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10篇

2018-09-15 03:1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10篇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是一本由纪伯伦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85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012-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一):欢乐悲哀

  关于欢乐与悲哀地讲述,是那样轻易的触碰到我的内心。“悲哀地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忍更多的欢乐。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的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知道只不过是曾使你悲哀地,又在使你欢乐。当你悲哀的时候,在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看出是在是那曾使你喜悦的,又在使你哭泣。”是的,当你享有过不曾有的快乐和喜悦时,就意味着将尝尽不曾有过的酸楚和悲伤。同样地一个人,同样地一件事,开始有多美好结局就有多悲伤。那些伤感泪水,却承载在曾经深刻笑容中。直到读到纪伯伦早在一个世纪诗篇才让我顿悟。原来生大体如此,需要的只是经历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二):致闲聊 书山远在蓬莱岛 紫竹深处任逍遥 红尘凡间情未了 飞翔蓝天风铃笑 后出小生花容娇 佛花一献善修桥 无人孤独吟今朝 风雨奇魂诗词清风雅竹诗意高 船行水中任水漂 秋风静来若麦笑 无话可说闲来聊

  不错的额.很喜欢作者肯定经历很多,http://item.taobao.com/item.htm?_u=elu5idq3849&id=44573216441致闲聊 书山远在蓬莱岛 紫竹深处任逍遥 红尘凡间情未了 飞翔蓝天风铃笑 后出小生花容娇 佛花一献善修桥 无人孤独吟今朝 风雨奇魂诗词妙 清风雅竹诗意高 船行水中任水漂 秋风静来若麦笑 无话可说闲来聊 ...致闲聊 书山远在蓬莱岛 紫竹深处任逍遥 红尘凡间情未了 飞翔蓝天风铃笑 后出小生花容娇 佛花一献善修桥 无人孤独吟今朝 风雨奇魂诗词妙 清风雅竹诗意高 船行水中任水漂 秋风静来若麦笑 无话可说闲来聊 ...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三):诗的散文,美的艺术,最能引人深思

  以前只是在杂志或者微信微博分享链接上,偶尔接触一下纪伯伦的散文或者诗,这次在京东上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要买一袋东北大米,凑单瞎逛找到的一本书,看到之后就决定要买了,导致最后价钱超过免邮运费不少,但真的很值得。以前不怎么喜欢读诗,感觉就是故作深沉,好似说的话越难懂代表你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越深,但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以前晚上都是我催着女友早点睡觉,但这次我却一直读。。。第一遍读完感觉真的很好,虽然很多内容不太理解,但一气呵成,别有一番滋味,光是诗的美丽语言足够让人陶醉了,更别提那些让你惭愧,让你茅塞顿开,让你欢喜、让你忧愁的对世界的认识。纪伯伦已经把我征服了。

  《先知作为纪伯伦呕心沥血作品,写出了作者内心对于世界,人生宗教教育婚姻爱情等等等等的看法,诗的语言,美的艺术,最能引人深思。

  《沙与沫》有点像是尼采格言式作品的风格,一个内心细腻的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一个看似什么都没有却拥有一切的人,因为内心有梦想,内心充满了爱。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四):校对不走心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翻开第一页就把我震住了,震住了,震住了

  校对不走心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1931年去世的纪伯伦,为毛会在1930年到美国住了五年?!

  跟官方生平对了一下,此处应该是1902(或1903,有不同版本

  除了这个,整本书还是很好滴~当然,因为第一页的校对错误,让我对全文阅读产生莫名怀疑情绪,有时候想这是不是盗版的,有时候想会不会那句话还有错字,只是我没有看出来。严重影响了阅读感受

  当然,纪伯伦的文学伟大的,冰心翻译经典的。无可置疑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五):很适合做枕边书,闲来翻翻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

  【真正的心灵鸡汤,在心情压抑的时候看看很能回复能量。很适合做枕边书,睡前翻翻。亚马逊凑单佳品,虽然比较花哨,但是这个配图还蛮喜欢的。】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六):诗人也是哲学家

  2018年终于醒悟自己该好好读书来拯救一下僵化的脑袋,1月读的第一本书选择了纪伯伦的诗集《我的心只悲伤七次》,也是一次跟风。第一次为书目打分和写评论,必会有失偏颇。我更大程度上把这当作是我自己的随想和读书笔记,以及开启读书“输出”模式的第一次尝试。 “曾有七次我鄙视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 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 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择了易的时候; 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 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坚信这是一种美德。” 《先知》篇像是古希腊哲人表达哲思的著作,也像是《金刚经》中佛与须菩提间的对话,诗人也是哲学家,纪伯伦更多的是用散文诗的优美语言记录自己的哲思。于我而言,本身文学素养不够,虽因言辞的优美婉转而入空灵之地,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辩证思想。生存与死亡、快乐与悲伤……纪伯伦一直在表达事物矛盾统一体,他还表示时间是无限的,世界和所有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不断孕育着的新生命是生命延续,不必为死亡感到悲伤,没有死就没有生……(也许还有一些paradox?)《沙与沫》读起来好像不是特别有连续性,但又好像是哲人的思维不断发展和延伸表现。 摘抄: “你们心中最柔软、最迷乱的,就是那最坚决、最刚强的。” “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海洋的无边沙岸的一粒沙子。” “当人们夸奖我多言的过失责备沉默的美德的时候,我的寂寞就产生了。” “你是你所爱的人的奴隶,因为你爱了他;你也是爱你的人的奴隶,因为他爱了你。” “我们常常从我们的明天预支了来偿付我们昨天的债负。” “最可怜的人是把他的梦想变成金银的人。” “我们想望而得不到的东西,比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总要宝贵些。”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七):匪我诗歌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首诗歌,有人把它吟唱出来,有人把它写下来,有人只在心底低低地念着……

  我只有为数不多的诗歌灵感,一次是在五月草长莺飞季节,我被澄净天空感染,仿佛置身于海底仰望碧蓝的海面。一次是前不久第一次在飞机上穿梭于云层间,那时我被广阔辽远的天空之境震撼,雪白的云朵像棉花一样漂浮在空中,一朵又一朵……我趴在窗口看着外边,就像是自己亲身经过这些云朵——如同经历一个又一个棉花糖般味道甜美童话

  从前我只能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一切对我而言仅只是一幅平面图画,而那时我居然从其间穿过去了,这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甚至我开始想再往高处的云朵上居住着神仙可能性。天空是唯二能够震撼人心的事物之一,面对天空,我可以像儿童一样进行无边的想象

  诗歌,是人想象的果实,有时人想象人心,有时人想象自然

  但是我只在心底吟唱,从不把它写下来。

  “诗是欢乐、痛苦惊奇穿插着词汇的一场交道。”(纪伯伦《沙与沫》)

  当我独自品尝“未写成诗的欢乐”的时候,我就不再有了“写诗的能力”。

  “一个诗人要想寻找他心里诗歌的母亲的话,是徒劳无功的。”(纪伯伦《沙与沫》)

  假日的下午,外面是那样热闹,我独自驶向远处,去寻找一个孤独的地方

  在那个下午,我读完纪伯伦的诗集。圆桌上放着喝了一半的冰柠檬茶、眼镜,还有亲手做的书袋。我坐下时周围是安静的,后来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有人走近,孩子欢快脚步声老人爽朗笑声朋友间不停的交谈,突然间涌入我刚刚筑起的孤独城堡

  伴随它们来的,还有同样突然的诗歌灵感。我匆匆拿出笔在本子上划着,在进行的时候,周围的人离开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汽车驶过的轰鸣声。

  我的世界刹时静了,笔划在纸上的声音同样消失了。

  我最后未能写成一首诗。

  我现在可以做的是“诗歌图景”这件事。诗是有画面感的,但人所理解的感受不同,所认可景致也会不一样。我想把我所体悟的诗歌那一瞬的图景呈现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视角镜头去呈现。——以另一种形式去吟唱和写下一首诗歌,这是我目前能力所及的。

  读完纪伯伦的诗集,照理还是应该写些感受,但这本诗集是需要反复翻阅体会的,只读一遍的话也无法写出有用的东西。这篇比较离题的文章就当做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2013/10/2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八):所有心灵鸡汤老祖宗

  有一些文化作品,它受到一代又一代的大众欢迎,只不过这些东西就很不受高雅的、掌握话语权的那些文化圈的待见。比如电影《侏罗纪公园》,比如这本《先知》。

  那么把一部文化作品变成一个经典,到底谁说了算呢?是评论界说它是经典算呢,还是大众喜欢它,它就叫做经典呢?

  英语世界里面,有这么一个讲法,全世界有三个诗人的作品是最畅销的。第一是莎士比亚,第二是我们中国老子,第三位是谁?就是纪伯伦,这位在黎巴嫩出生,12岁就到了美国住在波士顿,在波士顿长大,后来在纽约成名,去世之后,遗体被召回黎巴嫩,然后得到黎巴嫩国葬待遇的这么一位诗人。

  纪伯伦的《先知》,是我们今天所有心灵鸡汤的老祖宗,很励志,很正能量,但是很可惜,这类作品从来没办法引起严肃作家兴趣。但就算是心灵鸡汤,它也是个好心灵鸡汤。

  当我们人生之中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是个屌丝怎么混都混不出来。

  整个社会充满重重阻隔,这时候我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你告诉我按照阶级分析原理,我现在被压迫怎么样,或者给我讲一大推经济学道理,那些东西都太深太复杂解决不了我当前的问题。

  我要的是马上的解药,而这些解药都是最虚幻最空泛的东西,比如说,告诉你啊人的命运你现在是受苦,但受苦你换一个角度想,哎,每一次受苦的经验都是苦口良药,所以你的受苦换一个角度看是甘美的,那么这样的一种心灵鸡汤当然是所谓严肃的学者会不认可的,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面我们大众真的就需要这种东西,你又有什么理由否定他呢?

  同样的《先知》这本书,黎巴嫩纪伯伦这本散文诗这么受到欢迎一定有他的道理,他会不会是个严肃的经典我觉得可能不是。

  大家长久以来把他热捧成一个经典,必然后面有我们一个心灵需要。我们并不是总是遇到人生不快乐不舒服的时候,我都想要一个彻底根治的办法,我想要的只是现在给我一片解头疼的药,我现在吃了我现在舒服了那就可以了,这有什么不对呢?

  ~~~~~~~~~~~~~~~以上文字来自梁文道的《看理想.一千零一夜》~~~~~~~~~~~~~~~~~~~~

  我想起两件很有意思的事,

  一位朋友说起自己男友很喜欢读书,非常舍得花钱买书,我问他都在哪买?——“超市

  还有个朋友说,受我的影响,最近也开始读科幻和诗歌了,买了两本书,一本《三体》一本是《汪国真诗集》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九):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我承认,自己是个伪文艺青年,因为起初吸引我的不是纪伯伦,而是冰心先生给了书一个很好地面具——“我的心只悲伤七次。”

  顾城说过,人世很长。可见烦恼人之事何其多也,为何在纪伯伦的笔下只有七次,连我最不喜欢的小明都高歌,“悲伤逆流成河。”一看就比我还矫情。所以我对纪伯伦的七次悲伤甚为好奇,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看到。

  他说,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但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我知道,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或者胆小,或者虚伪,或者自大。

  生活中的人,无一不是此般矫情,但你却不懂得保护自己,也许这是一种不应该。

  勇敢的面对生活,追逐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该来的总会来的,而不是在遥远的地方等着。

  也许我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好好爱一个人了,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不是等来的,为什么没有机会呢,你不寻求改变,只知道自怨自艾,这并不是明智的。

  当然,我把这篇评论写得像是自白,是因为看后我明白了很多东西。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十):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愿望

  昨天外面下雨了,出门遛狗。小P一直朝着空气猛猛嗅着,我知道,她是闻到空气中的春天了。空气中的温暖让我突然之间感受到了隐藏在树林间的鸟儿的啼声。我抬头看了看天空层次分明的乌云,比起西藏墨一样的云来说,确实少了一些诗意,但是我想,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睡懒觉和读诗了。

  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里提到的,我们试图在文学里寻找的是那种相似性,即使我们与纪伯伦不是生活在同一种文化,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空。初读纪伯伦,似乎被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抛得很远,甚至于怀疑自己读诗的能力,慢慢地深入这本诗,猛然间发现,原来之前的不懂是因为自己的阅历和经历不够而无法深刻体会,没有找到那种相似性。

  纪伯伦,我并不熟悉他的生平,但是我知道写诗的人内心都有一颗孩童般的心,不愿意长大的同时敏感地感受着这个世界。诗总是充满着想象的,而冰心收录的纪伯伦的诗集还沉淀了一份沉思。

  他说婚姻,彼此相爱,但不要做成爱的系链;

  他说孩子,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他说欢乐与悲哀,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他说育人,假如他真是大智,他就不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导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因为一个人不能把他理想的翅翼借给别人,因为正如上帝对于你们每个人的了解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你们对于上帝和大地的见解也应当是不相同的。

  他说友谊,愿除了寻求心灵的加深之外,友谊没有别的目的。

  他说,一粒珍珠是痛苦围绕着一粒沙子所建造起来的庙宇。

  他说,夜莺能触犯静默么,萤火能触犯星辰么?你们的火焰和烟气能使风感到负载么?

  他说,仅仅在昨天,我认为我自己只是一个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穹苍中颤抖。现在我晓得,我就是那穹苍,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韵律地转动的碎片。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所有这些诗句让我看到了纪伯伦的做人处事。他谦逊,他智慧,他敏感。正如他所说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愿望,而这里的每句诗句都彰显了他超凡的想象力和惊人的阅历。有些我懂了,因为我找到了我与其相同的经历和感受有些我试图去读懂,因为我希望去想象这样一个诗人背后所表达的内涵,更或许,他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翅,却不会飞翔”。

  纪伯伦的诗很美,画也十分的美。有些诗句读后,自己的心似乎被融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找不到了方向,但是它却又指引着你前进。我想,如果这些是属于有灵魂的想象,那么我的心就被这样的灵魂深深触动了,而这也正是诗的魅力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