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文字学简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古文字学简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3 04: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文字学简论》经典读后感10篇

  《古文字学简论》是一本由林沄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8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古文字学简论》读后感(一):明白如话,深入浅出

  于省吾先生弟子林沄旧著,写给初学者基础读物。说是简论,实际上包含的功力教诲、告诫、心得并不少,是一本在方法论述比较全面透彻学习指南。里面的例子都很能说明问题整体不算枯燥语句平易,明白畅达,是本好书,其作用绝不亚于收录了许多拓片、摹本的实际操练用书。感觉会常读常新,可以很好地巩固、纠正在学习中养成的好方法与坏习惯

  《古文字学简论》读后感(二):古文字学简论

  很薄的小冊子,沒有長篇大論,內容卻是擲地有聲,對於方法非常重視。初期研讀此書,以後大致就會走正統的路子了。近些年的著作是越來越厚,不少著作只能證明其字數多了,內容的盲點也多了,而並不能説明其他問題。

  當然,還有個問題,就是我們得破壞更多的樹木來造紙,污染環境;在用他們的這些“著作”來污染學者,尤其是初學者的眼睛與心靈。比如,我一直鄙視的某兩個國學大師中的其中一個,就是純粹地在污染初學者。

  學術界的這種風氣該改一改了。看看林老爺子這麼薄就把該講的問題講明白、透徹了的書,他們情何以堪?

  林老爺子在釋讀古文字方面,見解獨到,深受學界推重。我力薦學者,包括像我這般的初學者讀讀這本書,這樣會少走些彎路,也會增長些見識。

  《古文字学简论》读后感(三):小册一本

  八四年编撰的小册子,中华书局二零一二年经林沄先生修订重印。老爷子比较狠,各种大师躺中,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古文字考释的难度

  第一章,汉字记录语言方式。辨析一般的造字规律,释读古文的基础。

  12这本小册子,只是从个人理解体会,试图对考释古文字所应该遵循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总结,并力图作比较浅显阐述主观上是希望使有志于古文字学的初学者,能选定正确的入门途径。帮助要了解古文字考释成果的人懂得古文字是怎样考释出来的。

  20文字与符号和所记录语词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即:(一)以形表义;(二)以形记音;(三)兼及音义…

  第二章,考释古文字的途径。方法很重要

  考释古文字的主要出发点——字形

  58:在考释古文字时,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借用杨树达所说的“不当泥字形而害文义",“依字不通则当大胆改读之”来处理。那就是,我们要识读的古文字本来是个错字。。。各种大师躺中

  研究字形的根本方法——历史比较法(我的理解就是类型学)

  65:一个平常人,只要肯用功,用不了半年就可以把≪说文≫和现有先秦古文字字汇中已识字的字形全部摹写一遍而达到相当熟识的程度。但是这样的基础还是很浅的。

  历史比较法(古文字类型学)的主干——偏旁分析

  第三章,字形历史演变的规律。

  简化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古音问题。

  第五章,字义的探索事实上字义与词义是有区别的)。

  第六章,古文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方法论总结:全面联系、分清主次、多找可能,正反考虑

  总之,很多功夫是虚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的话。基本功必要的,有志于古文字研究则不可把资料整理工作视为低一级的工作,切勿头重脚轻根基浅………

  《古文字学简论》读后感(四):为什么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为什么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呢?从读林沄老先生的这本给不懂古文字学的人写的古文字学入门书,《古文字学简论》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汉字源流的过程中,一探究竟。林沄先生是吉林大学的老教授,是国内古文字学研究的大师。

  自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以来,中国古人把汉字字形的形成分为了六种类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六书”,六书,分别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在这六种类型之中,在林沄先生看来“转注”字的产生,对于汉语后期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林沄先生指出:

  在各種早期的意音文字中,還存在一種現象:用相同的字形充當不同詞義語詞的表義字,而在作為不同的表義字時,讀音完全不同的。 許慎在談到“轉注”時所舉的老、考兩字,實際上也是同樣的情況。在甲骨文中,目前我們只見到作長髮而拄杖人形的"老"字。而在西周金文中,這個字既可以讀成“老”,又可以讀成“考”。

  林先生的这种说法类似于现在古文字学界经常提到的“同形异字”说,概括而言,就是在中国的古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为了表达不同的含义,或者是词性的不同,中文会把同一个字的字形幻化成几个不同的字形来呈现,这样而言,通过字形的变化,直接消除了语法中词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并不像拉丁语系中的文字,当动词向名词形容词转化时会有规律性的变化,而中文是无规律性的,但是通过一个字源,演化出来的多个字与字源字的形态是类似的,故而这种变化造就了中文根本就不需要语法。如今也是这样,比如你说“今天你吃了吗?你今天吃了吗?吃了吗,你,今天?”这三句话语结构完全不一样,但是怎么颠来倒去的说,你都听得懂,甚至把文字写成“今你天吃了吗?”,你也能大致看懂我在说的是什么意思

  另外,林先生同时指出,中国的古文字系统完整形成是在秦朝 不是直接使用的战国时期秦国当时的文字,小篆,而是以小篆为基本,但是广泛的吸收了六国文字的精华,这个过程在古文字学中称之为“隶变”,这个过程也不仅仅是在秦朝时就直接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从秦朝开始到西汉文景之治之后,终于变化形成了汉代的“隶书”。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统一的古代汉文书面语的出现是为国家统一民众思想而推行实施的,在秦汉推行统一文字是完全为了政治稳定政权巩固而推行的,而并不是文化自然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文字,而在秦汉以前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群星荟萃,每一个思想家都有自己忠实的信众,完整的思想体系,大多数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已经具有自己完善语音体系和语言系统,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一个语音在战国七雄中不同国家的语音体系下有着不同的含义,那么自然当秦汉时期统一全国文字的时候,一个字就会产生有多个含义,而且很多字的某些含义会有交叉,这就是跟之前他们在不同国家语音系统下含义不同有关

  同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战国时期不同的语音系统产生了不同的语法结构,古汉语在完成统一化的过程中,各种的语法混合在一起,每个人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各种各样的语法结构,自然把词颠来倒去的说,更不会影响任何一个人的判断力

  而在另一方面,为什么古汉语的书面语——文言文,非常之简练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官方需要统一思想,思想统一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简单明炼,让所有人都觉得很容易学,所以古代的书面文总是没几个字,这样的话,政府觉得能让大众通过几个简单地字就可以了解操着听不懂的方言的人大概是在说什么,当然这也就引起了一个中国古代科举文化考试的题型——句读,即古汉语自己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故而操着不同方言的人,对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同,什么人的理解模式最靠近官方需要的模式,谁就能在科举文化考试中胜出。

  当然,人所共知事情是现在大力推行的普通话,其实是蒙古人进入中原之后才出现的语言,而如今全世界上可以风靡起来的语言都是一些出现较晚的语言,在蒙古人入驻中原之前,中国其实没有可以通行全国的语言,元代以前的官话也就是限于各朝京都及其附近地区的方言罢了,有的朝代首都,有陪都的时候,就会产生几种官话。

  所以,全国各地数万计的方言得以传承千年至今,而语言是传承文化最基本的模式,自然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仍旧有机会继续蓬勃发展,而且有很多的人都在立志于保护各种的传统文化。从而我们发现,汉语统一的文字结构是在它的文化已经经历了所谓的轴心时代顶峰之后,为了统一简练而形成的。

  而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这些语言在历史时期中其实仅仅是拉丁语鼎盛发展之后,在不同地域的一种方言形式,当地的人民在需要文字统一交流的时候,把地方方言中的每一个发音凑到拉丁字母的组合当中去,故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种的方言中的发音不同,其组合形式也不同,最后不同的组合形式配合着各地区不同的语法结构,就形成了现在欧洲的各个语种。故而,我们可以看出欧洲的许多语言都是用26个字母来表示的,而一个语音就对应着一个单词,只有极少的情况下,一个字母对应着多个单词。但是在阅读外文的时候,一个单词的字母顺序变化了,意思就完全变化了。

  欧洲的各种语言在语言形成的时候,他们的文化并没有达到顶峰,而大多是在语言形成之后,他们的文化才得以广播,这与古代中国的文化兴盛与统一文字形成的历程是相反的。而这或许就是现在西方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的人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的根本原因

  《古文字学简论》读后感(五):《古文字学简论》笔记

  古文字学与一般文字学的区别: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是待识的先秦文字,其任务是识读未识及误释的先秦文字。一般文字学则是对全部已识的汉字作科学的分析,以总结出个方面的规律性认识

第一章 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

  文字符号和所记录语词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即:(一)以形表义 (二)以形记音 (三)兼及音义

  一、以形表义的方法

  许慎“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都是属于这种方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所记录之语词的含义出发来规定文字符号的形状,因而字形是和词义有关的。

  用词义确定字形的方法所造的字,内涵是很复杂的。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一些差别:(一)从构成字的诸成分来看,有的符号是实物简略图形,有的符号是纯抽象记号,还有的是由实物图形而演化成的表示抽象概念的记号;(二)从字的总体结构来说,有的是一个图形符号构成的独体字,有的是两个以上图形符号构成的合体。在这两者之间,还有构造复杂而实际不可分割的假合体字,以及在独立符号上附加不能独立存在的抽象附加成分的半合体字;(三)从字形和所要表达的语义的关系来看,有的是直接的画成其物,有的则是借喻、象征暗示等间接而曲折表现方法;(四)从字形所记录的语词的词性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这些词又各有具体和抽象的差别。

  二、借形记音的方法

  在“六书”的分类法中,这种方法叫做“假借”。对某一个语词来说,原来没有相应的记录符号,规定用记录另一个同音(或音近)词的符号来记录这个词。

  这种方法之所以必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每个不用意义的语词都要规定一个形体有别的记录符号,势必使整个文字体系中的字数增加到使人无法学习和掌握地步;(二)单用以形表义的方法,无法合理解决区别语言中丰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等问题;(三)大量表示较抽象概念的语词,很难一一以形表义。

  三、兼及音义的方法

  在“六书”的分类法中,这种方法称为“形声”,用这种方法所造的字称为“形声字”。但是,这类字的形成途径是各不相同的,主要分三种。

  第一种是在原有的表义字上加注音符而形成的形声。

  第二种是在原有的记音字上加注区别词义的义符而形成的形声字。

  第三种是一开始就采用半音半义法所造的形声字。

  这三种方法所构成的字分别称为表义字、记音字和形声字。此外,在实际使用文字时还有一个权宜之计的“代用法”。代用又分为两种:同音代用和同义代用。

第二章 考释古文字的途径

  一、考释古文字的主要出发点——字形

  于省吾先生一贯提倡“以形为主”,其实质就是主张在考释古文字时,把客观存在的字形作为主要的出发点。

  二、研究字形的根本方法——历史比较法

  无论字形变化大小,我们总是通过把后代已识之字和前代未识之字按时代顺序逐次比较其字形,以达到识读未识之字的目的。所以,本质上都是历史比较法,这时我们认识文字的唯一的科学途径。

  初学者可以从总结每一个已识字已知的字形历史演变实际情况出发,逐步认识字形历史演变有哪些一般性的规律。

  三、历史比较法的主干——偏旁分析

  在遇到不识的古文字时,从偏旁分析的观点,看它的字形可以分析为哪些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别和已识偏旁的种种形体进行比较,先认出它是哪几个已识偏旁构成的,再考虑它是哪个已识的字。这就是在字形历史比较研究时的偏旁分析法。

  在已知的古文字资料中,一个偏旁出现的机会和重复率总是大于一个单字出现的机会和重复率。因此,以偏旁为单位得到的形体变化资料总是比以字为单位得到的资料更为丰富而充实,更便于深入研究字形演变中某些方面的共同规律。

第三章 字形历史演变的规律

  一、简化

  为了便于掌握和使用,符号要求越简单越好。其结果是字形的简化。

  最常见的简化,是保持原图形总体形象的简化,这种简化可称之为总体性简化。

  另一种简化,是把原有的整个符号截去一部分。这种简化可称为截除性简化。

  古文字简化中还有一种起源很早的现象,可称为“并创性简化”,即把原来分开的两个偏旁中的某些线条重合起来。

  简化的一个消极的后果,是使原来不用的偏旁或字在形体上混同莫辨,这叫做“形混”。简化也可能直接造成字和字的形混。

  二、分化

  为了保证记录语言的精确性并不断提高这种精确性,一方面在简化的过程中力图保持不同符号的区别,另一方面使原来承担不止一音一义的同一符号在形体上增加新的区别标志,使之分别承担原有音义的一部分。其结果是字形的分化。

  分化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利用原有字的异体,另一种是增加偏旁。

  三、规范化

  由于简化和分化都是群众性行为,其结果必然导致同一个字存在多种异体。为了保证文字在社会上的统一使用,必须把异体字限制到最低数量,其结果就是字形的规范化。在秦始皇以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以前,规范化是一种自然淘汰的缓慢过程。

第四章 古音问题

  汉字的字音,在传统的音韵学中是被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的。两个字声母相同叫“双声”,两个字韵母相同叫“叠韵”。由于古代字音在声、韵两方面有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存在,在利用古音知识去解决考释古文字中的具体问题时,单从理论上说明某两个字可以有双声叠韵关系是不够的,最好能举出实际的例证。于省吾先生把理论上某两个字可以有双声叠韵关系称为“律”,实际的例证称为“例”,认为只有律、例兼备,所下的判断才能令人信服。

第五章 字义的探索

  能否正确确定一个字在具体文句中的定义,要以对该字字义的全面了解为前提,且以辞例为判断的依据。

  一、探求古代字义的几种方法

  训诂学对字义的探索,传统上有义训、音训、形训之别。我们所说的义训,是指历来文献中可以查到的对该字字义的解释。所谓音训,在起源上是指利用同音字来解释字义。所谓形训,是从字的本身形体去推考字义。

  二、辞例对字义的选定作用

  我们首先要尊重字形这客观事实来提供可能有的字义选择范围,又不能不依赖辞例这一客观事实来规定合适的字义。单就发挥辞例应有的作用而言,有两方面是要强调的:第一,不能只着眼于单条辞例,而应该对同类辞例作全面收集、排比和分析。第二,要在熟悉先秦古籍中的语汇、文法上不断下功夫,并不断注意先秦古文字资料的释读成果,逐渐熟悉古代的语言文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