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骨头之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骨头之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1 03:1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骨头之书》经典读后感10篇

  《骨头之书》是一本由[美] 加布里尔•巴尔干 文 / [英] 山姆•布鲁斯特 图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骨头之书》读后感(一):原来骨头竟有这么多“之最”

  平时能够见到骨头最经常的场合,就是吃排骨,或者是吃北京烤鸭、德州扒鸡,或者是吃鱼几个场合了;而医学院学生可以在上解析课的时候人体骨骼打打交道;还有一个场合,就是那些陈列着巨大的史前巨兽们,比如恐龙、黄河象、剑齿虎等的化石骨架……除此以外,当然,还可以通过美国的编辑加布里尔·巴尔干和英国的知名独立画家山姆·布鲁斯特合作的这一本《骨头之书》,见识各种各样的骨头。毫不夸张地说,其他地方所见到的骨头,也就那样,仅仅是映入了一个人眼帘而已,除了一些惊叹,还能留下什么呢?但《骨头之书》不一样,它通过提出问题提示线索知识解析、动物猜谜等种种巧妙互动形式,在开启一次难忘的“骨头之旅”的时候,也会让这一趟旅行变得妙趣横生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当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骨头;动物们大小不一,相应骨头也不难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纪录——似乎,即使是做足了心理准备,但《骨头之书》仍然可以提供一种无与伦比视觉触觉享受。在这个科普绘本里,加布里尔·巴尔干和山姆·布鲁斯特讲述了十种拥有创世界记录骨骼的动物。那么,它们都是哪些动物呢?它们的骨头又究竟会有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之最”呢?

  还是先来列举一下这十个关于骨头的“世界之最”吧:谁的骨头最大?谁的骨头最小?谁的骨头最多?谁的颈骨最长?谁的骨头最重?谁的骨头最轻?谁的骨头最薄?谁的骨头长得最快乐?谁的骨头最尖?谁的骨头最少?亲爱的读者,如果在看过《骨头之书》这个绘本之前,这十个问题都可以轻而易举回答出来,或者至少可以答对七个以上的话,那么,“骨头知识小达人”的名号就非你莫属了!

  只有数字的“世界之最”显然缺少了一些乐趣,所以《骨头之书》想得非常周到。它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方式,再加上骨架以及某些提示,先让每一个读者猜一猜“我是谁”;然后就是谜底了,包括运用了磨砂工艺的可触摸到骨骼结构的动物,包括动物的简介等。那些动物栖息环境精美插图以及文字介绍,都足以激发出每一个读者哪怕是原先隐藏在内心最深层的科学兴趣,架起一道骨骼学、解剖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

  比起动物骨头标本馆里更多更让人讶异的骨头,《骨头之书》没能涵盖所有特点鲜明的骨头,它仅仅是选取了关于骨头的十个难忘的世界之最,开启一扇与骨头有关的小小的“窗户”而已。如果兴趣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搅动起来的话,那么,小朋友们尽管从现在开始就立下远大志向,以后可以学医,或者从事古生物研究,去无所畏惧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吧!

  《骨头之书》读后感(二):你所不知道的10顶世界纪录

  孩子们对小动物充满了天生的好奇,可又有谁知道它们骨头的构造。一本中国科学院特约审稿的《骨头之书》,向我们介绍了十种创记录的动物骨头。超大版面的彩页设计,骨架可触摸的手感体验,不仅带给你以视觉冲击,更增添你真实的触觉感受,引发孩子对骨骼的浓厚的兴趣,架起骨路学、解剖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

  这本书硬质的封面,超大的版面设计,更适合孩子们的视觉习惯简单的文字叙述配上一幅大彩图,也更适合孩子们的阅读。每介绍一种动物时,都是先来一个猜一猜。先说明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再来三条线索提示,然后配上这种动物的完整骨架,“猜猜我是谁”。翻过来就是双开的大彩页,描绘出这种动物和它的生活场景,并配上文字说明这种动物的名称和它的生活习性。这种方式更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对每一种动物的介绍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这本书与孩子们的距离,各种动物就像孩子们一个个亲切玩伴轻易把孩子们带进一种新奇刺激的体验中,开启冒险性的探索欲望。 现在我就开始介绍一下你所不知道的10项“骨头之最”。 你知道谁的骨头最大、谁的骨头最小?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这的骨头当然也最大,甚至超过了曾经地球上生存过的庞然大物恐龙。蓝鲸的下颌骨是世界上最大的骨头,他的舌头可以让100个人坐在上面。但它并不吃人,而是以一种海洋里的微型虾――磷虾为食,每天要吃掉4到8吨磷虾。骨骼最小的是小臭鼩,而且它还和我们一样是哺乳动物呢。它小到可以在汤勺里洗澡,经常在农田花园橄榄树丛间游窜,它的噬咬具有毒性

  你知道谁的骨头最重、谁的骨头最轻、谁的骨头最薄?骨头最重的是非草原象,它的体重可以达6000千克,比一架直升飞机加两辆卡车还重。骨头最轻的是鸟类,其中以一种叫游隼的鸟为最,它的骨头甚至比它的羽毛还轻。骨头最薄的也是一种会飞行的动物,它就是蝙蝠。它们不仅具有超声波,它们的骨架还如风筝支架一样,支撑起双翼上纤薄的皮肤。 你知道谁的骨头最多、谁的骨头最少?骨头最多就属蛇了,它的脊椎还可以无限生长,但最长的莫过于一种网纹蟒。它可以长到八米长,脊椎上有400多块骨头,而我们人类只有33块椎骨。骨头最少的居然是块头较大的海洋生物大锤头鲨,因为她的骨架由软骨组成,软骨很难像硬骨那样长期保存,所以它剩下来骨头是最少的。 谁的颈骨头最长?颈骨最长的当然属长颈鹿了,但长颈鹿中属网纹长颈鹿的颈骨最长。谁的骨头最尖?骨头最尖的事太阳角蜥,它的角在头部呈环状分布,这在蜥蜴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女王皇冠非常尖利。谁的骨头长得最快?骨头长得最快的是阿拉斯加驼鹿,它的角能在五个月内从头骨上的小隆起发育成型。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精彩奇妙!这本书对我一个从小动物知识非常缺乏的大人来说,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真是惊叹于大自然神奇。更别说天生对动物充满好感的孩子们了,他们一定会喜欢。这一顿超级丰盛的骨头大餐,大家吃的可还过瘾

  《骨头之书》读后感(三):一本可以触摸的《骨头之书》

  说到骨头,我首先想到的是骷髅,当然了,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对于骷髅还是有一定的敬畏感的。可是如果要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这些知识,骨头的接触却是必须的,这个时候,拥有一本《骨头之书》我觉得真的是个不错选择

  首先,《骨头之书》里的骨头,都是以动漫卡通的形式画出来的,对于孩子来说,接受程度更大一些;其次,通过对骨头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孩子自行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书本知识都只是起源,如果想要深入,就要不停的去学习,而学习的过程需要在这个满是知识的时代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点

  产生兴趣,然后努力学习,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产生兴趣的这个时候去陪伴他们,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继续陪伴,同时给予他们鼓励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我想说,感谢《骨头之书》这样一本好书,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

  《骨头之书》在我看来的特点如下

  线索提示:

  每一个动物都有一些相关的骨骼提示,并且每一个提示都和该动物的生活习惯及特点息息相关。对于身边了解的比较多的动物,可能通过提示就能猜出来一二,至于不了解的动物,通过学习查询资料也能够得到具体答案,这是学习求知欲望的延伸

  动物介绍:

  不论是否能够根据提示线索提示猜出是何种动物,在翻开提示的第二页,都会有该种动物的描述。是一种骨骼的对应,让孩子能够了解到不同物种有着各自的与众不同。不论是水里游的还是天上飞的亦或者是陆地上跑得动物,大家彼此相同,又各有各的不同。

  介绍的知识点,都是每一种动物最具有的特色,比如世界上最小的蝙蝠、比如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每一个骨头都在这个时候有了与众不同的含义。最小的蝙蝠骨头也小,而最大的动物骨头也最重……从骨头去了解动物,这是基础,有了基础兴趣开始产生,学习的乐趣就随之而来了。

  可触摸的彩色图绘:

  在我看来,这本《骨头之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页的彩绘。如果闭上眼睛去触碰各种动物的彩绘,会赫然发现这些动物在我们的指尖“活”了过来。是的,这就是本书彩绘的特点——可以触碰的凹凸感设计。

  有时候,只是知识的对接可能了解的不够全面,那么如果能够触碰到,印象就会更加的深刻一些。孩子的记忆是最强大的,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最后终将会将这本书上的知识点便成为自己对这个世界上动物的了解,不过就我来说,看完这本书然后去动物园走走,效果肯定会更好。

  我喜欢这本《骨头之书》,已经带着我们家的小宝宝一起学习,相比那些枯燥无味儿童读物,这本书无意更加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因为色彩鲜艳知识点也比较通俗好懂。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受益面可能比孩子还要多,这就是学习的快乐吧。

  《骨头之书》读后感(四):孩子的第一节探索课,快乐中开启科学之旅

  《动物骨头的十项世界纪录》【美】加布里尔·巴尔/文,【英】山姆·布鲁斯特/图––这段话在黑底的封面上,被九个白色的动物骨架围绕着。不得不说,刚看到这本书的图片时,其实心里是不太喜欢的,甚至对孩子是否愿意读这本书都不敢抱有太多幻想

  因为我的宝宝是一枚可爱小女生,所以,初看这本书的封面,就觉得这本书不一定适合小女孩。但是这一切的想法,在我真真切切面对这本书的时候,瞬间被颠覆了,心里对自己的以貌取书小小鄙视了一下。

  面对眼前的《骨头之书》,首先被书的尺寸惊到,很大的开板,像一本大大的影集,侧面可以看到内页的彩色纸张,第一感觉是被视觉高大上了一回。

  迫不及待地撕开封膜翻开首页,看到作者写给读者的一封信,信中说明了在选择具有特殊骨骼的动物开展研究时,采取了开创性的措施部分数据是基于相对体型的。

  因为从来没有人称过每种鸟类骨骼的重量,也没有人实际测算过驼鹿头顶大角的生长速度比北美驯鹿角的生长速度快多少?

  动物学的研究非常艰难,人们很难对体积微小敏感胆小的动物进行追踪,也不可能将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搬进教室

  在书的最后,有一张术语表,详细的介绍了鹿角骨骼,骨髓,盖,软骨,头盖骨,锤鼓,铮骨和根骨等等一些骨头的专业术语,甚至包括牙齿。最后作者致谢了所有参与解答动物骨骼方面问题的专家们。他们有:野生动物园的园长,整合生物学与生物学教授,自然历史博物馆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动物骨骼疯狂爱好者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在写这本书前做的功课以及严谨学术态度,并没有因为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一本绘本书而有丝毫怠慢和应付。

  书中在讲每一项世界纪录时,都会有“猜一猜”这些幽默风趣的说明,并且还附有小小的线索提示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联想,以及进一步往下探索的欲望。接下来的谜底公布,有着很详细的骨骼图形和说明。有一些重要的术语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正好和本书最后的术语表联系起来学习,作者的用心在这里可见一斑

  而最最让我惊奇的是:每一个世界纪录的最后,在谜底公布的时候,除了骨架还有一张非常精致漂亮图画以及动物相关的知识拓展。比如蓝鲸那一张,画面上是在大海自由自在的蓝鲸,周围的鱼群,远处的山,海面上的海鸥,日出,云,带给孩子非常直观理解:“哦,这就是海,这就是海的景色,海上面的景色,还海水下面的世界。”

可以触摸的骨骼

  此时,你抓着孩子的小手将它轻轻放在那副画上,你会惊奇的发现,画面不是平的,在这里作者为了孩子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鲸鱼的骨头,竟然使用了凹凸设计,鲸鱼的每一根骨头都是那么的清晰,鲸鱼的整个骨架跃然纸上。用手去触摸的时候会有非常强烈触感,并且对骨头在鲸鱼的身体中的分布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的设计与用心让人惊喜。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内容奇妙精彩,不仅孩子喜欢,就连我也看得津津有味,虽然是说的骨头,却没有感到丝毫枯燥乏味,一直被书中丰富的动物知识吸引着,猜一猜时我会思考,看到提示小线索我会想象,彩色的大图答案展现在眼前时,我甚至和孩子一起边用手触摸边发出惊呼声

  拿到书的那个下午,我和宝宝什么也不做,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就这么头碰头坐在垫子上,四只手在书中探索着动物骨头的奇妙,两岁多的宝宝,第一次认真的听我读书,第一次对一本书有如此大的兴趣,小手在触摸到突出来的骨头时,一遍遍地发出惊叹声,咯咯笑着……那个下午因着一本书变得愉快美好

  正如本书的简介所说:这是一本构思巧妙、设计独特的科普绘本。提出问题、提示线索、知识解析、动物猜谜,巧妙的互动形式,引发孩子的探究之心;描绘动物及栖息环境的精美插图,以及动物身上可触摸的骨骼设计,让孩子在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充满乐趣,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10种拥有创世界记录骨骼的动物,为孩子们架起骨骼学、解剖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

  谁的骨头最大?

  谁的骨头最小?

  谁的骨头最重?

  谁的骨头最轻……

  如果你想知道,那么打开《骨头之书》去探索吧。书中不仅有你想要的答案,还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你。和孩子一起翻来书本,让《骨头之书》带你乐享知识盛宴,在快乐的亲子时光中开启孩子的科学之旅吧。

  《骨头之书》读后感(五):一本“趣”“美”“智慧”结合的读物

  收到《骨头之书》的时候,很惊喜,无论从设计还是装帧,都十分精致,它的封面透漏着一种科学的神秘色彩,让人隐隐觉得这是一本不容轻视的书。更是一本非常适合父母陪孩子一起阅读的读物。

  这本书有三大亮点: 1.科学也可以是轻松而有趣的 科学这个词,在普遍的观念里,是神秘而略带晦涩的,有时难免会让人觉得很难理解,或者枯燥。尤其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们往往会担心,小孩子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看懂科普类的书籍。 但《骨头之书》却会完全颠覆我们的这种印象。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书籍,它介绍了自然界中十种“骨头之最”,但却不是以枯燥的说教方式,而是以做游戏的方式。 翻开这本书就会发现,书中所选用的是猜谜问答法,首先由作者在开篇提出问题,比如第一章“谁的骨头最大”,在提出问题后,作者又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为什么说这个动物的骨头最大,它的骨头到底有多大,并在文后给出线索提示,提示小朋友们自己去思考探索这种动物到底是什么。 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这种写作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做到有吸引力,能够引起注意力,而我们都知道,好奇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它能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刺激孩子的大脑运转,从而在学习科学知识中增进智慧。 除了游戏的方式以外,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符合孩子们阅读。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对于很多东西都没有概念,比如最大是多大,一吨是多重,什么样叫做轻,什么样算做多……对于这些概念的模糊,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比如同样是第一章里,谈及骨头最大的动物,作者说到它的下颌骨有六米长。六米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紧接着作者给出了解释,用摩托车的长度来进行对比,如此便把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了,让小朋友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到底有多大。 不得不说,作者在语言运用和说明方式上面,都是非常用心的,他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明白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更吸引他们,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使科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变成了有趣而轻松的东西。

  2.世界是彩色的明丽的 《骨头之书》的封面及内容里,都有很多骨骼图,黑色的背景衬托之下,看起来略带几分恐怖色彩,许多家长会担心,这本书并不适合给孩子看,或者会引发孩子的不适。 在翻阅这本书以后会发现,其实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首先,书里的内容并没有任何血腥的感觉,在进行骨骼图案设计时,插画师十分注重孩子的观看感受,因此骨骼都是一些明朗干净的线条,带有一点点神秘的感觉。 此外,在猜动物游戏的揭秘部分,插画师所使用的是色彩丰富艳丽的精美插图,用插图还原动物的本貌,并通过舒适的色彩搭配,还原动物的真实生活环境,让小朋友们,不仅认识了骨骼,更认识了动物,认识了自然。 如果足够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在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插画师还将前一部分介绍的骨骼图案,原封不动地完整包含在了动物身体之内,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痕迹,用手轻轻一摸,还会感受到骨骼一样硬朗的凸起,它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骨骼形状是胸,什么样的骨骼形状是头,爪子长什么样,尾巴长什么样,使小朋友们对于骨骼的理解更为直观和全面。让小朋友们不仅认识了动物可爱的外在,更被它的内部构造所吸引。

  3.科普价值 这本书是极具科普价值的,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动物的骨骼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难题,因为无论是多么伟大的科学家,都没有办法将一个比自己大几十倍的动物拿到实验室中进行解剖,去研究它的骨骼,或者给它的骨骼称重。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将全世界所有的动物,都一一拿出来作比较。 因此在这本书里,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就十分值得学习,比如他在研究鹰隼这个动物的时候,将它定义为是骨骼最轻的动物。当然,无论怎么看,这么大的动物,它的骨骼都不可能是最轻的,而研究者采用的正是一种相对比较法。用它的骨头重量和它的体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个结论。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加科学,毕竟拿一只虫子和大象对比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通用的计算方式,可以排除物种差异带来的偏差,而这种相对法刚刚适合。 对于骨骼方面的研究难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完全的突破,但这本书算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何在条件的限制下,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接近科学的真相。而这种思维的灌输与培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 科普不仅仅是孩子们需要的,成人也一样需要,我们有时,也需要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在阅读这本绘本的时候,成人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进入到这种游戏的模式,在头脑中去构思自己看见过的动物,用以猜测作者所设计出的答案。在揭秘答案的那一瞬间,也许我们会不经意认识到,原来自己知之甚少,再不陪孩子一起学习,没准就跟不上他们的脚步了。

  此外,对于喜爱画画的人来说,这也是一本非常棒的书,既可以让我们学习临摹骨骼,了解骨骼的走向和构造,也可以让我们从精美的彩色插画里,感受和模仿大自然的美丽。 去临摹一幅画送给自己的孩子,或者让孩子临摹一幅送给你,你会发现,原来将心中的世界流露于笔下,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也许你和孩子,不仅会爱上绘本,爱上科普,也会爱上画。

  《骨头之书》读后感(六):一本能用手摸到动物骨头的画册

  这是一本能用手摸到动物骨头的画册。

  记得那一天,家里吃排骨。

  “爸爸,为什么排骨的骨头外面包着肉啊?而螃蟹的钳子是骨头里面包着肉呢?”

  “额……,不一样啦,螃蟹硬的壳不是骨头,它用坚硬的壳保护里面的肉,而猪身上的排骨主要是保护身体里的器官,只不过骨头外面还有一层肉和皮。”

  “爸爸,为什么猪身上的排骨都是这么短的啊,是因为猪很小么?”

  “猪身上的排骨很长的,像你的小胳膊那么长,只是卖肉的人把它剁成小块儿了。”

  “爸爸,我们人身上有没有排骨啊?”

  “有的”

  “爸爸,猪的排骨多?还是人的排骨多啊?”

  “你到底还吃不吃排骨啊,问个没完没了的……”

  “爸爸,吃完的骨头我们洗干净留起来,好不好?”

  “干嘛?”

  “看看能不能拼出一头猪。”

  “…… ”

  骨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神秘的,平时除了吃的排骨、鸡鸭以外,很少看到动物的骨头,孩子对骨头也是完全没有概念的。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一个中医朋友家里做客。朋友的客厅放着一具缩小的人体骨骼模型,孩子对着模型很好奇,既想上去摸摸,又表现的非常害怕。从朋友家里回来,我就一直在想,应该如何给孩子讲解骨骼方面的知识,让她能够自然的接受,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办法。直到我遇到了这本《骨头之书》,这本书就是打开由骨骼到生命奥秘的大门的钥匙。用最简单的文字和数字,领小朋友们进入了骨头的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文字作者是:[美] 加布里尔•巴尔干(Gabrielle Balkan )。 加布里尔•巴尔干,编辑,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著有广受好评的地图集《50个州》及续作《50座城》。 他还曾担任图书买手、特约编辑以及联络负责人。其作品主要经柯林斯图书公司、学士出版社以及惠特尼艺术馆出版发行。

  绘图作者是:[英] 山姆•布鲁斯特(Sam Brewster )。山姆•布鲁斯特,知名独立插画家,摄影师,导演,长居英国伦敦。其插画客户遍布全球,包括《纽约时报》《卫报》《创意评论》等。本书是他首次参与插图绘制的童书。

  一、这本书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孩子一旦翻开,就会看到最后一页。

  书里介绍了很多动物的骨骼、骨架。介绍每种动物时,都会先画出动物的骨骼图,黑色的背景,白色的骨骼,鲜明而醒目。可是你却不知道是哪种动物,即使是大人,也很难准确说出动物的名字。但是在骨骼图的旁边有着猜图线索,可以让你和孩子一起思考是什么动物。当有了自己的答案之后,翻过一页,就会看到答案揭晓。而答案并不是单单一只动物,而是动物生活的场景,或在广袤的非洲草原,或在无垠的深海,或在无际的沙漠,或在广袤的蓝天,一幅幅场景的切换,让小孩子看的目不暇接。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最后人体骨骼。相比以往对人体骨骼的介绍,本书的内容更有开发孩子想象力的意义。本书的作者加布里尔•巴尔干并没有枯燥的介绍骨头的数量和骨头的名称,而是用对比的方法,把前面介绍过的动物和人类联系起来,比如,“人类跟长颈鹿一样,有7块颈椎,跟蝙蝠一样,有2只手”。这种对比,我们之前没有注意过,甚至没有想过,但是,我可以告诉我的孩子:“你的脖子和长颈鹿的一样,都有7块颈椎”,这样,就让只在图片里见过长颈鹿的孩子,对长颈鹿又多了一分亲近感,把孩子和这种动物的距离拉近了。

  “爸爸,那长颈鹿是不是也能像人一样,把头转来转去的?”

  “额……应该是可以的吧。”

  “爸爸,那电视里变形金刚的头也可以转来转去,是不是他也有7块颈椎?”

  “……”

  二、图片精美、比例合理,3D骨骼,可以摸到的骨头。

  本书是全彩页的印刷,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喜欢上了绘图作者,山姆•布鲁斯特。他画的图严谨中不失活泼。图画优美而生动,每个动物的彩图,都不单单是一只动物,都是动物的栖息场景。鲸鱼在蓝色深海中,还有鲨鱼和其他小鱼在他周围,太阳角蜥在金黄的沙漠里,正在捕食它最爱吃的蚂蚁。非洲的草原,北欧的森林,亚马逊的密林,这些都能在作者的图画中看到。

  动物之间的大小比例,作者也掌握的很好,让孩子通过画面,对动物有了准确的认识。当孩子看到小臭鼩(qu)——世界上做小的哺乳动物——在花瓣旁边寻找食物时,孩子们就会发现,原来小臭鼩真的这么小啊,只比小瓢虫大了一点点啊。

  这本书最优特的地方就是3D骨骼的设计,每一张动物的彩图里,动物身上的骨骼在纸面上做成透明的突起状,和前一页单独骨头的图案一模一样,这样小朋友就可以对照看每一块骨头是藏在动物身上哪一个部位了。给大人省了好多事,再也不用逐一解释这是哪个部位的骨头了,小朋友会主动自己去找,去用手抚摸,骨骼就这样变得立体化了。

  三、文字虽然不多,但却简练而有吸引力

  文字作者加布里尔•巴尔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前面一直都用第一人称,如: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头上的角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女王的皇冠;我一天要吃好多好多的昆虫等等。到最后人体骨骼的时候,用了第二人称,如:你跟长颈鹿一样都有7块颈椎。整个书看下来,就像是动物在和小朋友们聊天一样,亲切不生硬。

  作者还选用了孩子们认识的东西来做对比。如我的颅骨比一辆小卡车还要大;我的身长相当于39个麦片盒连城一排的长度;我的体重比4辆出租车还重。

  作者还把每种骨骼做了线索提示,让小朋友根据提示来猜。这些线索提示被小朋友牢牢记住,成为他们考其他小朋友的考题。

  通过这些文字的带入,孩子们不再对骨骼感到陌生和恐惧,孩子们认识到,骨骼作为动物以及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有着它的作用。一个动物,从骨骼开始认识,再看到整个全貌,再到用手去触摸骨骼,一种种动物变的立体起来。

  给孩子讲书的乐趣并不限于书本身的内容,更有意思的是,你可以通过书本上孩子感兴趣的知识点,来扩展更多的知识和常识,让孩子通过一本书,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的书才会久看不厌,常看常新。而《骨头之书》应该就是这种书的代表了。

  “爸爸,我头上也有了一个小包,是不是也要像驼鹿一样,要开始长出角了?”

  “……不是的,别乱说,那是蚊子叮的包”

  《骨头之书》读后感(七):让你家萌娃的科普,生动、简单、有趣起来!

  小外甥的生日到了,我为他的礼物苦恼起来。他妈妈说了:只能送书,玩具不许送了!

  想想之前各种节日各种理由送过的各式书籍,我总想找一本,既能让他学到知识,又能让他对知识产生兴趣的书。

  挑来挑去,我看中了这本《骨头之书》:一本生动、有趣而充满干货的自然科学绘本。

骨头之书

  这本绘本的科学知识部分由加布里尔·巴尔干编辑,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地图集《50个州》及续作《50座城》。巴尔干的父亲是一位科学家,他受此影响,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各种研究,由此撰写了这本科普读物《骨头之书》。

  而绘本的插画部分由独立插画家,摄影师,山姆·布鲁斯特绘制。他曾为《纽约时报》《卫报》等进行插画,本书是他首次参与插图绘制的儿童图书。

精美的插画

  这么两个人联手用当下最新颖的方式诠释了动物世界骨头的特性与多样性,让骨头的奇妙以最简单的方式被小朋友理解。

  这个新颖的方式是什么呢?简单的说,这本自然科普绘本就是升级版的“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01、精巧的结构设计,让科普更生动

  我们总是热衷于世界吉尼斯纪录,那你知道动物骨头届的世界纪录吗?这本绘本就通过有趣的方式告诉了小朋友动物骨头的10项世界纪录。

十项之最

  提出了这10个问题之后,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的科学讲解,反而采用了更为新颖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提示线索——知识解析——物猜猜谜”的巧妙互动形式,引导小朋友的思考、学习了解骨头知识。

  比如通过下图你会了解到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哦。

五步讲解

  这种方式,更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起来,引导小朋友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02、活泼的语言,让知识更生动

  国外的儿童绘本,语言总是更活泼一些。抛弃那些繁琐、深奥的语言,作者把科学知识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用小朋友见过的、能够理解的事物进行比喻,符合小朋友的思考方式,也非常适应他们的理解能力。

语言活泼易懂

  科学是严肃的,但科学知识要易懂,只有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绘本里就没有那么多正经的定义,作者反而在最后一页把骨头的相关术语列了出来。

  建议大人在陪小朋友看绘本之前,可以先翻下术语表,这样给小朋友解答的时候,就可以更专业了哦,不至于被小朋友的问题打败。

  03、精美的插图,让绘本生动起来

  绘本自然不能脱离“绘画”,《骨头之书》里就有鲜艳的动物插图,而且你会惊奇的发现,当你触摸小动物的时候,竟然真能摸到“骨头”!

正反面惊奇的图片设计

  原来,本书的动画插图部分,采用了磨砂设计:正面是黑底白图的精细骨骼,而反面鲜艳形象的彩图里正好隐藏了那副骨骼!

  就好像刺绣里面的双面绣一样,正反两页带给你奇妙的视觉与触觉体验。

  这本绘本里正好有动物骨骼世界的10项之最,这10副可触摸的动物骨架正等着小朋友亲自来探索的哦。

  04、简洁却不简单的知识

  虽然整部绘本用简洁的语言把骨头的秘密将了出来,但实际上却是一点儿都不简单的科学知识。

  作者提到,在写本书之前,他们采用了开创性的方法,对各种动物骨骼进行了研究。初次之外,还研究了各种骨骼数据,基于数据以及动物习性进行了比较、计算。

准确的科学数据

  所以,不要小瞧了这本薄薄的绘本,它可是把动物骨骼的秘密讲的精确而真实的哦。

  知识要寓教于乐

  认真研究完了这本书,我发现它不但适合小朋友看,也是成人自然科学的入门读物。如果你之前没有了解过,那可以和家里的小朋友一起探索动物骨骼的秘密哦。

  我已经和小外甥计划好了假期活动,认真读完这本《骨骼之书》,我们会一起去动物园里寻找书里的动物?你想知道是哪些可爱的动物吗?那就赶快来看看这本书吧。

  《骨头之书》读后感(八):动物骨知识知多少?

  哇,这本《骨头之书》有点意思嘛!有点暗黑、内容不多、角度独特,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引导孩子的方式嘛!

图片来自当当网

  01 《骨头之书》初印象 一看封面,成年人表示有点暗黑。 黑色的封面上是一个个骨头,让人想起骷髅之类,背后感觉有点凉凉的。小朋友会不会怕怕? 事实证明,我真的多虑了。我家17个月的小宝宝一看黑色和面部表情比较严肃的图像都会哭,这次倒饶有兴趣的翻了起来。 看了看目录,主要是介绍了10项关于动物骨头的记录。有点世界纪录的味道。分别是什么动物骨头最大?什么动物骨头最小?什么动物骨头最轻?什么动物骨头最多?类似的问题。 哈哈,内容不多,但有点意思,棒棒!

  02 《骨头之书》二读 粗粗翻了一遍《骨头之书》,第二遍读就打算仔细看。我家小朋友太小,这本书显然更适合小学生,只好我替他先看了。

  这样一细看,感觉到其中的很多小心机,发现了好多彩蛋。 小心机之一:一问一答的互动体验 整本书以问答形式架构起整个知识体系,回答又是第一人称的语气陈述,带了几分孩子的口吻,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关键是,既有对孩子们略深的复杂问题,又悄悄的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比如说:谁的骨头最大?

猜猜谁的骨头最大?蓝鲸!

  小朋友们看看问题的描述:硕大无比,庞然大物,大的惊人。恐龙?大象?未必能猜出答案来呀! 不要紧,《骨头之书》还提供了三条线索,从动物本身的居住环境、习性和特征给了提示: 1、我生活在海洋里。 2、我可以游很长的距离。 3、我的寿命超过一百岁。

  大多数孩子看到了这三条线索,再配上右边的动物骨头,八成能猜个差不离。不是鲸鱼就是鲨鱼,对吧? 没错,答案就是蓝鲸!

  可是,还没有结束呢?翻开揭秘那一页,孩子们会不仅知道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还会知道下列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蓝鲸比恐龙还要大。 ·蓝鲸以磷虾为食。 ·蓝鲸每天要吃4000万只磷虾。

  等等,这种阅读体验怎么有点像电视节目?嗯,就像是看那种知识问答类给线索的电视节目!

  小心机之二:拼贴画一样的凹凸手感 这本《骨头之书》不仅最大限度的仿真了这些动物的形态,还做到了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瞧瞧,这只小臭鼩和这条网纹蟒,这色泽,是不是够艳丽?形象是不是够生动!

  当你用手抚摸这只小臭鼩和这条网纹蟒时,你就会发现,这本《骨头之书》的良苦用心了。它特意将动物的骨头用凹凸感展示出来。是不是很认真? 细节处理的也很好。如果你摸小臭鼩的尾巴,你会发现白色的小尾巴也有凹凸感。没错呀,这本书的设计连小小的尾巴都关注到了,尾巴上也有骨头呀! 这是不是这本书给孩子们精心奉送的彩蛋? 小心机之三:科普书也能学拼音 你家小朋友知道小臭鼩读“qu”吗?知道锤骨的锤(chui)的发音吗? 如果不知道,不要紧。这本书科普顺带教拼音,小朋友们可以在自己阅读这本很有意思的科普书中,认识这些生僻的字。 亲子共读没问题,自主阅读也能行,这不给了孩子们阅读这本书的更多方式和机会? 小心机之四:黑色与彩色的视觉冲击 如果够留心,你会发现,这本书的每一个问题的色泽处理,都使用了黑白和彩色的切换方式。动物骨头是黑白的,而揭秘那一页的动物本身则是彩色的黑白和彩色的鲜明对比很有冲击力!

对比:草原象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动物骨头原本就是黑白的啊,而自然界的动物则是彩色的。 可另一个方面,我觉得也暗示了生命的意义和过程。生命本身就是灵动的,但生命终将走向终结,任何绚丽终究会回归最本真的黑白底色,这是自然的过程,也告诉了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 第二次阅读,感受到这本书中处处的用心。虽然书不厚,但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03《骨头之书》三读 如果是我给孩子读这本书啊,我还会展开一些延伸阅读。 比如,在看到蓝鲸的介绍中说:蓝鲸的舌头上能站一百个人,我会怎样引导孩子呢? 我当然想起了另一种能够吃人的生物叫做鲨鱼。我会给孩子讲讲《木偶奇遇记》中的故事,匹诺曹是个木偶人,他撒谎鼻子会变长。他有很多奇遇,最后被鲨鱼吞到了肚子里,遇见了也被鲨鱼吞进肚子里的木匠爸爸,但是他们抓住了机会,终于死里逃生。 讲完故事以后对孩子讲:嗯,小朋友如果撒谎,鼻子会变长的。再跟他说,鲨鱼吃人,可是蓝鲸不吃人,只吃磷虾。 孩子们会不会妥妥的记住这个知识点呢? 再比如,看到书中介绍草原象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那么我可以跟孩子一起翻一翻书本,告诉他大象有哪些分类?有什么习性?是群居动物还是独居动物? 这样一来,手中有限的知识就变成了无限的扩展,我想这也是亲子阅读另一层的含义。 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书,学会应用书。

  超喜欢这本书。哎呀,我家小朋友快快长大呀,妈妈好一起和你共读这本书。

  《骨头之书》读后感(九):妙不可言的骨头猜谜游戏(亲子共读)

  好久没给儿子买绘本了,这次我挑了几本,让他选最喜欢的一本。

  不出意料,他选中了这本《骨头之书》,跟很多温馨的故事型的绘本相比,儿子总是更喜欢科普类的绘本。

  这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完成的,绘图作者是英国的山姆·布鲁斯特,文字作者是美国的加布里尔·巴尔干。

  拿到书我们才发现这本书真的太大啦,快赶上我的键盘了!我拿着书本进屋,儿子还没等我换好鞋子就迫不及待翻开了它——知道他肯定这么猴急,我在回家的路上就把书外面的包装全部拆掉了。

长度快接近键盘,比键盘还宽

  等我坐到沙发上,孩子已经把书翻完了一遍,知道我坐下来就有讲的打算,马上就把书拿过来摊开在我腿上:妈妈,快给我讲!

  《骨头之书》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始了。

1. 第一人称的猜谜设计

  翻开书本,就看到一页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恐龙骨架,儿子喊:霸王龙!好像真是一只霸王龙,上面是很长一段话,邀请孩子做一个“骨头知识小达人”。

  接下来就进入黑黑的一页,除了白色的字幅,就只有一副白色的骨架。哇,有点小神秘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的骨架?还没等我读完这段文字,孩子就喊道:蓝鲸!

  是蓝鲸吗?我可不想那么快就给他看答案,乖乖听我念完文字吧。事实上,这些文字以第一人称来写,就好像这副骨架在跟小朋友说话一样,它在说,我有世界上最大的骨头,我的下颌骨可以立下3辆摩托车。这种跟小朋友对话的方式,让孩子觉得很有趣,尽管是大段的话,他都能耐心地听完,而且还能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小知识,让孩子不由地问,什么是下颌骨呀?

  它还告诉小朋友3个小提示,把自己的习性和特点描述得简单又精准。而在它的骨架上,标注的细节,它还在用第一人称“我”跟你介绍着自己骨头的特点。不断地卖关子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一遍遍加强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想要立刻揭秘答案的冲动。但是,要努力吸引孩子停留在这一页,不要让孩子很快翻过去哦!否则,就要错过太多小知识啦。

2.戏剧化的强烈对比

  好了,这黑乎乎的一页终于讲完了。翻过来一页就是谜底揭晓啦。哇!在翻过来的一瞬间,我忍不住惊叹一声:真的是蓝鲸!

  一只蓝鲸好像刚刚跃出海面又钻入水中,去追逐一大团聚集在一起的磷虾。整个画面没有任何边框,完整地覆盖了满满一页。蓝鲸的介绍文字,和画面相得益彰,没有丝毫的突兀感。

  而这副画面带给人的感觉远不止于此。因为,前一刻还是黑乎乎的画面,后一秒这么绚丽明亮的场景,一下就展现在眼前,就好像拉开舞台黑沉沉的重重帷幕,一下子露出流光溢彩的华美布景,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强烈震撼!

  这种戏剧般的感觉,让我读起蓝鲸的介绍文字,也不由更加活泼戏剧化起来,儿子也更加被吸引进去,跟着我讲解非常配合地发出,哇~……好厉害~……这么多!……之类的赞叹声。

  接下来的每一种骨头,都有了同样的戏剧效果。

  而每一种骨头,也是在这种神秘和精彩揭晓中来回切换,每一副画的色彩饱和度都很高,画面明亮而鲜艳,与前一页的黑色背景形成强烈反差。

3.埋藏在画面中的小秘密

  讲到快有一半的时候,我翻过一页,突然感觉到手指摸到了凸起的小颗粒,仔细一看,原来,在揭开谜底的动物身上长了些小颗粒,哦,原来这书本还给动物身上做上了立体的花纹。但是,当我想要翻过去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这不是骨头吗?

看在强光下出现的颗粒

  于是,我赶紧翻回去仔细看了每一张谜底揭晓的画面,果然,在每一个动物身上,都有这样的磨砂颗粒!这些磨砂颗粒放到阳光下一看,正是一副完整的骨架!再翻回骨架介绍的那一页,两面骨架正好重合在一起!

  太惊讶了!我赶紧让孩子也摸一摸这些骨架。让他感受一下这些凸起的粗糙小颗粒,并且让他观察这些骨架长在动物身上的什么位置。

  孩子两眼放光地对着我笑了一下,就马上去翻过一页又一页摸了起来。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就好像真的在摸动物身上的骨头一样。相信儿子这样摸过一遍之后,对这些骨头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4.骨头小知识专业又丰富

  就在这种类似做游戏的解读中,一本书就这样翻完啦。

  孩子在这本书中,不知不觉就可以学习到好多关于骨头的知识。他不仅可以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骨头,最重的骨头,最轻的骨头,最长的骨头,最尖的骨头,等等,还能知道差不多什么是下颌骨、肱骨和脊椎、脊柱,还有小指骨,等等等等。

  不光如此,最后一页的骨头上,画了一个小朋友的骨架图。孩子们看过一系列动物骨头之后,对自己身体里的骨架当然会产生好奇,因为每个动物的骨头都不太一样啊,那我们的骨头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问,所以这个骨架图就恰好出现在了最后一页,给出了完美的解答。

  孩子指着盆腔骨头里脊柱的尾尖,问我,这是他的小JJ吗?我笑了,说,小JJ没有骨头啊,这是脊柱最下面的地方。

  这种游戏式的学习,能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就记住很多科普知识。

  当然,千万别以为讲过一遍他就能全部记住哦。《骨头之书》就是一个可以反复和他玩的科普小道具呀。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因为在谜底揭晓后,这本书的神秘感多少就会打个折扣,以后再讲肯定不如第一遍来得引人入胜,所以呢,在讲第一遍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按捺住孩子想要马上翻过去看答案的念头,用非常吸引人的语调去跟他讲述内容,这样才能更利于这些知识在他头脑最活跃的时候输入进去。

  不过,如果孩子非常着急,也没有关系,就让他翻下去就好,如果不让他翻,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让他失去对书本的兴趣。没有什么比兴趣更重要啊,只要他对书本不失去兴趣,你永远可以在其它任何时候再翻起它,和他讲里面的任意一页。

5.知识讲解简单易懂,直观清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知识点也讲得比较清晰易懂,比如蓝鲸的下颌骨有多大,书上就用3辆摩托车来打比方,孩子就可以想象出来。还有在讲世界上最小的骨头时,画面上的小臭鼩旁边,还画了蝴蝶、瓢虫等其它小昆虫,让孩子知道,原来小臭鼩这么小,才跟蝴蝶一样大。

  另外,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等小知识也用画面的形式,展现在每一个谜底揭晓中。动物原型描绘细致而生动,还有它们的习性也有恰当的表现,比如蛇看中了一只小老鼠,蝙蝠倒挂在岩洞里睡觉。这些都等待着妈妈们去给孩子一一解读。

  好了,这本书的奇妙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骨头之书》这种猜谜游戏的形式,还有一个好处是,非常适合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去考考他,孩子是很喜欢这种形式的,他会很积极地回答你,如果他答对了,就会很自豪;如果他答错了,也就可以顺便再复习一下书本。

  所以,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科普绘本。

  《骨头之书》读后感(十):10种创世界纪录的动物骨骼,了解一下!

  孩子们对于动物的喜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首先是对生活中见到的动物充满好奇,观察他们的特征、动作和习性;然后,很自然地,会对书本中涉及到动物的部分感兴趣,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动物科普类图书会比较适合,比如之前我推荐过的《中国儿童动物百科》和《动物在哪里?》,当然,这些只是涉及到动物“表面”的一些知识,如果孩子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家长应该及时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进一步引入相关的书籍来推进,比如动物的“内部”知识——骨骼。

  《骨头之书》就是一本有关动物骨骼的科普绘本,这本书构思巧妙、设计独特、语言幽默,使得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科普知识变得立体、生动、有趣,不仅适合帮助孩子们搭建起骨骼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对于家长来说,也会对书中奇妙独特的骨骼知识所吸引。

  《骨头之书》的文字作者是美国知名图书编辑加布里尔•巴尔干,他的地图集《50个州》及续作《50座城》广受读者的好评。加布里尔•巴尔干表示:

动物学的研究非常艰难,因为我们很难对小臭鼩这样体型微小有敏感胆小的动物进行追踪,也不可能将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搬进教室,当我们恰巧遇见一只动物时,我们又很难在不进行解剖的条件下了解其内部结构。因此,在选择具有特殊骨骼的动物开展研究时,采取了开创性的措施。部分数据是基于相对体型的,加布里尔•巴尔干举了一个例子:蜂鸟的绝对体重显然比游隼轻,但游隼的骨骼重量相对于其体型而言更轻。

  《骨头之书》的插图作者是英国知名的独立插画家山姆•布鲁斯特,虽然其插画客户遍布全球,其中不乏《纽约时报》和《卫报》,但是本书是他首次参与插图绘制的绘本。他要将10种具有创世界记录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浓缩在一个跨页中,非常考验插图作者的构图功力,是选择大环境,还是体现细节,山姆•布鲁斯特根据动物的栖息特点进行了不同的展现;在色彩的选择上,山姆•布鲁斯特大胆地运用了比较饱满的色彩,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同时,以大自然的真实色彩为基调,适度地渲染再加上色彩的协调搭配对于小读者来说,是一种审美的启蒙与熏陶。

  介绍完了《骨头之书》的图文作者,我们再来看看专业人士对这本书的评价。

中国科学院专家对《骨头之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这样说: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语言生动活泼,内容奇妙精彩!相信大人们也会看得津津有味!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动物骨头中的奥秘!

  那么,这本科普类的绘本到底是如何既能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可,又做得如此有趣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探索一下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骨头之书》共计为我们展现了10种创世界记录的动物的骨骼,为了保持答案的神秘性,我就先不一一列出答案了。

亮点1:展现形式新颖有趣

  在介绍每种动物的骨骼的时候,作者都采用了相同的5个版块,即提出问题、提示线索、解析骨骼、揭晓答案、拓展知识,这样一种巧妙的互动形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充满乐趣,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精神。

  下面我们以“谁的骨头最大?”这个部分为例,看看作者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为我们揭晓答案的,也通过对这5个版块的说明,具体地解读一下这本书的亮点。

  版块1:提出问题

  谁的骨头最大?我们会用“硕大无比”、“庞然大物”、“大的惊人”等词去形容那种动物?谁的身体里有这世界上最大的骨头?谁的下颌骨能让3辆摩托车排成一排?

  版块2:提示线索

  这里作者给了我们三个提示:生活在海洋里、可以游很长的距离、寿命超过100岁。

  版块3:解析骨骼

  接下来对这个骨骼的最突出的特点进行了解析:

  第1点:回答了版块1中提出的一个问题:“谁的身体里有这世界上最大的骨头?”

  答案就是:这个动物的下颌骨是世界上最大的骨头。

  第2点:在说到这个动物的颅骨的大小时候,作者用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卡车来进行了比较,能让孩子能有非常直观的影响,容易理解。

  第3点:这个动物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骨架,比保龄球赛道还长。

亮点2:表述方式符合儿童认知

  看到这里你可以已经发生,当作者说明一个比较抽象的大小时,通常都会用孩子们已知的、具体的物品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方便我们进行非常直观的想象与比较,简单易懂。除了上面提到的卡车和保龄球赛道,在说到世界上最长的蛇可以长到8米长的时候,作者首先用麦片盒进行了对比:相当于39个麦片盒连成一排的长度;如果麦片盒还不好想象,没关系,作者又进一步用双人床进行了说明:如果我想伸直身子打个盹儿,大概需要将5张大号双人床连在一起才够用。这样,是不是对8米这个长度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直观的认识了呢。

  第4点:作者指出了这个动物非常特别的“指骨”,是隐藏在鳍肢里的。

  版块4:揭晓答案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翻到下一页,答案揭晓,就是——蓝鲸!这里作者还贴心地为我们标注出了英文,后面在介绍第二个动物骨骼时,还给小臭鼩的“鼩”字标注了拼音,方便家长的讲授和孩子的拼读。

亮点3:可触摸的骨架设计

  在揭晓答案的版块,作者都配上了一幅画,向我们展示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这比干巴巴地只给出一个答案更加丰富有趣。而且最重要的是,当你仔细观察蓝鲸的画面,你会发现它的在版块3中看到的骨骼正隐藏在蓝鲸的身体里,而且骨骼是凸起的,用手触摸,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的结构,如果不仔细观察或者用手触摸,可能就会忽略作者的这种巧妙设计,这既是一种寻宝的过程,也是对我们细心观察的一种奖励。

  版块5:拓展知识

  当然,如果我们只知道蓝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骨头这一点,还有点单调与乏味。如果孩子想要了解关于蓝鲸的更多知识,怎么办?没关系,作者这里细心地为我们设计了第5个版块—拓展知识,来让我们对于蓝鲸的认识更加的全面与立体。

  作者首先对蓝鲸的体型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说明:比任何一种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恐龙都要大;

  然后又进一步解释了它的下颌骨与嘴巴的大小:可以让你的100个朋友坐在它的舌头上;

  并由此引出蓝鲸的饮食习惯:蓝鲸是不吃人的,它以磷虾为食;

  最后又引出了蓝鲸的巨大食量:每天需要吃掉大约40000000只磷虾,相当于吃下24000个浴盆那么多的磷虾!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在知识的拓展这个版块,作者对于每个知识点的介绍并不是分离开的,而是通过联系来层层递进,这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掌握到的并不是一个一个毫无关联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容易理解与记忆的整体。

亮点4:对话语言明快幽默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从整体上,作者采用了与孩子们对话的语言方式,来进行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让孩子的参与感更强。此外,在语言风格的选择上,作者采用轻松明快的整体基调,并在原本可能会枯燥乏味的知识中加入了幽默风趣的话语进行调剂。这一特点在拓展知识这个版块表现的尤其明显。比如:

狮子别想偷偷摸摸地靠近我。即使真的有狮子胆敢靠近,我还可以用我的长腿把它们踢得远远的。嘿哈!我的胸骨宽阔,支撑着我更有力地扇动双翅,产生更大的动力,让我飞得更快!嗖—我爱飞翔!我的脑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形状像一把锤子,但我从来不用它挖地!

  《骨头之书》以一种独特巧妙的版块设计,通过提出问题→提示线索→解析骨骼→揭晓答案→拓展知识,来引领我们探究10种创记录动物骨头的奥秘,更有可触摸的骨架加深我们对骨骼学的认识,而相关知识的拓展又能帮助我们对某种动物产生全面立体的认识。

  看到这,你是不是已经非常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骨骼学与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呢。如果真是这样,知道前面目录中提到的这10个问题的答案了呢。

  但是正如作者加布里尔•巴尔干所说:

科学家对动物及其骨骼的认识正在逐年增长,或许你以后也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帮助人类解开更多有关动物骨骼的奥秘。到那时,希望你能来分享你的精彩发现。

  那么,现在,小朋友们,就让我们以《骨头之书》中动物骨骼的相关知识为起点,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你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之旅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