再理解、接纳和处理。同理心、抗挫能力责任感,对于当下的成人或孩子来说,都相当重要。书中提及,在你能做的事范围内,寻找你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令人有所启发。此书引用了大量案例,读起来生动形象印象深刻

  《规矩和爱》读后感(四):笔记

  1、真正的爱是带有教育的爱,真正的规矩是爱的体现

  2、要教育孩子,父母首先改变自己

  3、父母是弓,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父母要把孩子培养得足够坚强,然后义无反顾地把孩子像箭一样射出去。

  4、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机灵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个人能力的总称。5、黑格尔:与相爱的人相处秘诀是,放弃改变对象念头

  6、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玩的玩具,不能用过分的轻慢来逗弄孩子。

  7、要实现规矩和爱长远统一,就需要我们平时有爱的积累。就像一个银行账户里面有爱,每次做规矩都会用掉一点爱。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每次规矩都是透支,时间长了会彻底坏账。

  《规矩和爱》读后感(五):强调做规矩的亲子教育理念

  我始终觉得适合的教育也许有N+1的形式,但是正确的理念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拿到此类被家长看完后觉得受益颇多推荐的亲子教育书籍我都是一口气看完一整本,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其实已经形成概念,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理念更加饱满说服力,让我在做父母的漫长艰险过程中不至于因为自己的观念错误而跑偏给孩子造成不可估量伤害,我总是与时俱进不断在吸收方面原理

  博士应该是60年代的人他受的教育是很严苛传统教育,他到美国后还能吸收西方的教育理念实属不易,书始终是在强调做规矩的重要性,甚至有几个篇章教学如何‘打’(惩戒)孩子,对于这本书能我一气看完却是一开始时候博士提出的理念——

  “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财富,父母有暂时保管的权利和教育孩子的神圣职责,只有明白了孩子不属于父母的观念,你才会吧“培养独立”纳入你的教育...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灵魂,你就会对孩子保持一种尊重理性

  这种观念的强调是这本著作给我最大的启迪

  《规矩和爱》读后感(六):一部很好的育子理论指导

  初次了解这本是12年的4月份作者在丹东的讲座,当时老婆正怀着孩子,教育孩子这个课题,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他讲了一些如何教育孩子,只是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最为受用的是,孩子哭闹,在他耳朵前吹气,模拟子宫里的声音,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演讲结束,签名售书卖光了,后来是在当当买的。

  买来阅读了几篇,束之高阁,直到最近,发现孩子渐渐大了,开始有些叛逆,总要和大人唱反调,而且特别磨蹭。在某一天,我呦不过他,给他买了一个彩玲宝玩具,晚上我让他睡觉,可他磨磨蹭蹭,最后我忍无可忍,一顿毒打,。

  她是个可爱,机灵但女孩啊,不是溺爱,便是棍棒,这样的教育有用么,孩子的成长不逆,这是最关键的几年,如何错过了,便会后悔一生

  我从书柜里找出这本书,虔诚的重新阅读,意思到规矩和爱的重要性,我同意作者的发现,规矩和爱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太极图一样,最早发现规矩和爱的,其实并不是作者,南北朝的颜氏家训便提倡父母既得有威严又得有慈爱,慈爱中有威严,威严中有慈爱,这和作者的理论不某而论,只是作者更佳系统和专注的诠释了规矩和爱的重要性,以及规矩和爱是如何运用

  这是一本好书,首先他的立意好,观点好,有很强大借鉴性,既有中国古典的育子心得,也有欧美的现代民主型教育,相互融合,吸取中西方的教育精华,又保留各自的特色应用性极强。

  但作者似乎有卖弄学问嫌疑,每页都充斥着名言典故,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减半,转化成一些具体方法,我觉得他的价值会更高。

  或许他本身就是一个大理论,你围绕着这个理论自己去想法,他就像师傅把我们领进门,而修行在我们个人。

  《规矩和爱》读后感(七):《规矩和爱》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

  自从做了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毕竟,养育一个孩子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三角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呵护原本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读一读对儿童心理学颇有研究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本书的开篇单刀直入提示着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因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也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细节还真不少。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关注重视的。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之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颇是受益匪浅。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我们不妨也来参照下《规矩和爱》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爱》读后感(八):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真正的爱是体现规矩的

  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标题上这一句还有那位犹太老人一句话“别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父母了”。

  父母是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的,但是,其实我们可以在做了父母以后学习如何去做一个父母。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到处充斥着各种信息,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书籍比比皆是,所以,父母今天崇尚棍棒教育,没过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有效果,然后又是赏识教育,对孩子各种夸奖,然后又发现,孩子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改变,然后又开始找别的方法,看这种成功的孩子的父母写得教育经验,然后如法炮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往往结局都会令他们失望

  其实就像书本里说得,对孩子的教育,不外乎是规矩和爱,你用再多的方法,但是里面没有爱,孩子都有一双洞察的双眼,能够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没有爱的教育,都不会有效果。

  想让孩子改变,父母先改变自己,这是个永恒真理,但是我遇到过很多父母,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改造孩子。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改变的,自己那么爱孩子,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不愿跟自己说话,为什么孩子会恨自己?我曾经见到一个近60岁的妈妈,来到咨询室里,说,为什么自己这么上进,这么努力的妈妈会教育出那么一个不听话,不思进取女儿,将近30分钟的时间里,一直再说孩子的不是,最后要求我们把她女儿教育的听话,有很好的世界观价值观积极进取……然后说自己不能改变,只要求孩子改变,而他的女儿,已经30多岁,有了自己的家庭,依然被这样要求着……跟这位妈妈交流,没有感受到妈妈对女儿的那种爱,只有指责,只有批评

  所有的问题的答案,都是爱……

  《规矩和爱》读后感(九):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每个父母都可能遇到过这些挑战:孩子在玩具柜台前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在餐桌不好好吃饭而被姥姥满屋追着喂;一身泥巴不肯洗手洗脸洗澡;满地的玩具却迟迟不肯归位…… ,作者认为,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规矩,对孩子来说,规矩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规矩不是仅仅设立给孩子的,而是针对所有人的,家长和教师应该与孩子共同遵守规矩,在给孩子立规矩前,作者首先给父母立下了四条规矩,即为人父母四项基本原则,它们是指导父母行动基础。第一,不占有原则: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爱他、教育他,但是不能占有他。第二,规矩和爱统一原则: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第三,情商先于智商原则:一个人的成功至少70%归于情商,不到30%归于智商。第四,共同成长原则: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改变孩子,父母先改变自己。本书以此为纲展开论述。

  作者反思小时候的受教育模式同时针对社会上各种错误的教养方式,如溺爱型、忽略型。认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爱和规矩不可或缺,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二者有如太极阴阳两极互为依赖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这是一本视角独特的教育之书,作者王涛,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及人类发展理学硕士,受中西方教育文件影响,能够理性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和不足,作者作为一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有了崭新的切身体验。作者先后在各大城市举办《规矩和爱》的讲座,受到出乎意料反响,本书历经三年,终于面世,吸收了许多当前的例子,如虎爸、狼妈、药家鑫等例子,并做了精僻的分析。书中有不少新颖的理论观点,也收纳了很多案例,读起来轻松易懂。特别书中后面蒙迪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把规矩和爱的原理不仅运用在驯马中,也实施于对孩子的教育中,彻底改变了47个迷途的生命。

  对于书中有些观点不是很认同,在爱和规矩两者,觉得作者更注重规矩,对于孩子,个人认为,太注重规矩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此外,对于作者体罚孩子的观点,个人认为不赞同,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资格体罚他。当然本书总体的让人受益匪浅,值得天下的父母很好的学习和反思,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有益的爱,理性的爱。

  《规矩和爱》读后感(十):反思与成长

  规矩与爱并行,方为教育之本。近日读这本《规矩与爱》,深受触动。教育的话题已被人谈得太多,每位专家都自有独到的见解,然而王涛博士的书仍然让我内心里深有同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反思了自己的过去,父辈的教育,而这一直是我最想表达的。

  很多人在孩提时代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例如棍棒教育和摧残教育,不问原由只管棍棒,强迫孩子学习过重的知识,表面上看这些孩子做出了非常优秀成绩,但是内心却是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很多人会违心地说,多亏了当初父母的严格要求,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的人是掩盖了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他们已经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正确有爱并不会造就一个健全的人,除非他有足够的能力反抗那个过去的自我。许多人活在这种虚假的成功里,以为自己的人生是成功的。但是我们知道,幸福并不是与成功划等号的。我常常读到一些真实的故事,那些在我眼中看来做出很大成就的人,内心却孤独闭塞胆小,其实这与他们的童年有着深深的联系。这样的事实说明,父母虽然在给孩子立规矩,却并没有用爱来引导,没有源自内心的关怀,成功也掩盖不了内心的忧伤。

  而王涛博士,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反叛,但最终战胜了过去与自我,他用自己的痛来纠正错误的爱,延伸更深层的教育理念,惠及他人。

  我很认同王涛博士的一段话,他认为在过去普遍都不那么懂教育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们,有的人沉沦了,有的人却反思了。既然父母无法带给我们更多更正确的人生观,虽然他们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实属无奈,但伤害却是必然的,既然如此,我们只能于那苦痛中学会分辨,不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前不久我自己也是刚刚写下这样一段话,其实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就是如果父母让我们痛苦的,就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如果父母让我们感到幸福的,那就是我们应该承袭的。但前提是,我们应该时时审视自己的过去与内心,我们还要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其实每个孩子本身都是善的结合体,只是在一些不正确的引导下,变得污浊了,我清晰得记得自己的过往,我觉得孩子的眼睛是单纯的,但是成人常常把丑陋带给孩子。所以,我们要像孩子一样,保持原来的自己,我们应该知道,父母并不总是正确的,我们应从那废墟里重新生出希望的花。而这反思,并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对于未来的负责态度,是对孩子美好的祝福。

  教育的话题,我们知道的太多,但是源自内心的反思,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做的。像王涛博士一样,爱我们的孩子,也要给他树规矩,但是绝不再重蹈过去的悲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